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轼的豪放派词风对后世的影响

合集下载

论苏轼词的创新及其影响

论苏轼词的创新及其影响

论苏轼词的创新及其影响论苏轼词的创新及其影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先生,在历史上被誉为文学家中的巨擘。

他一生中涉猎广泛,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坛领袖,更是一位具有卓越才华的词人。

苏轼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旨在探讨苏轼词在创新方面的贡献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首先,苏轼在词的写作技巧方面进行了创新。

他以自由自在的笔法、自由格律和随心所欲的构思,为词赋予了多样的韵律和表现形式。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了咏史叙事的手法,展现了激荡的壮丽场面,使词作具有史诗般的气势。

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描绘了山水与人文之间的和谐,使词作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苏轼还倡导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理念,使得词作更富有意境和艺术性。

其次,苏轼的词作表现了他的个性与情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苏轼通观天下、洞察社会,他坚持诗情与人情相结合的创作原则,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融入到词中。

他以深情厚意、真挚自然的语言,表达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久别家园的思念之情。

他在《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中,以诗意的文字,表达了对人生虚幻和世事变幻的感慨。

这些意境深远的作品,不仅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触动,也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苏轼的词作展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

苏轼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他以平和的心态和独立的思考,对政治、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他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揭示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

他在《赤壁赋》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表达,表明了他自由不羁的个性和崇尚英雄气概的精神。

这些作品以直观的方式展示了社会弊病和人性弱点,引发了读者对社会改革和人性解放的思考。

苏轼的词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范例,也启发了后世词人们对自由表达的思考。

宋代诗人苏轼的豪放派诗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宋代诗人苏轼的豪放派诗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宋代诗人苏轼的豪放派诗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 引言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其中苏轼堪称一位传世诗人。

苏轼以其豪放派诗风而闻名于世,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轼的豪放派诗风特点,以及他在文学领域中给后世带来的影响。

2. 苏轼的豪放派诗风特点苏轼以其开放、直接、情绪激烈和自由奔放的写作风格而著称于世。

以下是他豪放派诗风的几个主要特点:2.1 情感表达直接而激烈苏轼笔下所呈现出来的情感非常真实和强烈,他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

他通过直白、率真的语言表达内心情感,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他体验到的喜怒哀乐。

2.2 畅游于自然与人生之间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贯穿了他的诗歌创作。

他以自由闲适的态度面对自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情感中,并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景色、季节变化等的欣赏和感慨。

2.3 强调个性与人生哲思苏轼在他的诗中经常探讨关于人生、命运和人性等问题。

他提出了很多令人深思的观点,如“知君用心如日月,向君心地胜淮海”等。

这些诗句体现了苏轼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入思考。

3. 苏轼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苏轼以其豪放派诗风为后世文学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3.1 开启豪放派文学新时代苏轼开创并发展了豪放派诗歌的风格,使这一风格成为宋代文坛上重要的流派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写作风格打破了传统束缚,为后世文学家树立了一个全新的创作方向。

3.2 影响后世文人苏轼对后世文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对后世诗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许多后世文人通过研究苏轼的作品,吸取其写作风格和技巧,使得豪放派诗歌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承下去。

3.3 对中国文学史的地位和影响苏轼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开拓性的豪放派诗风,使自己成为后世文人所崇尚和模仿的对象,同时也为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4. 结论苏轼作为一位杰出豪放派诗人,他以开放、直接、情绪激烈和自由奔放的写作风格闻名于世,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浅谈苏轼词的豪放派风格论文(精选6篇)

浅谈苏轼词的豪放派风格论文(精选6篇)

浅谈苏轼词的豪放派风格论文(精选6篇)浅谈苏轼词的豪放派风格论文(精选6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苏轼词的豪放派风格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谈苏轼词的豪放派风格论文篇1宋代的诗词,明确是分为两个派别,即婉约与豪放。

婉约,内容不外乎是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而豪放派便恰恰与其相反,内容比较宽阔浩荡,气势恢宏,让人读后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苏轼正是豪放派诗词的最有代表性人物。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浅谈苏轼诗词的豪放派风格,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苏轼受良好的家庭文学氛围所熏陶,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其学识渊博,思维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

