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可燃液体的燃烧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技术实务考点:液体燃烧的特点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技术实务考点:液体燃烧的特点
液体燃烧的特点:
1、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
因此,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密切相关。
常见的可燃液体中,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某些醚类燃烧时,液体表面伴有明显的沸腾状,这类物质的火灾较难扑灭。
在含有水分、粘度较大的重质石油产品,如原油、重油、沥青油等发生燃烧时,有可能产生沸溢现象和喷溅现象。
(一)沸溢
从沸溢过程说明,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比重相差较大;
②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气;
③原油粘度较大,使水蒸汽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
(二)喷溅
在重质油品燃烧进行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的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电影的距离也加大,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气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种现象叫喷溅。
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的燃烧

3.1 液体的燃烧
• 在闪点温度下只能发生闪燃而不能连续燃烧,这是因为在闪点温度下 的可燃液体蒸发较慢,蒸气量较少,闪燃后即将蒸气烧尽。
• 闪点对可燃液体的防火工作意义很大,根据物质闪点可以区别各种可 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例如煤油的闪点是40℃,它在室温(一般为15℃ 左右)情况下与明火接近是不能立即发火的,因为这个温度比闪点低,蒸 发出来的油蒸气很少,不能闪燃,更不能燃烧。只有把煤油加热到40℃ 时才能闪燃,继续加热到燃点温度时,才会燃烧。这就是说,低于闪点温 度时,在液面上不会形成油蒸气与空气的可燃混合气,遇到火种的瞬间 作用也不会燃烧,只有在闪点温度以上才有着火的危险。
• 连锁反应通常分为直链反应和支链反应(图3-2)两种。 • 氢气和氯气的反应是典型的直链反应。直链反应的基本特点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1 液体的燃烧
• 每一个活性粒子(自由基)与作用分子反应后,仅生成一个新的活性粒子 ,自由基(或原子)与价饱和的分子反应时自由基不消失;自由基(或原子) 与价饱和的分子反应时活化能很低。
下一页 返回
3.1 液体的燃烧
• 蒸发:形成可燃蒸气而燃烧,例如酒精喷灯把酒精预热蒸发后再进行燃 烧。
• 热分解:有些复杂化合物经过热分解的中间过程后,再同氧气化合燃烧, 如蜡烛的石蜡大分子,在火焰温度烘烤下发生分解,产生相对分子质量 较小的可燃气后与氧化合。
• 1.活化能理论 • 物质分子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首要条件是相互碰撞。在标准状态下,单
• 燃烧的连锁反应理论已被用于指导生产实际。目前广泛使用的高效化 学灭火剂,如1211灭火剂(CF2ClBr)、1202灭火剂(CF2Br2)等,其灭火 原理就是利用了有些燃烧反应为连锁反应的理论。当1211或1202等 与火焰接触时,受热分解产生溴离子,由于溴离子能够与燃烧反应产生 的氢自由基相结合,使氢自由基与氧的连锁反应中断,从而使燃烧反应 停止,火焰熄灭,最后达到灭火的目的。
安全课件第章可燃液体的燃烧 (一)

安全课件第章可燃液体的燃烧 (一)安全课件第章可燃液体的燃烧可燃液体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但如果不妥善处理,极有可能导致火灾等安全事故。
因此,掌握可燃液体的燃烧原理及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安全课件第章可燃液体的燃烧”进行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可燃液体的燃烧原理可燃液体的燃烧是指其与氧气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正常情况下,可燃液体是不容易燃烧的,只有空气中氧气含量达到一定标准值才能发生燃烧。
当液体表面蒸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混合时,点燃液体即可产生熊熊火焰。
同时,可燃液体的燃烧过程将消耗氧气,空气中含氧量过低也会导致燃烧不完全。
二、可燃液体的防范措施掌握可燃液体的燃烧原理,有助于我们在处理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选择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容器存放可燃液体,避免因存储环境不良而发生泄漏等事故。
此外,按照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采用专业防护措施和必要的安全设施,预防可燃液体在生产过程中意外泄漏。
在使用和加工可燃液体时,应尽可能降低液体表面的蒸发速度,减少蒸气与空气混合的机会,从而降低发生火灾的风险。
三、可燃液体的紧急处理即使将一切安全防范措施都做到位,仍然难以完全排除意外事故的发生。
