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压端子的压接工艺要求

合集下载

冷压接头的压接工艺要求

冷压接头的压接工艺要求

冷压接头的压接工艺要求1.所需设备:端子压接机。

工艺要求:端子不准变形;必须符合拉力、铆接高度、宽度的要求。

2.压接前设备、工具的检查(1)对专用压接钳的检查:使用灵活。

(2)对端子压接机的检查:运转正常,模具完好。

3.压接工序要求根据图纸要求的端子类型确定压接参数,制作压接操作说明书,有特殊要求需要在工艺文件上注明并培训操作工。

如有的导线需要先穿过护套后才可压接,需要先预装导线然后从预装工位返回再压接;还有刺破式压接用到专用的压接工具,这种压接方式具有良好的电接触性能。

1)冷压接头的选用(1)冷压接头可按CB* 394—80《冷压电缆接头》选用。

(2)冷压接头的规定应按连接导体截面选择。

选择的原则是:接头套筒的内径与铜线芯直径相符;接头的连接孔孔径略大于设备接线柱的直径。

(3)压接前端子检查型号规格符合图纸或线芯截面使用要求;端子表面无裂痕、翘曲、弯曲氧化斑等。

2)压接前检查(1)压接前检查接头,不得有伤痕、锈斑、裂纹、裂口等妨碍使用的缺陷。

(2)压接前线芯检查要求如下所述。

线号:符合图纸要求,字迹清楚可辨;配线:符合图纸要求;剥线长度符合表5.4.2的要求;剥线表观质量:露铜部分,不许有油污和锈斑;剥线露铜表面:没有划伤、断线、松散,铜丝端头齐整。

3)压接工艺要求(1)所有导线的冷压接头必须使用专用工具或设备进行压接,以保证压接质量。

(2)专用工具的压模应按接头的规格选用,压模的尺寸及技术要求应符合CB* /Z89—80《电线电缆冷压连接技术条件》的规定。

(3)接头在压接前,应除去铜芯线上的橡皮膜、残渣及油污。

① 清洁。

绝缘导线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导线端头易被氧化,有些芯线上有油漆层,故在浸锡前应进行清洁处理,除去芯线表面的氧化层和油漆层,提高导线端头的可焊性。

清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小刀刮去芯线的氧化层和油漆层,在刮时注意用力适度,同时应转动导线,以便全面刮掉氧化层和油漆层。

二是用砂纸清除掉芯线上的氧化层和油漆层,用砂纸清除时,砂纸应由导线的绝缘层端向端头单向运动,以避免损伤导线。

冷压端子六边形压接标准

冷压端子六边形压接标准

冷压端子六边形压接标准一、端子材料冷压端子应采用符合规定的优质铜合金材料制造。

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能够满足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工作。

二、端子形状冷压端子的形状应为六边形,这种形状设计可以增加端子的强度和稳定性。

端子的边长、厚度等参数应符合相关标准。

三、压接尺寸在进行压接操作时,必须确保压接部分的尺寸符合规定。

压接部分的长度应等于电缆的直径或稍长一些,但不应超过规定值。

压接部分的宽度应等于电缆的厚度或稍宽一些,但不应超过规定值。

四、压接工具应使用专用的冷压端子压接工具进行压接操作。

工具的压力和行程应可调,以确保在不同规格和材料的情况下都能得到良好的压接效果。

五、压接操作在进行压接操作时,应先将电缆插入端子,确保电缆完全进入压接部分。

然后,使用压接工具将端子压接到电缆上。

压接操作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在完成压接操作后,应检查压接部分是否有毛刺、裂纹等缺陷。

如果有缺陷,应重新进行压接操作。

六、检验标准完成压接操作后,应对冷压端子进行检验。

检验标准包括:端子与电缆的连接处应平整、光滑,无毛刺;端子的电气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在一定压力下,端子与电缆的连接处不应出现松动或脱落现象。

七、使用环境冷压端子适用于在室内干燥、无尘、无腐蚀性气体和无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下使用。

