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
麻醉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

麻醉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麻醉医师是医疗团队中至关重要的一员,他们负责给患者提供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等医疗服务。
为了确保麻醉医师的专业水平和安全能力,制定麻醉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麻醉医师定期能力评价旨在评估麻醉医师的专业能力和临床实践水平。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医学基础知识、麻醉技能、药物使用、安全管理等方面。
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考试、讨论、模拟操作、病例分析等多种形式,通过多个环节的评估,全面了解麻醉医师的能力水平。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合格的麻醉医师可以继续从事麻醉工作,并按照规定进行再授权管理。
不合格的麻醉医师则需要接受进一步培训和补充教育,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再评价。
如果不合格的麻醉医师在再评价时仍然不能达到要求,将不再再授权从事麻醉工作。
再授权管理主要是对已经评价合格的麻醉医师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其在实践中依然具备良好的临床能力和安全性。
再授权的方式可以包括定期考试、观摩实践、病例讨论、持续教育等形式。
再授权的周期一般为2-5年,根据不同情况可以调整。
麻醉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麻醉医师的专业水平。
首先,通过定期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麻醉医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使其持续学习和提高。
其次,再授权管理制度可以监督麻醉医师在实践中的表现,确保其持续符合麻醉医师的标准。
最后,该制度还可以推动麻醉医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学习分享,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当然,制定和实施麻醉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是评价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评价的方法和流程。
此外,对于不合格的麻醉医师,如何提供有效的培训和补充教育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综上所述,麻醉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在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麻醉医师专业水平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评价和管理,可以确保麻醉医师具备良好的临床能力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麻醉科考核评价标准

3、镇痛效果正确评价,有记录
1、无规范扣2分
2、提问、掌握不熟悉扣0.5分
3、无评价、无记录扣1分.
5
五、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有效沟通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证
合理、安全输血、合理用血
1、有手术中用血的相关制度与流程手术用血有严格的指证
2、有麻醉科与输血科沟通的流程
3、有手术用血评估和用血疗效评估
4、科室定期对术中用血进行总结、分析、整改
2、按规定内容书写麻醉单。
3、麻醉的全过程在病历、麻醉单上得到充分体现。
4、麻醉师参与手术安全核查并签字。
5、麻醉单及相关记录真实、准确完整、符合规范。
查看麻醉单,一项不规范扣0.2分。
麻醉单记录不完整缺一项扣0.1分
3
7、有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1、有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及流程。(1、有及时报告的流程,2、处理过程应该得到上级医师的指导,3、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2、麻醉医师对规范和流程熟悉。3、有预防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1
7、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护人员熟练掌握
基本要求:1、急危重患者应急预案。2、纠纷应急预案。3、非医疗事件应急预案4、医疗事故应急预案等。
无不得分,内容不完整缺一项扣0.1分,医护人员不熟悉1人扣0.1分。
1
二、患者安全目标与持续改进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
1、在麻醉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二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5
4、具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医师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制定麻
1、麻醉医师为每位患者制定麻醉计划。
2、与麻醉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拟行麻醉方式,麻醉适应症及麻醉中需注意的问题应记录在“麻醉术前访
麻醉科《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梳理情况汇报

