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典文献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50种(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50种(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50种(篇)(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25种(篇)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7.马克思《资本论》8.马克思《法兰西内战》9.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0.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1.恩格斯《反杜林论》12.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4.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1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6.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7.列宁《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18.列宁《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19.列宁《国家与革命》20.列宁《怎样组织竞赛?》21.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22.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23.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高阶段》24.列宁“1923年1—3月的五篇文章”《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25.列宁《哲学笔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25种(篇)1.毛泽东《实践论》2.毛泽东《矛盾论》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4.毛泽东《为人民服务》5.毛泽东《论十大关系》6.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7.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8.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邓小平《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0.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1.邓小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2.邓小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3.江泽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4.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7.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18.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9.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习近平《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2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2.习近平《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暂定篇名)24.《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参考文献: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第二版)作者:王平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2月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三版)作者:本书编写组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03月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十八篇精读》作者:阮青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9月4.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书目(40册)。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文献汇总(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文献汇总(17)

《巴黎笔记》:马克思旅居巴黎期间第一次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形成的笔记。

写于1843年10月至1845年1月间,原文第一次发表于1932年柏林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国际版第一部分第3卷中。

现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第四部分第2卷。

1843年4月,《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后,马克思于当年10月离开德国,迁居到当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心的巴黎,并积极投身到各种运动斗争中,对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直接接触和深刻认识,这更加确认了他之前已经觉察到的开展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性。

由此,马克思投入到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中,在一年多时间里先后阅读了包括A.斯密、D.李嘉图、J.穆勒、J.R.麦克库洛赫等十多位英法著名经济学家的20余本著作,摘录形成了《巴黎笔记》。

《巴黎笔记》保留下来的笔记一共有7本,其中不仅有对著作的摘要,更有大量的评注和马克思本人思想的阐述,尤以《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也称《穆勒笔记》或《穆勒评注》)为代表。

在《巴黎笔记》中,马克思开始从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从青年黑格尔派通过法哲学和思想观念领域来探求社会变革,转变为在对“市民社会”的现实关照中研究社会关系的弊端及其历史成因。

他运用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观点批判私有制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揭露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始终为私有制辩护的阶级本质,论述了私有制使工人陷入贫困的真正原因。

同时,马克思在著作中还运用哲学中的异化概念研究了货币的本质,指出货币的本质并“不在于财产通过它转让,而在于人的产品赖以互相补充的中介活动或中介运动,人的、社会的行动异化了并成为在人之外的物质东西的属性,成为货币的属性”。

在他看来,正是由于私有制和交换的发展,使劳动者的劳动失去了原有的创造活动的意义,成为一种“谋生的劳动”“异化的劳动”。

马克思的这些思想,为后来的异化劳动理论奠定了基础。

《巴黎笔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从而开启了理论研究的崭新篇章,为撰写《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做了直接准备,并成为他后期《资本论》创作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精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精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 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 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 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 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 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 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 ,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 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 立的——人的个体。
其四、马克思提出关于人的本 质的看法,即“人的本质并不是 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 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 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 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 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 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 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
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 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1804年7月28日- 1872年9月13日)
德国哲学家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发展和内在联系的思想 •对立统一的思想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思想
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确立了科学的
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 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 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文献汇总(38)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文献汇总(38)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恩格斯为他的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德文版写的导言。

写于1882年9月,载于1882年在霍廷根·苏黎世出版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

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第25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版第4卷。

1880年,恩格斯将自己1878年出版的批判杜林主义的著作《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现的变革》中的三章交由拉法格翻译成法文,并增加详细的说明,发表在《社会主义评论》上,后又在巴黎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名发行单行本,取得了意外的成功。

为满足德国社会民主党宣传的迫切需要,恩格斯将德文版单行本交给苏黎世《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发行,并为此单行本写下了这篇序言。

在这篇序言中,恩格斯回答了这篇原本是纯学术的著作怎样修改才能适用于在工人中进行直接的宣传。

他指出,在形式上,不需要避讳使用外来语,对于经常阅读报纸的工人来说,只要“删去一起不必要的外来语”即可;而在内容上,这篇著作真实地“概括了工人的一般生活条件”,由此相对于那些“有教养的资产者”来说,工人在理解起来要容易得多,内容并不需要进行修改。

除此之外,恩格斯还解释了在简述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文献中提到自然科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原因。

