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发电厂考试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热力发电厂复习知识点

热力发电厂复习知识点

1.热力发电厂的分类(主要看按能源利用情况、原动机类型、承担负荷)a.按能源利用情况:化石燃料发电厂、原子能发电厂(核能)、新能源发电厂(地热、太阳能)b.按原动机类型:汽轮机发电厂、燃气轮机发电厂、内燃机发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c.按承担负荷:基本负荷、中间负荷、调峰发电厂2. 热电厂热经济性的评价方法及主要内容a.热量法: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以热效率或热损失率的大小来衡量电厂或热力设备的热经济性b.熵方法(做功能力法):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着重研究各种动力过程中做工能力的变化,实际的动力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必然引起系统的熵增,引起做功能力损失,熵方法就是通过熵产的计算来确定做功能力损失,并以此作为评价电厂热力设备的热经济性指标3.锅炉设备的热损失、做功能力损失锅炉设备的热损失:排烟损失(最大占40%-50%)、散热损失、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排热污损失做功能力热损失:散热引起的做功能力损失、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引起的、工质温差传热引起的3. 设备的热效率定义及目前实际效率(公式自己写)锅炉效率:锅炉设备输出热负荷与燃料输入热量之比管道效率:汽轮机热耗量与锅炉输出热负荷之比机械效率:发电机轴端功率与汽轮机内功率之比汽轮机绝对内效率:汽轮机实际内功率与汽轮机热好之比发电机效率:发电机输出功率与轴端功率之比实际效率:各项设备效率之积4.典型不可逆损失温差换热、工质节流、工质膨胀5.凝汽式发电厂的主要热经济性指标能耗量(汽耗量、热耗量、煤耗量),能耗率(汽耗率、热耗率、煤耗率)各项解释6. 给水回热加热的意义、回热分配方法及其含义意义:a。

回热使汽轮机进入凝汽器的凝汽量减少了,汽轮机冷源损失降低了、b。

回热提高了锅炉给水温度,使工质在锅炉的平均吸热温度提高,使锅炉传热温差降低。

分配方法:焓降分配法:将每一级加热器的焓升取做等于前一级至本级的蒸汽在及群里中的焓降平均分配法:没一级加热器内水的焓升相等等焓降分配法:将每一级加热器的焓升取做等于汽轮机各级组的焓降几何级数分配法:加热器的绝对温度按几何级数进行分配7. 提高初参数(初温、初压)对汽轮机相对内效率的影响A.初温提高,汽轮机的排汽湿度减小,湿气损失降低;同时,初温的提高使进入汽轮机的容积流量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汽轮机高压部分叶片高度增大,漏气损失相对减小,汽轮机相对内效率提高B.提高初压,蒸汽比体积减小,进入机轮机的蒸汽容积流量减小,级内叶珊损失和级间漏气损失相对增加,同时汽轮机末级蒸汽湿度增加,导致相对内效率下降8. 提高初参数(初温、初压)受到的限制提高蒸汽初温受到动力设备材料强度的限制;从设备造价角度,合金钢比普通钢贵的多,由此可知,进一步提高蒸汽初温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冶金工业在生产新型耐高温合金钢及降低其生产费用方面的发展提高蒸汽初压主要受到汽轮机末级叶片容许的最大湿度的限制,对于无再热机组随着初压得提高,蒸汽膨胀到终点的湿度不断增加,从而影响设备的经济性,使汽轮机相对内效率降低,同时还会引起叶片的侵蚀,降低其使用寿命,危害设备安全性。

