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外环高速公路坪地互通立交的选型设计

合集下载

互通式立交方案(3页)

互通式立交方案(3页)

互通式立交方案互通式立交规模大小根据区域路网的总体布局,被交路的公路等级标准,分流交通量大小及周围地形、地物情况等因素,同时结合工可报告设置。

在充分调查研究与本项目交叉或连接的公路、乡镇出入口道路现状、规划或实施的基础上,根据交通量预测、相交道路等级、性质和路网结构的平衡,结合地形地物等,选择合理的互通式立交设置位置,以有利于集散和吸引区域交通流,提高公路的整体营运效益,满足高速公路网交通流转换的需要,满足沿线地方交通流出入高速公路,为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沿线互通式立交设置情况如下表:互通式立交设置一览表序号互通名称中心桩号互通形式交叉关系被交路1 禾丰枢纽互通式立交(第一方案)TK182+500半定向+苜蓿叶主线上跨成安渝高速禾丰枢纽互通式立交(第二方案)TK182+500不完全苜蓿叶主线上跨2 平泉互通式立交TK190+700 单喇叭主线上跨G3193 简阳互通式立交TK199+250 单喇叭主线上跨G3214 临江枢纽互通式立交(第一方案)TK201+370半定向+苜蓿叶主线上跨成渝高速临江枢纽互通式立交(第二方案)TK201+370半定向+苜蓿叶主线上跨5 芦葭互通式立交TK211+280 单喇叭主线上跨地方道路6 雷家互通式立交TK216+910 双喇叭主线上跨成资快速路7 镇金互通式立交TK226+430 单喇叭主线上跨简仁路8 元通互通式立交TK236+950 单喇叭主线上跨元通至板燕地方路9 古佛枢纽互通式立交TK243+280 半定向+苜蓿叶主线上跨成自泸高速10 松林互通式立交TK247+510 单喇叭主线上跨G321投标阶段经过研究,禾丰枢纽互通式立交和临江枢纽互通式立交新增加一个2/4半定向+苜蓿叶方案作为推荐方案,将工可方案作为比较方案;除平泉之外的其余单喇叭互通式立交和古佛枢纽互通式立交大致在原工可位置附近布设。

(1)禾丰枢纽互通式立交立交位于项目起点处,主线与成安渝高速交叉,项目的主要功能为实现本项目与成安渝高速的快速交通转换。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桥梁类型一览表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桥梁类型一览表

k69+276 左:K69+734 右:K69+714 K71+094.5 k72+114 k74+943.0 K70+325
跨输水隧洞桥 大岭古水库中桥 大坝河大桥 污水河大桥 坑梓互通主线2号 桥 横岭工业区高架桥
推荐方案 推荐方案 推荐方案 推荐方案 推荐方案 推荐方案
2×16.25 左:16.25 右:变宽 2×16.25 2×15.75 变宽 2×16.25 11.0 13.4 9.5 9.0 8.5
桩基础
桩基础 桩基础 桩基础 桩基础 桩基础
肋式台 肋式台 肋式台 肋式台 肋式台 肋式台 肋式台 肋式台 肋式台 肋式台 肋式台
桩基础 桩基础 桩基础 桩基础 桩基础 桩基础 桩基础 桩基础 桩基础 桩基础 桩基础
矩形墩 式墩

3
K76+355.8
金沙互通主线桥
推荐方案
变宽
9.0 右幅:4×25+(25+36+31)+28× 25
90
898.00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
柱式墩
1
k74+943.0 AK0+590.145
坑梓互通主线2号 桥 坑梓互通 坑梓互通 坑梓互通 坑梓互通 坑梓互通 坑梓互通 坑梓互通 坑梓互通 坑梓互通 坑梓互通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
柱式墩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柱式墩、桩基 础 柱式墩、桩基 础 柱式墩 柱式桥墩、肋 板桥台、桩基 柱式墩 柱式墩 柱式墩 柱式墩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

