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日记读后感
苏菲的航海日记读后感

苏菲的航海日记读后感读后感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苏菲的航海日记》这本书,真的太精彩啦!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苏菲的勇气吸引住了。
她居然敢踏上那么刺激的航海之旅,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是我,我能有这样的胆量吗?答案好像还不太确定呢。
苏菲在船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这让我觉得特别佩服,我就在想,我平时遇到一点点小麻烦就会抱怨,和苏菲比起来,我真的太弱啦。
还有哦,书里描写的大海的景色简直太美啦!我感觉自己好像跟着苏菲一起,看到了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浪花,还有那天空中飞翔的海鸥。
那种美丽让我心都醉了。
而且,在航海的过程中,苏菲结识了好多新朋友。
他们一起互相帮助,一起度过难关。
这让我明白了朋友的重要性,有朋友在身边,再大的困难好像都能变得小一点。
读完这本书,我好像也跟着苏菲一起长大了。
我决定以后也要像她一样勇敢,不怕困难,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你们呢,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呀?读后感二嘿,朋友们!我刚读完《苏菲的航海日记》,忍不住要来和你们分享分享我的感受。
你们知道吗?苏菲这个小姑娘可太了不起啦!她就那么勇敢地登上了船,开启了航海之旅,我一边读一边想,我可没她这么大胆。
书里的故事那叫一个精彩,苏菲遇到的那些事儿,有的让我紧张得捏把汗,有的又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比如说她第一次在船上晕船的那段,哎呀,我仿佛都能感觉到她的难受。
还有啊,大海的神秘和美丽通过作者的描写,好像就在我眼前一样。
那波涛汹涌的海浪,那宁静的夜晚星空,真的太让人向往了。
我都想自己也能有机会去感受一下。
而且苏菲在这一路上的成长,也让我很有感触。
她从一个有点胆小的女孩,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自信。
我就在想,我是不是也能在生活中不断地突破自己,变得更好呢?这本书读完,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和力量。
我觉得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想想苏菲,然后告诉自己,别怕,勇敢地向前冲!不知道你们读了这本书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苏菲的航海日志读后感-记叙文500字相关作文

在暑假⾥,我看过许多书有:致未来的你、寻宝记……让我印象最深的书就是《苏菲的航海⽇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莎伦·克⾥奇,⽂中的苏菲是个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的⼩⼥孩,令我不得不⾮常佩服她。
苏菲是个从⼩⽗母双亡的孩⼦,但她却表现地似乎没有这件事,苏菲很怕⽔,却⼀⼼向往⼤海,终于在这⼀天,她和三位舅舅、两位表哥⼀起开始了航⾏。
苏菲在海中表现得⼗分坚定,⽆论什么事情都要⾃⼰去完成,在海上,她们遇到许多困难,猛烈的⼤风,恐怖的巨浪,⼤海有时美得迷⼈,有时⼜暴怒如恶魔。
苏菲在船上⽤写⽇记的⽅式记录船上的点点滴滴,她不断地讲“博⽐”⼩时候的故事。
⽆论暴风⾬来临,苏菲看了《苏菲的航海⽇志》,这个故事,⽂中的苏菲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我们⼀定要向她学习!也不怕,⾃⼰在船上克服重重困难。
苏菲有⼀颗坚定的⼼,才会更加勇敢起来。
有⼀次,我的笔记本不见了,找了半天还是没找到,当我想放弃时,突然想起早上看的《苏菲的航海⽇志》⾥⾯的苏菲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我⼀定要向她学习,继续寻找,终于在那天晚上,我找到了那本笔记本,所以做每件事都不能放弃,⼀定要坚持。
最后,她们经历了⼗⼏天的旅程,到了外公博⽐家。
看了《苏菲的航海⽇志》,这个故事,⽂中的苏菲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我们⼀定要向她学习!。
2024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3篇)

2024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
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
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
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
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
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
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
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
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
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
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
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
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
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
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
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
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
2024年初中生苏菲的世界读后感(4篇)

