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论语》选读 沂水春风 作业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实战演练:第三单元 8十三 沂水春风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千乘.之国(chénɡ,兵车)夫子哂.之(shěn,讥笑)B.比.及(bì,到)喟.然长叹(kuì,叹息声)C.以俟.(sì,等待)君子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写作)D.愿为小相.(xiànɡ,宰相)焉《论.语》(lún)解析:选B。
A.乘,shènɡ;C.撰:述;D.相:祭祀、会同时赞礼、司仪的职位。
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陪长者闲坐)B.因之以饥馑..(蔬菜不收为饥,谷物不收为馑)C.风乎舞雩..(祭天求雨之处,有坛有树)D.如会同,端章甫...(穿玄端戴章甫,指穿戴礼服礼帽)解析:选B。
饥馑:通常泛指饥荒。
饥,谷物失收。
馑,果菜失收。
3.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风乎舞雩B.异乎三子者之撰C.不吾知也D.加之以师旅解析:选C。
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所以..,乘桴浮于海..裁之B.道不行C.夫子莞尔..而笑D.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解析:选C。
A.所以:用来……的方法;B.不行:行不通;D.不说:不高兴。
5.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那得有待君子推行了。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C.夫子何哂由也——先生为什么嘲笑仲由呢?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理国家靠的是礼让,他的话不谦逊。
解析:选C。
C项,“嘲笑”改为“笑”。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选读》13:沂水春风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 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 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舍,上声。四子 侍坐,以齿为序,则点当次对。以方鼓瑟,故孔子先问求、赤 而后及点也。希,间歇也。作,起也。撰,具也。春服,单袷 jiá之衣。浴,盥濯也,今上巳祓除是也。沂,水名,在鲁城 南,地志以为有温泉焉,理或然也。风,乘凉也。舞雩,祭天 祷雨之处。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 充满,无少欠阙。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 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 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 于言外。视三子之规规于事为之末者,其气象不侔矣,故夫子 叹息而深许之。)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夫子盖许其能,特哂其不逊。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盖亦许之。)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孰 能为之大,言无能出其右者,亦许之之辞。程子曰:“如子路、 冉有、公西赤言志如此,夫子许之。亦以此自是实事。后之学 者好高,如人游心千里之外,然自身却只在此。”又曰:“孔 子与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诚异三子者之 撰,特行有不掩焉耳,此所谓狂也。子路等所见者小,子路只 为不达为国以礼道理,是以哂之。若达,却便是这气象也。” 又曰:“三子皆欲得国而治之,故夫子不取。曾点,狂者也, 未必能为圣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故曰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言乐而得其所也。孔子之志,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 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曾点知之,故孔子喟然叹 曰“吾与点也。”)
2020—2021学年语文版高中选修《论语》选读 十二《高山仰止》《沂水春风》练习

《高山仰止》《沂水春风》同步练习姓名:班级:学号: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②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A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B之云,不亦宜乎!”(19.23)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9.24)1.上文中画线词语“夫子”在文中具体指谁?(2分)夫子A:夫子B:2、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
(4分)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17.4)【注】①武城:鲁国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②弦歌:弦,指琴瑟。
以琴瑟伴奏歌唱。
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系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2分)割鸡:用牛刀:2、子游引述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
(4分)三: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11)1.上文第一章和第二章,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出孔子怎样的感情?(2分)2、请结合第三章,简要分析颜渊喟叹的内容。
(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6分)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论语选读》课堂练习 (沂水春风)

