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语言表达练习及解析

【精品】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语言表达练习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语言表达练习

1.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学校举办以“伟大的租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此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活动。

(1)(活动一:活动流程我设计)

近期将开展“伟大的祖国”主题系列活动之演讲比赛,请你按前期、中期、后期的顺序,进一步完成演讲比赛活动流程的设计。

制定演讲比赛活动方案→①________ →②________→组织现场比赛并颁奖

(2)(活动二:背景歌曲我推荐)

为了渲染氛围,需要选择一首歌曲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音乐,请写出你的推荐曲目并说明理由。

(3)(活动三:点赞祖国我来写)

70年日新月异的发展,人民看在眼里;7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人民铭记于心……请用自己的肺腑之言为伟大祖国点赞(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1)进行比赛宣传;确定时间、地点,邀请评委

(2)我推荐《我和我的祖国》|理由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每个人和祖国母亲的血肉联系,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依恋和歌颂。

(3)示例:风雨征程70载。70年的艰苦奋斗,70年的拼搏创新,70年的砚砺前行,造就了现在的壮美中国。我们可以大声的喊出:此生不悔入华夏!

【解析】【分析】(1)根据横线后“组织现场比赛”可判断,横线上要填的是赛前的准备,除了制定方案外,要现场比赛就要确定比赛的时间、地点,要颁奖就要确定评委并邀请评委来进行评分和点评,要让更多人参与就要进行宣传活动。

(2)主题是“伟大的祖国”,主题音乐就要以歌颂祖国为主要内容,举出歌颂祖国的歌曲并从歌曲的旋律、内容等角度着手分析。比如:《我家在中国》写出了中国的大好河山,我以是中国人而自豪,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祖国颂》以描述祖国的美好生活为主要内容,表选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歌颂;《义勇军进行曲》激动人心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昂扬向上,团结一心,绝不屈服的精神。

(3)根据题干要求,围绕“点赞”“70年”等核心词语判断内容要以讴歌祖国为中心,要求要用上一种修辞,可运用排比,通过一组祖国70年变化的句子来歌颂祖国,也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来歌颂祖国,示例:“70年的艰苦奋斗,70年的拼搏创新,70年的砚砺前行,造就了现在的壮美中国。”“祖国呀!阳光给你以色彩,雨露给你以芬芳,长城给你以脊梁,黄河给你以力量!人民爱戴你,我们赞美您!”“七十年风雨征程,我们的祖国由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位巨人,向整个世界显示着自己的光辉与荣耀。”

故答案为:⑴进行比赛宣传;确定时间、地点,邀请评委;

⑵我推荐《我和我的祖国》|理由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每个人和祖国母亲的血肉联系,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依恋和歌颂;

⑶示例:风雨征程70载。70年的艰苦奋斗,70年的拼搏创新,70年的砚砺前行,造就了现在的壮美中国。我们可以大声的喊出:此生不悔入华夏!

【点评】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

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⑵本题考查歌曲积累。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应选择一首与爱国有关的歌曲做为背景不,然后围绕这首歌曲的旋律与主题表述理由即可;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本题表达的目的是为伟大祖国点赞,可围绕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来拟写,注意至少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朋友,更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春风,为我送来芬芳;如________,________;如久旱时的一场甘霖,为我送来凉爽;如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夜里的一团火焰;为我送来温暖;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为我带来希望

【解析】【分析】在仿写时要注意把握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结合上下文选择合适内容和合适的修辞手法。根据上下文可以看出仿写的句子应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示例:如大海里的一座灯塔,为我带来希望。如饥渴中的一泓清流,为我送来甘甜。

故答案为:寒夜里的一团火焰;为我送来温暖;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为我带来希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例句,注意例句的结构特点,修辞运用。在内容上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与句子的主题一致。

3.阅读下面的材料,并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央视网消息)广东省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音乐会12月16日在星海音乐厅举行。来自内地和港澳地区的艺术家们演绎了《美丽大湾区》、《澳门一九九七》、《七子之歌》等经典曲目,用歌声共同祝福澳门明天更美好。

【答案】广东省举办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音乐会。

【解析】【分析】明确要求:概括材料内容;20字以内。新闻的题目和导语都具有概括新闻内容的作用,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二句话,故概括时可以结合导语。结合“广东省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音乐会12月16日在星海音乐厅举行”可概括为:广东省举办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音乐会。

