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张力动态测试方法

合集下载

导纱钩处纺纱张力动态分析

导纱钩处纺纱张力动态分析
维普资讯
・ O・ 1
纺 织科技 避展
20 年第 5 07 期
导 纱 钩 处 纺 纱 张 力 动 态 分 析
韩 惠民, 艳琴 , 沈 韩 玲
( 西安 工 程 大 学 , 西 西 安 70 4 ) 陕 10 8

要 : 用计算机辅助测试 系统研 究导 纱钩 处纺纱张 力的动态特性 , 出了一 落纱过程 e 采 得 e张力变化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领板 位置
硬 件 框 图如 图 1所 示 。
选用 AS 1 型细纱机作为测试对 象 , 51 所用 细纱机 工艺参数
见 表 1 。
表 1 测试 条 件
图 1 纺 纱 张 力 测试 框 图
12 软 件 组 成 .
测试 软件用 Mal t b编译 完成 , 行环 境在 Widws系统 a 运 no 下进行 。主要功能有 : 时采集数 据、 据储存 与读 出、 据处 定 数 数 理、 打印输出等 功能 。本 软件对数据 的采集 最大可 达到每 秒采 集 50 0Hz 0 个数据 的能力 。软件测试框图如图 2 所示 。

维普资讯
20 年第 5 07 期
纺织科 技 避展
・ 1 1・
空气阻力增大 , 故引起纱 线 的张力增 大。在 中纱 时气 圈高 度适 中, 凸形适 中, 引起 的离心力 和空气 阻力较 小, 张力 冲而使 增大 。

() 2 在管底成 形过程 中, 纱线 的气 圈长, 圈 回转 的空气 阻 气 力大 , 主导作用 , 起 且卷绕 直径偏 小 , 张力大 。随着 钢领板 上 故 升, 张力 有减小趋势 。管底 成形完成 后, 卷绕 直径 变化起 主 导作用 , 故张力在钢领板每一 升降 过程 中有较大 的变化 。在 大

纱线检测方法

纱线检测方法

纱线检测方法
纱线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纱线捻度检测:主要有直接计数法和退捻加捻法。

直接计数法是在规定的张力
下,夹住一定长度试样的两端,旋转试样一端,退去试样的捻度,直至试样构成单元平行时测得捻回数的方法。

退捻加捻法则是在一定张力下,用夹持器夹住已知长度被测试
样纱线的两端,经退捻和反向加捻后,试样回复到起始长度所需捻回数的50%即为该长度下的纱线捻回数。

退捻加捻法又可以分为退捻加捻A法、退捻加捻B法、三次退捻加捻法等。

2.纱线强度检测:将纱线拉伸到它的强度极限,并用载荷电子计将它的负载测定。

可采用单纱强度测试或多绳强度测试方案。

单纱强度测试通常把纱线截成固定的长度,这样易于控制测试和计算。

多绳强度测试则要求将多股纱线并于一起,并将其作为一个单一的实体进行测试。

3.纱疵检测:依据纱线疵点粗度、细度及其各自的长度分为不同级别,根据不同
用途的纱线作出不同的纱疵控制。

通过电子检测仪器进行纱疵检测,可以准确地评估、推断一批纱线的疵点情况,以此预测一批纱线有害纱疵对后加工织物布面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纱线检测方法,如纱线支数检测、纱线毛羽检测、纱线条干检测等。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对纱线的各项物理指标进行测定,以评估纱线的质量和性能。

请注意,具体的纱线检测方法应根据纱线的种类、用途以及检测要求等因素进行选择。

同时,在进行纱线检测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检测标准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粗纱张力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测试及控制方法

粗纱张力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测试及控制方法

粗纱张力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测试及控制方法粗纱张力的控制与调整是纺织企业普遍关注的课题。

粗纱张力测试与调整对于保证粗纱工序在大、中、小纱的纺纱过程中,减少粗纱意外牵伸、保证粗纱条干、控制重量不匀率、保持成形良好、改善粗纱的内在质量,提高后工序成纱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粗纱张力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保持一定的粗纱张力是纺纱工艺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适当的粗纱张力有利于提高纱条纤维的伸直度和紧密度,并使卷绕成形紧密,容量增加。

