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检测、采样人员基本技能考核评分表
标本采集考核表1精选全文

3
2-1
缺陷记录
在输液、输血时的对侧肢体采血
3
采集多个血标本顺序正确(血培养→抗凝管→普通试管)
3
采血试管正确分区放置(采集前按单个病人集中存放于治疗盘
标 本 采 集
血 标 本
、核对后将待采集试管放于另一治疗盘、采集后试管垂直存放 于试管架)
根据检验目的正确抽取采血量
5 3
抗凝血标本需混匀抗凝剂
2
标本采集后垂直放置
标本采集考核表
科室 项目
样本量
检查时间 考核内容
护理人员熟知标本采集管理制度
得分 分 值
3
护理人员熟知标本采集错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3
采集前告知病人或家属采集时间、配合要点
各类标本采集均需执行一人一采集
5
基
本 采集时机正确(血培养标本于寒战高热时采集、诊断为目的时 要 用药前采集、血气分析暂停氧喷半小时以上等)
5
求
留取方法规范,不影响检验结果
10
主动至病人床边收集痰、尿等标本
3
对当日未留取标本及时向病人做好告知、交接班
2
特殊标本采集前主动与检验科联系,询问并按要求采集、送检 2
采 根据检验项目正确选择标本采集容器、粘贴条形码
5
集
前 检查采集容器、质量、有效期
5
准
备 按单个病人将采集试管集中存放于治疗盘内
3
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标准及评分表

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标准及评分表体格检查共20项,100分,其中小项目6分、大项目16分。
1.血压〔6分〕〔1〕血压计放置位置正确〔1分〕;〔2〕血压带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2分〕;〔3〕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2分〕;〔4〕测量过程流畅〔1分〕。
2.眼〔6分〕〔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1分〕;〔2〕对光反射〔间接、直截了当〕检查方法正确〔2分〕;〔3〕调剂反射检查方法正确〔1分〕;〔4〕辐辏反射〔辐辏运动〕检查方法正确〔2分〕。
3.浅表淋巴结〔6分〕〔1〕检查手法正确〔2分〕;〔2〕检查部位能涉及到四个要紧部位〔颈部、腋窝、锁骨上、腹股沟,每部位1分〕,〔2分〕;〔3〕假设触及淋巴结时如何表述〔能讲出大小、数量、活动度、有无触痛可得〕〔2分〕。
4.颈部〔甲状腺、气管〕〔6分〕〔1〕检查站立位置正确〔1分〕;〔2〕检查甲状腺手法正确〔包括检查者在病人前和后的手法〕〔2分〕;〔3〕头部位置正确并能令被检查者吞咽口水〔1分〕;〔4〕三手指检查气管方法、部位正确〔2分〕。
5.外周血管检查〔6分〕〔1〕脉搏:测试脉率、脉律方法、部位正确〔2分〕;〔2〕测毛细血管搏动征及水冲脉方法正确〔各1分,共2分〕;〔3〕在静脉杂音、动脉杂音、射枪音三种杂音中会正确操作〔任选1种,2分〕。
胸部6.胸部视诊〔4分〕〔1〕能指出胸部体表要紧骨骼标志、要紧垂直线标志〔锁骨中线〕及要紧自然陷窝〔1分〕;〔2〕在视诊内容方面,能提到观看胸廓形状〔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等〕〔1分〕;〔3〕能答出视诊可观看: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者〔2分〕。
7.胸部触诊〔4分〕〔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1分〕;〔2〕双手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2分〕;〔3〕能提到胸部触诊可触及胸膜摩擦音,并能进行正确操作〔1分〕。
8.胸部叩诊〔4分〕〔1〕间接叩诊时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2分〕;〔2〕直截了当叩诊手指方法正确〔1分〕;〔3〕会叩肺移动度者〔1分〕。
新冠病毒核酸采集(口咽拭子)操作考核评分表

