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新技术应用

合集下载

公路维修养护中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公路维修养护中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公路维修养护中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摘要:公路维修养护施工中,为实现对路面病害的及时修复,确保工程质量,重视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养护施工单位和工作人员,应该注重创新思维,把握技术要点,结合公路工程基本情况,注重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

严格按要求施工,遵循工艺流程,促进新材料和新技术作用充分发挥,最终推动公路维修养护施工效果提升。

关键词:公路维修养护;新材料;新技术引言:在保质完成现代公路施工后,还应加强现代公路养护工作,通过对公路后期应用实施有效地维护和保养,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及时处理公路运行中的病害问题,为车辆的通行提供安全保证。

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已不适用于现代公路养护要求,必须转变传统的现代公路养护管理模式,实施全新的现代公路养护管理技术,以起到良好的公路养护作用,满足交通运输的发展要求,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现代公路养护的概念现代公路养护指的是对公路进行保养和维护,当完成公路工程建设后,要将其投入于车辆运行中,需根据公路的级别要求来限定车辆行驶的速度,规定车载的限重等,以免超出公路负荷,影响公路的使用年限。

及时解决公路中存在的问题,修复其磨损程度,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用较小的养护成本来规避较大的公路经济损失,保障公路工程的质量,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公路出行环境。

二、公路维修养护中新材料、新技术的选择原则1、技术上先进可靠。

在公路维修养护中可以借鉴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中,必须要选择先进、可靠的新技术,其主要表现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多个方面,能够很好地提高公路质量,保证人们的安全,减少施工人员的施工内容,更好的保护环境等等,只有保证这一原则,才能够为缩短与先进国家距离提供帮助。

2、成本投入合理。

在选择新技术和新材料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成本使用情况,从质量、工期等多个方面来选择合理的方案。

在正常情况下,几个方面之间都是一致,但是可能在这过程中受到某些方面的影响,就会出现矛盾的情况,进而就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得失情况。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正文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正文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正文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1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其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施工的各级新建或改建公路混凝土路面工程,也适用于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的碾压混凝土路面工程。

1.0.3 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应根据合同及设计文件、施工现场所处的气候、水文、地形等环境条件,选择满足质量指标要求、性能稳定的原材料,确定配合比、设备种类和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1.0.4 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

1.0.5 混凝土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路面水泥混凝土满足路面摊铺工作性、弯拉强度、表面功能、耐久性及经济性等要求的水泥混凝土材料。

2.0.2 滑模铺筑采用滑模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其特征是不架设边缘固定模板,能够一次完成布料摊铺、振捣密实、挤压成形、抹面修饰等混凝土路面摊铺功能。

2.0.3 轨道铺筑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4三辊轴机组铺筑采用振捣机、三辊轴整平机等机组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5 小型机具铺筑采用固定模板,人工布料,手持振捣棒、振动板或振捣梁振实,棍杠、修整尺、抹刀整平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6 碾压混凝土路面铺筑采用特干硬性水泥混凝土拌合物,使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压路机械碾压密实成形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7 真空脱水工艺混凝土路面摊铺后,随即使用真空泵及真空垫等专用吸水装置,将新铺筑路面混凝土中多余水分吸除的一种面层施工工艺。

2.0.8 工作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筑、振捣、成形、抹平等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正文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正文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1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其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施工的各级新建或改建公路混凝土路面工程,也适用于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的碾压混凝土路面工程。

1.0.3 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应根据合同及设计文件、施工现场所处的气候、水文、地形等环境条件,选择满足质量指标要求、性能稳定的原材料,确定配合比、设备种类和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1.0.4 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

1.0.5 混凝土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路面水泥混凝土满足路面摊铺工作性、弯拉强度、表面功能、耐久性及经济性等要求的水泥混凝土材料。

2.0.2 滑模铺筑采用滑模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其特征是不架设边缘固定模板,能够一次完成布料摊铺、振捣密实、挤压成形、抹面修饰等混凝土路面摊铺功能。