图1 喇叭形图2 定向 Y 形图3 半定向Y 形 况。

这种形式的立交是对定向Y 形立体 交叉的改进,将定左转匝道改为半定向 匝道,即左转弯车辆由行车道的右侧分 离或汇入正线。

四肢立体交叉 常用的、有代表性的四肢立交主要有菱形、全苜蓿叶式、部分苜蓿随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文/贾铁莉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 必然要修建大量互通式立体交叉,以实现道路之间空间交叉和行 车方向的转换。

纵观互通式立交的 发展,它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增长和汽 车工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道路交通设 施,是高速公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 分。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规划布局 合理与否,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提 高、交通的安全、行驶时间的节省和 高速公路功能的发挥有很大影响。

因 此,如何选择功能合理、造型美观的 互通式立体交叉型式尤为重要。

互通式立交形式选择的影响 因素影响互通式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 很多,可概括为道路、交通、环境及 自然条件。

交叉公路的功能、性质、 出入交通量以及是否合并设置收费站 等决定了互通式立交的基本类型,即 一般互通式立交或枢纽互通式立交。

并可构造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比方 案,再对这些方案在交通适应能力 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技术特征 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比选,最终选 择出合理的互通立交形式。

选形是否 合理,不仅影响立交本身的功能,而 且对地区规划、地方交通的发挥及自然环境等都有密切关系。

互通式立交的形式及特点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形式问题实质 就是各种左右转弯匝道的选择和组合问 题,随匝道的不同布置,会形成许多不 同形式的立体交叉,其特性和适用性各 不相同。

互通式立体交叉按交汇入至交 叉点的道路数目可分为三肢立体交叉、 四肢立体交叉和多肢立体交叉,设计中经常遇到的是三肢和四肢立体交叉。

三肢立体交叉 喇叭形 喇叭形立体交叉适用于高速公路 与一般道路相交的T 形交叉,是三肢立 交的代表形式。

它是由一个环圈式匝道(转向约270°)和一个半定向匝道来 实现车辆左转弯的全互通式立交形式。

深圳市外环高速公路工程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深圳市外环高速公路工程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深圳市外环高速公路工程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规模逐渐扩大。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良好的管理和施工组织设计。

本文以深圳市外环高速公路工程合同段为例,探讨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

一、项目概况深圳市外环高速公路工程合同段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和宝安区之间,全长28.71公里,建设标准为六车道。

该项目计划于2022年竣工,总投资约为50亿元。

该项目是深圳市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将缓解深圳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交通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施工组织设计1.组织架构设计该项目的施工组织架构设计应该依据工程的特点和工程量的大小合理设计。

本项目可采用T型管理结构,主要由项目经理、现场总工程师、质量控制员、安全员、材料员等职位组成。

项目经理应该具备相关工程管理经验和团队管理经验,能够有效领导团队完成整个工程项目建设。

2.施工方案设计该项目的施工方案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建设地点、建设工艺、施工条件等因素制定。

其中,施工方案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合理的物流管理方案,确保材料和设备供应顺畅,避免物资浪费和交通拥堵。

(2)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需要根据工程量和工程难度制定,并结合具体天气和人力设备的调配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3)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工程场地、设备、人员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并制定应急预案,保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能力及时处理。

3.质量控制设计对于工程质量控制,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计划逐步制定质量标准,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个工序进行监督和检测。

特别是在管线敷设和桥梁建设等复杂工程环节,应加强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4.人力资源管理设计在人力资源方面,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进度和工程量逐步招募合适的工人,确保项目有足够的人力支持。

此外,还应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施工精度。

三、总结深圳市外环高速公路工程合同段的施工组织设计,需要按照工程的特点和大小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并严格执行方案进行管理和监控。

立交的选型与设计

立交的选型与设计
缺点:(1)在环圈式匝道半径相同情况下,与普通苜蓿叶式相 比占地更多;(2)跨线构造物因跨度增大而造价更高些。
2.X形(四星式)立体交叉
又称半定向式立交
无交织、冲突,方向明确,路径短 占地面积大、层多桥长,造价高。
对角左转匝道靠拢布置

