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医用气体设计)
医院气体设计说明

一.概述3、医用供气系统的设计要点:(1、本方案具有下列特点:1)、解决全系统的最佳气体流量及压力分配问题:①根据整幢大楼的总用气点流量,从主管、◆充分结合了目前国内外医用气体系统先进设计理念及国内知名医院设计模横管、支管进行一系列的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计算,确定最佳管径保证了用气点的气体流量。
式;②为保证压力符合使用要求,氧气、空气每层均有流量调压装置均采用双◆设计的动力设备目前国内医院普遍使用率较高,运行性能良好,经济合理;路设计,并能根据需要调节使用压力。
◆设计规范在按照GB50751-2012《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前提下,又参照(2)、解决全系统的密封性问题:了GB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医用气体篇》要求。
为了提高系统密封性,从工程设计到施工、材料选购、检验均严格按照大楼内供氧、吸引、压缩空气系统主管管道设计十路作为大楼内所有病区◆GB50751-2012《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ICU区域,第二路供往、国家医药行业标准YY/T0《医用中1#的供气主管。
第一路供往门诊综合楼小手术室、心吸引、1#门诊综合楼普通病房区域;第三路供往连廊楼手术部区域,第四路供往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及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中心供氧、吸引、压缩空气系统均设计脱脂紫铜管,连接均采用标准的医用紫铜管件连接金属密外外科楼手术部区域,第六路供往连廊楼普通病房区域;第五路供往2#2#封后银钎基焊接,保证了大楼医用气体工程整个系统的气密性。
区域,第八路供往3#科楼普通病房区域;第七路供往内科楼手术部、ICU (33#内科楼普通病房区域;第九路、第十路备用。
)、解决全系统的寿命及安全性问题:①为了保证系统整体寿命,保证系统今后的扩展性,氧气、吸引、压缩空气机房总管出口处预留阀门,除所选用的产品均是国内知名品牌浙江海亮产◆品外,可连接今后其它大楼的用气连接之用。
另外从脱脂紫铜管的连接采用金属管件密封,系统中无非金属密封材料,避免了系统的老化,且铜元有杀菌抑菌功能。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 51039-2014 25589目录1总则2术语3医疗工艺设计3.1 一般规定3.2 医疗工艺设计参数4选址与总平面4.1 选址4.2 总平面5建筑设计5.1 一般规定5.2 门诊部用房5.3 急诊部用房5.4 感染疾病门诊用房5.5 住院部用房5.6 生殖医学中心用房5.7 手术部用房5.8 放射科用房5.9 磁共振检查室用房5.10 放射治疗科用房5.11 核医学科用房5.12 介入治疗用房5.13 检验科用房5.14 病理科用房5.15 功能检查科用房5.16 内窥镜科用房5.17 理疗科用房5.18 输血科(血库)用房5.19 药剂科用房5.20 中心(消毒)供应室用房5.21 营养厨房5.22 洗衣房5.23 太平间5.24 防火与疏散6给水排水、消防和污水处理6.1 一般规定6.2 给水6.3 排水6.4 热水6.5 饮用水6.6 制剂和医疗用水6.7 消防6.8 污水处理6.9 管材7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7.1 一般规定7.2 洁净用房的通用要求7.3 门诊部7.4 急诊部7.5 住院部7.6 手术部7.7 医技科室7.8 中心(消毒)供应室8 电气8.1 一般规定8.2 电源8.3 安全保护8.4 电气设备的选择与安装8.5 安全电源系统8.6 照明设计8.7 防雷、接地与电磁兼容9智能化系统9.1 一般规定9.2 信息设施系统9.3 信息化应用系统9.4 公共安全系统9.5 智能化集成系统9.6 机房工程10医用气体系统10.1 一般规定10.2 气源设备10.3 气体配管10.4 医用气体终端11蒸气系统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1 总则1.0.1 为规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满足医疗服务功能需要,符合安全、卫生、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 展开条文说明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004—××—××发布2004—××—××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关于印发《二○○二至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卫生建筑专业委员会作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设计、研究、管理、使用单位共同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多年来医院建筑设计的实践经验,积极采纳科研成果,参照有关国际和国内的技术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包括10章和个附录。
