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热处理工艺课件(PDF 67页)

合集下载

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的频率,与材料的淬透性无关。
其它表面淬火方法
1.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淬硬深度:2~6mm。 特点:方便,成本低,但效果

2.激光加热表面淬火
特点: 淬硬深度:0.3~0.5mm。 特点:不需要冷却液,可对深
孔,盲空,沟槽进行淬火。
3.太阳能加热表面淬火
同激光,但受自然条件限制
钢的化学热处理
为什么亚共析钢要进行完全淬火
完全淬火—— 得到完全马 氏体。
不完全淬 火——马氏体 组织中有铁 素体出现。
为什么过共析钢只能进行不完全
淬火
完全淬火:马氏体 含碳量过高,易开 裂和形成大量残余 奥氏体;
不完全淬火:有细 小弥散渗碳体残余, 奥氏体含碳量低, 因而淬火时不易开 裂,且残余渗碳体 量少。
适用材料:低碳钢。 常用工艺:
气体渗碳 固体渗碳 特点:温度高,周期长, 渗碳后必须进行淬火。
渗碳件的淬火
直接淬火
优点:工艺简单, 降低成本
缺点:工件晶粒 粗大,易开裂。
一次淬火
优点:晶粒细化, 不易开裂
缺点:增加成本。
钢的气体氮化
原理:以氨气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渗入钢
表面后形成高硬度的弥散分布的氮化物。 优点:由于渗氮温度只有550~570℃,且渗后
目的:满足工件不 同部位的性能要求。
冷处理
目的:消除残余 奥氏体。
工艺:先进行普 通淬火,然后将 工件淬入低温溶 液中
常用冷处理液
冰水; 干冰+酒精; 液氮。
钢的淬透性
基本概念
淬透性:钢获得马 氏体的能力。
淬硬性:钢的硬化 能力
淬透层深度:从淬 火件表面至半马氏 体区的距离
时间/s 图2-68 T10钢过冷A等温转变曲线

钢的热处理工艺课件

钢的热处理工艺课件

渗碳与渗氮的工艺特点
名称 处理温度 处理时 处理后是否 ( ℃ ) 间 ( h ) 需要热处理
渗碳 900~950 3~9 需要 渗氮 500~600 20~50 不需要
热处理新技术简介
可控气 氛热处
理电子束 表面淬火 Nhomakorabea真空热处 理
激光热处 理
形变热处 理
化学热处 理
1.可控气氛热处理
在炉气成分可控的热处理炉内进行的热处理称为可控 气氛热处理。在热处理时实现无氧化加热是减少金属氧 化损耗,保证制件表面质量的必备条件。
3)生产特点: 淬火件的质量好; 工件变 形小;不易氧化及脱碳;淬火层容易 控制;生产率高。设备投资大,不适 于复杂形状零件和小批量生产。
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1)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的基本方法
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
•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成本低。 •淬火质量不稳定。 •适于单件、小批量及大型零件的生产。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0.12. 820.12. 8Tuesd ay , December 08, 202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1 0:36:33 10:36:3 310:36 12/8/20 20 10:36:33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2.810:36:3310 :36Dec -208-D ec-2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10:36:3310:3 6:3310:36Tues day , December 08,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2. 820.12. 810:36:3310:3 6:33De cember 8,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2 月8日上 午10时 36分20 .12.820 .12.8 扩展市场,开发未来,实现现在。202 0年12 月8日星 期二上 午10时 36分33 秒10:3 6:3320. 12.8 做专业的企业,做专业的事情,让自 己专业 起来。2 020年1 2月上 午10时3 6分20. 12.810:36December 8, 2020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0年12月8 日星期 二10时 36分33 秒10:3 6:338 Dec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1 0时36 分33秒 上午10 时36分1 0:36:33 20.12.8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2. 820.12. 810:36 10:36:3 310:36:33Dec- 20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 串机缘 。事件 和决定 ,这些 机缘、 事件和 决定在 它们实 现的当 时是取 决于我 们的意 志的。2 020年1 2月8日 星期二 10时36 分33秒 Tuesday , December 08, 2020 感情上的亲密,发展友谊;钱财上的 亲密, 破坏友 谊。20. 12.8202 0年12 月8日星 期二10 时36分 33秒20 .12.8

