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乐有哪些演奏乐器

合集下载

西安鼓乐锣铰类乐器概述-最新年精选文档

西安鼓乐锣铰类乐器概述-最新年精选文档

西安鼓乐锣铰类乐器概述锣铰类乐器是西安鼓乐节奏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金属制作的锣类乐器与铙钹及铰类乐器。

锣铰类乐器名称、大小、形制、用处、音色、效果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它们在西安鼓乐演奏中,配合张革产音的鼓类乐器,打出独特的乐曲韵味,为有“中国古代交响乐”美誉的西安鼓乐增色不少。

一、源远流长的产生历史西安鼓乐中的锣铰类乐器包括锣类乐器与铙钹及铰类乐器,其历史悠久。

史料中有关铙的记载,既有实物史料,又有文字史料,且对其功用以及制作材质也有一定说明。

早在1955年,在西安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就发现了距今约4000多年的陶铙实物。

最早见诸于实物史料的铙,是原始社会末期象征氏族贵族权力的礼乐器,用陶土制成。

后来铙被列入军礼之器,“铎铙之属,为军礼之器”。

远古的出土实物及文字记录表明了铙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其演变情况。

西安鼓乐中的锣,最早出土的实物是在广西贵县(秦汉时称布山县)罗泊湾汉墓出土的一面西汉初期的百越铜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实物史料证明,锣最早源于少数民族地区,“(铜拔)出西戎及南蛮” 。

“铜拔”可能是有关锣的最早文字记载。

西安鼓乐的乐器钹,多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西域及地域更远的外来国家有关,其制作材质主要是铜类金属。

从制作材料来看,铜器的大量使用,应在奴隶制时代,钹作为乐器使用的时间要比铙要晚。

其“本南齐穆士素所造”,或出自西戎及南蛮等少数民族地区,“出西戎及南蛮”;或源于西域国家,“出于高昌疏勒之国”;或来自更远的天竺(今印度)等,“(天竺)乐器有……铜拨” 。

西安鼓乐金属类乐器中,不仅有我国的传统乐器,同时还有外来乐器,其器物构成丰富。

至于西安鼓乐乐器铰,在正史中记载很少。

据推测,应与其名称混用有一定关系。

在我国民间,俗称小铙为铰子,也有将铰子称为“小镲”的,还有记载为少数民族使用的乐器。

二、多种功用的各类乐器西安鼓乐的锣铰类乐器在历史上曾有多种功用。

如最早见诸于实物史料的铙,原是原始社会末期象征氏族贵族权力的礼乐器,用陶土制成。

中国合奏音乐——吹打乐 - Global Memory Net

中国合奏音乐——吹打乐 - Global Memory Net

中国合奏音乐——吹打乐以管弦乐器与打击乐器演奏并重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以笛、鼓演奏为主的吹打乐有陕西西安鼓乐,苏南的十番锣鼓,广东的笛套大锣鼓等;以唢呐、锣鼓为主的吹打乐有浙东锣鼓、潮州大锣鼓等。

一、十番锣鼓《十番锣鼓》简称《十番》或《锣鼓》,历史上又曾有过《十样锦》《十不闲》等名称,主要流行于江苏南部长江下游地区,特别是苏州、无锡一带最为盛行。

《十番锣鼓》的演奏者多为民间职业性鼓乐班“堂名”中的乐手和道士,不少民间艺人分散在村庄亦农亦艺,或随时被招聘去参加民间婚、丧、喜、庆等仪式的演奏。

每到春节、中秋以及庙会、赛龙船等节目,民间则广泛地组织自娱性演奏,在群众中有着深厚的基础。

《十番锣鼓》是以锣鼓段、锣鼓牌子、丝竹乐交替或重叠进行为主要特点。

根据其乐队编制的各种不同组合情况,可分为只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清锣鼓”和兼用管弦乐器演奏的“丝竹锣鼓”两大类。

