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下学期教学进度表
新高一数学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安排表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章末复习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2课时)
第一章章末复习(5课时)
12.14—12.20
7
2.1平面向量概念
2.1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1平面向量概念(2课时)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2课时)
2.2.2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2课时)
2.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课时)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课时)
10.5—10.11
7
2.2对数函数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2课时)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3课时)
习题2.2(2课时)
10.12—10.18
7
2.3幂函数、章末复习
2.3幂函数(2课时)
习题2.3(1课时)
第二章章末复习(4课时)
10.19—10.25
7
3.1函数与方程
7
1.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4.1正、余弦函数的图像(2课时)
1.4.2正、余弦函数的性质(4课时)
1.4.2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像(1课时)
11.30—12.6
7
1.5函数 的图像
1.4.2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像(1课时)
习题1.4(2课时)
1.5 性质与图像(3课时)
习题1.5(1课时)
12.7—12.13
1.1.1任意角(2课时)
1.1.2弧度制(2课时)
习题1.1(1课时)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课时)
11.16—11.22
7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课时)
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课时)
高中数学教学进度表

高中数学教学进度表高一上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第1周: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题课。
2.第2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第3周:简单高次不等式及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4.第4周: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复课。
5.第5周:函数的概念和图像;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简单性质。
6.第6周:函数的简单性质;映射的概念。
7.第7周:函数题课。
8.第8周:二次函数图像、概念和性质;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9.第9周:分数指数幂;指数函数。
10.第10周:指数函数;对数。
11.第11周:对数;对数函数。
12.第12周:幂函数;题课。
13.第13周:简单复合函数的研究。
14.第14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函数模型及其应用;题课。
15.第15周:复与期中考试。
16.第16周:任意角;弧度制;题课(角范围的表示)。
高一下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第1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线(补充简单的三角不等式)。
2.第2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诱导公式;题课。
3.第3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及五点法;正、余弦函数的性质(补充对称性)。
4.第4周:正、余弦函数的性质题课;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题课。
5.第5周: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三角函数的应用。
6.第6周: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减法;向量的数乘;题课。
7.第7周: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平面向量的座标表示及运算;向量平行的座标表示;向量的数量的概念。
8.第8周:向量数量积的座标表示;题课;复与小结。
9.第9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两角和与差的正弦;题课(补asinx+bcosx的内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题课。
10.第10周: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明确降幂公式;题课;几个三角恒等式。
11.第11周: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和证明;复与小结。
12.第12周:期末复。
2013-2014下学期高一数学教学进度表

3. 习题讲解
第八周
4.7——4.11
单元习题考察和讲解
第九周
4.14——4.18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3. 习题讲解
第十周
4.21——4.25
期中复习
第十一周
4.28—5.4
必修三
1 算法与程序框图
2 基本算法语句
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
端午节和高考放假
第十八周
6.16—6.20
期末复习
第十九周
6.23—6.27
期末复习
第十二周
5.5——5.9
五一放假
第十三周
5.12——5.16
第二章
1 随机抽样
2 用样本估计总体
3 变量的相关性
4. 习题讲解
第十四周
5.19——5.23
第三章 概率
1 随机现象
2 古典概型
3 几何概型
第十五周
5.26——5.30
学业水平测试
第十六周
6.2——6.6
期末复习
第十七周
6.9——6.13
2013-2014下学期数学教学进度表
周进度
时间
修2圆
1. 圆的标准方程
2. 圆的一般方程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二周
2.24——2.28
单元习题考察和讲解
第三周
3.3——3.7
必修4
第一章三角函数
1.任意角和弧度制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3.习题讲解
第四周
3.10——3.14
1.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高一数学教学进度计划表

高一数学教学进度计划表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针对高一学生制定数学教学进度计划表,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技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以及概率初步等模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力和方法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以及概率初步等模块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和定理。
(2)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数学建模、逻辑推理、运算求解等。
(3)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形成数学思维方法。
(4)掌握数学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分类、归纳、演绎等。
(4)结合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在面对数学难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表达、沟通,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一数学教学进度计划表1

