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3单元 10 谈中国诗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练测课后拓展作业:第3单元 第10课 谈中国诗 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练测课后拓展作业:第3单元 第10课 谈中国诗 含解析

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课后拓展作业一、语言基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

守望是一种角度。

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

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___,发号施令。

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

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

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B.冲锋陷阵指点江山安身立命超凡脱俗C.赴汤蹈火高谈阔论安身立命超世绝伦D.冲锋陷阵高谈阔论安居乐业超凡脱俗解析:选B“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

“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

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

“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解析:选D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看,前面说“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由此可知,这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B、C两项;再看剩下两项的内容,“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A项。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谈中国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谈中国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10 谈中国诗课后篇巩固提升一、基础知识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

那么,请看济南吧。

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

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

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

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

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

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①。

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

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

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②。

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

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看山顶上那个塔!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比喻、夸张B.比拟、比喻、排比C.对偶、借代、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运用了比喻;“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运用了排比;“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更瘦硬了”,运用了比拟。

故选B项。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济南秋天的特点。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3单元 学业分层习题(十) 谈中国诗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3单元 学业分层习题(十) 谈中国诗 含答案
E.“中国诗和中国画融合一致”的说法是因为发生了统一错觉,对传统不够理解而形成的错误认识。
【解析】A项,原文是“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措辞不严密。C项,与作者观点相反,原文是“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就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E项,“对传统不够理解”才“会发生统一的错觉”,逻辑顺序错误。
D.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解析】A项,成分残缺,“改善”缺少宾语,在“细腻”后面加“的状况”;C项,两面对一面,可将前半句中的“是否”“能否”删掉;D项,“这方面”到底是“搜集史料”呢,还是“鉴定和运用史料”,指代不明确。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答案】①料理家务的需求大幅减少②照顾老人的需求大幅增加③顺应市场,调整培训课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中国诗和中国画(节选)
钱钟书
一个传统破坏了,新风气成为新传统。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因为他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所谓“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元行冲《释疑》),而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除旧布新也促进了人类的集体健忘,一种健康的遗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留存在记忆中,节省了不少心力。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就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他的眼界空旷,没有枝节凌乱的障碍物来扰乱视线,比起他这样高瞻远瞩,旧的批评家未免见树不见林了。不过,无独必有偶,另一个偏差是见林不见树。局外人也就是门外汉,他的意见,仿佛“清官判断家务事”,有条有理,而对于委屈私情,终不能体贴入微。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语言天地,各行各业以至一家一户也都有它的语言天地,所谓“此中人语”。譬如乡亲叙旧、老友谈往、两口子讲体己、同业公议、专家讨论等等,圈外人或外行人听来,往往不甚了了。缘故是:在这种谈话里,不仅有术语、私房话以至“黑话”,而且由于同伙们相知深切,还隐伏着许多中世纪经院哲学所谓彼此不言而喻的“假定”(supposition),旁人难以意会。释朱宏《竹窗随笔》论禅宗问答:“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别,忽然邂逅,相对作乡语隐语,旁人听之,无义无味。”这其实是生活中的平常情况,只是“听之无义无味”的程度随人随事不同。批评家对旧传统或风气不很认识,就可能“说外行话”,曲解附会。举一个文评史上的惯例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 第10课 谈中国诗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  第10课 谈中国诗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习题练习二(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由此成为第一座奥运会历史上获得过夏冬两委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

B.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待遇普遍较高,鲁迅和徐志愿军摩的工资收入就都属于“高大上”阶层,但他们如果想买辆自己的私人轿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C.近期一些地方出现重度雾霾,部分城市启动红色预警,一些中小学相继采取“停课不停学”的应急措施,通过在线教学系统为孩子进行课业辅导。

D.俗话说“言由心生”,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提高与群众说话的水平,根本在于心中要有群众,要将党的群众路线内化于心,要与群众打成一片。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篇幅押韵一傅众咻居高临远B.寥落辩别词气安和流毒无穷C.静默亵渎吞言咽礼拔木转石D.腐化震憾迥乎不同空中楼阁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B.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精髓(suǐ) 无垠(yín)荟萃(cuì) 吞言咽理(yè)B.梵文(fán)羡妒(xiàn) 单薄(báo) 轻鸢剪掠(yuān)C.犬吠(fèi) 叫嚣(xiāo) 逍遥(yáo) 一蹴而就(cù)D.颦蹙(pín) 洋溢(yì) 归宿(sù)数见不鲜(shù)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