《十番锣鼓》乐队一般有六人。

二、浙东锣鼓浙江民间吹打乐遍及全省,但以浙东一带最为丰富,因此,又有“浙东锣鼓”之称。

流行于浙江东部的嵊县、奉化、舟山等地的吹打乐种,曲目丰富,锣鼓乐特别发达。

根据民间艺人的口碑材料,和明代文人余怀的《板桥杂记》、张岱的《陶庵梦忆》等著作中所记载的情况加以对照,浙东锣鼓至少从明代开始已在当地盛行。

在过去,从事吹打乐演奏的班社组织遍布乡镇和农村。

有进行丧事活动的“道士班”、专为婚事吹打唱的“唱班”、清唱戏文和吹吹打打的“戏客班”(亦名嬉客班或坐唱班)、以及专门器乐演奏的各种业余性质的“班、堂、社”等组织。

浙东锣鼓曲调来源基本上是戏曲音乐,民歌小调。

演奏形式分细吹锣鼓(用笛主奏)、粗吹锣鼓(用唢呐主奏)、清锣鼓(不用丝竹乐器)、综合性锣鼓曲等多种类型。

任何类型的演奏形式中,打击乐都是乐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东锣鼓的代表曲目有嵊县地区的《十番》《都花》《绣球》《大辕门》;宁波、奉化地区的《万花灯》、《将军得胜令》、《划船锣鼓》等。

西安鼓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西安鼓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西安鼓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提要]文化遗产是保存一个国家或一座城市历史信息的载体,如果说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年悠久岁月的实物呈现,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文化基因穿越千年展现给我们的“活化石”,是我们需要极为珍视的文化记忆。

西安鼓乐,也称长安古乐,本文系统分析西安鼓乐的价值、发展脉络、活动分布、现存危机及应采取的措施,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使这一古老乐种在保护的基础上得以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西安鼓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西安鼓乐于2006年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公布的5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中,西安鼓乐也入选其中。

在为数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其代表性地位可见一斑。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与原则,结合西安鼓乐的地域文化特色,对西安鼓乐的演变历程、价值等进行解读,对其活动分布、所面临危机等作了重点剖析,系统性的提出更为科学可行的解决危机的措施。

不仅对于西安鼓乐的保护传承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也期望能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综合性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一、西安鼓乐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简述西安鼓乐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相比其他非遗项目,人们对于西安鼓乐的了解甚少。

要促进西安鼓乐的传承与发展,就要深刻理解其文化内涵,分析发展困局,才能提出更好的针对性战略。

(一)西安鼓乐的发展历史西安鼓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下面详细介绍西安鼓乐的发展历史:1.起源于秦汉时期:西安鼓乐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当时的西安,即古代的长安,是中国古代的首都。