高一数学教学进度计划表1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一数学教学进度计划表1,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理解并掌握集合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图像;了解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初步认识数学归纳法等。
此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主动学习的态度。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在初中阶段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节奏和方法。
此外,针对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进行集合的交、并、差运算。
(2)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能够绘制常见函数的图像,并解决与函数相关的问题。
(3)掌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方程与不等式问题。
(4)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数学命题。
(5)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分享,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途径,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4)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他们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思考习惯,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高一数学教学进度计划表

7.4-7.6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期末复习与考试
第十九周
期开复习与考试
第二十周
高一数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
课时
教学内容
备注
第一周
3+2
复习+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
4.7,4.8
第二周
4+1
任意角的三角比
51,5.2
第三周
3+2
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和诱导公式
5.3
第四周
4+1
两角和与差的公式
5.4
第五周
2+3
两倍角与半角的公式
5.5
第六周
4+1
解斜三角形
5.6
第七周
5
三角比复习
第八周
4+1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1
第九周
4+1
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y=Asin(wx+Ψ)的图像与性质
6.2,6.3
第十周
期中复习与考试
第十一周
期中复习与考试
第十二周
4+1
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
第十三周
3+2
复习与数列
7.1
第十四周
4+1
等差数列
7.2
第十五周
4+1
等比数列
7.3
第十六周
3+2
高一下学期数学标准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高一数学备课组一、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大多数学生基本上了解新教材的特点,适应了新教材的学习,基本上能够自觉的学习,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顺利的度过初、高中知识体系与思考方法等方面的衔接,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薄弱环节,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家长逼着来上高中。
2、没有理想的目标,没有动力。
3、有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还没有激发起来,平行班较为普遍。
4、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建立,表现在: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没有认真完成,甚至抄袭。
4、有一些学生很听话,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但高中数学学习的能力很低,基础薄弱,经常是说老师讲的能听懂,作业基本不会做,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二、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本学期本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落实新课程的标准,认真体会新教材的要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长足的进步。
本学期努力提高期末考试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对学科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全面落实基础,使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情意目标(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二)能力要求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高一下学期教学进度及要求

(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五 (2) 六 休息 日 休息 一 等比数列(1)
二 等比数列(2)
三 习题课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四
(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五
(2) 六 休息 日 休息 一 习题课 二 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 数列前n项和
选择结构与循环 5.13 一
结构 5.14 二 输入输出语句 5.15 三 条件语句
不等式组。 能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 解决(最优整数解问题不作要求)。
(3)掌握基本不等式 ≤(a≥0,b≥0);能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简单不 等式(指只用一次基本不等式即可解决的问题);能用基本不等式求 解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5.算法初步 1)了解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算法和程序语言的区别;
6.01 六
休息
日 休息
6.02 日
休息
一 习题课
6.03 一 古典概型的运用
二 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
6.04 二 几何概型的运用
直线方程(1)点斜 三
式
6.05 三
高考
直线方程(2)两点
四
16 6.06 四
式
高考
直线方程(3)一般 五
式
6.07 五
高考
六 休息
6.08 六
高考
日 休息
6.09 日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内容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 休息 休息 直接证明
周星 日期
次期 一 3.25 二 3.26 三 3.27
6 四 3.28 五 3.29 六 3.30 日 3.31
一 4.1
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14 15 16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
简单的线性规划(一) 简单的线性规划(二) 基本不等式(一) 基本不等式(二) 基本不等式(三) 第三章复习课 第一章测试 第二章测试 第三章测试 综合测试一 综合测试二 综合测试三 综合测试四
期中考试试题分析 正弦定理(一) 正弦定理(二) 余弦定理(一) 余弦定理(二) 应用举例(一) 应用举例(二) 第一章复习课 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数列的递推公式 等差数列(一) 等差数列(二)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二)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三) 等比数列(一) 等比数列(二)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二)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三) 第二章复习课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不等式的性质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含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2018-2019高一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任意角 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二)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习题课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二)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二)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四) 函数y=Asin(wx+q)的图象(一) 函数y=Asin(wx+q)的图象(二) 习题课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一章复习课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一)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二)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加法及其几何意义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减法及其几何意义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数乘及其几何意义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一)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二)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一)
7
7
2 3 4 5
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二)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三) 第三章复习课 必修四综合复习
1 8
2
期中考试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必修 五
周次 1 2 3 4 5 6
课次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内 容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必修 四
1 17
2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