2024年初中生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在上学期间就经常听到《苏菲的世界》,跑了几次图书馆都一落而空。
这么抢手的书,难怪会这么热,尽管不知道这书是关于什么方面的内容,但还是想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
碰巧,在入住华农宿舍期间,我刚好看到的堂妹的书架上有这本书……《苏菲的世界》可以说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
这本书记述了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苏菲每天都会收到这种神秘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走进了哲学,开始思索。
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拂络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与此同时,苏菲仍不断接受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了。
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所积累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找到答案。
《苏菲的世界》无疑给我们中国的很多不畅销的哲学著作敲了钟,或者是指明了路。
很多研究哲学的学者自身都认为“哲学”就应该是生涩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论,并以自己能用艰涩的语言描绘为荣。
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
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
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
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
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在这部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
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
文中的苏菲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开世界谜团和哲学的大门。
并且,苏菲她还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4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4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假期读完的第三本书——《苏菲的世界》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刚刚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抱着一种很期待的期望。
书中主要讲述着哲学。
尽管我对哲学还一无所知,但却有着十足的兴趣。
开头伴随着两个令苏菲(还有我)深思而费解的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后来,苏菲与她的哲学教师见面了。
书中介绍了很多和哲学有关的知识,也正是艾伯特与苏菲长久的谈话内容。
但是后来却发生着一个又一个奇妙的故事——我被深深吸引住(我不得不承认,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全部明白)。
后来发生着很多离奇却有关联的事,苏菲经常收到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席德的爸爸给她寄来的明信片。
寄信的人知道苏菲,他可以进入别人的电脑,将字写在没有剥开的香蕉里,甚至让一只狗开口说话……读到书的后一半部分时,主人公改变了。
叙事的角度不再是苏菲,而正是苏菲一直只闻其名不知其人的同龄女孩席德。
苏菲与席德的生日相差一天。
但席德却知道一切。
苏菲的生活全部出现在席德的爸爸送她的生日礼物——《苏菲的世界》上。
这是一本书,爸爸从书中教会他的女儿哲学。
然而席德真真切切地觉得苏菲与艾伯特真实的存在。
爸爸送席德的书写上了句号。
苏菲与席德生活在两个世界里。
最后,苏菲与艾伯特来了席德的世界(可以回去),这样席德的爸爸找不到他们,从而《苏菲的世界》就这样结束了。
这个不属于苏菲的世界中,他们碰不得、拿不起任何东西。
别人的车可以轻易从他们身上压过去,没有人能看得见他们。
苏菲找到席德,那时席德感觉周围有一阵风。
而苏菲身上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潜能——席德看见一条小船自己松了绳,漂到了河中央……我爱极了这本书,这是我进入的与以往每一次都不同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精神上的世界!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这是一本哲学史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作文心得体会(7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作文心得体会(7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作文心得体会(精选篇1)本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不落俗套、新颖地以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揭示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14岁的少女苏菲在某天放学回家后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从思考信中提到的“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的问题开始,在一个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