主要内容是:规定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的阶段、依据、内容、平面、装修的技术要求,基本技术指标要求;同时对综合医院的给水排水、消防设施、污水、污物处理、电气、智能化系统和医用气体供应配置的原则、数量、技术方案、处理方法做了必要的规定。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卫生建筑专业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和个人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卫生建筑专业委员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黄化门街43号;邮政编码:100009;电话:64076399、64076617;传真64076617;电子邮件:****************,****************),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卫生建筑专业委员会参编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元国际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三医院、第四医院北京市卫生局、海淀区妇产医院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主要起草人:(按承担的章节排序)于冬王铁林张行健辛春华黄晓家沈晋明王漪王健刘强主要参与人:(按姓氏笔画)马遂、刘大为、刘富凯、任武爱、朱秀安、许钟麟、李包罗、李迟、郭大荣、郭健、胡逸民、赵天卫、赵兰才、倪照鹏黄云树、梅自力、目录2 术语与略语2.1 术语2.2 略语3 医疗工艺设计3.1 医疗工艺设计内容及要求3.2 医疗工艺设计参数3.3 医疗工艺设计相关专业系统3.4 医疗用房基本医疗装备4 选址与总平面4.1 选址4.2 总平面5 建筑设计5.1 一般规定5.2 门诊用房5.3 急诊部用房5.4 传染门诊5.5 发热门诊5.6 住院用房5.7 生殖中心5.8 手术部5.9 放射诊断5.10 核磁共振5.11 放射治疗5.12 核医学5.13 介入治疗5.14 检验科5.15 病理科5.16 超声、电生理与肺功能5.17 内窥镜室5.18 理疗科5.19 血库5.20 药剂科5.21 中心(消毒)供应室5.22 膳食部5.23 洗衣房5.24 太平间5.25 固体废弃物处理5.26 防火与疏散6 给水排水、消防和污水处理6.1 一般规定6.2 给水6.3 排水6.4 热水6.6 制药和医疗用水6.7 消防6.8 污水、污物6.9 管材7 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7.1 一般规定7.2 洁净用房的通用要求7.3 门诊部7.4 急诊部7.5 住院部7.6 洁净手术部7.7 医疗技术部7.8 配药中心7.9 中心供应室8 电气8.1 一般规定8.2 电源8.3 安全保护8.4 电气设备的选择与安装8.5 应急电源系统8.6 照明设计8.7 防雷及接地设计9 医院智能化系统9.1 一般规定9.2 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9.3 紧急广播和公共广播系统9.4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9.5 安全防范系统9.6 停车场管理系统9.7 IC卡系统(一卡通)9.8 综合布线系统9.9 卫星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9.10 电话程控交换机9.11 计算机网络设备9.12 综合医疗信息管理的软件与硬件9.13 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9.14 医用对讲系统9.15 视频示教系统9.16 楼宇管理系统BMS(物业管理系统)10 医用气体10.1 一般规定10.2 气源设备10.3 气体配管10.4 各种医用气体的供气压力10.5 各种医用气体的消耗量10.6 氧气管与其它管线之间距离1 总则1.0.1 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节能、环保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

第四部分 项目说明及技术商务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201×
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medical gases engineering (征求意见稿)
201×-××-××发布
