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干旱概念与干旱对植物生长影响
干旱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干旱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干旱是指某一地区在一段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减少,水分供应不足的气候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干旱现象频繁出现,给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个层面探讨干旱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一、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干旱对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植物种类的减少和植物数量的减少两方面。
1. 植物种类的减少干旱会导致植被退化,许多植物无法适应干旱环境而死亡,从而导致植物种类的减少。
大量树木的枯死和灌木的凋谢使得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类型变得单一,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2. 植物数量的减少干旱时期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光合作用减弱,气孔关闭,导致植物生长速度减慢,繁殖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植物数量的减少。
这进一步加剧了植物群落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二、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干旱对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栖息地破坏和食物链的破坏两方面。
1. 栖息地破坏干旱导致水源的减少和土地的干燥,许多湖泊、河流和水域干涸,原本的动物栖息地遭到破坏。
同时,植被的凋谢也导致动物失去了遮蔽和繁殖的场所,使得动物种群数量减少,导致动物多样性的减少。
2. 食物链的破坏干旱对植物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植物减少导致食物链中的植食动物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进而影响到食肉动物层次。
食物链的破坏使得整个动物群落失去平衡,动物多样性遭到威胁。
三、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干旱也对微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土壤微生物。
1.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干旱使得土壤失去了水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减弱,微生物种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耐旱性较弱的微生物死亡或者减少,而一些耐旱性较强的微生物则会增多。
这种微生物群落的改变会影响到土壤养分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进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
2. 生态功能的减弱微生物在土壤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分解有机质、提供养分等。
干旱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活动减少,生态功能减弱,进而影响到土壤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
干旱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

⼲旱对植物⽣长影响的研究⼲旱对植物⽣长影响的研究学习类2009-12-06 10:04:31 阅读833 评论0 字号:⼤中⼩订阅内容提要:本实验采取教师指导性讲解、学⽣⾃主完成实验⽅案设计的⽅法进⾏实验。
本实验主要研究的是⼲旱对植物⽣长的影响,实验步骤包括植物材料的栽培、管理、⽔分控制、定量测定、数据统计和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综合性评价。
具体情况如下:1、种植植物(⽟⽶):⼟培法。
2、⽔分处理:⼲旱(⽔分胁迫)与对照(正常浇⽔);并测定⼟壤含⽔量。
3、形态指标测定:⽣长速度(⽤叶⽚长度表⽰)、鲜重、⼲重、根冠⽐等。
4、⽣理⽣化指标测定:植株含⽔量、叶绿素含量、膜透性、膜脂过氧化程度(丙⼆醛MDA)、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
5、实验时间:为期5周。
关键词:⽟⽶⼲旱湿润⽔分实验组对照组植株含⽔量叶绿素含量膜透性前⾔:不利的⽣长环境变化会影响植物的⽣长,⼲旱是最重要的逆境之⼀。
通过该实验的开设,使学⽣了解环境条件对植物⽣长的影响。