因此,一旦发生可燃液体泄漏、喷溅等事故,应及时采取紧急措施。
首先,立即停止液体流出,切勿使用明火,以免引发爆炸或燃烧。
然后尽可能恰当地使用灭火器、泡沫、沙子等物品进行扑灭,同时通风,将液体蒸发至最小程度。
综上所述,虽然可燃液体的燃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只要做好预防措施,我们就能够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安全课件,掌握可燃液体的燃烧原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
安全可燃液体的燃烧

安全可燃液体燃烧的火灾特点与防治策略
火灾特点
• 火灾扩散速度快,火势猛烈 • 火灾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有毒烟雾和气体 • 火灾扑救难度大,需要专业救援队伍
防治策略
• 加强可燃液体的储存和管理,防止泄漏和火灾事故发生 • 建立火灾应急预案,提高火灾应急处理能力 • 加强消防安全培训和宣传,提高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 自防自救能力
• 案例 • 石油化工企业:采用安全可燃液体燃烧技术,降低火灾事故风 险 • 涂料生产企业:采用安全可燃液体燃烧技术,提高生产过程中 的安全性能 • 交通运输领域:采用安全可燃液体燃烧技术,降低运输过程中 的火灾事故风险
安全可燃液体燃烧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发展趋势
• 提高安全可燃液体的燃烧性能和安全性 • 加强安全可燃液体燃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 提高安全可燃液体燃烧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展望
• 安全可燃液体燃烧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 • 安全可燃液体燃烧技术将为提高生产和生活安全水平做 出更大贡献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Tencent Docs
燃烧的基本原理与条件
燃烧基本原理
• 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和光线 • 燃烧过程中,燃料、氧气和热量之间存在平衡关系
燃烧条件
• 燃料:具有一定的可燃性 • 氧气:燃烧过程中需要氧气参与 • 引燃源:引发燃烧过程的起始条件
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与能量转换
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 燃料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 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其他有毒物质和烟雾
评估方法
• 物质的闪点、燃点、爆炸极限等参数评估 • 物质的燃烧热、燃烧速度、燃烧效率等参数评估
可燃液体的燃烧形式

其他气体分子发生碰撞时,可
能会导致动能减小而凝结。如
果液面空气流动快,蒸发的蒸
气分子很快被带走,减小凝结 的几率,蒸发加快。
燃烧学
蒸发过程的主要参数
• 蒸发热
液体蒸发过程中,液体温
度逐渐降低。液体要保持原有 温度,必须从外界吸热。 使液体在恒温恒压下蒸发 所必须吸收的热量,即为液体
的蒸发热。
燃烧学
快反应速度,降低自燃点。 ③ 容器特性。容器的容积大,造成的热损失小,自燃点相对较 低。 ④ 催化剂。活性催化剂降低自燃点,钝化催化剂升高自燃点。
燃烧学
液体的蒸发与闪燃
2
可燃液体的稳定燃烧 沸溢和喷溅燃烧
3
燃烧学
原油中组分较多,密度小、沸点低的部分烃类被称为轻组 分;密度大、沸点高的部分烃类被称为重组分。 原油粘度比较大,含有一定量的水分,一般以乳化水和水 垫两种形式存在。
燃烧学
查表7-10得,苯在-20℃和-10℃时,其蒸气压分别为990.58Pa
和1950.5Pa。
用插值法求得苯的闪点为
T闪
1498 - 990.58 ( - 20 10) -14.7 ℃ 1950.5 - 990.58
燃烧学
1
2
液体的蒸发与闪燃
可燃液体的稳定燃烧
沸溢和喷溅燃烧
燃烧学
P1、P2—T1 、T2时液体的饱和蒸气压,Pa。
燃烧学
【例】 已知大气压为1.01325×105Pa,求苯的闪点。
解:苯的燃烧反应式 C6H6+7.5O2=6CO2+H2O 则N=15,带入公式计算苯在闪燃时的饱和蒸气压为
P饱 1.01325 105 Pa 1498Pa 1 4.76 (15 1)
燃烧基础知识

5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 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可燃物种类:固体、液体、气体
6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助燃物: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 为助燃物(也称氧化剂) 包括:空气中氧、氯、氟、氯酸钾等。硝酸纤维等 爆炸品自含氧。 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一般主要为氧。其在空气中的 含量约为21%,可燃物在空气中的燃烧以游离的氧 作为氧化剂。但是有的可燃物在其他氧化剂中也能 发生,甚至燃烧更加剧烈。
7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引火源: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 称为引火源(也称着火源) 根据引起物质着火的能量来源不同,在生产 生活实践中引火源种类:明火、高温物体、 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 能和核能等
