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努维尔的作品与思想解读
建筑大师让·努维尔

CAREER
在蓓莉果(le Périgord,一个法国西南部 县城,le comté),他的处女作得以实 现——坐落于特潶里莎克(trélissac)的幼 儿园和位于香普舍维那勒 (Champcevinel)的别墅,他第一部引 起注意的作品则是1976年建于圣安德潶雷 维赫然赫(Saint-André-les-Vergers,法 国偏西北部小镇)的迪克之屋(la maison Dick)。此后,他分别于1976年 和1978年签下了位于伯宗(Bezons,巴 黎东北)圣母山谷(Val-Notre-Dame) 的内外科中心和位于安东尼(Antony,巴 黎以南)的安妮-富汗克学院(le collège Anne-Frank)的合约。
CAREER
进入八十年代,法国政府修建了一系列重大的政府工程。在巴黎有罗浮宫扩建、巴士底歌剧 院、国家图书馆以及德方斯巨大的拱门等。所有这些建筑方案都是通过竞赛取得的。在法国 几乎任何规模的公共建筑都要通过竞赛 取得设计方案。这种做法给建筑师——特别是年轻的 建筑师一个创作的机会。
CAREER
1981年,他与AS建筑工作室一同设计了阿拉 伯世界研究中心——密特朗时期第一座大型 公共建筑。Jean Nouvel在它的外墙饰以阿 拉伯式遮窗格栅,尽展阿拉伯特色。1987年 项目竣工,Jean Nouvel声名鹊起,同年, 他的作品那缪苏(Nemausus)廉租房 (H.L.M)也在尼姆(Nîmes )落成。他里 昂歌剧院(1993)一副玻璃穹顶,给坐落于 巴黎的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La Font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1994)一座透明的办公楼。
GROWING EXPERIENCE
Nouvel and filmmaker Odile Fillion married and have two sons, Bertrand, who is a post-doctorate computer scientist working at Mindstorm Multitouch in London, and Pierre, who is a theater producer and designer at his company, Factoid. With his second wife Catherine Richard, Nouvel has a daughter, Sarah. He lives now with Mia Hägg, who is a Swedish architect working at her practice Habiter Autrement (HA) in Paris.
文脉主义建筑创作手法初探——以让·努维尔的作品为例

I ni t i a l e x pl o r a t i o n o f t he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c r e a t i o n o f c o n t e x t u a l i s m
— —
t 0 J e a n No u v e l ’ S wo r k s a s a n e x a mp l e
第2 1卷 第 2期
2 0 1 3年 4月
安 徽 建 筑 工 业 学 院 学报 ( 自 然科学 版)
J o u r n a l o f An h u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Ar c h i t e c t u r e& I n d u s t r y
“
定 的辩证 法则 告 诉 我们 , 历史 必 然 要 走 之字 形 道 路 。各 行各 业 的“ 复 古 潮 流” 引 发 人们 深 思 , 近些
年对建筑文脉的重视也是与社会需求及人们的审 美倾向相 吻合 的。建筑 的价值本 就不在于其本 身, 而 在于 它是否 与周 围的一切 和谐共 生 。
c o te n t” x 的原意是 : ① ( 文章 中字 、 词、 句 等 的) 上 下
文; ② ( 事物 ) 发生 的环境 、 背景 。在 汉语 中, “ 文” 有
“ 文明、 文化” 等意, “ 脉” 有“ 脉络、 血脉、 气脉” 等意。 文脉之于建筑 , 是指建 筑 与其所在 自然 环境和历 史 文化 的各种元 素之 间的内在联 系。文脉主义建 筑是 指建筑在设计中 充分研究建筑与其整体环境的内在
Ke y w o r d s : c o n t e x t ;t h e c r e a t i o n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 j e a n n o u v e 1
名作解析-让努维尔

让·努维尔(Jean Nouvel )
设计风格
“顽童”
二战后法国婴儿潮的糟糕一代