2.0.3 轨道铺筑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4三辊轴机组铺筑采用振捣机、三辊轴整平机等机组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5 小型机具铺筑采用固定模板,人工布料,手持振捣棒、振动板或振捣梁振实,棍杠、修整尺、抹刀整平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6 碾压混凝土路面铺筑采用特干硬性水泥混凝土拌合物,使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压路机械碾压密实成形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7 真空脱水工艺混凝土路面摊铺后,随即使用真空泵及真空垫等专用吸水装置,将新铺筑路面混凝土中多余水分吸除的一种面层施工工艺。

2.0.8 工作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筑、振捣、成形、抹平等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四新技术应用总结

四新技术应用总结

四新技术应用总结合材料为了解决公路路面裂缝的问题,我中心引进了一种新型的裂缝贴合材料。

这种材料采用聚丙烯纤维为基材,通过特殊的工艺处理后,形成了一种高强度、高韧性、耐老化的材料。

该材料能够有效地填补路面裂缝,防止裂缝扩展和水进入路面内部,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此外,该材料还具有施工简便、快速硬化、耐磨损等优点,能够提高公路路面的维护效率和质量。

二、推广新工艺应用一)高压水喷洗技术在公路养护中,路面清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传统的清洗方式主要采用人工清扫或机械刷洗,效率低下,清洗效果也不理想。

为了提高清洗效率和质量,我中心引进了高压水喷洗技术。

该技术采用高压水枪对路面进行喷洗,能够将路面上的污垢和杂物迅速清除,使路面干净整洁。

此外,该技术还具有清洗效率高、清洗质量好、环保节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养护中。

二)微波加热技术在公路路面修补中,传统的修补方式主要采用热补材料进行修补。

但是,传统的热补方式存在着温度不易控制、施工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中心引进了微波加热技术。

该技术采用微波加热设备对修补材料进行加热,能够快速将修补材料加热至所需温度,从而提高修补效率和质量。

此外,该技术还具有能耗低、施工效率高、温度易控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路面修补中。

三、新设备应用推广一)公路养护一体化车公路养护一体化车是一种集清扫、洒水、喷涂、压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养护设备。

该车辆采用先进的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多种养护功能的自动化控制,提高了养护效率和质量。

此外,该车辆还具有操作简便、维护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养护中。

二)橡胶摩擦试验仪橡胶摩擦试验仪是一种用于测试路面摩擦系数的专用设备。

该设备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和高精度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测试路面的摩擦系数,为公路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该设备还具有测试速度快、测试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养护中。

总之,我中心在“十二五”期间,积极推广应用公路养护“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旧水泥路面再利用加铺水稳碎石基层

旧水泥路面再利用加铺水稳碎石基层

旧水泥路面再利用加铺水稳碎石基层摘要:我国省道工程已基本成型,但由于大部分路段建设较早,路面的结构多数都是水泥混凝土的路面,而现在足有三千多条水泥混凝土路面正处在经营中。

随着使用寿命的增加,目前已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破损,到了大修的年龄。

旧水泥路面技术标准低,养护投资有限,部分国道、省道损毁严重,社会反响较大。

随着车流量的逐年增加,路面强度已不能适应日益增加的服务。

要切实改善人民出行环境,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急需修复和重建受损严重的国省干道,利用旧水泥路面,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养护方法进行维修,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之中,如果要做到减少环境影响以及缩短工期,那么势必要用到新技术、新材料!关键词:旧水泥路;碎石;基础施工技术一、旧水泥路面的修补几种方法我国建设水泥混凝土路的历史,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了,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更是如此,那时候正是水泥路面发展最为迅猛的年代,时至今日,昔日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已经变得破烂不堪,甚至许多地方已经有结构和功能出现了严重问题,错位、泥浆、空洞等不同程度的病害。

而在近代,这种情况愈发明显,尤其是重型车辆的数量和交通量的高速增长,早期建成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已经变得不堪重负,面临着养护任务。

与沥青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难度较大,目前受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处理方法主要有:(1)修补水泥混凝土板,可直接在路面铺上沥青混凝土面层,只是这种方法只适合路面破损不太严重,破损率低,无空隙、错位等路基缺陷的情况。