在室外使用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加装保护盒等。

八、包装运输冷压端子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装和运输。

包装箱内应附有产品说明书、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其它必要的文件。

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碰撞和挤压,以确保产品不受损坏。

冷压接线端子压接工艺标准

冷压接线端子压接工艺标准

文件制修订记录一、适用范围公司内产品加工过程中使用冷压接线端子的过程。

二、定义:冷压接是借助较大的挤压力和金属间的位移,使连接器触脚或接线端子与导线间实现机械和电气连接。

三、导线加工工艺要求1.绝缘导线加工要求A.剪线:绝缘导线的剪裁长度应符合设计或工艺文件的要求,允许有5%~10%的正误差,不允许出现负误差,即不允许比图纸规定长度短。

B.剥线:剥线长度应根据芯线截面积和接线端子的形状来确定。

在生产中,剥线长度应符合工艺文件(导线加工表)的要求。

具体剥线长度参考下表1-1。

图1图2表1-1线耳规格适用导线剥线长度压力调节(输入气压0.6mpa)备注RNB1.25 -x 1015#20;1007号线需要剥10mm折双使用5mm 800KG压力压床RNB2 - x 1015#14;1015#20号线需要剥11mm折双使用5~5.5mm,800KG压力压床RNB3.5 -x 2.5~4mm 27~7.5mm 800KG压力压床RNB5.5 -x 4 ~6mm2 7.5mm 5T压床最小压力RNB8 - x 6~10mm2 8.5mm 5T压床最小压力RNB14 – x仿进口SC25-8 10~16mm2 11mm 5T压床偏左9档如图2为15档RNB22 – x仿进口SC35-10 16~25mm2 12.5~13mm 5T压床正中间偏12档剥线长度尽量避免断股。

如图3、图4、图5所示,为不合格剥线样品。

图6为合格样品。

图3线芯被剥伤图4绝缘层不齐图5绝缘层有残余图6绝缘层比较平整1.1.1 导线的绝缘层不允许损伤,否则会降低其绝缘性能。

线芯应无锈蚀、氧化发黑等现象。

绝缘层损坏或芯线有锈蚀的导线不能使用。

1.1.2 C 、对于输入电源线加工,需要浸锡才能使用的导线,多股芯线剥头后应拧紧后再浸锡。

1.1.3 芯线浸锡层与绝缘层之间应留出1-2mm 间隙,以便于检查芯线的伤痕和断股,并防止绝缘层因过热而收缩或损坏。

冷压端子压接说明

冷压端子压接说明
6
冷压接端头的规格必须与所接入的导线直径相吻合,禁止使用大一号或以上规格的端子压接导线
7
剥去导线绝缘层后,应尽快与冷压接端头压接,避免线芯产生氧化膜或粘有油污
8
通常不允许2根导线接入1个冷压接端头,因接线端子限制必须采用时,宜先采2根导线压接的专用端头
或选用大一级或大二级的冷压接端头。绝缘端头与二根导线压时,避免出现裸线芯露出绝缘管外的情况
使用时,需增加号码管,保证号码管遮住裸露的导线
22
OT5.5-6
23
OT8-6S
24
圆型绝缘端头
RV2-5
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的两边均匀压接,一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缘管与导线绝缘层相吻合
25
RV2-5L
26
压接针
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
线芯伸出于导体压接区前部1-2mm
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
12
TE10-14
13
TE4012
14
管型绝缘端头
E7508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管形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端头的管部均匀压接匀压接
15
E1508
16
E2508
17
E4009
18
E6012
19
E10-12
20
E16-12
21
圆型裸端头
OT1.5-6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压线时裸端头压痕在端头管部焊接缝上,保证压接牢固
6
母型绝缘接头
FDD2-250蓝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的两边均匀压接,一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缘管与导线绝缘层相吻合

o型冷压端子压接标准

o型冷压端子压接标准

o型冷压端子压接标准
O型冷压端子的压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压接管和导线的规格:压接管的内径应与被压接导线的外径相匹配,以保证足够的握力和良好的电气连接。