热力发电厂考试复习

热力发电厂考试复习

一、填空题1.有水蒸气特性决定能改变热经济性的三个主要参数中(排汽压力)对动力设备的热经济性影响较大些。

2.提高蒸汽初压力主要受(汽轮机末级叶片容许的最大温度)的限制。

3.发电厂运行中完成锅炉给水任务的是(给水泵)。

4.火力发电厂广泛采用的再热方法是(烟气再热)。

5.发电厂实现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设备是(发电机)。

6.发电厂使用前置给水泵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主给水泵(汽蚀)。

7.其他条件不变,提高过热蒸汽压力,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提高)。

?8.蒸汽的出温度越高,则最有利的蒸汽初压力(越高)。

9.火力发电厂实现燃料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设备是(锅炉)。

10.以水蒸气为工质的电厂,实现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是(汽轮机)。

11.换热过程传热温差越大(火用)损失越大。

12.其他条件不变时,汽水接触面积越大,热力除氧的效果越(好)。

13.除氧器安装在较高的位置,是为了防止(给水泵)汽蚀。

14.降低主蒸汽和再热蒸汽压损,可能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

15.年热负荷持续时间曲线下的(面积)是全年供热量。

16.给水泵出口设置再循环管道和自动控制阀门,是为了防止给水泵(汽蚀)。

?17.热电厂中新蒸汽经过减温减压后对外供热属于热电(蒸汽对外)供热方式。

18.给水回热加热过程的主要参数,有给水加热温度,回热级数,(多级回热给水总焓升在各加热器间的加热分配)。

19.采用给水回热有利于减少换热温差,从而减少换热过程的(火用损)。

20.采用中间再热和给水回热加热过程(有利于)提高蒸汽初压力。

21.热电联合生产气流没有(冷渊损失)。

22.在蒸汽初压合终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过热蒸汽温度,汽轮机的排气温度(不变)。

23.热负荷按其一年内的规律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季节性热负荷,第二类是(常年性热负荷)。

24.同14题。

25.属于季节性热负荷的有采暖热负荷,通风热负荷和(空气调节热负荷)。

?26.同3题27.供热机组的主要形式有背压式,抽汽凝汽式和(抽汽背压式)。

热力发电厂复习

热力发电厂复习

热力发电厂复习热力发电厂复习1、什么是热量法和热效率?为什么工程上常用它来评价发电厂的热经济性?答:热量法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理论基础,以热效率或热损失率的大小来衡量电厂或热力设备的热经济性。

热效率:为输出的能量与输入的热能的比值。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个比值应小于1。

直观,简捷,计算方便2、凝汽式发电厂生产过程中有哪些能量损失?其中以哪项损失最大?各项损失的原因及大致的数量?答:能量转换: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煤)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热损失:1、锅炉热损失,包括排烟损失、排污热损失、散热损失、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等。

2、管道热损失3、汽轮机冷源损失: 凝汽器中汽轮机排汽的气化潜热损失; 膨胀过程中的进气节流、排气和内部损失。

4、汽轮机机械损失。

5、发电机能量损失最大:汽轮机冷源热损失中的凝汽器中的热损失最大。

原因:各项热损失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效率=(1-损失能量/输入总能量)×100%。

3、凝汽式发电厂的总效率(毛效率)由哪些效率组成,为什么提高任一设备的分效率,可以提高总效率?答:凝汽式火力发电总效率由锅炉效率、管道效率、循环热效率、汽轮机尽对内效率、汽轮机相对内效率、汽轮机机械效率、发电机效率和汽轮发电机尽对电效率组成。

影响最大的是循环及其系统的热效率、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和锅炉的热效率。

4、凝汽式电厂有哪些能耗和能耗率指标?5、何谓发电标煤率和供电标煤率?为什么采用供电标煤率才能真实反映发电厂的经济性?6、已知某厂供电标煤率,求该厂供电热效率?(能列出关系式)7、何谓给水回热加热?为什么回热机组的绝对内效率大于纯凝汽式机组的绝对内效率?汽耗量大于纯凝汽式机组的汽耗量?其热耗量反而下降?8、什么是最佳回热分配?为何常用“平均分配法”?什么是热力学最佳给水温度?9、在给水温度一定时,为什么循环绝对内效率随回热级数的增加,其增长率减少?10、为什么经济上的给水温度比理论上最佳给水温度低?11、蒸汽初参数对循环热效率有何影响?(po,to)初参数的提高受何限制?为何高参数必须与大容量联系在一起?12、何谓蒸汽中间再热?其目的是什么?为何采用中间再热能提高循环热效率?再热参数如何确定?13、降低蒸汽终参数对电厂经济性有何影响?受什么条件限制?14、何谓运行凝汽器最佳真空?如何确定?15、混合式加热器和表面式加热器的优缺点?为何电厂大都采用表面式?混合式是否可以不用?16、为何300MW以上大型机组高低加都采用卧式布置?何谓表面式加热器的出口端差Θ?怎样选择?入口端差φ?17、表面式加热器为何设置过热蒸汽冷却器(内置和外置)外置式有几种连接方法?分析其经济性。

