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知识点(史上最全)

合集下载

《高祖本纪》知识归纳

《高祖本纪》知识归纳

提供了政治借鉴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录了刘邦的政 治实践和成败得失,为后世的政治家和统 治者提供了宝贵的政治借鉴和经验教训。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通过描绘刘邦以 德治国的形象,弘扬了德治理念的价值, 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
历史事实
以历史事实为基础,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出刘邦的历史 地位和影响。
艺术虚构
在保持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艺术虚构,如情节的调整、 人物的塑造等,以增强故事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历史评价与艺术表现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反思,结合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出历史的 厚重感和人文关怀。
起义经过
刘邦在萧何、曹参等人支持下,于沛县起兵反秦, 后加入项梁的义军。
重要战役
刘邦参与了多次战役,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等, 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
建立汉朝与巩固政权
建立汉朝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建立汉朝,成 为开国皇帝。
巩固政权
刘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如分封异 姓王、消灭异己、削弱相权等。
05
《高祖本纪》对后世的影响
对后世史学的影响
1
丰富了史学研究内容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不仅记录了刘 邦的生平事迹,还通过其政治、军事、 文化等方面的表现,丰富了史学研究的 内容和领域。
2
提高了史料的可靠性
司马迁在撰写《高祖本纪》时,进行了 大量的考证和核实,使得该作品成为研 究汉初历史的重要史料,具有较高的可 靠性。
3 促进了史学的独立发展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摆脱了先秦史 传的束缚,以独立的篇章和客观的叙述 方式,为后世史学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

高祖本纪语法重点

高祖本纪语法重点

《高祖本纪》一、一词多义(实词)1、相xiàng①<动>仔细看;观察。

《订鬼》:“伯乐学相马。

”②<名>相貌。

《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③<动>帮助;辅助。

《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④<名>帮助别人的人。

《季氏将伐歂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

”⑤<名>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

《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又】<名使动>使……当宰相。

《资治通鉴•周纪一》:“魏置相,相田文。

”⑥<名>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xiāng①<副>互相。

《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副>表示动作偏向一方。

《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③<副>递相;相继。

《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相与】⒈一起;共同。

⒉交往;结交;3、交好的人2、固①<形>坚固。

《赤壁之战》:“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

”〈名〉险固的地方。

《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又】〈形使动>使……坚固;巩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形>稳固;牢固。

《殽之战》:“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③<形>固执;顽固。

《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④<副>坚决;坚持。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固止之。

”⑤<副>本来;原来。

《齐桓晋文之事》:“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⑥<副>当然。

《垓下之战》:“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⑦<连>通“故”,所以,因此。

⑧<形>鄙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请略陈鄙陋。

”3、引①<动>拉开(弓)。

高祖本纪知识点

高祖本纪知识点

《高祖本纪》知识点检测一、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______________ (2)高祖常繇咸阳______________ (3)无所诎______________ (4)诸吏人皆案堵如故______________ (5)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内诸侯军……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______________ (8)兵罢戏下 ______________(9)不如决策东乡______________二、古今异义词。

(1)常有大度..______________(2)不事家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生产作业(3)吾视沛公大人长者..者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诽谤(5)待诸侯至而定约束..之人______________..耳 ______________(6)士卒皆山东(7)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伤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慷慨(9)游子悲.故乡______________三、词类活用。

1、见其上常有龙,怪.之______________2、及见怪.______________3、单父人吕公善.沛令______________4、因家.沛焉 ______________5、吕公因目.固留沛公______________6、高祖竟酒,后.______________7、公始常欲奇.此女______________8、吕媪怒.吕公曰______________9、降.章邯 ______________ 10、欲约分王.关中______________11、遂先.诸侯至霸上______________ 12、秦王子婴素车白马....______________ 13、父老苦.秦苛法久矣______________ 14、不欲费.人______________15、沛公然.其计______________ 16会项伯欲活.张良______________ 17、夜.往见良______________ 18、沛公从.百余骑______________ 19、都.彭城______________ 20、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______________21、大王起微细..______________ 22、项羽妒贤.嫉能. ______________四、一词多义。

《高祖本纪》10张知识点梳理

《高祖本纪》10张知识点梳理
4.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5.遇彭越昌邑 6.又与秦军战于蓝田 7.系颈以组 8.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判断句 被动句
介宾结构后置 定语后置句
(表转折,“但是”) (这样) (的样子)
4. 以 乃以秦王属吏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啖以利 可以有大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介词(把) 连词(而,表承接) 介词(因为) 介词(用) 介词(凭借) (动词,认为)
(5)特殊句式
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2.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 3.此三者,皆人杰也
成语归纳
(1)通假字:
高祖常繇咸阳……
常 通 “尝” 繇:通“徭”,服徭役。
“责”通“债”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诸所过毋得掠卤 卤,通“虏” 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憙通“喜”。
解通“懈”,懈怠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通“安堵”,安定。堵:墙。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通“佯”,假装、谎称 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高祖本纪》 基础知识整理
西汉 司马迁
• 1.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 订立简单的条款。含褒义。 • 2.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 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含褒义,用于军 事、政治等。 • 3.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 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 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比喻暗中活动。 • 4.安堵如故: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像原来 一样相安无事。 • 5.妒贤嫉能:妒、嫉:因别人好而忌恨。对品德、才 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含贬义。 • 6.大失人望:指在群众中严重丧失威望,威信扫地。 • 7.啖以重利:啖:吃,引诱;重:大、厚;利:利益、 好处。用优厚的利益和好处引诱或收买人。 • 8.雍容大度:文雅大方,有气量,有风度。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解析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解析