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1.0.10601-1-1①医院性质及医疗任务量②医疗结构设计③医疗功能单元设置与任务量设计④一级医疗工艺流程设计⑤医疗设备配置计划⑥医疗装备配置计划⑦医疗用房配置要求⑧医疗工艺相关专业设计方案(医用气源等)⑨初步分析、评价①医疗任务量细化设定(门诊、住院、手术等)②医疗结构与功能设计③医疗功能单元设置与任务量优化设计④一级医疗工艺流程优化设计⑤二级医疗工艺流程设计⑥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及设备选型、技术规格、设备所需水、电、空调等条件要求⑦医疗装备配置标准、种类、规格等参数⑧医疗用房配置要求及房间条件要求⑨医疗工艺相关专业配置标准及技术参数⑩①建筑单体标识②建筑出入口标识③医院道路指引标识④医院服务设施标识⑤医院总体平面图⑥680L×450D×900H器械托盘 1 托盘尺寸:480L×320D,可升降污物桶 1脚蹬 1 带扶手,200高度医疗用房装备名称单间装备数量产品规格说明治疗室药品柜 1 900W×450D×1800H器械柜 1 900W×450D×1800H操作台 2 1500W×800D×750H治疗车 1 650W×430D×900H抢救车 1 700W×460D×900H,红色脚蹬 1 200高度冰箱 1 170升污物桶 1注射室药品柜 1 900W×450D×1800H器械柜 1 900W×450D×1800H操作台 2 1500W×800D×750H治疗车 1 650W×430D×900H抢救车 1 700W×460D×900H,红色脚蹬 1 200高度冰箱 1 170升污物桶 1清创室诊查床 1 1950(L)×700(W)×700(H),可安装一次性床垫卷筒纸脚蹬 1 200高度器械柜 1 900W×450D×1800H清创车 1 650W×430D×900H单头灯 1换药车 1 680L×450D×900H医生座椅 1 可升降,带靠背病人圆櫈 1 可升降,无靠背抢救室药品柜 1 900W×450D×1800H器械柜 1 900W×450D×1800H操作台 1 1500W×800D×750H治疗车 1 650W×430D×900H抢救车 1 700W×460D×900H,红色器械托盘 1 托盘尺寸:480L×320D,可升降单头灯 1病床 1 2060W×960D×500-900H,三折观片灯 1 双联处置室服药车 1 850W×630D×1132H诊查床 1 1950(L)×700(W)×700(H),可安装一次性床垫卷筒纸药品柜 1 900W×450D×1800H器械柜 1 900W×450D×1800H脚蹬 1 200高度污物桶 1单头灯 14 选址与总平面选址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环保评估的要求。
医院医用气体工程方案

医院医用气体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医疗保健服务需求逐年增长。
在医疗保健服务中,医用气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
例如,氧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等医用气体广泛应用于手术室、产房、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输液室、洗手间等场所,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呼吸支持、麻醉、手术、洗消等服务。
因此,医院诊疗筹备阶段,医用气体工程的设计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项目需求1. 具备生产信用认证和特许经营证书的医用气体供应商。
2. 为医院各科室提供合理的医用气体使用站点设计布局。
3. 确保医院医用气体资源的供应稳定可靠、质量与数量达标。
4. 设计医院医用气体输送系统,确保医用气体输送安全、实时监测。
5. 合理规划医用气体缓冲储备系统,确保医用气体供应持续性。
6. 针对不同科室的需求,设计医用气体设备管网布局及相关管理规范。
三、方案设计为了确保医院医用气体系统的安全、高效、可靠,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 化验室气体:医院化验室需要使用高纯度氮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保证实验及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需要考虑化验室的气体瓶存放、气体输送以及抽排系统的设计。
2. 手术室气体:手术室需要使用氧气、氮气等气体,以保证手术期间的生命支持和麻醉效果。
因此,需要设计手术室气体管网和供气系统,确保手术期间医用气体的安全供应。
3. 重症监护室气体:重症监护室需要使用氧气等气体,以保证患者的生命支持以及呼吸机的正常运行。
因此,需要设计重症监护室的气体输送系统和备用气体供应系统,以应对紧急情况。
4. 输液室气体:输液室需要使用氧气等气体,以保证输液期间患者的呼吸功能。
因此,需要设计输液室的气体输送系统和备用气体供应系统,以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进行。
5. 洗手间抽排气体:医院的洗手间需要设计合理的抽排系统,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和干净。