热电厂复习总结

热电厂复习总结

1.回热作功比:机组的回热汽流作功量占机组总作功量的比例.2.能耗率:发单位电量所耗的能量3 热耗率:.汽轮发电机组每发1干瓦时的电能所需要的热量。

4 热效率:有效利用的热量与供给热量之比。

4.热电联产:将汽轮机做过部分功的蒸汽引出对外集中供热热化发电比: X=Wh/W,供热机组供热汽流的发电量/总的发电量热化系数:Xtp对于供热式机组的每小时最大热化供热量与每小时最大热负荷之比为小时计的热化系数。

燃料利用系数:输出电、热两种产品的总能量与输入能量之比,不能反应热经济性。

tp=3600W+Qn/Btp*q15.加热器端差:加热器汽侧压力下的饱和水温与出口水温的差值,有称上端差.下端差: 离开加热器的疏水温度与加热器进口温度之差。

6.给水回热循环:是利用已在汽轮机中作过的蒸汽,通过给水回热加热器将回热蒸汽冷却来加热给水,以减少液态区低温工质的吸热,因而提高循环的吸热平均温度,使循环热效率提高。

蒸汽再热循环:是保证汽轮机最终湿度在允许范围内的一项有效措施。

7.热化发电比:X=Wh/W(Wh----供热气流产生的以热量计的内功,W---总功)8.最佳真空:在排气量、冷却水入口温度一定条件下,增大冷却水量使汽轮机输出功率增加,同时输送冷却水的循环水泵的功耗随之增加,当输出净功率为最大时,即输出功率与循环水泵功耗之差最大时,所对应的真空为凝汽器最佳真空。

9.自生沸腾:除氧器的所谓“自生沸腾”是指过量的高温疏水进入除氧器后,其汽化的蒸汽量已能满足或超过除氧器的用汽量,使除氧器内的给水不需要汽轮机抽汽加热就能达到出氧器工作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对这种现象称为“自生沸腾”。

此时除氧器的加热蒸汽会减至最小或减至零,甚至违负值(自生沸腾蒸汽过剩),致使除氧器内的压力不受限制的升高,排汽量增大,工质和热量损失增大,水的逆向流动受到破坏,在除氧塔底部会形成蒸汽层,产生涡流,使分离出的气体难以逸出,因而引起除氧效果恶化。

防止:(1)将一些辅助汽水流量引至合适的加热器(2)设置高加疏水冷却器,降低焓值后引入除氧器(3)提高除氧器工作压力以减少高加数目,使疏水量,疏水比焓降低。

热力发电厂考点

热力发电厂考点

1、汽水工质损失及补充内部汽水损失:凡属电厂内部设备和系统造成的蒸汽和凝结水损失(1)正常运行时的汽水消耗(排污,气封,汽水取样,暖风器)(2)启停机及非稳定工况运行时(暖机,暖管)(3)热力设备在检修和停运时的放流,放水,启停高加(4)设备系统的不严密处造成的汽水泄露外部工质损失:指热电厂对外供热设备及其管道的损失,它与热负荷性质(如热水负荷就完全不能回收),供热方式(直接或间接供气,开式或闭式水网)以及回水质量(如是否含油,是否被制药的热用户细菌污染等)有关,变化范围很大,甚至完全不能回收,回水率为0。

2、补充水原则补充水:因工质损失而加入热系统的水Dma=Dl+Dlθ+Dbl``补充水不超过2%、补充水引入系统:电厂补充水经化学处理后与热力系统的连接方式。

对补充水引入系统的要求(1)补充水中含油大量的氧气,必须除去(2)补充水与主水流汇集时,应尽量减少两种水流在汇集处的温差,以减少不可逆热损失(3)便于进行水量调节,应随系统工质损失的大小进行水量自动调节补充水引入系统方式:热电厂因外部汽水损失大,补充水量大,常设大气式除氧器(1)对补充水进行第一级除氧,待汇入主水流后在高压除氧器中进行第二级除氧(2)为了减少汇集处的不可逆损失,其汇入地点应是混合温差最小的地方,即补充水除氧器出来的补充水汇集在同级抽汽的回热加热器出口处3除氧器的构造(1)需有足够的汽水接触面积,水应在除氧器内均匀喷散成雾状水滴或细小水柱。