粗纱张力太小时就会造成前罗拉和锭翼间的纱条因松弛而断头,纱管卷绕松软,形成烂纱;粗纱张力过大时,会引起纤维间相对滑移而使条干不匀和断头增加。

2 粗纱张力的测试粗纱的伸长率可用来间接反映纺纱张力。

因为就正常而言,当粗纱捻度一定时,伸长率大则粗纱张力也大;伸长率小,粗纱张力也小。

对粗纱伸长率的测试,一般是以同一时间内,筒管上绕纱的实际长度与前罗拉输出的计算长度之间的差值,与前罗拉输出的计算长度之比的百分率表示。

因前罗拉转速较快,不易掌握开关车时问,故前罗拉输出的计算长度,常以后罗拉所转数通过传动系统计算求得。

伸长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E=(L1-L2)/L2 x 100% 式中:E为粗纱伸长率,L1为筒管上绕纱的实测长度,L2为同一时间内,前罗拉输出的实测长度。

用测长法检验的平均粗纱伸长率,一般要求控制在1%~2%(最大不超过2.5%),前后排之间,大、小纱之间的伸长率差异要求不大于1.5%超过范围时,应予以调整。

3 粗纱张力的控制在粗纱机试纺或改换品种时,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对张力进行工艺调整:(1) 调整轴向卷绕密度:正常的粗纱轴向密度,应是小纱时相邻纱圈之间留有0.5mm的缝隙,即用肉眼观察,可在绕第一层纱时能隐约见到筒管表面为宜。

轴向密度的大小,可调换升降齿轮,使卷绕稀密适宜。

(2) 确定锥轮皮带起始位置,调整纺纱张力。

(3) 确定张力变换齿轮,调整大纱张力:张力变换齿轮决定的是锥轮皮带移动量,即一落纱中各阶段的卷绕速度,因而对整落纱及大、中、小纱张力影响都很大,所以合理配置张力齿轮是非常重要的。

张力测试方法

张力测试方法

张力测试方法一、引言张力测试方法是一种用于测定材料或结构在外部力作用下承受的张力的技术手段。

通过测量材料或结构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可以评估其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等性能指标。

张力测试方法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工程力学、土木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张力测试方法的原理、常用设备和操作步骤。

二、原理张力测试是基于胡克定律的拉伸实验原理进行的。

胡克定律指出,在弹性变形范围内,物体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其比例常数为弹性模量。

张力测试通过施加外部力,使被测试材料发生拉伸变形,同时测量应力和应变,从而计算弹性模量和其他相关力学参数。

三、常用设备进行张力测试需要使用一些常见的设备,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张力测试设备:1.材料拉伸试验机:是最常用的张力测试设备,可以施加静态或动态的拉伸力,并测量样品的变形和载荷。

常用的材料拉伸试验机包括万能材料试验机、电子拉力机等。

2.应变计:应变计是一种测量应变变化的装置,通常由导线网格或应变片组成。

它可以将材料的应变转化为电阻、电容或电压信号,进而计算出应变大小。

3.电子天平:电子天平用于精确地测量材料的质量,可以在张力测试之前和之后进行质量测量,以便计算较准确的负荷变形曲线。

4.示波器:示波器用于显示和记录材料的载荷和变形曲线。

通过示波器,可以直观地观察材料的拉伸性能,并获取相关数据。

四、操作步骤进行张力测试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样品准备:根据所需的测试要求,将待测样品制备成适当的形状和尺寸。

通常情况下,样品应为长条形,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2.安装样品:将样品安装到拉伸试验机的夹具上,确保夹具能够牢固地夹持住样品。

在夹具上施加的力要均匀,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应力集中。

3.调节设备:根据样品的特点和测试要求,调节拉伸试验机的参数。

如应变速度、载荷容量和试验温度等。

同时,校准应变计和电子天平,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进行测试:开始施加拉伸载荷,并观察和记录样品的变形和载荷曲线。

