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 之沂水春风

合集下载

《论语》十大思想内涵之《沂水春风》

《论语》十大思想内涵之《沂水春风》

《论语》十大思想内涵之《沂水春风》沂水春风——理想的礼治社会[内涵解读]1.礼乐治国“沂水春风”是孔子礼乐治国精神的体现,是他国泰民安、和谐社会构想之缩影。

曾点所描绘的这个境界,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发展,每个人都能享受真、善、美的人生。

2.子路之志及性格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子路希望受命于危难之际,通过自己三年努力而达到使民“有勇”“知方”。

他的回答,充分体现了他志向远大、信心十足,有大政治家的气魄。

3.冉有之志及性格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他从老师的笑中意识到了老师对子路的批评,懂得了“为国以礼”的道理,因此说自己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家,并且还只能解决吃的问题,礼乐教化的事有待君子来解决,可见他既想有所作为,又过分谦虚。

4.公西华之志及性格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

5.曾皙之志及性格曾皙:温文尔雅,谦恭安详。

他的理想是礼乐治天下,即实行“仁政”,实现太平社会。

他的志向最为高远,且性格放达洒脱。

6.吾与点也(《〈论语〉选读》“课文解读”第1题)曾点所向往的是一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与朋友、学生一起,沐浴春风,咏诗论文,将富贵、名利等世俗的东西和救世为民之志向全抛至脑后。

这对久在政治、官场、交际生活中浪迹的孔子来说,是一种自然回归;对厌倦政治、理想破灭的孔子来说是一种放松和解脱。

但是孔子又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坚持理想的人,难以抛弃自己的追求,只能向往而已,所以曾点之志引起了他的赞赏和感叹。

7.《沂水春风》中的孔子形象孔子循循善诱,启发开导。

他能结合自身,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顾虑,引导学生发言言志。

对学生的回答善于区别评价,即使是令他不满意的回答,也不直接批评,而用神情来表达。

肯定赞扬也用“喟然叹曰”来表达,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

《论语选读》-13沂水春风

《论语选读》-13沂水春风

诵读课文《沂水春风》 ,完成 1~10 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 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 旅, 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10.孔子为什么只赞赏曾点的志向?
点拨:孔子对曾点的想法表示赞同,可以有这样几种解释: ①孔子虽然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 己“道之不行”,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之叹。曾点的志向,表明他“知时而不求为政”,这与孔 子此时的心情契合。②曾点描绘了一幅雍容暇豫的盛世气 象,这正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主 张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③曾点所描绘的 是学习圣人之道的快乐,符合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④曾 点志趣高远,胸次悠然,较之另三个学生驰心政务,已达 到极高的精神境界。
9.冉有和公西华有怎样共同的特征?请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点拨: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谦虚。在孔子点名后才开口, 且出言谨慎。冉有刚说“方六七十”,马上觉得有些夸 张了,所以又改为“如五六十”,而且说自己治理的话, 仅能“足民”,至于礼乐,需要其他高明之士。公西华 更为谦虚,他是个外交家,却说自己做不了什么事,希 望能有学习的机会。可见,孔子的弟子都是胸怀大志, 有才干。只是人的性格不同,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突破词句] 1.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 C.莫春者,春服既成 ( )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D.唯求则非邦也与
解析:A 项,“希”通“稀”;C 项,“莫”通“暮”;D 项,“与”通“欤”。
答案:B
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比及三年,可使足 民 . C.冠 者五六人 . B.风 乎舞雩 . D.秦伯说,与郑人盟 .

《论语选读》13:沂水春风

《论语选读》13:沂水春风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 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 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舍,上声。四子 侍坐,以齿为序,则点当次对。以方鼓瑟,故孔子先问求、赤 而后及点也。希,间歇也。作,起也。撰,具也。春服,单袷 jiá之衣。浴,盥濯也,今上巳祓除是也。沂,水名,在鲁城 南,地志以为有温泉焉,理或然也。风,乘凉也。舞雩,祭天 祷雨之处。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 充满,无少欠阙。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 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 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 于言外。视三子之规规于事为之末者,其气象不侔矣,故夫子 叹息而深许之。)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夫子盖许其能,特哂其不逊。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盖亦许之。)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孰 能为之大,言无能出其右者,亦许之之辞。程子曰:“如子路、 冉有、公西赤言志如此,夫子许之。亦以此自是实事。后之学 者好高,如人游心千里之外,然自身却只在此。”又曰:“孔 子与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诚异三子者之 撰,特行有不掩焉耳,此所谓狂也。子路等所见者小,子路只 为不达为国以礼道理,是以哂之。若达,却便是这气象也。” 又曰:“三子皆欲得国而治之,故夫子不取。曾点,狂者也, 未必能为圣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故曰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言乐而得其所也。孔子之志,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 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曾点知之,故孔子喟然叹 曰“吾与点也。”)

