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春的柳永翻译赏析
柳永满江红的翻译加赏析

柳永满江红的翻译加赏析柳永满江红的翻译加赏析柳永的满江红抒发了词人对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大家会怎么翻译和赏析这首词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柳永满江红的翻译加赏析,欢迎参考借鉴。
满江红·暮雨初收柳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满江红翻译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
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
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
对此令我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
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
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
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苦。
满江红字词解释⑴满江红:词牌名,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为《上江虹》,后改今名。
柳永始填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此词为仄韵,为正体。
《乐章集》注“仙吕调”,高栻词注“南吕调”。
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
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⑵长川静:长河一片平静。
川,指江河。
征帆:远行船上之帆。
⑶蓼烟:笼罩着蓼草的烟雾。
蓼,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⑷苇风:吹拂芦苇的风。
萧索:象声词,形容风声。
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⑸几许:有几个。
短艇:轻快的小艇。
⑹遣:使,令。
行客:词人自谓。
回程:回家的路程。
⑺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
又名富春江。
⑻漠漠:弥漫的样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⑼严陵滩:又名严滩、严陵濑。
《望海潮》翻译赏析

《望海潮》翻译赏析《望海潮》翻译赏析《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望海潮》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望海潮》翻译赏析篇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译文] 雾气笼罩着的柳树,如画的彩桥,挡风的帘子,绿色的帷幕,房屋高低不齐,有十万人家。
[出自] 柳永《望海潮》《望海潮》北宋.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⑴行胜—地理形势特别好的地方。
⑵三吴—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和东部一带。
这里古代是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都曾经属于吴国。
都会—人口和货物集中的大城市。
⑶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唐宋时已经是一座著名的大城市。
⑷烟柳—雾气罩着的柳树。
这句写美丽的景色。
⑸风帘—挡风的帘子。
幕—帐幕。
这句写富贵人家的陈设。
⑹参差(cēncī)—高下、大小不齐的样子。
(形容房屋的外形)。
⑺云树—树木茂密如云。
⑻怒涛—每年阴历八月钱塘江有特大的潮汛。
这句说;又急又高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⑼天堑(欠qiàn)—险要的江河。
这里指的是钱塘江。
涯(牙yá)—边际。
⑽玑(机jī)—珠子。
这句说:市场上陈列的商品尽是珍珠宝货。
⑾绮(起qǐ)—彩色的丝绸。
这句说—大户人家穿的都是绫罗绸缎。
⑿竞豪奢—比赛豪华,赌阔气。
⒀重(虫chóng)湖—西湖分里湖和外湖两区。
叠巘(演yǎn)—层层叠叠的山峰。
⒁三秋—阴历九月。
桂子—桂花⒂。
羌(枪qiāng)管—笛子。
相传笛子是羌(我国古代西北方的一个民族)地出产的。
弄—吹奏。
这句说景色晴和的时候处处演奏着音乐。
⒃泛—漂浮。
这句说: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⒄。
嬉嬉—游玩得很快乐的样子。
柳永《两同心-伫立东风》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两同心·伫立东风柳永(宋代)伫立东风,断魂南国。
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迥、夜游香陌。
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
别有眼长腰搦。
痛怜深惜。
鸳会阻、夕雨凄飞,锦书断、暮云凝碧。
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忆。
译文面对春风,我久久地站立着,消魂在江南。
春天鲜花明亮妩媚,阁楼上醉酒就如临仙境,月之光辉感觉很遥远,夜里游冶烟花巷柳。
回忆起当时,我曾沉湎于酒色之中,劳神而损伤。
除此之外,有一位貌若天仙、婀娜多姿的红颜知己。
我们彼此非常相爱。
来到江南后,从此相聚受阻,断了书信,非常凄苦、郁闷,就像傍晚飘飞着凄冷苦雨、天空中凝聚着乌云一样。
想象中,每到良辰美景,我在思念她,她也一定在思念我吧。
注释两同心:词牌名,此调有三体,仄韵体创自柳永,平韵体创自晏几道,三声叶韵体创自杜安世。
此词《乐章集》注“大石调”。