使学⽣通过查资料、设计实验、包括实验条件(⼟壤含⽔量)的控制、衡量植物⽣长的指标及测定⽅法,提⾼学⽣的动⼿能⼒和实验能⼒,训练学⽣的团队合作精神并为后续课程和毕业论⽂的实施打下基础。
1.实验前准备:1.1栽培管理:⼟壤的准备、⼟壤装⼊花盆,播种,管理,⼲旱控⽔时期及程度、使两种⼟壤⽔分(⼲旱和湿润)保持相对稳定。
1.2形态指标测定。
1.2.1叶⽚⽣长速度的测定。
1.2.2植株鲜重、⼲重的测定、植株含⽔量测定、根冠⽐(即根系⼲重与地上部⼲重之⽐)测定。
1.3⽣理指标的测定。
1.3.1叶绿素含量测定。
1.3.2植物伤害程度指标的测定(膜透性:电导仪法、MDA)。
保护酶活性测定(过氧化氢酶CAT:紫外分光光度法、过氧化物酶POD)2.主要仪器设备: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电⼦天平、台秤、6个花盆、⽔浴锅、离⼼机、尺⼦、剪⼑、离⼼管、烧杯、研钵、移液管等。
干旱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

干旱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不利生长环境影响植物的生长,干旱是最重要的逆境之一。
本实验研究干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包括植物材料的栽培、管理、水分的控制,植物生长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的测定,统计和分析干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的进行由教师指导性讲解、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
干旱影响植物生长实验测定:逆境亦称为环境胁迫,是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不利的生长环境变化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干旱是最重要的逆境之一。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能通过改变自身的形态,生理或生活史特性,来抵御环境因子的不良影响。
本实验研究干旱对玉米的生理特性的影响,例如干旱玉米还原糖含量,酶活性,叶绿素含量,根冠比的变化。
对植物抗性生理的研究对于农.林业生产及其环境保护有着重要关系。
1.1.1材料土壤、6个花盆、玉米种子、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台秤、花盆、水浴锅、离心机、尺子、离心机、剪刀、离心管、烧杯、研钵、移液管、容量瓶、滤纸、漏斗 1.2方法1.2.1栽培管理将相同质量的土壤装入大小一致的六个花盆中,再将发育良好的,饱满的玉米种子一起栽入花盆中,每盆约3粒种子。
在生长期间每天给玉米浇入适量的水,保持每盆花盆中的土壤水分约80%,让其自然生长。
每盆保留3株长势良好且一致的玉米苗,待其叶片生长出4—5片叶时,进入干旱控水期,分为对照组3盆,实验组3盆。
对照组每天浇水到至花盆下部有水滴出来为止,仍然保持土壤水分在80%左右。
实验组在较干旱时浇少量的水,保持土壤干旱。
如此连续处理4周。
1.2.2形态指标的测定1.2.2.1植株生长速度的测定当植株长出第五片叶时,在每个花盆中选一棵生长良好的植株,每天测量第五片叶的长度,记录数据。
1.2.2.2植株鲜重的测定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玉米小心连同根系取出,将泥土去掉,洗干净,并用吸水纸吸干水分后,用天平称取鲜重,记录数据,比较两组植株鲜重的差别。
2013植物干旱概念及干旱对植物生长影响

去,这种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称
为植物的抗性。
植物的抗性生理(hardiness physiology)
就是研究不良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以及植物对不良环境的抗御能力。
4.植物抗逆途径 植物抗御和忍受不良环境作用的途径是多种 多样的。Levitt用图表示了它们种类和关系。
3.干旱碳代谢途径的影响 干旱逆境可使植物的碳代谢途径改变
植物受到干旱逆境后光合作用受抑制程度与 C3、C4代谢有直接关系,不同植物的光合作 用对干旱逆境的反应不同,这与光合作用对 干旱逆境的适应性有关。 仙人掌、松叶菊、景天科植物和露花等从纯 C3光合途径转变为CAM途径或两者兼有之。 有些植物从C4转变为C3代谢途径
(四)干旱对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
1.光合作用的非气孔限制 在干早逆境条件下,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可能是在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的生化过程, 即非气孔性限制。 光反应 暗反应 叶绿体微结构 光合色素 光合产物的累积与运输 叶片光合放氧能力 叶绿体Hill反应 PSll活力、叶绿素荧光强度、表观量子产额明 显降低电子传递受阻、光合磷酸化解偶联 PEP羧化酶、RuBP羧化酶、丙酮酸激酶活性 下降
2.干旱对光合暗反应的影响 干旱逆境引起了RuBPCase活性的降低 水分亏缺下光合作用除受RuBPCase活性的影响 以外,也受其含量变化的影响。
