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选择题专练 有答案
化学高考试题及答案

化学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轨迹C.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D.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答案:B2. 在化学反应中,下列哪种粒子不参与化学键的形成?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答案:B3.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 NaClB. H2OC. NaOHD. MgO答案:B4.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H2OB. NaOHC. NH3D. HCl答案:D5.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2H2 + O2 → 2H2OB. 2H2O → 2H2 + O2C. CO2 + H2O → H2CO3D.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答案:A6. 下列金属中,最活泼的是:A. NaB. MgC. AlD. K答案:D7.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属于同一主族的是:A. Na和MgB. F和ClC. Al和SiD. Ar和He答案:B8.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A. CO2B. NaClC. H2OD. CH4答案:B9. 在化学反应中,下列哪种能量变化是放热反应?A. 燃烧B. 光合作用C. 核裂变D. 电解水答案:A10.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HClB. NaClC. H2OD. H2SO4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1.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
答案:12. 根据元素周期表,第VIIA族元素的名称是____。
答案:卤素3. 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____。
答案:放热反应4.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____价。
答案:正5.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碱是能够____的物质。
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碳B. 氢C. 氧D. 钠答案:D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不包括:A. 热能B. 光能C. 电能D. 机械能答案:D3. 以下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 NaClB. MgOC. H2OD. NaOH答案:C4.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大的是:A. 氢B. 氧C. 氟D. 氦答案:C5. 酸雨的pH值通常:A. 大于7B. 等于7C. 小于5.6D. 大于5.6答案:C6. 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是:A. 氢氧化钠B. 浓硫酸C. 盐酸D. 氯化钠答案:B7. 以下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硫酸B. 蔗糖C. 氯化钠D. 氢氧化钠答案:B8.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A. 与酸反应放出氢气B. 与碱反应放出氢气C. 与水反应放出氢气D. 与氧气反应放出氢气答案:A9. 以下物质中,属于强酸的是:A. 醋酸B. 碳酸C. 硫酸D. 磷酸答案:C10.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当温度升高时,下列反应中平衡不移动的是:A. 放热反应B. 吸热反应C. 无热量变化的反应D. 所有反应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1.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答案:112. 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为______。
答案:还原剂13. 根据化学式H2SO4,硫酸的摩尔质量为______克/摩尔。
答案:9814. 实验室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通常用______表示。
答案:摩尔浓度15.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会向______的方向移动。
答案:消耗该反应物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请简述什么是同位素,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质量数的原子,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不同。
高考化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高考化学试题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一定加快B.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一定加快C.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一定加快答案:C解析: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一定加快反应速率,也可能减慢反应速率。
温度升高、反应物浓度增大和接触面积增大通常都会加快反应速率,但并非绝对。
2. 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当温度升高时,K值增大,该反应()A. 吸热反应B. 放热反应C. 不是吸热反应就是放热反应D. 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平衡常数K与反应的热效应有关。
当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增大,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二、填空题3. 将1.0mol/L的HCl溶液与1.0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______。
答案:7解析:HCl与NaOH等体积等浓度混合,反应生成NaCl和水,溶液呈中性,pH值为7。
4. 根据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为4的元素是______。
答案:Si解析:第三周期的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为4的元素是硅(Si),其原子序数为14。
三、计算题5. 某化学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A(g) + B(g) → 3C(g) + 4D(g),ΔH = -1200 kJ/mol。
若反应中消耗2mol A,求生成C的物质的量。
答案:3mol解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2mol A参与反应,生成3mol C。
因此,消耗2mol A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3mol。
四、实验题6. 在实验室中,为了验证氯气和水的反应,可以采用以下实验步骤:(1)将氯气通入水中;(2)观察溶液颜色变化;(3)向溶液中加入______,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硝酸银溶液解析: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加入硝酸银溶液后,盐酸中的氯离子会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氯化银,从而验证氯气和水的反应。
