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大寒
大寒节气的特点及传统习俗

大寒节气的特点及传统习俗教案:大寒节气的特点及传统习俗一、节气简介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1月20日左右。
大寒节气标志着冬季进入最寒冷的时期,天气寒冷干燥,气温逐渐降低。
二、大寒节气的特点1. 气温骤降: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气温骤降,寒冷程度逐渐加深。
2. 干燥寒风:大寒节气的天气干燥,寒风刺骨,人们需要做好保暖措施。
3. 多雨雪天气:大寒节气常常伴随着雨雪天气,尤其是北方地区,降雪量较大。
三、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1. 食用腊八粥:腊八粥是大寒节气的传统食物,由多种杂粮和豆类熬煮而成,具有温暖身体、增强抵抗力的功效。
2. 过大寒:在大寒这天,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平安顺利。
3. 祭祀祖先:大寒节气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家人会整理祖坟,烧香祭拜,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4. 冬泳:有些地区的人们会在大寒节气的寒冷天气中进行冬泳活动,认为这样可以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
5. 换新衣:大寒节气过后,人们会更换厚重的冬装,穿上新衣,以迎接新的一年。
四、大寒节气的意义1. 健康养生:大寒节气的寒冷天气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注意保暖,合理饮食,增强体质。
2. 传承文化: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习俗,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
3. 调整生活节奏:大寒节气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人们备战春天的时刻,可以借此机会调整生活节奏,为新的一年做好准备。
五、教学活动设计1. 观察气温变化:让学生观察大寒节气的气温变化,并记录下来,了解寒冷天气对人体的影响。
2. 制作腊八粥:让学生参与制作腊八粥,了解传统食物的制作过程,并品尝其味道。
3. 讲解传统习俗: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讲解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4. 体验冬泳活动:在适当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冬泳活动,体验冬天的寒冷,并了解冬泳对身体的好处。
廿四节气之大寒: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廿四节气之大寒: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四个节气。
在每年的1月20日前后,视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为大寒。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月初寒尚小,故云。
月半则大矣。
”《历书》记载:“小寒后十五日,斗指癸为大寒,时大栗烈已极,故名大寒也。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
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大寒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
“小寒大寒,冰冻成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
所以,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工作,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对于某些作物来说,在一定生育期内需要有适当的低温。
冬性较强的小麦、油菜,通过春化阶段就要求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廿四节气之大寒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
常年大寒节气,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
华南冬干,越冬作物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
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
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麦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节不少年份是在大寒节气内。
节日期间,哈尔滨冰灯晶莹绮丽,广州花市万紫千红,“天府”红梅斗寒盛开。
大寒节气的来历和禁忌整理

大寒节气的来历和禁忌整理在过一段时间就是大寒了,二十四节气中后一个节气,这也说明冬天就要远去了。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了大寒节气的来历和禁忌,来观赏和学习吧,盼望能对大家有所关心。
大寒节气的由来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终一个,在每年1月20日前后。
大寒时,太阳到达黄经30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寒冷景象。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力量极强的状态中,回旋于空中处处查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挡寒冷;在一年的最终五天内,水域中的冰始终冻到水中心,且最牢固、最厚。
这个时期,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殊留意及早实行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难性天气的措施。
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大寒节气的禁忌1、不损阴津大寒期间养生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滋阴。
一般在长江流域从冬至开头降水削减,经过一个月之后的大寒节气正是干燥的时期,白天平均空气湿度一般低于50%,有时室内湿度甚至只有30%左右。
随着天地间水气的削减,人体内的阴液也会简单不足,许多呼吸系统有宿疾的人经常会有咳嗽痰多或痰液黏稠、咳痰不净的感觉。
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造成血黏度的增高。
