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稳定性分析报告
边坡稳定性分析报告

1、边坡稳定性分析:
K s =(γv cosθtgφ+ Ac)/γv sinθ式中γ为岩土体的重度; c为结构面凝聚力; φ为结构面内摩擦角; A为结构面面积; v为岩土体积; θ为结构面倾角。
由于本工程边坡为折线边坡,故对边坡分为两段边坡(1:1.5边坡为边坡一,1:2边坡为边坡二)进行分析,详见图1-1;
边坡一:K s =(γv cosθtgφ+ Ac)/γv sinθ
=(1.21*19*0.83*0.364+1.21*15)/(19*1.21*0.555) =1.97>1
边坡二:K s =(γv cosθtgφ+ Ac)/γv sinθ
=(1.21*19*0.894*0.364+23.2*15)/(19*23.2*0.447) =2.49>1
两个边坡稳定系数都大于1,但未考虑开挖过程中机械扰动、降雨及边坡透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此对理论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应进
行修正, 如表1。
表1稳定性安全系数修正表
2、主动土压力计算
Ea=φc*r*h²Ka/2
=357.22KN
Φc=1.2,由于挖方高度大于8m,Φc=1.2。
r=19KN/m³,h=8m,Ka=tg²(45-φ/2)
3、备注
本验算未考虑上部行车荷载,尽管验算边坡稳定性符合要求但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在边坡埋设位移观测桩,每天按一定频率进行观测。
位移观测埋设如下:距离开挖断面外6-10m埋设,每个断面埋设3根。
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位移量超出规定范围应立即停止施工对边坡进行防护作业,边坡防护可采用钢花管深层注浆处理。
边坡稳定性案例分析报告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及案例研究摘要:本文首先介绍实际工程中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技术研究的意义,其次介绍边坡破坏的形式及影响因素,并系统地介绍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三大类方法及其原理。
最后结合工程实际案例,采用赤平投影方法和FLAC3D软件数值模拟对案例中涉及的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加固措施。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稳定性分析方法,赤平投影法,数值模拟,边坡加固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ly introduces the meaning of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in practical projects and study on treatment technology, then demonstrates the forms of slope failure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The article also introduces the three main methods on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their theories systematically. In the end, according to a practical project, stereographic projec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hrough FLAC3D software are employed to conduct estimation of stability of a slope involved in the project, and thus the reasonable reinforcement measures.Key Words: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s, stereographic projec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slope reinforcement1 引言边坡是指地壳表面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是坡面、坡顶及其下部一定深度坡体的总称。
边坡稳定性分析报告.doc

边坡稳定性分析报告.doc边坡稳定性分析报告斜(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摘要斜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目前主要分为定性类方法、定量类方法和非确定性方法。
定性类方法和定量类方法都比较成熟,尤其以定量类方法(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单元法等数值计算方法)运用较多;而非确定性方法虽然方法较多,但目前使用相对较少。
本文主要介绍三类分析方法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及其原理,并对三类方法的特征及优缺点进行简单评价。
关键词斜坡稳定性分析,定性类方法,定量类方法,非确定性方法ABSTRACT Nowadays, the methods evaluating slope stability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qualitative methods, quantitative methods and nondeterministic methods. Qualitative method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are both comparatively mature, and especially quantitative methods rigid equilibrium limit method and numerical computation methods such as finite element method are widely employed; while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nondeterministic methods, they are comparatively less employed. The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some specific methods and their theories of the three evaluating methods, and short comments are mad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e three evaluating methods. Key Words。