双调六十八字,上片七句三仄韵,下片七句四仄韵。
伫立:长时何地站立。
断魂:犹言消魂,形容哀伤的心情。
南国:南方,江南。
琼楼:仙境中用美玉砌成的楼阁。
此代指思念之人所居的青楼。
蟾彩:即蟾光,月光。
古代神话说月中有蟾蜍,故称月为蟾。
迥:远。
香陌:此指妓院集中的街道。
酒恋花迷:即“恋酒迷花”,喜爱美酒,迷恋女人。
花,指妓女。
役损:因劳神而损伤。
词客:词人。
腰搦(nuò):一只手就能握住腰身,形容腰细。
搦,用手握。
鸳会:鸳鸯相会,比喻情人相聚。
夕雨凄飞:傍晚冷雨纷飞。
凄,寒冷。
锦书:《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
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
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
”后称妻子寄给丈夫的书信为锦书。
此词具体创作年份暂不可考。
柳永词多写实,由此推之,此词当作于游历“南国”之后不久。
赏析词的上片回忆过去“酒恋花迷”的生活。
“伫立东风”写词人迎着东风,久久地站立,“东风”暗示了时令节气,说明此时正值春季。
“南国”的春天本是美好的季节,词人却“断魂”南国,悲戚哀伤,默然凝伫。
卜算子慢柳永翻译古诗赏析

卜算子慢柳永翻译古诗赏析卜算子慢柳永翻译赏析,是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卜算子慢是词牌名,柳永的这首卜算子慢的全名是《卜算子慢·江枫渐老》,这首词描写了游宦异乡的客子暮秋时节登高怀人的情事。
原文:卜算子慢·江枫渐老柳永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幕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卜算子慢翻译:江岸的枫叶渐渐衰老,水洲的蕙草半已枯凋,满眼衰败的红花绿叶。
楚乡作客,登高望远,正逢这样的暮秋天气。
传来了稀疏的捣衣声,断断续续回响在残阳里。
面对这傍晚景象,我悲伤怀抱,思念远人,新愁和旧恨,接连涌起。
卜算子慢字词解释:①江枫:江边枫树。
②汀蕙:沙汀上的葱草。
楚客:客居楚地的人。
温庭筠《雨》诗:“楚客秋江上,萧萧故国情。
”登临,登山临水。
③疏砧:稀疏继续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④脉脉:含情不语貌。
见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注。
⑤翠峰十二:即巫山十二峰。
《天中记》:“巫山十二峰,曰: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⑥谁会:谁能理解。
⑦归云:喻归思。
唐薛能《麟中寓居寄蒲中友人》诗:“边心生落日,乡思羡归云。
更在相思处,子规灯下闻。
”卜算子慢背景:古代妇女,每逢秋季,就用磁杵捣练,制寒衣以寄在外的征夫。
所以他乡作客的人,每闻石甚声,就生旅愁。
这里也是暗喻长期漂泊,“伤怀念远”之意。
卜算子慢赏析:上阕写景,奠定了凄清的基调,烘托出抑郁怀人的氛围。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篇头三句,乃登高所见。
“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曰“满目”,则是举枫树、蕙草以概其余,点出当时已是深秋时节了,整个画面呈现红和绿两种时比色。
不是鲜红嫩绿,而是黯淡、憔悴的`红和绿。
【诗歌鉴赏】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歌鉴赏】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吴萸。
都门帐饮无绪,眷恋处,兰舟预示。
赵胜泪眼泪眼,竟无语凝噎。
读回去回去,千里烟波,暮霭绝情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注解、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2、诗所:悲凉低沉。
3、骤雨:急猛的阵雨。
4、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洛阳)。
5、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6、无绪:没情绪。
7、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8、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下的样子。
9、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0、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浓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2、今宵:今夜。
3、经年:年复一年。
4、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重归于好之情,深情蜜意。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秋后的蝉叫做得就是那样地悲凉而低沉,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下。
在京都城外设帐私宴,却没豪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急着启程。
挥著手互相啊着,满眼泪花,直至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戳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起这回来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的一首词,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篇一清平乐·春晚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宋代·王安国《清平乐·春晚》译文怎么都无法将春天留住,白白地让黄莺唱个不停。