水分亏缺其他酶影响。例如PEP羟化酶、 NADP—苹果酸酶(NADP-ME)、 NADPH—苹果酸脱氨酶(NADPH-MDH)、 碳酸肝酶和5—磷酸核酮糖激酶等酶的活性随 干旱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一)干旱对植物光合机构的结构及活性的影响
1.干旱对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植物的抗旱、抗盐性

某些沙生植物为了适应环境,以干重计算 的根系比例竟占整株重的90% 。
仙人掌角质层 发达,通过角 质层丢失的水 分只占其总蒸 腾量的0.05%。
3.耐旱性
植物受旱时,能在较低的细胞水势下维持一定程 度的生长发育(低的基础代谢水平,低的蛋白质 水解合成比率,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的较易修复 等)和忍耐脱水的能力。
▪维持膨压 渗透调节 细胞壁弹性
细胞体积小
▪耐脱水或干化 原生质耐性
脯氨酸含量对干旱引起小麦叶片细胞膜损伤的影响
培养基
湿空气 水 25%脯氨酸 5.0%脯氨酸 7.5%脯氨酸
脯氨酸含量 (mg/g) 1.5 1.2 46.1 56.4 65.0
干旱引起的损 伤% 63.9 70.1 23.7 12.0 1.9
3. 生理代谢紊乱 ✓ 抑制光合速率
Na+抑制Rubisco、PEPC的活性。
✓ 呼吸作用 低盐时植物呼吸受到促进,高盐时受 到抑制。
✓ 蛋白质合成受抑 降低蛋白质合成速率,加速贮藏蛋白 质的水解。
(二)次生盐害
1. 渗透胁迫 土壤盐分过多,降低土壤溶液的渗透势, 植物吸水困难, 导致生理干旱。
抗旱性(drought resistance): 植
物抵抗干旱的能力。
干旱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植物不但能 够生存,而且能维持正常的或接近正常的 代谢水平,维持基本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
(一)干旱类型
大气干旱:空气过度干燥,相对湿度过低, 常伴随高温和干风。
土壤干旱:土壤中没有或只有少量的有效水, 这将会影响植物吸水,使其水分亏缺,引起 永久萎蔫。
• 暂时萎蔫 • 永久萎蔫
大豆对水分亏缺的反应
1.机械损伤 细胞失水或再吸水时,原生质体与细胞壁 均会收缩或膨胀,但是它们的弹性以及两 者之间的收缩程度和膨胀程度均不同。
干旱对植物的影响

旱害对植物的影响
旱害对植物外部形态的影响 旱害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旱害对植物外部形态的影响
• 1 蔬菜种子播种后如遇旱害,发芽很少或根本不发芽, 即使出苗,生长也很缓慢且幼苗纤弱,严重时很快枯死。
• 2 移栽后的蔬菜幼苗遇旱害,会影响到成活率;即便是 成活的幼苗,其生长也很缓慢,根系不发达,长势差。
• (2)CO2同化受阻 气孔阻力增加与细胞内阻力增加都可能使CO2 同化受阻。细胞内阻力包括叶肉阻力和羧化阻力。前者是指CO2在细 胞间隙及细胞壁中的溶解以及传导至RuBP羧化酶反应部位的阻力; 后者则是指对羧化反应的阻力,它反映了RuBP羧化酶固定CO2的能 力。KeCk等(1974)发现,干旱危害的原因之一是降低PSⅡ的效率, 从而使CO2同化受阻。
旱害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 6.激素变化植物遇到干旱后,萎蔫对植物体内源激素的 影响,总的规律是促进生长的激素减少而抑制生长的激 素增多,其中最明显的是脱落酸(ABA)含量增加。随着 ABA增多,脯氨酸含量也相应增高。
旱害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 7.酶活力的影响 干旱胁迫可以影响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力。抗旱性强的
根系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以补偿蒸腾的消耗,致使植物 体内水分状况不良影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以致发生危 害。
• 3)生理干旱:特点是土壤环境条件不良,使作物根
系生命活动减弱,影响根系吸水,造成植株体内缺水而受 害。
旱害生理机理
• 膜的透性改变
与细胞膜紧密结合的水分子层是细胞膜稳定的重要因素, 因此,当干旱引起极度脱水时,细胞膜失去水层,使膜脂分 子的排列发生改变,从双分子层结构改变为六角型,或微团 结构,使膜上出现亲水通道和裂缝,使内含物向外渗漏,同 时由于细胞膜失水和膜脂分子排列的改变,使蛋白在膜上的 位置和构形发生改变,丧失生物活性。
植物的抗旱性

内容
一、干旱的相关概念 二、干旱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三、园艺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 四、提高园艺植物抗旱性的途径 五、树木抗旱基因与遗传的研究
一、干旱的相关概念
干旱(drought)是一种使植物产生 水分亏缺的环境状况,通常可分为大 气干旱和土壤干旱两种类型,这两种 干旱常结合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干旱 是一个气候概念。
干旱的伤害机制
三、园艺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
植物对干旱的适应和抵抗能力叫抗旱性 (drought resistance)。由于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生态因素等原因,使植物形成了 对水分需求的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如荷花、 菱角)、旱生植物(如仙人掌科花卉)和包括 绝大多数园艺植物在内的中生植物,不同类 型植物的抗旱性差别很大。