8
具备了燃烧三要素,燃烧也不一定会发生。
乙汽 醚油 的的 最最 小小 点点 火火 能能 力量 为为
煤的自燃
煤是一种固体燃料,主要成分是碳,约占65%,另外还有 氢、氧、氮、硫、水和矿物质,根据炭化程度,可将煤分 为褐煤、烟煤、泥煤和无烟煤。煤的自燃是生产和储运中 最常见的起火原因。
如何防止煤的自燃呢? 1、煤堆插管散热
2、煤堆不要过大、过高、过密、时间不能过长
3、随时检查内部温度
20
燃烧类型
爆炸通常分为核爆炸、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粉尘
可燃气体
装在容器内的液体或者气体, 由于物理变化(温度、体积 和压力等因素)引起体积迅 速膨胀,导致容器压力急剧 增加,由于超压力或者应力 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且爆 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 分均不改变的现象。 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 学反应,产生大量气 体并使温度、压力增 加或者两者同时增加 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燃烧与爆炸理论第五章 可燃液体的燃烧与爆炸

下限
3.3 1.5 0.8 1.7 1.4
上限
18.0 7.0 62.0 7.2 7.5 酒精 甲苯 松节油 车用汽油 灯用煤油
上限
+11 +5.5 +33.5 -38 +40
下限
+40 +31 +53 -8 +86
1.85
1.5
40
9.5
乙醚
苯
-45
-14
+13
+19
25
举例分析(设室温为0~28℃):
27
(3)煤油: t下=+40℃, t上=+86℃,与室温 关系为: t下(+40℃) t上(+86℃)
煤油在 室温范围 内,其蒸气浓度没有达到爆炸 下限,煤油蒸气是不会爆炸的。
0 28 t℃
(4)汽油: t下=-38℃, t上=-8℃,与室温关 系为: t下(-38℃) t上(-8℃)
汽油在 室温范围 内,其饱和蒸气浓度已经超 过爆炸上限,它与空气的混和气体遇火源不会 发生爆炸 。
分子间力又称范德华力,分子间力中最重要的就是色散力(色 散力是由于分子运动中,电子云和原子核发生瞬时相对运动,产生 瞬时偶极而出现的分子间的吸引力)。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就越易变形,色散力就越大, 蒸发就越困难,蒸气压越低。 温度越高,液体中能量大的分子束就越多,能克服液 体表面引力跑到空间的分子就越多,蒸气压就越高, 反之,蒸气压就越低。
蒸发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单位质量的液体完全蒸发所 吸收的热量。
液体蒸发吸热的原因
主要为了增加液体分子的动能以克服分子间引力而逃逸出液面, 因此,分子间力大的液体,其蒸发热也越高; 此外,蒸发热还用于气化时蒸气体积膨胀对外所做的功。
可燃液体的燃烧

(1)苯 的爆炸温 度
下限14oC
上限19oC
28 19
0 -14
有 交 叉
(2)酒精 的爆炸温度 28
下限11oC 0
上限44oC
44
11
有 交 叉
五、爆炸温度极限
(一)爆炸温度极限 2、爆炸温度极限与液体温度(设液体温度
与室温相等为0~28oC)的关系
86
(3)煤油
的爆炸温度
40
下限40oC 28
(2) 利用插值法计算闪点
t f 10.6(oC)
第二节 闪燃与爆炸温度极限
四、闪点计算
(六)根据克-克方程计算 lgP0 ( 0.2185 LV ) C tf
符号 Po Lv tf C’
含义 液体蒸气压
蒸发热 闪点温度
常数
单位 Pa kJ oC
例题6:已知癸烷爆炸下限为0.75%,环境压力为 101325Pa,试求其闪点。
单位 Pa Pa mol
例题3:已知大气压力101325Pa,试用道尔顿公 式求苯的闪点(插值法)。
解: (1)化学反应式:C6H6+7.5O2→ 6CO2+3H2O
(2)N = 7.5×2 = 15
(3)代入公式 (Pa)
Pf
P
1 4.76(N
1)
=1498.0
P
Pf
P
t
T
例题3:已知大气压力101325Pa,试用道尔顿公 式求苯的闪点(插值法)。
2、可燃液体燃点:能发生着火的液体的 最低温度称为液体的燃点或着火点。
第三节 液体着火
一、液体引燃
3、低闪点液体的引燃
闪点
环境温
度 液面上的蒸气浓度已经达到着火浓度,其混合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闪点对消防工作的意义
(1)根据液体的闪点区别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 的大小; (2)闪点是可燃液体火灾危险分类的依据。我 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按液体的高低将可燃液 体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闪点<28℃的液 体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液体为乙类; 闪点≥60℃的液体为丙类。 (3)闪点是选择灭火剂供给强度的依据。一般 是闪点越低,灭火剂供给强度越大。
3、动力燃烧
可燃液体的蒸发,低闪点液雾预先与空气(或氧 气)混合时,遇火源往往产生带有冲击力的动力 燃烧。这种燃烧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密闭容器 中的可燃液体,受高温会使体系温度骤然升高, 蒸发加快,有可能使容器发生爆裂并导致相继产 生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如乙醚、汽油等挥发性 强、闪点低的液体,其液面以上相当大的空间即 为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即使静 电火花都会使之发生着火甚至爆炸。
(一)为什么液体在燃烧时先是 小火焰 ,后来越来越大?
