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_雷仲敏

合集下载

对环渤海地区开展区域合作的思考

对环渤海地区开展区域合作的思考

所, 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 、 农业经济等方面 的研究。
E —ma l z a h a n @ 1 6 C r i: h o u wa g 2 . o n
王朝华 : 对环 渤海地 区开展 区域合作的思考
17 1
护总体规划》 则体现了环渤海区域借助 中央部门、 ,
寻找 突破 口、 向更 深 层次合 作 的实 质行 动 。
月 1 日至 1 日, 2 3 国家 发改 委 和京 、 、 发改 委 达 津 冀
层架构是确立由各省省长 、 直辖市市长担任环渤
海合作 机制 轮值主 席 , 年举 行 一次 联席 会 议 的制 每 度 , 究决定 区域合 作 重 大事 宜 ; 二 、 研 第 三层 架 构是
建立 政府副 秘书长协 调制度 和部 门协 调制度 。2 0 07
提 出, 渤海地 区 的城市 要遵 循 “ 府推 动 、 环 政 市场 主
导、 开放 公平 、 优势互 补 、 互利 共赢 ” 的原 则 , 构建 一 体化市 场体系 ; 完善 区域合作 机制 , 一步发挥 环渤 进
成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的《 廊坊共识》 决定从容易 , 突破的交通设施建设领域着手 , 逐步启动京 、 、 津 冀
第 8卷 第 3期
16 1 20 0 8年 9月
中 国


V I N . o. 8 o3
Sp e. 20 08
对环 渤海 地 区开展 区域 合 作 的思 考
王 朝 华
(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 北京 10 0 ) 0 11

要: 该文 回顾 了环渤海 区域 2 0多年 以来区域合作 的发展历程 , 总结了取 得的成绩 。分析了 目前存在的不

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沿革与展望

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沿革与展望

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沿革与展望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是指沿着中国沿海地区的黄海、渤海和东海海域的一片地区,包括了中国的三个沿海省份——山东省、辽宁省和河北省,以及北海地区、天津市和上海市等地区。

这片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繁荣之地。

保持和发展沿海地区的繁荣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加强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了港口、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提高了地区的物流和交通运输能力。

这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加强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建立了一批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区、工业园区和自由贸易区,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繁荣。

优化了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了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了地区经济的竞争力。

加强了地区的人文交流与合作,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交流会议,增进了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环渤海地区的合作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三个沿海省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相对先进,而北海地区、天津市和上海市等地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这种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地区之间的差距拉大,不利于整个地区的协调发展。

环保问题严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

地区内的经济结构仍然依赖于重工业和传统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地区的经济结构亟待调整和优化。

地区之间的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地区之间的合作还主要停留在政府之间的合作层面,缺乏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未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有着广阔的展望。

地方政府应加强协调和合作,制定出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划,实现地区发展的协同效应。

要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地方政府要制定出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要加强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思考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思考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国家发改委也相继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开发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也为山东省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引。

针对《规划》的战略发展要求,山东省委省政府也大力落实产业政策,依托有利的地缘优势,进行合理布局,积极推进涉海金融服务业、海洋文化旅游业以及海洋运输物流业的发展步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日益重视,绿色旅游经济也日益成为大家的关注点,并逐渐成长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实施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战略,深入挖掘区域旅游文化内涵,增强旅游发展调控能力,不断提升规模集聚水平,增强旅游服务能力,势必会给山东半岛发展蓝色经济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发展现代旅游业过程中统筹整合全省资源,以青岛、潍坊、烟台、东营、滨州、日照和威海为发展腹地,依托沿海37个区县“岬湾相间、山海相依”的优美环境,大力发展滨海城市旅游业。

作为山东半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旅游业在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以《2011年山东省统计手册》为例,区域内旅游业收入已占据了服务业增加值的五分之一以上。

2011年,整个经济区实现旅游业总收入约1600亿元,占据山东省旅游业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其中旅游业外汇收入14.7亿美元,占据了全省旅游业外汇收入的七成左右,事实证明,旅游业已经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推手,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

从地域内部的划分看,地区发展相对不平衡,青岛市的旅游业发展也更是一枝独秀,在接待国际游客和外汇创收方面大约占据了整个经济区的一半,构成整个经济区境外旅游收入的主体,威海、烟台两大城市紧随其后,其他发展相对缓慢的四大城市也在迎头赶上,迅速发展,以2011年为例,四大城市在国际游客接待人次和收入方面分别较上一年增长了69.88%和93.03%,区域协调发展趋于合理。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区域合作的若干问题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区域合作的若干问题