①你的浮躁决定你的冲动,②你的奔放决定你的豪爽,③你的沉稳
决定你的踏实,④你的柔韧决定你的忍耐,⑤你的内秀决定你的精细,
总之,⑥你的性格决定你的名声。
(1)与内容不符,必须删掉的一句是
。(只填序号)
(2)还有一句不贴切,应修改
为
。
参考答案:(1)①,因①与语境义不符。
(2)⑥应改为“你的性格决定你的生活作风和态度”
10.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类活用”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名词活用作动词,弹奏
B.如会同,端章甫:名词活用作动词,端:戴礼帽;章甫:穿礼服
C.浴乎沂,风乎舞雩:名词活用作动词,吹风乘凉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事,大事
答案:端:穿礼服;章甫:戴礼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 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 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五六十,如七八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shèng)之国
D.曾皙(xī) 长(zhǎng)乎尔 以俟(sì)君子 鼓瑟(sè)
希
答案:冠(guàn)者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时时而间进
B.比及三年
此其近者祸及身
C.且知方也
方六七十
D.吾与点也
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B到;A中间;间或,断断续续地;C正道,指是非准则;纵横
《<论语>选读》课堂练习 13沂水春风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十三 沂水春风

话题链接——咏先王之道归夫子之门1.教材赏悟这一章节是《论语》中篇幅最长,故事情节最生动、人物形象最鲜明、意境最深远的孔子的课堂实录,里面充满了生活的智慧;这也是一节很完整的思想教育课,由问志、言志、评志三个版块构成。
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师生,千年以来,生机不减,令人神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孔子用自己的亲身实践真实地验证了这一点。
2.名句赏记◆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
——《学记》◆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程颐◆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我愿做人梯让年轻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高峰。
——华罗庚◆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同志。
——霍姆林斯基◆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
——捷尔任斯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夸美纽斯◆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3.典例赏析颜回好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原文: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花白,死得很早。
孔子哭得很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命短而死,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4.时文赏读认识孔子孔子无愧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因材施教”跟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时作业:第十三课 沂水春风 Word版含解析

第十三课 沂水春风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则曰:“不吾知也!” 居:在家里B .吾与.点也 与:赞成C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义D .愿为小相.焉 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夫子何哂由也.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B.⎩⎨⎧以.吾一日长乎尔加之以.师旅C.⎩⎨⎧ 何伤乎.异乎.三子者之撰D.⎩⎨⎧ 尔.何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孰能为之大B .风乎舞雩,咏而归C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D .三子者出,曾皙后4.下列各句与“不吾知也”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异乎三子者之撰B .不患人之不己知C .无乃尔是过与D .沛公安在5.名句填空。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十三沂水春风实战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沂水春风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千乘.之国(chénɡ,兵车)夫子哂.之(shěn,讥笑)B.比.及(bì,到)喟.然长叹(kuì,叹息声)C.以俟.(sì,等待)君子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写作)D.愿为小相.(xiànɡ,宰相)焉《论.语》(lún)解析:选B。
A.乘,shènɡ;C.撰:述;D.相:祭祀、会同时赞礼、司仪的职位。
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陪长者闲坐)B.因之以饥馑..(蔬菜不收为饥,谷物不收为馑)C.风乎舞雩..(祭天求雨之处,有坛有树)D.如会同,端章甫...(穿玄端戴章甫,指穿戴礼服礼帽)解析:选B。
饥馑:通常泛指饥荒。
饥,谷物失收。
馑,果菜失收。
3.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风乎舞雩B.异乎三子者之撰C.不吾知也D.加之以师旅解析:选C。
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所以..,乘桴浮于海..裁之B.道不行C.夫子莞尔..而笑D.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解析:选C。
A.所以:用来……的方法;B.不行:行不通;D.不说:不高兴。
5.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那得有待君子推行了。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C.夫子何哂由也——先生为什么嘲笑仲由呢?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理国家靠的是礼让,他的话不谦逊。
解析:选C。
C项,“嘲笑”改为“笑”。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十三 沂水春风