右出右进
对角左转匝道拉开布置
又称半定向式立交,是四肢全 互通式立交的最高级形式之一
缺点:(1)环圈式左转匝道线形较差,运行条件不如喇叭形好; (2)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3)正线上存在交织运行。
子叶式立体交叉的适用性与喇叭形上较相近,多用于苜蓿 叶式立交的前期工程。布设时以使正线下穿为宜。
3.Y形立体交叉 Y形立体交叉是用定向匝道或半定向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的 全互通式立体交叉,相应地可分为定向Y形和半定向Y形两种。
2.3.1 四肢立体交叉的形式
(一)四肢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1.苜蓿叶式立体交叉 1)普通苜蓿叶式立体交叉适用常规
四路交叉
优点:(1)交通运行连续而自然;(2)无冲突点,无须设信号控 制;(3)可由部分苜蓿叶式分期修建而成;(4)仅需一座跨线构 造物,造价较低。
缺点:(1)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占地较大;(2)环圈式左 转匝道线形差,行车速度低;(3)上、下线左转匝道出入口之 间存在交织运行,限制了通行能力;(4)正线上为双重出口, 其中左转匝道出口在跨线构造物之后,使标志复杂。
(三) 三肢交织型立体交叉
优点:(1)转弯行驶方向明确,交通组织方便;(2)除了b)图外 侧直行车辆略有绕行外,能保证正线交通快速畅通;(3)结构 紧凑,占地较少。 缺点:(1)存在交织运行,限制了通行能力和行车速度;(2)左 转绕行距离较长;(3)跨线构造物较多。
武汉市北互 通收费广场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
缺点:有两个平交口。
菱形立交适合于出入交通 量较小,匝道上无收费站的 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三十一页,共66页。
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
6、半苜蓿叶形立交
半苜蓿叶形立交:按匝道布置方式可分为三类,即主要 公路的出口在跨线构造物之前的A型和出口在跨线构造物后 的B型,以及以主要公路为对称轴布置匝道的A-B型。它们 适用于出入交通量较小的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十一页,共66页。
二、互通立交匝道的基本形式
匝道的形式多种多样,按匝道与相交道路 的关系,分为右转匝道和左转匝道两大类。
第十二页,共66页。
二、互通立交匝道的基本形式
1、右转匝道
平行式
反向曲线
斜线
单(复)曲线
图9-13 右转匝道示意图
右转匝道 如图所示,从右侧驶出后直接右转,到相交道路 的右侧驶入,一般不设跨线构造物。其特形式简单,车辆运 行方便,直接顺当,行车安全。
第三十五页,共66页。
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
7、苜蓿叶形立交
• 特点:各转弯方向有独立匝道,完全互通,转弯车流一律 从主线右侧出入,方向明确,无冲突点和交织段,安全度大, 线形对称,造型优美。只有一座跨线桥,工程较小。 • 缺点:左转弯匝道绕行路程较长;四个内环匝道的出入口 之间构成两个交织段;整体占地面积较大;左转弯匝道限速 较低也不便管理。
第二十六页,共66页。
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
2、直连式T型立交
直连式T形立交适用出入交通量相对较少或左转弯速度 较低的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
三处跨线桥
两处跨线桥
第二十七页,共66页。
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
3、Y型立交
Y形立交适用于右转 弯速度高,且交通量 大的枢纽互通式立体 交叉。从交通运行角 度考虑,右图的布置 比左图的优。

邓纯英、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二审行政裁定书

邓纯英、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二审行政裁定书

邓纯英、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二审行政裁定书【案由】行政【审理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4.21【案件字号】(2019)粤行终1565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纪红玲罗燕黄伟明【审理法官】纪红玲罗燕黄伟明【文书类型】裁定书【当事人】邓纯英;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深圳市坪地六联股份合作公司吉坑分公司;深圳市维丰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当事人】邓纯英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深圳市坪地六联股份合作公司吉坑分公司深圳市维丰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当事人-个人】邓纯英【当事人-公司】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深圳市坪地六联股份合作公司吉坑分公司深圳市维丰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代理律师/律所】倪益民广东众多律师事务所;窦金平广东生龙律师事务所;雷建娟广东龙昌律师事务所;薛乃森广东龙昌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倪益民广东众多律师事务所窦金平广东生龙律师事务所雷建娟广东龙昌律师事务所薛乃森广东龙昌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倪益民窦金平雷建娟薛乃森【代理律所】广东众多律师事务所广东生龙律师事务所广东龙昌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高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邓纯英;深圳市坪地六联股份合作公司吉坑分公司;深圳市维丰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被告】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本院观点】本案为行政处理纠纷,二审的争议焦点为邓纯英提起本案诉讼是否符合行政诉讼法定起诉条件。