他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查,而其诗词在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豪放便是其诗词的主要风格。

苏轼还对诗词进行改革,扩大了诗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诗词境,是苏轼改革诗词体的主要方式。

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事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诗词,将传纺之只表现爱情之诗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诗词,使诗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从而形成了苏轼的豪放派诗词风。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比较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欢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诗词,语诗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律。

苏轼是第一个用“豪放”作诗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诗词风的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豪放诗词风的代表作。

下面,我结合具体的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来浅谈苏轼诗词的豪放派风格。

一,其风格的诗词中形象一般而言,诗词的形象有三种: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自我形象。

人物形象是指除诗人自己以外的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景物形象是指自然界的客观形象,例如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自我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自己。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元丰五年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的。

简述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简述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简述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词作在中国词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词作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和思想深度,展现了他豁达、超脱、仁爱、深情的人格特质和人生态度。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开创豪放派词风: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

他的词作表现出强烈的豪迈、奔放、豁达的风格,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情感色彩,与婉约派词人相比,更具阳刚之气和个性魅力。

2. 对词坛发展影响深远:苏轼的词作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词作风格和创作思想,对后世的词人和词坛作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引领了豪放派
词风的兴起,成为后世词坛的代表人物之一。

3. 文学贡献:苏轼不仅在词坛上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的文学成就也不容忽视。

他的散文、诗歌作品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4. 思想贡献:苏轼的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关注社会现实,倡导
仁爱、和谐、自由、平等的思想,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不仅是对词作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他对中国文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苏东坡的诗词艺术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苏东坡的诗词艺术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苏东坡的诗词艺术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美食家。

他以其卓越的诗词艺术才华以及深远的影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探讨苏东坡的诗词艺术,并分析其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一、苏东坡的诗词艺术苏东坡的诗词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

他的诗作注重表达个人真情实感,崇尚自由灵动的意境描绘,文字简练、意蕴深远。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激昂、豪迈慷慨的风格为主,常以写景抒怀、咏史咏物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具表现力与感染力。

苏东坡的作品向来注重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对人民生活、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等进行了深入思考与记录。

他的诗词常常反映出对社会进步、人民疾苦的关注,表达了他对社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关怀。

例如他的《赤壁赋》通过赋予历史事件美学上的意味,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诗词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苏东坡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 开创豪放诗风: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在豪放派诗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对乐府古体诗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豪放诗风的创立使得后世的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更注重真实感与豪情壮志的体现。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将豪放的诗风发扬光大,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2. 注重个人情感表达: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强调个人情感、生活体验的真实表达。

他以真情实感为基础,以感悟人生为目标,对后世文学家提供了一种深入挖掘内心世界的思路。

后世文学家在苏东坡的影响下,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并将个体的体验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3. 增强写实主义色彩:苏东坡的作品注重对社会、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其写实主义色彩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他通过描绘生活琐事、记录社会现象等手法,使作品更加具有现实感与可读性。

这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使得后世文学家更加注重社会状况的反应与揭露。

浅析宋代词人苏轼的豪放词风

浅析宋代词人苏轼的豪放词风

浅析宋代词人苏轼的豪放词风苏轼是最具盛名的宋代词人,所做的词为宋代词的发展画上了不朽的笔画。

豪放一派词风有着气象恢弘、视野广阔的特点,词语宏博、不拘一格。

苏轼开创豪放词风,是集大成者。

本文旨在浅析苏词旷达豪放的词风,详情如下。

标签:宋代;豪放派;苏轼;作词风格在才俊辈出的宋代,苏轼在诗、词、书法、散文、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所作的诗内容丰富,情感充沛;所作的词至理明确、令人深思。

苏轼认为诗词同源,并将两者结合,获取了莫大的成功,开创出豪放词派,因此有着“豪放诗人”的美称。

1、“豪放”词的定义“豪放”有着气魄恢弘、不受拘束的意思。

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苏轼阐述了“豪放”的定义。

从“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一句中可知,“豪放”是一种创新、是不受文法的约束,虽然为极致豪放,却不脱离生活常规。