Waweon测试仪——动态测试和分析股线与经纱张力

Waweon测试仪——动态测试和分析股线与经纱张力
纬纱张力的变化。所用于标 准测
处于不对称梭口的相 邻经纱 的张
力。由图 2可知 , 当主轴角在 30 6。 和 70 时 , 力 出现 了一 个小 波 2。 张
2 技术特点
可编 程 逻 辑 门 阵 列 Xl x是 in i
峰。在 25 ( 色 曲线 ) 65 8。 红 和 4。
( 蓝色曲线) 时可清晰地看到经纱 接触剑杆产生的张力变化。
可 用于纺 织业 的其他 领 域 , 研 究 如 和 开发部 门。
的零脉; 信号被传输到与电感式 中, 传感器一样的输入连接器上。
0 位置。在 筘齿 前端的电感式传 。 感器上引入零脉冲也很重要。角 度大小的基础产 生于 前一 周期两 个零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
3 测试 、 评估和 图像软件
其他昂贵的测试仪器一样 , 包含了
更高 级的评 估方 法 , 该 软件 操 控 但
更为方便。软件为纺 织机械制造 和纺织工业度身订制 了五项基础 测试模块。 Waen w o 测试仪配有能精确地
定, 如纬纱制动效应 、 梭口形状、 织
纹 。此外 , 这些 织机 还额 外增 加 了
可选择在传感器前或后获得张力 , 以得到所需的数值 。 测量值通 常
维普资讯
测 - 准 试 标 5
W wo测试仪 ae n 动态测试和分析股线与经纱张力
M.P s a P l c k P o ut , .K o e , . p k u 纺 织机械研 究所 ( 克 ) 捷
动态测试股线和经纱 张力的传感
器, 也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对传感器
开发的 Wa en测试 仪有可 能帮 wo
助人 们 找 到 织 机 的最 佳 设 置 。较

纱线力学性能测试

纱线力学性能测试
❖ 棉纺厂、织布厂为了考核经纱上浆的效果,以降低布机断 头率,提高产品品质,也经常测定经纱的单纱强力和断裂 伸长率。
❖ 此外,化纤长丝的强力和断裂伸长率也在单纱强力试验机 上测定。
一、实验目的
❖ 应用YG061FQ电子单纱强力仪和YG063全自动单纱强力仪 测定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
❖ 通过实验,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学会分析实验数 据;
抽取20个卷装,试样至少测100根;短纤纱仲裁性试验至少 测200根。若只需测定平均值,则短纤纱至少测50根;其他 品种纱线测20根。试样应均匀地从10个卷装中采集。 ❖ 3.在抽取过程中,应避免捻度损失。同时取样要有代表性, 如机织物的经向试样应取自不同的经纱,纬向试样应从不同 的区域随机抽取。针织物试样,应尽量抽取有代表性的纱线。 ❖ 4.试样应按规定要求,进行预调湿、调湿处理,并在大气中 测试。
2
(xx)
s
n 1
C
S 100(%) x
❖ 式中: ❖ S---------标准差; ❖ x---------观测值; ❖ x--------全部观测值的平均值; ❖ n---------试验次数; ❖ C--------变异系数;
思考题
1、影响强力试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2、强力试验应注意哪些问题?
▪ (4)设定试样次数、纱号、间隔打印次数、拉伸速度 等。
五、实验程序
▪ (5)检查一下,下夹持器必须停在设定隔距处或设定 隔距处以下,如停在设定隔距处以上,按“下行”键, 使其停在设定隔距处。
▪ (6)装夹试样,先夹上夹持,把纱线扯下来,夹在下 夹持,移动砝码是其平衡;
▪ (7)按“实验”键进入实验状态,将实验完成,在拉 伸过程中如出现打滑现象,按下“删除”键后下夹持 马上回到设定的隔距处,实验数据将不再统计。