根据导线的规格选择合适的压接管,一般有²、²、²、²、²、²等规格。

2. 压接深度:压接深度是指压接管压缩后在其长度方向上的最小尺寸,合适的压接深度应保证压接管内壁与导线外表面充分接触。

对于不同的导线规格和压接管长度,应选择不同的压接深度。

3. 压接后的电阻值:压接后的电阻值应符合相关标准,以保证良好的电气性能。

一般要求压接后的电阻值不应大于同长度导线的电阻值的倍。

4. 机械性能:压接后的端子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能够承受一定的拉力和压力,以保持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耐腐蚀性:压接端子应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厂家和不同规格的O型冷压端子可能有不同的压接标准,具体应以产品说明书为准。

同时,在压接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保证压接质量和安全。

冷压端子压接注意事项

冷压端子压接注意事项

冷压端子压接注意事项第一,选择合适的冷压工具。

冷压工具是进行冷压端子压接的核心工具,它直接影响着压接质量和效率。

在选择冷压工具时,应该考虑导线的规格和材质,选择适合的压接范围和形状,确保能够将导线和端子完全压接在一起。

第二,注意导线的裸露长度。

在进行冷压端子压接之前,应该根据端子的形式和导线的规格,合理地剥掉导线的绝缘层,留下适当的裸露长度。

过长或者过短的裸露长度都会影响到压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第三,保持端子和导线的清洁。

在进行冷压端子压接之前,应该确保端子和导线表面干净整洁,没有任何的灰尘、油污和氧化物等。

可以使用酒精或者棉花蘸水进行清洁,以确保良好的接触。

第四,正确选择压接力度。

压接力度是影响冷压端子压接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压接力度不够,连接面积会不足,电流通过面积小,容易产生发热和线路问题;如果压接力度过大,会导致导线变形和断开。

因此,在进行冷压端子压接时,应该根据线径、材质和形状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压接力度。

第五,保持压接的良好状态。

在冷压端子压接过程中,应该保持压接的良好状态,避免发生偏斜、错位或者断裂等情况。

可以采用适当的夹具或者固定工具,确保导线和端子在压接过程中不会移动。

第六,进行压接后的检查。

冷压端子压接完成后,应该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压接质量和可靠性。

可以检查端子和导线的外观,确保有足够的压接面积和良好的接触;还可以进行电阻测量,确保电流通路的畅通和稳定。

第七,记录和标识。

对于进行冷压端子压接的电线连接点,应该进行记录和标识,包括电线规格、材质、端子型号、压接工具型号、压接力度等信息。

这样可以方便后续的维护和检修,提高工作效率。

总结起来,冷压端子压接是一种简单、快速和可靠的电线连接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冷压工具、注意导线的裸露长度、保持端子和导线的清洁、正确选择压接力度、保持压接的良好状态、进行压接后的检查、记录和标识等。

只有注意这些细节,才能保证冷压端子压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冷压端子压接说明

冷压端子压接说明

冷压端子压接说明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压线时裸端头压痕在端头管部的焊接缝上,保证压接牢固使用时,需增加号码管,保证号码管遮住裸露的导线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的两边均匀压接,?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缘管与导线绝缘层相吻合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的两边均匀压接,?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缘管与导线绝缘层相吻合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管形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端头的管部均匀压接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管形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端头的管部均匀压接匀压接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压线时裸端头压痕在端头管部焊接缝上,保证压接牢固使用时,需增加号码管,保证号码管遮住裸露的导线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的两边均匀压接,?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缘管与导线绝缘层相吻合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

