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乐

合集下载

谈西安鼓乐的变化与发展问题

谈西安鼓乐的变化与发展问题

关键 词
西安鼓 乐;文化价值 ;艺术价值 ;变化
我对西安鼓 乐没 有做专 门的研究 ,一直 处于一般 了解的 状 态 。为 了参 加这 次研 讨 会 ,我又 临时抱 佛脚 ,恶补 了几 天 ,心里稍 微踏实 了一些 。下面我就来谈一 点的 自己对西安
鼓 乐 发 展 问 题 的 想 法 。毕 竟研 究 不 足 ,可 能全 都 是 错 误 的 , 敬请大家批评 。
这包括对当下演出版本的艺术加工在乐队的组成音乐的速度及节奏变化上动点脑筋也可以用一点编配手法包括适当增加一些乐器因为据记载鼓乐过去使用的乐器要比现在多
交响一 西安 音乐学 院学 报 ( 季刊 )
J i a o Xi a n g - J o u r na l o f Xi ’ a n Co n s e r v a t o r y o f Mus i c 2 0 1 7 年6 月 第3 6 卷 第2 期 J u n . 2 0 1 7 V o 1 . 3 6 No . 2
外 )。因为这种 音乐有一种显而 易见 的特 点,即在 速度、节 奏 、音色 、力 度 、编配等 方面 极少 变化 ,也 没有 辉煌 的技
巧 ,罕 有 吸 引人 的 地 方 。 我 也 询 问过 其 他 的 同 行 , 他 们 也 有 大 致 相 同的 感 觉 。这 是 为 什 么 ? 关 于 西 安 鼓 乐 的身 世 , 目前 比较 一致 的 认 识 是 它 来 自唐 代 宫 廷 音 乐 , 具 有 与 大 曲一 致 的 结 构 ,可 能 是 安 史 之 乱 后 由


鼓乐总体风格 的变化
我第 一 次听 西安 鼓乐 大概 是2 0 多年 前 ,是从 盒带 上听
宫廷乐工带 到民间的大 曲。现在 ,沿着这种 思路,我们来把

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地区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
化遗产凝聚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代代相传,成为陕北地区文化的瑰宝。

以下将介
绍陕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 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是陕西地方宫廷乐队。

西安鼓乐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是唐代宫廷音乐的一种。

西安鼓乐包括鼓乐队、管弦乐队、舞蹈队、吹奏乐队等多种表演形式,具有悠久的历
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西安鼓乐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是中国古典音乐宝库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其歌词和曲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情感和思想。

陕北民歌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而闻名,被誉为“陕北人民
的心声”。

3. 西安剪纸
西安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唐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
化底蕴。

西安剪纸以其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图案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剪纸艺术的明
珠”。

4. 甘泉皮影
甘泉皮影是陕北地区的一种传统皮影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甘泉皮
影以其精湛的表演技艺和丰富的故事内容而闻名,被誉为“陕北地区的艺术瑰宝”。

陕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

这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
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对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些宝
贵的文化遗产,让世人共同欣赏和传承。

西安鼓乐锣铰类乐器概述

西安鼓乐锣铰类乐器概述
西安鼓乐 的锣铰 类乐器 在历史 上 曾有多种 功用 。如最
早见 诸于实 物史料 的铙 ,原是 原始 社会末 期象 征 氏族贵族

源 远 流 长 的产 生历 史
权力 的礼乐 器 . 用陶土制 成 。后 来铙 被列 入军礼 之器 , 为 成 军 队作战 时指挥用 器 , 与鼓 同时用 于 战场 , 闻鼓进 , 且 “ 闻金
的基 础上形成 的组合乐器 。这些乐 器为西安鼓 乐传承 中华音乐 文化 、 保护 与弘扬我 国优秀 民族民间音 乐做 出了重要贡献 。 [ 关键词 ] 安鼓乐 ; 铰类乐器 ; 西 锣 民间音乐 [ 中图分 类 号 ] 3 [ 献标 识码 ] J 2 6 文 A [ 文章 编号 ] 0 5 3 1 ( 0 2 1 - 0 9 0 1o - 15 2 1 )4 0 8 — 2
锣 铰类 乐器 是西 安鼓 乐 节奏 乐器 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 它
包括金 属制作 的锣类乐 器与铙 钹及 铰类乐 器 。锣铰类 乐器
与其名称 混用 有一定关 系 。在我 国民 间 , 称小铙 为铰 子 , 俗 也有 将铰 子称 为 “ 镲 ” , 有记 载 为少 数 民族使 用 的乐 小 的 还
三 、 具 特 色 的 各 类 乐器 独
西安鼓乐 的锣类乐器 , 包括贡锣 、 云锣 、 吊锣 、 单 小 大锣 、
勾锣 、 星锣 、 口子 、 三 开 铰锣 、 马锣 、 手锣 、 云锣 、 瘩锣 、 云 疙 双 锣 和方匣子 。由于演奏风 格 的不 同, 配用 的乐器 也有 差异 。
变 情况 。
锣在我 国古代应用范 围很 广 。在政治生 活中 , 如最 高统
治 者上朝 、 县府 升堂 则 以鸣锣来示 “ 王威 ”宫 廷聚会 则 以鸣 ,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1. 西安鼓乐:西安鼓乐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其以鼓为主要演奏乐器,出自唐代。