纺纱张力测试的新方法

纺纱张力测试的新方法
维普资讯
20 0 2年 1 月 0
纺 纱 张 力 测 试 的新 方 法
吴绥 菊 季 晓 雷
( 通 工 学 院 纺 织 系 , 通 ,2 0 7 南 南 260 )
摘 要 : 供 一 种 纺 纱 张 力 的数 字 化 测 试 新 方 法 , 与 传 统 的 电 阻 应 变 仪 测 试 或 理 论 计 算 比较 , 方 法 具 有 简 单 、 确 、 用 提 它 该 准 通
M a u l1 9 。 n a, 9 8)
该数 据 采 集 与 处 理 系 统 的 P . P P P数 据 C L M. n 采集 卡 有 1 6路 A/ 转 换 通 道 ,6位 定 时 数 器 , D 1 可用 于 多通 道 的模 / 信 号 处 理 。在 本 研 究 中将 由 数 放 大 电路 输 出 的 电压 模 拟 信 号 v 由 1号 模 拟 信 号 通 道 接人 计 算 机 。 在安 装 了 NI AQ应 用 软 件后 , Vi a B s . D 用 s l ai u c 语 言 编 写 测 试 应 用 程 序 , 用 NID 利 . AQ 提 供 的
表 2 纺 纱 张 力 ( ) 试 结 果 g测
大纱
中纱
小 纱
程 中 卷 绕 小 直 径 时 ( 图形 的 开 始 和 结 束 阶段 ) 了 纺 纱 张 力 除
c u tsmpeae c a , an bn ra ,i o t等 内 o n, a l t,h n g i , iary t r me u
部 函数定 义 采样 数 目 、 样 频 率 、 拟 输 入 通 道 号 、 采 模 数 据 获得 设 备 、 进 制 采 样 数 据 、 时 控 制 等 , 将 二 超 可 测 得 的 纺纱 张力 在 线 同步 地 显 示在 计 算 机屏 幕 上或 根据 需 要 打 印 出 来 , 自动 求 出其 平 均 值 。实 测 的 并 程 序框 图如 下所 示 ( 序 略 ) 。 程 :

布料张力测量及控制原理

布料张力测量及控制原理

布料张力测量及控制原理一、简介布料张力测量及控制原理是指在纺织等行业中,通过特定的方法来测量和控制布料的张力,以保证布料在制造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质量。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对布料张力测量及控制原理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

二、布料张力的重要性布料张力是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到布料的舒适性、牢固性和外观品质。

过低的张力会导致布料皱褶、松弛和变形,使其难以维持稳定形状;而过高的张力则会导致断裂、破损甚至破坏整个布料结构。

因此,准确测量和控制布料张力是确保制造过程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稳定的关键。

2.1 布料张力测量的方法布料张力的测量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载荷传感法:通过在张力传递路径上安装载荷传感器,测量载荷大小来间接推算布料张力。

•光学测量法:利用光学原理,在布料上安装光学传感器,通过衡量光的反射、折射或透射的变化来测量张力。

•应变计法:在布料表面或内部安装应变计,通过测量应变产生的电阻变化来间接测量布料张力。

•电磁感应法:在布料上安装感应线圈,通过测量电磁感应信号的变化来测量布料张力。

2.2 布料张力控制的方法布料张力的控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针对不同的制造需求和工艺特点,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张力预测控制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预测不同制造参数下的布料张力,并按照设定的目标值对张力进行调整和控制。

•参数优化控制法: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和经验,通过调整关键控制参数来控制布料张力,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反馈控制法:通过实时监测布料张力,将测量到的张力与设定的目标值进行比较,通过调整执行机构的工作状态,使张力达到设定值。

•前馈控制法:根据预先设定的工艺参数,提前调整执行机构,使其在不同阶段实时调整布料张力,以减小误差和波动。

三、布料张力测量及控制的应用领域布料张力测量及控制在纺织、制衣、纸张、塑料薄膜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3.1 纺织行业在纺织行业中,布料张力的测量和控制对纺纱、织造、整理等各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纱线张力动态测试方法Dynamic Testing M ethod for Y arn Tension庾在海 吴文英 陈瑞琪(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 200051)摘 要 论述了各种纱线张力动态测试装置,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环锭纺纱张力测试方法,利用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系统对纱线张力进行动态检测和实时控制,为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途径。

关键词 环锭纺纱 纱线张力 测试 传感器A bstract Vari ous d ynamic tes t d evices of tarn tension are described comprehensively and a ne w type of testin g method for rin g s pi ndle spinnin g tension is proposed.The yarn tension is d ynamic detected and controlled i n real ti me b y adopti ng transducer technology and com puter system.The method offers the path to process automation and enhance mnet of quality of products.Keyw ords Ring spindle spinnin g Yarn tension Test Transd ucer0 引言在纺织加工过程中,纱线张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