【权责关键词】违法受案范围第三人【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经审查,一审裁定认定的事实属实,本院依法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本案为行政处理纠纷,二审的争议焦点为邓纯英提起本案诉讼是否符合行政诉讼法定起诉条件。

邓纯英为维丰公司的债权人,邓纯英以坪地街道办事处及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土地整备中心作出的《深圳市外环高速公路项目(坪地段)房屋产权人公示(十三)》将涉案建筑物的权利人认定为吉坑分公司导致其债权无法实现为由,向龙岗区政府递交《履行职责纠正错误举报书》要求将房屋产权人更正为维丰公司,因不服龙岗区政府作出的《关于履行职责纠正错误举报书的复函》,邓纯英提起本案诉讼,请求确认上述《复函》关于权属核查问题的答复内容违法,并要求确认维丰公司为涉案建筑物的权利人。

城市建成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研究

城市建成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研究
(hnhnE pes a nier gC nut tC .Ld, h nhn5 3 , hn) S e ze x rs yE gnei o sl ns o t.S eze 0 4 C ia w n a , 1 8
Ab t a t Ex r swa n e c a g st e ma n h b wh c o n cs t e c t o d wi h x r s wa . e - sr c : p e s y i tr h n e i i u i h c n e t h i r a t t e e p e s y A r a h y h
s na e d sg ft e e p e s y i tr ha e c n e f ci ey r d c h e tu t n o h n io me ta d pr — o bl e in o h x r s wa n e c ng a fe tv l e u e t e d sr c i n t e e vr n n n o o
S u y o sg fEx r s wa n e c a g n Ur a t d n De i n o p e s y I t r h n e i b n
Buit Up Ar a l- e
Y N Q a ,X O G C n —e g A i n I N o g fn
道路工程 H ha Eg er iwy nien g n i g
随着我 国高 速公路 建设 步伐 的不断 加快 ,高 速 公路 网 的不 断加 密 ,高速公 路互通 立交 设计也 从 简 单 的满足交 通转 换到 主动适 应交 通量 的增长 和地 区 长期 发展 的需要 ,特别 是高 速公路 互通 立交在 城市 建成 区的设 计 .除 了要 考 虑单 一 的 交通 功 能之 外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坪地互通立交的选型设计摘要:针对深圳外环高速公路互通之一的坪地互通立交的选型和设计谈一些体会,并阐明多肢互通立交在路网规划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若确需设置多肢立交,应重点分析各道路之间的联系原则,放弃部分价值不高、行驶需求小的行驶方向,以简化立交;最后,阐述立交功能是确定互通立交型式的最关键因素,其次为服务水平、工程规模、征拆规模等因素。

关键词:高速公路;复合互通立交;立交功能;通行能力;选型设计;思考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306-03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是深圳市西东向的一条外环快速干线,同时也是广东省“九纵五横两环”高速公路主骨架网中的加密线。

坪地互通立交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东北角的六联社区、深外环高速公路与惠盐高速公路的交汇点,该立交主要承担深外环与惠盐高速交通转换功能,并考虑与深惠公路(国道g205)连接,满足坪地街道居民上下高速公路快速出行的需求。

由于该立交为城镇区的多肢大型枢纽互通,它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不仅影响到工程造价,而且直接关系到交通组织和行车运营的安全。