高中语文新指导人教版必修五习题:10+谈中国诗+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新指导人教版必修五习题:10+谈中国诗+Word版含答案

10谈中国诗一、语基落实1 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轻浮/挑灯夜战症结/对症下药石舫/坊间流传......B.施与 /与人为善当真 /势不行当处暑/处变不惊......C.脉络 /恪尽责责空缺/空谷足音数叨/数九冷天......D.揾泪 /不瘟不火仓廪 /大义凛然渐次/东渐于海......思路分析 A 项,分别读 ti āo/ti ,zhǎoēng/zh èng,f ǎng/f ā;Bng项 ,分别读 yǔ/y ǔ,dàng/d āng,chǔ/ch ǔ;C 项 , 分别读 lu ò/k è,kòng/k ōng,shǔ/sh ǔ;D 项 ,分别读 wèn/wēn,lǐn/l,jiǐnàn/ji 。

ān答案 A2 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隐射譬喻注消酩酊烂醉B.含糊烂调疏朗遥思远怅C.因缘圆晕干躁回肠荡气D.斩截默契飘零得鱼忘筌思路分析 A 项,“消”应为“销”;B 项 ,“烂”应为“滥”;C 项 ,“躁”应为“燥”。

答案 D3 挨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1) 在灌注、说教式教育中,教育者站在教课主导地位 ,以的方式给某些教课内容下“精髓”或“糟粕”的定义。

(2) 此次会议提出 :确实增强和改良管理工作,把化管理和节俭办学做实、做透,促使内涵建设 , 促使学校事业的可连续发展。

(3) “新医改方案就像,落不了地 ,隔雾看花 ,下边的人不懂怎么实行。

”华西医院院长在做新医改解读主题报告时说。

A.居高临下精美海市蜃楼B.高屋建瓴精美海市蜃楼C.高屋建瓴精美海市蜃楼D.居高临下精美海市蜃楼思路分析“居高临下”形容处于有益的地位或傲视他人,多含贬义。

“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局势。

(1)句中说的是“在灌注、说教式教育中”,应选“居高临下”。

“精美”指精准精密。

高中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中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练习(含答案解析)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精髓.(suǐ)无垠.(yín)荟萃.(cuì)吞言咽.理(yè)B.梵.文(fán)羡.妒(xiàn)单薄.(báo)轻鸢.剪掠(yuān)C.犬吠.(fèi)叫嚣.(xiāo)逍遥.(yáo)一蹴.而就(cù)D.颦.蹙(pín)洋溢.(yì)归宿.(sù)数.见不鲜(shù)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辩别争辩不休措置参差错落B.妨碍防患未然忍耐俗不可耐C.简陋因陋就简隐诲诲淫诲盗D.纯粹出类拔粹逻辑沐猴而冠3.阅读钱钟书《谈中国诗》片段,完成文后各题。

(1)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

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2)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

“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这一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言”这里是称说、描述的意思。

B.“凑泊”这里是形成的意思C.这句话是由上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概括出来,而对上句话有解说作用。

D.这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五学案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Word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五学案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Word含答案

【目标·重点】1.了解钱钟书及其作品。

2.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3.学习本文运用比较阐明中国诗特征的方法,品味语句含意。

1.读准字音(1)羡妒..(xiàn dù)(2)精髓.(suǐ)(3)颦蹙..(pín cù) (4)无垠.(yín)(5)饶恕.(shù) (6)一蹴.而至(cù)(7)轻鸢.(yuān) (8)叫嚣.(xiāo)(9)数.见不鲜.(shuòxiān)2.理解词义(1)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超越事物的表象,才能把握其本质。

(2)居高临远:站得高,看得远。

(3)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

(4)一蹴而至:踏一步就达到,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蹴,踏。

(5)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

数,屡次。

(6)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

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7)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

咽,吞咽。

(8)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

穷,尽头。

(9)尖刻斩截:文中指尖锐深刻,干脆利落。

(10)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部分(第1段):先指出研究诗歌要具体分析不能概而论之,同时明确用比较文学的立场谈中国诗。

第二部分(2~6段):谈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形式上的区别。

第三部分(7、8段):说明中国诗与西洋诗的共性。

2.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谈中国诗(时间:45分钟分值:35分)一、语言运用(26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奖”实至名归....,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不只是因为得奖,更因为这是一个造福众生的伟大贡献。