张力的大小和稳定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以及后续加工的顺利进行。

张力过大,会使纱线弹性伸长,强力受到损失,增加断头;张力过小,会影响卷装成形。

此外由于纱线张力不是一个恒量,而是一个波动量,因此有必要对纱线张力进行动态测试。

1 纱线张力测试方法概述1.1 电阻应变式图1 双孔梁传感器结构图2 结构图组成电阻应变式纱线张力测试装置的核心器件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由于双孔梁弹性体的输出和载荷之间的线性好、灵敏度高,所以目前一般不采用图2所示的实心悬臂梁结构。

双孔梁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它主要由悬臂梁、导线轮、支架等组成。

在双孔梁的上、下表面贴上4个应变电阻R 1~R 4,组成如图3所示的全桥电路。

该应变转换为电阻的变化,然后通过电桥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量,经标定输给后续的信号处理装置,获取纱线张力及其变化信息。

由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成本低、适用于各种环境等优点,因此该纱线张力测试装置常用在纺纱、络筒、整经以及织造中测量单纱的张力。

图3 全桥电路图4 测试装置1.2 磁电感应式该装置的核心器件是变磁阻式传感器,如图4所示的是磁电感应式纱线张力测试装置。

该装置由罗拉1、2、3,阻尼器4,平衡装置5和衔铁6等部分组成。

当不工作时,活动衔铁处于平衡位置,次级没有电信号输出;当纱线运行时,由于纱线张力变化而导致衔铁上下移动,进而引起磁场磁通量发生变化,此时衔铁次级输出电信号,经处理后显示或记录纱线张力。

1.3 电容式该纱线张力测试装置的核心器件是差动电容式传感器,其结构图5。

它主要由定极片、动极片、导线轮及支架组成。

动极片本身为一弹性体,导纱轮的一端通过绝缘体与动极片固结在一起,形成悬臂梁。

没有纱线通过时,初始极距 1= 2;当纱线张力作用于导纱轮上时,动极片因受力而产生上下移动,此时距离发生变化 ,电容量也相应发生变化 C ,其相对变化量为 C/C 。

当距离的变化量 很小时,可以认为电容的变化量与 近似成线性关系。

该变化量通过如图5所示的电桥电路转换为电量,再经后面的配套装置处理,显示或记录纱线张力。

33纱线张力动态测试方法 庾在海,等图5 电容式纱线张力测试装置2 新型纱线张力测试系统随着纺织技术的飞速发展,纺纱速度越来越高,因此上述检测方式满足不了现代纺织工业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各种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日益成熟,特别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使纱线张力测试技术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

2.1 带微型计算机的纱线张力测试系统系统构成如图6所示,主要由传感器、放大器、PC 等组成。

当纱线张力发生变化时,张力传感器检测到张力变化并产生电信号,对此电信号进行初步放大、检波、滤波等,将滤波后的有用信号输送给放大器进一步放大,通过A/D 转换器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处理,最后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检测结果。

图6 计算机纱线张力测试系统2.2 CCD 图像传感器纱线张力测试系统图像传感器是采用光电转换原理,将其感光面上的光像转换为与光像成相应比例关系的电信号 图像 的一种功能器件。

CCD 图像传感器的核心是电荷耦合器件CCD,它具有存贮、转移并逐一读出信号电荷的功能。

如图7所示,应用CCD 图像传感器测量纱线张力的原理是在平行光源的照射下,通过光学系统将纱线直径的阴影反映在光电阵列上,从而使CCD 图像传感器输出与纱线阴影相对应的电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输入计算机,记录或显示纱线张力大小及纱线张力的变化情况。

图7 CCD 图像传感器纱线张力测试系统假设纱线为弹性体,由材料力学可知,纱线的横向应变为: 1= d/d(1)式中: d 为纱线在外力作用下的线径变化值;d 为纱线原始直径。

