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时代_美国开启贸易政策双边化_韩爽
特朗普重塑美国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特朗普重塑美国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作者:蔡会明来源:《WTO经济导刊》2017年第05期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贸易政策总体转向保护主义,在贸易协定、进出口政策、市场开放方面均出台了新的政策。
中美关系下一步会怎么走,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详解美国贸易新政策,分析其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以及提出了应对举措。
特朗普的美国贸易政策分析一、在国际贸易协定方面的政策。
特朗普上台后,就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强调将转向双边磋商,随后宣称要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并要求对以前签订的贸易协定进行审查,重新谈判,以重塑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增加美国商品和技术的市场机会。
另外,有关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报告书指出,如果WTO争端解决程序不利于美国,则美国“将不会遵守”。
二、在进出口方面的政策。
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每年5000亿美元)可能是由于贸易伙伴的非关税壁垒、国家补贴、国有企业不公平竞争、贸易协定执行不力或争议解决机制薄弱、美国和贸易伙伴缺乏互惠待遇等产生的不公平贸易造成的。
所以,美国将针对这些不公平贸易行为,针对特定行业、特定类型的企业或特定企业,采取针对性的制裁措施,保护美国利益不受不公平贸易行为侵害。
三、在市场开放方面的政策。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2017年3月1日向国会提交了有关特朗普政权贸易政策的报告书,指出特朗普政府计划动用“一切可能手段”,为美国商品和美国企业打开外国市场。
美国认为由于贸易伙伴国的高关税和出口补贴使“美国产品失去了竞争力”,以往基于WTO准则的反倾销关税等措施效果薄弱,所以强调要启动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该条款允许美国政府对歧视美国商品的国家征收惩罚性关税。
特朗普贸易政策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一、特朗普强调美国贸易政策的主权,将国内法置于WTO规则之上,将对我国维护正当的贸易利益带来困难。
特朗普政府表示,如果WTO的争端解决程序不利于美国,则美国“将不会遵守”,与国际磋商相比,美国将更加重视国内法律法规。
中美贸易摩擦演变过程政治博弈及政策选择

中美贸易摩擦演变过程政治博弈及政策选择中美贸易摩擦是指自2018年以来,中美两国在贸易和经济领域出现的一系列争端和冲突。
本文将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包括政治博弈的角度和政策选择的影响。
1.演变过程中美贸易摩擦的演变可以追溯到特朗普政府上台时期。
2017年,特朗普开始采取“美国优先”的政策,认为中国在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不公平行为。
特朗普政府先后对中国发起了一系列贸易调查和制裁,包括钢铝关税、对华贸易赤字问题等。
双方之间的贸易冲突由此开始。
2018年,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
这一举动引发了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双方相继对对方的商品进行关税加征。
这场贸易战给中美两国的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全球市场也受到了波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美贸易摩擦不再局限于贸易领域。
两国之间的争端逐渐涉及到科技、军事和地缘政治等问题。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和人员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包括对华为的制裁和限制中国学生的签证等。
中美之间的安全和军事合作也逐渐受到了影响。
政治因素也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
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视为对美国国内政治的威胁,并在选举时将对中国的强硬态度作为亮点。
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回应特朗普政府的挑衅,如报复性关税和限制对美国商品的进口等。
2.政治博弈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和扩大可以看作是中美两国在政治层面上的博弈。
特朗普政府通过对中国采取贸易制裁的方式,试图在贸易领域取得更有利的地位,满足美国国内的政治需求。
特朗普政府利用威胁和制裁等手段,试图迫使中国作出经济和贸易上的让步。
中国政府则通过报复性关税和限制对美国商品的进口等方式,试图保护自己的利益,并在全球贸易体系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对内需的扩大和减少对外依存的力度,以减轻对贸易战的冲击。
这种政治博弈的影响不仅在贸易领域,还包括科技、军事和地缘政治等方面。