③上级领导要具备高素质、高能力,才能做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决策,树立好的榜样,从而使基层干部上行下效....,为转变作风提供动力和压力。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缉拿归案。

⑤数天前,孙艺在万般无奈之下卖光了中国中车的股票,她50余万元的积蓄也化为乌有,这位有着20多年股龄的老股民,被波动的股市折磨得心劳日拙....。

⑥当前,“打虎拍蝇”已经取得重大成效,但腐败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是一得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⑤⑥D.③④⑤解析:选A。

①浩如烟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

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使用正确。

②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

使用正确。

③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④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

本句使用泛义,使用正确。

⑤心劳日拙: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⑥一得之功:一点儿微小的成绩。

谦辞。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微信、支付宝今年不再鼓动红包大战是一大好消息,因为这能让人们在春节期间少一分浮躁与功利,多一分平淡与从容。

B.目前,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代际传承,在文化部等多部门的努力下将联合推出《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指出下列加点字错误的注音并改正。

精髓.(suǐ)简陋.(lòu)数.见不鲜(shù)
停泊.(bó) 湖泊.(pō) 鲜.为人知(xiān)
槛.外(jiàn) 涕.泪(dì) 一蹴.而至(cù)
【答案】“数.”应读shuò,“鲜.”应读xiǎn,“涕.”应读tì。

2.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圆满寥落奈人寻味流毒无穷
静默亵渎真知卓见拔木转石
腐化震憾迥乎不同自成风会
【答案】奈—耐,卓—灼,憾—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品牌自信由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是品牌精神,第二层是时尚度,第三层是品质,第四
层是服务。

如果没有时尚度、品质、服务这三层为前提,品牌精神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
B.中国大学生足球队发动了惊天动地
....的进攻,终于战胜了对方。

C.这位8岁的小朋友到现场挥毫,一幅《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十米长卷一蹴而就。

.....
D.信已封好,她还觉得言有尽而意无穷
.......;又铺开信纸,准备再写一封。

【解析】A项,空中楼阁: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B项,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C项,一蹴而就:踏一步
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用在此处是望文生义,可改为“一挥而就”。

D 项,言有尽而意无穷:话已经说完而意味却还没有完。

形容语言含蓄、深刻而耐人寻味。

用在此处望文生义,可改为“言不尽意”。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与国际商会签署合作备忘录,为银川市、金凤区的对外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B.根据人社部的统计数据,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不到55岁,而大多数国家的公民退休年龄都在65岁左右,且均渐进式延迟。

C.青蒿素因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名声大噪,但由于缺乏核心专利的保护,使得中国制造的青蒿素类药物只占到国际市场份额的1%左右。

D.中国裁军大使22日在联大公开发言谴责日本,批评日本在侵华战争时期对中国人民使用生化武器,且至今未解除相关遗留问题。

【解析】A项,并列不当,银川市与金凤区有包含关系。

C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由于”或“使得”删去一个。

D项,搭配不当,“解除”改为“解决”。

【答案】 B
5.下面8个句子顺序混乱,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

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


②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
③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④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

⑤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

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独个的美一一分辨出来。

⑥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

⑦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

⑧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

A.①②④⑤③⑥⑦⑧B.②④③⑤①⑥⑧⑦
C.①③⑤④②⑥⑦⑧D.②①③④⑤⑥⑧⑦
【解析】其思路要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顺序。

首先“提出问题”肯定是句②。

于是,先淘汰了A、C两项,比较B、D两项,看看与②句衔接得最恰当的是①句还是④句,意思贯通、十分顺畅的是④句。

【答案】 B
阅读课文中“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完成6~9题。

6.如何理解文中“早熟”“早衰”的含义?
【答案】“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

“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7.揣摩下面的句子,说说该句的含意和作用。

(1)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

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答案】(1)这两句话里,作者用“闪电战”“轻鸢剪掠”形象地写出了阅读中国诗的“快”和中国诗的“短”。

8.作者举梵文《百喻经》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什么?
【答案】想说明中国最完美的抒情诗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中国绘画里,“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出现得也早;中国的辩证法的成熟早
于中国的逻辑。

总之,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先于西方成熟,往往是飘飘凌空的空中楼阁。

9.如何理解作者对爱伦·坡“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的评价?
【答案】对这句话中“可惜”的理解要结合下文所谈的中国诗之短小,体会到作者之用意在于衬托中国诗的超出想象的短小精练,而不是嘲笑爱伦·坡的目光短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