其原因是水泥混凝土板之间的不均匀沉降,这会导致沥青面层无法完全铺上,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

(2)直接将原来的水泥混凝土板移除掉,然后加铺全新路面,此方法主要针对的就是原本损毁情况极为严重的路段,但是此方法有个缺点,就是原本陈旧的水泥混凝土板几乎没有太大的回收利用价值会造成极大地浪费。

二、旧水泥路面破碎技术1、施工环境分析与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水泥路面破碎技术已经开始大规模运用了起来,对于国外建筑团队来说,裂缝稳定施工技术其实是较为常见的技术了。

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的新型应用技术

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的新型应用技术

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的新型应用技术一、前言水泥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机场、码头等基础建设中的材料。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其性能和使用范围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将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的新型应用技术,包括五种新材料的应用、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技术的应用。

二、新材料的应用1. 纳米硅灰石纳米硅灰石是一种具有微纳米结构的新型材料,其具有优异的水泥改性效果和填充效果。

在水泥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纳米硅灰石可以提高其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

此外,纳米硅灰石还可以改善水泥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增强其抗冻性和耐久性。

2. 高性能纤维高性能纤维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高韧性的新型材料。

在水泥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高性能纤维可以增加其抗裂性和抗冲击性。

此外,高性能纤维还可以改善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风化性。

3. 硅灰石颗粒硅灰石颗粒是一种具有微纳米结构的新型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填充效果和强化效果。

在水泥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硅灰石颗粒可以填充水泥混凝土中的空隙,提高其密实度和耐久性。

此外,硅灰石颗粒还可以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性、抗风化性和抗碱性。

4. 碳纤维布碳纤维布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高韧性的新型材料。

在水泥混凝土中添加碳纤维布可以增加其抗裂性和抗冲击性。

此外,碳纤维布还可以改善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风化性。

5. 智能材料智能材料是一种具有自感应、自诊断、自修复等功能的新型材料。

在水泥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智能材料可以实现对水泥混凝土的实时监测和修复。

此外,智能材料还可以提高水泥混凝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新工艺的应用1. 超声波测厚超声波测厚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探头对水泥混凝土进行非接触式测量的新工艺。

该工艺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水泥混凝土的厚度和质量。

此外,超声波测厚还可以检测水泥混凝土中的裂缝和缺陷,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激光测距激光测距是一种利用激光仪器对水泥混凝土进行非接触式测量的新工艺。

该工艺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水泥混凝土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创新应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提高耐久性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创新应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提高耐久性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创新应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提高耐久性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道路建设和维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工程师们积极创新施工工艺并应用新型材料和技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1. 施工工艺创新传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基层处理、底层施工、面层施工等步骤。

然而,这种传统工艺存在着施工周期长、耐久性欠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程师们开始尝试创新的施工工艺。

在新的施工工艺中,首先进行基层处理,包括地基加固等步骤,以提高路面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然后,采用先填充再浇筑的方式进行底层施工,以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密实性。

最后,使用高科技施工设备对面层进行施工,例如采用摊铺机和振动辊进行施工,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

2. 应用新型材料除了施工工艺的创新,工程师们还积极应用新型材料来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

新型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够有效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例如,纤维增强混凝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新型材料。

它通过添加纤维材料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能,从而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

此外,改性沥青也是另一种常用的新型材料,它通过添加特殊的改性剂来改善沥青的性能,增强路面的抗老化和抗裂性能。

3. 技术提高耐久性除了施工工艺和材料创新,工程师们还应用新技术来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

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监测路面的状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例如,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路面的沉降、裂缝等情况,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此外,温度感知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过程中,确保材料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提高路面的质量和耐久性。