它是传承秦腔、评剧等地方戏曲的民间乐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2. 咸阳民间艺术:咸阳民间艺术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涵盖了咸阳民间歌舞、弦子、礼仪等多种传统文化形态,表达了咸阳人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3. 洛川腰鼓:洛川腰鼓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源于河洛文化。

腰鼓是陕西北部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表演者通过腰部的动作,配合鼓声演绎古老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4. 渭南泥塑:渭南泥塑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渭南泥塑主要表现生活、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主题,形象栩栩如生。

5. 延安木版年画:延安木版年画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200年的历史。

它是延安地区民间年画的代表,以木版资料、刻画、印刷等传统技艺制作而成。

其主题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6. 神木县锅庄舞:神木县锅庄舞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源于秦岭山区。

它是一种原始、朴实而富有生命力的民间舞蹈,既具有独特的民俗特点,又有着强烈的宗教色彩。

锅庄舞主要表现农民对丰收、祈福和保佑的喜悦和祈求。

7. 洛南民间剪纸:洛南民间剪纸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它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的瑰宝,以古老的手工剪纸技艺为特色,表现了洛南地区民俗文化、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西安古乐

西安古乐

西安鼓乐,也称长安古乐。

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大型鼓乐。

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于宫廷音乐,并逐渐流入民间的西安鼓乐,在经过大批文化工作者的挖掘、抢救、保护之后,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申报过程,最终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安鼓乐,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于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

追溯其历史渊源,从结构、乐谱、曲名、使用乐器等方面分析,与唐代燕乐中的大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资料的分析考察,西安鼓乐有可能源于唐,起于宋而兴于元、明,盛于清,经过几千年的实践与发展,特别是明、清以来戏曲音乐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型民族古典音乐形式。

长安鼓乐至今保存着最传统的鼓乐演奏形式、结构、乐器、曲牌及谱式。

综观西安鼓乐所有的乐曲名称,可以明显看到其中保留着唐、宋、元、明、清各种曲牌,可以说是一部中国音乐发展史。

自唐、宋已降,中国音乐许多音乐因素(律、调、曲、词、乐谱、乐器、结构、旋法等)都在这个古老乐种中留下了遗迹残痕,称长安鼓乐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西安鼓乐:歌楼四处起笙箫,犹唱开元盛世曲

西安鼓乐:歌楼四处起笙箫,犹唱开元盛世曲

西安鼓乐:歌楼四处起笙箫,犹唱开元盛世曲作者:冯姝婷来源:《百科知识》2019年第05期朱雀门外鸣锣开道,大明宫内鼓乐奏响。

循着穿越千年的历史绝响,我们回到唐朝,回到那个满耳笙歌的开元盛世;来到西安,寻觅千百年来流传在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大型传统民间鼓吹乐—西安鼓乐。

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集大成之地,这里教坊云集、乐种丰富,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举世无双的西安鼓乐,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的音乐发展历史,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西安鼓乐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吸納融合多种艺术精华,集历代民间音乐、民族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创作音乐于一体,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型古典音乐形式,至今仍然保留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

2006年5月,西安鼓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西安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西安鼓乐与唐代燕乐中的大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于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因此它继承了宫廷音乐中演绎的雍容华贵、庄重高雅的盛唐气象,又融入了民间艺术特有的灵动活泼、热烈粗犷的生活气息,有着洗却铅华、雅俗共赏的音乐形态。