纱线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关系为= 1/式中: 为纱线泊松比。

轴向应力为: =P/S =E =E 1/ 将S = d 2/4及式(1)代入上式得P =( Ed d)/(4 )(2)式中:P 为纱线张力;E 为纱线弹性系数。

由式(2)可知,只要测得了 d ,就可获得纱线张力。

3 细纱机纱线张力的测试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光电技术,采取与纱线不直接接触的测试方法。

由文献[5]可知,纱线气圈张力为T =T 0-m 2r 2/2(3)式中:T 0为导纱钩处的纱线张力;m 为纱线密度; 为纱线回转角速度;r 为纱线的回转半径(在气圈上,其各点的半径是不同的)。

由于气圈纱线段高速回转,其图像不易获得。

但从式(3)可以看出,如果知道导纱钩处的纱线张力T 0,即可通过计算求出气圈纱线张力。

而从前罗拉到导纱钩处的纱线图像可以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得,进而可求得该段纱线的张力,也可求得导纱钩处的张力,通过式(3)即可求得气圈纱线张力。

上述过程通过计算机处理即可显示即时气圈纱线张力大小,再通过计算机系统及网络技术建立纱线张力测试系统。

这样,测试人员只需坐在办公室就可通过计算机了解纱线张力变化规律,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进而自动控制纱线生产质量。

4 试验为了验证该装置的有效性,另外采用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同时对纱线张力进行测量,并对两种测试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试验条件如下:纺纱材料为腈纶;粗纱号数(te x)为465 7 2;细纱号数为35 2。

其试验结果如表1所列。

表1 两种方法试验结果比较表锭子速度r/min卷绕位置应变式传感器测得结果(CN)图像传感器测得结果(CN)10000顶端31 327 0底端35 230 312000顶端34 529 6底端38 132 513000顶端39 634 4底端46 840 334自动化仪表 第26卷第10期 2005年10月PROC ESS AUTOMATION INSTRUMENTATION Vol.26No.10October 2005从上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利用图像传感器测得的纱线张力较小,大约是电阻应变式测得的0 86倍。

采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由于纱线与检测罗拉直接接触,增加了摩擦力,导致测得纱线张力偏大。

5 结束语纱线张力检测系统的研制,特别是对动态张力的检测,历来是纺织业一直探讨的问题。

随着器件集成化、信息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的纱线张力检测仪器已有较大发展,功能及自动化程度均有提高。

但总体说来,无论是国产或进口的仪器,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纱线张力检测问题。

本文提出的采用非接触式新型图像传感器测量细纱机的纱线张力技术,解决了测量环锭纺纱张力的技术问题,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1 黄继昌.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2 S onn tag Eckhard.The u se of compu ter aided measuring techn ology forri ng sp inni ng p rocess s ystem an alysis.Mel liand Textilb er,1993(12)3 S onn tag Eckhard.The u se of compu ter aided measuring techn ology forri ng sp inni ng p rocess s ystem an alysis.Mel liand Textilb er,1994(3)4 S onn tag Eckhard.The u se of compu ter aided measuring techn ology forri ng sp inni ng p rocess s ystem an alysis.Mel liand Textilb er,1994(5)5 陈人哲.纱线力学问题.纺织工业出版社,1989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5-02-29。

第一作者庾在海,男,1964年生,现为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纺织机械。

(上接第29页)入最终的用C++Builder 6 0编写的校验台校验程序中,即可交付用户使用。

5 结束语RBF 算法是一种递推算法,初始值的选择对最终结果的影响不大,但对算法的收敛性有一定的影响,这使得参数的确定需经反复试验。

但由于本系统交付用户使用时只需要最后满足性能指标要求的参数,不需在线整定参数,因而并无影响。

参考文献1 Poggi o T.,works for app roximation and leami ng.IEEEProc.,1990,4(9)2 Bi an chini M.,Frasconi P.,Cori M.Learn ing wi thout mini ma in rad ialbasi s fun cti on net work.IEEE Tran s.On Neu ral Net work ,1995,6(3)3 刘天健,王劭伯,朱善安.基于神经网络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非线性校正方法.仪器仪表学报,2002,23(5)4 侯立群,张智娟,仝卫国.基于RBF 神经网络的传感器非线性误差校正方法.传感器技术,2004,23(3)5 刘金琨.先进PID 控制及其MA TLAB 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05-0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