边坡稳定性分析—

第一章绪论1.1引言边坡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斜坡,是人类工程活动中最基本的地质环境之一,也是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工程形式。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在建筑、交通水利、矿山等方面都涉及到很多边坡稳定问题。
边坡的失稳轻则影响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重则造成人员伤亡与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
因此,边坡的勘察监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边坡的治理,是降低降低灾害的有效途径,是地质和岩土工程界重点研究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人口的膨胀,越来越多的建筑物需要被建造,城市的用地也越来越珍贵。
特别是对于长沙这样多丘陵的城市来说,建筑边坡成为了不可避免的工程。
1.2边坡破坏类型边坡的破坏类型从运动形式上主要分为崩塌型和滑坡型。
崩塌破坏是指块状岩体与岩坡分离,向前翻滚而下。
一般情况岩质边坡易形成崩塌破坏,且在崩塌过程中岩体无明显滑移面。
崩塌破坏一般发生在既高又陡的岩石边坡前缘地段,破坏时大块岩体由于重力或其他力学作用下与岩坡分离而倾倒向前。
崩塌经常发生在坡顶裂隙发育的地方。
主要原因有:风化等作用减弱了节理面的黏聚力,或者是雨水进入裂隙产生水压力,或者是气温变化、冻融松动岩石,或者是植物根系生长造成膨胀压力,以及地震、雷击等外力作用(图1-1)。
滑坡是指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内软弱面产生的整体滑动。
与崩塌相比滑坡通常以深层破坏形式出现,其滑动面往往深入坡体内部,甚至可以延伸到坡脚以下。
其滑动速度虽比崩塌缓慢,但是不同的滑坡滑动速度相差很大,这主要取决于滑动面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质。
当滑动面通过塑性较强的岩土体时,其滑动速度一般比较缓慢;相反,当滑动面通过脆性岩石,且滑动面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在构成滑面之前可承受较高的下滑力,那么一旦形成滑面即将下滑时,抗剪强度急剧下降,滑动往往是突发而迅速的。
滑坡根据滑动模式和滑动面的纵断面形态可以分为平面滑动、圆弧滑动、楔形滑动以及复合形。
当滑动面倾向与边坡面倾向基本一致,并且存在走向与边坡垂直或接近垂直的切割面,滑动面的倾角小于坡角且大于其摩擦角时有可能发生平面滑动。
边坡稳定性分析2篇

边坡稳定性分析2篇边坡稳定性分析(一)引言边坡是指在道路、河道、铁路、水库、矿山等山区地带或特殊地质条件下,因建设需要而开挖或局部破坏岩土体,形成的斜坡或峭壁。
由于其受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工程施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边坡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和塌方等不稳定现象,给工程运行和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与损失。
因此,边坡稳定性分析对于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稳定性分析方法边坡稳定性分析常见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力学分析法、有限元数值模拟法、模型试验法等。
以力学分析法为例,首先需要对边坡的主要信息进行调查,包括边坡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下水位、工程建设历史等。
其次,根据荷载和载荷的方向、大小、分布等条件,选取合适的地质模型、荷载模型,并采用合理的力学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
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加固和治理方案。
分析评估指标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破坏形式、安全系数以及承载能力等。
其中,破坏形式是指发生破坏时边坡的形态和特征,它直接影响到治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安全系数是衡量边坡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其定义为承载力与荷载的比值,即:$${\rm {安全系数}}={\rm {承载力}}\div{\rm {荷载}}$$三种承载状态及相应的安全系数如下:1.安全状态:安全系数大于1.5;2.可疑状态:安全系数介于1.0-1.5,需要加强监测和治理;3.失稳状态:安全系数小于1.0,已进入失稳状态,需立即采取加固措施。
承载能力是指边坡抵抗荷载的能力和承受破坏的最大荷载。