液体在燃烧时,由于开始时液体表面温度 低,蒸发速度慢,所以燃烧的速度较慢, 生成的火焰不高。但随着燃烧的进行,液 体表面温度增高,蒸发速度加快,燃烧速 度和火焰随之增高,直到液体沸腾,燃尽 为止。
(二)为何液体的化学组成不同, 其燃烧过程不同?
为何不能用水灭液体火灾?
B、在可燃液体中掺入可互溶的不燃液体,其闪点会随 着不燃液体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当不燃组分含量达到一 定值时,混合液体不再发生闪燃。如甲醇中含水量增加 时,其闪点升高,当含水量达95%时混合物不再发生闪 燃。用水稀释易燃液体时,虽然能提高闪点,但只有当 溶液极稀时,才能不发生闪燃,所以对于能溶于水的液 体发生火灾时,并不适宜用水来扑救,因为在这种情况 下,不但液体发生火灾时,并不适宜用水来扑救,因为 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液体在灭火后不能再使用,而且需 要大量的水稀释,同时也易使液体溢出容器,造成火灾 蔓延扩大。一些可燃液体的闪点见表2-17。
为何不能往煤油中加汽油?
(3)混合液体的闪点 A、两种完全互溶的可燃液体混合物的闪点,一 般低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算术平均值,并且接近 于含量大的组分的闪点。比方说:车用汽油的闪 点为-38℃,照明用煤油的闪点为40℃,如果将 这两种液体按1:1比例混合时,其闪点应低于(38+40)×1/2℃=1 ℃。如果往煤油中添加汽油, 即使加的量不多,也能大大降低煤油的闪点,因 而也就增加了它的火灾危险性。在消防安全上, 禁止往煤油灯里加汽油就是这个原故。
第六节 可燃液体的燃烧
一、什么是可燃液体
可燃液体是指在标准状态下的空气中遇着 火源可发生燃烧的液体。(例如汽油、乙醇 等)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是按液体闪点的 高低进行分类的。(闪点越低液体的危险 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二、液体的燃烧过程
液体在燃烧过程中,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 液体受热是蒸发出来的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自 燃点而燃烧。如汽油在燃烧时,首先受热蒸发出 蒸气,然后再进行分解、氧化,再进行燃烧。所 以液体燃烧的快慢程度,取决于液体挥发的难易 程度。挥发性好的液体燃烧速度快,反之则慢。 对烃类液体而言,相对密度大的液体,由于其分 子间的引力大,不易挥发,因而相对密度大的液 体比相对密度小的液体难于燃烧。
应用
火灾现场,在一般情况下发生沸溢要比喷 溅的时间早得多。在发生前,油品会发出 咕咕的声音,火焰发亮,变白,增大,烟 色由浓变淡,油罐发生抖动等。当有这些 现象发生时,我们一定要及时远离现场, 也可在热波未来之前,将底层的水抽走。
总结
这一节我们学习了液体燃烧的特性,掌握 了液体燃烧是以闪点来区分的,这与我们 上一节所学的有所不同,同时我们还知道 了液体的结构不同,闪点也就不同。还知 道了沸溢和喷溅现象,这对我们今后的工 作都有一定的好处。 思考:沸溢和喷溅是如何发生的?