钢的热处理工艺教学课件

钢的热处理工艺教学课件

02
钢的热处理工艺原理
钢的加热过程
钢的加热过程是热处理工 艺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加 热使钢的内部组织发生变 化,以达到所需的性能要求。
加热过程中,钢的奥氏体 化过程是关键,需要控制 加热温度、时间和介质, 以确保奥氏体晶粒度的均 匀和适宜。
加热过程中还需注意防止 氧化和脱碳现象,以保持 钢材的表面质量。
02
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 艺,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材料, 如钢铁、铝合金、铜合金等。
热处理的重要性
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
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 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提 高其硬度和强度,从而提
高材料的机械性能。
保证材料质量
热处理可以消除金属材料 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 力,提高其稳定性和耐久
性,保证材料质量。
钢的相变过程
钢的相变是指在热处理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钢内部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相变过程中,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这个过程对钢的性能产生 重要影响。
相变过程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和时间,以获得理想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了解和掌握相 变过程对于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03
钢的热处理工艺流程
空冷室
利用自然对流冷却原理,将钢件放置在室 内自然冷却。
流态化冷却装置
利用流态化原理,通过循环流动的冷却介 质实现快速冷却。
辅助设备
搬运设备
如起重机、输送带等,用 于在各工艺环节间移动钢 件。
装料机
用于将钢件自动装入加热 炉或冷却设备中。
测温仪和控温系统
用于监测和控制加热炉和 冷却设备的温度。
气氛控制装置
铸钢热处理工艺分类 根据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铸钢热处理工 艺可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类型。

钢的热处理工艺PPT课件

钢的热处理工艺PPT课件
细分
珠光体型转变 (高温转变) F 和 Fe3C 片层的 机械混合物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 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 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可转变为一种较硬的 相。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人 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
理论基础。
3
讨论: 古代的兵器为什么要放 在水中冷却? 打铁铁匠为什么都配有 一个水桶?
第三节 掌握钢的热处理工艺
• 改善钢的性能,主要有两条途径: • 一是合金化 • 二是热处理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历史
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 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 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中国 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 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 应用了渗碳工艺。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 传,因而发展很慢。
综合性能好,45-50HRc 17
(3)马氏体转变(低温转变)
马氏体组成:碳在α- 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无渗碳体)
转变温度与转变产物形态:
低碳 M (C<0.2%)
板条 M
碳含量 (0.2—1.0%)
混合 M
高碳 M (C>1.0%)
片状 M
强而韧、塑性、韧性好
硬而脆、塑性、韧性差18
类别 组成
• 这个温差叫滞后度:加热转变 → 过热度 冷却转变 → 过冷度

钢的热处理-金属工艺学PPT课件

钢的热处理-金属工艺学PPT课件
空冷 → S 过共析钢正火加热温度 必须高于Accm。 其目 的是消除网状渗碳体。 应用:
1) 钢的最终热处理
细化晶粒,组织均匀化,增加亚共析钢中P%(S%) → 强度、韧性、硬度↑
2) 预先热处理 —— 淬火、球化退火前改善组织。 3) 增加低碳钢的硬度,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钢的淬火
• 一、淬火的目的 • 获得马氏体组织 • 二、淬火的一般工艺
§2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
珠光体转变:扩散相变 (A1~550℃, A→P(F+Fe3C))
3)在600~550℃形成片层间距极小的珠光体 ( 0.2m) ,在光学显微镜下高倍放大已无法分 辨出其内部构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测到很薄 的铁素体层和碳化物(渗碳体)层交替重叠的复 相组织,称为极细珠光体或托氏体,用字母T表 示(以法国金相学家L•Troost的名字命名)。
1.淬火温度的选择 2.保温时间的确定 3.淬火冷却介质
1.淬火温度的选择
• (1) 亚共析钢: Ac3+30~50℃——细小均匀M
温度过低:残余F 温度过高:粗大马氏体
• (2) 过共析钢: Ac1+30~50℃——细小均匀M+粒状Fe3C
温度过低:残余F 温度过高(大于Accm):得到粗大马氏体,引起变形 或开裂;二次渗碳体全部溶解,降低Ms点,AR增多。
平衡临界点:
A1、 A3、 Acm
加热临界点:
Ac1、Ac3、Accm
冷却临界点:
Ar1、Ar3、Arcm
பைடு நூலகம்
§2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
1、奥氏体的形成(PA)
钢在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又称为奥氏体化。以 共析钢的奥氏体形成过程为例。