西安鼓乐是我国古代音乐的重要遗存,曲目内容丰富广泛,曲调风格灵活多变,曲式结构庞大复杂,丰富了中华音乐文化宝库,一般的民间音乐无法与之相媲美。

西安鼓乐是将吹奏乐器、弹弦乐器以及击奏乐器有机结合的大型合奏乐,演奏乐器主要有笛、笙、管、云锣、鼓等。

鼓是重要的节奏乐器,作为乐队指挥,统领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

司鼓者是乐队的领军人物,在演奏时敲击的鼓札段、鼓点构成了乐曲的核心。

笛子在所有乐器中处于领奏的地位。

云锣分很多种,如双云锣、单扇云锣、三音云锣、引锣、方匣子、海口子等,其中双云锣在演奏中的运用较多,它既可以用来独奏,也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虽然它的演奏技法较难,但却是最受听众喜爱的乐器之一。

西安鼓乐有哪些乐谱

西安鼓乐有哪些乐谱

西安鼓乐的乐谱分为旋律乐器使用的“曲谱”、击奏乐器使用的“鼓谱”和吹奏乐器使用的“铜器谱”。

“曲谱”都为手抄本,在曲谱中所使用谱子有半字谱、俗字谱和工尺谱等;“鼓谱”又称“鼓札子谱”,顾名思义,是用鼓的状声字来写成的乐谱;“铜器谱”是用锣等铜乐器的状声字而写成的乐谱。

现存西安鼓乐乐谱有一百多种,目前公认最早的乐谱是抄写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西仓鼓乐社的《鼓段、赚、小曲本具全》。

乐谱中更多的是清道光年间的手抄本或转抄本。

减字谱减字谱是一种供古琴演奏使用的乐谱。

由唐代古琴名家曹柔创造发明,他简化了古琴文字谱中原来用汉字记谱的右手指法、左手指法和演奏术语,取其偏旁部首中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新的谱字,作为左右两手弹奏手法和定调、表情、速度等的标记,“减字谱”因此得名。

减字谱已被使用了上千年,是一种非常具有历史感的曲谱,但因其不记音高、不记节奏,从而使得每一次演奏都是一次创新的过程,不仅在传承中极易变形,而且在传播中也极易流失,实在令人惋惜。

半字谱半字谱是唐代的一种乐谱,又称燕乐半字谱。

它由汉晋时期的六个音名十声音阶的“乂工谱”发展而来,形成了十个音名八声音阶的唐代“燕乐半字谱”。

由于所使用的记谱符号大多形似半个汉字,故而得名。

半字谱是供琵琶、笛子、筝、箫等乐器演奏使用的乐谱。

它是以乐器的音位和手法为基础的一种记谱法,又分为弦索谱和管色谱。

琵琶属于弦索谱,笛子、箫属于管色谱,根据手指的离合、停顿、缓急来记录乐谱。

这种记谱方法更注重演奏者对音乐的敏感和领悟,讲究即兴发挥,但常常无法表现曲子的精微细节。

西安鼓乐的东仓鼓乐社保存的《大琴门》筝曲曲谱就是半字谱。

俗字谱俗字谱出现在宋代,由唐代“燕乐半字谱”发展演变而来。

据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唐俗乐二十八调是由“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十个汉字为谱字记录音乐,当时在教坊中广泛使用。

宋代在这十个字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变化音,就形成了十个音名十二声音阶的宋代“俗字谱”。

我国非遗有哪些作文

我国非遗有哪些作文

我国非遗有哪些作文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下面我总结一下我知道的:1、昆曲入选时间:2001年。

当选原因: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众多地方剧种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2、皮影戏入选时间:2011年。

当选理由:中国皮影戏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唱腔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

皮影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影偶,通过光线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创造出动态的形象。

皮影艺人有许多绝技,诸如即兴演唱、假声扮演,一个人同时操纵数个影偶,以及能够演奏多种不同的乐器。

相关皮影技艺经由家庭、戏班或师徒传承。

3、中医针灸入选时间:2010年。

当选理由:针灸发源于中国,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这个项目的成功申报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可。

中医针灸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体现,其历代延续的完整知识体系和稳定的实践效果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可,为保障相关群体的生命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其持有人的重要的文化认同符号。