在进行稳定性分析时,需要根据边坡的承载能力和荷载特点来确定合适的安全系数范围,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结论边坡稳定性分析是确保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找出边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加固和治理方案,以保障工程的长期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稳定性分析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指标,并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固和治理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山体与岩体开展开挖,在开挖的过程中需要对开挖坡体的稳定性开展定量分析,以规范化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与建设,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文章采用有限差分计算软件FLAC3D对构皮滩水电站大坝两岸边坡稳定性开展计算与评价,结果说明边坡的稳定性较好,均符合规范要求,满足整体稳定性要求。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规模和经济体量的持续快速壮大,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也产生了巨大的增长。
中国水资源蕴藏量总量丰富,所能开发的水能资源位居世界第一,在一次能源日益紧缺以及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水能资源作为一种丰富且清洁的能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可有效缓解电力供给紧张的局面,满足经济持续发展带来的电力巨大需求,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再上新的台阶。
1边坡稳定性分析意义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山体与岩体开展开挖,会改变原有地表构造与岩土体构造,形成一些表面倾斜的人工边坡,边坡在土体自重以及外力作用下,坡体被将产生一定大小的切向应力,一旦坡体内的切应力大于边坡的抗剪强度时,坡体就会产生剪切破坏,若是坡体所承受的外力作用过强,坡体内的切应力就会使得坡体本身发生剪切破坏,在剪切作用下,部分岩土体就会离开其原本所在的坡体位置而发生滑动,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一些不良地质的斜坡,不良地质的斜坡是孕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发源地。
水电站枢纽的建设过程会有很多坡体开挖、填土工程,这些建设工程或多或少会形成一定量的边坡,水电站枢纽附近的边坡在强降水或者突发地震灾害的情况下会发生失稳,边坡上方的岩土体脱离边坡系统,沿着边坡的倾斜面快速下滑,诱发滑坡、泥石流,岩土体冲击到边坡的坡脚及其周边地区,岩土体的快速移动大大增加了岩土体所带来的破坏力,会冲垮坡脚的房屋、道路、公共根底设施,淹没良田、堵塞河流、破坏水电站枢纽基本建设,会严重危害边坡附近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更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
非煤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报告

非煤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报告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从坡表变形监测到坡体内部空间非接触、全遥控、高智能、高精度的综合监测技术应用是未来边坡监测的发展趋势。
作为一种时空动态监测方法,近年来声发射(微震)监测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岩体内部破裂,可作为评价岩体稳定性的重要监测工具。
通过运用声发射监测系统,人们己经实现了声发射区域监测、声发射源的位置定位,实时在线监测等功能。
从而在工程的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大面积地质灾害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前苏联等国家早在70年代就把微震监测方法应用于矿山岩爆等灾害预测,国内徐州矿务局三河间等煤矿、凡口铅锌矿等冶金矿山针对岩爆或冲击地压也进行了微震监测研究。
岩石声发射技术在边坡监测方面的应用刚刚起步,文献用声发射和位移桩相结合监测边坡的稳定性,并根据声发射事件密度确定滑坡临界值。
从目前边坡监测分析来看,国内外采用的传统的监测仪器和方法有:
(1)坡表大地测量(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全站仪等);
(2)GPS监测;
(3)位移计:
(4)红外遥感监测法;
(5)激光微小位移监测:
(6)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ARinterferOmetry,INSAR)
(7)时间域反射测试(TDR)技术;
(8)坡体内部的钻孔倾斜仪、锚索测力计和水压监测仪等;
(9)声发射监测技术等。
但这些边坡监测系统中,主要是对边坡的外表进行监测,对于滑坡体地表以下的深部进行监测。
其中目前采用时间域反射测试光纤技术(TDR),通过监测埋入崩滑体监测钻孔内同轴电缆的变形状态,可获取崩滑体地表以下的变形信息,具有定位准确、全孔连续观测等优。
边坡稳定性分析报告

边坡稳定性分析报告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XX地区,占地面积为XXX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XXXX。
其中,边坡部分长约XXX米,高约XXX米,坡度为XXX度。
该边坡为自然边坡,无人工加固措施。
二、边坡稳定性分析
地质条件分析
根据地质勘探结果显示,该边坡所处地区的地质构造为XXX类型,岩性为XXX,地下水位较高。
由于地下水对边坡的冲刷作用较大,因此需要对其稳定性进行充分考虑。
边坡形态分析
经过现场勘察和测量,该边坡呈现出典型的倾斜状,其倾斜角度为XXX度。
同时,该边坡的坡面较为陡峭,存在一定的滑坡风险。
边坡稳定性评估
根据《公路边坡工程技术规范》(JTGD3-215)中的相关规定,采用“三重矩法”对该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该边坡的稳定性较差,存在较大的滑坡风险。
安全措施建议
为了保障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在边坡上部加设钢筋网片或喷射混凝土等加固措施;
(2)在边坡下方挖掘排水沟,加强排水能力;
(3)在边坡周围设置防护栏杆或警示标志,提醒车辆注意行驶安全。
三、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和安全措施建议,本项目应高度重视边坡稳定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边坡的加固和保护工作,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稳定运行。