将水加热至除氧器工作压力下的饱和温度(2)要有足够空间,使汽水接触时间充分,为符合允许的给水含氧量,可见应有20~30min的持续时间,即除氧塔要有足够大的空间(3)初期水应喷成水滴,后期要形成水膜,而且汽水应逆向流动,以保证有最大可能的△P(4)应及时将离析的气体排除,以减少水面上该气体分压力,否则要发生返氧现象,故应设有排气口并有足够余气量(5)储水箱设再沸腾管,以免水箱的水温因和热降温低于除氧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产生返氧。

热力发电厂复习知识点

热力发电厂复习知识点

1.热力发电厂的分类(主要看按能源利用情况、原动机类型、承担负荷)a.按能源利用情况:化石燃料发电厂、原子能发电厂(核能)、新能源发电厂(地热、太阳能)b.按原动机类型:汽轮机发电厂、燃气轮机发电厂、内燃机发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c.按承担负荷:基本负荷、中间负荷、调峰发电厂2. 热电厂热经济性的评价方法及主要内容a.热量法: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以热效率或热损失率的大小来衡量电厂或热力设备的热经济性b.熵方法(做功能力法):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着重研究各种动力过程中做工能力的变化,实际的动力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必然引起系统的熵增,引起做功能力损失,熵方法就是通过熵产的计算来确定做功能力损失,并以此作为评价电厂热力设备的热经济性指标3.锅炉设备的热损失、做功能力损失锅炉设备的热损失:排烟损失(最大占40%-50%)、散热损失、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排热污损失做功能力热损失:散热引起的做功能力损失、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引起的、工质温差传热引起的3. 设备的热效率定义及目前实际效率(公式自己写)锅炉效率:锅炉设备输出热负荷与燃料输入热量之比管道效率:汽轮机热耗量与锅炉输出热负荷之比机械效率:发电机轴端功率与汽轮机内功率之比汽轮机绝对内效率:汽轮机实际内功率与汽轮机热好之比发电机效率:发电机输出功率与轴端功率之比实际效率:各项设备效率之积4.典型不可逆损失温差换热、工质节流、工质膨胀5.凝汽式发电厂的主要热经济性指标能耗量(汽耗量、热耗量、煤耗量),能耗率(汽耗率、热耗率、煤耗率)各项解释6. 给水回热加热的意义、回热分配方法及其含义意义:a。

回热使汽轮机进入凝汽器的凝汽量减少了,汽轮机冷源损失降低了、b。

回热提高了锅炉给水温度,使工质在锅炉的平均吸热温度提高,使锅炉传热温差降低。

分配方法:焓降分配法:将每一级加热器的焓升取做等于前一级至本级的蒸汽在及群里中的焓降平均分配法:没一级加热器内水的焓升相等等焓降分配法:将每一级加热器的焓升取做等于汽轮机各级组的焓降几何级数分配法:加热器的绝对温度按几何级数进行分配7. 提高初参数(初温、初压)对汽轮机相对内效率的影响A.初温提高,汽轮机的排汽湿度减小,湿气损失降低;同时,初温的提高使进入汽轮机的容积流量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汽轮机高压部分叶片高度增大,漏气损失相对减小,汽轮机相对内效率提高B.提高初压,蒸汽比体积减小,进入机轮机的蒸汽容积流量减小,级内叶珊损失和级间漏气损失相对增加,同时汽轮机末级蒸汽湿度增加,导致相对内效率下降8. 提高初参数(初温、初压)受到的限制提高蒸汽初温受到动力设备材料强度的限制;从设备造价角度,合金钢比普通钢贵的多,由此可知,进一步提高蒸汽初温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冶金工业在生产新型耐高温合金钢及降低其生产费用方面的发展提高蒸汽初压主要受到汽轮机末级叶片容许的最大湿度的限制,对于无再热机组随着初压得提高,蒸汽膨胀到终点的湿度不断增加,从而影响设备的经济性,使汽轮机相对内效率降低,同时还会引起叶片的侵蚀,降低其使用寿命,危害设备安全性。

