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项目调研报告剖析

合集下载

煤矿调研巡查情况报告

煤矿调研巡查情况报告

煤矿调研巡查情况报告
煤矿调研巡查情况报告
尊敬的领导:
我针对某煤矿进行了调研巡查,并就下方所列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深入了解和实地考察的结果,现将报告如下:
1. 生产安全状况:通过调查发现,该煤矿注重生产安全,设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管理人员也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积极采取各项措施,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 生产设备状况:煤矿的生产设备维护良好,同时配备有高效率的生产技术装备,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确保矿工的劳动条件和工作效率。

3. 环境保护情况:煤矿在环境保护上表现出积极性,进行了针对性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对煤矿进行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防治。

4. 矿工待遇情况:调研中发现该煤矿注重矿工的工资待遇,多次调整矿工的薪资待遇,提高了矿工的收入水平,使得矿工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5. 生产效益情况: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该煤矿的生产数据和经济数据,发现该煤矿的生产效益较好,生产规模得到
可观的扩大。

这得益于该煤矿的科学技术进步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应用,使得煤矿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该煤矿在生产安全、设备状况、环境保护等方面表现出积极性,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存在,如没有适当的应急预案和培训计划等,建议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和解决。

以上所述仅为我的个人调研巡查情况报告,供领导参考。

谢谢!
此致
敬礼。

阜新煤矿调研报告

阜新煤矿调研报告

阜新煤矿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阜新市位于中国辽宁省东部,是一个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地区。

煤炭产业是阜新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煤矿的开采和利用对阜新市的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阜新煤矿进行调研,并分析煤矿的开采情况、煤炭利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和数据收集等。

首先,我们组织了一支调研小组前往阜新市,实地考察了若干煤矿。

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们观察了矿井的开采情况、工人的作业条件等,并与煤矿的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访谈,采访了煤矿周边居民、环保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和煤炭企业的代表等,以了解煤矿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情况。

此外,我们还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包括产量、消耗、排放等方面的数据,以支持我们的分析和结论。

3. 煤矿开采情况阜新市拥有多个煤矿,其中辽宁阜南煤矿是规模较大的一座煤矿。

该煤矿的主要产品是烟煤,年产能达到几百万吨。

煤矿采用的是露天开采方式,目前有多个开采区域,每个开采区域都有自己的采煤机械设备和运输系统。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观察到煤矿的运营情况良好,生产效率较高。

4. 煤炭利用方式阜新市的煤炭主要用于能源供应和工业生产。

大部分煤炭被运送到附近的发电厂,用于发电和供暖。

此外,部分煤炭还被用于工业生产,如炼钢、化工等。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阜新市正在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的工作,但目前煤炭的利用方式仍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燃煤技术。

5. 环境影响煤矿的开采和煤炭的利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破坏,伴随着大量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其次,煤矿的运营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导致当地水资源紧张。

同时,煤矿的废水排放和矸石堆积也会对当地水环境造成污染。

另外,燃煤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煤灰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6. 建议和对策为了减少煤矿开采和煤炭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加强环境监管:加强对煤矿的环境监管,确保煤矿按照环保法规进行运营,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

煤矿行业调研报告

煤矿行业调研报告

煤矿行业调研报告煤矿行业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行业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煤矿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并就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行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煤矿行业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产能过剩:由于历年来煤矿行业的火爆发展,相应的煤矿产能过剩。

大量的煤矿面临停产或亏损的困境。

2. 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煤矿行业的产业结构以小煤矿为主,煤矿规模小、生产设备陈旧,缺乏技术创新和科技支持,导致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3. 安全隐患突出:由于煤矿行业存在一些不良的生产管理和安全措施,导致矿难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发展趋势1. 出口需求下降: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全球能源结构的变化,煤炭的国际出口需求将逐渐下降。

因此,煤矿行业需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煤炭的品质和附加值。

2. 绿色发展:我国煤矿行业亟需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加大对煤炭资源的科学开采和节能减排的投入,推动煤矿企业向清洁煤和煤矸石综合利用等方向发展。

3. 行业整合:为了解决产能过剩和提高行业盈利能力,煤矿行业需要加强企业之间的整合,推动形成规模集约化的生产格局。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煤矿行业存在以下问题:1. 安全隐患:由于煤矿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老旧和技术水平的滞后,安全风险较高。

建议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设备更新和技术培训,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2. 缺乏技术创新:煤矿行业需要加大对煤炭资源的科学开采和技术创新的力度,提高煤炭的品质和附加值。