省略 状后 判断句 判断句 省略状后 定语后置 省略句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11、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12、籍何以生此 13、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状后 省略 判断句
啖以利
14、此所以失天下也。
15、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判断句,被动句
翻译
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 焉。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 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4、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5、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6、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 无恐! 7、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 市。
吕公趁机向高祖递眼色,坚持让他一定留下来。
5、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经过此地的各路将领很多,我看沛公是个德 行高尚忠厚的人。 总之,我到这里来的原因,就是要替父老们
6、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要害怕!
7、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受秦朝的苛虐法令的苦已经很久了,批评朝
政得失的要灭族 ,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营垒 发动、率领 攻取 把持 坚持 便利,合适 嫉恨 张设帷帐 免除赋税徭役 谈论 免除赋税徭役 和……一样
二、通假现象 1、高祖常繇咸阳 2、诸所过毋得掠卤 3、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4、秦人憙,秦军解 5、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名作动 通“徭”,服徭 役 通“掳”,抢掠 通“佯”,假装 通“喜”;通 “懈” 通“债”,债务
通“安堵”,不变更 6、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通“向” 7、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通“座”;通“屈”, 8、遂坐上坐,无所诎 理亏
9、无内诸侯军……距之 10、兵罢戏下

《高祖本纪》整理(修订版)

《高祖本纪》整理(修订版)

《高祖本纪》知识点整理一、字音丰邑(yì)刘媪(ǎo)大泽之陂(bēi)晦(huì)暝(míng)蛟龙(jiāo)髯(rán)单父(Shànfǔ)泗(sì)水狎侮(xiá wǔ)貰(shì)酒酤(gū)酒讎(chóu)繇(yáo)喟然(kuì)豪桀(jié)绐(dài)拜谒(yè)无所诎(qū)酒阑(lán)箕帚(jīzhǒu)郦食其(Lìyìjī)游说(shuì)说(shuō)客长揖(yī)踞床(jù)斩以徇(xùn)荥(Xíng)阳轘辕(Huányuán)黥(qíng)布章邯(hán)啖(dàn)以利玉玺(xǐ)轵(zhǐ)道乃以秦王属吏(zhǔ)樊哙(fán kuài)飨(xiǎng)栈(zhàn)道跂(qǐ)东乡(xiàng)深堑(qiàn)垓(Gāi)下绛(jiàng)侯汜水(fàn)帷(wéi)帐玉卮(zhī)击筑(zhú)二、通假字(1)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卤”通“掳”;“憙”通“喜”;“解”通“懈”(2)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3)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诎”通“屈”(4)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无”通“毋”;“内”通“纳”;“距”通“拒”(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7)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以前;“繇”通“徭”,服役。

(8)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9)非有所侵暴,无恐:“无”通“毋”(10)兵罢戏下:“戏下”通“麾下”三、古今异义(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平民百姓”今义:“家庭成员”作业:“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诽谤..者族: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5)稍.征关中兵以自益:逐步(今义:稍微)(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德行高尚的人(今义:成人;敬辞,称长辈)(7)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义:山东省)(8)纵观..,观秦皇帝:任人自由观看(今义:放眼观察形势等)(9)大王起微细..:地位低下(今义:非常细小)(10)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不安(今义:不相信)(11)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表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四、词类活用1. 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降: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活: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从:使……跟从)吾与诸侯曰,先入关者(王:使……做王)2. 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怪: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苦:以……为苦)沛公然其计(然:认为……准确)3. 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家:安家)欲约分王关中(王:称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都:定都)诽谤者族(族:灭族)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睛示意)沛公引兵西(向西行进)还军霸上(驻扎)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约定日期)4. 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与……交好)高祖竟酒,后(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怒: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先:赶在诸侯之前)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诛暴逆(暴逆:暴逆的秦朝)五、特殊句式1. 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2. 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昌邑未拔(被攻占)3、省略句其先刘媪尝息(于)大泽之陂常繇(于)咸阳因与(之)俱攻秦军进不满千钱,坐之(于)堂下遇彭越(于)昌邑4、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2)定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3)宾语前置句不然,籍何以生此?(以何)何以得主约!是以兵大败(以是)5. 固定格式: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与…相比)六、一词多义(1)相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 (共同、一起) 苟富贵,无相忘(互相)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辅助)(2)固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3)引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4)辙去辄烧绝栈道(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5)解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⑹因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于是、就)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蒙故业,因遗策(因袭、沿袭)七、虚词(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因与俱攻秦军(于是)(3)然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喟然太息曰(……的样子)(4)以乃以秦王属吏(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能够有大功(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八:成语1、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高祖本纪》知识点

