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囊性癌有什么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dCC)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dCC)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dCC)腺样囊性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但却有类似良性的组织学表现,其特征为缓慢地局部浸润性生长,且很容易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

AdCC恶性程度比较高,可发生于全身多处,常见的有涎腺、肺、气管、乳腺、皮肤等,眼眶部则好发于泪腺,其中以发生于上颌面部的涎腺最为常见,眼眶泪腺次之。

AdCC具有嗜神经特性,其生物学特点为沿神经周侵袭和远处转移,可有自发痛与触痛,沿神经周侵袭与远处转移明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存活率的因素是远处转移。

AdCC可沿神经侵袭、可蔓延侵犯骨质而转移至颅内。

AdCC是一种包含多种结构模式的双相性涎腺肿瘤。

腺腔旁的肌上皮细胞通常分泌一种基底膜状物质,积聚于特征性的细胞外假囊性/筛状黏液性和玻璃样细胞外基质沉淀物中。

虽然这可能是一个有用的诊断线索,但是同样的细胞外基质沉淀物也可见于其他双相涎腺肿瘤,包括PA、EMCA、基底细胞腺瘤/腺癌和PLGA/PAC。

从组织形态学非常类似的一组病变中鉴定出AdCC是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关键。

肿瘤边界非常重要,因为多形性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瘤有清楚的界限,甚至包膜性边界,而基底细胞腺癌和EMCA是多结节的,与AdCC几乎总是明确的侵袭性边界形成鲜明对比。

但在小组织活检中,肿瘤的边界并不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诊断AdCC的线索是成角的深核染、易见的核分裂象和Ki-67指数通常在10%以上。

此外通过IHC检测MYB表达在约90%的AdCC中显示强的核染色。

MYB基因断裂探针MYB/NFIB融合基因探针约 50%的腺样囊腺癌可出现特异的 t(6;9)重排,在其他的涎腺肿瘤或非涎腺肿瘤中未见此融合基因异常。

一小部分 MYB-NFIB 阴性病例被证明有 t(8;9)易位,产生于 MYB-NFIB高度相似的MYBL1-NFIB融合。

AdCC存在染色体1p和6q丢失,有证据表明1p的缺失与预后不佳有关可辅助诊断腺样囊性癌,与多形性腺瘤等鉴别诊断货号产品名称染料颜色供货周期FP-079 MYB基因断裂探针红/绿非常规,两周FP-080 MYB/NFIB融合基因探针红/绿非常规,两周·8··9·。

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3 讨论
乳腺 ACC 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类型,好发于老 年人,文献显示发病中位年龄范围为 58 ~64 岁[4] ,本 文 7 例病例平均发现年龄为(67畅1 ±9畅76) 岁,与文献 报告相似。 但与女性患者不同的是,发生于男性的乳 腺 ACC 中位年龄为 37 岁[5] 。 乳腺 ACC 临床表现均为 缓慢生长的肿块,单个肿块为主,但偶也有多灶性病例。
6、CD117、 EGFR、 EMA、 Ki67、 ER、 PR、 HER -2、 calpo- nin、P63,免疫组化试剂购至福州迈新公司。 所有实验 均按说明书操作,所有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均设阳性 对照和阴性对照。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7 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缓慢生长的 乳腺肿块,肿块活动度尚可,无压痛,无乳头溢液,无表 皮溃烂。 2.2 病理表现 大体观察无特殊,7 例均为灰白色、 实性、质地较硬肿物,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较清,但无 明显包膜,肿块最大径 2畅2 ~5 cm,中位最大径 3 c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 2013 年 1 月至 2015 年 6 月在广 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实验诊断部病理科确诊 的 7 例乳腺 ACC 的病例,患者均为女性,均以乳腺肿 块来诊,年龄 48 ~81 岁,平均(67畅1 ±9畅76)岁。 1.2 方法 手术标本经 10%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 蜡包埋,4 μm 连续切片,HE 染色,光镜观察。 免疫组 化染色采用 EnVision 两步法,使用的抗体有 CK、CK5 /
乳腺腺样囊性癌(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 是一 种 罕 见 的 乳 腺 肿 瘤, 占 所 有 乳 腺 癌 的 比 例 < 0畅1%[1] 。 乳腺 ACC 易被误诊,有研究显示超过 50% 的乳腺 ACC 被误诊为其他类型肿瘤[2] 。 ACC 一般具 有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免疫组化表型,但与一般基 底样型乳腺不同,乳腺 ACC 预后较好[3] 。 本研究收集 7 例乳腺 ACC 病例,分析其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这种 罕见乳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皮肤腺样囊性癌有哪些症状?