3. 环境污染:煤矿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建议加大对煤矿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4. 人力资源问题:煤矿行业的技术工人短缺,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建议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和引进,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总之,煤矿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和整合产业等措施,煤矿行业可以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煤矿生产调研报告

煤矿生产调研报告

煤矿生产调研报告根据煤矿生产调研的结果,我们对煤矿生产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煤矿的生产状况,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了解矿区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情况等。

采用的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和数据分析等。

二、调研结果1.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发现煤矿生产设备较为陈旧,大部分设备已经使用多年,存在技术落后的问题,生产效率不高。

2.生产效率: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环节不顺畅,造成生产效率偏低。

在煤矿井下,工人们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工作强度大。

同时,破碎、采购、运输等环节存在不合理的安排,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3.安全生产情况:在安全生产方面,煤矿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煤矿存在较为严重的瓦斯和尘肺病问题,矿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其次,煤矿工作现场安全措施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安全监控和报警系统。

再次,矿工缺乏安全培训和教育,对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问题分析和建议1.技术更新和升级:煤矿应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更新和升级,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2.优化生产流程:煤矿应重视生产流程的优化,合理安排工作环节,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加强矿产运输的组织和管理,提高运输效率。

3.加强安全管理:煤矿应加强矿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矿工的安全意识。

同时,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控和报警系统,加强对瓦斯和尘肺病的防治措施。

4.加大环保力度:煤矿应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煤矿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煤矿生产存在技术落后、低效率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了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我们建议煤矿加强技术更新和升级,优化生产流程,加强安全管理,同时加大环保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煤矿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视察调研报告

煤矿视察调研报告

煤矿视察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本次煤矿视察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当前煤矿生产情况,掌握煤矿安全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为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2. 调研内容2.1 煤矿生产情况根据调研统计数据,该煤矿年产煤量为XX万吨,位于山区,地理环境复杂,开采深度较大。

煤矿的开采方式主要是井下采煤,并辅以露天采煤。

煤矿设备相对完善,采用机械化设备进行煤炭的开采和运输。

2.2 煤矿安全状况在对煤矿安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以下问题:2.2.1 人员培训不足煤矿存在人员培训不足的问题,部分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容易出现事故。

应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员工的安全生产。

2.2.2 装备老旧部分煤矿设备老旧,存在安全隐患。

应加大设备更新力度,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2.3 防灭火设备不完善部分煤矿在防灭火设备方面存在不足,没有安装灭火器和自动喷淋系统。

应加强防火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提高煤矿的防火能力。

2.3 煤矿环保状况在对煤矿环保状况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以下问题:2.3.1 废水排放煤矿存在废水排放问题,废水涉及重金属污染严重。

应建立废水处理设施,有效处理和净化废水,保护环境。

2.3.2 尾矿处理部分煤矿没有建立尾矿处理设施,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导致水体污染。

应建立尾矿处理设施,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3. 改进建议3.1 安全管理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加强对规程的执行。

3.2 设备更新加大设备更新力度,淘汰老旧设备,引进新的先进设备,提高煤炭开采和运输效率,保障工人的安全。

3.3 防火设备加强防火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建立完善的灭火设备管理制度,并加强对灭火设备的检查和维修。

3.4 环境保护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对煤矿排放的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降低废水中重金属的含量。

建立尾矿处理设施,处理和利用尾矿,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煤矿项目可性研究报告

煤矿项目可性研究报告

煤矿项目可性研究报告煤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对一个煤矿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通过分析煤矿项目的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等方面的因素,得出了该煤矿项目是可行的结论。

一、市场需求分析煤矿作为煤炭资源的开采和生产基地,市场需求较大。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近几年国内煤炭需求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同时,煤炭消费领域的需求也相对较大,如能源行业、建筑行业、化工行业等都对煤炭有较大的需求。

因此,煤矿项目具备较大的市场潜力。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煤矿项目需要依赖相应的技术来进行开采和生产。

通过技术可行性分析,可以判断项目是否具备可行性。

根据调研和实地考察得出,本煤矿项目所在地区具备充足的煤炭资源,并且拥有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

研究人员经过实际操作发现,该技术在矿井开采和煤炭加工方面具备较高的效率和安全性。

因此,该煤矿项目具备较高的技术可行性。

三、经济可行性分析煤矿项目作为一项商业运营的投资项目,其经济可行性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通过财务分析,计算了煤矿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和预期收益。

据调查数据显示,该煤矿项目的投资成本较低,运营成本相对较小。

同时,煤炭的市场价格较为稳定,预期收益相对可观。

因此,该煤矿项目具备较高的经济可行性。

四、社会可行性分析煤矿项目的社会可行性主要考虑项目对当地社会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该煤矿项目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就业机会有限。