总结起来,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是道路建设和维护中的重要问题。

通过施工工艺的创新、新型材料的应用以及技术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为城市交通提供更加安全和便捷的交通环境。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施工技术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施工技术
公路2009年8月
第8期
HIGHWAY
Aug.2009
No.8
文章编号:0451一0712(2009)08一0137一04
中图分类号:U418.6
文献标识码:B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施工技术
周洪军
(中交二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洛阳市471013)
摘要:对大面积严重损坏或者失去结构承载力的水泥混凝土旧路面,采用碎石化技术处理加做黑色路面,是 目前世界上一种较先进的旧路面大修或改造方法,不但消除了旧板块弃置的白色污染,而且有效地消除沥青混凝土 加铺面无法扼制的反射裂缝,提高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值得推广实施。介绍了碎石化技术的相关知识及 经验,可供推广碎石化施工工艺、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作为参考。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加铺层
qd
(1、)
式中:仇为沥青混凝土罩面层厚度;SM为所
需的罩面层结构数,它代表路面结构的强弱;ad为 沥青罩面层的结构层系数;SN,为承担未来交通所 需要的路面结构数;SN∥为碎石化后路面的有效结 构数,计算见公式(2)。
SN。r,2口2D2仇2+口3D3Tn3 (2)
式中:D。、D。分别为碎石化层和基层厚度;口z、 口。为碎石化层和基层的结构层系数;Tn。、m。为碎石 化层和基层的排水系数。 AASHTO设计法的关键是确定碎石化层的有 关参数。结构层系数代表该层对整个路面结构性能 的贡献大小,主要取决于该层的模量。模量值一般 通过弯沉资料反算得到,而旧水泥混凝土板碎石化 前后的弯沉值相差甚远,因此在碎石化施工前难以 确定碎石化层的模量。实际上,由于碎石化材料的 不均匀性,碎石化层表面的弯沉变异性较大,反算的 模量值变异系数大都在40%左右。设计中一般取 低的模量值,因此计算的罩面层厚度是偏安全的。 碎石化层施工完成后,在获得较多的现场性能和资 料后须对设计厚度进行验证和修改。AASHTO推 荐的结构层系数如下:(1)新沥青混凝土层为0.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新技术应用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从无到有,现已建成8700km。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为公路运输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服务。

我国秉着优先发展公路的战略,公路建设技术已经取得巨大的突破。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的建筑材料、设备、建筑技术都有了较快发展。

特别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计算分析手段。

更重要的是我国的经济政策为公路事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保证了建设资金来源。

关键词:水泥混泥土路基泥混泥土路面路床贫混泥土滑膜混泥土钢纤维混土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公路交通量增大,重型运输车辆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对公路路面结构强度和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水泥混凝土路面则是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水性好、使用寿命长、养护费用低等优点。

因此,近年来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高等级公路中占了一席之地,随之而来的是新材料、新技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不断推广和应用。

一、路基进行沉降观测。

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断板破坏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路基不稳定、沉降过大造成的。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我们首先应对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进行全线沉降观测,对沉降较大的路段进行了施工图阶段的细化补强设计,计算出摊铺永久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不均匀沉降界限值,从而有效保证了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质量和稳定性,延长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二、泥混凝土路面路床稳定新技术。

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比沥青路面对路基稳定更敏感的特性,要求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路基填筑提高一级压实标准。

对于粒径在壤土以下的粒料土、沙土等采用重型压路机强行击实;对于塑性能指数较高的粘性土,使用路床石灰改善土稳定技术。

在多段高速公路采用了提高压实标准和重型压路机压实措施,并使用路床石灰改善土稳定技术,强有力地保证了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或基层质量和稳定性,大大地延长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路基改善土技术是针对压实度达不到要求的高塑性粘土、软基土或路基填挖频繁路段采用的技术,一方面提高软土路基强度、承载力及稳定性;另一方面,路床改善土相当于增加一层坚实的底基层,对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将起到巨大作用。

三、贫混凝土基层滑模摊铺技术。

使用贫混凝土基层滑模摊铺技术,并对贫混凝土基层的原材料、配合比、上基层的铺筑及质量验收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扩展了国内外认为最抗水冲刷、强度最高、使用寿命最长的新型基层类型及其施工技术和质量验收控制标准。