通过多次方案比选优化,最终确定采用复合立交方案。

本文就立交方案的构思、选型、设计等谈一些体会。

图1为本立交地理位置图。

1 立交的基本条件
1.1道路条件
互通区主要道路有:深圳外环高速公路、惠盐高速公路、深惠公路(国道g205)和横坪公路,各条道路具体情况见表1。

坪地枢纽立交为深外环高速公路与惠盐高速公路高高相接的枢纽立交,需实现两项目之间交通流的快速转换。

深外环高速公路与深惠公路呈十字交叉,需设置匝道与之相连,实现两项目之间的交通量转换。

横坪公路是区域内另一条重要的高等级公路,但根据龙岗最新高快速路网规划,横坪路今后将降级,作为城市支路使用。

1.2限制条件
(1)尽量与项目规划选址和法定图则相适应的要求
本项目工可阶段,为更好地控制用地,业主利用工可方案进行了规划选址,项目沿线的规划部门也相应编制了法定图则,因而,在布设枢纽立交时尽量能与本项目的规划选址方案和法定图则相适应。

(2)互通区地形、地物对立交方案布设的影响
枢纽立交布设区域除受以上规划限制外,还受到水库、高大山体等自然因素限制,同时还受到现有大量家具厂、居民区及规划预留用地等社会因素的限制。

2 立交转向交通量预测
本立交位于深圳市的最东北角,距深圳一惠州市界仅2.1km。


据交通量预测:本节点的主要转向交通流向为宝安往返惠州(双向交通量35828pcu/d),次要交通流为葵涌往返惠州方向(双向交通量8335pcu/d),在主要转向交通流中又以深外环上下惠盐高速的转向交通居多。

而宝安、葵涌往返深圳方向的交通量则非常小。

3 互通区内被交道路的连接构思
在拟建互通区内包括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主干道共四条道路,分别为:深外环高速、惠盐高速、惠深公路(国道g205)和横坪公路。

结合以上四条道路的位置、走向和功能,为简化立交形式,控制立交规模,降低工程造价,设计时考虑采用以下道路连接方式:
(1)深外环与其他三条道路的交通联系:深外环与惠盐高速充分考虑全互通;深外环与惠深公路要考虑交通转换;深外环与既有的横坪公路在该路段走向是基本一致的,且深外环与既有的横坪公路的交通联系可以通过其他立交进行转换,因此,在该立交节点可以不考虑深外环与既有的横坪公路发生交通转换。

(2)深惠公路与惠盐高速及横坪公路的交通联系:深惠公路与惠盐高速在该立交节点南部3.5km、北部7km位置均设置有互通立交,目前没有出现拥堵和服务水平不足的现象,因此在该节点可以不考虑深惠公路与惠盐高速发生交通转换;深惠公路与既有的横坪公路目前通过平交进行连接,因此也可以不考虑两者的联系。

(3)横坪公路与惠盐高速的交通联系:目前横坪公路上的交通
量上下惠盐高速公路,可以通过深惠公路来实现,目前也没有出现拥堵和服务水平不足的现象,因此可以不考虑两者的联系。

4 拟定的立交方案
根据以上的道路联系方式的分析,可以明确在本节点的所有道路关系中,本项目与惠盐高速高高相接的枢纽立交为复合立交方案的基础,并在该基础上再进一步分析、比较外环与深惠公路的联系问题。

在高高相接的枢纽立交形式研究中,枢纽立交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①在两高速公路交点处直接设置大型直连(半直连)立交;
②选择在合适位置设置双y或双喇叭立交,以减少征地拆迁难度。

因此,在本文中从提高交通转换效率以及从尽可能符合规划要求、减少拆迁难度两种考虑出发,对两种基本形式均设置了具体立交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

4.1外环与惠盐高速联系的高高相接立交的选择
4.1.1立交功能
本立交是解决高速公路间交通快速转换的高高相接的大型枢纽立交,为提高交通流在两高速公路间快速转换的目的,同时减少行车绕行、节省社会运输成本等考虑,本立交重心设置在两条高速公路的交点位置是较为理想的,故推荐采用在高速公路交点处设置该枢纽立交。