国 内沿 海各
作 的战略思 路
列 问题



省市 也 在加快 海 洋产 业 布 局 和海 洋 经 济 区 域 规
划 方 面 加 大 了力 度 的基 础上 近 年来

在 合作 共 赢 中

推进 区 域 经 济社 会
在 长 江 三 角洲

珠江三 角
又 好 又 快地 发展

洲 和 环 渤 海 地 区 三 大 经 济 区 发 展 战略 格 局 形 成
作 和联 系越来 越 紧密 。在 这种 国际经 济背景 下 ,地 缘 相邻 、人文 相 近 、利益 相关 的区域 合作就 成为 区
域内各成员参与全球化 、提升竞争力 、实现共同发 展 的现 实选择 。
2 . 我 国宏 观经 济发 展布局 和 区域 经济 合作 出现 的新格 局 为实现 区域合 作发 展创造 了良好 的环境 。 随着 国 家新 一 轮 经 济 发 展 格 局 的调 整 ,各 地 经 济 重 组 、互 动 和 一 体 化 发 展 的 态 势 日益 明 显 。 区域 经 济发 展 呈 现 多 层 次 、多形 式 、 宽领 域 一 体 化 合 作 的特 点 ,跨 区域 的 经 济融 合 方 兴 未 艾 ,园 区整合 迭 起 ,特 色 产业 粗 具规 模 。泛 珠 江 三 角 洲 等 区域 的 经 济整 合 步 伐 加 快 ,大 力推 动 了我 国 区
域 经济 发 展格 局 的形成 。成渝 地 区、大 武汉 地 区 、
2 . 有利 于提 升发 展 的战略层 次 ,提 高经 济 发展 的水平 和质量 。
开展 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合作 ,可以优化资源配 置 ,推进 产业结 构优 化升级 ,提 高经 济发展 的质量 和效益 ;可 以完善 和提升 城市 功能 ,推进 “ 环湾 保 护 、拥 湾发展 ”战 略 的实施 ,更 好地 发挥青 岛在 区

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调研与思考2012-7-19 21:35:00 来源:互联网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山东拥有的又一个国家战略。

为做好这一工作,我和省里的领导同志注意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近一年来,我先后到沿海7市、30多个县(市、区)和120多个基层单位实地调查,召开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座谈会30多次。

我们有条件、有信心通过创造性的模式、路径、载体,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今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山东拥有的又一个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山东的干部群众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围绕如何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我和省里的领导同志注意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近一年来,我先后到沿海7市、30多个县(市、区)和120多个基层单位实地调查,召开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座谈会30多次。

今年初,省委、省政府组织35个省直部门开展了12个重大问题调研。

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对中央关于发展海洋经济重大战略决策的认识,感受到了蓝色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结合实际就深入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了一些思考,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工作研究和指导。

抓住机遇深化思路,谋划蓝色经济大发展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一个全新课题,也是一项紧迫任务。

我们注意引导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提高认识,摸清省情,科学谋划,着力推动战略规划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三大半岛的比较分析与区域协调——兼论以雷州半岛为轴的北部湾区域开发

中国三大半岛的比较分析与区域协调——兼论以雷州半岛为轴的北部湾区域开发

中国三大半岛的比较分析与区域协调——兼论以雷州半岛为轴的北部湾区域开发朱坚真;张力【摘要】区域差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现象,而诸多研究则把目光聚焦在以三大经济地带、三大经济圈及省际系统为地域单元的区域层次差异上.文章通过视角转换,从中国三大半岛比较研究来探讨中国区域发展的差序格局,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做战略基点选析,以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有序性协调发展",并论证了以雷州半岛为轴的北部湾开发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意义,以及其对广东及北部湾中国段各省区经济腾飞的现实价值.【期刊名称】《太平洋学报》【年(卷),期】2010(018)002【总页数】10页(P56-65)【关键词】三大半岛;北部湾;雷州半岛;洛湛铁路【作者】朱坚真;张力【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区域经济差异已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备受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议题,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必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和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然而,区域发展差异不仅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而且是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世界上任何国家或地区因其资源禀赋、要素结构等诸方面的差异及历史机遇不同,必然造就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沿着不同轨迹递延。

研究区域发展差异就是要探究其发生和演变的规律,防止区域经济差异过大干扰国家整体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张敦富教授认为区域差异的本质并不在于差距的本身,而是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区域之间的利益格局变化。

① 张敦富,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

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反映了不同区域在国家利益格局中的方位,而目前学术上对于区域差异的研究取向主要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对地域单元的选取,二是对成因要素指标的提炼,三是对分析时点的选择,四是区域差异测度方法。