它的重大意义将在我国未来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中逐步显示出来。

我们希望将来我国高速公路基层能够使用50年以上无需翻修,仅翻修面层。

四、滑动封闭层新技术。

使用上基层表面沥青表处或稀浆滑动封闭层新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有利于防止断板;有利于防止半刚性基层长期水冲刷破坏;有利于基层养生;有利于防止施工期间运输车轮压坏或碾松基层表面;有利于基层越冬防护。

不过,采用沥青滑动封闭层后为了防止胀缝隆起,应将胀缝板宽度增大5mm。

五、高弯拉强度路面滑模混凝土。

使用高弯拉强度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技术,主要采用了高性能道路混凝土掺外加剂和粉煤灰的“双掺技术”,用于超重载交通减薄板厚,并增强了面板对断裂的抵抗能力,提高了路面对超重轴载破损的安全储备。

目前我国使用高性能道路混凝土技术滑模摊铺的路面实测平均弯拉强度在6.5~7.5Mpa之间,这是迄今为止,我们在国际上各种文献中未见的高弯拉强度,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六、高平整度水泥路面滑模摊铺技术。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静态3m直尺平整度不大于3mm的普通达到90%以上;总体动态平整度基本上在δ=1.0左右,最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一个标段已经达到δ≤0.76左右,最好6km单副路面已达到δ≤0.45,比验收标准规定的δ≤1.5小得多。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高平整度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同时,表明我国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还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最终,我国滑模板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将与沥青路面相当。

七、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控制技术。

进一步掌握了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控制技术。

首先是防止施工期间的塑性收缩裂缝;其次是使用初期的防止温差、湿差裂缝和断板;更重要的是提出了消除纵向裂缝的施工技术及控制指标。

应该讲,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任重道远,目前,真正掌握该项技术的人员并不多,实际工作如不小心,仍然有开裂和断板现象。

主要解决开裂断板的技术措施有:在刮风天,防止塑性收缩开裂,使用抗裂的混凝土配合比,并提早喷洒养生剂加强养生措施施工;使用沥青滑动封闭层,降低上基层表面对面板的年温差、季节湿差收缩裂缝及断板;加深所有插拉杆和传力杆接缝的切缝深度(1/3-1 /4)h,并提早其切缝时间,防止纵向断裂。

八、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冻、抗盐冻研究。

在国内首次研究并使用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冻及抗盐冻性滑模摊铺技术(1998年黑龙江、吉林),明确提出了混凝土路面含气量、气泡间距检测方法和标准,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表层冰冻及盐冻脱层,提供了有效技术措施,表明我国北方也可以建设不脱层的优质水泥混凝土路面。

目前,此项内容尚需要将黑龙江等省直接采用欧盟的抗盐冻试验方法,通过研究制定为我国的标准试验方法。

另外,急需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抗盐冻机理和防治措施的研究。

九、钢纤维混凝土材料在旧混凝土路面修补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公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城市道路和国道干线公路上的车辆荷载及密度越来越大,行驶速度越来越快,致使路面的损坏也日趋严重起来。

特别是对损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而言,它不仅翻修投资大,且施工周期较长,严重影响交通畅通及行车安全。

如用普通水泥混凝土修复路面虽有强度高,板块性好,有一定的抗磨性及承受气象作用的耐久性好等特点,但它的最大缺陷是脆性大、易开裂、抗温性差,路面板块容易受弯折而产生断裂,所以就要求路面面板应有足够的抗弯、抗拉强度和厚度。

用钢纤维混凝土修筑路面,就是意将钢纤维均匀地分散于基体混凝土中(与混凝土一起搅拌),并通过分散的钢纤维,减小因荷载在基体混凝土引起的细裂缝端部的应力集中,从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扩展,提高整个复合材料的抗裂性。

同时由于混凝土与钢纤维接触界面之间有很大的界面粘结力,因而可将外力传到抗拉强度大、延伸率高的纤维上面,使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个均匀的整体抵抗外力的作用,显著提高了混凝土原有的抗拉、抗弯强度和断裂延伸率。

