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大全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

李白《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 平平仄仄平平仄 寒山一带伤心碧。 平平仄仄平平仄 暝色入高楼, 仄仄仄平平 有人楼上愁。 平平平仄平
【推荐书目】
1.启功:《诗文声律论稿》,中华书局2000年版。
2.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中华书局2000年
版。
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乙、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青山横北郭, 白水适孤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丙、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
近体诗押韵的要求 1.近体诗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 2.近体诗只用平声字作韵脚,而且必须 一韵到底,中途不能换韵。 3.近体诗要求押本韵,不能出韵。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平水韵30个平声韵
近体诗对仗的要求 1.在对仗句中,上下两句不得出现重复 的字。 2.在对仗句中,上下两句必须各有独立 的意思,否则会犯“合掌”的忌讳。 3.对仗力求严密工整。
对仗的类型 1.工对。 2.流水对。 3.借对。
词的格律
1、词牌
2、平仄 3、押韵 4、词谱
比较通行的词谱: (清)万树:《词律》; (清)王奕清:《钦定词谱》
上平声:东冬江支微 鱼虞齐佳灰 真文元寒删
下平声:先萧肴豪歌 麻阳庚青蒸 尤侵覃盐咸
五律的四种平仄句式
(1)仄仄平平仄
(2)平平仄仄平
古典诗词的格律

律五 诗言
七 言
八句40字,每句5字;中 《旅夜书怀》 间两联必须对仗。偶句押 次北固山下》
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
常押平声。
八句56字,每句7字; 《无题》
其余同上
《Hale Waihona Puke 塘湖春行》押韵公:gōng 东:dōng 隆:lóng 宗:zōng 聪:cōng
同韵的字 都可以押韵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声:
平仄
平声 一声、二声 ——平
上声 三声 去声 四声
——仄
入声
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仗
对仗的规则: 词性相同 平仄相对 字数相同 上下句的字不能重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万里秋风吹锦水 ,九重春色醉仙桃。
——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春来鸟语花香 冬去山明水秀
处处明山秀水 家家笑语欢歌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画、天下事,事事关心。 —— (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
②凤去台空江自流
③吴宫花草埋幽径
④三山半落青天外
⑤晋代衣冠成古丘 ——
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⑦凤凰台上凤凰—游—
——
⑧一水中分白鹭洲
——
A、②⑦①⑥⑤③④⑧ B、⑦②③⑤④⑧①⑥ C、⑦②④⑧⑤③①⑥ D、①⑥③⑤⑧④⑦②
古典诗词的格律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是古代文人墨客在长期诗词创作中形成的一套规则,主要涉及到平仄、声韵、对仗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词格律知识:
1.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中音调方面的规则。
平声指的是平缓、悠长的声调,而仄声则是
指有升降、有节奏的声调。
在诗词中,平仄的交替和对应可以使诗词读起来更加和谐、有节奏感。
2.声韵:声韵是指诗词中的音韵和韵律。
在古代,诗词通常会遵循一定的声韵规则,如
《广韵》、《平水韵》等。
现代的诗词也可以遵循这些规则,或者使用现代汉语拼音来定韵。
3.对仗:对仗是诗词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仗可以增强诗词的表达效果。
对仗要
求两句话或两个词组的结构、意义、语法等方面相对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典型的对仗句。
4.节奏:节奏是指诗词中的停顿和语速。
在诗词中,通常会有一些特定的词语或短语用来
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意义,这些词语或短语需要适当地停顿或加速,以突出诗词的节奏感。
古代格律诗词赏析

古代格律诗词赏析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
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本店铺在此整理了古代格律诗词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古代格律诗词赏析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
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亦足一作:意足)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2三五七言 / 秋风词李白〔唐代〕秋风清,秋月明,秋风凄清,秋月明朗。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风中的落叶时而聚集时而扬散,寒鸦本已栖息也被这声响惊起。
诗词标准格律

诗词格律一.七绝1.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七律1.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五律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五绝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五.特殊句型平平平仄仄,可为平平仄平仄。
2.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六.拗救1.本句自救五言则因: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为避免孤平,可: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七言则因: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为避免孤平,可: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2.对句相救A.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或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即五言此句式第四字或三四字都用了仄声,则在对句第三字改用平声。
古诗格律大全

.格律大全五律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规则-----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五律仄起(首句押韵)-----规则-----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规则-----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例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五律平起(首句押韵)-----规则----- 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例子--(李商隐《风雨》)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五绝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规则-----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子--(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五绝仄起(首句押韵)-----规则-----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子--(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规则-----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例子--(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五绝平起(首句押韵)-----规则----- 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例子--(王涯《闺人赠远》)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七律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规则-----⊙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例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七律仄起(首句押韵)-----规则-----⊙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例子--(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词格律