在他看来,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在英国和法国所产生的经济和政治状态受到德国哲学中辩证法的批判才能真正形成,而德国的辩证法由于受折衷主义的影响,只能通过在现实中已经证明过辩证法的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才能得到有效的证明。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它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唯物辩证法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关系,并具体说明了纯学术文献适用于在群众中进行理论宣传的方式,为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启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篇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篇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篇目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5.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6.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7.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8、恩给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0.恩格斯《自然辨证法》
1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13.马克思《<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
14.恩格斯《反杜林论》
15.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16.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7.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8.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19.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20.毛泽东《矛盾论》
20.毛泽东《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篇目及书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篇目及书目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篇目[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3]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5]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6]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7]马克思:《哲学的贫困》[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9]马克思:《1857一1858年经济学手稿》[10]马克思:《资本论》[11]恩格斯:《反杜林论》[1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4]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5]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6]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7]列宁:《辩证法的要素》[18]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19]毛泽东:《实践论》[20]毛泽东:《矛盾论》[21]毛泽东:《论持久战》[22]毛泽东:《论十大关系》[2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4]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二、马克思主义类书籍:[1]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2]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3]艾思奇:《大众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4]庄福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5]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6]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7]赵智奎:《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上、下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8]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9]萧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0]萧前、李秀林、汪永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1]黄楠森:《人学原理》,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2]韩庆祥:《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13]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4]陈先达、靳辉明:《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15]高清海:《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6]夏甄陶:《人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17]夏甄陶:《人学原理》,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18]袁贵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19]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20]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廷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1]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2]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23]郑永廷:《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24]陈立思:《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5]赵智奎:《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上、下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所有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参考文献

所有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参考文献

所有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参考文献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5.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10.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1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12.[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3.哈伯勒:《繁荣与萧条》,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14.[美]爱德华•勒特韦克著:《涡轮资本主义》,褚律元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15.[法]米歇尔•阿尔贝尔:《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6.肖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主义一百年》,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

17.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新课题》,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8.顾海良、张雷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9.王振中:《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0.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1.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2.徐育苗主编:《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五章参考书目: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文献汇总(30)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文献汇总(30)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是马克思倾其毕生精力耗费40年时间撰写的有关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伟大成果,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巨著。

1867年9月,《资本论》第1卷由汉堡迈斯纳出版社出版,第2、3卷是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1930年3月,上海昆仑书店出版马克思的主要经典著作《资本论》的第1卷第一分册,由陈启修根据德文版参照日文版翻译。

其后历经曲折,新中国成立后才由三联书店完成三大卷的出版。

现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3~25卷、第二版第44~46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7卷。

《资本论》的诞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提供了客观条件。

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和复杂化。

尤其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更加表明无产阶级运动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这促使马克思恩格斯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创立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使命。

从1843年起,马克思开始系统收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资料。

1849年由于法国政府的驱逐,马克思从法国巴黎来到英国伦敦。

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他广泛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做了大量的摘录和笔记,其中仅仅是通篇精读的理论著作就达1500本以上。

在对已有研究资料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基础上,他着手《资本论》的写作。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

尤其重要的是,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入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实理论基础,颠覆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伟大变革。

从研究内容上看,《资本论》虽然主要研究的是政治经济学,但还包含着大量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论述,甚至还涉及有关政治、历史、教育、文学艺术、法律、道德、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理论观点,堪称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经典文献
卡尔·马克思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革命家,他的思想对于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马克思的经典著作:
1.《资本论》(Das Kapital):
这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也是他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该书被分为三卷,第一卷在马克思去世后由其好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编辑完成。

《资本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商品生产、货币、劳动价值论等概念。

2.《哲学的贫困》(The Poverty of Philosophy):
这是马克思对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的著作《哲学的贫困》进行批判的著作,是他在经济学方面的一次早期贡献。

3.《德意志意识形态》(The German Ideology):
与恩格斯合著,这部著作探讨了意识形态和历史观的关系。

马克思在其中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4.《法兰西内战》(The Civil War in France):
这是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的分析,强调了工人阶级的自发组织和对资产阶级国家的对抗。

这也是马克思最后一部完整的著作之一。

5.《对费尔巴哈的提纲》(Theses on Feuerbach):
这是马克思的一篇短文,强调了唯物主义对于理论实践的重要性,提出了“哲学家只是不同方式的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它”的著名观点。

这些著作构成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对经济、政治、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