《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度高、保温时间长, 晶粒粗大.
⑵加热速度: 加热速度越快,过热 度越大, 形核率越高, 晶粒越细.
⑶合金元素:
Nb/%
Nb、Ti对奥氏体晶粒的影响
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元素:
Ti、V、Nb、Ta、Zr、W、
Mo、Cr、Al等碳化物和氮 化物形成元素。
析出颗粒 对黄铜晶 界的钉扎
ppt课件
16
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元素:Mn、P、C、N。 ⑷ 原始组织: 平衡状态的组织有利于获得细晶粒。 奥氏体晶粒粗大,冷却后的组织也粗大,降低钢的
由于加热冷却速度直接影响转变温度,因此一般手册
中的数据是以30-50℃/h 的速度加热或冷却时测得的.
ppt课件
8
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加热是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加热分两种:一种是在
A1以下加热,不发生相变;另一种是在临界点以上加 热,目的是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称奥氏体化。
一、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ppt课件
10

第四步 奥氏体成分均匀 共析钢奥氏体化曲线(875℃退火)
化:Fe3C溶解后,其所 温 度
在部位碳含量仍很高, ,
通过长时间保温使奥氏
体成分趋于均匀。
ppt课件
11
共析钢奥氏体化过程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奥 氏体化过程与共析钢基本 相同。但由于先共析 或 二次Fe3C的存在,要获得 全部奥氏体组织,必须相 应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
常温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因此加热得到细而均 匀的奥氏体晶粒是热处理的关键问题之一。
真空热处理炉
箱式可控气氛多用炉
ppt课件
17
第三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冷却是热处理更重要的工序。 一、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及转变过程

《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一、钢的奥氏体化
钢加热到Ac1,点以上时会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加 热到Ac3和Accm点以上时,便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热处理加热的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奥氏体,因此这种加热到相变点以上获得 奥氏体组织的过程称为钢的奥氏体化。
1.奥氏体的形成
精选ppt
上一页 下一页
5
§ 3.1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钢的热处理的目的在于消除毛坯(如铸件、锻件等)中缺陷, 改善其工艺性能,为后续工序作好组织准备;更重要的是热处理能 显著提高钢的力学性能,从而充分发挥钢材的潜力,提高工件的 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热处理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
根据加热和冷却方法不同,常用的热处理大致分类如下。 (1)整体热处理对工件进行整体穿透加热。常用的方法有:退 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二、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及其影响因素
精选ppt
上一页 下一页
9
§ 3.1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奥氏体形成后继续加热或保温,在伴随着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和奥氏体的均匀化同时,奥氏体的晶粒将发生长大。其结果使钢
件冷却后的机械性能降低,特别是冲击韧性变坏;奥氏体晶粒粗大
也是淬火变形和开裂的重要原因。所以,为了获得细晶粒的奥氏
7
§ 3.1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较低,只有延长保温时间,通过碳原子的扩散,才能得到成分均
匀的奥氏体。如图3-3为钢的奥氏体化过程。
由上可知,热处理的保温,不仅是为了将工件热透,而且也
是为了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以便冷却后能得到良好的组织和
性能。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到Ac1点以上时,珠光体转变成奥 氏体,得到的组织为奥氏体和先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称为不完
上一页 下一页

钢的热处理工艺课件(PPT 70张)

钢的热处理工艺课件(PPT 70张)