之后,艾伯特陆续向苏菲娓娓道来:从古希腊自然派哲学,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到人性被神化的中世纪,到人性复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到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再到黑格尔的辩证法,康德的人本主义,最终到现代以人为中心的存在主义观点,各种学派、各种学说让人应接不暇,实际上这却是作者借艾伯特之口把这一切展现在读者眼前。
本书的另一个奇妙之处在于,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这些信虽是寄给她,却是写给一个与她同一天生日的、似乎是不存在的女孩——席德。
更出奇的是,艾伯特不停地给苏菲讲课,却发现他们所做的一切似乎是席德的父亲艾勃特少校的“特意”安排,或者说他们是活在少校的意识当中。
他们的谈话和举动被少校安排好后写进一本叫《苏菲的世界》的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的女儿。
故事的结尾,艾伯特与苏菲试图逃出少校的思想控制并且成功。
席德与少校,苏菲与艾伯特,这两对人物,时虚时真,让人有一种糊涂的感觉,真实与虚幻二者难以分开,留给读者无限思考。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作文心得体会(精选篇2)“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并要我开门拿包裹。
”苏菲随手把门带上后,便拆开了信封……苏非用手指着镜子里的自我说:“你是谁”此时苏非和我的脑子里想得是一样的:我是谁不用说,我是庄子婷,可是这个叫庄子婷的人又是谁是我。
得,又绕回去了:我是谁我居然不明白自我是谁,这不是太可笑了吗我甚至无法去决定自我的长相、父母、家族,我更没有选择自我是人还是兽的权利,这不是太不合理了吗但这些却是我不得不理解的事实。
“世界从何而来”我不明白,说实话,到此刻为止没人真正明白不是吗哲学问题是永恒不能改变的吗是,也不是。
苏菲的日记读后感

苏菲的日记读后感苏菲的日记读后感(一)打开《苏菲的世界》,我才意识到小时候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竟然也有哲学的影子。
囊括人类与世界的终极原理,那些关于思维与存在的高深逻辑,原来也可以出现在孩子的世界里。
只是,这种孩子般的温馨也把我带入了烦恼中;;我们探索千年,忙碌一生,却无法确定我们个体的存在与否。
《苏菲的世界》,讲述了一个十四岁女孩学习哲学的神奇经历。
故事情节很简单,大家都只习惯性地当它是摆放哲学信息的框架了,但如果摒弃攫取信息的心态细细回味,就能找到新的理解与迷惑。
苏菲,本应是故事的主角,却在探索哲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世界原来是贾德爸爸笔下的配角,她的家人、朋友、哲学老师来自虚无,并终将会随着小说的结束而消失。
在故事的结局,她与哲学老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逃出这个虚无世界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无法融入真实世界的生活,因为没有人可以看到他们,而他们也无法改变真实世界。
生命由一串巧合组成,奇妙而珍贵。
在此之前,我从没有怀疑过我的存在,即使当我意识到苏菲并不存在是件很悲哀的事情,我还是对生命保持着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
《庄子》里曾经有一段:“昔者周庄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究竟是我们在做梦,还是梦中的人物梦到了我们?上帝存在与否,灵魂存在与否,我们存在与否,一代代仁人志士甘愿用一生的质疑和探索去完善它,这是哲学的幸运还是悲哀?因为那几千年前的疑问,辩论家们用几千年的着书立说来荟萃思想,科学家们试图用剖析自然来寻找真理,唯物主义者用解剖和实验证明立场。
我想当初的质疑者大概不会想到,因为这个问题,世界开始忙碌起来。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启发人们用怀疑与思考证明自己是存在者;黑格尔的辩证法,用动态的包容升华于寻找永恒真理;尼采的“上帝已死”,无情地揭示生命的发生、发展与解释宇宙存在的关系;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肯定了“我存在”比“我是谁”更加重要。
《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精选6篇)

《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精选6篇)《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精选6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1 最近读了《莎非女士的日记》莎菲女士的日记里记述了莎菲对凌吉工的爱的纠结与痛苦。
明知凌吉士的卑劣灵魂却还是因为爱而忍不住想念期待,莎菲纠结于理性的爱情观一不能爱上渣男和不受控制的爱意一忍不住的想念与期待他的到来。
想引起凌专土的注意但又怕自己表现出爱意后被凌吉士抛弃。
毕竟他的外貌足够俊俏,他的优秀又那么吸引人。
理性的莎菲为了阻止、切断自己对凌吉土的爱意选择逃避到西山但又悲哀地发现自己选择离开也不过是为了引起他的注意,又会担心自己再也见不到心怡的他。
实际上,读这本书时我觉得莎菲女士对吉凌仕的态度,追爱的过程中挣扎态度与现在的女性都很像。
实际上作者描写出了所有女生追爱时的心理不论古今,女生的心思也不过都是这样。
喜欢一个人但却又会担心她是否值得嘱托自己的一生。
特别是在遇到优秀的人时更加会多虑。
而之所以说莎菲像现代女性是因为在她那个年代敢于打破封建道德观倒追男生实属不易。
而她追爱心历路程更是看的我揪心。
爱上有家室的渣男和你搞暧昧却不给你承诺。
让你在想要放弃时却又突然出现让好不容易平静的心底又波澜起伏。
一句“我有承诺过喜欢你么”便将苦苦挣扎于爱情里的莎菲打回现实。
我同情莎菲的遭遇,但又因为只是个旁观者而忍不住从道德的制高点去责怪她,怪她作,怪她爱错人。
可是有时候感情好像真的不受自己控制呢。
这么想来我好像只能希望天下所有女子都能爱而有所得,你爱之人亦对你有情。
希望每个女生都拥有一份美满的爱情,在爱情里不那么卑微。
《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2 《莎菲女士的日记》采用日记体的形式,深刻地描绘了“五四”时期是一个青年女性——莎菲追求爱情的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菲的日记读后感
导读: 苏菲的日记读后感(一)
打开《苏菲的世界》,我才意识到小时候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竟然也有哲学的影子。
囊括人类与世界的终极原理,那些关于思维与存在的高深逻辑,原来也可以出现在孩子的世界里。
只是,这种孩子般的温馨也把我带入了烦恼中——我们探索千年,忙碌一生,却无法确定我们个体的存在与否。