热力发电厂复习知识点

热力发电厂复习知识点

热力发电厂复习知识点
1.燃料选择:
2.燃烧系统:
燃烧系统是热力发电厂的核心部分,负责将燃料燃烧生成高温高压蒸汽。

燃烧系统包括炉膛、燃烧器和废气处理设备。

3.锅炉:
锅炉是燃烧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将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给水,产
生蒸汽用于驱动汽轮机。

常见的锅炉类型有火管锅炉、水管锅炉和循环流
化床锅炉。

4.汽轮机:
汽轮机是热力发电厂的动力设备,通过接收高压高温蒸汽,通过转子
传递动能,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汽轮机分为背压汽轮机和凝汽汽轮机两
种类型。

5.发电机:
发电机是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汽轮机轴转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根据发电机的类型,热力发电厂可以分为同步发电机和异步发电机。

6.热回收:
在热力发电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带走大量的热能。

热力发
电厂常常使用余热锅炉或热管换热器来回收这些热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7.辅助设备:
8.发电系统:
发电系统是整个热力发电厂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变压器、电缆、开关设备等。

发电系统将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电网,供用户使用。

9.自动化控制:
10.环境保护:
11.预防维护:
以上是热力发电厂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热力发电厂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

热力发电厂是重要的能源供应设备,对于经济发展和生活保障都具有重要意义。

热力发电厂 复习参考

热力发电厂 复习参考

名词解释一1.发电厂标准煤耗率:发电厂生产单位电能所消耗的标准煤的数量。

2.发电热耗率:发电厂生产单位电能所消耗的热量。

3.热电联产:在发电厂中利用在汽轮机中做过功的蒸汽的热量供给热用户。

在同一动力设备中同时生产电能和热能的过程称为热电联产。

4.热力除氧:热力除氧的原理是建立在气体的溶解定律——亨利定律和道尔顿定律基础上的。

5.化学除氧:化学除氧是利用某些化学药剂与水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对金属不产生腐蚀的物质而达到除氧的目的。

6.经常疏水:是指在蒸汽管道正常工作压力下进行,为防止蒸汽外漏,疏水经疏水器排出。

7.旁路系统:是指高参数蒸汽不进入汽轮机,而是经过与汽轮机并联的减温减压器,进入再热器或直接排至凝汽器的蒸汽连接系统。

8.高压旁路:主蒸汽绕过汽轮机高压缸直接进入再热冷段管道,称为高压旁路(1级旁路)。

9.以规定的符号来表示工质按某种热力循环顺序流经的各种热力设备之间联系的线路图,称为发电厂的原则性热力系统。

10.自生沸腾是指过量的热疏水及其他辅助蒸汽进入除氧器时,其放热量就可以满足将水加热到除氧器压力下饱和温度,已而使除氧器内的给水不需要回热抽汽就能自己沸腾的现象。

11.热化系数:由汽轮机抽汽供热量与全部供暖热负荷要求的总热量之间的比率系数,即表示热化程度的比值称为热化系数。

12.热化发电比值:热化发电量占整个机组发电量的比值。

13.低压旁路:再热后蒸汽绕过汽轮机中,低压缸的直接进入凝汽器,称低压旁路。

14.自由疏水:是指停用时管道内的凝结水在启动暖管之前先放出,这时管内没有蒸汽,是在大气压力下经漏斗排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监视方便。

15.由热电厂或几种锅炉房向城市的一个或几个较大区域或工业企业供应热能的系统称为集中供热系统。

16.由供热系统通过热网向热用户供应的不同用途的热量,称为热负荷。

17.汽轮发电机组单位时间内产生电能所消耗的蒸汽量,称为汽轮发电机组的汽耗量。

18.在初温和排气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初压的提高,有一使循环热效率开始下降的压力,称为极限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名词解释(1)热耗率:汽轮发电机组每生产1kw·h的电能所消耗的能量。