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让这满地都是脏污的凋落残花。
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天庭。
随风飘扬的杨絮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
注释清平乐〔yuè〕: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宫锦:宫廷监制并特有的锦缎。
这里喻指落花。
“满地〞“昨夜〞二句:应作倒装理解。
小怜:北齐后主淑妃冯小怜,善弹琵琶。
这里借指弹琵琶的歌女。
杨花:一作“梨花〞。
赏析此词上片以倒装句式描绘暮春萧条的景色,抒写的花的春的宵意,表达了作者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惆怅宵怀;下片抒写暮春伤逝念远的幽怨,以暮春纷飞的杨花不肯飞入权贵人家的人堂朱户,表达了作者不亲权贵的品就。
全词宵景交融,清新婉丽,曲折多致,笔法精妙,堪称伤春词中的佳作。
古来伤春愁秋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
这类被人嚼烂了的题材,却是历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来到老一套,相反,永远有新鲜之来。
王安国这首《清平乐》就是这样的好词。
词题为《春晚》,顾名思义是写残春景象。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作者一起笔就写由于“昨夜雨疏风骤〞,南园已满地残红了。
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然不胜伤来。
此时耳边传来了黄莺儿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来觉到多宵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呢。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好似词人叹息。
写莺语的“费尽〞,实是衬托出词人的失落来,因为花开花谢,春去秋来,是自然规律与莺儿无关。
妙词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来宵,不直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宵,手法新巧而又饶有韵味。
此词交叉地写听觉与视觉的来受,从音响与色彩两个方面勾勒出一幅残败的暮春图人。
柳永《锦堂春》宋词原文及鉴赏

柳永《锦堂春》宋词原文及鉴赏柳永《锦堂春》宋词原文及鉴赏锦堂春柳永坠髻慵梳,愁娥懒画,心绪是事阑珊。
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
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
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
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剪云鬟。
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
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
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
柳永词作鉴赏这首《锦堂春》是柳永所创作的一首典型的俗词,词中以代言体的方式塑造了一位泼辣、傲气、不拘礼法的市井女性。
词人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声情毕尚地刻画了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表达了他对市民意识的认同。
这也是柳永所以能赢得广大市民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坠髻慵梳,愁蛾懒画”一组四字对偶句,直接表现这位妇女的精神状态。
“坠髻”,表示发髻已松欲散了,而她“慵梳”:“蛾”即蛾眉,指妇女修长弯曲的眉,已经含愁不展了,而又“懒画”,加位写出她的情绪不佳。
“心绪是事阑珊”,是对她意绪的总结。
“是事”,犹云事事、凡事,“阑珊”是近乎消失的状态。
凡事都打不起精神来做,不只梳妆打扮是如此。
内里意兴阑珊,外则面容憔悴了,身体消瘦了。
“金缕衣宽”,衣裳变得宽大了,便是身体瘦下去了的证据。
古人每以衣带宽松表示身体消瘦,柳永《凤栖语》词也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句。
她之所以憔悴消瘦,是因“疏狂”的年青人引起的:“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
”“疏狂”,即风流浮浪之意。
用“这”字领出,则此两字又变成指称这种人物。
“意下向人诮譬如闲”,直解就是“心里对我直是视若等闲”。
“诮”,犹浑也,直也。
这个“人”字是女子自呼口吻,用来表达女子怨恨的心情。
至此,作者将抒情主人公思念怨恨的对象点明了,对方对自己的态度也已明了。
市民妇女比较注重现实的个人利益,不愿听人摆布自己的命运。
所以,词中的女子并不因这个“疏狂”的年青人,而长久地沉溺忧伤之中。
她要进行抗争,甚至可以采取各种报复行动。
“把芳容整顿”,这是她不甘向命运屈服的`第一步。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翻译赏析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翻译赏析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翻译赏析“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出自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注释】⑴潇潇:风雨之声。
⑵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⑶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
霜风,秋风。
凄紧,一作“凄惨”。