因此,需要设计洗手间的抽排系统,并确保与医用气体系统的布局和设计保持一致。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GB 51039-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1总则1 总则1.0.1 为规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满足医疗服务功能需要,符合安全、卫生、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 条文说明1.0.1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49-88是1988年由原建设部、卫生部批准颁布的行业标准,至今已经26年。
这一时期,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医疗观念也不断变化,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模式的转变,建筑技术的提高,对医院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适应新时期医院建设发展的需要,在原有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国家标准,以指导综合医院建设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
▲ 条文说明1.0.2 本条明确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在实际执行中,专科医院能够按照执行,但在医院前期工作中应将其明确。
1.0.3医疗工艺应根据医院的建设规模、管理模式和科室设置等确定。
医院建筑设计应满足医疗工艺要求。
▲ 条文说明1.0.3 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特别是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编制好既符合客观规律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与设计任务书,是所有建设项目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而多年来这一点始终是医院建设的薄弱之处。
鉴于医院建筑设计流程复杂、工作周期长、投入产出比相对不高,专业承担医院设计的单位较少,导致在实际设计中造成医院建设项目在规模、功能、流程、投资等各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本规范增加了医院工艺设计章节,明确医院建筑设计应满足医疗工艺要求。
医疗工艺设计是根据医院医疗功能需求,对其医疗业务结构、功能、医疗流程和相关技术要求、参数等进行的专业设计。
医疗工艺设计分为前期设计和条件设计两个阶段,其设计成果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1.0.4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医院医用气体系统布置及安装

医院医用气体系统布置及安装医用气体系统作为生命支持系统,用于维系危重病人的生命,减少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康复,并用于驱动多种医用治疗工具。
本节主要探讨洁净用房或设备所需要的医用气体,并从规划、施工、气体终端、在线监测和检验应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项目建设和管理提供基本参考。
医用气体概述。
医用气体系统主要包括液氧、氧气汇流排、医用分子筛制氧站、医用空气源、真空汇、医用气瓶等。
【技术要点】1.液氧。
(1)医院液氧储罐设置、防火间距按《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第10. 2. 9条的规定执行。
(2)液氧储罐周围要求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第4. 3. 5条的规定执行。
(3)医用液氧储罐与医疗卫生机构外部建筑的防火间距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第4. 3. 3等的规定执行[注:医用氧气源均不应设置在地下空间或半地下室(半地下结构视实际情况而定义),根据建筑防火要求,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m3,总容积不宜大于20m3的液氧进行设计规划,超过的需要另外重新设计新站,再进行规划疽2.氧气汇流排(1)氧气汇流排与机器间的隔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与机器间之间的联络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2)医用气体汇流排不应与医用压缩空气机、真空汇或医用分子筛制氧机设置在同一房间内。