威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畅想

威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畅想

威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畅想■它突破“海上山东”陆海分割战略布局缺憾,实施陆海一体统筹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此战略目标一确立,山东全省上下振奋: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山东周边沿海省份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相继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提出,为山东省海洋经济版块进入国家战略提供了无限可能。

巨大的机遇当前,山东省立即行动起来。

省委书记姜异康强调,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意义,着眼全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快推进。

省长姜大明要求,全省上下要振奋精神,科学务实,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随后,姜异康、姜大明赴青岛、烟台、威海进行了实地调研。

省海洋与渔业厅则迅速组织专家召开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施集中集约用海草案”专家座谈会。

国内海洋经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各级政府、企业围绕蓝色经济区的讨论也风生水起:“蓝色”的含义是什么?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山东乃至全国的战略地位如何?它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提出的“海上山东”有什么不同?山东海洋经济面临怎样的机遇?尽管时至今日,蓝色经济区的规划方案还在论证修订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未来能够改变中国经济版图的大战略、大规划。

而威海作为蓝色经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无疑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蓝色经济区:抢占海洋发展先机的中国战略当今世界,一场向海洋要食物、资源、财富的“蓝色革命”浪潮正席卷全球。

眺望国际,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转向海洋,对海洋发展战略给予了空前重视,各沿海大国纷纷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作为本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促进新兴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并以明显高于传统陆地经济的比例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海洋产业已成为国家支柱产业。

浅析山东半岛城市群金融合作

浅析山东半岛城市群金融合作

浅析山东半岛城市群金融合作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由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潍坊和淄博八座城市组成的城市带,是全国第四大城市群。

随着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经济合作的逐步推进,迫切需要加强金融领域的区域合作。

本文从山东半岛城市群金融合作存在的差距入手,谈几点山东半岛城市群金融合作的措施。

标签:山东半岛城市群(半岛地区);金融合作;地区性合作一、我国金融合作概述“金融合作”是描述双方或多方金融主体的金融产业之间交流、合作、协调、互利的金融关系。

经济合作是金融合作的基础,金融合作是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推动经济合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在经济融合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区域内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的要求,目前中国已形成三大具有较大影响的经济金融区域,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区。

这三大经济区依靠区域内部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分工优势,经济发展活跃,已在中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受三大经济区域影响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其他一些地区也在自觉和自发地形成和发展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圈。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将形成多个具有特点差异的经济金融合作圈。

二、山东半岛城市群金融合作存在的差距山东半岛城市群金融合作是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内经济、金融合作理论的引导下而自发形成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地区性合作。

但是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区相比,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金融合作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金融业规模的差距明显在存款和机构数量上,山东半岛城市群只相当于长三角的1/5,珠三角的1/3。

2007年山东金融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分别比广东、浙江和江苏低1.2个、2.77个和0.73个百分点;在服务业中的占比为8.38%,分别比广东、浙江和江苏低1.6个、6.7个和2.5个百分点。

(二)金融市场体系和功能有较大差距上海已经建立起包括证券市场、银行同业拆借与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在内的层次比较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国内金融市场体系最完善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 雷仲敏,吴 蕾 (青岛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摘 要] 在对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其在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研究,并从国际合作功能、产业互补功能、腹地延伸功能、生态环境优化功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认为该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可选择互补型战略合作联盟的形式,具体可从下述三个方面展开:建立科技教育及劳务领域的互补型战略联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科技创新合作和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建立以优化港口资源、实现共赢发展为目的的互补型战略联盟,实现各港口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区域金融合作联盟,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和带动作用。

[关键词] 环渤海经济圈 ; 区域经济合作; 互补型战略合作[中图分类号] B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372(2007)03-0055-05Strategic thinking on Shandong peninsula participating i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of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LEI Zhong-min, WU Lei(College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andong peninsula participating i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of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the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function allocation of Shandong peninsula participating in regionaleconomic cooperation of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 and the paper has carried out demonstration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unction, industries complementary function, hinterland extending function, environmental optimizationfunction.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pattern can choose complementary strategic alliance in theform of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building the complementary strategic alliances on edu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labor fields, sharing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operation and the rational flow of humanresources; establishing complementary strategic alliance taking optimizing harbor resource and achieving win-win developmentas the purpose, realizing the joint and cooperation of the ports; establishing regional financial cooperation alliance, improvingthe financial radiation and leading role of the center city further.Key words: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complementary strategy cooperation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相对,环抱着渤海湾。

从历史上看,山东半岛地区与环渤海经济圈其他各省市,包括辽宁、河北两省和北京、天津两直辖市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经济交往与联系。