因此,“豪放”中包含风格与内容两方面。

风格指的是艺术的生动、形象性,表现出的是豪放不羁,气势磅礴;内容指的是艺术的真实磊落性,表述的是内在气势。

此外,苏轼认为“豪放”是作家与生俱来的气质。

从《王维吴道子画》中“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与“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两句描写可知,吴道子在落笔作画前就已经具备了“豪放”的性格。

由此可知,“豪放”是作家的内在气质,是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通过文字进行表述便形成了超凡脱俗的艺术特点。

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气势磅礴的豪放派作词风格得以彰显。

在《苏东坡传》序言中,林语堂通过“元气淋漓”四字对苏轼的作词风格描写最为恰当。

根据上述讨论可知,苏轼创作的豪放词风有着洒脱豁达、气势恢宏的写作特点。

2、苏轼豪放词风的特点2.1气势磅礴的英雄气魄苏轼既有着“豪放诗人”的美誉,定是有着让人称赞的豪放词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获取大家认可的第一首豪放词作。

此词抒发了苏轼对驰骋沙场的向往与壮志为国的豪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力

宋代诗人苏轼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力

宋代诗人苏轼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力
一、引言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被誉为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是宋代重要的文
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而著称。

本文将探讨苏轼的艺术风格,并分析他对后世文学影响力。

二、苏轼的艺术风格
1.描述性写实:苏轼善于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
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

2.抒发真情:苏轼倾注了自己对生活和人情世态的真挚感受,他通过自我陈
述和情感流露,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3.反思人生:苏轼常常通过作品思考人生和命运等哲学问题,他关注社会风
云、政治事件,并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展现出对时代变迁和个体命运抱有深
刻思考。

三、苏轼作品对后世文学影响
1.影响同代文人:苏轼的诗歌作品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艺术
风格和创作思想激励着许多后来的文人。

2.培养新的文学观念:苏轼提出“诗从声律,画从形势”等观点,这些观点
在宋代乃至后世都影响深远,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3.传承经典传统:苏轼不仅广泛涉猎古代经典名著,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
行重新解读和赋予新的内涵,使得古典文学继承与发展。

四、结论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打动了无数读者。

苏轼的作品不仅对同代诗人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后世文学也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欣赏苏轼的诗歌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对中国文化历史所做出贡献,并从中汲取灵感与启示。

浅析苏轼的豪放派词风对后世的影响

浅析苏轼的豪放派词风对后世的影响

浅析苏轼的豪放派词风对后世的影响
一、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上,北宋动荡不安,苏轼生活的年代更是政治和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为挽救危机,有志之士曾尝试改革。

为适应政治改革,文学界也掀起诗文革新运动。

彼时,已经有一些带有豪放之风的作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如范仲淹《渔家傲》和欧阳修《采桑子》等等。

这些都可以看出豪放词风的萌芽之势,为后来豪放词风的真正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苏轼的开创性贡献提供了素材。

人生经历上,苏轼一生跌宕起伏,仕途坎坷,频频往返于庙堂和江湖之间,在贬谪与升迁中历尽轮回。

这样的人生经历使他对于人生有常人无法想象的体会,也是他有机会游历祖国的好山好水,体味大自然的美好意境,为其创作提供了情感基础。

此外,苏轼思想上,兼容并蓄,接受各种宗教和学说,并在人生阶段先后不同程度地受影响。

他对于宗教的理解,复杂而包容,缥缈又自成一派,是真正将文化与文学集于一身的集大成者。

尽管身处动荡,尽管人生坎坷,尽管仕途不如意,但苏轼丰富的人生经历、对自然深刻的思考、对各种宗教文化的兼收并蓄使得他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抒发自己心中激荡的情感与豁达的胸襟,使他以豪迈的态度对待挫折,以随缘自足的佛家态度生活中,以乐观开朗的襟怀发现美。

这些都是苏轼成为文学改革、词作创新举大旗者的直接动因。

二、创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苏轼的豪放派词风对后世的影响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以富有反对传统观念束缚的革新精神,突破前期词作对内容、情感、手法、风格的限制,为词的创作开拓出了一片广阔而高远的新道路,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创作,推动了词作的进步。