同时,在后续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应加强对边坡稳定性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摘要:斜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目前主要分为定性类方法、定量类方法和非确定性方法。
定性类方法和定量类方法都比较成熟,尤其以定量类方法(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单元法等数值计算方法)运用较多;而非确定性方法虽然方法较多,但目前使用相对较少。
本文主要介绍三类分析方法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及其原理,并对三类方法的特征及优缺点进行简单评价。
关键词:斜坡稳定性分析,定性类方法,定量类方法,非确定性方法ABSTRACT: Nowadays, the methods evaluating slope stability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qualitative methods, quantitative methods and nondeterministic methods. Qualitative method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are both comparatively mature, and especially quantitative methods (rigid equilibrium limit method and numerical computation methods such as finite element method) are widely employed; while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nondeterministic methods, they are comparatively less employed. The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some specific methods and their theories of the three evaluating methods, and short comments are mad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e three evaluating methods.Key Words: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qualitative methods, quantitative methods, nondeterministic methods1 引言斜坡是指地壳表面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
斜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和它所造成的不良地质环境均可对人类工程活动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并且还可能引起生态环境的失调和破坏,造成更大范围和更为深远的影响。
据国土资源部网站资料,我国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斜坡地质灾害正随着工程建设和资源能源的开发而加剧,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近300亿元。
近10年来,全国有400多个市县受到斜坡地质灾害的侵害,在全国铁路沿线分布的大中型滑坡达1000余处,平均每年中断交通运输44次。
全国有近千座水电站及数百座水库受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严重威胁。
目前研究斜坡稳定性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即定性类方法、定量类方法和非确定性方法。
定性类方法主要有过程机制分析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定量类方法主要有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等数值分析法,非确定分析方法较多,主要为可靠度法及与计算智能相结合的智能分析方法等新方法。
考虑到目前定性类方法和定量类方法较为成熟且运用较多,故本文介绍一个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斜坡稳定性系数的案例。
对于非确定分析方法则针对某些具体方法介绍其原理。
2 定性类方法斜坡稳定性的定性类方法主要有过程机制分析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
2.1 过程机制分析法过程机制分析法应用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规律,通过追溯斜坡演变的全过程,对斜坡稳定性发展的总趋势和区域性特征作出评价和预测。
过程机制分析法主要包括:(1)根据阶段性规律预测斜坡所处演变阶段和发展趋势,(2)根据周期性规律判定促进斜坡演变的主导因素,(3)根据区域性规律阐明斜坡稳定性分区特征。
2.1.1阶段性规律斜坡可能具有的变形形式和破坏方式与斜坡外形特征、地质结构以及所处环境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对于一个具一定外形和结构特征的斜坡,可以应用赤平投影方法综合分析坡体中起控制作用的结构面或软弱带的空间组合状况,即可大致确定斜坡的类型和可能的变形机制及破坏方式。
通过现场调研,查明某一具体斜坡已有的变形迹象,阐明其形成演变机制,即可参照各类变形模式演变图式和阶段划分的地质依据,确定斜坡所处演变阶段。
对于一些重要的边坡,通过现场调研,查明斜坡类型和变形机制模式,建立相应的力学和数学模型,采用物理和数值再现模拟,将模拟成果与实际调查情况进行对照,则可对斜坡目前的演变阶段和发展趋势作出评价和预测。
2.1.2周期性规律促进斜坡变形破坏的各种因素,在地质历史进程中都有其各自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例如地震的周期性出现以及气象、水文动态的季节性变化和多年变化等。
