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实施方案(最新)
2023年小麦后期“一喷三防”实施方案

2023年小麦后期“一喷三防”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保障小麦产量稳定增长,提高小麦质量和农产品安全性,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小麦生产过程中常常遭受各种病害虫害的威胁,为了有效防治这些病虫害,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我们制定了“一喷三防”实施方案。
二、“一喷三防”概述“一喷三防”是指在小麦后期生长阶段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喷药防治,并通过三个防控措施提高效果,包括病虫害诊断和监测、合理使用农药、生物防治。
三、病虫害诊断和监测1.建立病虫害诊断和监测体系,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他们的诊断和监测水平。
2.建立病虫害防控信息化平台,实时上传病虫害情况,并与农民进行良好的信息交流,提供病虫害防治指导。
四、合理使用农药1.加强农药准入管理,严格把关农药的生产和销售,确保农药质量符合标准。
2.推广绿色环保的农药产品,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3.建立农药使用记录管理制度,规范农民的农药使用行为,减少农药过量使用的风险。
4.加强农药残留监测,确保小麦产品的安全性。
五、生物防治1.培育并推广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降低小麦遭受病虫害的风险。
2.推广生物农药产品,如嗜寄生菌、昆虫天敌等,有针对性的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六、实施步骤1.制定小麦后期综合防治计划,明确实施的时间、地点和措施。
2.开展小麦病虫害监测工作,及时获取病虫害发生情况,并进行病虫害防治方案研究。
3.组织农民参加培训,提高他们的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水平。
4.开展综合喷药防治工作,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技术,确保喷药效果。
5.加强农田管理,包括合理灌溉、植株修剪、病虫害部位清理等工作,提高防治效果。
6.定期组织农民进行田间巡查和病虫害监测,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七、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一喷三防”方案,预计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降低小麦遭受病虫害的风险,减少小麦产量损失。
2.提高小麦品质和安全性,增加小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精选5篇)为了做好2022年小麦春季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95%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指导、节本增效”的原则,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适时组织应急防控,抓住重点地区、重大病虫、关键时期,指导开展综合防治,强化科学用药、减量用药,实现小麦病虫害防治“两增两减”,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三、防控重点以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麦蚜为重点,密切关注白粉病、麦蜘蛛。
四、防控措施(一)返青拔节期。
以防治小麦条锈病、纹枯病为重点,挑治蚜虫和麦蜘蛛。
加强小麦条锈病病情监测,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治策略,减少菌源外传,延缓蔓延扩散。
坚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并且做到同类区域全覆盖。
防治药剂可选用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丙唑-戊唑醇、氰烯-戊唑醇、烯肟-戊唑醇等。
同时兼防纹枯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等病虫害。
当纹枯病病株率达到10%时,可选用井冈-腊芽菌、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环唑、烯唑醇、井冈霉素、多抗霉素进行防治。
当白粉病病茎率达到15%-20%或病叶率达到10%时,可选用环丙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烯唑醇、咪鲜胺、醚菌酯、烯肟菌胺等进行防治,严重发生田块应隔7-10天再喷1次。
当麦蜘蛛每尺行(33cm行长)螨量达到200头时,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马拉-辛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可通过中耕除草、合理肥水管理等农业措施,降低田间虫量。
麦蚜田间虫量达到百株500头时,在防病药剂中添加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吡虫啉等药剂一起喷雾防治。
(二)抽穗杨花期。
2024年小麦后期“一喷三防”实施方案

2024年小麦后期“一喷三防”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气候变化和农业发展的趋势,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
特别是小麦后期生长阶段,常常受到多种病虫害侵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
因此,为了保障小麦后期生长的稳定和健康,我们提出了“一喷三防”实施方案。
该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一次喷药,综合防治小麦后期的主要病虫害,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实施策略1. 综合防治病虫害小麦后期常见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白粉病、赤霉病、锈病、蚜虫等。
为了综合防治这些病虫害,我们的实施方案将采取以下策略:(1)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用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2) 合理施肥:通过合理施肥,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抵抗病虫害的侵害。
(3) 科学灌溉:科学灌溉有助于维持土壤湿度和植株生长状况,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4) 及时采摘病虫害部位:发现病虫害部位及时采摘,防止病虫的扩散和传播。
2. 一次喷药针对小麦后期的病虫害,我们提出了一次喷药的方案。
具体步骤如下:(1) 选择合适的药剂: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择适合的药剂进行喷药,确保有效防治。
(2) 喷药时间:在小麦后期病虫害易发生的时期,如小麦灌浆期或抽穗期,选择合适的时候进行喷药。
(3) 喷药方法:采用喷雾器对小麦进行均匀喷药,确保药剂能够覆盖整个植株表面。
(4) 喷药量控制:根据实际病虫害情况,控制喷药量,避免过量使用药剂,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环境友好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我们提出了以下措施:(1) 选择低毒、高效的药剂:选择低毒、高效的药剂进行喷药,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2) 善用生物防治方法:结合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天敌和有益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依赖。
(3) 善用农业机械化:通过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喷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 监测和评估为了确保“一喷三防”方案的实施效果,我们建议实施监测和评估措施:(1) 定期巡查:定期巡查小麦田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小麦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小麦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和质量。
为了保障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被广泛引入小麦病虫害管理中。
本文将介绍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和对策,并详细讲解小麦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的利与弊。