在此以前低于诗甚至低于音乐一等的状况不复存在,词作成为和诗作一同站在我国古代文学创作顶峰的体裁。

而苏词代表的豪放主义,以其直抒胸臆的情感表达方式受到后来历朝历代胸襟宽广的创作者和读者喜爱,在我国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旨在简要分析苏轼豪放词派形成的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举证其部分代表作品及与以前作家的比较,着重从苏轼在扩大词的题材、开拓词的意境、运用多种写作方式、豪放与其它风格并存等方面,论述其所作的开拓性贡献以及对后来所产生的影响。

标签:苏轼词豪放派创新
一、创作背景
苏轼词作的创作有独到之处,笔者究其原因,认为其独特词风的形成还是来源于苏轼所处年代的风云激荡的社会背景和他个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社会背景上,北宋动荡不安,苏轼生活的年代更是政治和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为挽救危机,有志之士曾尝试改革。

为适应政治改革,文学界也掀起诗文革新运动。

彼时,已经有一些带有豪放之风的作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如范仲淹《渔家傲》和欧阳修《采桑子》等等。

这些都可以看出豪放词风的萌芽之势,为后来豪放词风的真正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苏轼的开创性贡献提供了素材。

人生经历上,苏轼一生跌宕起伏,仕途坎坷,频频往返于庙堂和江湖之间,在贬谪与升迁中历尽轮回。

这样的人生经历使他对于人生有常人无法想象的体会,也是他有机会游历祖国的好山好水,体味大自然的美好意境,为其创作提供了情感基础。

此外,苏轼思想上,兼容并蓄,接受各种宗教和学说,并在人生阶段先后不同程度地受影响。

他对于宗教的理解,复杂而包容,缥缈又自成一派,是真正将文化与文学集于一身的集大成者。

尽管身处动荡,尽管人生坎坷,尽管仕途不如意,但苏轼丰富的人生经历、对自然深刻的思考、对各种宗教文化的兼收并蓄使得他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抒发自己心中激荡的情感与豁达的胸襟,使他以豪迈的态度对待挫折,以随缘自足的佛家态度生活中,以乐观开朗的襟怀发现美。

这些都是苏轼成为文学改革、词作创新举大旗者的直接动因。

二、创作影响
1.扩大题材范围
词作早在晚唐就已经出现在我国的文学界。

早期以音乐的填词为出现形式,还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与音乐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早期词作的内容十分狭窄,音乐唱出的内容就是词作写出的内容,主要是闺中怨情、男女相思、情人分别等等。

北宋的词作创作在早期依旧无法走出这样的范围。

即使是古文革新运动的早期领袖欧阳修,他写的词作也只是表达儿女情长,鲜有其他方面的情感展现。

词作在苏轼的开拓创新以前,始终无法摆脱娱乐性质,仍然被看做是音乐的附属,被看成是娱宾遣兴的工具。

为改变这种现状,苏轼首先从词作的题材范围开始进行革新运动。

他将诗的题材运用到词的创作上,要求词像诗那样,或反映现实,或状物抒情,或借景抒情,总之诗写的是什么,词就一样可以写什么,从而极大地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2.开拓思想意境
词的题材范围的扩大,意味着词的内容的增加,而词的内容的增加与词借鉴诗的情况出现使得词表达的情感与思想相对应的增多起来,逐步接近诗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这很大程度上源自苏轼别具一格的题材选择和相同题材不同凡响的立意选择。

前人的词,大多以写景抒情为主,而很少表露自己心中的情感。

而苏轼写景抒情并不十分含蓄,往往更喜欢直抒胸臆的表达内心最奔放的情感,犹如旧时的诗仙李白通过诗句直抒胸臆,但又略有不同。

李白的内心情感往往是浪漫而放纵不羁的,而苏轼的内心情感则复杂的多,时而清新,时而忧伤,时而旷达,时而释然。

这大概是豪放词与浪漫诗的区别。

很多时候苏轼词中的思想情感有明显的前后转变,有时甚至可以说是矛盾而富有哲理的,是具有一种领悟式的旷放。

这大概,就是豪放一词的由来。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家国不幸的感伤,对家人分别的思念,对人生不如意的沮丧,这些负面的感情使他开始思考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到词的最后,苏轼还是一如既往地选择一种释然的方式进行结尾,以明月共赏的方式宽慰自己,以月圆月缺的事实解释不顺,以人长情久的希望寄托哀思。