4.1.2立交规模
涡轮立交作为高高相接的枢纽立交,虽在征地面积上较大,但该形式立交竖向的整体层次仅为2层,能有效的控制立交匝道的路基、桥梁规模,故推荐设置涡轮立交作为高高相接的枢纽立交。

4.1.3征地、拆迁规模
从征拆规模上看,虽然涡轮立交占地较大,拆迁数量较多,但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看,拆迁的建筑物质量相对较差,拆迁成本相对较低,故认为涡轮立交作为枢纽立交是较优的。

综合比较后,从立交功能、服务水平、工程规模及征拆规模等方面看,高高相接立交形式推荐在两高速公路交点位置采用涡轮立交形式(见表2、图3~6)。

4.2外环与深惠公路联系的接地立交的选择
4.2.1立交功能
从与深惠公路联系功能的角度看,方案五、六、七基本能实现多路全互通的功能,方案八只能实现宝安一深惠公路的行驶需要,无法实现葵涌-深惠公路的行驶需要,因此方案八在立交功能上存在缺陷,首先放弃。

从立交服务能力的角度看,方案六在惠州-葵涌的第二大转向交通方向存在较大绕行,且平面交叉服务能力较低;方案七在宝安一深圳及葵涌一深圳两个较小的交通流向上存在绕行,且由于变异y 寄生在涡轮立交上,造成匝道上出入口较多,交通组织难度较大。

方案五虽然在惠州一葵涌方向存在一定绕行,但该方案为全互通方
案,服务能力较高。

故从立交功能上看,优-劣排序依次为:方案五,方案七,方案六。

4.2.2立交规模
方案五需建设八条立交匝道,同时连接线长度也较长,因此工程规模较大;方案六连接线较短,故工程规模较方案五小;方案七仅在涡轮立交上寄生四条匝道,且匝道长度较短,故立交匝道规模最小。

故从立交工程规模上看,优-劣排序依次为:方案七、方案六、方案五。

4.2.3征地、拆迁规模
征拆规模的比较结果基本与工程规模比较结果一致,优一劣排序依次为:方案七、方案六、方案五。

具体数量比较情况如表3:
经过综合比较,在首先保障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认为方案五虽在拆迁面积及工程估算方面略大,但立交功能全面,服务能力较高,故认为方案五中外环与深惠公路联系的方式较优(见图7~10)。

5 最优立交组合
通过4.1及4.2章节的分析,在高高相接立交形式的选择上推荐在两高速公路交点位置采用涡轮立交形式;而在与深惠公路联系时,综合考虑立交功能、服务水平、行车安全、工程规模及征拆规
模等方面后,认为方案五在工程规模、征拆规模增加不大的情况下,能较好解决与深惠路之间的联系,同时有效保证行车安全,故推荐方案五作为本立交推荐方案。

6 结语
在多路相交的情况下,要立交做到完全互通、功能完善,将直接导致立交规模庞大,构造物多,占地面积大,工程费用高,容易导致错路运行。

因此对多路立体交叉,在路网规划时应尽量避免使用。

若确实无法避免多路交叉,则应在设置立交时重点分析各道路之间的联系原则,放弃部分价值不高、行驶需求小的行驶方向。

在具体设置立交方案时,应对不同交通需求分层次、有选择地逐一解决。

在坪地枢纽互通中,首先明确高高相接、快速转换的需求为主要问题,因此,首要解决高高相接立交问题;并在枢纽立交的基础上,再根据限制因素解决外环高速与深惠公路之间的转换问题。

对多路互通式立交,其形式多种多样,在确定其形式时应综合考虑立交功能、服务水平、行车安全、工程规模及征拆规模等方面因素,并以立交功能作为主要因素加以重点关注,以满足使用功能作为评判立交方案的首要指标。

同时,布设时尽量做到结构紧凑,减少占地面积,必要时向空间发展,就能做出合理,美观和实用的形式。

多路交叉立交在我国交通建设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必将大量出
现,对多路交叉立交的设计还有待更深入、系统的研究,由于多路交叉立交工程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往往都是多种类型的综合和合理组合,所以总体方案设计应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多方位的可行性分析,因地制宜地进行布设、选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