沂水春风论语原文

沂水春风论语原文

沂水春风论语原文沂水春风,源自山东沂水县的美丽风景。

沂水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处大别山腹地,素有“大别山明珠”之称。

这里四季分明,春季的沂水县更是美不胜收,被誉为“沂水春风论语”。

沂水春风论语,意味着沂水县春季的美丽景色如同一篇篇精彩的论语,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美好和启发。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领略沂水县春季的魅力,感受沂水春风论语。

一、花海盛宴沂水县春季是花的海洋,各种花卉竞相绽放,如同一幅幅艺术品。

在沂水县的大别山区域,有着丰富的植被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这里特别适宜各种花卉的生长。

春天来临时,郁金香、玫瑰、牡丹等各种花朵竞相绽放,形成了一片绚丽多彩的花海。

踏着沂水春风,漫步在花海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心旷神怡。

二、青山绿水沂水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春季,大别山脉上的青山绿水更是美不胜收。

远离尘嚣,沿着山间小道,一路上可以欣赏到青山绿水的美景。

山坡上绿草如茵,山谷中清澈的溪水流淌,山间花香弥漫。

漫步其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和满足。

三、民俗风情沂水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地方,春季正是体验当地民俗风情的好时机。

在这个季节,沂水县的村庄里,各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民间舞蹈、乡村音乐、农民画等展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才艺。

而一些传统的庙会、农耕文化节等也是吸引游客的亮点。

感受沂水县的民俗风情,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

四、美食享受沂水县的春季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色,还有丰富的美食享受。

这里有着独特的山地农产品和水产资源,各种美食琳琅满目。

例如,大别山的蘑菇、野生的竹笋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

此外,还有当地的农家菜、山珍海味等各种美食供人品尝。

沿着沂水县的街头巷尾,品味着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和好客。

沂水春风论语,是对沂水县春季美丽景色的形象描述。

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花的盛宴、青山绿水、民俗风情和美食享受。

沂水县的春季景色如同一篇篇精彩的论语,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好和启发。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十三 沂水春风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十三 沂水春风

话题链接——咏先王之道归夫子之门1.教材赏悟这一章节是《论语》中篇幅最长,故事情节最生动、人物形象最鲜明、意境最深远的孔子的课堂实录,里面充满了生活的智慧;这也是一节很完整的思想教育课,由问志、言志、评志三个版块构成。

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师生,千年以来,生机不减,令人神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孔子用自己的亲身实践真实地验证了这一点。

2.名句赏记◆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

——《学记》◆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程颐◆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我愿做人梯让年轻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高峰。

——华罗庚◆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同志。

——霍姆林斯基◆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

——捷尔任斯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夸美纽斯◆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3.典例赏析颜回好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原文: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花白,死得很早。

孔子哭得很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命短而死,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4.时文赏读认识孔子孔子无愧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因材施教”跟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

沂水春风的意思

沂水春风的意思

一.沂水春风的意思?
沂水春风的意思是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沂水春风出处:
在论语选读中第十三章题为沂水春风,由曾皙所说志向演变而来。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这位霸王果然能照我家子晰公一般,领略些沂水春风乐趣,自然上下与天地同流了哇。

又怎得会短如春梦。


成语接龙:
风栉雨沐、沐露梳风、风通道会、会家不忙、忙中有失、失道寡助、助人下石、石破天惊、惊惶无措、措心积虑、虑周藻密、密云不雨、雨愁烟恨、恨相知晚、晚节不终、终始如一、一谷不登、登高一呼、呼来喝去、去邪归正、正颜厉色、色衰爱弛、弛高骛远、远溯博索、索隐行怪。

造句:
1、春意盎然枯木逢春,春回大地沂水春风。

2、沂水春风风行雨散,望风响应风和日暖。

3、枯壁缺壶三二子,春风沂水木兰船。

4、孩子从小到大家境富裕,天天沂水春风到处玩乐。

5、小鸟沂水春风的在天空飞翔。

论语沂水春风读后感

论语沂水春风读后感

论语沂水春风读后感引言《论语沂水春风》是一本精彩的读物,读后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并分享我的读后感受。

深入思考传统美德在《论语沂水春风》中,我感受到了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论语中的对话和故事,我深入思考了诚信、孝道、礼仪等价值观。