故答案为:广东省举办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音乐会。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述,注意通读材料,把握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子概述。

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班级准备开展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活动。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活动亲自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请仿照示例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示例:开展“交友之道”主题班会。

活动形式一:________活动形式二:________

(3)在古典诗文中有很多关于交友的诗词、名言警句和成语典故,请任意选择两个方面各写出一则。

【答案】(1)示例:交友之道,贵在以诚;交人生益友,走成功之路;真诚的朋友,人生的良师。(能围绕主题意对即可)

(2)活动形式(一):开展“交友之道”演讲比赛;活动形式(二):开展“交友之道”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等)

(3)示例:名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四海之内皆兄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道不同不相为谋等。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等。成语典故:管鲍之交、割席之交、伯牙绝弦、忘年之交、刎颈之交、莫逆之交、患难之交、桃园结义等。(任选两个方面各写出一则即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标语的能力。宣传标语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必须要简洁、确切、醒目,要用生动连贯的语言表达,点明其意义并要求富有吸引力,标语一般为短句。答案示例:交友之道,贵在坚持。

(2)解答本题注意要围绕“交友之道”主题,活动形式要合乎逻辑,表述清楚。示例:活动一:办“交友之道”为主题的黑板报;活动二:举行“网络交友利弊谈”的辩论赛。

(3)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诗句及成语典故的积累能力。本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如名言警句:酒逢知已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又如成语典故:伯牙绝弦。诗句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故答案为:⑴示例:交友之道,贵在以诚;交人生益友,走成功之路;真诚的朋友,人生的良师。(能围绕主题意对即可)

⑵活动形式(一):开展“交友之道”演讲比赛;活动形式(二):开展“交友之道”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等)

⑶示例:名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四海之内皆兄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道不同不相为谋等。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

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等。成语典故:管鲍之交、割席之交、伯牙绝弦、忘年之交、刎颈之交、莫逆之交、患难之交、桃园结义等。(任选两个方面各写出一则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拟写宣传语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

⑵本题考查活动项目的设计。活动项目的设计,要紧扣“交友之道”这一主题,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班级活动。

⑶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积累,注意写出古典诗文中关于交友的诗词、名言警句和成语典故。

5.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在C、D两处使用暗喻的修辞手法续写句子。

人们漫步于文学的长廊中,感受到文学的美丽,闻到了人间最香的气息。文学是宝石,光芒璀璨,等着你去欣赏;文学是海洋,浩瀚无边,等着你去畅游;C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学是春风;和煦轻柔;等着你去感受;文学是细雨;滋润万物;等着你去沐浴(或文学是曙光,温暖美丽,等着你去追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此类题要审清题目要求,包括字数、句式、修辞等隐含要求,然后根据要求认真作答。本题根据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两句话,围绕文学,运用比喻,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即。示例:文学是歌谣,温柔动听,等着你去聆听;文学是美酒,甘醇香甜,等着你去品味。

故答案为:示例:文学是春风,和煦轻柔,等着你去感受;文学是细雨,滋润万物,等着你去沐浴;文学是曙光,温暖美丽,等着你去追寻。

【点评】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6.修改下列病句。

(1)想起过去的苦难,掉下不由得眼泪来。

(2)班里同学基本上都交作业了。

【答案】(1)“掉下”放到“不由得”后面

(2)基本上”、“都”保留一个

【解析】【分析】A、语序颠倒,将“掉下”和“不由得”换位置。B、不合逻辑,“基本上”和“都”去掉一个。

故答案为:(1) “掉下”放到“不由得”后面

(2) 基本上”、“都”保留一个

【点评】题考查学生病句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7.新学期,为了让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们增加了解,更快地融入集体中,七年级(6)班举办了“珍惜缘分,珍爱友情”的主题活动。

与朋友交往的第一步就是要展示自己,让朋友认识你。在活动中,你充满自信,声音响亮地对全班学进行了以下自我介绍。(不超过60字。姓名用“邓明”代替,出现校名用某某学校代替。)

【答案】参考示例:大家好,我是邓明,来自某某小学。我相信“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我踏实学习,想成为优秀的中学生。愿我们彼此相伴,共建一段美好记忆。谢谢大家!

