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散文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简述苏轼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

简述苏轼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

简述苏轼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苏轼的《山水游记》是一部以游览自然山水为主题的散文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感悟,展示了苏轼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部作品在艺术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细腻的描写《山水游记》中的描写非常细腻,苏轼以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

他通过描绘山川、河流、花草等细节,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风光的美妙与壮丽。

例如,在描写黄山时,苏轼写道:“山上有九龙瀑,从九龙瀑下,飞舞激石,如风雨之夜,如电光之照,如雷鸣之声。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景观之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磅礴和魅力。

二、情感的抒发苏轼在《山水游记》中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的热爱和情感的抒发。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悟。

例如,在描写黄山时,他写道:“尚有云海激波,烟雨凝霞,青天直上,白日几丈,岂有此理!”这样的语言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苏轼内心深处的情感。

三、寓情于景苏轼在《山水游记》中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景物成为表达情感的载体。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

例如,在描写黄山时,他写道:“黄山之奇,天下无双,我亦尝闻其名,未尝见之,今独得见,可谓大开眼界也。

”这样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苏轼内心的喜悦和对美的追求。

四、意境的营造《山水游记》中的描写不仅仅是对景物的形象描绘,更重要的是通过描写来营造出一种意境。

苏轼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使读者能够进入到一种超然的境界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宁静。

例如,在描写黄山时,他写道:“黄山之巅,云雾缭绕,烟波浩渺,宛如仙境。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感觉,进入到一种宁静的境界中。

苏轼的《山水游记》以其细腻的描写、情感的抒发、寓情于景和意境的营造等艺术特点,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通过这部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宁静,思考人生的意义,获得心灵的满足。

苏轼散文的成就

苏轼散文的成就

他的散文往往兼有诗情画意,既蕴含美学兴味,又具有哲理深度。

记叙、抒情、议论总是融为一体,很难截然分开。

苏轼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首先是游记,而尤以前后《赤壁赋》最为脍炙人口。

和其他宋人杂记一样,苏轼的杂记也以议论见长。

苏轼一些随笔性的记叙文,风格与上述以“记”名篇者又不相同,基本上不发议论,而是充满了精妙的意境和优美的情趣,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苏轼散文的基本特征,最好的概括是他自己的一段话:“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如是而已矣。

”(《文说》)
总之,苏轼散文集是唐宋两代古文运动最佳成果,融合韩愈的雄奇奔放和欧阳修的平易和畅,加上自己的独创,形成了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风格。

苏轼的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集大成者,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大家。

苏轼散文的写作特点

苏轼散文的写作特点

苏轼散文的写作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题材广泛:苏轼的散文涵盖了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文化、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

他的文章既有对时政的评论,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既有对个人生活的描绘,也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2. 思想深刻:苏轼的文章思想深刻,见解独到。

他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阐述道理。

他的文章既有对传统观念的批判,也有对新生事物的探索和思考,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

3. 语言优美:苏轼的文章语言优美,文笔流畅。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仗等,使文章富有诗意和美感。

他的文章既有散文的朴实自然,也有骈文的工整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4. 幽默诙谐:苏轼是一个性格开朗、豁达的人,他的文章中也充满了幽默诙谐的元素。

他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表达严肃的道理,善于在文章中穿插有趣的细节和故事,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5. 结构巧妙:苏轼的文章结构巧妙,层次分明。

他善于运用各种手法组织文章,使文章脉络清晰、有条理。

他的文章既有总分总的结构,也有分分总的形式,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他的思想。

总的来说,苏轼的散文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内容的广泛性、思想的深刻性、语言的优美性、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巧妙的文章结构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表现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也反映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创新精神和开放态度,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在苏轼的散文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赤壁赋》、《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通过研究和学习苏轼的散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艺术魅力,也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为我们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浅析苏轼散文的艺术特点

浅析苏轼散文的艺术特点

浅析苏轼散文的艺术特点作者:王小燕来源:《丝绸之路》2015年第04期[摘要]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在文学领域有不朽的创作和贡献。

他一生对散文用力最勤,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立意翻新出奇,行文不拘一格,表意酣畅淋漓,说理透彻明晰,描摹绘形绘神,抒情感人肺腑。

苏文以善变创新为主要特色,无论立意表达、谋篇布局,都表现着这一特征。

苏轼散文创作代表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也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苏轼;散文创新;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图分类号]I207.62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04-0038-02苏轼一生著述宏富,其诗“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①其词“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②其散文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或谈史议政,或叙事记人,或纪游状物,或品评诗画,或赏书论文,形式多变,题材多样,有奏议、辞赋、序跋、论说,也有书信、传记、碑志、祭文等,无所不涉。

本文主要探讨苏轼散文的艺术特征。

一、立意翻新出奇,鲜明精警“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③这是说作文首先要有立意,使文章有明确的主旨。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④苏轼为文首贵立意。

他曾经向葛氏兄弟讲作文之法:“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明事。

此作文之要也。

”⑤从这点出发,苏轼散文“或因枝而振叶,或沿波而讨源”,⑥立意鲜明醒目。

他常以三言两语点明文章主旨,使中心突出明晓。

如《教战守策》一文,紧扣论点,运用分析、对比、例证、譬喻等方法层层深入论证,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民讲武习战。

《祭欧阳文中公文》文末以“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总括全文,点明主旨,“情韵幽咽”、“恻恻感人”。