4、粤剧入选时间:2009年。

当选理由: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

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迥异于中国其他戏曲剧种。

5、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

当选理由: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

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活动。

6、京剧入选时间:2010年。

当选理由:京剧以程式化、象征性的虚拟表演为特色,注重手、眼、身、法、步的综合运用,表达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戏剧美学理想,保留了被广泛认可的本国文化遗产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欣赏韩国宫廷音乐《寿齐天》 flv!,你能为长安鼓乐做些什么?
• 目前鼓乐老艺人已相继去世,在世的寥寥无几,而且因年事已高, 能演奏的更少,鼓乐到了失传的边缘。如:何家营鼓乐社的何永庆、 城隍庙鼓乐社的姚春发、安来绪、南集贤鼓乐社的张有明、梁振源、 李石根,西安古红庙鼓乐社的何毓斌等老艺人个个都技艺精湛,却都 相继离世。据从事鼓乐整理研究的原陕西省艺术研究所鼓乐研究室主 任何钧、退休教师武文斌介绍,目前没有一家鼓乐社能够原汁原味、 熟练演奏整套坐乐。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明忠说,因老艺师陆 续去世,现在每两年就丢失一部分。有专家说,照现在这样下去,再 有十年,鼓乐将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这是多么可怕的统计,多么可拍 的数据,这样的现状如何发展鼓乐,这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因 此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将克服种种困难呼吁大家向社会大 力宣传、抢救、挖掘、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的民间艺术,增强对鼓乐 的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鼓乐、知道鼓乐、保护鼓乐、学习鼓乐、 传承鼓乐。
根据演奏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几
类? !
• 鼓乐演奏的形式,分为行乐与坐乐两种:
• 1:行乐是边行走边演奏或者站立着演奏,曲调为单牌子 的散曲,一般为节奏比较规整的小曲。有的乐社把这种形 式称为路曲,即行路时演奏的乐曲。
• 2:坐乐,顾名思义,是在室内围绕着桌案坐奏的,曲调 是一种有固定结构的套曲,即"花鼓段坐乐全套"和"八拍鼓 段坐乐全套",坐乐常常是艺人们比赛技艺的场合,称为" 斗乐"、"对垒"、"支桌子"、"摆开",所以坐乐较为精致, 手法亦甚多样。坐乐大致可以分为城乡两种,城市坐乐叫 "八拍坐乐"或"耍鼓段坐乐",农村坐乐则叫"打扎子坐乐"。 有些地方农村的坐乐,吹奏乐器用到十几人以上,打击乐 器更多,
在我国历史中,哪个朝代最为兴盛?
• 经济上:唐朝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老百姓生活富裕,贵 族生活奢靡。
• 军事上:大唐远征四方,臣服万里,使西域各国称唐太宗 为“天可汗”以示臣服 政治上:唐朝政治制度相对来说最为先进,领先各国,封 建制度发展良好。外交上:唐朝与各国交流广泛,文成公 主嫁给松赞干布,使吐蕃和大唐保持良好关系。
鉴赏并思考!
• 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 你看到了哪些乐器?!
• (高扬、浑厚、热烈,且富于民间色彩 ) • (吹奏乐器有:笛、笙、管,击奏乐器则有坐鼓、
战鼓、乐鼓、独鼓、及大铙、小铙、大钹、小钹、 大锣、马锣、引锣、铰子、大梆子、手梆子等击 奏乐
拓展:你不知道的长安鼓乐
1 1992年12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民族 民间器乐曲集成·陕西卷》,将西安鼓乐20余种体 裁的代表性曲目153首(套)编入,约71万字, 使西安鼓乐正式载入中国音乐史册。 • 2 2004年初,西安市成立西安鼓乐保护开发领导 小组。同年,西安鼓乐被列为国家第二批民族民 间文化保护工程重点项目。 • 3 2005年西安鼓乐被列入了国家级“非遗”名录
• 文化上:唐朝文化推向世界,也注意与各国交流,唐玄奘 天竺取经,签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教,高丽全面效仿唐文化。
看一看,想一想!
• 你了解这种器乐演奏形式吗? !
西安鼓乐(长安鼓乐!)
• 西安鼓乐,也称长安古乐、西安古乐、西 安乐古。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于宫廷音 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 入民间。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 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 在经过大 批文化工作者的挖掘、抢救、保护之后, 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申报过程,近日一跃 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