《苏菲的世界》,讲述了一个十四岁女孩学习哲学的神奇经历。
故事情节很简单,大家都只习惯性地当它是摆放哲学信息的框架了,但如果摒弃攫取信息的心态细细回味,就能找到新的理解与迷惑。
苏菲,本应是故事的主角,却在探索哲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世界原来是贾德爸爸笔下的配角,她的家人、朋友、哲学老师来自虚无,并终将会随着小说的结束而消失。
在故事的结局,她与哲学老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逃出这个虚无世界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无法融入真实世界的生活,因为没有人可以看到他们,而他们也无法改变真实世界。
生命由一串巧合组成,奇妙而珍贵。
在此之前,我从没有怀疑过我的存在,即使当我意识到苏菲并不存在是件很悲哀的事情,我还是对生命保持着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
《庄子》里曾经有一段:“昔者周庄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究竟是我们
在做梦,还是梦中的人物梦到了我们?上帝存在与否,灵魂存在与否,我们存在与否,一代代仁人志士甘愿用一生的质疑和探索去完善它,这是哲学的幸运还是悲哀?
因为那几千年前的疑问,辩论家们用几千年的着书立说来荟萃思想,科学家们试图用剖析自然来寻找真理,唯物主义者用解剖和实验证明立场。
我想当初的质疑者大概不会想到,因为这个问题,世界开始忙碌起来。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启发人们用怀疑与思考证明自己是存在者;黑格尔的辩证法,用动态的包容升华于寻找永恒真理;尼采的“上帝已死”,无情地揭示生命的发生、发展与解释宇宙存在的关系;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肯定了“我存在”比“我是谁”更加重要。
而神话的流传、宗教的兴起和艺术的萌芽,也都因我们对生命的探索产生。
可以说,正是这种怀疑给了人类探索世界的意义,同时教会我们怎样坚忍地拿起手中的天地神石,擦出照亮广袤大地的文明之火。
如果说对存在的思考让我痛苦、矛盾,那么值得庆幸的是,《苏菲的世界》把始终贯穿的哲学精魂涓涓传递。
其实,苏菲的世界也很精彩。
苏菲师生的哲学课是世界灿烂哲学史的迁移,从演说、艺术,到科学和诗;从米雷克斯和雅典,耶路撒冷和亚历山大港,到伦敦和巴黎;从神话传说、希腊自然派哲学家的早期哲学,到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论升华,从中世纪的黑暗,穿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重生,到马克思、达尔文,不断延续到将来的未知。
多少理论的推翻与诞生,凝聚着人类对于生命与存亡的不懈探索,就在这样一本有趣的小书中
生成。
我想,这也就是很多人喜欢把它当做哲学史入门的缘由吧。
苏菲的哲学老师曾经说过:“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么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就像我们莫名其妙地来到世上一般。
”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悲观,这让我想起周国平的寓言《幸福的西绪弗斯》里的一句话:“总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细小的事情,在那里,便有了我们的幸福。
”如果,我们存在,就更有理由珍视生命;即使不然,也不应该懦弱,因为存在于细枝末节中的幸福总可以弥补生命的缺憾。
苏菲的日记读后感(二)
这些天我一直在看《苏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时空中闪现的哲人们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义的。
“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
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
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学说。
在我13岁的时候我买下了这本书,没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
说它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真的一点都不为过。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
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
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
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
笛卡尔说:“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
”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带领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
世界起源的纱幕一层层被掀开,但是新的疑团却又接踵而来。
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
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
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
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
在这个缺乏梦境缺乏哲学的时代,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他们两者之间最完美的统一。
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
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
我想,那是因为孩子都没有失去对这个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为何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感到惊奇,这将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呵!