高中化学习题及正确答案

高中化学习题及正确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质是一种酸?A. 氢氧化钠B. 硫酸C. 氧化铁D. 碳酸氢钠答案:B. 硫酸2. 下列哪种物质是一种碱?A. 盐酸B. 氢氧化钾C. 硝酸D. 碳酸钙答案:B. 氢氧化钾3. 下列哪种物质是一种盐?A. 氢氧化铁B. 硫酸铜C. 氢氧化钠D. 氧化铜答案:B. 硫酸铜4. 下列哪种物质是一种氧化物?A. 硫酸B. 氢氧化钠C. 二氧化碳D. 氯化钠答案:C. 二氧化碳5. 下列哪种物质是一种有机物?A. 硫酸B. 氢氧化铁C. 碳酸氢钠D. 甲烷答案:D. 甲烷二、填空题1. 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
答案:NaOH2. 硫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
答案:H2SO43. 氧化铁的化学式为_______。
答案:Fe2O34. 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
答案:NaHCO35. 氢氧化钾的化学式为_______。
答案:KOH三、简答题1. 酸、碱、盐、氧化物和有机物的定义分别是什么?答案:酸:在水溶液中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
碱:在水溶液中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盐: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物质。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有机物:一般指含碳的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
四、计算题1. 25克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是12,求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答案:10^-2 M2. 50毫升0.1M硫酸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答案:0.005 mol3. 10克氧化铁的摩尔质量是多少?答案:159.69 g/mol4. 8克碳酸氢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答案:84.01 g/mol5. 100毫升0.01M氢氧化钾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答案:0.0001 mol以上是高中化学习题及正确答案的一个简单示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和修改。
高考化学选考试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选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的是:A. 氢、锂、钠B. 钾、镁、铝C. 硫、氯、氩D. 铁、铜、镍答案:C2. 以下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A. 煮沸水B. 融化冰C. 切碎木头D. 融化金属答案:C3. 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无机盐的是:A. 氯化钠B. 碳酸钙D. 葡萄糖答案:D4. 以下关于酸和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酸具有酸性和碱性是相同的B. 酸能和金属反应生成氢气C. 强碱的溶液呈酸性D. 酸性溶液的pH值大于7答案:B5.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子质量大于质子质量B.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 原子分子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D.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同答案:B二、填空题1. 氯气在水中溶解产生________酸。
2. NaOH溶液可用________指示剂进行中和滴定。
答案:酚酞3. 食盐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答案:氯离子,钠离子4. 硫酸是一种________酸。
答案:无机5. 烈性火药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硝酸钾,石炭三、解答题1. 简述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常见应用。
酸具有酸性,呈酸味,可以腐蚀金属,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
碱具有碱性,呈苦味,可以中和酸,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
常见应用包括:- 酸的应用:用作工业上的腐蚀剂,如盐酸用于除锈;用于化肥的生产过程;用于制备化合物,如硫酸用于合成硫酸铜。
- 碱的应用:用作清洁剂,如氢氧化钠(NaOH)用于烧碱生产和肥皂制造;用于中和酸性污染物,如石灰可以中和酸雨;用于制备药物和化学试剂,如氢氧化钙(Ca(OH)2)用于生产氨水。
2. 解释原子核的组成和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其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原子序数,因此也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中子不带电荷,质量略大于质子,通过增加中子的数量可以改变同一元素的同位素的质量。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量一、选择题1.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8 g 2D O 和18 g 2H 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A N B .2 L0.5 -mol L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 +离子数为2A N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A ND .密闭容器中2 mol NO 与1 mol 2O 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A N 2.若A 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常温常压下,21 g 氧气和27 g 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3A N②含0.2 mol 硫酸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小于0.2A N ③0.6 g 3CaCO 和32Mg N 的混合物中所含质子数为0.3A N ④等物质的量的2SO 和3SO 中含S 原子数均为A N 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3.A 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2 g 162D 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为A NB .78 g 22Na 0和2Na S 的混合物中含有的Na +数一定为2A NC .标准状况下,5.6 L 2O 作氧化剂时转移电子数一定为A ND .500 mL2 -mol L 23Na O 溶液中含C 微粒总数一定为A N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4.6 g 2NO 气体约含有231.8110⨯个原子B .在标准状况下,80 g 3SO 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C .常温下,0.1 mol/L 醋酸的pH 约为1D .标准状况下,22.4 L 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A N 5.