自国家提出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后,山东半岛地区与环渤海经济圈其他各省市之间的经济合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一、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合作的基础为实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强省总目标,山东省制定了建设制造业强省的发展纲要,推[收稿日期]2007-08-07[作者简介]雷仲敏(1952-),男,陕西韩城人,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经济研究Vol.23,No.3Sept. 2007第23卷第3期2007年9月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行“1167”战略,即形成一个基地、一条“隆起带”、六大产业聚集区、“七条产业链”。

具体内容包括:一个基地,即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核心,承接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使之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发展一条“隆起带”,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载体,充分利用胶济铁路这一经济动脉,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隆起带;建立六大产业聚集区:一是以钢铁产业为中心的聚集区,二是以装备制造业为中心的聚集区,三是以医药产业为中心的聚集区,四是以盐化工产业为中心的聚集区,五是以煤化工产业为中心的聚集区,六是以新型建材产业为中心的聚集区;“七条产业链”,即信息、汽车、船舶、家电、食品、纺织和服装七个产业链。

这一构想立足山东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大背景,是从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发展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它将遵循区域化、国际化、城市化、高新化、生态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建设。

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基础上,《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出台,规划范围包括济南、青岛、淄博、潍坊、东营、烟台、威海、日照辖区及邹平县,规划区土地面积约7.4万平方公里,共有8个地级市和计划单列市,22个县级市,600个建制镇。

规划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半岛城市群是以东北亚区域性国际城市青岛为龙头、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外向型城市功能整体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域,是全球城市体系和全球产品生产服务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在次区域经济合作圈内,是环黄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制造业生产服务中心,构筑由山东半岛、韩国西南海岸地区、日本九州地区组成的跨国城市走廊,推动“鲁日韩黄海地区成长三角”形成。

在全国范围内,是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龙头带动区域,与珠三角、长三角比肩的中国北方地区的增长极之一,与京津唐、辽中南地区共同构筑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圈的领头军。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确定了半岛城市群发展的五大战略目标,即:立足东亚,接轨国际的开放地域;带动山东,辐射北方的强势龙头;空间优化,分工有序的都市连绵区;人地和谐,适宜居住的城乡群体;城乡一体,文明富足的小康之地。

《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提出半岛城市群围绕胶济铁路沿线和沿海产业带沿线,形成“T”型架构的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三核先导”和六大产业集聚区:即东营—淄博的石化和医药产业带、济南的电子信息产业带、青岛—日照的家电制造产业带、烟台—威海的汽车制造产业带、潍坊—即墨的纺织服装产业带、日照—青岛—威海—烟台的海洋产业带。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规划和城市群发展战略从发展思路及总体布局上为该区域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奠定了经济合作的基础。

二、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功能定位(一) 国际合作功能利用区域优势,加快与东北亚各国广泛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各国不断推出一些新举措、新倡议。

2002年11月,中国提出了在中日韩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建议,日韩方面反映积极;2002年3月,日韩两国正式研究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中国和东盟十国在2002年也签署了框架协议,宣布在10年内(2012年前)建立自由贸易区。

2004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日韩两国目前都在加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日韩产业转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中日韩三国目前还难以开展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因此,可在相邻的地区间,开展以建立“增长三角”为特点的次区域经济合作。

从目前的客观情况看,山东半岛具备率先建立“增长三角”进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

加强与日本九州地区和韩国的西海岸地区的产业合作,不仅在地域空间上具有地缘优势,而且在产业结构上也有很大的互补互利性。

青岛、烟台和威海可重点选择与日本九州地区和韩国西海岸地带拓展电子信息领域的合作空间,以及加强汽车及其零配件的经济贸易合作。

日本北九州的钢铁、化学、金属、陶瓷工业,长崎的造船业、渔业和旅游业,下关的水产品加工和造船工业,韩国仁川的钢铁、机械工业,光州的纺织和纺纱工业、釜山的造船、机械、汽车制造工业以及纺织、食品工业等都是山东半岛未来对接的重点。

可借助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加速三国的合作进程,逐步创造条件,做出类似自由贸易区的安排,加快构建中日韩山东半岛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推进东北亚自由贸易进程。

在近期内,可按照自由贸易的原则建立半岛地区的产业联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56・盟,共同规划构建以系统推动各方产业对接互动、技术贸易合作为重点。

从长远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应把重点放在各国流通结构、工业标准的差别、通关程序等非关税壁垒上,而投资自由化、共同的环境政策也应包括在内。

(二) 产业互补功能山东半岛作为环渤海经济圈中的二级区域,与京津冀城市群紧密相连。

根据省际经济联系的分析,京津城市群是山东半岛联系的主要方向。

京津是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拥有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北京、天津,是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产业园区云集的地区,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京津将形成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双高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