假如由于高血压、年老等造成血管弹性功能下降,则更易诱发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危急状况。
在起居方面,假如室内常开暖气或者空调,除了留意常常通风之外,好可以使用些空气加湿器之类以提高空气中的湿度,晚上睡觉假如用电热毯,也尽量不要开过夜或开太热。
尽可能增加饮水量,不要等口干后再喝水。
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都要喝一杯温水。
洗澡前后好也各喝一点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
大寒是什么意思

大寒是什么意思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月20
日或21日。
在农历中,大寒往往是寒冷天气达到顶峰的时候。
大寒之
名源自中国古代的节气划分,寓意着寒冷已经达到极致。
大寒标志着冬季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春节的前奏。
在大寒之后,
阳光逐渐增多,气温也会逐渐回升,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在中国传统
文化中,人们会通过一系列的习俗和节庆活动来庆祝大寒。
大寒的特点是寒冷极致,大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较大,尤其是北方。
这一时期的气温极低,天空晴朗的夜晚常常出现严寒的寒冷,人们需
要采取措施来应对严寒的天气。
在中国北方的一些地区,人们通常会
增加取暖设备的使用,如炉子或暖气设备。
同时,倡导保温措施,比
如穿上厚重的羽绒服、保暖衣物和帽子等,以防止感冒和其他寒冷相
关的疾病。
由于大寒是农历年的最后一个节气,所以这一时期人们会进行一些
准备迎接新年的活动。
春节前的大寒时期,人们通常会全家团聚,准
备年货、贴春联、做年菜等等。
这个时期也是人们最忙碌的时候之一,因为要准备过年所需要的一切。
除了在中国,大寒也是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农曆节气,如朝鲜、
越南和日本等。
尽管这些地区的气候和习俗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寒作
为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仍然具有作为寒冷期的象征意义。
总的来说,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预示着寒冷的冬季即将结束,春天的脚步即将到来。
它不仅象征着辞旧迎新,还让人们在团聚和繁忙之际回顾过去一年的努力和成果。
这个时刻让人们怀着希望和期待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大寒节气来历简介

大寒节气来历简介
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4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1月20日左右。
大寒节气标志着阳气开始复苏,寒冷的冬季即将结束,春天的曙光即将到来。
起源与传说
根据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大寒节气的来历和起源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相关。
大寒节气的命名源自古代人们对气候现象的观测和总结,认为此时寒气尤甚,已到极寒之时。
在古代中国,人们在大寒节气会举行一些特殊的庆祝活动,以祈盼新年的平安和丰收。
习俗与活动
大寒节气是农历年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最冷的时期。
在这一节气中,人
们会农家乐曲,祈祷来年农业丰收;家家户户也会祭祀祖先,祈求家庭平安和春回大地。
此外,一些地区还会有燃放烟花爆竹、赏花灯、庙会等习俗活动。
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尽管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传统节气在某种程
度上仍然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大寒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仍然保留着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和习俗,人们在这一天仍会通过各种方式庆祝、缅怀和祈祷。
结语
大寒节气作为中国传统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
对生活的热爱。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在大寒节气中都能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延续,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和热爱生活,期待春天的到来。
愿大寒节气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和美好。
以上是大寒节气来历的简介,希望能够带给读者一些有趣和意义。
愿大寒节气
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和美好。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介绍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介绍大寒,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1月20日前后。
它标志着冬季的终点,春天即将开始。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华夏大地上的气候和生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大寒节气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气候特征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天气异常寒冷。
在北方地区,大多数地方此时气温达到了冰点以下,寒风呼啸,积雪铺满大地。
南方地区也不例外,虽然没有北方那么严寒,但寒意仍然笼罩着整个地区。
大寒之后,冷空气逐渐减少,春天的气息逐渐涌现。
二、农事活动大寒是农事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各个层面的忙碌季节。
历史上,农民们会在这个时候忙于粮食的搬运和仓储,防止冻坏或霉变。
此外,大寒是收取农作物的时候,如收摘冬季种植的蔬菜和水果,储存起来以供后续使用。
同时,农民还要做好大寒后的灭鼠、除虫等工作,以保障明年的丰收。
三、养生保健大寒节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养生保健措施也备受关注。
在这个季节,人们要注意保暖,因为寒冷的天气容易伤及人体。
养生专家建议,多喝温热的食物和饮品,如姜茶、热牛奶等,有助于保持体温和增强免疫力。
此外,适当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四、饮食习俗大寒节气,人们注重食补,并有一系列与此相关的饮食习俗。
