人教版七年级秋天的怀念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课件(ppt32张)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 “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 感。 • 心理描写
• 母亲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 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地压抑自己 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 感。
精读探究
阅读第三段
• 1、为何要描写窗外落叶? • 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无望、痛苦
①
②
③
④
⑤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 动作描写 • “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
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 静和理智,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 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
• “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 关注“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 心。
史铁生经典语录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 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 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 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 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 乱起来。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 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谢谢大家
•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表明成 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 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 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拓展延伸,升华感悟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和感 悟?请大胆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 母爱
文章的主线是什么?
• (明)
• 作者人生态度的变化 • (暗)
坚强的
关心
脆弱
伟大的 母亲
我
无私的
愧疚 热爱 怀念
史铁生经典语录
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 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 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 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 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 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人教版(优秀8篇)

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人教版(优秀8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一、导入: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二、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瘫痪暴怒沉寂捶打憔悴央求诀别2、简介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出处:《史铁生作品集》文体:散文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文中有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明确:文中怀念的是“母亲”。
两次写到秋天。
之所以是“秋天的怀念”,一是因为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二是因为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三是因为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母亲“我”。
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不,我不去。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4、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5、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明确:是母亲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追问,学生圈点勾画,思考回答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二一、学习目标:1.在写法欣赏中体会伟大、无私的母爱。
2.研读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感恩情怀。
3.积极思考,探寻“好好儿活”的含义。
二、学习重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优秀课件(共29张PPT)

• 3.分析标题《秋天的怀念》好在哪里?
1)表层含义: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 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2)深层含义:“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 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 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跌绝望的心理过 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 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 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如 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 天”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憔悴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 • “挡”字写到了母亲不想让我看到落叶凋 零的景象而产生痛苦,表现了母亲的细 心。“憔悴”暗示出母亲已病入膏肓; “央求”表现出母亲的执着。
(4)“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高兴地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她笑了。
1、读写下列词语: 瘫痪 暴怒 沉寂 捶打 憔悴 央求 敏感 诀别 淡雅 深沉 烂漫 高洁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2、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划我和母亲的神态、 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作好简单批注。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 • 报得三春晖。 • ——《游子吟》
明确: 我可活什么劲(绝望、自暴自弃) —— 要好好儿活(再生、坚强、乐观)
(2)表达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 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
(3)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 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明确:在第2、第5段中。 ①“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 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 ②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为突如其 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 懊悔。 “我”正是在这样的反思与醒悟中变得成熟了。
第5课 秋天的怀念(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艺术形象,感悟作者的意图。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 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忏悔和自责之情。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坚强成长的品质。
课文精读
2.找出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4)最后的话。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
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的一生最牵挂的就是“我”和妹妹,她在生命的最终,
“呼吸困难”、“昏迷”的时候,她想到的只有“我”和妹妹,于 是,一幅伟大母亲的图画就这样赫然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重难点
重点 深入文本,圈画、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
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难点
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 何借景抒情的。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 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 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 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 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 鼓励了无数的人。
“我可活什么劲”(绝望) “要好好儿活”(再生) (母亲) 结尾句: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儿活。
整体感知
2.默读思考。
(4)通过读课文,你怎么理解:“母亲爱花,更爱双腿瘫痪的儿 子”?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她更爱儿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PPT优秀课件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第二单元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2-
◇继续学习朗读,在语句的朗读中揣摩合适的语气,在全文的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 变化。
◇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与性格特征。 ◇品味文中重点词语的含意,体会其表达效果。(训练点)
第二单元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5.“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将这句话中的“央求”换成“期待”好不好?为什 么?(5分) (训练点) 不好。(1分)①从词义看,“央求”是恳切地请求的意思,“期待”则是盼望的意思。(2分)② “央求”反映出母亲既渴望儿子早日走出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强忍着病痛仍一心为儿子考虑这一形象特点。(2分)
第二单元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11-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沉寂.( jì ) shì( 侍 )弄 絮.( xù )絮叨叨
2.第一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爆怒无常 ”,正确写法是“
3.“喜出望外”中“望”的意思是( B )(2分)
A.向远处看 B.盼望;希望
C.探望
D.对着;朝着
第二单元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16-
④关于我的婚事,母亲尤其磨破了嘴,跑细了腿,操碎了心。那年二十四岁的我还在部 队服兵役,探家时别人给介绍了几位姑娘我都没相中,急得母亲直抹眼泪。但我归队后 很快收到了一位姑娘的来信和照片,我立马就一见钟情了。原来,我离家后母亲就四处 托人给我介绍对象,往返步行三十多里替我相亲,为我选定了这位女教师。转年“五一” 我回家结婚,可家里经济仍很拮据,母亲又投亲找友借钱,为我操办了婚事。
第二单元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13拓展阅读(一) 20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思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思念》《秋天的思念》在史铁生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秋天的思念》为纪念多年关心体贴自己的却突然去世的母亲而写的一篇催人泪下的课文。
文中我的暴怒、对生活的无望和母亲的宽容、坚强形成强烈比照,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为下面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创伤( ) 整宿( ) 憎恨( ) jué( )别...仿膳( ) 侍弄( ) 絮叨( ) tān( )痪...【据义填词】(1)____________:形容人脸色不好。
(2)____________:①来回翻身。
②一次又一次;屡次重复。
(3)____________: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
(4)____________: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快乐。
一、梳理全文全文共七段,以看花为线索展开叙事和议论。
文章三次写到“看花”其背景和结果各不一样。
第一次是春天。
因为我的暴怒无常,母亲力图让我快乐起来,提出去北海公园看花。
我不但没有响应,还大发脾气,自暴自弃。
第二次是秋天。
我勉强同意母亲看花的提议,但未能完成,母亲就突然病逝。
第三次也是秋天。
妹妹推着我去北海公园看花,完成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我体悟到生命的可贵,决心坚强的的活下去。
文章写我的灰心丧气,任性无理,母亲的委曲求全,溘然长逝,两相比照。
衬托了母亲的伟大,第一也流露出了忏悔的意味。
这迟到的醒悟,是对母亲最好的纪念,也是我坚持活下去的动力。
我与母亲的对话是全文的主体。
作者擅长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的表现母亲的情感。
叠词的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是文章朴实自然,真挚感人。
本文在构造上,用记叙与抒情交融的写法。
在几次有关看花的`记叙中穿插母亲生病,去世的内容,抒发了强烈的情感,从而生化了主题。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秋天的怀念》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
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 女儿…你们…俩在一块儿,一定要
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啊……
2、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 有哪些收获? 受到了哪
些启示?
▪白色的花高洁
▪黄色的花淡雅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作者多次在文中也多次提到菊花,有何
用意?
• 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生存的愿望 •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 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缤纷,泼泼洒洒,也 是在告知读者我的人生态度产生了转变 。(文中何处可见?)
——没有
有没有大声呼喊我活着什么劲!
——没有
自己做坚强的Biblioteka 亲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合作探究
▪1 、母亲活着时曾多次要带“我”去看花, ▪ 几乎都遭到了“我”的拒绝,为什么母 ▪ 亲去世后,“我”让妹妹带着去看花?
▪2、 写盛开的菊花有何作用?
▪3 “秋天的怀念”有什么含 义?
▪淡雅
▪高洁
▪热烈而深沉
•秋天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菊花”是母亲坚韧、乐 观精神的象征,看到菊花绽放得那样鲜艳、灿烂,让 “我”明白了要好好儿活,活出精彩,做生活的强者 。
1、又是秋天,当作者站在母亲的墓 前母看亲着,母儿亲子来的看遗您像了,。自他从会您说秋些天走什后么,呢我 和?妹妹都懂了您的话,您放心吧,我俩在一块
,一定会好好儿活。
诀别:
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絮絮叨叨:
喜出望外: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
▪品味课文
▪1、文章是怎样写“我”的? ▪ 请找出表现“我”内心情感的句子或词语。
▪2、文章是怎样写母亲的? ▪ 哪些句子或词语特别让你感动,请说 ▪ 出理由。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课件