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12 L 4CCL 含有C Cl -键的数目为0.2A NB .标准状况下,2.24 L 氯气中含有的3517Cl 数目一定为0.2A N C .常温常压下,4.4 g 2CO 与2N O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A N D .80 mL10 -mol L 盐酸与足量2MnO 加热反应,产生的2Cl 分子数为0.2A N 6.用A 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OH 中含有9A N 个电子 B .28 g CO 气体中含有A N 个氧原子 C .1 L1 mol/L 3AlCl 溶液中含有A N 个3Al +D .常温常压下,11.2 L 甲烷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A N7.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5 mol 2H 和0.5 mol 2N ,充分反应后可得到A N 个3NH 分子B .1 mol Mg 与足量2O 或2N 反应生成MgO 或32Mg N 均失去2A N 个电子C .1.0 L0.1 -mol L 2Na S 溶液中含有的2S 数目为0.1A ND .标准状况下,22.4 L 4CCl 中含有的4CCl 分子数为A N 8.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2.24 L 4CH 中含有0.4A N 个共价键 B .100 mL1 -mol L 2NaAlO 溶液中含有0.1A N 个2AlO - C .常温下,5.6 g Fe 与足量稀3HNO 反应,转移0.2A N 个电子 D .标准状况下,121.12L H -和220.2g H 均含有0.1A N 个质子 9.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乙酸和1 mol 乙醇充分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为A N B .6.8 g 液态4KHSO 中含有0.1A N 个阳离子C .标况下的2NO 气体22.4 L ,其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A ND .常温常压下,3.0 g 含甲醛的冰醋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A N 10.对相同状况下的1218C O 和142N 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B .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 .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 D .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11.同温同压下,甲容器中充满352Cl ,乙容器中充满372Cl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则甲、乙两容器中气体密度之比为35:37 B .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则甲、乙两容器中气体分子数之比为35:37 C .若两种气体质量相等,则甲、乙两容器中气体所含质子数之比为37:35 D .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则甲、乙两容器中气体所含中子数之比为9:1012.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用mg 的4222CH CO O SO 、、、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体积大小不同的气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气球②中装的是2OB .气球①和气球③中气体分子数相等C .气球①和气球④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1三种气体,当隔板静止时,、内的气体密度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A C H CH CO-mol L的硫酸铜溶液,下列实验用品及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容量瓶容积480 mL硫酸铜:480 mL胆矾:500 mL硫酸铜:500 mL胆矾:-mol L NaOH溶液的过程: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A4B3C2D1滴定。
高考化学选择题试题

高考化学选择题试题1. 选择题1. 下列氨基酸中,不属于蛋白质的构成单体的是:A. 甘氨酸B. 苯丙氨酸C. 赖氨酸D. 乙酰基甲氨酸2. 下列元素中,属于半金属元素的是:A. 铜B. 碳C. 氢D. 铁3. 当氧气进入灭火器扑灭火焰时,起到的作用是:A. 氧气可让火焰更旺盛B. 氧气可抑制燃烧过程C. 氧气可加速燃烧速度D. 氧气对燃烧不产生影响4. 下列金属中,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是:A. 铝B. 铁C. 镁D. 铜5.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无机盐的是:A. 葡萄糖B. 碳酸钙C. 醋酸D. 乙醇6. 酸性溶液中,pH值的范围是:A. 0-7B. 7-14C. 1-14D. 0-147. 电池的电动力是由以下哪个部分提供的:A. 正极B. 负极C. 电解质D. 外部电路8. 下列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 银B. 汞C. 锡D. 氧9. 化学方程式中,表示物质状态的符号是:A. (s)B. (g)C. (aq)D. (l)10. 下列离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A. Na+B. K+C. Cl-D. Ca2+2. 答案解析1. 正确答案:D. 乙酰基甲氨酸解析:乙酰基甲氨酸是核糖核酸(RNA)的一个组成单体,而不是蛋白质的构成单体。
2. 正确答案:B. 碳解析:碳是半金属元素,具有非金属和金属的性质。
3. 正确答案:B. 氧气可抑制燃烧过程解析:氧气可与可燃物质竞争氧化作用,抑制燃烧过程。
4. 正确答案:C. 镁解析:稀硫酸与镁反应可生成氢气。
5. 正确答案:B. 碳酸钙解析:碳酸钙是无机盐,其他三个化合物均为有机化合物。
6. 正确答案:A. 0-7解析:酸性溶液的pH值范围是0-7。
7. 正确答案:A. 正极解析:电池电动力由正极提供,正极是电池中电子流出的地方。
8. 正确答案:D. 氧解析:氧是非金属元素,其他三个元素均为金属。
9. 正确答案:A. (s)解析:(s)代表物质处于固态。
高考化学专项练复习《电化学》含答案

高考化学专项练复习《电化学》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B .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 -3e -=Fe 3+C .脱氧过程中碳作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 2O+O 2+4e -=4OH -D .含有1.12g 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0.015mol【答案】D【解析】A .脱氧过程是放热反应,可吸收氧气,延长糕点保质期,A 不正确;B .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Fe -2e -=Fe 2+,B 不正确;C .脱氧过程中碳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2H 2O+O 2+4e -=4OH -,C 不正确;D .含有1.12g 铁粉的脱氧剂,铁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其最终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电子转移总量为0.06mol ,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0.015mol ,D 正确。
故选D 。