线芯伸出于导体压接区前部1-2mm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

压接要求说明剥线过程中禁止将铜芯切断每根导线要拉勒挺直,行线做到平直整齐,式样美观剥线过程中不允许有中间接头、强力拉伸导线及绝缘层破损的情况剥线长度符合要求,禁止剥线长度过长或过短,影响产品导电性能导线芯插?端头后,不能有未插?的线芯露出端?管外部不能出现绞线的现象,不能剪断线芯冷压接端头的规格必须与所接?的导线直径相吻合,禁止使用大一号或以上规格的端子压接导线剥去导线绝缘层后,应尽快与冷压接端头压接,避免线芯产?氧化膜或粘有油污通常不允许2根导线接入1个冷压接端头,因接线端?限制必须采用时,宜先采2根导线压接的专?端头或选???级或??级的冷压接端头。

绝缘端头与?根导线压时,避免出现裸线芯露出绝缘管外的情况裸端头的管部应套?标记套管内,避免带电裸露部份外露标记套管的?字符号应朝外或便于观察的?向压接过程中,注意避免压接过于靠前导致的端子压接区损坏若止口被完全损毁,实际端子会被推向一直穿过外壳避免剥线长度过短,或线缆未完全插入导体压接区,端接不能达到规定的拉拔力避免剥线长度过长导致的线缆插入压接区过深。

冷压端子接线工艺

冷压端子接线工艺

45°的开角或更接近顶部(图 2.2.2 )。
图 2.2.1
图 2.2.2
( 2)在绝缘铆压区铆压片尖端允许刺穿绝缘皮,但不能接触芯丝。
第 7页 共 8页
图 2.2.3 ( 3)绝缘端子铆压,绝缘铆压均匀的形成且在不伤及绝缘的基础上使其和导线的连接紧 密。
( 4)在绝缘铆压区铆压可能出现的错误: § 铆压片穿过绝缘皮并且接触到导体(图 2.2.4 )。 § 绝缘铆压片没在绝缘皮周围提供小于 180°的支持(图 2.2.5 )。 § 铆压片环绕但会形成一个大于 45°的开角在顶部(图 2.2.6 )。 § 两块铆压片环绕但没有压到绝缘皮(图 2.2.7 )。 § 中心导体在绝缘铆压区(图 2.2.8 )
1.3.1 带屏蔽的导线 部分导线带铝箔屏蔽,铝箔在导线连接中不起作用,这种屏蔽可称为单屏蔽;部分导
线带有几层编织覆盖层,即使在剥线过程中弄断和损坏一些数量的编织层也不会对组件的
性能产生影响,这种屏蔽可称为双屏蔽。编织层损伤允许范围如下表:
导线编织覆盖层
编织损伤的最大的比例
<63%
10%
>=63%
25%
本标准用于 电气研发人员及装 共 2页
一 . 导线处理 1.1 裁线 1.2 穿护套 1.3 剥皮
二 . 端子压接 2.1 端子各部分名称 2.2 绝缘铆压区 2.3 绝缘检查窗口 2.4 导体铆压 2.5 喇叭口 2.6 铆压齐平
三 . IDC 3.1 聚合排线的铆压 3.2 离散线的铆压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压端子的压接工艺要求
冷压端子的压接工艺要求如下:
1. 端子选用:选用符合电气性能要求的合适端子。

2. 线缆准备:剥去电缆外皮,确认导体裸露部分质量良好。

3. 线缆预处理:确保线缆导体表面光洁,无氧化或污染物。

4. 端子预处理:清理端子表面,确保无氧化或污染物存在。

5. 压接工具:选择合适的压接工具,确保压接受力均匀。

6. 压接压力:根据端子和导线规格确定合适的压接压力。

7. 压接时机:在端子和导线准备就绪后立即进行压接,以防止导体氧化。

8. 压接质量检查:进行压接后,检查压接部位是否紧密,无松动现象。

9. 光洁度检查:检查压接部位是否有残留的氧化物或污染物。

10. 电气性能检查:进行电气性能测试,确保压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1. 记录:对每个压接进行记录,包括端子和导线规格、压接压力、压接结果等信息。

以上是冷压端子的压接工艺要求的基本内容,具体要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