在北方地区,人们常吃一种名为“羊灌汤”的食物,此时正是羊所养的最好时候,吃羊有助于驱寒保暖。
除此之外,人们也喜欢食用一些热气腾腾的食物,如饺子、火锅等,以在食物中获取温暖和满足。
南方地区,人们则偏爱热煮的海鲜和鱼类,以及鸭蛋、花生等温补食材。
五、文化传承大寒节气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传统习俗。
在北方的一些地方,人们会选择在大寒时节举行婚礼,寓意着幸福和美满的婚姻。
而在南方,人们则有着独特的吃田螺和赌蛋的习俗,这被视为希望来年丰收和好运的象征。
六、诗词雅集大寒节气在中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诗人和文人墨客都曾为大寒而写下美丽的诗词。
他们通过描绘大寒的景象和抒发自己对冬季的情感,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这个节气的独特魅力。
大寒的节气特征

大寒的节气特征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每年的1月20日前后。
大寒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温骤降: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之一,气温骤降,寒冷的天气使得人们需要加强保暖措施,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寒风刺骨,人们往往穿着厚重的衣物、戴着帽子、围巾和手套外出。
二、严寒持久:大寒期间,寒冷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往往会持续数周甚至一个月之久。
这是由于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寒冷天气的集中表现,寒潮频繁,严寒天气持续时间较长。
三、天气干燥:大寒时期,气温低,相对湿度较小,空气中的水分很少,导致空气干燥。
这种干燥的天气容易使人感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容易引发皮肤病、咳嗽等症状。
因此,大寒时期应注意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多饮水,同时加强皮肤保湿。
四、降雪频繁:大寒时节,降雪的频率相对较高。
由于气温低,水汽凝结成雪的条件得到满足。
大寒时节,北方地区经常出现降雪天气,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人们要及时清理积雪,防止滑倒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农事活动:大寒时节,正值农历腊月,这个时候农田中的农作物大多已经收获完毕,土地休耕。
农民们会进行农田的清理工作,清除杂草,整理田地。
同时,也是农民们休息的好时机,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好好歇息,准备迎接新的一年的农忙。
大寒是一年中寒冷程度最高的节气之一,气温骤降,寒冷持久,天气干燥,降雪频繁。
人们要注意保暖和防寒,同时也要注意增加室内湿度,防止干燥带来的不适。
农民们则利用这个时间进行农田清理和休息,为新的一年的农忙做好准备。
大寒时节的特征,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严寒的气息,也为新的一年的开始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为什么被称为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为什么被称为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冬季节气,它标志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
为什么大寒被称为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呢?本文将从历史、天文、气候等多个角度解释这个问题。
一、历史上的大寒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的其中一个,其历史悠久。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智慧民族就开始使用节气划分时间,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等长的节气,这种划分与太阳的运行轨迹和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
二、大寒的天文意义大寒的到来与地球的运行轨迹有关。
每年的1月20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即为大寒。
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则开始逐渐接近春分。
随着大寒后太阳高度的逐渐增加,气温也会逐渐回升,标志着冬季的结束。
三、大寒的气候特征大寒是一年中寒冷程度最高的节气之一。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大寒时气温通常较低,寒冷的天气会进一步加剧。
同时,由于大寒时节地面的辐射降温作用,导致气温变化较为明显。
此时,地面上的冷空气会逐渐减弱,影响上升气流,并引发降水的缺乏,大部分地区呈干旱状态。
四、大寒与农业生产大寒作为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大寒时节,气温下降,对灌溉和播种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大寒时期是农民休闲和准备来年农事的重要时间节点。
此外,大寒时节农作物进入了休眠期,需要注意保温措施,以防农作物冻害。
五、大寒与人们的生活大寒时节,天气寒冷,人们需要加强防寒保暖。
饮食上,也需要注重保暖和增强体力,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糖葫芦、炖鸡汤等,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此外,大寒也是一年中流感和传染病较为严重的时期,人们需要加强个人卫生和健康管理。
综上所述,大寒作为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其命名和定位源于历史、天文和气候的因素。
它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天的来临,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了解和重视大寒的气候特征和文化内涵,对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它与小寒一样,都是反映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
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其时太阳到达黄经30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二月中,解见前(小
寒)。