大气干旱
当大气温度高、光照强,空气中相对湿度低 (10%—20%),尽管土壤中有水,根系活 动也正常,但由于蒸腾强烈,失水量大于根 系吸水量而使植物受害的现象,称为大气干 旱。如我国西北等地就常有大气干旱出现。 大气干旱如果持续时间过久便会引起土壤干 旱。
土壤干旱
当土壤中缺乏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分,根 系吸水困难,植物体内水分平衡遭到破坏、 致使植物生长缓慢或完全停止生长的现象, 称为土壤干旱。受害情况比大气干旱严重, 我国的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均常有土壤 干旱发生。
(水分胁迫是环境对植物的作用,结果造成植 物水分亏缺)
植物水分亏缺的程度可用水势(water potential)或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来表示。Hsiao(1973)将 一般中生植物水分胁迫程度划分为如下三个 等级:
1.轻度胁迫 水势比处在缓和的蒸发条件下供 水良好时略降低零点几个MPa;或相对含 水量降低约8%~10%。
干旱分类和定义

干旱分类和定义美国气象学会(AMS 1997)将干旱定义为4种类型:气象干旱或气候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及社会经济干旱。
气象干旱由降水和蒸发的收支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现象,其特点是可很快结束。
由于降水是主要的收入项,因此通常以降水的短缺程度作为干旱指标。
如连续无雨日数、降水量低于某一数值的日数、降水量距平等。
水文干旱由降水和地表水或地下水收支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现象,其特点是持续时间长。
通常利用某段时间内径流量、河流平均日流量,水位等小于一定数值作为干旱指标或采用地表径流与其它因子组合成多因子指标,如水文干湿指数、供需比指数、水资源总量短缺指数等。
农业干旱由外界环境因素造成作物体内水份亏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导致减产或失收的现象,涉及土壤,作物、大气和人类对资源利用等多方面因素,其特点是影响作物生长。
农业干旱主要是由大气干旱或土壤干旱导致作物生理干旱而引发的。
1)大气干旱:特点是空气干燥、高温和太阳辐射强,有时伴有干风。
在这种环境下植物蒸腾大大加强,但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足以补偿蒸腾的支出,使植物体内的水分急剧减少而造成危害。
2)土壤干旱:特点是土壤含水量少,水势低,作物根系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以补偿蒸腾的消耗,致使植物体内水分状况不良影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以致发生危害。
3)生理干旱:特点是土壤环境条件不良,使作物根系生命活动减弱,影响根系吸水,造成植株体内缺水而受害。
社会经济干旱指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以水分影响生产、消费活动等来描述的干旱,其特点是与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相联系。
其指标常与一些经济商品的供需联系在一起,如建立降水、径流和粮食生产、发电量、航运、旅游效益以及生命财产损失等有关。
农业干旱干旱是对我国农业影响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我国农作物平均每年受旱面积2.2万公顷,占全部农业灾害面积的62%以上;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繁出现,农业干旱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明显增加,1997、1999~2002年北方地区出现连年大旱;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南方地区干旱也频繁发生,2003年、2004年江南、华南遭受严重干旱,2006年川渝地区出现百年大旱,均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使粮食作物大幅度减产,从而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逆性(stress tolerance) 指植物组织虽经受 逆境对它的影响,但植物通过生理代谢变化来 适应或抵抗逆境。植物承受了全部或部分的不 良环境的作用而没有引起伤害或只引起相对较 小的伤害。使其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 任何植物的抗逆性都不是骤然形成的,而是通 过相应的适应性变化过程才能形成。
耐逆性stress tolerance
避胁变性 strain avoidance
耐胁变性Strain tolerance
胁变可逆性strain reversibility
胁变修复strain repair
植物4种抗逆方式的关系