因而斜坡演变也会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并受到主导因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所制约。
追溯斜坡演变过程中的周期性规律,可以判定不同时期促进斜坡演变的主导因素。
2.1.3区域性规律在地质条件、地貌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相似地区,斜坡演变规律会有相似性。
斜坡演变的区域性规律,实际上决定于动力环境的形成和演变特征。
在进行区域评价时,应注意环境动力因素的演变对斜坡演变的影响。
对于近期地质构造活动,可以表现在地区近期的升降特征、地区构造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及其变化、活断层断面特征及活动方式。
2.2 工程地质类比法工程地质类比法是指把所要研究的边坡与已取得勘察资料、建筑经验地质条件类似的边坡进行对照,并作出工程地质评价的方法。
主要是对已有边坡的岩性、结构、自然环境、变形主导因素和发育阶段等作全面分析,并与拟建边坡作出相似性的比较,评价拟建边坡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
例如:从失稳边坡与稳定边坡在地貌上不同的特征来判断边坡的演变和稳定性;从边坡的结构和作用等因素的组合来判断边坡稳定性的变化趋向等。
2.2.1边坡稳定条件形态对比法稳定边坡形成要素一般有如下规律性,对于待分析边坡可与之相比较并初步判断该边坡是否稳定。
1)自然斜坡外形受地质构造、岩性、地下水赋存情况等因素影响。
因重力作用,通常稳定的高边坡较稳定的低边坡平缓。
2)影响边坡的重力、岩性、岩体结构、气候等因素相同时,人工边坡较自然边坡可维持较陡的坡度。
3)研究表明,对于同一种斜坡的稳定自然边坡高度H和坡面投影长度L存在幂函数关系:Η=aL b。
参数a,b的取值与岩性有关。
在双对数坐标中,该幂函数关系拟合为直线,对不同类型边坡所绘制的直线大约会聚于点(H,L)=(3050m,22800m)。
2.2.2边坡失稳条件对比法通过对拟建边坡进行长期观测和与邻近同类边坡的相似性对比,结合边坡出现的不利于稳定的地质条件,确定其对边坡稳定影响的程度,作出稳定性判断。
不利的地质条件主要如下:1)边坡及其邻近地段滑坡、崩塌、陷穴等不良地质现象;2)岩质边坡中的泥岩、页岩等易风化、软化岩层或软硬交互的不利岩层组合;3)土质边坡中网状裂隙发育,有软弱夹层,或边坡体由膨胀岩土层组成;4)边坡存在外倾结构面;5)地层渗透性差异大,地下水在弱透水层或基岩面上积聚流动,断层及裂隙中有承压水露出;6)坡上有漏水,水流冲刷坡脚或因河水位急剧升降引起岸坡内动水压力的强烈作用;7)边坡处于强震区或邻近地段采用大爆破施工。
2.3 定性类方法评价定性类方法建立在对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规律之上,并可结合大量已有边坡的工程经验,相对于定量类方法及非确定性方法而言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
然而定性类方法也有明显缺点。
定性类方法考虑因素有限,得到的关于边坡是否稳定的结论也相对模糊。
尤其不能精确考虑滑带土黏聚力、内摩擦角、岩土体容重、地下水动态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重要影响因素。
事实上,受客观条件和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限制,上述因素还具有取值的不确定性和时间上的不稳定性。
因此,定性类方法可以作为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初步判定方法,尚需结合定量类方法或非确定性方法来综合判定得出结论。
3 定量类方法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定量类方法主要有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等数值方法。
这些方法都以一个边坡稳定系数K作为边坡稳定性的评价。
3.1 边坡稳定性系数的定义工程界广泛使用稳定系数来进行边坡的稳定性评价,稳定系数大于1,则边坡是稳定的;小于1则是不稳定的;等于1时边坡处于临界状态。
用定量类方法分析边坡稳定性时一般采用稳定系数,与安全系数(一般由规范规定)进行对比的方法来加以判断,当稳定系数大于安全系数时边坡安全稳定,否则就认为是不稳定、不安全的。
目前边坡稳定系数的定义分为三种:抗滑力和滑动力的比值定义法、强度折减系数定义法和超载系数定义法。
3.1.1抗滑力和滑动力的比值定义法稳定系数定义为滑坡体中滑动面上的抗滑力与滑动力之比:K =R S式中:R ——坡体岩土提供的广义抗滑力,如抗剪强度、抗滑力、抗滑力矩等;S ——坡体岩土的广义滑动力,如剪应力、下滑力、滑动力矩等。
根据沿滑裂面剪应力的计算方法,稳定系数的定义有如下三种:(1) 基于应力水平的定义法当滑动面上一点的大小有效主应力差为(σ1′−σ3′),以此为直径作莫尔圆,圆心保持不变,作一个与摩尔-库伦强度包络线相切的应力圆(破坏应力圆),响应的应力圆直径记为(σ1′−σ3′)f ,则整个滑面的稳定系数定义为:K =∫dl ∫σ1′−σ3′(σ1′−σ3′)f dl (2) 基于剪应力的定义法设c ′,φ′为材料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τ和σn ′是滑动面上的剪应力和正应力,则整个滑面的稳定系数定义为:K =∫(c ′+σn ′tanφ′)dl ∫τdl(3) 基于应力水平加权强度的定义法K =∫(c ′+σn ′tanφ′)dl ∫σ1′−σ3′(σ1′−σ3′)f(c ′+σn ′tanφ′)dl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上。
3.1.2强度折减系数定义法岩土坡沿某一滑裂面的稳定系数K 定义为:将岩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降低为c ′∕K ,tanφ′∕K ,当沿着此滑裂面的岩土体处处达到极限平衡时对应的折减系数K 即为稳定系数(也称为材料强度储备系数)。
3.1.3超载系数定义法超载法是在假定边坡岩体强度参数不变的前提下,逐级增加荷载,把边坡临界失稳相应荷载与边坡正常工作荷载之比定义为稳定系数。
超载法通过不断增加荷载,直至边坡达到破坏,相应的破坏荷载P f 与坡顶建筑物的实际荷载P 0的比值即为稳定系数:K=P f P03.2刚体极限平衡法3.2.1刚体极限平衡法概述刚体极限平衡法是将边坡稳定问题当作刚体平衡问题来研究,它具有以下基本假定:(1)视岩土体为刚体,即只考虑破坏面上的极限平衡状态,不考虑岩土体变形;(2)遵循库仑判据,破坏面上强度由c、φ控制;(3)应力集中,即滑体中应力以正应力和剪应力方式集中作用于滑面上;(4)针对平面稳定问题,即边坡走向与或滑动面走向的夹角在±2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