在宫廷和官方场合,鼓乐是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

西安鼓乐锣铰类乐器概述

西安鼓乐锣铰类乐器概述
西安鼓乐 的锣铰 类乐器 在历史 上 曾有多种 功用 。如最
早见 诸于实 物史料 的铙 ,原是 原始 社会末 期象 征 氏族贵族

源 远 流 长 的产 生历 史
权力 的礼乐 器 . 用陶土制 成 。后 来铙 被列 入军礼 之器 , 为 成 军 队作战 时指挥用 器 , 与鼓 同时用 于 战场 , 闻鼓进 , 且 “ 闻金
的基 础上形成 的组合乐器 。这些乐 器为西安鼓 乐传承 中华音乐 文化 、 保护 与弘扬我 国优秀 民族民间音 乐做 出了重要贡献 。 [ 关键词 ] 安鼓乐 ; 铰类乐器 ; 西 锣 民间音乐 [ 中图分 类 号 ] 3 [ 献标 识码 ] J 2 6 文 A [ 文章 编号 ] 0 5 3 1 ( 0 2 1 - 0 9 0 1o - 15 2 1 )4 0 8 — 2
锣 铰类 乐器 是西 安鼓 乐 节奏 乐器 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 它
包括金 属制作 的锣类乐 器与铙 钹及 铰类乐 器 。锣铰类 乐器
与其名称 混用 有一定关 系 。在我 国民 间 , 称小铙 为铰 子 , 俗 也有 将铰 子称 为 “ 镲 ” , 有记 载 为少 数 民族使 用 的乐 小 的 还
三 、 具 特 色 的 各 类 乐器 独
西安鼓乐 的锣类乐器 , 包括贡锣 、 云锣 、 吊锣 、 单 小 大锣 、
勾锣 、 星锣 、 口子 、 三 开 铰锣 、 马锣 、 手锣 、 云锣 、 瘩锣 、 云 疙 双 锣 和方匣子 。由于演奏风 格 的不 同, 配用 的乐器 也有 差异 。
变 情况 。
锣在我 国古代应用范 围很 广 。在政治生 活中 , 如最 高统
治 者上朝 、 县府 升堂 则 以鸣锣来示 “ 王威 ”宫 廷聚会 则 以鸣 ,

西安鼓乐简介100字

西安鼓乐简介100字

《西安鼓乐简介》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认识一种特别好玩的音乐,叫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就像是一场超级热闹的大派对!想象一下,好多好多的人拿着各种各样的鼓和乐器,一起演奏出好听的声音。

比如说,有大大的鼓,敲起来“咚咚咚”,声音可响亮啦。

还有小小的锣,“铛铛铛”,清脆又好听。

小朋友们,能想象出那种热闹的场面吗?
《西安鼓乐简介》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

西安鼓乐的历史可悠久啦,就像一个很老很老的故事。

很久以前,人们在过节或者庆祝的时候,就会演奏西安鼓乐。

大家一起又唱又跳,可开心了。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呀,有一次,在一个古老的小镇上,人们为了庆祝丰收,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西安鼓乐表演。

男女老少都来了,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跟着音乐的节奏拍手跺脚。

小朋友们,是不是很有趣?
《西安鼓乐简介》
小朋友们,今天再来说说。

比如说,西安鼓乐里的曲子有的欢快,就像小鸟在枝头唱歌;有的悠扬,像
小河在慢慢流淌。

而且演奏西安鼓乐的人都很厉害,他们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把鼓乐演奏得那么好听。

小朋友们,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听听西安鼓乐,感受一下那种热闹和欢快!。

走近西安鼓乐

走近西安鼓乐

走近西安鼓乐作者:张丹琼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5期【摘要】西安是我国历史古都,其留存下来的文化艺术遗产非常丰富。

西安鼓乐是流传于当地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形式,是重要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誉为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本文通过对西安鼓乐的分析,呼吁大家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让西安鼓乐继续发扬光大。

【关键词】西安鼓乐;演奏形式;风格流派;审美与实用;传承与保护中图分类号:J63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104-01西安鼓乐是一种传统、古老的音乐文化,流传于西安地区,也被称为“西安古乐”“长安古乐”“西安鼓吹乐”“长安鼓乐”。

它在民间以鼓乐社的形式存在,主要流行于周至县、何家营、长安县、蓝图等地。

一、西安鼓乐乐器及演奏形式(一)演奏乐器介绍。

西安鼓乐的演奏乐器主要有笛、笙、管、云锣、鼓等。

这些乐器都为鼓乐的演奏增添了无穷的韵味和魅力。

笛子处于领奏的地位;鼓是重要的节奏乐器;云锣有多种不同的形制,比如双云锣、单扇云锣、三音云锣、引锣、方匣子、海口子等,其中双云锣运用较多,既可以独奏,也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演奏技法较难,最受听众喜爱。

