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2. 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教学难点:1. 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场景。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近似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四舍五入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四舍五入是一种常见的近似方法。

2.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将一个数近似到某个整数,除了四舍五入,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进一法”的概念:将一个数向上取整到最近的整数。

2. 举例说明“进一法”的应用场景,如:购买物品时,不足一元的零钱需要向上取整。

3. 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使用“进一法”?4. 介绍“去尾法”的概念:将一个数向下取整到最近的整数。

5. 举例说明“去尾法”的应用场景,如:将时间精确到分钟,秒数部分采用去尾法。

6. 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使用“去尾法”?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共同评析。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应用场景。

2. 强调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近似方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2.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完成的时间和质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了这两种近似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何时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近似方法。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去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去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去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这节课总体上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将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小结如下:
成功的地方:
1、我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问题情境。

情境(一)中要把
2.5千克香油装到玻璃瓶中,每个瓶子装0.4千克香油,学生计算得出需要6.25个瓶子,然后让学生把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得出需要7个瓶子才能装完。

我把这种问题情境看作是在完成一个任务,只有7个瓶子能装完,也就是完成了任务,这里的小数部分需要向整数部分近一,得出取近似数的方法为“进一法”。

“进一法”解决的问题情境就是完成任务,保证整体的完整性。

2、在情境(二)中,25米长的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想清楚能包装几个礼盒,学生融入生活情境,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只能包装16个礼盒。

我做一适当引导,每个礼盒的包装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看作是同一个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再包装不了一个,在这种问题情境下,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这节课小结达到了教学的高效,每个情境教学完一个知识小结,两个情境问题教学完成后做了一个对比小结,练习题完成后再进行归类小结,最后进行了全课小结,通过这些小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3、不足之处:
课前用“纸上谈兵”这一成语引入新课,意在让学生明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而学生对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不到位,我在处理这个问
题的过程中,没有点破,所以效果不是很好。

习题设计量较大,学生练习的时间比较紧迫,习题的设计上也出现了重复现象。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准确、严谨的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和区别。

2.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场景。

3. 实际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技巧。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处理小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经验,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和区别(10分钟)1. 教师讲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含义。

2. 学生通过举例,加深对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区别,总结两者的特点。

三、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场景(10分钟)1.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场景。

2.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师总结,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四、实际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3. 教师通过实例,展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3.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修改自己的答案。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和区别。

2. 学生能熟练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法去尾法教案

进一法去尾法教案

进一法去尾法教案
教案标题:进一法去尾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

三、教学内容
1. 进一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去尾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老师讲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给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5.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
值。

五、教学手段
1. 教师讲解
2. 学生练习
3. 实例分析
4. 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练习成绩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进一法和去尾法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2.掌握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解决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数学思维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进一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去尾法”的应用技巧。

难点1.如何灵活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1. 介绍“进一法”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 解释“去尾法”的概念并示范应用。

第三步:练习1. 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案例进行练习,巩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运用。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更复杂的问题,并尝试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第四步:拓展老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第五步:总结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四、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拓展练习:自选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五、板书设计“进一法”:1. 概念2. 使用方法“去尾法”:1. 概念2. 应用技巧六、反思与改进教师们鼓励大家畅谈,希望能帮助你发现自己的问题,也让他们更优秀的帮助大家找到问题的改进的方法,探讨更多的实际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相信学生们将会更深入地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掌握其应用技巧,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解决。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

2. 学会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

2.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学会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例如,小明家的客厅长5米,宽4米,他想用边长为0.5米的正方形地砖铺满整个客厅,请问他需要多少块地砖?2. 新课导入让学生先自己尝试解决上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用普通的除法计算出的结果并不是整数,而实际生活中我们不能购买半块地砖,所以我们需要用到“进一法”或“去尾法”。

3.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1)进一法:将除法的结果向上取整,即使得商数比实际结果略大一些。

例如,5除以0.5的结果是10,但实际需要11块地砖,所以用“进一法”得到的结果是11。

(2)去尾法:将除法的结果向下取整,即使得商数比实际结果略小一些。

例如,4除以0.5的结果是8,实际需要8块地砖,所以用“去尾法”得到的结果是8。

4.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一个房间的面积,购买材料时如何计算所需数量等。

5.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到“进一法”和“去尾法”,并尝试解决。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及反思本节课内容孩子不容易掌握,会受前面所学“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的影响。

可能会“不知所措”。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不同于“四舍五入”法的求近似值的方法。

本节课中要让学生明白求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但又各不相同。

“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

三者求近似值的方法不同。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明白求近似值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外,可以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而且能清楚的明白各自的使用场合与情况。

并且学生也掌握了哪种情况下使用“进一法”,哪种情况下使用“去尾法”。

讲授新课时,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尝试计算。

(二)激发交流讨论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后,再针对两个答案做出正确的选择。

从而明白为什么例题用四舍五入法不行了呢?为什么结果是6.25个,但正确答案是7个呢?抓住这个矛盾展开讨论交流选择正确的答案,并知道这种方法叫“进一法”。

从而知道“四舍五入”法在此例题中显然用不上,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结果。

(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交流的空间。

让学生在讨论争论交流中感知“进一法”和“去尾法”必须根据实际生活情况来决定,才可以行的通。

(四)学生与教师耐心细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发言中的信息,进行充分的肯定与及时的评价。

(五)做“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分析与比较。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通过举例子进一步使“进一法”和“去尾法”与生活相连渗透。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进一法、去尾法的原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需求。

(2)复习相关知识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讲解进一法、去尾法的定义和原理。

(2)通过例题,展示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3. 巩固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2)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互评,交流解题心得。

4. 课堂小结(2)让学生谈谈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及板书设计见附件)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书写工整,独立思考。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当,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管理是否到位,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客观,是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5. 针对课后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附件:课后作业及板书设计一、课后作业(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6米,宽是8.9米,求它的面积。

(2)28位同学分组做游戏,每组最多5人,最少3人,请问最多可以分成几组,最少可以分成几组?2. 请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简要说明解题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节课内容孩子不容易掌握,会受前面所学“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的影响。

可能会“不知所措”。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不同于“四舍五入”法的求近似值的方法。

本节课中要让学生明白求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但又各不相同。

“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

三者求近似值的方法不同。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明白求近似值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外,可以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而且能清楚的明白各自的使用场合与情况。

并且学生也掌握了哪种情况下使用“进一法”,哪种情况下使用“去尾法”。

讲授新课时,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尝试计算。

(二)激发交流讨论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后,再针对两个答案做出正确的选择。

从而明白为什么例题用四舍五入法不行了呢?为什么结果是6.25个,但正确答案是7个呢?抓住这个矛盾展开讨论交流选择正确的答案,并知道这种方法叫“进一法”。

从而知道“四舍五入”法在此例题中显然用不上,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结果。

(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交流的空间。

让学生在讨论争论交流中感知“进一法”和“去尾法”必须根据实际生活情况来决定,才可以行的通。

(四)学生与教师耐心细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发言中的信息,进行充分的肯定与及时的评价。

(五)做“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分析与比较。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通过举例子进一步使“进一法”和“去尾法”与生活相连渗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