【解析】【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自我介绍的能力。活动目的是便于七年级新生更快地融入集体中。因此主要介绍自己的姓名、毕业的小学、自己的特长爱好等。开头先写称呼,同时注意题干要求以邓明的名义来写。

故答案为:参考示例:大家好,我是邓明,来自某某小学。我相信“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我踏实学习,想成为优秀的中学生。愿我们彼此相伴,共建一段美好记忆。谢谢大

家!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阅读理解活动主题,结合活动要求进行作答,注意一般的格式要求,内容的准确表达,语言的简洁流畅。

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传递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

科技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不过,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的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说:“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克隆人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意,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答案】科技可能引起有关问题。

【解析】【分析】这段话共有两句话,其中第一句提出观点: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的问题。,第二句是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说证明第一句的观点。从第一句中筛选出关键词:科技、可能、问题,然后组合成一句话即可,主要不要超过10个字。

故答案为:科技可能引起有关问题。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读懂内容,然后锁定关键句,最后再把关键句中的关键词提取出来组合成一句话即可。

9.读下面文字,然后做题。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性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________”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张敏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

(2)金娜该怎样说才得体:________

【答案】(1)示例:你只讲究个人卫生,而不讲公共卫生。

(2)谢谢你的提醒,真不好意思。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言外之意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和语气分析。张敏的话表明,“你只讲个人卫生,而不注意公共卫生”。

(2)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表达的主题或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个主题来组织语言。语言交际要注意场合对象,说话语气要委婉,简明得体。表达自己的歉意和今后做法。

故答案为:⑴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

⑵谢谢你的提醒,真不好意思。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的运用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注意对材料的理解,注意语境和语气,解答要简洁。

⑵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考生语言表达要得体,考生要认真读题,理解主题,组织好语言,注意语气要委婉、简洁、得体。

10.语言综合运用

语文学习活动小组在全班同学中开展“文明联语”征集行动。请你在下面两句话中补上恰当的词语,使之成为较为工整的“对联”。

扔下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是文明。(环境卫生)

【答案】纸屑(垃圾);拾起(抛弃)

【解析】【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对联的能力。对联的基本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内容相关。题干提示我们从环境卫生角度来思考回答。上联的第一个词“扔下”是动词,下联开头也要是动词;下联的末尾“文明”是一个名词,上联的末尾也要对名词。从环境卫生来看,扔下的可以是果皮、纸屑、垃圾等,和“扔下”相对的动词可以是捡起、拾起、抛弃、丢掉等。

故答案为:示例:纸屑(垃圾);拾起(抛弃)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对联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注意了解材料,分析上联特点,结合主题进行作答。

11.随着微信朋友圈、抢红包的盛行,越来越多人加入了“低头族”,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字数100字左右)

【答案】“低头族”,请抬起你的头来。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我们的眼睛、颈椎都会产生损伤;低头玩手机时,人的注意力、警惕性最低,容易丢失财物;过度痴迷于手机,不仅会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和工作,还会影响人际交往。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拒绝再做“低头族”。

【解析】【分析】此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写出自己的感悟。目前,人们对手机及电子设备的依赖已经达到上瘾的地步,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手机上,从而忽视掉了身边最简单、最极致的美好,要改变自己,不要再做“低头族”。

故答案为:此题考查学生关注生活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写出自己的感悟。目前,人们对手机及电子设备的依赖已经达到上瘾的地步,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手机上,从而忽视掉了身边最简单、最极致的美好,要改变自己,不要再做“低头族”。

【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

12.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谦辞与敬辞可表示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谦虚与尊敬,但错误的使用也会贻笑大方。比如电视剧《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的弟弟富察傅恒在走的时候跟皇后行礼,并说了一句“贤弟告退”,这一误用引来了网友的冷嘲热讽。请你说说此处使用不合适的原因。

【答案】“贤弟”是一种敬辞,是古时人们对与自己熟识的朋友或者结拜兄弟的尊称,一般不用来称自己。

【解析】【分析】此敬辞和谦辞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敬辞是指含

恭敬口吻的用语,谦辞表示谦虚的言辞。“贤弟”是一个敬辞,是对自己或别人弟弟的敬称,用来称自己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贤弟”是一种敬辞,是古时人们对与自己熟识的朋友或者结拜兄弟的尊称,一般不用来称自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各种文化常识,分类整理各种相关的文化常识。