麻醉科《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梳理情况汇报4.7.1.1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并有明确的制度。
(需与医务科协调,能达C、B、A级)【C】3. 独立实施麻醉的医师必须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值班时仅有一个麻醉医师,不能保证都是中级以上职称资格的医师,需医务科协调决定)【B】符合“C”,并职能部门对授权情况实施动态管理。
有监督检查、反馈、处理。
(需与医务科之间共同努力)4.7.1.21.对麻醉医师有定期职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
(经过努力能达C、B、A级)【C】有定期对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并落实。
(需与医务科之间共同努力)【B】符合“C”,并有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档案资料。
(需与医务科之间共同努力)4.7.1.3麻醉医师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完成继续教育。
(达到C、B、A级)4.7.1.4手术麻醉人员配置合理。
(达C级,经过努力能B级)【B】符合“C”,并麻醉科主任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努力)4.7.2.1有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和麻醉前讨论制度。
(经过努力能达C、B、A级)【C】2.有手术前讨论制度,对高风险择期手术、新开展手术或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前讨论。
(需与手术科室协调,共同努力下方能达标)【B】符合“C”,并职能部门履行监督职责,有监督检查、反馈、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
(需与医务科协)【A】符合“B”,并评估与讨论的病例记录完整性100%。
(努力下能争取)4.7.2.2由具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医师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制定麻醉计划。
(达到C,通过努力能达B)【B】符合“C”,并1.科室对变更麻醉方案的病例进行定期回顾、总结、分析。
2.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定期监督检查、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
(暂无1,需努力,2需与医务科协调)【A】符合“B”,并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追踪评价,有持续改进(需努力)4.7.3.1履行麻醉知情同意。
麻醉医师资格授权管理制度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一、各级医师的授权必须在遵循《执业医师法》的前提下,根据医师的技术资质(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其实际能力水平,确定该医师所能实施和承担的相应有创操作的范围与类别。
麻醉分级授权管理应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医师,权限与其资格、能力相符。
定期对麻醉医师进行一次技术能力再评价与再授权,再授权是依照实际能力提升而变。
二、外聘及脱离本专业临床工作一年以上的医师,应由本科室和医务科对其技术能力和资质进行再评价与再授权后,方可从事临床诊疗活动。
三、麻醉与镇痛病人的分类(一)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V级ASA分级标准:第一级:病人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第二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处于功用代偿阶段;第三级: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用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第四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用处于失代偿阶段;第五级:无论手术与否,均难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二)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控制性降压,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
(三)新展开项目、科研手术。
(四)参考手术分级标准。
四、麻醉医师级别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范麻醉医师的级别。
所有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1.低年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三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三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任务二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1.低年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三年以内,或获得临床硕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二年以内者。
2.高年资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三年以上,或获得临床硕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二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三年以内。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_麻醉科

3.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存放在病历中。
【C】—1.1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关于签署医疗活动知情同意书的规定”
【C】—1.2麻醉知情同意制度
【C】—1.3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
【C】—1.4自费药品、材料知情同
2.与麻醉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拟行麻醉方式、麻醉适应证及麻醉中需注意的问题”应记录在“麻醉术前访视记录”中,保存在住院病历中。
3.根据麻醉计划进行麻醉前的各项准备。
4.按照计划实施麻醉,变更麻醉方法要有明确的理由,并获得上级医师的指导和同意,家属、授权委托人知情,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C】—1.病人麻醉计划书
七、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
评审标准
评 价 要 点
支撑材料
4.7.1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有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4.7.1.1
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并有明确的制度。
【C】
1.有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相关制度与程序。
2.麻醉分级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医师,权限设置与其
资格、能力相符。
3.独立实施麻醉的医师须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麻醉医师知晓率100%。
【C】—1.1《执业医师法》
【C】—1.2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
【C】—1.3麻醉科医师资格授权评审专家小组及职责
【C】—2.1麻醉医师申请授权表
【C】—2.2麻醉医师资格准入审请表
【C】—2.3麻醉医师执业权限
【C】—2.1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
和讨论制度
【C】—2.2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C】—2.3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单
「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

「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它旨在保障麻醉医师的执业能力,提高麻醉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下面将对这一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麻醉医师是医疗团队中至关重要的一员,他们承担着术前评估、术中麻醉操作和术后麻醉监护等任务。
因此,麻醉医师的执业能力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安全。
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主要包括两个环节: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
执业能力评价是对麻醉医师在具体工作岗位上技术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评价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
评价方法主要有考试、技能演示、实地考察等。
通过执业能力评价,可以客观地评估麻醉医师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再授权提供依据。
再授权是对麻醉医师的执业能力评价合格者颁发的一种授权证明。
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合格者在经过评价后,经医院或麻醉专科委员会决定后,可以获得再授权。
再授权的时间一般为一定的时间段,比如3年或5年。
在这段时间内,麻醉医师可以正常执业,但执业所涉及的范围和规模有一定的限制。
再授权的次数一般也会有限制,经过一定次数的再授权未能通过的麻醉医师可能会失去执业资格。
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的实施,对医疗质量和安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通过评价可以筛选出专业能力较强的麻醉医师,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高质量的麻醉服务。
其次,再授权制度可以激励麻醉医师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推动医疗领域的发展。
再授权制度的实施还可以促进麻醉医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的实施需要确保公正、公平和透明。
评价过程要客观、科学,评价标准要合理、准确。
同时,应该为麻醉医师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以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麻醉医师资格准入与分级授权制度