例如,在孟子的教诲中,他强调了慈爱的重要性,这启示了我应该如何对待他人,并在人际关系中保持良好的互动。

此外,论语中还提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原则,如仁爱、忠诚和正直。

这些价值观对我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习智慧和道德阅读《论语沂水春风》也让我深入了解到了智慧和道德的紧密关系。

在论语的对话中,孔子和他的学生们通过问答的形式,探讨了人生的真理和智慧。

这让我认识到智慧不仅仅局限于学问,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智慧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同时,我也发现智慧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做事应当谦虚谨慎、讲究正义和纪律。

这使我明白到,只有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真正运用智慧,做出符合伦理准则的决策。

培养学习态度作为读者,《论语沂水春风》给我带来了改变自己学习态度的启示。

通过观察孔子及其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我看到了他们的虚心求教和刻苦钻研。

这激发了我对学习的热情,并改变了我看待学习的态度。

我开始更加注重阅读原著,深入思考其中的道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我还学会了在学习中保持谦虚和好奇心,勇于接受新的知识和观点。

这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结论通过阅读《论语沂水春风》,我深入思考了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学习到了智慧和道德的紧密关系,培养了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让我重新审视人生的价值观,并指引我走向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人生旅程。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并为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我强烈推荐大家阅读《论语沂水春风》,相信它也能给你带来与我类似的思考和收获。

让我们共同探索并传承着古人的智慧,为构建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十三 沂水春风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十三 沂水春风

话题链接——咏先王之道归夫子之门1.教材赏悟这一章节是《论语》中篇幅最长,故事情节最生动、人物形象最鲜明、意境最深远的孔子的课堂实录,里面充满了生活的智慧;这也是一节很完整的思想教育课,由问志、言志、评志三个版块构成。

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师生,千年以来,生机不减,令人神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孔子用自己的亲身实践真实地验证了这一点。

2.名句赏记◆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

——《学记》◆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程颐◆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我愿做人梯让年轻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高峰。

——华罗庚◆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同志。

——霍姆林斯基◆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

——捷尔任斯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夸美纽斯◆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3.典例赏析颜回好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原文: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花白,死得很早。

孔子哭得很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命短而死,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4.时文赏读认识孔子孔子无愧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因材施教”跟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温故而知新
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儒 家学 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仁 ,政治上主 张 礼治 ,鼓励人们 入仕 , 即“出来做事”。
《论语》是一部_语_录_体散文集,是孔子 的_门_人_和_再_传_弟_子__所辑录的孔子及 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大学 __》《中_庸__》《_孟_子_》合称为“四 书”。
六.阅读课文合作探究
1.孔子是如何问志?这样问目 的是什么?
2.四个弟子各言何志?反映了 四弟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3.孔子是如何评志?
1、孔子是怎样问志? 孔子这样说的目 的是什么?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 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 或知尔,则何以哉?”
消除学生的顾虑,创造一个轻松、亲切、 活跃的教学环境。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 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如果 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从而水到渠成地启 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 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循循善诱
5、木欣欣以向荣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
6、良有以也
饰 名词,原因
特殊句式
1、毋吾以也 2、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
3、则何以哉
特殊句式
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
◆ 动词(以+宾语) ◆ 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宾语) ◆ 动词(乎+宾语)
从上文可知,孔子的治国主张是什 么?他的主张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好。 •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 你,一个老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探究:
有学者认为,我们生活在 一个消解理想的年代,人们变 得越来越现实和短视,你的看 法是什么?
渔夫和富人的故事
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富人走过来说: “你为什么不去工作,多去打些鱼,而要在这 里浪费时间呢?”渔夫问:“我为什么要去工 作?”富人说:“赚足够的钱,这样能慢慢买 一条大船,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有汽车和房 子。”“那么有了后又能干什么?”渔夫不明 白。“可以去夏威夷海滩度假,在海边悠闲地 晒太阳了。”富人回答的很快。渔夫就反问富 翁:“我已经在晒太阳了,为什么还要那样做 呢?”
孔子学院标志
我们也用孔子的话 问问自己:
•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 或知尔,则何以哉?
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
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 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 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 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 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 的声音
在开门大吉、舞林大会、妈妈咪 呀、中国好声音、好歌曲、中国 梦想秀、出彩中国人等梦想节目
你的梦想是什么? 充满我们耳目的今天,梦想成为 一个触手可及的话题
一群鲜活的学生 一段经典的对话 一个永恒的话题
沂水春风
一.学习目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 2.从弟子述志中体会孔子的思 想 3.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 性格的特点。
3.孔子评志
冉有(求) 公西华(赤)
子路
(由)