13.班级要设计班徽,初步选定了两种设计方案(见下图)。请选择其一向同学们陈述你的理由,

让大家支持你的选择。

【设计一】【设计二】

要求:①注意说话的目的,理由合理;②条理清晰,表达得体;③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我支持设计二,因为设计二的图案十分简洁有创意,以两个抽象的、手拉手的人形构成一个爱心的形状,象征着我们班是一个充满团结友爱的集体,后面的大太阳图形和弧形的地平线构成了初升的旭日,象征着我们美好灿烂的未来。(图案说明4分,寓意阐述3分,语言表达3分)

【解析】【分析】图文转换题解题整体的解题思路,即读一思一写,读:画面组成要素。思: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面构成一深层含义)。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此题任选一幅图片答题即可。如:我支持设计二,因为设计二的图案十分简洁有创意,以两个抽象的、手拉手的人形构成一个爱心的形状,象征着我们班是一个充满团结友爱的集体,后面的大太阳图形和弧形的地平线构成了初升的旭日,象征着我们美好灿烂的未来。

故答案为:示例:我支持设计二,因为设计二的图案十分简洁有创意,以两个抽象的、手拉手的人形构成一个爱心的形状,象征着我们班是一个充满团结友爱的集体,后面的大太阳图形和弧形的地平线构成了初升的旭日,象征着我们美好灿烂的未来。

【点评】此题考查对图标主题含义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做此题时,首先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等。然后把观察所得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写下来即。其次,还要注意可根据题干要求,思考图标所蕴含的核心含义并表达出来。

14.仿照画线部分补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内容符合语境,并与上文衔接顺畅。

琴声悠扬,在静静的夜空中,一会儿如缕缕花香,拂过人心;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一会儿 ________, ________ 。

【答案】如阵阵轻风;抚慰灵魂;如丝丝细雨;诉说真情

【解析】【分析】首先分析例句特点,然后再仿写,“如缕缕花香,拂过人心”首先把悠扬的琴声比作是缕缕花香,接着又用一个动宾短语。因此仿写的句子也要有这个特点。如:如阵阵轻风;抚慰灵魂;如丝丝细雨;诉说真情。

故答案为:示例:如阵阵轻风;抚慰灵魂;如丝丝细雨;诉说真情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

15.选取一个场景(校园,公园,田野,小区,公路等等),描绘秋天的景色。要求用特定的景物写出自己的观察体验;恰当运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答案】略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写秋天的一个场景,比如写校园这个场景,可以抓住校园里的树、花、草等特点进行描写,这些景物在秋天是什么特点,可以学习朱自清的《春》进行写作,《春》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特点进行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描写,因此写作时可以把秋景和春景对比描写。另外描写的时候不要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受。

【点评】本题考查写片段的能力。景物描写的方法有:①移步换景,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抓住特点,准确描画;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运用形象比喻;④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⑤运用想象;⑥侧面描写突出景物;⑦白描。描写时可以运用这些方法。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语言表达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本册教案共包含2套不同的风格教案)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ò) 黄晕.(yùn)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歌咏自然 1.理解、积累本单元新学的词语。 2.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境界。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1.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2.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所选诗文,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精彩篇章,内容健康向上,风格清新优美。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辞兼美的写景散文。文章从山、水两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色彩和谐的意境美。 《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一诗,曹操借助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描写自然世界的诗文,兼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美质。教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美景美情”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尝美的过程,多角度解读课文。 1.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和认识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涵。 5.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学习这几篇课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 2.理清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 3.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4.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注重品味语言。 《春》一文的语言十分优美,要在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后,重点抓住优美的语句加以品味、理解,这篇散文语言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可品味的地方很多,如文中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口

(完整版)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篇目 第4课 观沧海 作者:曹操【魏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8课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作者: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作者:刘义庆【宋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6、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 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汇总.doc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春》 1、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课文中都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你最喜欢哪一副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答: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2、作者把存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 答:人是喻体,春天是本体。一方面写出了这三种人的不同特点:“处她”是新的、生长着的:“小姑娘”是漂亮的、欢快的;“青年”是健壮的、有力的。另一方面通过人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成长来表现春天的动态进程,非常生动形象。 3、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两个“盼望着”表现出作者急切而欣喜的心情,“脚步近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偷偷地”和“钻”,表现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性、有个性。“缴嫩的,绿绿的” 运用定语后置,读起来节奏短而快,突出了小草的特点。写出了小草情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的感受。 ③.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答:“像眼睛”“像星星”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枪,点出了春天的特点:“还眨呀眨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野草的情态。 ④.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项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答:连用三个比喻句,写出了春雨的形态万千和细密的特点,通过印象的叠加,强化了表达效果。 《济南的冬天》