其实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可是我想,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环境负责。
如何负责呢?最起码,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
我们不能如此无所谓地生活着,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
可是,生命的意义和世界的起源是一个太大的课题了,我只是一个刚刚开始打量哲学这个金色殿堂的小孩。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断定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
可是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顶端,仔细审视与我平等的“魔术师”。
苏菲的日记读后感(三)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是窦桂梅老师推荐给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阅读的一本书,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来读它并写读后感,可能显得层次低了一些,但我并不胆怯,因为我有一颗童心、一颗爱心。
我的知识并不丰富,活了三十多年,最大的遗憾就是青少年时期几乎没有读过一本课外书籍,错过了人一生中的黄金阅读期,为了在六十岁回头看人生的时候不再为此而遗憾,我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
在书店里拿起了《苏菲的世界》随手翻了几页,觉得很乏味,但是仔细的翻开一章静读后,便发现这不是一本空洞无聊的书,于是我便欣然的带着它离开了。
《苏菲的世界》主要讲述的是小姑娘苏菲在神秘哲学家艾伯特通过书信的诱导下,开始接触哲学,思考哲学问题,并且了解了整个哲学史的发展和一些古今中外的哲学家。
这本书涵盖了哲学、科学、
艺术等多个方面。
把原本比较难懂的哲学,通过艾伯特让苏菲思考的一系列问题,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使得哲学变得生动有趣,我们自己也可以了解哲学发展史。
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向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
读了这本书后,丰富了自己在哲学方面的知识,随着书中艾伯特给苏菲所提供的哲学问题,我也跟着思考了,然后继续看下去,发现自己的观点和书中的还有些相同,让我有种成就感,但更多的是接触到了不同的思想,好像自己进入了一个思想相互交流碰撞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我随意发挥着自己的想法,没有人会去笑自己,得到的是别人的倾听和尊敬,大家互相汲取着那些精髓,不断丰富自己的世界,但是却始终坚守着自己内心的那一份信仰。
苏菲最开始接触到的哲学问题是‘你是谁’和‘世界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自己一直在思考,也增加了我看这本书的兴趣。
还有,书的开头出现了要苏菲转交给席德的信,这些都设置了悬念,也让我们渐渐踏入哲学的世界。
有许多哲学我们无法通过查资料得到确切的答案,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并且那些哲学问题不会有统一的答案,我们的思想更加自由。
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
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
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
贯穿哲学发展的
过程,也让我们自己了解了哲学方面的历史,了解了哲学家们的思想。
我了解了以前从未听说过的犬儒学派、斯多葛学派及伊比鸠鲁学派与苏格拉底哲学的渊源,还有神秘主义、印欧民族、闪族文化…
看过后才觉得《苏菲的世界》真的是一本很好的哲学思想启蒙的书,现在的小学生也应该开始了解哲学方面的历史了,这本书有益于开启小学生的智慧,使他们的眼界更宽阔,精神领域更加富有内涵。
并且书中蕴涵的哲学思想要远比课堂上学习哲学时多得多。
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给我的教学,我的生活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