(1)不同种类的液体,其化学组成不同,闪点 也不同; (2)同类(同系物)液体的闪点变化,一般规 律如下: A、同类液体的闪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变高; B、同类液体的闪点随沸点的升高而升高。如苯 的沸点为80.36 度,闪点为-12度,甲苯的沸点 为110度,其闪点为5度。 C、同系物中,正构体比异构体的闪点高。这主 要是由于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的不同造成的。
应用
在使用空汽油桶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这 是因为空汽油桶往往由于不可能完全倒净 而残留一些汽油,这时空油桶也会存在处 于爆炸极限范围之内的可燃性混合气体, 所以空汽油桶亦应特别注意防火,动火焊 接也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洗置换,并分析合 格。
4、沸溢或喷溅式燃烧
原油及某些石油产品等沸程较宽的混合液体,在 连续燃烧的过程中,其中沸点较低的轻质部分首 先被蒸发离开液面进入燃烧区,而沸点较高的重 质部分则携带接受来的热量向液体深层沉降,或 者形成一个热的锋面向液体深层传播,逐渐深入 加热冷的液层,这一现象称为液体的热波特性, 热的锋面称为热波。这种现象往往导致致沸溢喷 溅式燃烧。原油,重油,沥青油等含有水分的黏 度加拿大的重质石油产品发生燃烧时,都有可能 产生沸溢现象和喷溅现象。
这是因为液体在燃烧时,纯的液体燃烧时, 蒸发出来的蒸气与液体的组成相同;多种 混合液体燃烧时,先蒸发出来的主要是低 沸点的成分,而沸点较高的成分蒸发出来 的很少。所以,混合液体的燃烧,在剩下 的液体中,高沸点成分的含量相对地增加, 其相对密度、黏度、闪点也相应地增高。 所以燃烧着火时,可对盛装的容器进行冷 却。
解释沸溢和喷溅现象。
由于石油产品都含有一定的水分,化合态的水不会变, 仍然在石油中,但游离态的水则会从油品中分离出来, 从而在底部形成一个水垫层,这样的液体在燃烧时,液 面从火焰接受热能,产生热波,热波向液体深层移动速 度大于燃烧速度,热波的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因而热 波向下移动就会使油品中乳化水变成蒸汽,热波到达液 体向液面上逸出,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形成油包气的气泡, 即油的一部分形成了含有大量水蒸气气泡的泡沫,这样 必然使液体膨胀,向外溢出,同时部分未形成泡沫的油 品也会被下面的蒸汽膨胀力膨胀抛出罐外,这样液面猛 烈沸腾起来,就像“跑锅”一样溢出罐外,这种现象就 叫沸溢,当液体抛向上空时,就叫喷溅。
三、可燃液体的燃烧形式
可燃液体在燃烧时,首先是将液体转化为 蒸气再进行燃烧,所以它与可燃气体的燃 烧一样,都属于气相燃烧,从而它们都具 有相同的燃烧形式,即扩散燃烧,喷流式 燃烧和动力燃烧。除此之外,可燃液体还 会发生沸溢或喷溅式燃烧。
1、扩散燃烧
特点:常压下有自由表面的燃烧,一般都为扩散式燃烧, 其过程是边蒸发、扩散,边氧化燃烧,燃烧速度较慢而 稳定。 闪点较高的液体往往不容易一下点燃,如把它吸附在灯 芯上则很容易点燃。为什么?主要是液体在多孔物质中 的浸润作用使液体蒸发表面增大,而灯芯又是一种有效 的绝热体,具有较好的畜热作用,点火源的能量足以使 灯芯吸附的部分液体迅速蒸发,在局部达到燃烧浓度, 用火柴一点就燃,燃烧产生的热量又进一步加快灯芯上 液体的蒸发,使火焰高度和亮度增加,达到稳定燃烧。 因此在防火工作中要注意高闪点液体吸附在棉纱等多孔 物质上发生自燃和着火的危险。
三、液体的闪点
液体的闪点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 体表面上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在闭 杯试验条件,何谓闭杯,是指在封闭的小 杯中)
1、液体闪点的变化规律
在闪点温度下,液体只能闪燃而不能持续 燃烧,它的燃烧速度并不快,蒸气量较少, 生成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还未 来得及供应新的蒸气继续燃烧下去,所以 只能发生闪燃。闪燃往往是着火的先兆。 注意,液体在闪燃时形成的蒸气浓度即是 该液体的爆炸极限下限。其变化规律如下:
பைடு நூலகம்
2、喷流式燃烧
在压力作用下,从容器或管道内喷射出来 的液体燃烧呈喷流式燃烧(如油井井喷火 灾、高压容器火灾等)。这种燃烧形式, 实际上也属于蒸发式燃烧。由于压力的作 用,这种燃烧速度快,火焰高。这种燃烧 在燃烧初期如能设法关闭阀门,切断液体 来源,较易扑灭,否则,燃烧时间过长, 会使阀门或进口装置严重烧损,则较难扑 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