建筑行业的电影导演
让·努维尔(Jean Nouvel )
设计风格
建筑是无定向的杂乱想象力的衍生物
“顽童”
巴塞罗那 阿格巴大厦
瑞典 KKL卢塞恩文化和艺术中心
(Agbar Tower)
让·努维尔(Jean Nouvel )
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Institut de Monde Arabe)
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Institut de Monde Arabe)
1980年.由法国总统密特朗提议, 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建造一座阿拉伯 世界文化中心。 跨越阿拉伯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藩 篱,使西方大众认知,感受这一悠 久文明的价值。 主体本身已构成了对于建筑空间 设计的挑战,无论是当时流行的国 际主义风格的玻璃幕墙大厦,或完 全回归传统的一座清真寺,显然都 不合主旨场
萨拉克的圣玛丽教堂
没有哪个宗教建筑像萨拉特 圣玛丽教堂那样,很多年都处 于在建状态,而且也没有配置 进行宗教仪式的必需器具。 该教堂与自由广场上的埃拉 饭店比邻而建。让。努维尔被 授权将空间改建成一个市场, 并且使重新装修过的钟楼成为 周围管辖区域内的嘹望点,同 时成为小镇的一部分,以此保 存城市的中世纪风格,还能与 不少的古迹宫殿相互呼应。 该工程给了哥特风格的结构 以最高的崇敬:它所有的新元 素——市场上小贩的架子,还 有螺旋通向顶端的钢制电梯。 它们与哥特石雕形成了鲜明对 比,而且保持了视觉上的独立。 事实上,材料选择产生的两重 性,由钢制的正门便可体会到。 建筑内部,多亏了正面的玫瑰 窗户才使得其从来都不缺少自 然光线的进入。
让努维尔作品分析

现代与传统的交流——让·努维尔作品浅析让·努维尔擅长用钢、玻璃以及光创造新颖的、符合建筑基地环境、文脉要求的建筑形象。
他对建筑设计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并且在实践中实施。
他认为建筑设计的过程更多的是适用外部自然、城市、社会条件的结果。
他在建筑中大量地使用高科技,先进材料,但在概念上则异常贴近历史和文化。
普立兹克奖评委会在授奖时这样评价他:“过去的三十年间,让·努维尔已将建筑的理论和实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把好奇、敏锐的冒险态度带入每个项目中,使现代建筑领域不仅有了更多的成功案例,还极大扩展了现代建筑的语汇。
”“他很不固定,不断尝试,虽然不是每次都可行。
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他的作品中既有非凡的杰作,也有实验性的和不那么符合美学的作品。
但是每一次,让都愿意投身其中,去做新的尝试。
这真是了不起的品质。
”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曾这样评价好友努维尔。
让·努维尔建筑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现代与传统的交流。
在激变的时代中,让·努维尔并没有迷失方向,而是紧紧抓住时代脉搏,对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进行现代转换,进而设计出既富有传统文化底蕴又体现时代精神的建筑作品。
让·努维尔的建筑设计之所以不拘一格,是因为他的创造力源于现代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传统的结合。
如法国波尔多市的圣·詹姆斯旅馆(SaintJames Hotel)以赤褐色金属网覆盖而呈现出锈蚀的棚屋景象,建筑外观造型参照了当地特有的烤烟小屋的田园风格,而独特的电动推拉式的窗户金属构件表现了信息时代精致、细腻的美学观念。
阿拉伯世界文化研究中心(Institut duMonde Arabe)通过不同的建筑立面表情促成了现代与传统的交流:南立面表现了现代的东方,而北立面是西方历史的反映。
西班牙巴塞罗那艾格伯大厦(Agbar Tower)在形态上结合了蒙萨拉特山(Monserrat)上的螺旋形石头和圣家族教堂的尖塔的形象特征,体现了对古老巴塞罗那文化的传承,并应用现代材料和先进技术塑造了一栋绝对现代的建筑。
(精品)建筑大师让·努维尔

CAREER
在蓓莉果(le Périgord,一个法国西南部 县城,le comté),他的处女作得以实 现——坐落于特潶里莎克(trélissac)的幼 儿园和位于香普舍维那勒 (Champcevinel)的别墅,他第一部引 起注意的作品则是1976年建于圣安德潶雷 维赫然赫(Saint-André-les-Vergers,法 国偏西北部小镇)的迪克之屋(la maison Dick)。此后,他分别于1976年 和1978年签下了位于伯宗(Bezons,巴 黎东北)圣母山谷(Val-Notre-Dame) 的内外科中心和位于安东尼(Antony,巴 黎以南)的安妮-富汗克学院(le collège Anne-Frank)的合约。