这些乐器是西安鼓乐演奏的基础,也是西安鼓乐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工具。

(二)演奏形式。

我国的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形式丰富。

在唐代多部伎之后,又出现了两种演奏形式,即风格优雅的“坐部伎”和气势宏伟的“立部伎”。

西安鼓乐正是延续了这两种传统的演奏形式,其“坐乐”和“行乐”即是“坐部伎”和“立部伎”的变体。

1.坐乐。

顾名思义,即坐着演奏。

是人们坐在堂殿内或殿堂前演奏的一种鼓乐形式。

有条件的乐社会在乐队后面竖起社旗及彩色龙凤旗。

坐乐的吹奏乐器主要是笛子,并配有管和笙,打击乐器是鼓,分为坐鼓、乐鼓、战鼓、独鼓。

其他打击乐器还有铙、钹、锣、铰子等。

根据曲式结构的不同,坐乐又分为“八拍坐乐全套”和“俗派坐乐”两种。

中国鼓演奏曲目

中国鼓演奏曲目

中国鼓演奏曲目
中国鼓演奏曲目丰富多样,包括独奏、合奏、戏曲、民间音乐等不同形式。

以下是著名的中国鼓演奏曲目。

1.《夜深沉》:这是一首鼓和京胡的名曲,以鼓的独奏和京胡的演奏相结合,展现了鼓演奏的魅力。

2.《绛州大鼓》:这是一首纯鼓的独奏曲目,以绛州大鼓为演奏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节奏表现出中国鼓乐的魅力。

3.《陕西威风锣鼓》:这是一首陕西地区特色的锣鼓曲目,将鼓和锣钹相结合,展现出浓厚的民间氛围。

4.《十番粗细丝竹锣鼓》:这是一首将吹、拉、弹、打各类乐器组合演奏的曲目,充分展示了民族器乐的丰富多样性。

5.《唢呐曲》:这是一首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曲目,唢呐独特的音色与中国鼓的演奏相互辉映,呈现出丰富的音乐效果。

6.《苏南吹打》:这是一首江苏地区特色的吹打曲目,以板鼓、同鼓等乐器演奏,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格。

除了以上这些著名曲目,中国鼓演奏的曲目还包括许多戏曲、民间音乐和现代创作作品。

这些曲目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也为国内外观众带来了独特的音乐享受。

非遗系列(西安鼓乐)知识科普 主题教育PPT课件

非遗系列(西安鼓乐)知识科普 主题教育PPT课件
融入了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西安鼓乐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
演奏乐器
代表作品
西安鼓乐源于唐代燕乐,之后又融入了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西安鼓乐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
CONTENTS
历史渊源
西安鼓乐源于唐代燕乐,之后又融入了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西安鼓乐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
西安鼓乐起源于隋唐形成于明、清,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可以说是它的鼎盛时期,西安城乡内外鼓乐社不计其数,每年农历六月初一终南山南五台举行鼓乐盛会,各路鼓乐队云集一处,笙管齐鸣,连续三天,昼夜不停,盛况空前。
西



西安鼓乐源于唐代燕乐,之后又融入了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西安鼓乐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
西安鼓乐,流传于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传统音乐,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西安鼓乐曲目丰富、内容广泛、调式风格多异、曲式结构复杂庞大,演奏形式有坐乐、行乐,其中还包括有套曲、散曲、歌章、念词等。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阿布扎比会议上,西安鼓乐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
代表作品
西安鼓乐代表曲目有《鼓段子》《打扎子》《引令》《套词》《南词》《曲破》《杂曲》等
传承保护
西安鼓乐源于唐代燕乐,之后又融入了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西安鼓乐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
传承人物
1953年,杨荫浏和当时西北音协的李石根、陕西文教厅的何均先生等人深入城隍庙、东仓、何家营、南集贤等重要乐社,对乐社、乐谱、乐器、民间艺人、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考察,录制了成套的鼓乐演奏音像资料,并于此年,将其采访的资料编为《陕西鼓乐社与铜器社》,为后人研究、了解西安鼓乐提供了最根本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鼓乐的演奏乐器有吹奏乐器、敲击乐器和弹拨乐器三大类共三四十种,吹奏乐器中使用笛、笙、管等;击奏乐器中使用鼓、铙、锣、铰子、梆子等;弹拨乐器中使用琵琶、古筝等,从而成为以敲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的大型乐种。