麻醉医师资格准入与分级授权制度Ⅰ目的为提高临床麻醉与镇痛质量,提高临床工作效率,规范化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Ⅱ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麻醉医师。
Ⅲ制度本规定适用于各级麻醉医师;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麻醉与镇痛医师级别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范麻醉医师的级别。
(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者。
二、资格准入麻醉与疼痛的诊治资格准入麻醉与镇痛是指市级或市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专项资格认证或授权的麻醉与镇痛。
已取得某种类别麻醉与镇痛资格准入的麻醉医师才具有主持相应的麻醉与镇痛的权限。
独立实施麻醉的医师须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开展ASA分级Ⅰ~Ⅱ级患者的麻醉如神经阻滞麻醉、低位椎管内麻醉及部分全麻,一、二级手术的麻醉,气管插管术等。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开展ASA分级Ⅱ~Ⅲ级患者的麻醉,二、三级手术麻醉;初步熟悉“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详见附件4,下同)。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独立开展ASA分级Ⅱ~Ⅲ级手术患者的麻醉,一、二、三级手术麻醉;初步掌握“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并开展术后镇痛治疗。
麻醉科三甲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麻醉科三甲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七、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评价要点支撑材料4.7.1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有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4.7.1.1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并有明确的制度。
【C】1.有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相关制度与程序。
2.麻醉分级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医师,权限设置与其资格、能力相符。
3.独立实施麻醉的医师须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麻醉医师知晓率100%。
【C】—1.1《执业医师法》【C】—1.2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C】—1.3麻醉科医师资格授权评审专家小组及职责【C】—2.1麻醉医师申请授权表【C】—2.2麻醉医师资格准入审请表【C】—2.3麻醉医师执业权限【C】—3.中级以上麻醉医师任职资格【C】—4.麻醉医师分级授权培训试题【B】符合“C”,并1.独立实施全身麻醉的医师须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或中级四年以上)资格。
2.职能部门对授权情况实施动态管理。
有监督检查、反馈、处理。
【B】—1.1全身麻醉医师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B】—1.2麻醉医师全身麻醉资格授权表【A】符合“B”,并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执行良好,无超权限操作情况。
4.7.1.2对麻醉医师有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
【C】1.有定期对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制度,并落实。
2.麻醉医师均能知晓。
【C】—1.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与程序。
【C】—2.麻醉医师执业能力与在授权培训记录【B】符合“C”,并有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档案资料。
【B】—1.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表【B】—2麻醉医师定期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审批表1.每二年一次的能力与质量安全再评价、再授权的工作制度与程序。
2.公开麻醉医师权限,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A】—1. 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与程序【A】—2.各麻醉医师执业权限。
4.7.1.3麻醉医师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完成继续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
实施麻醉操作权限化管理,是确保麻醉安全的有效措施,是麻醉分级管理的最终目的。
依据我院《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的规定,对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实施动态化管理。
(一)、麻醉医师能力评价:
1、麻醉医师能力评价时间为每两年度复评一次。
2、评价标准:
(1)主治医师级别麻醉医师,无违反操作常规者,视为手术能力评估合格,授予同级别手术权限,并授权疼痛门诊及疼痛患者诊治;
(2)住院医师级别麻醉医师,对本级别麻醉种类完成80%者,视为手术能力评估合格,可授予同级别麻醉手术权限。
预申请高一级别麻醉权限的医师,除达到本级别麻醉种类完成80%以外,尚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符合受聘卫生技术资格,对资格准入手术,麻醉者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麻醉的准入资格者;
②在参与高一级别麻醉中,依次从辅麻到主麻做起,分别完成该级别麻醉 5 例者;
③承担本级别麻醉时间满两年度;
④承担本级别麻醉期间无医疗过错或事故主要责任(以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结果为准)。
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或降低其麻醉操作权限:
(1)达不到操作许可必需条件的;
(2)对操作者的实际完成质量评价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者;
(3)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
(二)工作程序:
1、科主任组织麻醉医师资格准入检查考核组成员,根据上述规定,对科室“各级医师麻醉分级及麻醉范围”(所称“麻醉范围”,系指卫生行政部门对我院核准的诊疗科目内开展的手术)对低年资医师的医师资格进行审核、讨论,确定其下一年度的分级及麻醉范围,上报医院科学技术管理委员会;
2、医院科学技术管理委员会组织资格准入检查考核组成员对其技术能力讨论评价后,签字生效,交医务科;
(三)监督管理
(一)医务科履行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工作的管理、监督职责;
(二)对违反本规定的相关人员调查处理,并按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