2.“自煮火锅”发热包的成分为碳酸钠、硅藻土、铁粉、铝粉、活性炭、焦炭粉、NaCl 、生石灰,向发热包中加入冷水,可用来蒸煮食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活性炭作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 .负极反应为--22Al-3e +4OH =AlO +2H O -C .Na +由活性炭区向铝粉表面区迁移D .硅藻土结构疏松,使各物质分散并均匀混合,充分接触【答案】C【解析】发热包发热过程中有微小原电池形成,如铝粉和活性炭在水溶液中,活性炭作正极,O 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 2+2H 2O+4e -=4OH -,铝粉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2Al-3e +4OH =AlO +2H O -。
A .根据分析,活性炭作正极,O 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 正确;B .若铝粉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2Al-3e +4OH =AlO +2H O -,B 正确;C .活性炭作正极,铝粉作负极,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Na +向活性炭区迁移,C 错误;D .硅藻土结构疏松,可以使各物质分散并均匀混合,充分接触,D正确;答案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选择专项训练(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用装置甲收集A2晶体B.用装置乙制备3.用装置丙进行中和滴定时,滴定前锥形瓶先用待装液润洗C .装置丁中使用分液漏斗和容量瓶时,先要检查仪器是否漏液D .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2 A.H2423.()OB22.() ()OC3422()D.O332溶液的装置,电极材料2为电解为甲烷和3.右图1O构成的燃料电池示意图,电解质为溶液,图32电极附近出均为石墨。
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开始后观察到x现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中电解质溶液的增大A.图1--↑+H2B.图2中电解溶液的总反应为2↑++2H2322--O +8e.A处通入的气体为,电极反应式为+107H-C244-向xD.电解池中极移动 4.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2O.A与稀反应:+2↑23323+-2-O溶液与过量()溶液反应:↓B.23233+--O +I.酸性溶液中与反应生成:3H+I+6HC233222 42()2H↓↑+22OD.向溶液中加入:O22422222作为电解质的无导弹的工作电源。
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2 = 水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
该电池总反应为:2244是-- A2e + 2.正极反应式:-= 2.B.放电过程中,向负极移动C.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发生偏转D.每转移0.1电子,理论上生成10.35 g6.六种短周期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D同族,C和F同族,B、C、D、E的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E在同周期元素中离子半径最小。
A和B、C、F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A和B形成的化合物Y在水中呈碱性,D和F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D离子的半径大小是B>DB.化合物的沸点比化合物的高C.C的单质能将F单质从的溶液中置换出来3D.化合物与化合物Y可反应生成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442﹣+﹣)()>c c()(()>)>c(c44﹣l ﹣1 盐酸等体积氨水与.25℃时,将B a 1?L 0.01 ?L+﹣),用含a的混合,反应完全时溶液中 c()(C14?910代数式表示?HO的电离常数23a?0.01C.某温度下,相同体积、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随溶液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Ⅱ为醋酸稀释时的变化曲线,且a、b两点水的电离程度:a<b﹣10﹣7﹣11,据此可推测将氢氰298K时氢氰酸()的4.9×10,=4.4×10、碳酸的=4.7×10.已知D21酸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2)化学选择专项训练( 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鲜花运输途中需喷洒高锰酸钾稀溶液,主要是为鲜花补充钾肥、提供的氟离子浓度相等时,它们防治龋齿的作用相同B.牙膏中添加的F33均能代替明矾净水)C.自来水厂用明矾净水,用(或2243用石灰水或D.溶液喷涂在树干上均可消灭树皮上的过冬虫卵23.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2.0.3 O常温下,4.6和N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A.4220.8 B.4.2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的数目相同溶液与2L0.25溶液所含C.常温下,1L0.5444 D.1铁粉在1氯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 3.下图所示实验中,证明非金属性强弱S> 验证铁发生析氢腐蚀完成化学能转化为电验证温度对平衡移动C>的影响能14b常用于鉴定文物年代,个电子,b的一种核素为短周期元素,a的M电子层有1d10. a、b、c、c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代数和为4 , d的低价含氧酸能杀菌、消毒、漂白。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最高价含氧酸酸性:d>c>b 、b、c、d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C. b与氢形成的化合物只存在极性共价键D.a、d、c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4.一种以和HO为原料的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24A.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HO+22 22B.电池放电时从a极区移向b极区C.电子从电极b经外电路流向电极aD. b极室的输出液经处理后可输入a极室循环利用5.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A.图1表示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的不饱和溶液33.B.图2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悄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1醋酸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 20.000.1000 表示0.1000 ··溶液滴定C.图3D.图4表示向()溶液中逐滴滴入()溶液,随着()溶液体积V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 的变22424化6.头孢羟氨苄(如图)被人体吸收效果良好,疗效明显,且毒性反应极小,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急性扁挑体炎、急性咽炎、中耳炎和肺部感染等的治疗。