煤矿项目的建设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煤炭作为能源的供应,也将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该煤矿项目具备较高的社会可行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煤矿项目进行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该煤矿项目是可行的结论。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环保问题是需要重视的,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应该加强环保意识,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宿州煤矿调研报告

宿州煤矿调研报告

宿州煤矿调研报告煤矿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对位于宿州地区的煤矿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我们深入了解了该矿区的矿井状况、生产情况以及安全管理情况。

报告对矿井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措施和建议。

调研发现,煤矿的安全风险高,生产效率不佳,存在煤矿事故的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矿井安全管理,提升员工培训质量,改善设备维护保养,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通过执行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生产风险,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促进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为正文内容】1. 矿井状况矿井结构老旧,存在一定程度的地质灾害风险。

部分进口通道维护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工人进出矿井的安全。

矿内空气通风不畅,增加了安全隐患。

2. 生产情况煤矿的生产效率较低,主要由于设备老旧、故障频繁以及管理不善造成的。

生产过程中存在组织不力、作业流程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产能不能充分释放。

3. 安全管理情况煤矿的安全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

安全设施落后,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

存在违规操作、不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等行为,增大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4. 改善措施与建议为了改善煤矿的生产环境和安全管理水平,我们建议:(1) 加强矿井安全管理。

应定期检查矿井通道,确保通道畅通,加强地质灾害预警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2) 提升员工培训质量。

开展安全培训,强调操作规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 改善设备维护保养。

加强设备维护,定期进行保养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与地质、安监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加强安全监管,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通过以上措施的执行,可有效降低煤矿的生产风险,提高生产效率,为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煤矿调研总结报告

煤矿调研总结报告

煤矿调研总结报告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对煤矿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以评估其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通过对煤矿的现场考察和相关数据的收集,我们对煤矿的生产流程、设备情况、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等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分析。

一、煤矿生产流程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对煤矿的生产流程进行了全面了解。

煤矿的开采、运输、加工和销售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存在一些煤层冒顶、煤与瓦斯突出等安全隐患,需要加强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煤矿设备情况在调研中,我们对煤矿的设备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煤矿设备的安全性和运行状况对矿工的人身安全和矿山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我们发现部分设备已经过时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新。

三、煤矿管理体系煤矿的管理体系对煤矿的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我们对煤矿的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包括组织结构、责任制度、培训和考核机制等。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管理缺陷,如人员配备不足、培训内容不完善等,需要进一步改进。

四、煤矿安全标准在调研中,我们对煤矿的安全标准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比较。

煤矿的安全标准是保障矿工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针对煤层、瓦斯、顶板等多种风险进行了规范和要求。

然而,我们发现一些煤矿的安全标准存在差异,部分煤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五、建议和改进措施基于对煤矿的调研和分析,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改进措施。

包括加强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增加安全设备投入和更新、完善煤矿的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等。

这些建议和措施有助于提高煤矿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结论通过对煤矿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对煤矿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

虽然煤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管理问题,但通过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提高煤矿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希望本报告能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促进煤矿行业的安全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项目调研报告公司为了扩大煤炭产业发展,积极筹措资金以并购控股的方式,拟兼并重组山西XX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进行商洽相关并购合作事宜。

就如何降低购并成本的问题分析如下:一、基本概况:兼并重组前:焦煤有限公司井田面积4.5948KM2,批准开采1、2、10号煤层,生产规模21万吨/年。

位于井田东部,实际生产能力已达90万吨/年。

兼并重组后:井田面积20.9813KM2,批准开采2—10号煤层,生产规模120万吨/年。

目前该公司已经完成了编制地质报告、储量核查报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等换发采矿证的主要报告任务,相关报告正在积极报批之中。

二、地质构造、煤层、煤质及用途1、构造:本井田位于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台拗,河东断凹的南东隅,总体为一单斜构造,走向NE,倾向NW,西部地层较缓,地层倾角约2—50,东部较陡约5—130,在此基础上发育3个向斜和2个背斜构造,井田内发育一条F1正断层,发育于井田东北部,走向北东—近南北向,倾向北西—西,倾角750,落差100—200m,井田内延伸3400m。

井田内未发现陷落柱及岩浆岩侵入破坏现象。

本井田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

2、煤层: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含煤地层平均总厚度97.86m,共含14层。

山西组平均地层厚度40.39m,共含煤6层,其中1号煤层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2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煤层不可采或零星可采。