CAREER
作为1976年“三月运动”( le movement «Mars 1976» )的发起人 之一,法国建筑革新的斗士,他反对囿 于雅典宪章(la Charte d’athènes) 的设计,并参与了建筑工会的创立,与 建筑师规章(L’Ordre des architectes)彻底决裂。在1975年, 他是反对巴黎市场(les Halles de Paris)整改工程国际招标的主要组织 者之一。2001年,他领导塞甘岛 (L’île de Seguin)整改协会反对破 坏雷诺(Renault)工厂。
职业后转而学 习绘画,然而这一年的经历改变了他的 想法。在1967-1970年期间,他曾担任 建筑师保罗·维希留(Paul Virilio)和克 劳德·巴翰(Claude Parent)的助手, 并深受他们的影响。开始工作仅一年后 保罗·维希留就任命他为一大型公寓建筑 群的项目经理,这是他建筑生涯的开端。 1970年,他与弗朗索瓦·赛涅尔 (François Seigneur)合作,成立了第 一家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在评论家乔 治·布达耶(Georges Boudaille)的支 持下, 自1971年起,他成为了巴黎双 年展的参展建筑师之一,并筹备了1978 年的建筑双年展。
Jean Nouvel

建筑 TEXT HERE 介绍
"中央花园"的东侧塔楼从
顶部的标志性悬挑而下设计 了极具特色的绿植装置。
建筑 外观
与绿植相配合的是一套创新系统:电动控 制的固定镜面板可以收集阳光,并将光 线反射到零售商业中庭和绿化平台上。 在夜晚,建筑上的绿植配合上灯光艺术 家Yann Kersale设计的灯光,将会使塔 楼呈现出色彩斑澜的梦幻景色。
作品 欣赏
2010蛇形画廊展馆
作品 欣赏
人物 评价
“好奇和灵活的大脑促使他为每一个作品冒险,
不管这些作品终究是否成功,但毫无疑问,当 代建筑的内涵因此而更丰富。”颁奖时别人这 样评价他。
他把一生都花费在给世人呈现一个个的独具一
格的精彩建筑上。每次都是一个突破,甚至不 遵循自己的以往的风格。他不是在设计建筑, 他总是在尝试建筑。
标志性的黑色衬衫(夏天换成白色)和黑色宽
沿帽,让他更像摇滚明星和时装设计师。 让·努维尔的挚友弗兰克·盖里听说他获奖的消 息后,说这个奖“来得太迟了”,如果他能让
自己的作品风格更为一致,应该很久之前就得
到这个奖了。“(他的作品)是独特、实验性 以及脱离审美价值的综合体。但是让一直甘心 投入而且不断尝试。那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如果把一片整体环境称为一 幅拼图的话,一座合适的建 筑就是这幅拼图中少掉的一
小块。这句话最能体现他在
青年时期就坚持的文脉主义。 文脉主义即建筑必须依附周 围环境而建,不是一建筑师 本人的主观想法先入为主。
文脉主义
努维尔的一生都在进行建筑的尝试。绝大多数建筑师都喜欢标榜自己的风格,他们所用的一切技巧 几乎都是为了告诉别人:“这是我的作品。” 让·努维尔却不喜欢这样,他的建筑都是杂乱想象力的衍生物,而且每一个都大相径庭,人们几乎找 不出什么共同点。
让·努维尔的设计思想介绍

* 贴子主题:让·努维尔的设计思想介绍(论文转抄)--------------------------------------------------------------------------------让·努维尔1945年出生在法国的西南部。
他的父亲是一间学校的巡视员,他的母亲是学校的语言教师。
他的父亲从小对他要求很严。
1966年,努维尔以学校入学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去巴黎学习。
开始的时候他还试图在一年以后转向学习绘画,然而就在这一年内,他已经在一个建筑事务所取得了一份工作。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进入八十年代,法国政府修建了一系列重大的政府工程。
在巴黎有罗浮宫扩建、巴士底歌剧院、国家图书馆以及德方斯巨大的拱门等。
所有这些建筑方案都是通过竞赛取得的。
在法国几乎任何规模的公共建筑都要通过竞赛取得设计方案。
这种做法给建筑师——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一个创作的机会。
在1982年进行的巴黎阿拉伯文化研究中心设计竞赛中努维尔一举成名,脱颖而出。
今天,他已经成为一位世界知名的建筑大师。
努维尔擅长用钢、玻璃以及光创造新颖的、符合建筑基地环境、文脉要求的建筑形象。
他对建筑设计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并且在实践中实施。