⑷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
是处,到处。
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
”⑸苒(rǎn)苒:渐渐。
⑹渺邈:遥远。
⑺淹留:久留。
⑻颙(yóng)望:抬头远望。
⑼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⑽争:怎。
⑾恁(nèn):如此。
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参考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创作背景】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求仕用世之志。
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迎新春的柳永翻译赏析
迎新春的柳永翻译赏析
迎新春柳永翻译赏析,是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这首词描写了北宋时期京城欢庆元宵时的盛况,真实再现了宋仁宗时期物阜民康的太平景象。
原文:
迎新春·嶰管变青律
柳永
懈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
晴景回轻煦。
庆嘉节、当三五。
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然绛树。
鳌山耸,喧天萧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
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
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
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迎新春字词解释:
⑴迎新春:词牌名,柳永《乐章集》注“大石调”,双调一百四字,前段八句七仄韵,后段十一句六仄韵。
⑵懈(xiè)管:以懈谷所生之竹而做的律本,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定声器。
《汉书·律历志》:“黄帝使泠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嶰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
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此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
是为律本。
”
⑶青律:青帝所司之律,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青帝为司春之神,青律也就是冬去春来的意思。
⑷帝里:指汴京。
⑸阳和:暖和的阳光。
⑹轻煦:微暖。
⑺嘉节:指元宵节。
⑻三五:正月十五。
⑼九陌:汉代长安街有八街、九陌。
后来泛指都城大路。
⑽罗绮:本为丝织品,这里指男女人群。
⑾然:通“燃”,点燃。
⑿绛树:神话传说中仙宫树名。
《淮南子·墬形训》:“﹝昆仑山﹞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
”这里指经人工装饰的树。
⒀鳌山:宋代元宵节,人们将彩灯堆叠成的山,像传说中的巨鳌形状,亦作“鰲山”。
⒁素月:洁白的.月亮。
⒂绝缨掷果:绝缨,扯断结冠的带。
据《韩诗外传》卷七载:“楚庄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
有人引美人之衣。
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绝缨之人。
王不从,令群臣尽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
后三年,晋与楚战,有楚将奋死赴敌,卒胜晋军。
王问之,始知即前之绝缨者。
”掷果,《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
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反。
岳从子尼。
”
⒃更阑(lán):夜深。
⒄康阜(fù):安乐富足。
⒅随分:随便。
⒆堪:可是。
⒇争忍:怎么忍心。
迎新春背景:
此词具体创作年代暂不可考。
因词中写的是汴京元宵的盛况,而柳永出仕后在汴京为官时间很短,所作词也大多是官场所见,故此词应该是柳永早年在汴京求取功名时创作的。
迎新春赏析:
这首词,写都城开封元宵节盛况。
开头以节令之变换,点出帝京新春和暖。
接着写天气晴朗更使气候宜人.“庆嘉节、当三五”,实
写具体的佳节之欢。
十五元宵,实际上是灯节,“列华灯”三句,铺写家家张灯结彩,而赏灯人之众之多,却是暗写,以“罗绮”“香风”代替男女人群。
“九陌”“十里”说明其广。
“十里”三句,再写灯张挂在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萧鼓”在热闹场中吹打着。
美丽的花灯配合着音乐演奏。
上片大部分是写元宵的气候、灯景、乐器,而人只是在这环境中以衣锦飘香、若隐若现地浮动着,虚中有实,似少实多,以某些特征而代表全人,而人又是“遍九陌”之多的。
下片以“天”接“天”,从“喧天箫鼓”过渡到“渐天如水”,一个“渐”字,拉开了时间的线索。
时候不早了,“天如水”,天清而静。
“素月当午”,月照正中。
人自赏灯来,又转入各自寻觅所欢。
“绝缨掷果无数”,用了两个典故,这里说此二艳遇故事,但已非一人之艳遇,而是“无数”之多。
“更阑”二句,写景极美,写事动人。
“烛影花阴”,明明暗暗,朦朦胧胧,“少年人、往往奇遇”,有多少风流韵事,然而乐而不淫,就此煞住。
“太平”二句,推广开来,写当时承平气象。
词的最后,对景“争忍独醒归去”,是乐而忘返了。
这首词,以铺叙见长,气象渲染,浓淡适宜。
写景则时疏时密,用典则结合时宜。
人物都是在良辰美景中出现而又活跃着的,呈现出太平景象,结合起来含有欢乐常保的意义。
个人资料: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
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