太原组平均地层厚度57.47m,共含煤8层,其中10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

其余煤层不可采或零星可采。

3、可采煤层:1号煤层厚度0—2.8m,平均1.25m,偶含1 层极不稳定的泥岩夹矸,位于山西组上部K8砂岩之下,上距K8砂岩7.83m左右。

其顶板为砂质泥岩、泥岩或粉砂岩,内含植物叶片化石。

底板为含植物根化石的泥岩、炭质泥岩。

属稳定大部可采煤层。

2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1号煤层11.57—30.55m,平均厚度20.62m左右,距下部K7砂岩底6.84m左右。

煤层厚度1.5—3.81m,平均厚度2.68m,煤层结构简单,含0—2层夹矸,顶板主要为砂质泥岩、泥岩或细砂岩。

底板为泥岩、炭质泥岩或砂质泥岩,属全区稳定可采煤层。

10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K2灰岩到K1砂岩之间上距2号煤层48.25—80.80m,平均58m。

K2灰岩为其直接顶板,发育有炭质泥岩伪顶。

底板为含植物化石的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或铝土质泥岩,煤层厚度2.54—5.04m,平均厚度3.38m,其结构简单,偶含1层夹矸,属全区稳定可采煤层。

4、煤质及用途根据本井田钻孔煤芯煤样测试及煤层煤样化验结果资料,各主要煤层指标如下表1。

1号煤层属低灰—中高灰、特低硫—低硫、中发热量—高发热量焦煤。

可采煤层煤质化验结果汇总表表12号煤层属低灰—中高灰、特低硫—低硫、中发热量—特高发热量焦煤、瘦煤及零星贫瘦煤。

均可为炼焦配煤和炼焦用煤。

10号煤层属低灰—中灰、中高硫—高硫、中高发热量—特高发热量贫瘦煤、瘦煤、焦煤。

由于硫含量高,不宜作炼焦用煤,可作为动力用煤。

三、资源/储量1、地质保有储量根据已批复的地质报告,井田内可采煤层为1、2、10号煤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是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布的采矿许可证所划定的井田范围,面积为20.9813Km2,批采2—10号煤层,估算资源/储量的煤层为1、2、10号3层煤层,其中1号煤层为未批采煤层。

矿井批准开采2、10号煤层地质总保有资源/储量为17154万吨,其中2号煤层保有资源/储量6740万吨,10号煤层保有资源/储量10414万吨。

1号煤层煤层为未批采煤层保有资源/储量3358万吨,其中蹬空资源/储量145万吨。

1、2、10号三层煤共获得保有资源/储量20512万吨。

2、10煤层实际赋存标高为960—300m,而采矿证开采标高为1100—750m,换发新的采矿证时调整批采标高。

2号煤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表210号煤层高硫煤(S t.d>3%)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表41号煤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未批采)表32、设计可采储量1、2号煤层矿井工业储量为111b+122b+333×K=10054.6万吨,可信度系数K=0.9,扣除村庄、断层、井田边界及永久煤柱后,矿井设计储量6403.6万吨。

扣除矿井开采煤柱和开采损失后,矿井设计可采储量4375.51万吨。

F1断层以东保有储量为1441万吨,扣除村庄、断层、井田边界、永久煤柱及矿井开采煤柱和开采损失后,设计可采储量108万吨。

由于F1断层最大落差120m,穿越F1断层后再在F1断层东部布置四条巷道,投资成本过大,剩余储量由惠源煤矿过渡期采完,所以最终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4267.51万吨。

10号煤层为高硫煤,共获得保有资源/储量10414万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暂不设计。

1号煤层部分位于2号煤层采空区上部,形成蹬空区,蹬空区资源/储量145万吨,不能进行开采。

四、设计概况矿井初步设计于2011年10月完成初步设计任务。

1、设计矿井生产能力、服务年限矿井建设规模为120万吨/年,服务年限25.4年。

2、井田开拓矿井新建3个立井井口坐标(西安坐标系)分别为:主立井: X=3986515.120 Y=19489778.017 H=1126.0m副立井: X=3986431.248 Y= H=1126.0m回风立井:X=3986093.721 Y=19486677.184 H=1121.5m主立井直径为5.00m,净断面19.63m2,垂深576.00m落底2号煤层,装备双钩箕斗,提升机型号JKMD—3.0X4(Ⅲ),功率1100KW.设梯子间,担负矿井主提升和进风任务。

兼作安全出口副立井直径为7.00m,净断面38.50m2,垂深606.00m,井底车场布置在2号煤层,装备双罐笼,提升机型号JKMD—3.25X4(Ⅲ),功率710KW.设梯子间,担负矿井提矸、下材料设备、敷设管线、升降人员和进风任务。