两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尤为明显,特朗普政府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制裁,使中美之间的技术竞争进一步升级。
特朗普时代中美经贸摩擦的应对策略

特朗普时代中美经贸摩擦的应对策略作者:夏庆宇来源:《经营者》 2018年第10期特朗普在2016年竞选美国总统之际,就反复宣称中国企业抢走了美国工人的工作机会,应当在经济领域对中国进行报复,因此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后对中国进行贸易报复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但直到2018年,特朗普政府才宣布对中国的钢、铝等产品加征关税,这反倒是奇怪的事情。
可以说,在过去的1年多时间里特朗普一直隐忍不发,这说明特朗普不是一个做事冲动的人,其选择这样一个时间点可能更多的是为美国的中期选举做准备,而非一定要在经济利益方面有所斩获。
那么,中国应当如何应对特朗普时代的经贸摩擦?一、中美经济摩擦并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规模不大,因此美国在经济交往中对中国的敌意并不明显。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美出口规模日益扩大,美国通过提高向中国货物征收关税等办法向中国发难的事例日渐增多。
由于在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前美国曾一度轻视制造业,以往美国政府在对中国商品设置贸易壁垒时,未必一定是想限制中国商品的进口,美国主要是想轻而易举地从中国获得更多的税收,打击中国企业。
更重要的是,美国通过打击中国企业向美的出口,可以获得政治上的主动权。
这是因为如果中国急于维持正常的对美出口、保护本国企业,那么中国就不得不争取美国政府的配合,不得不有求于美国,不得不在某些方面对美国释放善意乃至作出让步。
因此可以说,在中国的出口依赖美国市场的情况下,美国习惯性地对中国的出口进行打击,是可以为美国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的事情,而且这种事情是美国政府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故而美国政府一直乐此不疲。
自克林顿政府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几乎成了世人司空见惯的事情。
由于从贸易上“拿捏”中国、逼中国陷入被动局面已经成了美国的惯用伎俩,因此中美贸易摩擦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而且美国政府不仅可以利用在经济上“拿捏”中国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在美国国内政治中,美国的执政者还可以通过宣传自己打击中国经济的“英雄事迹”来为自己树碑立传,从而在选民中间树立自己的形象,煽动那些经济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的美国民众为自己投票。
特朗普政府下中美贸易战分析

特朗普政府下中美贸易战分析摘要: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以对美国人更自由更公平的方式扩大贸易",在"美国优先"执政理念之下,以贸易失衡为借口,在中美贸易问题上以遏制中国继续崛起势头为核心目标采取强硬措施,把中国确定为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者",为此要竭尽所能阻止中国高科技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美国在与中国竞争时的不利局面。
对此,中方要充分认识到"战略竞争对手"的定位,做好长期应对准备,提升应对中美长期摩擦的底气。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特朗普政府应对措施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实质特朗普政府以美国贸易逆差和中美贸易不平衡为由,挑起了新一轮贸易摩擦。
2017年8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行政备忘录,授权重点调查在技术转让领域里中国是否涉嫌违反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
8月18日,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在涉及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领域正式对中国启动调查。
“301条款”调查致使美中双边贸易摩擦升级,已由正常的贸易逆差摩擦升级到知识产权保护壁垒摩擦,乃至国家安全壁垒摩擦。
2018年2月特朗普政府在提交国会的年度贸易报告议程中明确提出,执行和维护美国贸易法,将继续利用美国法律提供的所有工具来打击不公平贸易,试图将美国国内贸易法凌驾于WTO国际规则之上,不断增添新的贸易摩擦。
2018年3月22日,美国发布了对中国“301调查”结果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宣布将有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23日,中国商务部给出了初步的反制措施,拟对自美国进口的部分产品加征关税,涉及美对华约30亿美元的出口。
2018年4月3日,美国拟对从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的产品清单,涉及中国对美出口的1333项约合500亿美元的产品加征25%关税,特别集中于中国对美出口的化工品、药物、钢铁、电机发动机、机械设备、机床、存储器、电气设备、电视机音像设备、印刷电路、半导体、信息通信技术、电车、航空航天、船舶、光学和电子医疗仪器、机器人技术等先进制造行业。