一、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和对策1.小麦病害小麦病害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叶斑病等。
目前对于小麦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育抗病品种。
通过育种的方式培育抗病品种,提高小麦的自身抗病能力。
(2)生物制剂防治。
使用生物制剂对小麦病害进行防治,如利用木霉、绿僵菌等天然微生物,或者是利用草酸、硫代硫酸钾、醋酸铜等有机酸和无机盐,对小麦病害进行控制。
(3)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化学防治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同时长期使用会导致小麦病虫害发生抗药性。
(1)生物控制。
肇始虫、介孔壳壳虫、绿茵拟谷盗等天敌可用于小麦蚜虫控制,也可利用麦角菌、杆状孢田破壳菌等微生物来控制小麦螟虫等。
(2)化学农药防治。
利用特克螨灵、噻虫嗪、苯巴比妥、三嗪、维杀唑等农药进行防治。
(3)非药物防治。
利用光触媒、网罩、拟态拘捕器、冷烟机等小麦虫害防治设备;种植虫害生态降低植株虫害风险。
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物理和非农药化学手段综合防治小麦病虫害。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对小麦病虫害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
1.技术利(1)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小麦病虫害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
(3)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减少农药使用量,节约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益。
2.技术弊(1)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需要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农民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
(3)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初期投入和技术支持,对农民造成经济压力。
三、结论小麦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是小麦病虫害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虽然该技术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实施成本,但显然它能够有效地保护农户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健康。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3.07•【文号】农办农〔2024〕2号•【施行日期】2024.03.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办农〔202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在大面积单产提升、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
现将《2024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措施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024年3月7日2024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科学有效防控病虫害是减损失、提单产、促丰收的关键措施。
2024年小麦赤霉病、条锈病、茎基腐病、水稻“两迁”害虫、二化螟、玉米南方锈病、草地贪夜蛾、大豆根腐病、油菜菌核病等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对粮油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为科学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灾害,扎实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生形势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4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全国预计发生面积23.3亿亩次,比2023年和近5年实际发生面积分别增加26.2%和18.4%,对70%以上的农作物产区构成威胁,需加大组织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暴发危害势头,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一)小麦重大病虫害。
预计小麦“四病一虫”发生5.6亿亩次。
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麦区呈大流行态势,黄淮北部等其他麦区也存在偏重流行风险。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其生长周期长、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小麦的病虫害。
一、病虫害的种类及特点小麦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赤霉病、条锈病等,而主要虫害有蚜虫、螟虫、飞虱等。
这些病虫害对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直接损害,降低产量和品质,严重时可能导致小麦的死亡。
二、综合防治策略1.合理轮作:小麦的连续种植容易导致病虫害的积累,因此要实施合理的轮作制度,将小麦与其他作物交替种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选用抗病虫害品种:选择具有抗性或耐性的小麦品种,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优化种植措施:合理施肥、调整密度、加强田间管理等,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病虫害监测与预警: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扩大。
5.生物控制:利用天敌、寄生菌、病毒等生物防治剂,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蚜虫的数量,使用寄生菌来防治白粉病等。
6.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采用合理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7.加强科学研究:加大对小麦病虫害的研究力度,推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
三、综合防治方案的实施综合防治方案的实施需要政府、农业部门、科研机构和农民共同参与。
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加大对小麦病虫害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推广综合防治技术。
科研机构要加强科研力量,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农民要积极参与综合防治工作,按照科学技术要求实施防治措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综合防治方案的实施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改进,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小麦品种的特点,灵活调整防治措施。
只有通过综合防治,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小麦的病虫害,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2024年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工作方案

2024年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工作方案
一、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加大对各类病虫害的监测力度,提高疫情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推广绿色防治措施。
加强对生物防治、低毒化学农药的推广应用,并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绿色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三、加强病虫害综合治理。
通过综合利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四、加强对病虫害病原的研究。