输送氧气含量超过23.5%的医用气体汇流排,当供气量不超过60m3/h时,可设置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三级的建筑内,当应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 Oh的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建筑物的其他部分隔开。
(3)输氧量超过60m3/h的氧气汇流排间、氧气压力调节阀组的阀门室宜布置成独立建筑物,当与用户厂房毗连时,其毗连厂房的耐火极限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 Oh的不燃烧体无门、窗、动的隔墙与该厂房隔开。
(4)汇流排钢瓶应考虑搬运的方便性。
3.医用分子筛制氧站(1)氧气站的布置,应按《氧气站设计规范》GB 50030—2013第3.0.1条要求的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择优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医用气体设计)
10.1 一般规定
10. 1. 1 医院应根据医疗需求设置不同的医用气体系统。
10. 1.2 医用气体系统分为气源系统和管道输送系统。
10.1.3 气源站房的设计应纳入医院总体设计中,保证釆集的气源符合标准,排放的医用废气不会对医院及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10.1.4 医用气体管道在医院内的布局应合理,并便于维护和检修。
10.2气源设备
10. 2.1 供应医院的医用气源,不论气态或液态,都应按日用量要求贮备足够的备用量,一般不应少于三天的用量。
10. 2. 2 医院应安装氧气、负压吸引、压缩空气,氧化亚氮、氮气、二氧化碳、氧气和手术废气回收等则根据需要与可能安装。
气源必须保证病房终端气量充足、压力稳定、可调节
10. 2.3 医用氧气根据用氧气的重要程度分为一级供氧负荷、二级供氧负荷。
一级供氧负荷供应手术部、重症监护病房、门诊急救;医院其他用氧为二级供氧负荷。
一级供氧负荷的供氧管道应从供氧气源中心站单独接管。
10. 2.4 医院中心供氧气源应设中断供氧的报警装置,空气压缩机、负压吸引泵应有备用及自控装置。
10. 2.5 医院建压缩空气站宜釆用无油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应设除菌设备
10. 2.6 医用气体气源应设超压排放安全阀,开启压力应高于最高工作压力0. 02MPa,回座压力应低于最高工作压力0. 03Mpa,气体排至室外安全地点,并应设超压、欠压报警装置。
10. 2.7 医院如釆用分子筛制氧机组制氧作为医院中心供氧站时,供氧应符合医用氧气标准并符合以下要求:
1 氧气的浓度N90%。
2 氧气汇流排间与机器间应釆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 5h的墙和丙级防
火门隔开。
3 氧气储罐与机器间应釆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 5h的墙和丙级防火门隔开。
10. 2. 8 医院如釆用液氧供氧方式时,大于500L的液氧罐应放在室外。
室外液氧罐与办公室、病房、公共场所及繁华道路的距离应大于7.5m。
10. 2.9 负压吸引泵站排放气体应进行处理后方可排入大气,排放的气体中有生命微粒数量不得超过500个/蛆。
10. 3气体配管
10. 3. 1 负压吸引和手术室废气排放输送管可釆用镀锌钢管或非金属管。
其他气体可选用纯铜管或不锈钢管,管道、阀门和仪表安装前应进行脱脂处理。
10. 3. 2 医疗气体在输送导管中的流速不应大于10m/s
10. 3. 3 供氧管道不得与电缆,腐蚀性气体、可燃气体管道敷设在同一管道井或地沟内,敷设有供氧管道的管道井宜有良好通风。
10. 3. 4 氧气管道架空时可以与各种气体、液体(包括燃气、燃油)管道共架敷设。
共架时,氧气管道宜布置在其他管道外侧,并宜布置在燃油管道上面,除氧气管道专用的导电线之外,其他导电线路不应与氧气管道敷设在同一支架上。
氧气管与其它管线之间距离见附表10. 6. 1,如空间无法保证,应做保护处理,供应医院洁净手术部医用气体管道应单独设支吊架。
10. 3. 5 在各个病区及洁净手术部区内氧干管上设置能紧急切断气源的装置。
10. 3. 6 穿过墙壁、楼板的氧气管道应敷设在套管内,并应用石棉或其他不燃材料将套管间隙填实。
氧气管道不宜穿过不使用氧气的房间,当必须通过不使用氧气的房间时,则在该房间内的管道上不应有法兰或螺纹连接接口。
10. 3.7 凡供病人使用的医用气体管道必须做导静电接地装置,两个接地点的距离不应大于25m,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Qo当每对法兰或螺纹接头间电阻值超过0.
03 Q时,应设跨接导线。
10. 3.8 医用气体釆用铜管、不锈钢管时,管道与支吊架接触处,应做防静电腐蚀绝缘处理。
10. 3.9 含湿医用气体管道,应釆取防冻措施。
10. 3.10 负压吸引管道应坡向总管和缓冲罐,坡度不应小于3%。
10. 3.11 医院医用气体管道宜粘贴医用气体色标,医用气体色标见附件
10.4各种医用气体的供气压力
10. 4. 1 各种医用气体的供气压力见表10.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