(2)汽耗率:汽轮发电机组每生产1kw·h的电能所消耗的蒸汽量。

(3)发电标准煤耗率:发电厂生产单位电能所消耗的煤折合成标准煤的数量。

(4)供电标准煤耗率:发电厂向外提供单位电能所消耗的标准煤的数量。

(5)厂用电率:单位时间内厂用电功率与发电功率的百分比。

(6)热电联产:在发电厂中利用在汽轮机中做过功的蒸汽的热量供给热用户。

在同一动力设备中同时生产电能和热能的生产过程。

(7)高压加热器:水侧部分承受除氧器下给水泵压力的表面式加热器。

(8)低压加热器:水侧部分承受凝汽器下凝结水泵压力的表面式加热器。

(9)混合式加热器:加热蒸汽与水在加热器内直接接触,在此过程中蒸汽释放出热量,水吸收了大部分热量使温度得以升高,在加热器内实现了热量传递,完成了提高水温的过程。

(10)给水泵汽蚀:汽泡的产生、发展、凝结破裂及材料的破坏过程。

(11)热效率:有效利用的能量与输入的总能量之比。

(12)热力系统:将热力设备按照热力循环的顺序用管道和附件连接起来的一个有机整体。

(13)单元制系统:每台锅炉与相对应的汽轮机组成一个独立单元,各单元间无母管横向联系。

(14)公称压力:管道参数等级。

是指管道、管道附件在某基准温度下允许的最大工作压力。

(15)公称通径:划分管道及附件内径的等级,只是名义上的计算内径,不是实际内径。

(16)最佳真空:发电厂净燃料量消耗最小的情况下,提高真空是机组出力与循环水泵耗功之差最大时的真空。

(17)最佳给水温度:汽轮机绝对内效率最大时对应的给水温度。

(18)加热器端差:上端差:加热器汽侧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水侧出口温度之差。

下端差:加热器汽侧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水侧进口温度之差。

疏水:加热蒸汽在管外冲刷放热后凝结下来的水。

2.简答题第一章(1)热量法和熵方法的实质热量法: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以燃料化学能从数量上被利用的程度来评价电厂的热经济性。

熵方法: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以燃料化学能的做功能力被利用的程度来评价电厂的热经济性。

(2)火电厂生产过程中有哪些不可逆损失?如何减少这些损失?温差换热,工质节流,工质膨胀(压缩)不可逆损失:(做功能力分析)减少损失的措施①锅炉内有温差换热引起的不可逆损失。

①炉内打焦,吹灰减少传热热阻。

②主蒸汽中的散热和节流引起的不可逆损失。

②保温,减少节流部件。

③汽轮机不可逆膨胀。

③优化汽轮机结构④锅炉散热引起。

④保温等措施。

⑤凝汽器温差换热引起。

⑤清洗凝汽器,减少热阻。

不可逆损失:(热量法分析)①锅炉设备热损失(包括排烟热损失、散热损失、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排污热损失等)。

②管道热损失。

③汽轮机冷源损失(包括汽轮机排汽在凝汽器中的放热量,膨胀过程中的进汽节流、排汽及内部(漏气、摩擦、湿气等)损失)。

④汽轮机机械损失(汽轮机支持轴承、推力轴承与轴和推力盘之间的机械摩擦耗功,拖动主油泵,调速系统耗功量额大小)。

⑤发电机能量损失(发电机轴与支持轴承摩擦耗功,发电机内冷却介质的摩擦和铜损、铁损造成的功率消耗)。

减少损失的措施:①提高锅炉参数和容量,优化燃烧方式。

②提高管道设施的保温完善程度。

③采用回热循环,减少进入凝汽器的凝汽量;优化汽轮机结构和运行方式,减少节流、排汽及内部损失。

④实时监控设备各轴与轴承之间的润滑情况,保证润滑效果良好。

(3)给水回热定义:在汽轮机某些中间级抽出部分蒸汽,送入回热加热器对锅炉给水进行加热。

给水回热的意义:①一方面使汽轮机进入凝汽器的凝汽量减少,汽轮机冷源损失降低。

②提高了锅炉给水温度,使工质在锅炉内的平均吸热温度增高,锅炉传热温差降低,t 增大。

③汽轮机抽汽加热给水的传热温差比水在锅炉中利用烟气加热温差小得多,做功能力损失减少。

影响回热因素:①给水总焓升分配②最佳给水温度③回热加热级数(4)再热定义:将汽轮机高压部分做过功的蒸汽从汽轮机某一中间级引出,送到锅炉的再热器再加热,提高温度后,又引回汽轮机做功。