重新审视特朗普贸易新政下的中美经贸关系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与重商主义一脉相承。 重商主义产生于 16 世纪, 盛行于 17- 18 世纪中 叶, 以托马斯曼、 威廉配第、 马利尼斯等人为代表。 主要观点有: 反对自由贸易, 认为国与国 之间都是零和博弈, 一国财口, 反对进口, 认为贸易顺差才能提高本国的财富; 主张通过高关税率保护国内市场, 并利用殖民地提供原材 料和市场。 特朗普认为, 美国经济的症结在于国内制造业流失和贸易赤字高企, 这是全球化和 贸易自由化造成的, 主张通过提高关税和其他贸易措施来缩小贸易逆差。 不难看出, 特朗普的 重商主义思想与三百年前的重商主义论调是多么的契合。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 中美经贸关系几经波澜, 接下来将如何走? 已成为各界关心、 热议的话题。 本文拟从分析特朗普贸易政策的形成、 发展和逐步完善的全过程切入, 进一步探 讨特朗普贸易新政下的中美贸易关系和中国的应对之策。
一、 特朗普贸易政策的形成
在竞选过程中, 特朗普很多言论都有变化, 甚至前后相悖, 但反对自由贸易、 支持贸易保 护主义的政策主张却始终如一。 他认为美国需要更强硬的、 基于 “公平” 和 “美国优先” 的贸 易政策。 特朗普贸易政策的形成既与美国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 也充分吸收了重商主 ∗ 作者简介: 王翀,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10
重新审视特朗普贸易新政下的中美经贸关系
义、 公平贸易理论的政策观点。
(一) 时代背景和社会原因
二战结束后, 作为世界上实力最强大、 科技最领先的国家, 美国制造极具竞争力, 出口占 全球 20%以上。 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单边自由化在 20 世纪 70 年代前成为美国对外贸易政 策的主导原则, 从官方、 商界到民间一致支持自由贸易。 对这种现象, 在 “ 霸权稳定论” 中做 出了客观的描述, “ 霸主国家在实力上升阶段, 倾向于保持开放的贸易体系和稳定的国际货币 体系等自由经济体制, 为建立国际霸权体系提供必须的公共产品。” 在这一阶段, 美国主导建 立了以互惠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并向全球开放美国市场。 美国进口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 作为限制进口的主要方式, 关税的作用逐渐淡出。
特朗普政府修订《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动因及影响解析

修订《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析!金香丹【内容提要】特朗普政府修订《美韩自由贸易协定》是其重塑美韩在协定中 的利益分配,获取“单方支付”的新区域主义行为。
特朗普政府此举不仅意在获取一般经济收益,更是服务于重振制造业、维护霸权国的经 济规模优势、树立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样板的整体战略诉求。
短期而言,美国修订《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长远来看,修订 协议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两国贸易逆差结构,而特朗普政府强势修订协定 对其国际信用与领导地位的负面影响势必长期存在,这将导致东亚区域 经济一体化格局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关键词】《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特朗普政府收益诉求影响评估【作者简介】金香丹,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2018年9月,美韩完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修订谈判。
特朗普政 府强势主导协定修订进程,源于其认为协定导致美国对韩贸易逆差大幅增加,美方的收益较为有限,两国收益分配未能实现对等。
且特朗普政府认为导致 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韩国的“不公不贸易”行为。
①然而,通过对《美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17JJD G JW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Y JC G JW00))、中国博士后科项目(:2019M651222)的阶段性成果。
①“2018 T ra d e P o lic y A g e n d a a n d2017 A n n u a l R e p o rt,'U S T R,2018,/.53.232特朗普政府修订《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动因及影响解析韩自由贸易协定》收益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发现美国已在协定中获得了 一系列经济、非经济收益,促使协定修订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的收益诉求偏 好发生变化,且对具体收益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
韩国作为美国的盟国和经 济体量上的中等国家,在协定修订进程中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只能选择对 美妥协,从而使《美韩自由贸易协定》成为特朗普政府在东亚区域推动其贸易 政策的“突破口”。
特朗普上任以来对韩国贸易政策梳理

特朗普上任以来对韩国贸易政策梳理
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对韩国的贸易政策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以下是对这些变化的梳理:
1. 强调贸易逆差问题:特朗普政府对韩国的贸易逆差问题非常
关注。
美国认为,在贸易中,韩国享有不公平的待遇,导致美国的
贸易逆差增加。
因此,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2. 重新谈判自由贸易协定(KORUS):特朗普政府对KORUS
协定进行了重新谈判,力图减少贸易逆差并改善美国的市场准入。
谈判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对汽车进口的限制和农产品市场准入的
增加。
3. 威胁对韩国实施贸易限制:特朗普多次威胁要对韩国实施贸
易限制措施。
这些威胁包括对韩国汽车和钢铁产品的关税增加。
尽
管最终没有实施这些限制措施,但这些威胁给韩国带来了不确定性。
4. 对朝鲜问题的影响:特朗普政府对朝鲜的核武问题采取了强硬立场,并对韩国施加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这对韩国的贸易和经济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特朗普上任以来,韩国的贸易政策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变化。
特朗普政府对贸易逆差问题非常关注,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少逆差和改善市场准入。
然而,这些变化也给韩国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特朗普贸易政策因何生变

特朗普贸易政策因何生变3月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了2022年美国贸易政策议程(以下简称议程)。
除了包含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内容(例如建议特朗普政府不受制于WTO裁决)外,议程基本上遵循了美国贸易政策的一贯原则,包括:鼓励其他国家向美国开放市场,执行美國贸易法规,为美国工人、企业、农民和农场主的利益开展更有效的贸易协定谈判等。
USTR公布的最终版本与此前媒体披露的草案有所不同。
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发生了实质性转变,抑或表明白宫内部仍存在程序混乱或观点冲突的问题。
两个版本之间的重大变化包括七大方面:一是最终版本在关于WTO的第一个关键提法中增加了“成员”一词,表明侵犯美国权利的是WTO个别成员国而非WTO本身。
最终版本的提法为:“抵制其他国家或WTO等国际组织的成员在美国参与的各类贸易协定中企图削弱美国权利和利益,或者增加美国义务的行为”。
二是最终版本删除了草案中“自美国赢得独立以来,美国公民只遵守美国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而不受其他政府或国际组织裁决,这是美国的一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三是增加了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另一个“关键目标”:“在现有协定中强制执行劳工条款,并对强迫劳动所生产的产品执行进口和销售禁令”。
四是对汇率操纵的论述有所软化,从“在某些情况下,其他国家操纵货币汇率,人为提高了美国商品和服务的成本”改为“关注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及其对美国商品和服务竞争力的影响”。
五是要求拒绝开放当地市场的国家采取互惠原则的强硬论调有所软化,相关措辞在最终版本中变为“鼓励其他国家给予美国生产者公平、互惠的市场准入”。
六是在讨论贸易协定为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增加了“许多因素产生影响,尤其是2022-2022年金融危机和自动化的广泛影响”的表述。
七是在最终版本中,没有提及中国在全球产出中所占份额的增加牺牲了美国利益,但提到了中国如何“不按市场原则行事”。
最终版本在论调和实质内容上的软化处理,可能意味着特朗普贸易政策在多边组织合法性、汇率操纵、中国对美国经济困局的责任等问题上,出现根本性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No321摘 要 特朗普上台后签署的第一个行政命令就是宣布美国正式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之后特朗普及其经济顾问的一系列动作都印证了美国多边贸易政策逐渐淡化,双边贸易协定将成为特朗普时代贸易政策的主流。
关键词 TPP 《贸易壁垒报告》 英国“脱欧” 货币贬值 北美贸易协定 贸易保护主义2017年1月23日,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宣布美国正式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此同时,特朗普宣布将与加拿大和墨西哥就北美贸易协定重新谈判。
特朗普上任后的一系列动作都充分印证了其在竞选期间的承诺,当选后不再签署大型区域贸易协定,而是注重“一对一”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
至此,特朗普时代的美国贸易政策即将走进新的时期,多边贸易政策逐渐被以“美国利益”为主线的双边贸易协定替代,“分而治之”的全球贸易战略浮出水面。
从跨太平洋到欧洲、拉美,在多边贸易体系中,根据生产要素最优化配置,贸易自由化的利益将由成员方共享。
然而这并不是特朗普所追求的,他需要的首先是美国本土利益的最大化,美国掌握制造生产的绝对优势,并把商品销往全球各地。
在原有的多边贸易自由化规则无法满足美国全球利益的时候,贸易谈判的双边化成为特朗普贸易政策的必然选择。
在双边贸易谈判中,美国可以凭借国内巨大的市场以及强大的技术优势,争取对美国而言最有利的条件。
1 跨太平洋地区,美国巨大的国内市场是其双边贸易谈判的重要砝码在原来的TPP协定中,美国“一家独大”主导一个有8亿人口、占全球4成GDP的大市场,美国的GDP占TPP总量的2/3,人口占TPP总量的4成左右。