这首词是苏轼创作的代表模式。

情起无法抑制,进行创作,最后以哲理收尾,宽慰自己内心的起伏,再次以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希望投身接下来的生活。

虽然苏轼开拓了词作的情感意境,但这不代表苏轼完全脱离了传统词作的内容范畴。

苏轼也有关于爱情的词作,但与众不同的是,苏轼词中的爱情往往更复杂,而超越了爱情本身。

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三十日夜记梦》,词中表达对亡妻的思悼,与旧妻生死两相隔的哀思。

饱含深情的同时却没有庸俗之气。

与妻子的爱,深寓了对知己者的尊敬;说自己的苦,印证了跋涉者的艰难。

同为爱情主题,却不仅仅是爱情,着实与传统的词作相区分开来。

3.创新写作形式
由于词作的内容和词作的思想意境,创作革新后的词创作在写作形式上不再是和以前一样仅仅通过华丽的辞藻进行创作。

苏轼在语言上推陈出新,不再进行辞藻堆砌,而是通过多样的写作形式,描写多样的内容,展现多样的情感。

3.1善用比兴
比兴是比喻起兴的意思,是一种通过事物寄托情感,创作诗歌的重要手法。

苏轼通过比兴手法的运用对日常景物寄托个人的情感。

如《定风波》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表面写风雨的变化,实际上是在借风雨一物表达自己不畏风雨的精神希望,表现了他的倔强和乐观。

3.2吸收前人诗句苏轼总是在前人诗句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虽然词的创作历史很短,但诗句古已有之。

苏轼以前人诗句为借鉴,同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新的含义。

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借鉴唐诗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月何年初照人?”和李白的《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


3.3运用口语
口语化是词作创新的一大突破,苏轼对此的改进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他甚至可以成为白话文创作的关键启蒙。

正是有了口语化的词的出现,才有后来的曲、民间文学、白话小说,可谓是流传百世。

口语的运用在苏轼词作中十分常见,如《浣溪沙》的“牛衣古柳卖黄瓜”、“隔篱娇语络丝娘”,在更早一段的时间里认为这样的词语庸俗而低端,是不可能出现在词作、诗句中的,而苏轼清新自然的创作却赋予其极佳的效果。

3.4突破音律
这里说的对音律的突破,并非完全脱离音乐。

苏轼在主观上依然要求词作与音乐要能和谐进行创作,要求词依然能唱出。

但由于词作已经不仅仅是音乐的歌词了,它有着更深层次表达情感的含义。

因此为了满足表达情感的需要,词作必要时可以打破音乐的束缚。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从突出词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出发,不大顾及音乐句度的典型例子,但念奴娇的曲牌配上以后,也依然动听。

4.融合其它风格
苏轼用词反映生活,反映人生,表达情感,描写景物,具有多样的风格。

因而苏轼其词本身的风格并不拘泥于豪放派一种。

苏轼留下的340多首词,属于婉约的或者婉约兼而豪放的几占七分之六,而豪放词派则不过50首左右。

如同为“江城子”词牌,《密州出猎》是一种豪迈的风格,而《乙卯正月三十日夜记梦》
则是另一种婉约的风格。

结论
苏轼对词作的革新和对豪放词派的开创,标志着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式阶段,词作在这里突破内容,突破感情,突破形式,突破音乐,突破风格,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创作,推动了词作的进步。

在此以前低于诗甚至低于音乐一等的状况不复存在,词作成为和诗作一同站在我国古代文学创作顶峰的体裁。

而苏词代表的豪放主义,以其直抒胸臆的情感表达方式受到后来历朝历代胸襟宽广的创作者和读者喜爱。

当然,苏轼自然也不能摆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词作中难免带来内容或形式上的某些缺陷,但就其总方向、总成绩而言,尤其是在词作上勇于探索和革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铭记并学习。

参考文献
[1]吴茂林.从苏轼看豪放词人的婉约情怀[J].知识窗.2010.8
[2]刘雅洁.透视苏轼词风对南宋豪放派的影响[J].东疆学刊.2006.10
[3]高春倩.浅析苏轼豪放派词风的成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0
[4]羊莉君.论苏轼诗歌在宋诗发展中的作用[J].作家.2013.4
[5]王芳.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