皮肤腺样囊性癌有哪些症状?

皮肤腺样囊性癌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皮肤腺样囊性癌症状,尤其是皮肤腺样囊性癌的早期症状,皮肤腺样囊性癌有什么表现?得了皮肤腺样囊性癌会怎样?以及皮肤腺样囊性癌有哪些并发病症,皮肤腺样囊性癌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皮肤腺样囊性癌常见症状:
出生后即有持续青紫、多形红斑样皮疹、细网状到斑片状的色素沉着、血离脉络
*一、症状:
1.主要发生于唾液腺,其次为泪腺、耵聍腺和上呼吸道的黏液腺,亦有少数患者发生于皮肤,主要为头部和胸部。

肿瘤生长缓慢,呈局部侵袭性,可沿肌膜,神经并侵入骨部,因此很难彻底切除。

偶可引起肺部转移。

二、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以上是对于皮肤腺样囊性癌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皮肤腺样囊性癌并发症,皮肤腺样囊性癌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皮肤腺样囊性癌常见并发症:
肺转移瘤
*一、并发症:
1.肺部转移原发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经血道或淋巴
道转移到肺的相当多见。

据统计在死于恶性肿瘤的病例中,20~30%有肺转移。

恶性肿瘤发生肺转移的时间早晚不一,大多数病
例在原发癌肿出现后3年内发生转移,亦有长达10年以上者,
但也有少数病例肺转移灶比原发肿瘤更早被发现。

2.失明导致视力减退、消失等。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皮肤腺样囊性癌症状,皮肤腺样
囊性癌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皮肤腺样囊性癌”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腺样囊性癌疾病研究报告

腺样囊性癌疾病研究报告

腺样囊性癌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圆柱瘤,圆柱瘤型腺癌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肿瘤科,口腔科,内分泌科病症体征:腮腺无痛性肿块,腮腺肿胀,上睑下垂,颞骨隆起,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眼眶疼痛疾病介绍: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又称圆柱瘤(CYLINDROMA)或圆柱瘤型腺癌(ADENO-CARCINOMA OF CYLINDROMA TYPE),由BILLROTH首次报道,并称为圆柱瘤,是居头颈部第二位的涎腺恶性肿瘤,好发于小涎腺及大涎腺中较小腺体,发生于上颌窦者较为少见,因其隐匿性高,侵袭性强,发现时即已较晚,同时又因与口,鼻,眼及颅底毗邻,可引起周围多器官病损,易沿神经侵袭,预后常常不好症状体征:临床表现腺样囊性癌占涎腺肿瘤的5%~10%,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占24%。

好发于涎腺,以发生在腭腺者常见。

大涎腺虽然较少,但为颌下腺和舌下腺好发的肿瘤。

在腮腺肿瘤中仅占2%~3%。

EEROTH报告2513例涎腺肿瘤,其中腺样囊性癌119例,发生于腮腺者49例,占腮腺肿瘤的2%;颌下腺26例,占颌下腺肿瘤的16%;腭部小涎腺44例,占腭部涎腺肿瘤的24%。

国内程珺报告225例中,162例发生于小涎腺,其中腭部87例,占38.7%,63例发生于大涎腺。

男女发病率无大差异,或女性稍多。

最多见的年龄是40~60岁。

肿瘤早期以无痛性肿块为多,少数病例在发现时即有疼痛,疼痛性质为间断或持续性。

有的疼痛较轻微,有的可剧烈。

病程较长,数月或数年。

肿瘤一般不大,多在1~3CM,但有的体积也较大。

肿块的形状和特点可类似混合瘤,圆形或结节状,光滑。

多数肿块边界不十分清楚,活动度差,有的较固定且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肿瘤常沿神经扩散,发生在腮腺的腺样囊性癌出现面神经麻痹的机会较多,并可沿面神经扩展而累及乳突和颞骨;颌下腺或舌下腺的腺样囊性癌,可沿舌神经或舌下神经扩展至距原发肿瘤较远的部位,并造成患侧舌知觉和运动障碍;发生在腭部的腺样囊性癌,可沿上颌神经向颅内扩展,破坏颅底骨质和引起剧烈疼痛。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周逸云;金晓东【期刊名称】《武警医学》【年(卷),期】2016(027)002【总页数】3页(P175-177)【关键词】乳腺;腺样囊性癌;病理;鉴别诊断【作者】周逸云;金晓东【作者单位】310051,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检验病理科;310051,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检验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1.1患者,女,46岁。