加大对病虫害病原的研究力度,通过深入研究了解病虫害的传播机理和发病规律,为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五、优化疫情防控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的疫情防控服务体系,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形成完善的疫情防控服务网络,确保病虫害的及时控制和管理。
六、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疫情防控意识和能力,促进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七、加强疫情防控技术支持。
加大对疫情防控技术研发和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技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加专业的技术支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更加高效。
八、强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
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强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制定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达到疫情防控的效果。
九、加强对农民疫情防控意识的引导。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农民疫情防控意识的引导,倡导农民树立预防意识,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
2024年实施小麦一喷三防注意的要求

2024年实施小麦一喷三防注意的要求2024年实施小麦一喷三防是指在小麦生长季节中针对小麦病虫害进行统一的防治措施,包括喷洒药剂预防病虫害、清除病虫害源和消灭病虫害传播源。
该措施主要旨在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符合农民的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以下为2024年小麦一喷三防注意的要求。
一、喷洒药剂预防病虫害1.选择适宜的药剂:根据当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对应的杀虫杀菌剂,并参考农业部门的建议进行药剂的选择。
2.合理使用药剂:严格按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进行药剂的使用,遵循剂量、频次和处理时机等使用要求,注意药剂的剩余期限和储存条件。
3.喷雾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喷雾设备,确保正常喷洒,避免漏喷、错喷等情况的发生。
4.喷雾技术掌握:喷洒时避免大风、高温、阴雨等不利气象条件,掌握喷雾技术,尽量做到均匀喷洒,减少作物的二次污染。
二、清除病虫害源1.病虫害准确鉴别:提高农民对常见小麦病虫害的识别能力,确保辨认正确,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清除感染源:在小麦种植区域周边,及时清除田间和田边的杂草和病虫害植株,防止病虫害传播到小麦田。
3.加强农田管理:落实整地、灌水、施肥、排灌等基本农田管理措施,为小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三、消灭病虫害传播源1.病虫源排查:加强农田巡视工作,及时发现病虫源,针对性地开展消灭工作,避免病虫害传播到健康小麦田。
2.害虫灭除:针对田间常见的小麦害虫,采取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灭虫方法,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病害防控:加强田间土壤管理,采取轮作和间作等措施,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病害的传播和发生。
四、农业科技推广1.农民培训:组织相关农技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小麦病虫害的认识和防治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防治能力。
2.知识普及:通过农村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普及小麦一喷三防知识,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
3.科技支持:加大农业科研力度,推出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产品,为小麦生产提供更多科技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国元植保三级服务网络的作用,利用小麦高产攻关良种良法配套历年结余资金和小麦“一喷三防”补助专项资金,招标采购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统一开展以防治小麦赤霉病、蚜虫及根外追肥为重点的“一喷三防”工作,实现全县170万亩小麦防病、治虫、防倒伏、防早衰全覆盖,努力夺取今年小麦丰产丰收。
二、实施内容
(一)技术措施和实施范围
小麦穗期是多种病虫及自然灾害混合发生、集中危害的阶段,也是对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最大的关键时期,抓好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适时开展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是实现我县小麦高产优质目标的关键技术措施。
通过政府招标采购药肥,于xx年4月下旬,发放到全县所有行政村,覆盖170万亩小麦,通过国元植保专业服务队统一作业,提高防治水平和效果。
(二)资金来源
整合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850万元,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历年结余资金613万元,合计1463万元,每亩补贴8.60元,实施面积170万亩。
(三)补贴内容
1.购买叶面肥:购买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防早衰、抗干热风,预算均价2.50元/亩。
2.购买杀菌剂:重点防治小麦赤霉病,预算价4.80元/亩。
3.购买杀虫剂:重点防治小麦蚜虫,预算价1.30元/亩。
以上三项合计每亩8.60元。
三、操作办法
(一)确定农药、叶面肥品种
按照省农委推荐的“一喷三防”药肥品种,结合我县实际,由县农业专家组会商,确定招标采购的药肥品种及用量。
(二)公开招标采购药肥
由县农委提出申请,经县财政局政府采购中心审批,县招投标局核准,交县招投标中心按规范程序,统一公开采购药肥。
(三)整村推进统一作业
中标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将中标药肥送达项目村,由项目村组织国元植保专业服务队开展统一作业服务,按作业工作量向受益农户收取作业劳务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项目实施指挥部(见附件2),统筹协调项目规划,部署安排配套物资招标采购和监督检查等工作,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各实施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确定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确保活动开展扎实有效。
(二)强化工作责任
实行项目责任制,各乡镇(村)负责逐户造册登记,建立到户档案,组织专业队作业;县农业部门负责药肥品种的确定、药肥采购、质量抽检、技术培训指导等项目实施工作;县财政部门负责资金拨付和监管;县招投标管理部门负责配套物资的公开招标采购;县纪检监察部门负责项目实施工作的全程监督。
项目补贴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全部用于项目支出。
(三)加强监督检查
项目实施结束后10日内,县政府将通过政府信息网和农业信息网,公示各村实施面积、购买项目(农药、叶面肥)、作业服务机构名称,公示期不少于2个月。
各行政村要对农户“一喷三防”作业情况,建立小麦“一喷三防”到户台账,作业结束后5日内,在村委会和各自然村显著位置,公示各农户小麦种植面积、统一作业面积,公示期不少于5天。
公示结束后,于5月10日前把台账的纸质版一式2份和电子版报县农委。
县指挥部将对各乡镇实施情况加强督查指导,不定期开展抽查、暗访。
一经发现优亲厚友、转手倒卖、冒名顶替、扣留不发等问题,将及时通报查处。
(四)加强技术服务
每乡镇驻点一名领衔专家,每个村配备一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任务到人,负责全程服务指导。
4月上旬,县农委要结合实施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对全县村级国元植保专业服务队队长(兼职村级植保员,共300名)开展一次集中培训。
活动期间,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坚持驻点在村,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现场对打药机手进行喷雾器使用保养、农药配制、施药安全等方面指导培训,配合乡镇村做好物资发放、施药登记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