1.8
第6章
钢的热处理工艺
6.1 钢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热处理
6.1.2 正火
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和Ac cm(过共析钢)以上30℃~50℃,经 过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中或在强制流动的空气中冷却到室温的工艺方法。 正火的目的为以下三点。 1. 作为最终热处理 对强度要求不高的零件,正火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正火可以细化晶粒, 使组织均匀化,减少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含量,使珠光体含量增多并细化,从而 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韧性。 2. 作为预先热处理 截面较大的结构钢件,在淬火或调质处理(淬火加高温回火)前常进行正火 ,可以消除魏氏组织和带状组织,并获得细小而均匀的组织。对于含碳量大于 0.77%的碳钢和合金工具钢中存在的网状渗碳体,正火可减少二次渗碳体量, 并使其不形成连续网状,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 3. 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正火可改善低碳钢(含碳量低于0.25%)的切削加工性能。含碳量低于0.25% 的碳钢,退火后硬度过低,切削加工时容易“粘刀”,表面粗糙度很差,通过 正火使硬度提高至140HB~190HB,接近于最佳切削加工硬度,从而改善切削 1.9 加工性能。
1.6
第6章
钢的热处理工艺
6.1 钢的普通热处理
2) 适用范围 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含碳量为0.25%~0.77%的亚共析成分的碳钢、合金钢 和工程铸件、锻件和热轧型材。过共析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因为过共析钢加热 至Accm以上缓慢冷却时,二次渗碳体会以网状沿奥氏体晶界析出,使钢的强度 、塑性和冲击韧性显著下降。 2. 等温退火 将钢件或毛坯加热至Ac3(或Ac1)以上20℃~30℃,保温一定时间后,较快 地冷却至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鼻尖”温度附近并保温(珠光体转变区),使 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后,再缓慢冷却下来,这种热处理方式为等温退火。 等温退火的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但是等温退火时的转变容易控制,能获得 均匀的预期组织,对于大型制件及合金钢制件较适宜,可大大缩短退火周期。 3. 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是将钢件或毛坯加热到略高于 Ac1 的温度,经长时间保温,使钢中二 次渗碳体自发转变为颗粒状(或称球状)渗碳体,然后以缓慢的速度冷却到室温的 工艺方法。 1) 球化退火的目的 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为淬火作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末端淬火法
淬透性值通常用
表示,J 表示末端淬
透性,d表示至末端的距离,HRC 表示在该处测得
的硬度值。
3、淬透性的实际意义 n 齿轮类、轴类零件,希望整个截面都能被淬透,
从而保证零件在整个截面上的力学性能均匀一 致,此时应选用淬透性较高的钢种制造。 n 承受弯曲或扭转载荷的轴类零件,其外层承受应 力最大,轴心部分应力较小,因此选用淬透性较 小的钢。 n 表面淬火用钢、焊接用钢应采用低淬透性钢 。
§3.2 钢的淬火
3.2.2 淬火及其目的
淬火是 指将钢加热到 临界温度以上,保温 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冷却,使奥氏体 转变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获得马氏体组织。
3.2.2 淬火工艺
1、淬火加热温度
淬火加热温度的 选择应以 得到细而均匀的奥氏体晶粒为 原则,以便冷却后获得细小的 马氏体组织。
Ø 工艺:一般在Ac3或Accm以上150~300℃,长时间保温 (10h以上),随炉缓冷。
Ø 目的:减少钢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不均匀性。 Ø 由于扩散退火加热温度高,因此退火后晶粒粗大,可用完
全退火或正火细化晶粒
五、去应力退火 (低温退火)
Ø 工艺:一般是将工件随炉缓慢加热至 500~650℃,经一 段时间保温后随炉缓慢冷却 至300~200℃以下出炉。
亚共析钢:Ac3以上30~50℃; 过共析钢:Ac1以上30~50℃。
钢的淬火加热温度
2、淬火保温时间 淬火保温时间是 指工件装炉后,从炉温上
升到淬火温度时 算起,直到出炉为止所需要的 时间。保温时间 包括工件透热时间和组织 转变 所需的时间。 3、淬火冷却介质
理想的冷却介质应保证工件得到马氏体, 同时变形小、不开裂。
常用的淬火冷却介 质是水和油。水主要用 于形状简单、截面较大 的碳钢零件的淬火。油 一般用作合金钢的淬火 冷却介质。
为了减少零件淬火 时的变形,盐浴也常用 作淬火介质,主要用于 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
3.2.3 淬火方法
淬火方法的 选择,主要以获得 马氏体和 减少 内应力、减少工件的变形和开裂为依据。通常的淬 火方法包括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和等温 淬火等。