“惟境有悲欢,词亦有哀乐。大抵商调、南吕 诸词,皆近悲怨;正宫、高宫之词,皆宜雄大; 越调冷隽;小食风流。各视体旨之若何,以为择 调张本。”
韵对词的 影响
平声韵一般较宜抒缠绵、闲适、畅朗等 感情,仄声韵一般较适宜表现雄壮、高亢、 沉郁等感情。
词谱
词 谱 ∣∣――∣∣― 韵 ―∣―― ―∣―― 韵 ―――∣∣―― ―∣―― ∣∣―― 韵 ∣∣――∣∣― 韵 ―∣―― ―∣―― 韵 ―――∣∣―― ―∣―― ∣∣―― 韵 李清照《一剪梅》
王力《诗词格律》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
第二、四、六、字必须依据格式平仄相间。
古代汉语的声调: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 即现代汉语的第一、第二声
“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 类似现代汉语第三、第四声。
诗词格律
诗律 / 词律 节奏 字数 平仄 用韵
节奏与心理
闻一多《死水》 杜甫《秋兴》
• • •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铍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 江间波浪兼天涌
近体诗的格律要求
律诗:四联八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绝句:两联四句,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同一联内对句与出句的平仄必须相对 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平仄必须相同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词的格律:更为严格
曲调限制
句式对词的影响
吴梅先生《词学通论》:
“凡题意宽大,宜抒写胸襟者,当用长调。而 长调中就以苏、辛雄放之作为宜。若题意纤仄, 模山范水者,当用小令或中调。”
诗词格律表