目的:①减少汽轮机排汽湿度,改善末级叶片工作条件,提高了汽轮机相对内效率。

②使1kg工质的焓降增大,减少了单位功率的汽耗量。

③能够采用更高的蒸汽初压,增大单机容量。

常用方法:烟气中间再热、新蒸汽中间再热、中间载热质中间再热再热对回热的影响:①中间再热会使回热的热经济性效果减弱。

②对回热分配的影响主要反映在锅炉给水温度和再热后第一级抽汽压力的选择上。

分析:热量法:再热使1kg蒸汽做功能力增加,蒸汽流量相对减少。

使回热抽汽的温度和焓值增加,使回热抽汽量减少,回热抽汽做功减少,凝汽流做功相对增加,冷源损失增加,热效率降低。

做功能力法:再热使回热各级抽汽的焓和过热度增大,使加热器传热温差增大,不可逆传热损失增加。

对策:①增大高压缸排汽的抽汽,减少给水加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提高回热经济性。

②采用蒸汽冷却器利用蒸汽过热度,提高给水温度,减少加热器端差。

(5)提高蒸汽初参数目的:①提高热经济性,节约一次能源,降低发电成本。

②节约投资、缩短工期以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③促进电力工业的发展,满足社会经济增长的要求。

限制:提高蒸汽初温受动力设备材料强度限制。

提高蒸汽初压受汽轮机末级叶片容许的最大湿度限制。

(6)降低终参数目的①降低终参数c P 使循环放热过程的平均温度降低,理想循环热效率增加。

②使汽轮机比功i W 增加,t η增加限制条件:①理论极限---大于等于自然水温②技术极限---由于换热面积有限和传热热阻存在,排汽温度应等于冷却水温加上冷却水温升和传热端差。