1、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它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你的同学描述这些景物。 答;特点“温晴”写了济南四腿的小山,雪景,济南的水 2、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里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答:作者喜爱济南冬天的“温睛”,不只是喜爱某种气候,而是喜爱其中包含的某种温和明朗的美感。 写的既是“济南的冬天”,一个季节,又是“冬天的济南”,是一个城市的气质。 3、品味语言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答:“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那山水比成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一些趣味,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答:拟人的修辞。将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周围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济南的可爱,突出济南的温暖,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山的热爱。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答:“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写出了夕阳映射下的雪景,更加富有美感。 《古代诗歌四首》 1、反复诵面读《观沧海》.体会这首诗质朴刚健、音调整佛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怎样的感觉。 答:诗中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沧海、洪波,日月、星汉”是远观之景。景物浩大,眼界开阔。胸怀宽广,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 2、《闻王品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答:诗人选取的这两个景物,一是表现了事情发生的季节为春季,二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给人一种画面感,三是运用其象征的意义,“杨花”飘忽不定,暗喻友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的哺叫如“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杯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含解析(1)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含解析(1)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 1.阅读《唯有垂杨管别离》,完成下面小题。 唯有垂杨管别离 许多年后,我常常想起病房里的岳老师与那个七岁的小病号。 在住进同一间病房之前,这两人并不相识。岳老师曾经是一家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家小学已经关闭多年,所以这时的岳老师事实上已不再是老师了;小病号则是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他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住院的日子令人感觉灰败,如果不是飘进病房的柳絮通告了春天的来临,病人们全然没有注意到病房外的绿意。 作为医院的老病号,在单调重复的日子中,岳老师与小病号自然而然地相识了。令人惊异的是,他们后来竟然变作了老师和学生。因为常跑医院,我与岳老师有些交集,他们的故事便进入了我的视线。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当她给小病号讲课的时候,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 每一天,只要两个人输液一结束,岳老师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 中午,病人和陪护者挤满了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故意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小病号毕竟年龄尚小,顽皮好动,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他便经常答不上来岳老师的问题。比如那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二十遍。也是奇怪,无论背多少遍,那句诗就像是活生生地在小病号的身体里打了结,一到考查的时候,他死活就背不出来,岳老师愈发伤心。 到了最后,连小病号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医生都说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了,背这些干什么?” 说起来,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痛苦地抽泣起来,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 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是要教小病号更多。岳老师自己的病本就不轻,但自此之后,我却经常能看见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的后面,见缝插针地给他讲课。病房里的教学最常见,瘦骨伶仃的小病号躺在病床上认真听,憔悴的岳老师坐在一旁小声讲。这场景神圣却也让人心酸。“既然没死,就得活出意义。”岳老师对我说。 但是,她和他还是终有一别。——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已经决定,要带他转院,去北京。闻听这个消息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岳老师夜夜失眠。 深夜,她悄悄离开了病房,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说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个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题及解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题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 1.阅读《唯有垂杨管别离》,完成下面小题。 唯有垂杨管别离 许多年后,我常常想起病房里的岳老师与那个七岁的小病号。 在住进同一间病房之前,这两人并不相识。岳老师曾经是一家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家小学已经关闭多年,所以这时的岳老师事实上已不再是老师了;小病号则是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他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住院的日子令人感觉灰败,如果不是飘进病房的柳絮通告了春天的来临,病人们全然没有注意到病房外的绿意。 作为医院的老病号,在单调重复的日子中,岳老师与小病号自然而然地相识了。令人惊异的是,他们后来竟然变作了老师和学生。因为常跑医院,我与岳老师有些交集,他们的故事便进入了我的视线。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当她给小病号讲课的时候,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 每一天,只要两个人输液一结束,岳老师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 中午,病人和陪护者挤满了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故意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小病号毕竟年龄尚小,顽皮好动,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他便经常答不上来岳老师的问题。比如那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二十遍。也是奇怪,无论背多少遍,那句诗就像是活生生地在小病号的身体里打了结,一到考查的时候,他死活就背不出来,岳老师愈发伤心。 到了最后,连小病号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医生都说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了,背这些干什么?” 说起来,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痛苦地抽泣起来,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 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是要教小病号更多。岳老师自己的病本就不轻,但自此之后,我却经常能看见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的后面,见缝插针地给他讲课。病房里的教学最常见,瘦骨伶仃的小病号躺在病床上认真听,憔悴的岳老师坐在一旁小声讲。这场景神圣却也让人心酸。“既然没死,就得活出意义。”岳老师对我说。 但是,她和他还是终有一别。——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已经决定,要带他转院,去北京。闻听这个消息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岳老师夜夜失眠。 深夜,她悄悄离开了病房,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说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个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伤(zhōng)澄.澈(chéng)掺和.(he) 绵廷.(yán) B.缥.缈(piāo) 陛.下(bì)显耀.(yào) 愚.蠢(yú) C.忙碌.(lǜ) 辍.行(zhuì)充沛.(pèi) 梳.理(shū) D.放肄.(sì) 苛.刻(kē)凸.起(tū) 笨拙.(zhu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幕还令人记忆犹新 ....,其教训值得吸取。 B.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献。 C.《中国新声代》的学员个个才华出众,对歌曲的精彩演绎令人回味无穷 ....。 D.“消法”修正案将网络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等条款 纳入其中,市民们对此纷纷随声附和 ....表示赞成。 3.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B.随着管道制造业的发展,橡胶排污止回阀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他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智者。 ②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他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⑥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启发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⑦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A.①⑦⑤②④③⑥ B.①⑦②⑤④③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七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 第一单元歌咏自然 1.理解、积累本单元新学的词语。 2.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境界。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1.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2.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所选诗文,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精彩篇章,内容健康向上,风格清新优美。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辞兼美的写景散文。文章从山、水两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色彩和谐的意境美。 《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一诗,曹操借助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描写自然世界的诗文,兼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美质。教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美景美情”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尝美的过程,多角度解读课文。 1.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和认识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涵。 5.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学习这几篇课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1 春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ün) 嫩.绿(na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a)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 躲藏.(cáng) 和.牌(hú) 宝藏.(zàng) 和.药(hu?) 黄晕.(yùn) 和.泥(hu?)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3)炫耀。(卖弄)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5)原意是酿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酝酿)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4.背景链接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 语文知识: 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 ⑶词性:名词 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 ⑸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 开篇点题,领起下文] 、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 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 重点词语: 【春】朗润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宛转黄晕 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展嗡卖弄喉咙应和 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划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 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来自课后题题干]