⑦尽管苏轼的有些文章没有直接点明中心的文句,但其用意极其明朗、精警。

范温云:“老坡作文,工于命意,必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

”⑧如黄石公授书张良一事,自《史记》以来传为神话,人们认为张良佐汉得力于一编神书。

苏轼散文体风格

苏轼散文体风格

苏轼散文体风格
答: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

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

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

苏轼散文的特点:景、情统一,如《赤壁赋》,风格是"如潮"、是"博",也有的说是"汗漫",是"畅达",是"一泻千里、纯以气胜".语言的精练生动、词简情真,苏轼散文还具有自然本色、平易明畅的特色,那种纯真自然之美给古往今来的无数读者带来了多么难忘的艺术享受。

苏轼写作风格

苏轼写作风格

苏轼写作风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世界文豪鲁迅评价的“古今之着名书法家,哲学家,及时代最伟大的文人”。

其文章包括诗歌、书画、书法以及散文等诸多类别,其中最出色的是他的散文,其写作风格具有极高的文采,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

首先要说的是,在苏轼的散文作品中,他善于把通俗的话语提升到文艺的境界,他用简洁、优美、形象的文字把问题表达得非常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

他善于将作品中惊心动魄的事物和浓浓的感情、理性和幻想相结合,把散文写得浪漫而又实际,干净而又深邃。

另外,苏轼的散文作品还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他善于从生活中获得启发,深入分析现实的社会环境,总结出许多具有普世性的观点。

他的散文写作中多有沉思和政治内涵,既有进步的审美观念,也富有精神深度。

最后要说的是,苏轼的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气息,他的抒情诗歌感性化,时而抒发深层次的感情,时而又把现实生活中的荒诞和愁绪描绘得形象生动。

这种艺术气息在他的散文作品中绽放出无穷的光彩,它充满了苏轼散文的风采与魅力。

综上所述,苏轼的散文作品具有极高的文采,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其中多有深刻的哲理性,以及独特的艺术气息,令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苏轼以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留给了后世爱好者们无穷的精神宝藏,其文章所表现出的优美绝伦的风格也受到了极高的赞誉。

散文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等特点的宋代作家

散文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等特点的宋代作家

散文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等特点的宋代作家散文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等特点的宋代作家是苏轼。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

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苏轼的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宋代散文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故称苏门四学士。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

故可用“韩柳欧王曾三苏”概括。

苏轼散文名篇“五记”艺术特色初探

苏轼散文名篇“五记”艺术特色初探
而 文 末 却 峰 网 路 转 ,作 者 又 特 意
官 僚 帝 王 , 是 归 功 于 大 自然 。最 而
后将 喜雨 之名 归结 到亭子 上 , 呼 应 开 头 ,进 一 步 揭 示 了 与 民 同忧 乐的主 旨。文中有诗 , 文交融 , 诗 意 趣 盎 然 ,使 该 文 显 得 更 是 洒 脱 自如 , 灵 自然 。 空 二 .多 种 表 达 方 式 熔 为一 炉 , 水 乳 交 融 。苏 轼 散 文 “ 记 ” 于 五 善 把 精 简 的 记 叙 、 彩 的 描 写 、 辟 精 精 的议 论 、精 美 的抒 情 结 合 得 完 美 无 瑕 , 叙 述 、 写 、 论 的 位 置 而 描 议 穿 捕 又 各 不 相 同 ,呈 现 出 了情 景
以诗 人 文 , 中有 诗 , 中 文 诗 有 画。苏 轼作为历史上 鲜见的一


位 诗 词 文 书 画 皆 精 的大 家 ,散 文
写作 中 时 时 融 人 诗 歌 , 可谓 文 中 有 诗 , 中有 画 。 诗

《 雨 亭 记 》 , 者 在 第 二 喜 巾 作
i段 极 力 描 写 喜 雨 后 官 民 同 庆 及
《 超然 台记 》 《 鹤亭 记》 《 、放 、 石钟 山记 》 这 “ 记 ” 说 应 当源 自 。 五 之 《 文观止》 卉 ,它 们 是 苏 轼 散 文 中
亭 台堂 阁 记 的代 表 之 作 。 《 雨 亭 记 》 《 虚 台记 》 喜 和 凌 分 别 作 于 苏 轼 刚 人 仕 途 任 凤 翔 府 签 书判 官 时 的 嘉 佑 七 年 ( 02 春 和 16 ) 嘉 佑 八 年 (0 3 ; 超 然 台 记 》 16 )《 和 《 鹤 亭 记 》 于 苏 轼 自乞 外 任 知 放 作 密 州 时 的 熙 宁 八 年 (0 5 和 知 徐 17 ) 州 时 的元 丰 元 年 (0 8 ;石 钟 山 17 )《 记 》 于 因 “ 台 诗 案 ” 贬 后 的 作 乌 被 元 丰 七 年 ( 04 夏 , 轼 南 黄 州 18 ) 苏 赴任 汝 州 的 途 中 。经 过探 究 , 苏轼 的“ 五记 ” 体 呈 现 出 如 下 一 些 艺 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散文的艺术特色
苏轼散文的艺术特色有:
1.“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多用空灵虚拟之笔,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由挥洒,气势奔腾而壮阔雄奇:且句式多变,以散行单句为主,又融合不少骈偶、排比成分,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2.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

在描写难以言传的状态、情绪和感受时,苏轼常用的方法是将其具体化形象化,或用比喻生动准确地描写自然景物和各种具体事物的特征;或在议论中用比喻说明道理而妙趣无穷。

3.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苏轼为文善于从虚处入手,采用诗家手法翻空出奇,讲究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处处有一种真气内充的蓬勃诗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