《高祖本纪》知识点

面对蒯通的最后一次试探
1 智谋之争
蒯通是当时著名的谋士,他曾经为刘邦工作,但后来与刘邦产生了分歧。
2 相识与相爱
蒯通对刘邦的忠诚与才智让刘邦对他十分信任,但在这次试探中,蒯通推翻了刘邦的主 张。
3 重获信任
尽管蒯通曾经背叛过刘邦,他和刘邦最终和解,并继续在政治和军事上为刘邦效力。
安平之战与项羽的重逢
决胜之刻
刘邦在最关键的时刻奋勇冲锋, 亲自击杀了敌军首领,扭转了局 势。
胜利的庆典
昆阳之战的胜利受到了全国人民 的庆祝,汉朝在此后得到更多的 支持。
刘邦的妻妾与子女
1
宫廷政治
2
刘邦的嫔妃们在政治上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帮助刘邦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3
婚姻之初
刘邦与吕雉维持了一个长期的婚姻关系, 他们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刘邦发动起义
1 天下大乱
汉朝秦朝之后,国家动荡,百姓苦不堪言。
2 思想启发
刘邦深受诸子百家的思想启发,尤其是法家 与道家的观念。
3 李斯的助力
李斯是曾经的秦政府官员,他在政治和军事 上给予了刘邦巨大的帮助。
4 雷霆之势
刘邦带领起义军团兵分两路,东击燕、齐, 西攻赵。
昆阳之战
敌强我取胜
刘邦率领的汉军在昆阳大破项羽 的楚军,这场胜利极大地加强了 刘邦的地位。
《高祖本纪》知识点
《高祖本纪》记录了刘邦的伟大成就与曲折经历,探索他的早年经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义 与战争,以及他的家庭与政治生涯的关键时刻。
刘邦的早年经历
农民出身
刘邦在出生时并不是有钱有势的家庭,在凤阳的贫困农村长大。
马上起家
刘邦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领导才能,经营了一支马车队,并开拓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继续努力
再见
东,大破之。
8、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定语后置
9、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状语后置
10、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宾语前置
11、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定语后置
12、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宾语前置
13、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
状语后置
14、此所以失天下也。 15、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判断句 判断句,被动句
11、沛公引兵西
名作动,向西进发
12、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 使动,使……投降
13、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意动,以……为苦公然其计
意动,认为……对
16、会项伯欲活张良
使动,使……活
17、沛公从百余骑
使动,使……跟从
18、深堑而守之
使动,挖深
19、大王起细微,诛暴逆 形作名,平民;暴逆之秦
9、郦生不拜,长揖 拱手,平辈相见之礼
10、沛公方踞床
坐时两脚叉开
11、沛公起,摄衣谢之
整理 道歉
12、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示众
13、益张疑兵旗帜
张开
14、秦王子婴……系颈以组
丝绳
15、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吉利
16、偶语者弃市
相对,相聚 处死
17、与秦吏行县乡邑
巡视
18、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犒劳,慰劳
黑痣 远大抱负 平民百姓 对宾客的尊称
评议 相聚而语 决定和谋划 没有出息 德高忠厚的人 崤山函谷关以 东
五、特殊句式
1、高祖常繇咸阳。
状语后置
2、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判断句
3、吕公女乃吕后也。
判断句
4、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
状语后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祖本纪知识点(史上最全)
高祖本纪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了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即汉高祖)的个人事迹和
政治治理。

以下是高祖本纪中的一些知识点:
1. 秦末乱世:高祖本纪开篇记载了秦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情况,说明了当时
民众的苦难和对新君主的期望。

2. 功勋崛起:记述了刘邦在起义战争中的突出表现和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胜利,如垓下
之战、巨鹿之战等,以及他逐渐崭露头角,并被推为领袖的过程。

3. 统一天下:详细描述了刘邦在战争中的智谋和战略,并介绍了刘邦与项羽的争霸,
最终刘邦取胜,建立了西汉王朝,实现了统一中国的宏伟目标。

4. 政治措施:记述了刘邦建立国家的一些重要政治措施,如废除苛捐杂税、立宪宗室、赏罚分明、实行丞相制度等。

这些措施为后来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5. 皇帝制度:谈到了刘邦在位期间建立起的皇帝制度,包括建立皇帝的威严和尊号、
划分封地、封爵王子等。

这一制度为汉朝以后的封建帝制奠定了基础。

6. 平乱治国:记述了刘邦稳定国内外局势的一些措施,如加强军队管理、改革官制、
减轻赋税负担、推行司法改革等,使国家得以迅速恢复并稳定发展。

7. 朝代传承:张释之后,介绍了刘邦的后代如何继承刘邦的遗志,并执掌政权,确立
了汉族统治的基础。

这些是高祖本纪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高祖本纪,可以更加全面
地了解汉高祖刘邦及其建立的西汉王朝的历史和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