因发现左乳痛性肿块于2014-12-20入院。

患者6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乳外侧刺痛感,自我检查发现左乳有一蚕豆大小肿物,无红肿破溃,无乳头溢液。

入院查体:左乳外上象限距乳头3 cm可及大小1.0×1.0 cm肿块,质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活动度可,无压痛,皮肤表面无发红及橘皮样变。

B超显示左侧乳腺结节。

临床诊断:乳腺肿物性质待查。

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行左乳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距乳头2 cm外上象限处,质地较硬,直径约2 cm,完整切除肿物及周围组织。

病理检查:灰红灰黄软组织一块,2.5 cm×2 cm×1.8 cm,切面可触及两个结节,大小分别为1 cm×0.8 cm×0.6 cm、1.5 cm×1.2 cm×0.5 cm,颜色灰白、灰黄,质中较韧。

术中快速冷冻结果回报:(左乳)考虑乳腺恶性肿瘤,富含黏液,肿瘤主要位于导管内,不除外浸润可能,待常规多取材。

在全麻下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送检常规石蜡。

镜下检查:肿瘤细胞排列成界限清楚的不规则筛孔状、腺样、条索状,浸润性分布于透明变性的胶原背景中,其中以筛孔状成分为主,肿瘤细胞由小的立方状上皮、肌上皮两种细胞构成,围成假性圆形小囊腔,腔内含淡嗜酸性或淡嗜碱性黏液样物,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核淡染,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2个/10 HPF(图1、2)。

免疫组化结果:肌上皮细胞SMA(+)、p63(+)、actin(+)表达在细胞巢外周或筛状腔缘,腺腔及瘤巢内细胞CK5/6(+)(图3、4);其余免疫组化标记显示:ER(-)、PR(-)、HER-2(-)、E-cad(+)、Ki-67<(10%,+)。

腺样囊性癌研究报告

腺样囊性癌研究报告

腺样囊性癌研究报告腺样囊性癌研究报告引言腺样囊性癌是一种罕见的癌症类型,其特点是肿瘤细胞形成腺样囊状结构。

本报告旨在总结腺样囊性癌的研究现状,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等方面的内容。

发病机制目前关于腺样囊性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能与其发病相关。

其中,基因突变被认为是腺样囊性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某些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与腺样囊性癌的发生有关,例如PTEN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凋亡受抑制,进而促进腺样囊性癌的形成。

此外,雌激素的影响也是腺样囊性癌发生的一个可能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雌激素水平升高与腺样囊性癌的发病率增加有关。

这可能是由于雌激素在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方面的作用。

临床表现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乳房肿块、乳房胀痛、乳腺分泌物等。

但是,这些症状并不特异,往往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才能进行准确诊断。

有些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在肿块增大或出现血性乳腺分泌物等异常情况后才就诊。

诊断方法对于腺样囊性癌的诊断,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临床检查、乳腺超声、乳腺钼靶、磁共振成像等。

其中,乳腺超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帮助确定肿块的性质,但是对于小肿块的检测有一定局限性。

乳腺钼靶和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肿瘤信息。

组织学检查是确诊腺样囊性癌的关键,通常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瘤进行病理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结果能够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以及HER2状态等重要信息。

治疗策略腺样囊性癌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方法。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旨在切除肿瘤组织。

如果肿瘤较大或已经扩散到淋巴结,可能需要进行乳房切除术。

对于一些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放疗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

化疗在腺样囊性癌的治疗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阿霉素、紫杉醇和氟尿嘧啶等,可以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DNA 合成和代谢来抑制肿瘤生长。

此外,一些患者具有HER2过表达,可以接受靶向治疗,例如使用曲妥珠单抗等抗HER2药物。

以吞咽困难及声嘶为主要症状的气管腺样囊性癌1例报告

以吞咽困难及声嘶为主要症状的气管腺样囊性癌1例报告

以吞咽困难及声嘶为主要症状的气管腺样囊性癌1例报告摘要】气管腺样囊性癌(trache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TACC)作为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在原发于气管的肿瘤中是很少见的一种。

该肿瘤在早期时症状不是很典型,很容易会被误诊或漏诊。

现报道1例以吞咽困难及声嘶为主要症状的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关键词】声嘶;气管腺样囊性癌;食道【中图分类号】R7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1-0135-021.病历资料患者男,42岁,以“声嘶、吞咽梗阻11+月,加重5+月”入院。