韵律表【五绝】五言绝句的省称。
指五言律绝。
四句二韵或三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1)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2)首句仄起入平韵式首句平起入仄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3)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4)首句平起入平韵式首句仄起入仄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注:仄起式,指首句第二字为仄声;平起式,指首句第二字为平声。
【五律】五言律诗的省称。
八句四韵或五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1)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2)首句仄起入平韵式首句平起入仄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3)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4)首句平起入平韵式首句仄起入仄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七绝】七言绝句的省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格律大全目录(一)概述(二)平仄(01)关于近体诗(02)平仄的基本格式(03)“对”和“粘”的规则(04)五言绝句的其他格式(05)五言律诗(06)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07)格式以外的规则第一、“一三五不论”第二、“孤平拗救”第三、“三四字互救”第四、“对句相救”(08)简便的公式(09)非格律的技巧性追求(10)小律和排律(三)对仗(01)律诗的结构(02)对仗的基本含义(03)对仗在一首诗中的位置(04)工对的追求(05)宽对的必要(06)“合掌”之忌(四)诗韵…………………………………(01)关于押韵(02)诗韵和新韵(03)诗韵的由来和延续(04)关于平水韵(05)现代人用诗韵的困难和解决办法(06)关于邻韵(07)关于诗韵改革(五)关于词(01)词的起源和多种称谓(02)词的平仄(03)词的句子长短(04)词的对仗(05)词的押韵(06)词韵(07)词的一些专门术语(一)概述本文的目的,是为想要学习诗词格律的人,提供一条准确而又简捷快速的途径。
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绚丽的瑰宝。
世世代代的人们热爱它,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
可以说,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延和民族特性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的。
当代人也普遍喜欢诗词,不少人想从事诗词创作。
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诗貌似律诗,或五言或七言,内容、意境也不错,却不合格律。
这是因为不少人对诗词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诗是要讲平仄的。
开国领袖、也是伟大诗人的毛泽东就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讲平仄、论格律,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
但如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它也会带给你乐趣,一种创造性的乐趣。
正如复杂的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乐趣。
如果车、马、炮任意走,那就不成其为象棋了。
又如,喜欢踢足球的人,自然也都以遵守它的规则为乐。
随便踢就没有意思了,没有规则就没有球艺。
我们不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待格律对诗词创作的约束,掌握诗词格律并不难,只要有兴趣学,只要学习得法。
本文试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少的文字、方便记忆的表达方式,来讲清诗词格律的全部主要内容。
掌握诗词格律,需要了解的东西固然很多,但应着重弄懂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平仄,一是用韵。
这两点又是互相联系着的。
(二)平仄诗、词都要讲平仄,现在我们先讲诗律的平仄。
(01)关于近体待我们要讲的诗律,指的是近体诗的格律,不涉及诗经、乐府中的那种古体诗。
近体诗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它对平仄、对仗、字数有严格的要求。
近体诗,从体例划分,有三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
基础是绝句,明白了绝句,其他就好懂了。
(02)平仄的基本格式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加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后加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前加仄)所以要说这是“基本格式”,是因为其他各种格式(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包括绝句和律诗,共16种),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
学习中,一定要先把这个“基本格式”背熟,记住。
从基本格式推导其他格式,是学习的一个窍门。
如果把全部16种格式都开列出来,机械硬背,那是不容易记住的。
这个“基本格式”中所说的“平”,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中的“阴平”字和“阳平”字;“仄”,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里的“上声”字和“去声”字。
这里所以只能说“大体上”,是因为并不完全如此。
对这个问题,后面还要专门讲述。
上面说的这种基本格式,其实是五言绝句的一种。
试举两例。
例一: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诗中第一个字,本应用仄声字,却用了“天”字,是平声字,但在此处是允许的。
原因,后面会讲到。
)例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一”字,在唐韵里是读仄声的,后面会讲到。
)(03)“对”和“粘”的规则从上面所举的基本格式中,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叫“对”。
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
然而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粘”。
律诗要求做到这种“对”和“粘”。
如果不符合这个要求,就叫“失对”、“失粘”,就是毛病。
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算起,每两句叫做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一下句叫“对句”。
这样也就是说,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粘”。
“对”和“粘”,看一句诗的头两个字,由于第一个字有时可平可仄,所以实际上主要以第二个字衡量“对”和“粘”的标准。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第一句中的“日”字是仄声字,第二句中的“河”字是平声字,符合“对”的要求,第二句的“河”字与第三句的“穷”字都是平声字,符合“粘”的要求。
第三句的“穷”字是平声字,而第四句的“上”字是仄声字,又符合“对”的要求。
掌握了“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本格式很容易地推导出其他各种平仄格式。
(04)五言绝句的基他格式绝句和律诗,都有一个要求,即偶句必须押韵,单句不用押韵(首句是个例外,押韵或不押韵都可以)。
拿绝句来讲,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
如《登鹳雀楼》中的“流”字和“楼”字就是押韵的。
押韵的字又必须是平声字。
当然,也有押仄声韵的诗,但很少,不属于一般情况,在此暂且不论。
按照偶句平声押韵的要求,再加上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从上面讲过的那种基本格式,推导出其他各种不同的格式。
如前所述,基本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个格式中(共四句)的每一句,都可以做首句。
每换一种首句,就是一种新的格式。
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作为首句,那么,下一句必须与之相“对”,又必须以平声字结尾以便押韵,那就只能选“仄仄仄平平”。
第三句必须与第二句相“粘”,又必须以仄声字结尾,那就得选“仄仄平平仄”。
第四句要与第三句相“对”,又必须以平声字结尾,那就只能选“平平仄仄平”。
这样就产生了第二种格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举例:南山宿雨晴,春入凤凰城。
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
——刘禹锡《路旁曲》依此类推,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三句(平平平仄仄)作为首句,就可以推导出第三种格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诗:岸芳春色晚,水影夕阳微。
寂寂深烟里,渔舟夜不归。
——司空曙《黄子陂》如以第四句作为首句,又可推导出第四种格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例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以上是五言绝句的全部格式,共四种。
其实就是基本格式中的四句倒换先后次序产生的。
不同的首句,导出不同的格式。
对这四种格式,当然也可以机械地硬背硬记。
不过,还是把硬记和掌握规律结合起来,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05)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单就平仄。
句式而言,把五言绝句按照“对”和“粘”的规则继续往后延伸四句,变为八句,即成五言律诗。
因为五言绝句有四种格式,所以五言律诗也有相应的四种格式。
第一种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可以看出,这实际上就是把前面讲过的基本格式重复两遍。
举例: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处出尘氛。
——桂甫《观李固清司马弟出水图》需要注意的是,例诗中常有一些字,表面上看似乎并不完全符合格式的规定,这都是有原因的,将在后面逐步说明。
第二种格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种格式首句入韵。
举例: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州。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水流。
锡飞常见鹤,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莫随惠远游。
——杜甫《玄武禅师屋壁》第三种格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举例: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第四种格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种格式也是首句入韵。
举例: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06)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前面说的都是五言诗,现在开始讲七言诗,包括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简称七绝和七律。
七言诗的平仄格式,就是在五言句子的前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要与该五言句子前两个字的平仄相反。
以五言诗的基本平仄格式来讲,变成七言诗就成了这样: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也就是七言绝句的第一种格式。
在实际运用上,七言诗的第一个字,平仄要求不严格,平仄两可。
举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七言绝句的第二种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此格式首句入韵。
举例: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鲁迅《悼杨铨》七言绝句的第三种格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举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七言绝句的第四种格式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种格式首句入韵。
举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现在讲讲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也有四种格式,并且和五言律诗的四种格式是相对应的,只是每句诗的前面多了两个字。
七言律诗的第一种格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举例: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
诗听越客吟何苦,酒被吴娃劝不休。
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
——白居易《城上夜宴》七言律诗的第二种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此格式首句入韵。
举例: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晏殊《寓意》“达”字在诗韵中读仄声。
关于韵的问题,后面还要专门讲。
七言律诗的第三种格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举例: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