曾皙 惜
(点)


孔子
思考:前三子谈的是安邦定国的国家大 事,惟独曾皙讲的是玩和乐,境界看起 来渺小得多,然而孔子听了以后很赞同, 这是为什么?
其实曾皙描绘的暮春郊游图正是孔子内心理 想的折射,正寄寓了孔子最高的社会理想:
盛世太平,天下大同,人民康乐。每个人都 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 的自由民主—— 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
通假字
1.鼓瑟希 通“稀”,稀疏 2.莫春者 通“暮”,晚 3.唯求则非邦也与
通“欤”,句末语气助词
词类活用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名词作动词。
2、三子者出,曾皙后 走在后面。名词作动词
3、浴乎沂,风乎舞雩 吹风,乘凉。名词作动词。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小事;大:大事。形容词作名词。
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三.解题------沂水春风
原意是大人与儿童在沂水洗洗, 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 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 好的熏陶和教育。
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 的教育与熏陶。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由) (点)(求) (赤)


陪长者闲坐
小结:
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 也;邦一无幅美道好,的富生且活贵图焉景,耻也
一种至真至善的人生境界
再 见!
第二课时 知识归纳
“礼”究竟是什么?
• 礼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之一。古代社会, 小到家庭生活、人们的交往,大到国家政治、 国际外交,都要符合“礼”的要求。
• 《周礼》把礼仪分为五类: 有关祭祀的“吉礼” 有关丧葬的“凶礼”
• 中国知识分子所要的并不是一种物质生 活的奢侈,但他们一定要心灵悠游上的 奢侈。
延伸练习
一、请为孔子写一段颁奖词
• 孔子 :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
一生思想的浓缩; • 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
立了万世楷模。 • 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
谐; • 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
曾皙( xī ) 侍坐( shì) 俟( sì) 鼓瑟( sè) 撰( zhuàn) 冠者( guàn) 喟然( kuì)
冉(răn ) 饥馑(jǐn ) 甫( fǔ ) 铿尔(kēng) 莫 ( mù ) 舞雩( yú) 与点( yǔ )
比及三年 bì 夫子哂之 shěn
五.整体感知
问“志” 言“志” 评“志”
【答案】孔子的治国主张是“为国以 礼”,即以礼治国。这个主张是通过对 学生志向的评述,侧面表现出来的。
2.四子之志---摘引原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弟子
对象
愿望 性格
子路
强国千乘之国(内忧外患)有勇
知方
鲁莽、轻率 有抱负,坦诚
冉有
富民
方六七十,如五 六十(的小国)
民足
谦虚谨慎
礼乐俟君子 说话有分寸
公西 华
以礼治邦
愿为小相
宗庙之事,如会同
曾皙 冠者、童子,浴乎沂……咏而归
太平盛世
谦恭有礼 娴于辞令
从容不迫 恬淡洒脱
侍坐
孔子诱导言志:平等民主。
子路: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鲁莽直率,好胜自诩。

冉有: 可使足民。


----谨慎谦逊,不卑不亢。

公西华:愿学焉,愿为小相
----委婉谦恭,善于辞令。 曾皙: 暮春者“浴”“风”“咏”
----从容稳健,飘逸洒脱。
释“哂”由“与”点之因。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点
“陪长者闲坐”,这样的环境就容易使 气氛和谐融洽,师生平等、轻松自由, 弟子们能各抒己见。
《沂水春风》人物表
孔 子:名“丘”、字“仲尼”,60 岁
公西华:名“赤”,18岁 子 路:名“由”,51岁 冉 有:名“求“,31岁 曾 皙:名“点”,年龄可能不会超过
子 路,大概50岁
四.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一词多义
(1)如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如果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至于
3、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或者
4、沛公起如厕
动词,到······去
(2)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 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3、鼓瑟希,铿尔 象声词词尾,…地 4、点,尔何如 代词,你
(3)乎
1、以吾一日长乎尔 相当于“于”,比 2、摄乎大国之间 相当于“于”,在 3、异乎三子者之撰 相当于“于”,和、跟 4、浴乎沂,风乎舞雩 相当于“于”,在 5、何伤乎 语气助词, 表反问,呢
(4)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 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
动词,认为
3、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动词,做
4、加之以师旅 介词,用
有关军事活动的“军礼” 有关外交活动的“宾礼” 有关个人成长、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嘉礼”。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 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孔 子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 片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 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 2004年,国家汉办在韩国首 尔建立了全球第一所孔子学 院,预计2015年全球孔子学 院将达到500所,孔子学堂 1000余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