2
手消毒、样品包装消毒
19
6
口述或不规范视同没做
将采集的标本放入专用标本送检箱内,通知转运人员及时送检
20
1
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应在2-4Biblioteka 时内送到实验室211
口述
如果需要长途运输标本,应采用干冰等制冷方式保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包装运输
22
1
口述
操作后处理
感谢被采样人员配合
1
1
清理用物,手消毒,记录
10
7
操作部位、次数不准确及触碰悬雍垂不得分
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
11
7
将拭子放入试管中,尾端折断,悬紧管盖
12
4
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13
2
标本上贴标签
14
3
标本标签上注明采集日期及时间(具体到分钟)
15
2
将标本放入大小合适的密封袋内,密封好(每袋仅装一份标本)
16
2
密封袋上贴标签
17
2
密封袋标签上注明采集日期及时间(具体到分钟)
21
0
操作过程
核对患者
1
1
与患者有效沟通
2
1
协助患者取坐位
3
1
再次核对一次性病毒采样管的有效期,确保完好
4
1
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5
0
手消毒
6
4
口述或不规范视同没做
将拭子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浸润
7
3
3
嘱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发“啊”音,暴露出两侧咽扁桃体
8
4
合作困难者可使用压舌板、手电等
9
2
核医学科临床技能考核评分表(4项)

云南省2016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临床技术操作放射免疫分析操作技术考核评分表(标准分100分)单位专业姓名项目总分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分值得分备注标本准备20分标本采集(15分)1.操作人员穿戴好工作服、口罩、帽子。
5分2.查对检验申请单项目、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
5分3.空腹,静脉采血,不能溶血。
在输液前完成采血。
在采血管上贴好与检验申请单相对应的标签。
5分标本运输及实验前存放(5分)4.室温运输,2小时内送检。
1小时内分离出血清,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4℃保存不超过24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且只能冻融1次。
5分操作程序与步骤(60分)标本分析前处理流程(15分)5.样本签收:核对标本姓名,科室,床号与申请单的是否一致,采血量,采血管是否符合放免室要求。
如有不一致则视为不合格标本,拒绝签收。
5分6.编号:要求当天编号的唯一性进行,不能同号。
5分7.离心要求:3000转。
15分钟。
5分标本分析中的处理流程8.加样规定:慢吸快打,准确加样,不能产生气泡。
加样完毕后,充分混匀,要求在混匀器上混匀15秒以上,各管力度均匀,时间一致。
15分(30分)9.分离:待反应完成后,加入分离剂。
要求:分离剂加入准确,混匀充分,反应完全。
用自动吸引器吸走上清液,要求:不能抽吸到底部沉淀部分,同时又尽量抽走上清液。
15分γ记数仪读数流程15分10.背景计数要求:每次检测必须进行背景计数,要求在没有反应管的空白管中的CPM值小于80.对于当天多个项目检测时,必须要求每一个项目的背景计数均小于80CPM。
5分11.仪器校准:每个月进行仪器五个探头的校准。
要求用1个CPM大于20000CPM的标准125I,进行校准。
各个探头要求CV小于5%。
各个探头调节系数在0.8-1.2之间。
5分12.放免议污染排除检测: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所有样品管架及标准品管架的污染排除。
排除方法:通过仪器上的“整机联动”,将所有管架放入仪器内,计数各个管架的CPM,要求CPM小于80.对于超过80CPM的管架,必须提出,视为污染管架,可以通过清洗,自然放置达到衰变期的方法,解决污染问题。
静脉血样本采集方法考核评分标准

静脉血样本采集方法考核评分标准简介该文档描述了静脉血样本采集方法的考核评分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评估实施静脉血样本采集的技能和准确性,以确保样本采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考核评分标准以下是静脉血样本采集方法的考核评分标准:1. 采样前准备- 洗手并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 核对患者的身份和医嘱。
- 准备所需的采样设备和材料,确保其清洁和完整。
2. 选择采样位置- 根据医嘱和患者特征选择最合适的采样位置。
- 评估采样位置的合适性,如血管的可见性和可触及性。
3. 采样操作- 通过适当的技术和步骤进行静脉穿刺。
- 确保采样过程中的麻醉和消毒操作。
- 保持良好的采样角度和深度,以提高采样成功率。
- 针头进入静脉后,及时观察有无血液回流,并顺利采集样本。
4. 采样后处理- 完成采样后,及时拔除针头,并应用压力和敷料。
- 确保采样部位的止血并观察有无出血或水肿。
5. 卫生操作和个人安全- 在整个采样过程中,遵循正确的卫生操作,包括洗手、穿戴手套等。
- 确保采样过程中的个人安全,如避免针头刺伤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评分标准根据以上步骤评估考核者在静脉血样本采集方法方面的技术和操作水平,并根据其准确性、安全性和卫生操作情况进行评分。
总结本文档概述了静脉血样本采集方法的考核评分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评估考核者在采样过程中的技能和操作水平。
通过确保采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提高静脉血样本采集的质量和准确性。
以上是对静脉血样本采集方法考核评分标准的简要总结。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和评估。
学校卫生监测评价记分表