在西安鼓乐中,鼓是必须使用的乐器。

“西安鼓乐”之所以得名,主要是由于在演奏中使用多种鼓,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独特表演风格。

鼓包括大鼓、堂鼓、坐鼓、月鼓、豆鼓、战鼓、高把鼓和单面鼓等,其中最突出是坐鼓、战鼓、乐鼓、豆鼓、单面鼓、高把鼓等六种鼓。

这些鼓具有各种形状及使用技巧,产生各异声响,汇合在一起演奏,就产生了一种高昂时大气磅礴,低沉时雄壮有力的风格。

演奏伊始,鼓声先行,在抑扬顿挫的鼓点引领下,笛笙齐鸣,营造出富丽典雅、气势恢宏的艺术氛围。

笛子
笛子是西安鼓乐演奏中的领奏乐器。

在演奏中,担任吹奏完整的、较为华丽复杂的旋律乐曲。

它的音质清脆,乐声清扬,音域广阔,具有开阔的空间感及很强的穿透力。

不仅能够表达婉转悠长的情感,还能够表达奔放、快乐、活跃、豪迈的情绪。

西安鼓乐演奏所使用的笛子有四种,分别是官调笛、平调笛、梅官调笛、夏笛。

其中夏笛仅见于长安古乐谱记载,如今已经失传。

这四种笛子制作方式都是匀孔,也称匀孔笛。

在吹奏的时候,需要采用按半孔的指法非常灵活地转换音调,或者更改和调整旋律中声音的高低、声音的位置,从而组成非常有特点的音乐形式。

匀孔笛在西安鼓乐中的传播和发展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笙是最古老的中国民族乐器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

笙在西安鼓乐中占有绝对重要地位,常用来为笛子伴奏,因而西安鼓乐演奏时有“众笙群和、以和笛声”的传统。

同时,笙的音响具有很强的协调性,在齐奏中能将各种乐器的音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之浑然一体。


箫,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国古代吹奏乐器。

《吕氏春秋》中有:“黄帝使伶伦伐山昆仑之竹为管”的记载,后人按照伶伦订立的音律把很多竹管编排在一起,制成了排箫,由此可见早在远古时期箫就已经出现。

我们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竹质排箫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


铙,是一种击奏乐器,以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

铙又称为钲和执钟,流行于商代晚期,其最初的功能为军中传达号令之用。

宋代开始用于宫廷和民间的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等音乐中。


钹,是一种古老的敲击乐器,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鑔。

西安鼓乐中主要使用的是大钹和小钹,演奏时,可以采用有轻击、重击、磨击、扑击等手法,双手分别抓握彩绸各持一面互相碰击,也可以悬挂在支架上,用鼓槌滚奏。

轻奏似潺潺流水,重击如暴风骤雨,钹的音响穿透力很强,表现力非常丰富。


锣是中国传统的敲击乐器之一。

最早使用锣的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随着各民族的日益融合,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传到中原大地。

在西安鼓乐中,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鼓交相辉映,敲锣打鼓营造出锣鼓喧天喜庆欢腾的热烈场面。

古筝
古筝属于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

在西安鼓乐中,古筝又被称为“大琴”。

根据研究专家李石根在五十年代采访城隍庙鼓乐社的回忆记载:“安来绪曾亲眼见到过名叫‘大琴’的乐器在鼓乐‘坐乐’中使用。

尤其是那持筝的乐人演奏姿态,生动逼真,很自然的使人联想到鼓乐中‘大琴’是筝这种弹絃樂器。


琵琶
琵琶,有着“弹拨乐器之王”的美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西安鼓乐演奏中占有重要地位。

唐代是琵琶发展的高峰。

唐代燕乐由于以琵琶为主,也被称为“琵琶曲”。

当时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非常盛行琵琶,并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