避逆性(stress avoidance)指由于植物通过各种方 式避开或部分避开逆境的影响,不利因素并未进入组 织,故组织本身通常不会产生相应的反应。 植物的整个生育过程不与逆境相遇,通过缩短生育期 等方式逃避干旱缺水季节。如沙漠中的植物在雨季就 完成了自己的整个生命周期等。也叫干旱逃避 (drought escape),这些植物称为干旱逃避植物。
§2干旱对植物生长及生理过程的影响
一、对膜透性的影响:
膜系统受损,透性增大,内容物外渗,细胞内 酶的空间间隔破坏,正常代谢受到影响。
二、对生长的影响:
分生组织细胞膨压降低,细胞分裂减慢或停止,细 胞伸长受到抑制,植物一般低矮,叶片较小。由于 总光合面积减少,产量会大大降低。
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干旱逆境时光合作用影响的途径: 干旱逆境直接影响光合机构的结构和活性。如,叶绿
植物的抗性生理(hardiness physiology) 就是研究不良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以及植物对不良环境的抗御能力。
4.植物抗逆途径
植物抗御和忍受不良环境作用的途径是多种 多样的。Levitt用图表示了它们种类和关系。
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
避逆性stress avoidance
二、胁迫和胁变
1.胁迫(stress) 原意是施加于物体并引起变化的胁强,在 植物逆境生理学(stress physiology)中,这 种胁强是指对植物生长产生伤害的逆境。
2.胁变(strain)
胁迫所引起的植物本身的变化。是植物对 逆境的反应,包括植物抵抗胁迫的力量和 本领、产量变化以及恢复的程度。
大气干旱、土壤干旱、生理干旱
大气干旱
指气温高、光照强、大气相对湿度过低(10% 一20%),尽管土壤中有可利用水分,根系活 动也正常.但植物的蒸腾强烈,失水远大于根 系吸水,使植物体内严重水分亏缺。
如我国西北等地就常有大气干旱的发生.大气 干旱持续太久,便会引起土壤干旱。
干热风是由于东移下沉大陆变性气团的控制,空气湿 度和温度发生明显突变,出现剧烈的增温降湿,并伴 有一定风力的天气过程。我国是受干热风危害严重的 国家。
• 植物在遭遇不良环境时作出相应反应,逐步适 应逆境的过程称为锻炼(hardenging)。
如果植物预先经过胁迫锻炼,其耐逆性 可大大提高,说明植物已进行了驯化 (acclimated)或已获得抗性。驯化和适 应(adaptation)不同,驯化是指经过数 代筛选在遗传上获得的耐逆性,它远比 适应复杂的多。
第三章 水分亏缺及植物对干旱的适应
§1 干旱的一般概念及植物抗性
一、逆境的概念及种类
• 逆境(stress)是指对植物生存及正常生长发育 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生物因素——病害、虫害、杂草
逆境种类 理化因素
物理的——机械损伤 辐性的——紫外 化学的——污染、氧胁迫 温度的——低温、高温 水分的——干旱、涝害
水分胁迫的程度常用w 和RWC等水分状况指标来划
分。
与正常供水、蒸腾缓和条件下相比
轻度胁迫: 植物w 略低0.1~0.5 MPa;
RWC 降低8~10%
中度胁迫: 植物w 降 低0.5 ~1.5MPa;
RWC 降低10~20%
重度胁迫: 植物w 降 略低1.5 MPa以上;
RWC 降低20%发上
干热风的数量指标按日最高温度、14时相对湿度和风 速确定。
轻干热风 重干热风
日最高温度 14时相对湿度 14时风速 ≥32℃ ≤30% ≥2m•S-1 ≥35℃ ≤25% ≥3m•S-1
土壤干旱
是指土壤中可利用水的缺乏或不足,使植物根 系吸水困难,体内水分亏缺严重。正常的生命 活动受到干扰,生长缓慢或完全停止,甚至死 亡。
三、干旱的概念
1.干旱概念及类型
干旱是一种气候状况,其基本特征是 土壤缺水,大气干燥,导致植物耗水大 于吸水,体内水分亏缺,这种导植物体 内水分严重亏缺的气候状况称为干旱 (drought)。
无雨或雨水稀少造成土壤含水量下 降,植物因得不到所需水分而受害,称 为旱害。
农业上的干旱是指造成植物水分亏缺的环境 条件。根据引起水分亏缺的原因,可将干旱 分为三种类型:
我国干湿气候区域的划分主要是根据降雨 量这一决定干旱的主要气候因子,结合植被景 观特点而确定的:
干旱区: 年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下; 半干旱区:年降雨量在200 ~ 400毫米之间; 半湿润区:年降雨量在450 ~ 650毫米之间; 湿润区: 年降雨量在650毫米以上。
水分胁迫:指干旱、缺水所引起的对植物正 常生理过程的干扰。
胁变一般随胁迫程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加。 轻度胁迫只引起有限和可逆的应变,胁迫 一旦消除,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弹性胁变区域很窄。 水胁迫引起植物胁变大多是不可逆的。 在胁变破裂点之前,不可逆的胁变区间越 大,植物适应逆境的范围就越大。
3.植物的抗性(hardiness)
有些植物不能适应这些不良环境,无法生 存。有些植物却能适应这些环境,生存下 去,这种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称 为植物的抗性。
土壤干旱比大气干旱严重,我国西北、华北、 东北等地常有发生。
生理干旱
由于土壤温度过低、土壤溶液离子浓度过高 (如盐碱地或施肥过多)、或土壤缺氧(如土 壤板结、积水过多等)等因素的影响,植物根 系正常生理活动受到阻碍,即使土壤中有可利 用水,根系也不能吸收,致使植物体内缺水受 旱的现象。
干旱是植物经常遭受的一种逆境,我国约有 48%土地面积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