已知肽键可以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下列对头孢羟氨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OHONS·A. 头孢羟氨苄的化学式为CH23165163 和B.1头孢羟氨苄与溶液和浓溴水反应时,分别需要消耗427C.在催化荆存在的条件下,头孢羟氨苄消耗2头孢羟氨苄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D.)化学选择专项训练(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1... B.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A.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D.乙烯可作水果催熟剂,能促进水果尽早成熟C.天然存在的动植物油脂,大多属于单甘油酯.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2+0.15 O 的混合气体中原于数为和1.1B.2.2NA.1.8中含有的电子数为24 2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O与足量C2220.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24D.25℃、101时,4稀醋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0.00 溶液滴定0.10.常温下,用3.A.当混合溶液的>7时,其中不可能存在分子B.当混合溶液的<7时,混合液中c()>c(().判断该滴定过程的终点,最好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C] 来源c(()一定不相等[D.达到滴定终点时,混合液中c()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5.下列有关实验阴、其装置如下图所示(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电解尿素[()]的碱性溶液可以制取氢气,6.22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下列有...极附近溶液碱性明显增强A.电解过程中b 极区附近移动B.溶液中的逐渐向a2g 氢气,则消耗尿素b极产生标准状况下224C.若在2O+86↑+6HD.a极反应式为()23222的原子半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 X.短周期元素X、Y、Z、W7下列说元素的单质。
与W同主族。
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分解可以得到X和ZY径比的小,其中X 的是法中不正确....元素X 和W之间不可能形成二元化合物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离于化合物A. X、Y、ZB 简单离子的半径最小中,元素WY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弱D.元素、Z、WC.元素4)化学选择专项训练( 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利用生物质能就是间接利用太阳能A.稀豆浆、食盐水均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B DC.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主要发生化学腐蚀.纯铝质轻,耐腐蚀性强,可直接用作航天材料 2.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混合气体中的碳原子数为28 g 和 C2H4 A.常温常压下, 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与.B1 N 3 H 22 2.5C己烷中含有的碳碳键数为.标准状况下,11.2 L2硫粉与足量的.D32 g 粉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3..由乙醇生成乙醛属于还原反应丁烯 B的化学名称是 3-甲基-1-A.=() 232.乙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面.乙烯与苯乙烯为同系物DC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4 气体BA.在蒸发皿中加热胆矾晶体制无水硫酸铜.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22+溶液中的]溶液检验 C.用 K[()236混合气体通过碱石灰可得到纯净的.将与D22 c 为阴离子交换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制取 H,两个电极均为惰性电极,2B向左室迁移.工作时,A.a 为电源的正极5+H=O+4eC.右室电极反应为:CH3522 2:1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生成 H 和32f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ec、d、、、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 W6.短周期元素 Y 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上述物质的的化合物,d 是淡黄色粉末,m 为元素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WY>A.简单离子半径:Z<.阴离子的还原性:中含有非极性键Y>.WY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221溶液按不同的溶液与0.1 ?L 、体积分别为和 7.25℃时,将浓度均为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与混合液的体积比混合,保持+=100 ,、 16?LA.()=10cccc) ()=.Bb 点时,=()=((A)点时,C.c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a→c 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化学选择专项训练(5)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工分子筛(多孔硅铝酸盐)可以用作吸附剂和催化剂B.硅胶可以用作食品、药品的干燥剂C.利用风能、太阳能等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D.蚕丝、腈纶和涤纶既属于化学纤维又属于高分子化合物3.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5.6g金属铁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电子转移数为0.3B. 18g DO所含的中子数为10 2C.标准状况下,8 所含原子数为0.43D.常温下,1.013的 () 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0.224.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
X与Y、Z、W位于相邻周期,Z最外层电子数与周期数相等,W的一种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下列叙述正确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 (W) > r (Z) > r (Y) > r (X)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Y > ZC. X、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都易溶于水D.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能溶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6.乙醇、正戊烷、苯是常见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和溴水共热生成溴苯B.2,2-二甲基丙烷是正戊烷的同系物.乙醇、正戊烷、苯均可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C.D.乙醇、正戊烷、苯均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1的溶液,测得0.01溶液滴加HN是一种二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