而如今,美国市场的缺失,可能给TPP的其他小伙伴们带来巨大的贸易流失。
2016年,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服装出口中50.2%、67.6%、38.9%、33.2%输往美国;而日本、韩国汽车以及零附件出口中有超过1/3输往美国。
由此,美国拥有的体量庞大的国内市场将是美国与TPP中的伙伴开启双边谈判的重要砝码。
特朗普虽然否定了奥巴马时期“重返亚太战略”中的经济政策,但并不表示特朗普不重视亚太地区。
对于美国经济来说,亚太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国会下属顾问机构——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发布最新年度报告显示,2010~2015年,美国与亚洲的贸易增长了23.6%,这比同期美国与欧洲、北美或拉美之间的贸易增速都快得多。
尤其是中国、日本、韩国、印尼等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立足亚太、布局全球的重要支点。
而在这几个贸易伙伴中,美国将首先开启和原“TPP”盟友日本的双边贸易谈判,迈出美国亚太区域贸易政策双边化的第一步。
特朗普时代:美国开启贸易政策双边化韩 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尽管美日曾经联手试图将“TPP”作为国际贸易的新规则布局全球并从中获益;但是,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对日本高额贸易顺差耿耿于怀。
尤其是2016年日本对美的贸易逆差达到689.38亿美元,并保持持续上涨的态势,这使特朗普政府更加坚定的希望通过双边贸易谈判扭转。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3月发布的首个《贸易壁垒报告》中指出日本的农产品市场“存在重大壁垒”,汽车市场存在“各种非关税壁垒阻碍美国汽车销售”,并表示削弱日本巨额贸易顺差的政策打算。
如何进一步开放日本市场,从而促进美国国内制造业的复兴将是特朗普政府与日本双边贸易谈判的重点。
与美国侧重双边谈判不同,日本更看重发展多边贸易关系并从中受益。
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日本试图继续推动原TPP各成员国的协议生效,从而保证日本在亚太地区的贸易地位以及既得利益。
但是面对美国体量如此庞大的出口市场,日本也亟待建立和美国的双边贸易关系来维持日本贸易规模不会出现巨大波动。
同时,目前日益紧张的东北亚局势,使得安倍政府不得不考虑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可能在双边贸易谈判中有所顾忌。
总之,作为美国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和贸易伙伴,美日之间紧密相连,又各有所图,美日之间新一轮的双边贸易谈判注定充满博弈。
2 欧盟,美国努力实现与单个国家的利益最大化从特朗普竞选时期以及之后上台发表的一系列言论来看,特朗普对欧盟有着与前任截然不同的认知。
早在2016年竞选期间,特朗普就表态高调支持“英国脱欧”,认为英国脱欧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欧盟其他国家也会步其后尘;上台后,在接受欧洲媒体采访时,特朗普提出“北约已经过时”,一体化的欧盟会逐渐成为德国的“工具”等一系列言论,鲜明的体现了特朗普政府要与欧盟国家单打独斗的谈判策略。
分而治之,不再把欧盟视为整体市场,是特朗普欧盟贸易政策的核心。
美英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强国,一直以来都保持良好的政治军事经济合作。
尽管英国在正式脱欧之前不能与任何国家签订贸易协议,但是特朗普上任后的外交首秀留给了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特朗普还表示“脱欧”有利于英国更加自由的达成贸易协定,是一件非凡的好事。
美国白宫的经济顾问也称,双方的自由贸易协定将有益于提升双方国家的生活标准。
但是英国的农业标准以及汽车关税可能成为美英双边贸易谈判中的障碍。
相比于美英之间相对均衡的贸易往来,美德之间长期存在巨额贸易逆差。
2016年德国创下最大规模达到2 529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与美国之间贸易顺差达到650亿美元。
同期,欧元兑美元贬值5%。
美国指责长期被压低的欧元汇率,是美德巨额贸易差额的主要来源。
尤其是鼓吹“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本身就有明显的保护本土市场的意向,德国对美国汽车市场的占领将成为双边贸易谈判的焦点,两大经济强国的博弈将更加复杂。
3 拉美单一的出口商品结构是美国双边贸易谈判的突破口特朗普试图改变多边自贸协定的另一个表现,便是宣布重谈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参加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作者简介:韩爽,经济学硕士,2005年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作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贸易与安全所,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政策、出口管制。
2017.No3220摘 要 文章分析了涪陵榨菜产业文化的内涵与构成,并提出了系统地搜集整理创作榨菜文化材料和以榨菜主题文化公园为载体的涪陵榨菜文化建设思路。
关键词 涪陵榨菜 产业文化 构成 建设涪陵榨菜文化与枳巴文化、易理文化、石鱼文化等一道,构成了涪陵重要的文化软实力。
且涪陵榨菜属于区域特色农产品,其声名远播,与欧洲的酸黄瓜、德国的甜酸甘蓝称为世界三大名腌菜,并被誉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之首。