(7)为何通常大机组采用高参数,小机组采用低参数?因为汽轮机的绝对内效率t ri i ηηη⨯=,蒸汽参数越高,理想循环热效率越大。

①对于大容量机组,蒸汽的初参数提高时,相对内效率ri η可能降低的数值不大,而t η增加明显,最终汽轮机绝对内效率t ri i ηηη⨯=提高,热经济性好。

②对于小容量机组,汽轮机间隙相对数值大,级间漏气损失增大。

蒸汽参数越高,相对内效率降低得越快,所以反而降低,并且高参数使得设备复杂,造价提高,热经济性差。

第二章(8)加热器分类:按汽水接触方式不同,可分为混合式和表面式。

按受热面的布置方式,可分为立式和卧式。

(9)加热器蒸汽冷却器、疏水冷却器作用:减少回热加热器内汽水换热的不可逆损失,调高加热器出口水温,减少加热器端差θ,改善回热系统热经济性。

分类:均分为内置式、外置式两种。

特点:外置式:布置灵活,换热面积大,即可减少本级加热器端差,又可提高最终给水温度,热经济性提升大。

金属耗量大,造价高。

内置式:只能提高本级加热器出口水温。

冷却段面积有限,回热经济性改善较小,金属耗量省,投资省。

(10)表面式加热器疏水方式的种类及经济性分析疏水逐级自流:利用相邻表面式加热器汽侧压差,将压力较高的疏水自流到压力较低的加热器中,逐步自流至与主水流汇合。

疏水泵方式:表面式加热器汽侧压力远小于水侧压力,尤其是高压加热器,疏水必须借助疏水泵才能将疏水与水侧的主水流汇合,汇入地点通常是该加热器的出口水流中。

经济性:疏水泵方式仅次于没有端差的混合式加热器。

能减少高压抽汽量,热经济性高。

疏水逐级自流方式造成高压抽汽量增加,低压抽汽量减少,从而使r x 、i 减小,热经济性最差。

(11)说明现代电厂采用以表面式加热器为主的回热系统的理由表面式加热器组成的回热系统简单,运行可靠,布置方便,系统投资和土建费用少。

全部由混合式加热器组成的回热系统复杂,运行可靠性低,投资大。

(12)锅炉给水除氧的目的,及保证热力除氧效果的条件目的:防止氧对钢铁构成的热力设备及管道产生较强的氧腐蚀。

原理:亨利定律:单位体积水中溶解的气体量与水面上该气体的分压力成正比。

道尔顿定律:混合气体的全压力等于各组成气(汽)体分压力之和。

条件:① 水应该被加热到除氧器工作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② 必须把水中逸出的气体及时排走。

被除氧的水与加热蒸汽应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蒸汽与水逆向流动,确保有较大的不平衡压差。

(13)除氧器的分类按结构分:淋水盘式、喷雾填料式等按除氧塔的布置分:立式、卧式按压力分:真空式、大气压式、高压除氧器(14)除氧器自生沸腾定义:由除氧器的热力计算中若计算出的加热蒸汽量为零或为负值,说明不需要回热抽汽加热,仅凭其他进入除氧器的蒸汽和疏水就可满足将水加热到除氧器工作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的现象。

原因:进入除氧器的放热物流过多,进入比离开的热量多。

危害:发生自生沸腾时,回热抽汽管上的止回阀关闭,破坏了汽水逆向流动,排汽工质损失加大,热量损失也加大,除氧效果恶化,威胁除氧器安全。

对策:①将一些放热物流(如排污扩容器来的蒸汽、轴封、阀杆漏气或高压加热器疏水)改引至他处。

②设置高压加热器疏水冷却器。

③提高除氧器压力。

④将化学补充水引入除氧器。

(15)除氧器闪蒸现象:负荷骤降时,除氧器压力下降,除氧水箱内的水由饱和状态变为过饱和状态,而汽化的现象。

除氧效果好,但给水泵入口水温未下降,但压力却随除氧器压力而下降,极易发生汽蚀。

除氧器返氧现象:负荷骤升时,除氧器压力很快上升,而水箱中的水因热惯性使水温滞后于压力变化,由原饱和状态变成未饱和状态,水面上离析出的气体又重新返回水中的现象。

除氧效果恶化。

(16)运行方式除氧器定压运行:保持除氧器工作压力为一定值,为此需在进汽管上安装一压力调节阀,将压力较高的回热抽汽降低至定值,造成抽汽节流损失,在低负荷时还必须切换到更高压力的回热抽汽上,节流损失更大。

滑压运行:在滑压范围内运行时,除氧器压力随主机负荷与抽汽压力的变动而变动。

启动时除氧器保持最低恒定压力,抽汽管上只有一止回阀防止蒸汽倒流入汽轮机,没有压力调节阀及其引起的额外的节流损失。

(17)除氧器滑压运行的优缺点?针对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优点:①没有压力调节阀引起的额外的节流损失,热经济性较高。

②使回热加热分配接近最佳值。

缺点:机组负荷剧烈变化时,会对除氧效果和给水泵的安全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负荷骤升:产生返氧现象。

对策:①控制负荷骤升速度,一般在每分钟5%符合内。

②在给水箱里加装再沸腾管。

③对滑压范围加以适当压缩。

负荷骤降:发生闪蒸现象,易引起给水泵汽蚀。

对策:设置备用气源,如辅助蒸汽联箱。

(18)除氧器滑压运行时,防止给水泵汽蚀的措施。

①提高给水泵进口的静压头,如提高除氧器安装高度。

②采用低速前置泵向主给水泵泵水。

③减少下降管的流动阻力④向给水泵注入冷的凝结水或在给水泵出口设置给水冷却器。

⑤设置备用气源,减缓除氧器压力的下降。

第四章(19)发电厂热力系统的分类和特点原则性热力系统:简捷、清晰,表明能量转换与利用的基本过程,动力循环中工质的基本流程,能量转换与利用过程的完善程度。

全面性热力系统:实际热力系统的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