第3章 钢的热处理工艺
n 热处理方法
普通热处理
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
特殊热处理
退火 正火 淬火 回火 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 感应加热
化学热处理 形变 真空 其他
渗碳 氮化
碳氮共渗
其他
§3.1 钢的退火与正火
3.1.1 钢的退火
退火是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钢加热到适当的 温度,经保温后随炉缓慢冷却下来,以获得 接 近平衡状态组织 的热处理工艺。 一、完全退火 Ø 工艺:把钢加热至Ac3以上20 ℃~30 ℃, 保 温一定时间后 缓慢冷却(随炉冷却或埋入石灰和 砂中冷却), 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完全奥氏体 化)的热处理工艺。
n 曲线“鼻尖”温度附近并保温(珠光体转变区),使奥氏体 转变为珠光体后,再缓慢冷却下来,这种热处理方式为 等温退火。
n 等温退火的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但是等温退火时的转 变容易控制,能获得均匀的预期组织,对于大型制件及 合金钢制件较适宜,可大大缩短退火周期。
三、球化退火
Ø 工艺:球化退火是将钢件或毛坯加热到略高 Ac1 的温 度,经长时间保温,使钢中二次渗碳体自发转变为颗粒 状(或称球状)渗碳体,然后以缓慢的速度冷却到室温的 工艺方法。
4、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凡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稳定性的因素,或者说凡是使C曲 线位置右移,减小临界冷却速度的因素,都能提高钢的淬 透性,反之则降低其淬透性。
(1)含碳量:在碳钢中,共析钢的淬透性最好;
(2)合金元素:除钴和铝(>2.5%)以外,其余合金元素 溶于奥氏体后,都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曲线右 移,降低淬火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
Ø 目的:使二次渗碳体及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球状化(退火 前正火将网状渗碳体破碎),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 工性能;并为以后的淬火作组织准备。
Ø 适用范围: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碳素工具钢、合金弹簧 钢、滚动轴承钢和合金工具钢等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含 碳量大于0.77%)。
Ø 组织:球状珠光体。
四、扩散退火
各种退火和正火工艺 示意图
3.1.2 钢的正火
正火是将钢加热到 Ac3(亚共析钢)和Accm(过 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 使之完 全奥氏体化, 然后在空气中冷却到室温,以得 到珠光体类型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Ø 目的:
Ø 1. 作为最终热处理 Ø 2. 作为预备热处理 Ø 3. 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50%P)的深度。 淬硬性 是指钢淬火后 所能达到的 最高硬 度, 即硬化
能力。
n 淬硬性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含碳量。马氏体中 含碳量越高,钢的淬硬性越高。
n 淬透性主要取决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过冷奥氏 体越稳定,临界淬火速度越小,钢在一定条件下 淬透层深度越深,则钢的淬透性越好。
2、淬透性的测量方法
Ø 目的: n 均匀化切削加工性能。 n 消除内应力。
Ø 适用范围: 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含碳量为 0.25% ~ 0.77% 的 亚共 析成分 的碳钢、 合金 钢和工 程铸件、锻件和热轧型材。
二、等温退火
n 将钢件或毛坯加热至Ac3(或Ac1)以上20℃~30℃,保温 一定时间后,较快地冷却至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
不同淬火方法 示意图 1—单液淬火 2—双液淬火 3—分级淬火 4—等温淬火
3.2.4 钢的淬透性
n 淬透性是钢的主要热处理性能。 n 是选材和制订热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之一。 1、淬透性的基本概念 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 硬层深度的能力。其
大小是用规定条件下淬硬层深度来表示。 淬硬层深度是指由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区(50%M +
Ø 目的:消除因变形加工及铸造、焊接过程中引起的残余 内应力,以提高工件的尺寸稳定性,防止变形和开裂。 因去应力退火温度低、不改变工件原来的组织,故应用 广泛。
六、再结晶退火
Ø 工艺:钢材的再结晶退火温度为650~700℃。经一段时 间保温后随炉缓慢冷却。
Ø 目的:消除加工硬化、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及成形 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