涪陵素有“中国榨菜之乡”称号,因而打造好涪陵榨菜文化软实力品牌,不但有利于促进涪陵榨菜产业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促进涪陵旅游业的发展,对推动涪陵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涪陵榨菜文化认识1.1 文化的内涵理解“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亦即事物错综复杂的纹理、形象、现象、轨迹、规律,“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变化、感化,或者转变成某种性质和状态。
因而“文化”具有人类对事物现象(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认知、改变、感化和沉淀积累的意思。
由于“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同学科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但普遍观点认为,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
也就是说,凡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可以通过学习获取和通过媒介传承于后世的物质和非物质产品都是文化。
从文化的逻辑结构层次看,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浅析涪陵榨菜产业文化的构成与建设胡相云(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行为、精神。
可见,文化有表层次结构的物质(器物)文化,更应重视深层次的非物质文化。
1.2 涪陵榨菜文化内涵理解涪陵榨菜文化就是以榨菜为载体,涪陵人民在榨菜产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榨菜文化是将榨菜产业和文化连接起来,因而具有榨菜自己独有的文化特点。
首先榨菜产品属于商品,因而具有商业文化特性,如商业精神文化、商品文化、商业制度文化、商业伦理文化、商业环境文化等;其次,榨菜是一个产业,涵盖从原料茎瘤芥的品种选育、栽培生产、榨菜的腌渍加工、榨菜产品的流通消费等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因而具有整个产业文化,如涉及到榨菜产业有关的器物、休闲娱乐、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企业制度、历史逸事等方面的文化特性。
榨菜文化也具有文化的共性,一是创造性,榨菜文化是涪陵人民历经百余年发展创造出来的,是历史的沉淀积累。
二是认可性,榨菜的鲜香嫩脆风味深得人们的喜爱,正是消费者的认可,才造就了榨菜产业历时百年不衰。
三是发展性,涪陵榨菜正是在继承传统优秀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推陈出新,榨菜产业才具有勃勃生机。
四是多样性和差异性,榨菜文化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区域特性和民俗特性。
可见,榨菜产业文化是以榨菜产业为基础,文化是灵魂,榨菜文化随着榨菜加工而产生,随着榨菜产业的发展而发展,榨菜文化一旦产生,又反过来给榨菜生产以指导和推动,是榨菜产业发展的内动力[2]。
2 涪陵榨菜文化的构成涪陵榨菜文化贯穿整个榨菜产业,根据文化的四个结构层作者简介:胡相云(1968-),男,重庆垫江人,教授,主要从事榨菜栽培与加工质量控制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NAFTA)。
该协定1994年生效,规定美、加、墨三国共享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三国货物可相互流通并减免关税。
然而,正是这个20多年来一直运行良好的协定,被特朗普称为“最糟糕的贸易协定”。
美国参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初衷是希望借助墨西哥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承载美国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的转移升级,在区域内实现要素的最优化配置,实现各成员国利益最大化。
但是特朗普指出正是基于这项自由贸易协定,导致美国制造业外流,公司纷纷迁往成本最低的地区,美国国内就业岗位严重流失,美国墨西哥之间贸易严重失衡。
墨西哥无疑成为北美贸易协定的最大受益者。
特朗普重谈北美自贸协定,贸易顺差大的墨西哥首当其冲。
统计数据显示,受益于北美自贸协定的关税优惠,墨西哥每年向美国出口的汽车超过墨西哥汽车产量的一半。
如果特朗普单独与墨西哥制定“贸易保护主义色彩严重”的双边协定并实施汽车进口关税,墨西哥的本土制造业将受重创。
除了墨西哥,其他拉美国家也在担忧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立场可能给本国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
尤其是拉美国家普遍出口商品结构过于单一,美国又是其原材料出口和粮食出口的重要市场。
美国很可能利用拉美国家对其消费市场的依赖和过于单一的出口商品结构,在双边贸易谈判中逐一突破,以换取美国双边贸易的利益最大化。
总而言之,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为保证美国利益的最大化,采取的分而治之的双边贸易政策,最终希望能够减少美国在全球贸易中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保证美国本国制造业的就业和发展。
由此,美国主导的双边贸易谈判的趋势,必将使得全球贸易呈现新的局面。
与此同时,我国应该密切跟踪美国经贸政策的动态,维护我国已经参与的多边贸易体制,必要时加强双边谈判的力度,最大程度的降低美国贸易政策双边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