通过学习他的设计概念及手法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对于努维尔来说建筑设计从开始构思到施工完成更象一部电影的形成。
这种电影似的分析在努维尔的作品当中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得出来。
首先我们知道电影的画面并不是作为电影构成的最终结果,本身它就是一个媒介,一个可以从许多层次上理解的信息的载体。
很显然对于努维尔来说建筑是一个符号的系统,这种符号的语言并不是象传统建筑那样表现在立面。
对于一个建筑来说它更象是在文脉中生长并且代表所处的地点同时代,建筑语言必须从许多其它方面得出,这些方面包括文化、社会、其他媒体等各种地方但就不是建筑本身。
既然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文化不断增加的时代,那么电影电视以及互联网的语言对于今天的建筑来说就是合适的。
让·努维尔

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北侧是一面沿河玻璃幕墙,他使用了一种新的玻璃材料,让其与 圣母院的风格完美融合,还画出了天际线。
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南面采用带有浓郁的阿拉伯传统文化韵味的、由穆沙 拉比的方形和多边形图案组合的花窗。
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南面采用了有调节功能的金属幕墙,用一种全新的技术 模仿了阿拉伯建筑中特有的挑窗台。
建于2005年的巴塞罗那阿格巴大厦的墙面由25种彩色铝格拼成,整座 大厦被60000 扇玻璃百叶罩住,极大地增强了内部空间的光照,又提 供了隔热保护。随着太阳升起落下的位置变化,大厦表面会呈现出五 彩斑斓的颜色,颇有阳光照射下水波荡漾的动感和美感。
主要作品-巴黎布朗利河岸博物馆
2006年落成的巴黎布朗利河岸博物馆是最不羁的一件作品,离埃菲尔 铁塔数百米,属于历史老街区,但努维尔将传统与现代调和的恰如其 分,建筑几乎混杂各种设计元素,两个有着绿色植被墙的主体通过一 块玻璃链接,北立面多彩的和状物,铁锈色百叶100号住宅塔楼
总结
建筑物本身的美并不是独立呈现出来,它是要给 周围环境去亮色。而每个处于变化的场所处中,其地理, 历史的延续性依然存在,而我们利用这种场所的精神,利 用人们对它的情感通过新科技、新材料去搭建一个平台。 一个可以让人们的情感与有故事的场所对话的平台。
让 · 努 维 尔
小组成员: 林径锋 陈伟杰
生平简介
让•努维尔1945年8月12日生于法国西南部富麦尔市的一个 教师家庭,最初研习绘画 19岁在波尔多美术学院注册攻读建筑设计
21岁以竞考第一名成绩考入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
27岁毕业后在巴黎开设建筑设计事务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白天室外,当光照到玻璃幕墙上,由于铝合 金框架和玻璃间凹凸变化所产生的微妙构图 效果.使立面极为精致、简洁。
8
每当夜幕降临,内部开启的人工光穿透玻璃幕 墙,使建筑外观呈现水晶般亮丽景象.映照得 周围环境格外明朗。
9
在室内,当自然光线通过窗格栅照射进来,窗 面显得晶莹剔透,经过重新组织的几何化的阿 拉伯图案由于光的作用更加绚丽迷人,光赋予 这个建筑以特色 .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项目位于悉尼市一个以 前酿酒厂旧址上,投资6 亿澳元,包括两个分别高 16和33层的住宅塔楼以 及下面6层高的零售和 娱乐功能的基座.
"中央花园"住宅项目方案
46
47
48
49
50
12
在北面的立面中,表皮仅仅是采用了相似的模数,但 不具有阿拉伯纹样的功能。同时,北立面是西方文化 的真实镜像,附近巴黎都市风景的图像被彩绘在建筑 外表面的玻璃上,就像照相感光板上的化学药剂通道
13
从塞纳河对岸看文化中心。北立面上的曲线 和旁边道路与河流的曲线相呼应。右侧可以 看到Jussieu大学的建筑
19
20
和模仿旧建筑的檐口和灰泥粉刷相反,努维尔将整个建筑罩 上玻璃外衣,但并不是做出一个不适合居住建筑方案的透明 建筑,而只是一个玻璃表面的建筑。外墙和屋顶由表面平整 的混凝土完成。在混凝土表面悬挂了一组金属框架,以 40*40的网格为基础镶嵌预先塑好轮廓的块状玻璃。斜向布 置半菱形图案的块状玻璃表面构造方案,是努维尔设计的
60
谢谢观赏
61
21
22
方格网状肌理的分割,显示了建筑师早期立面设计 手法,表皮则采用大量的横向纵向的金属分割和玻 璃安装。 23
现代材料的运用和旧建筑相比显示出轻盈感,在体量上削 弱了对比,同时体现着现代气息。新的立面预示了内部的 现代生活。
24
• 原来的女校建筑,新建 筑在其背后
25
布朗利博物馆是努维尔近期的一个关键作品,显示出新材料表皮
“设计对于我,意味着一种书法或是用技 术方法渲染细节的尝试”----让· 努维尔