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 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
史铁生
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 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 一。
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 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 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1、体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 的写法。 2、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 感受人物 形象。 3、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 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文章写的是秋天的故事,表达了怀念 之情。“秋天”点明了时间;“怀念”点 明了感情,也说明了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课文哪些情景紧扣“秋天”二字?
雁阵、树叶、菊花。
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几件事?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课文写了四件事:
我发脾气时,母亲耐心抚慰“我”。
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 母亲央求 “我” 去看花。
表现了母亲的细心体贴。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母亲情感变化 的词语。
“喜出望外” “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笑
了” 写出了母亲高兴得不知所措 (坐立不安)、兴奋喜悦。
点拨:
一试身手: (1)“‘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 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此句运用了什么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了语言和神态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盼望儿子早日摆 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此句运用了什么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了语言和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了“我”对生活极度痛 苦、绝望的心情。
啊,这个人就是妈 无论你官多大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
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走多远 无论你在干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听配乐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怀念的对象有很多,这篇课文是怀念谁呢?(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课,来体会一下伟大的母爱。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
二、分小组自学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3.联系实际(可以是亲身体会到的,也可以是收听、收看到的)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交流讨论:
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3.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
1.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
2.教师归纳小结,教育学生父母抚养我们不容易,应报答父母的恩情。
五、总结全文
让学生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说说作者想对母亲说的话。
附:板书设计
10
我母亲
暴怒→安慰
思念←去逝
教案点评: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在有生之年爱我们的母亲吧,这才是美的开始。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母子之情。
并由此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受到爱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父母的教育。
探究活动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体会到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无私的爱,请你仔细回忆一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