学校卫生综合评价判定
学校名称
综合评价判定
等级
日期
100×(管理实得分+监测实得分)/(管理应得分+监测应得分)
不在此范围内
3
反射比0.15-0.2
≥0.2 不得分
2
教室采光(10分)
采光系数≥2.0%
<0.2 不得分
4
窗地面积≥1:5
<1:5 不得分
4
后(侧)墙壁反射比0.7-0.8
<0.7 不得分
2
教室照明(10分)
课桌面照度≥300lx、课桌面照度200lx-300lx、课桌面照度<200lx
≥300lx 得满分
学校卫生监测评价记分表
学校名称:
负责人:
地址:
联系电话:
抽样监测教室数:
评价日期:
项 目
(100分)
评价指标
评分标准
分值
实际
得分
单项
合计
学校食品安全监测(食饮具消毒)(10分)
感官指标、理化指标、细菌指标
其中一项指标不合格整项不得分
8
监测频率达到至少1次/月
2
生活饮用水监测
(10分)
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消毒剂余量、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及当地根据水源水质实际情况增加的其他项目
>40人 不得分
1
每蹲位≤40人 (女生)
>13人 不得分
1
0.6m长小便槽≤20人(或20人设1个小便斗)
>20人 不得分
1
小学厕所蹲位宽度≤18㎝
>㎝ 不得分
1
学生宿舍
人均使用面积≥3.0㎡
<3.0㎡ 不得分
2
核酸采样评分标准

进入清洁区,流动水七步洗手,更换洗手衣,更换医用外科口罩。(2分)
2
医
疗
废
物
处
置
14
医疗废物存放3/4满时对医废袋进行第一次鹅颈结式封扎(2分),将扎带套入鹅颈结并拉紧形成有效密封(1分)。
3
进行第二层医废袋封扎。将第二个医废袋套在已封扎好的医废袋外面(1分),再次将扎带套入鹅颈结拉紧形成有效密封
1
口
咽
拭
子
采
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
给患者做好解释,协助取坐位或仰卧位(1分)。
1
核对系统信息及被采集者信息(1分)。
1
粘贴试管码(1分)。
1
手卫生(1分)。
1
用无菌压舌板,手电筒查看被采集者口咽部有无发红、肿胀及炎症情况,确认无异常可进行采集(1分)。
1
打开无菌拭子包装取出拭子,被采集人头微仰,嘴张大,暴露两侧咽扁桃体(1分)。
1
手卫生(报告操作完毕)。(1分)
1
评价
4
各项操作熟练、规范。
1
三区划分明确,无菌观念强,保持清洁区域和清洁物品未被污染。
1
口咽拭子采集部位准确,人文关怀,爱伤观念强。
1
医废处理鹅颈结封扎规范,医废袋密封有效,医废袋消毒、标识到位。
1
考核者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2分)。
3
在第二层医废袋外面粘贴生物安全警示标识,注明“新冠”字样(2分),粘贴医废收集二维码(1分)。
3
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均匀喷洒医废袋封口处及表面。(1分)
1
专人收取,进行医废交接(1分),并在医废转移交接记录本上记录(1分)。
新冠病毒核酸采集送检操作流程评分标准