患者11月前出现声嘶,伴吞咽梗阻、饮水呛咳,无明显呼吸困难。

7月前就诊我院,入院后行“全麻下经支撑喉镜行气管后壁新生物活检术”,病理回示:“腺样囊性癌”,患者因个人原因拒绝治疗并出院,5月前吞咽梗阻逐渐加重,仅能进流质食物,遂就诊于我科。

既往吸烟20+年,1包/天,余无特殊。

查体:体型消瘦,喉体及颈前气管膨隆。

本院辅助检查:电子喉镜示:喉腔未见明显新生物,双声带及披裂固定。

胸部CT增强:食管起始部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累及局部气管后壁(图1)。

纤维支气管镜示:气管上段膜部见2cm×2cm浸润样病灶,并见3mm×4mm结节样病灶,表面血管丰富,黏膜水肿(图2)。

排除手术禁忌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病检结果回示:(气管)腺样囊性癌,癌侵犯气管软骨并侵及食管外膜至黏膜下层,癌侵犯左侧甲状腺组织,右颈中央区淋巴结见转移癌(图3)。

2.讨论2.1 概述本例患者气管内未见明显占位,气管镜表现为气管后壁黏膜充血,CT、PET/CT均提示肿瘤来源于食道,且主要表现为食道梗阻及声嘶的症状,通过患者病史、辅助检查等结果均提示肿瘤来源于食管,因此前期被误诊为食管腺样囊性癌,而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为气管来源。

2.2 临床表现气管腺样囊性癌的病史一般比较长,且肿瘤生长缓慢,临床症状出现较晚,肿瘤占据气管腔30%以下可无症状,超过50%可有自觉症状,超过75%可出现阻塞症状[1],华丽[2]等分析国内报道的131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喘憋、喘鸣、咯血、咳痰、声音嘶哑等症状,未出现吞咽困难的表现;同时,翻阅此后报道的个例中,因吞咽困难作为主要症状的也极其少见。

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

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

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鲁梦婕;叶入裴;肖秀丽;龙汉安【期刊名称】《泸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41)001【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临床病理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乳腺ACC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9岁和62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特异性改变.肉眼观察大体境界清楚,镜下肿瘤由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构成,免疫组化结果腺上皮细胞表达CK5/6、E-Cadherin、CD117,肌上皮细胞表达P63、SMA、S-100.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在临床少见,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尽量避免漏诊误诊.【总页数】3页(P75-77)【作者】鲁梦婕;叶入裴;肖秀丽;龙汉安【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四川泸州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四川泸州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四川泸州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四川泸州 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 [J], 鲁梦婕;叶入裴;肖秀丽;龙汉安;2.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 [J], 杨文涛;张廷璆;沈铭昌;袁亚3.乳腺胶原小体病与原发乳腺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J], 宋秀平;王士娜;刘爽;王翠芳4.梅毒性淋巴结病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 [J], 赵雨占;何妙侠;王建军5.宫颈腺样囊性癌伴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 [J], 王丽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腺样囊性癌有什么临床表现
*导读: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又称圆柱瘤(cylindroma)或圆柱瘤型腺癌
(adeno-carcinomaofcylindromatype)。

由Billroth首次报道。

并称为圆柱瘤。

多数人认为肿瘤来自涎腺导管,也可能来自口腔粘膜的基底细胞。

……
腺样囊性癌在临床上常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肿块,病程较长,与多形性腺瘤相似。

肿块疼痛是腺样囊性癌突出的症状,常为患者就诊时的主诉,疼痛可为自发性,也可为触发性,有的局限于局部,也由反射到头颈其他部位者。

上颌腺样囊性癌术后,出现复发者,有时局部未出现明显的复发灶,但患者有明显的复发症状,如头痛、患侧眼球突出、运动受限,甚至导致失明。

这是由于肿瘤侵犯神经血管束并沿其管道或沿着组织间隙扩散的结果。

因此,原发于上颌,特别是软、硬腭交接区的腺样囊性癌患者,如果术后出现明显头痛、眼球发胀而未见明显肿块者,应高度怀疑肿瘤复发。

患者常有患侧的神经功能障碍。

腮腺肿瘤可出现面瘫;颌下腺肿瘤侵犯舌神经或舌下神经而出现舌麻木及舌下神经麻痹症状。

临床检查肿瘤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边界可清或不清,质地较硬,可有明显触痛。

肿物位于皮下时,皮肤受压变薄,但罕见自
发溃破。

发生于小涎腺者,其表面可见明显的毛细血管呈网状扩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