”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
疾,三候水泽腹坚。
”
这是说到大寒
节气便可以孵小鸡
了;鹰隼之类的征鸟,
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
强的状态中,盘旋于
空中到处寻找食物,
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
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农谚】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
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三月三。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春节)。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农历)。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五十九、六九,沿河看柳。
【节气养生】
——睡前洗脚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
“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
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
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
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日出后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
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
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食材进补
1 月在一年中最冷,饮食上应多吃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这类食物包括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还有羊肉。
中医专家认为在温热食物中,羊肉性价比最高,可以用山药、当归、胡萝卜、芡实搭配,佐以生姜、大葱等调料,每周吃一次,这样更有利于安度寒冬。
另外,冬季进补重在补肾,肾的机能强健,可以调节身体应对各种侵扰,但补肾的方法要因人而异。
如果经常冒虚汗、精神疲乏,应该多吃红参、红枣、淮山补肾气;如果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要用当归、阿胶、首乌补肾血;如果经常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比较多,宜用冬虫夏草、银耳补肾阴;如果经常手足冰凉、怕冷,可用鹿茸、肉苁蓉补肾阳。
八宝饭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莲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圆肉20克、大枣50克。
将赤小豆、薏米、莲子用清水洗净,浸泡2小时,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适量食用。
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芪杞炖子鸡童子鸡1只(约500克)、黄芪
30克、枸杞子30克、白术10克,调料适量。
将
童子鸡洗净,切为小块,加入诸补益中药和葱姜
蒜盐酒等调料,用文火慢炖1小时,食肉喝汤。
有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
用,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风寒感冒者。
发散风寒汤鸡蛋1个、香菜10克、葱白5克、生姜5克,盐味精等调料适量。
鸡蛋搅拌均匀,香菜、葱白、生姜洗净后切为碎末。
将清水在锅中烧开,加入少许水淀粉,使水略稠后,将搅拌好的鸡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状。
再加入香菜、葱姜及盐味精等调料,出锅前加入香油少许。
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适用于轻度感冒初期。
红枣山药汤红枣10粒,山药300
克左右,桂圆肉若干,白砂糖。
将洗干净的红枣提前泡软,山药去皮
后切成小块,然后把二者一起放进水
中烧开,直到煮的软烂为止。
这时,
再向锅中加入桂圆肉和半勺砂糖。
煮
开,待桂圆肉软烂后即可关火食用。
红枣补血益气,山药健脾保胃,是冬天的美容滋补好靓汤。
炒双菇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
香菇、鲜蘑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水烧滚;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装盘即可。
补益肠胃,化痰散寒。
这道菜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诗中大寒】
大寒
(宋)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
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
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
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
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和仲蒙夜坐
(宋)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题浮光丘家山寺
(宋)王之道
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
曈曚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
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游慈云
(宋)陈著
老怀不与世情更,才说閒行兴翼然。
微湿易乾沙软路,大寒却暖雪晴天。
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寻梅山自妍。
笑问松边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宋)方回
极目无穷六合宽,仰天如以浑仪观。
日躔箕斗逢长至,月宿奎娄届大寒。
肘后方多难却老,杯中物到莫留残。
来年七十身犹健,容膝归欤亦易安。
永乐沽酒
(宋)方回
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
楮币破悭捐一券,瓦壶绝少约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冻面微温尚带冰。
爨仆篙工莫相讶,向来曾有肉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