特别是提高了混凝土的韧性和抗冲击性。

实践证明,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这一新型高强复合材料对路面修理,既可提高路面的抗裂性、抗弯曲、耐冲击和耐疲劳性,而且可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从而减少老路开挖,对节省工程造价等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提高道路补强与改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下面介绍一下钢纤维混泥土的基本技术参数:1、钢纤维混凝土材料:钢纤维混凝土就是在一般普通混凝土中掺配一定数量的短而细的钢纤维所组成的一种新型高强复合材料。

由于钢纤维阻滞基体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不但具有普通混凝土的优良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折、抗冲击、抗疲劳以及收缩率小、韧性好、耐磨耗能力强等特性。

可使路面厚度减薄50%以上,缩缝间距可增至15m~30m,不用设胀缝和纵缝。

钢纤维混凝土用钢纤维类型有圆直型、熔抽型和剪切型钢纤维。

其长度分为各种不同规格,最佳长径比为40~70,截面直径在0.4mm~0.7mm范围内,抗拉强度不低于380MPa。

在施工时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掺入量为1.0%~2.0%(体积比),但最大掺量不宜超过2.0%。

水泥采用425#~525#普通硅酸盐水泥,以保证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能。

钢纤维混凝土用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为钢纤维长度的2~3。

不宜大于20mm。

细集料采用中粗砂,平均粒径0.35mm~0.45mm,松装密度1.37g/cm3。

砂率采用45%~50%。

2、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钢纤维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的要求首先应使路面厚度减薄,其次是保证钢纤维混凝土有较高的抗弯强度,以满足结构设计对强度等级的要求即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以及施工的和易性。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强度设计值以及施工配制强度提高系数,确定试配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抗折强度设计值的确定:fftm=ftm(1+atmPfLf/df)式中fftm———钢纤维混凝土抗折强度设计值;ftm———与钢纤维混凝土具有相同的配合材料、水灰比和相近稠度的素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设计值;atm———钢纤维对抗折强度的影响系数(试验确定);Pf ———钢纤维体积率;Lf/df———钢纤维长径比。

(2)根据试配抗压强度计算水灰比;(3)根据试配抗压强度,确定钢纤维体积率,一般浇筑成型的结构范围在0.5%~2.0%之间;(4)按照施工要求的稠度确定单位体积用水量;(5)确定砂率;(6)计算混合材料用量,确定试配配合比;(7)按照试配配合比进行拌合物性能试验,调整单位体积用水量和砂率,确定强度试验用基准配合比;(8)根据强度试验结果调整水灰比和钢纤维体积率,确定施工配合比。

为防止钢纤维混凝土在搅拌时纤维结团,在施工时每拌一次的搅拌量不宜大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80%。

采用滚动式搅拌机拌和,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必须保证钢纤维均匀分布。

为保证混凝土混合料的搅拌质量,采用先干后湿的拌和工艺。

投料顺序及搅拌时间为:粗集料→钢纤维(干拌1min)→细集料→水泥(干拌1min),其中钢纤维在拌和时分三次加入拌和机中,边拌边加入钢纤维,再倒入黄砂、水泥,待全部料投入后重拌2min~3min,最后加足水湿拌1min。

总搅拌时间不超过6min,超搅拌会引起湿纤维结团。

按此程序拌出的混合料均匀。

尚若在拌和中,先加水泥和粗、细集料,后加钢纤维则容易结成团。

而且纤维团越滚越紧,难以分开,一旦发现有纤维结团,就必须剔除掉,以防止因此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3、钢纤维混凝土浇捣:钢纤维混凝土浇捣与普通混凝土一样,浇筑和振捣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钢纤维混凝土的整体性和致密性。

不同之处就是其流动性较差,在边角处容易产生蜂窝,因此,边角部分可先用捣棒捣实。

板角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然后用夯梁板来回整平。

在混凝土面层抹平过程中,因钢纤维直径较粗而易冒出路面,影响到行车安全,故在施工时需注意清除。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材料、机械、设备工业相应发展,这为我国修建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提供了有力保障。

再加上广大道路建设者的精心设计和施工,使我国建路水平已跃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上总体水平不高,公路发展还是要着眼于量大、面广的一般道路与高速公路,这类道路仍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