“建筑永远是对空间、对城市、对地形的临时性修 正。我们认为它具有永久性,但事实并非如此。”
3
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努维尔早期代表作品,并且开
始确立其大师地位的作品,更是 他今后成熟语言的一个语汇来源。1981年竞赛优胜作品, 4 1987年建成对外开放
10
这个建筑的立面体现着不同的节奏,由于朝向和方位的 不同,建筑的南面采用了著名的“阿拉伯之眼”,最大 限度地展现出主立面特征,使用了类似“控光装置”, 是东方文化的现代表达。同时,由于光线能够进入主要 面, 阿拉伯纹样与调节光线的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11
该建筑还提供了表皮模块和整体的关系,模块可以 从建筑整体推导出。著名的阿拉伯之眼的立面是 24×10个模块,24纵,10横,共240个。带有网络 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思路从这里有了溯源。
对于其建筑的真正意 义。于2006年竣工
26
• 项目概况:
• • • • • • • • • • • • 项目名称: 巴黎凯· 布朗利博物馆 建筑设计: 巴黎让· 努维尔工作室 庭园设计: 吉勒· 克莱门 植被墙: 帕特里克· 布朗 空间性质: 展览 教育 研究博物馆开 放空间 坐落位置:巴架七区塞纳河左岸 铁塔 东北方 占地面积:25 100m³ 建筑面积:40 000² 总造价:23 500万欧元(原来预算16 700万欧元) 竞图时间:1999年初 博物馆开工日期:2001年10月 落成开幕:2006年6月。
让·努维尔的作品与思想
1
生平简介
中文名: 让·努维尔 外文名: Jean Nouvel 国籍:法国 出生地: 法国的西南部 出生日期:1945年 职业:建筑师 代表作品:006 - Minneapolis, MN – GuthrieTheater 生平:让·努维尔1945年出生在法国的西南部。他的父亲是一间学校 的巡视员,他的母亲是学校的语言教师。他的父亲从小对他要求很严。 1966年,努维尔以学校入学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去巴黎学习。开始的时 候他还试图在一年以后转向学习绘画,然而就在这一年内,他已经在 一个建筑事务所取得了一份工作。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进入八十年 代,法国政府修建了一系列重大的政府工程。在巴黎有罗浮宫扩建、 巴士底歌剧院、国家图书馆以及德方斯巨大的拱门等。所有这些建筑 方案都是通过竞赛取得的。在法国几乎任何规模的公共建筑都要通过 竞赛 取得设计方案。这种做法给建筑师——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一 个创作的机会。在1981年进行的巴黎阿拉伯文化研究中心设计竞赛中 努维尔一举成名,脱颖而出。今天,他已经成为一位世界知名的建筑 大师。 2
14
文化中心内的光线 效果
玻璃窗格之后是整齐划一的金属构件,具有强 烈的图案表现性和科学幻想效果
光透过窗格,形成了几何形、 精确的、波动旋转的深浅阴影
15
• 科尼亚克-热公寓---
16
17
一层平面图
平面中新建筑设计成老建筑的镜像。中 间的管理单元构成了H形中间的横
建筑的布局是非常传统的:由中间横杆连接两个对称单元的 解决方案是完全合乎逻辑的。使人意想不到的是新建筑的外 18 部处理
“建筑必须是完全真实的。”努维尔这样写道。“ 作为一名真实的建筑师必须时刻是警觉的,时刻准 备吸取历史的教训,彻底根除错误。真实性意味着 揭示当代建筑设计感觉上的失败,真实性意味 着最 终必须拒绝跟随文化上的陈腔滥调,拒绝复制(而是 创造),拒绝跟随(不跟随某人的道路)。很多建筑建 在错误的地方,没有精神,没有魅力,没有温暖。 胜过他们的将是建筑中 表现出来的意志力以及对生 活的热爱。”
51
52
53
54
这是让· 努维尔2010年公布 的卡塔尔国家博物馆的设 计方案。外形酷似沙漠玫 瑰的博物馆坐落在多哈滨 海路的南端,占地150万 平方英尺。环形的相互连 接的展馆低伏在场地上, 中间形成了大块庭院。博 物馆室内面积为43万平方 英尺。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
55
56
57
58
59
“在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建筑中,我开始考虑光线 的问题。光的主题通过完全由‘照相机快门’组成 的南墙,楼梯的堆叠,模糊的轮廓和突出的反射和 阴影表现出来”---让· 努维尔
5
七层平面图
• 悬挂条纹大理石的露天采光井在平面的中间。为室内 带来光线层次、空间体积和开放闭合感的忽然转换工艺,混凝土大跨结 构.并用玻璃幕墙覆盖在建筑的南立面。为突出 阿拉伯建筑特点,用框架组成阿拉伯图案格栅装饰 玻璃幕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