话题链接——咏先王之道归夫子之门1.教材赏悟这一章节是《论语》中篇幅最长,故事情节最生动、人物形象最鲜明、意境最深远的孔子的课堂实录,里面充满了生活的智慧;这也是一节很完整的思想教育课,由问志、言志、评志三个版块构成。
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师生,千年以来,生机不减,令人神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孔子用自己的亲身实践真实地验证了这一点。
2.名句赏记◆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
——《学记》◆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程颐◆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我愿做人梯让年轻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高峰。
——华罗庚◆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同志。
——霍姆林斯基◆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
——捷尔任斯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夸美纽斯◆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3.典例赏析颜回好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原文: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花白,死得很早。
孔子哭得很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命短而死,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4.时文赏读认识孔子孔子无愧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因材施教”跟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水春风练习
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侍.坐()饥谨.()哂.()俟.()千乘.()莫.( )春冠.者()鼓瑟.()铿.尔()喟.然()撰.()舞雩.()二、解释加点词语指出活用类型,并解释
活用类型解释
1、可使足.民:
2、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
3、鼓.瑟希,铿尔:
4、浴乎沂,风.乎舞雩:
5、三子者出,曾皙后.:
6、可是有勇.:
7、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三、解释划线词语:
1、侍.坐:
2、居.则曰:
3、如或
..知尔:
4、如.五六十:
5、如.其礼乐:
6、尔.何如?
7、摄乎
..大国之间:鼓瑟希,铿尔. 8、加.之以师旅
..:
9、因.之以饥馑
..三年子路率尔.而对曰..: 10、比及
11、且知方.也 12、夫子哂.之 13、愿学焉.
14、以俟
....君子: 15、愿为小相.焉 16、舍.瑟而作
17、何伤.乎 18、夫子喟然
.. 19、吾与.点也 20、其言不让.
21、唯.求则非邦也与 22、宗庙之事,如会同
...:
四、判断句式并翻译:
1、毋吾以也/不吾知也翻译
2、则何以哉/何伤乎翻译
3、尔何如翻译
4、浴乎沂翻译
5、为国以礼翻译
6、加之以师旅翻译
7、异乎三子者之撰翻译
8、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翻译
9、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翻译
10、可使有勇翻译
五、翻译重要句子
1、子曰:“以吾一日之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六、问题复习:
1、子路率尔的神态表现了他什么性格?他的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孔子为什么哂之?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比较看重什么/
3、曾皙的志向是什么?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
4、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
5、本文塑造了孔子什么样的形象?
习题小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喟.(kuì)然叹曰吾与.(yǔ)点也风乎舞雩.(yú)浴乎沂.(yí)
B.冠.(guān)者莫.(mù)春三子者之撰.(zhuàn)铿.(kēng)尔C.愿为小相.(xiàng)因之以饥谨.(jǐn)夫子哂.(shěn)之千乘.(shèng)之国D.曾皙.(xī)长.(zhǎng)乎尔以俟.(sì)君子鼓瑟.(sè)希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时时而间.进
B.比及.三年此其近者祸及.身
C.且知方.也方.六七十
D.吾与.点也失其所与.,不知
3.下列句子中的“如”,和例句中的“如”词义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C.宗庙之事,如.会同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4.下列句子中的“比”,和例句中的“比”词义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比及三年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D.义之与比.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方”字的解释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夫虽无四方.之忧 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点也:跟,介词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表反问语气
B.冠者
..六七人:儿童
..五六人:20岁以上的成年人童子
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妨害舍瑟而作.:起
D.因之
..以饥馑:于是,就以俟.君子:等待
7.下列句子加点的“以”,词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加之以.师旅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⑤为国以.礼A.③与⑤ B.①与④ C.②与③ D.④与⑤
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鼓瑟希,铿尔 B.莫春者 C.因之以饥馑 D.唯求则非邦也与
9.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知吾也
A.夫晋,何厌之有? B.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古之人不余欺也
10.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类活用”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名词活用作动词,弹奏
B.如会同,端章甫
...:名词活用作动词,端:戴礼帽;章甫:穿礼服
C.浴乎沂,风.乎舞雩:名词活用作动词,吹风乘凉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事,大事
1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宗庙之.事,如会同②千乘之.国 B.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子路率尔.而对曰C.①亦各言.其志也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D.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 ②唯赤则.非邦也与1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
...?亦各言其志也:哪里受伤..而对曰:草率的样子 B.何伤乎
C.其言不让,是故
..叹曰:感叹的样子
..哂之:所以 D.夫子喟然
1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说不定我能知道。
B.则何以哉——那么你打算做些什么C.因之以饥谨——拿饥荒之年紧接着它 D.异乎三子者之撰——跟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