兼作安全出口。

回风立井直径为6.00m,净断面28.27m2,垂深576.50m落底1号煤层底板,通风设备选用FBCDZ-10-N031D型轴通风机2台,一运一备,功率2X630KW。

设梯子间,担负全矿井1、2采区的回风任务。

兼作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

3、大巷运输煤炭运输采用胶带运输机运输。

选用DTⅡ型,B=1000mm,V=2.5m/s,Q=800t/h,L=378m,电机YBKZ—315L1—4,N=2X160。

辅助运输采用无极绳运输。

选用设备型号SQ20/22。

4、采区布置及装备一个采区2个综采,四个综掘。

1号煤层采煤机选用MG132/300—W型,功率304KW,电压1140V。

液压支架选用ZZ5000/7/19型。

刮板机选用SGZ630/150,功率2X75KW,电压660/1140V。

破碎机选用LPS-500型,转载机选用SZB730/40型,可伸缩皮带机DSJ800型。

2号煤层采煤机选用MG200/475—W型,功率304KW,电压1140V。

液压支架选用ZZ5600/17/35型。

刮板机选用SGZ764/264,功率2X132KW,电压660/1140V。

破碎机选用LPM--110型,转载机选用SZB764/132型,可伸缩皮带机DSJ1000/160型。

5、矿井通风矿井总进风量190m3/s。

主立井进风量90m3/s,风速4.58m/s。

副立井进风量100m3/s,风速2.6m/s。

回风立井通风量190m3/s,风速6.72m/s。

6、矿井供电矿井采用35KV线路供电,一路引自东团110KV变电站,另一路引自昌宁110KV变电站。

矿井最大负荷,补偿后母线视在功率9253.3KVA。

年耗电量36760378KWh,吨煤耗电30.63KWh/t。

主变压器选用12500KVA,负荷率74.03%。

总设备台数309台,工作台数264台。

设备总容量15091KW,工作总容量12271.45KW。

7、矿井排水矿井正常涌水量800m3/d,最大涌水量1142m3/d。

主排水泵三台,采用MD85-80X10型离心泵,额定流量85m3/h,总扬程800m。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井巷工程总长度22194.5m,掘进体积317848m3,掘进率184.95m/万吨。

2)、矿井总征地面积13.34hm2,其中工业广场占地面积9.5hm2;矸石周转场地占地面积(含排矸公路)0.48hm2,场外公路占地面积3.36hm2。

3)、工业建筑总建筑体积为105235.03m3,行政28951.8m2。

4)、矿井总人数954人。

5)、全员效率5.59t/工。

6)、建设总工期43.5个月。

(含准备期2个月,试运转3个月)7)、总投资82500.46万元。

其中:井巷工程:23213.88万元;土建工程:14236.48万元;机电设备购置:18394.47万元;机电设备安装:8567.37万元;其它费用7493.97万元;预备费:5033.42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3796.9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764.00万元;吨煤投资:687.5元/吨。

五、影响煤炭开采的自然条件和因素1、水文地质矿区跨越鄂尔多斯台拗和山西台隆两个Ⅲ级构造单元,本井田主要隔水层,本溪组一般厚度1.27—18.3m,岩性主要为富含铁、铝的泥岩以及砂质泥岩,具有很好的隔水作用。

本溪组隔水层与太原组9号煤层之下的泥岩共同构成可采煤层,与奧陶系中统岩溶裂隙含水层的主要隔水层,该隔水层总厚度一般为12.51左右。

本区奧灰水位标高593—600m,井田内中部及西部各可采煤层均位于奧灰水位之下,存在带压开采问题。

根据突水系数计算奧灰岩溶水对各煤层的引响:突水系数计算公式: T S=P/M式中: P=(H0-H1+M)X0.0098T S---奧灰水系数 MP a/M。

P---隔水层底板所能承受的最大静水压力MP a。

M---底板隔水层厚度m。

H1---煤层底板最低标高m。

H O---奧灰岩溶水位标高m。

奧灰岩溶水水位最高标高(H O)638m。

突水系数计算表表6井田内1、2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类型,10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类型。

即:10号煤层F1断层东部为中等类型;西部为复杂类型。

1号煤层最大导水裂隙带为21.73m;2号煤层最大导水裂隙带为49.04m;10号煤层最大导水裂隙带为77.35m;沟通上部含水层产生水力联系。

2、矿井积水及涌水量预测自投产以来,一直以1、2号煤层为主采对象。

1号煤层分布范围采空区面积478.32k(m)2,2号煤层分布范围采空区面积821.38k (m)2,10号煤层至今没有开采。

据调查,周边无小窑开采,井田内暂时无发现小窑及老采空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