新冠病毒核酸采集送检操作流程评分标准
代表队:时间:得分:
山丹县院感质控中心
注意事项:
1.选择所有的防护用品时,应根据自身的体格选择合适的型号。
2.在指定的安全区域穿上防护服。
3.穿防护服时,应先检查有无破损,穿脱防护服服的过程中,避免动作幅度过大,避免衣服与地面接触。
4.穿戴检查:做抬手、抬腿、下蹲、弯腰等动作以检查防护服是否合身。
5.采集前后患者应正确佩戴口罩;
6.确保采集部位准确,口咽拭子采集部位两侧腭弓、咽后壁及两侧扁桃体;鼻咽拭子通常插入深度(鼻尖到耳朵前部的距离,插入长度的一半,成人通常为4cm)
7.患者张嘴采集标本时,嘱其尽量不要做呼气动作。
8.操作中,试子头不得触及采样管管口及其他部位避免标本被污染而影响检验结果。
9.尽量避免进食后2小时内采样,以免刺激咽部引起呕吐等不适。
10.采样管应直立放于专用转运箱内,避免泼洒。
11.脱护目镜时,注意不要接触到面部。
12.原地脱(避免扩大污染面),脱防护服过程中,应小心的由内向外翻卷至脚踝部脱下后放入黄色污物袋内,整个过程中防护服防护服内面始终朝外,污染面避免接触面部等裸露皮肤和黏膜。
13.当手部有明显的可见污染物时,一定要用肥皂液在流动水下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山丹县院感质控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结果是否合理
3
5.3
整理
6
实验完毕清理现场
2
所用器皿和废物是否经灭菌
4
小计
合计
注:天平操作、溶液配制为必考,其他三项任考一项。
考核组成员签字:
年Hale Waihona Puke 月 日采样人员基本技能考核评分表
单位: 姓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考核项目及分值
操作考核内容及分值
得分
考核意见
考核情况说明
考核项目
分值
操作考核内容及分值
分值
1
采样计划
20
是否了解监测目的
5
是否了解采样的时间、位置、采集数量
5
是否了解添加保存剂要求
5
是否了解采样的质量控制要求
5
小计
2
采样准备
20
采样器具与储样容器是否按要求进行清洗
4
采样器具与储样容器材质是否满足测定项目要求
4
温度计校准
4
是否有安全措施
8
小计
3
采样与保存
50
采样断面是否在规定位置
10
特定项目和常规项目采集是否符合规范
检测人员基本技能考核评分表
单位: 姓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考核项目及分值
操作考核内容及分值
得分
考核意见
考核情况说明
考核项目
分值
操作考核内容
分值
1
天平操作
30
1.1
准备
10
查看仪器状态及环境状况
4
进行称量前清理
3
接通电源预热至少30min(或按说明书要求预热)
3
1.2
称量
15
称量容器及操作符合要求
试剂溶解及转移是否符合要求
2
配制标准使用溶液时,是否将储备液倒入洁净的小烧杯内移取
4
提取安培瓶中标准溶液时,是否有固定防护措施
2.3
定容
12
溶液移入后,是否进行初步摇匀
3
定容前是否经过一定时间的静止
3
定容是否准确
3
溶液是否充分混匀
3
小计
3
标定与滴定
40
3.1
准备
15
正确选择滴定管,并进行漏液检查
5
标准溶液使用前是否充分摇匀
10
平行样采集是否注意采集条件的一致性
10
是否按要求添加保存剂、密封、标识
10
是否按要求如实详细记录现场采样情况
10
4
样品交接
10
正确履行样品交接手续
10
小计
合计
考核组成员签字:
年 月 日
准备
12
检查仪器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是否满足要求
2
按开机顺序开机
5
按使用说明书要求预热
5
4.2
测试
20
检查仪器静态及动态稳定性
5
调整仪器参数,以达到合适的灵敏度
5
测试结束后按顺序关机
5
仪器操作熟练程度
5
4.3
整理
8
记录
5
清理现场,恢复仪器原状
1
废液和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
2
小计
5
生物操作
40
5.1
准备
16
5
多余称量试剂的处置
3
称量过程无试剂洒落
3
正确读取并记录称量数据
4
1.3
整理
5
称毕、取称量物后恢复天平原状
3
在使用记录本上登记使用情况并签字
2
小计
2
溶液配制
30
2.1
准备
8
所用量具是否有检定标识
3
所用量具是否清洁
2
所用量具使用前是否经过检查
3
2.2
溶解与稀释
10
试剂溶解及稀释过程有无洒落
4
安培瓶打开时无溶液外溅、瓶体完好
5
滴定管使用前是否用标准溶液充分润洗,润洗方法是否得当
3
加入标准溶液后,是否存有气泡
2
3.2
滴定
20
操作是否得当,滴定速度是否合适
6
滴定终点前的操作是否符合要求,判断是否准确
6
滴定管读数方式和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8
3.3
整理
5
洗净器皿回归原处
2
清理现场,废液和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
3
小计
4
仪器操作
40
4.1
无菌操作间的消毒和灭菌,培养基灭菌过程中温度控制。环境条件是否满足要求
5
按要求对所用器皿进行处理(现场观察或提问)
5
是否按要求配制各类试剂
6
5.2
操作
18
无菌操作、水样稀释、吹打混匀,样品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4
无菌采样瓶尽量不畅露,避免污染,操作过程是否符合规范,无明显失误
4
浮游生物定性采样
4
显微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