【济南的冬天】响晴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雨的四季】花苞静谧高邈莅临造访吝啬 淅淅沥沥咄咄逼人蝉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 铃铛端庄屋檐 凄冷化妆淅沥干湿草垛绿茵茵 【古代诗歌四首】临碣石澹澹竦峙星汉幸甚至哉 杨花子规龙标五溪夜郎客路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昏鸦断肠天涯 (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 需要背诵的篇目: 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后四篇古诗词为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写作: ⑴概念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 ⑵方法的指导: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做熟悉的事情

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要善于观察、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有趣、有意义、印象深刻。 ⑶写作的作用:能训练人的思维。 ⑷写作的要求:内容充实、文从字顺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背诵内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汇总 第4课 观沧海 作者:曹操 [魏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作者: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作者:刘义庆 [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6、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光.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儒家肯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有价值的.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第16课《诫子书》 作者: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现代文阅读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电脑绿叶,只有梧桐树的主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③在夏天,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笆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日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技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片;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接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恢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恢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它,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原文有删改)(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梧桐的变化为行文线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时节的梧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全汇总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全汇总第一单元 1.《春》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 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②朗润:明朗润泽 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 一、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 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②温晴:温暖晴朗 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⑤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 ⑦贮蓄:存放,储藏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3.雨的四季刘湛秋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一、作者 刘湛秋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二、思考: 1.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1)更有韵律美 (2)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全集-精编

初语七上 教案 执教者 七上语文第01课. 春. 教案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 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春天是 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有些人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胁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幺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高贵而尊严,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即使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能。”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圆的,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起敬,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出,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 有一个夏天的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黧黑的脸扭曲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但满街的人潮流动,竟没有人驻足望他一眼。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漠然离去。 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人。但他的痛苦却盘踞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道他在哪里呢? 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那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得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