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研究新进展
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的新进展

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的新进展摘要:脑梗死又称之为脑血管意外,这种疾病是由于患者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所导致的一种疾病。
在社会经济发展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有脑梗死的患者人数也越来越多,由于这种疾病具有发病快、病情严重的特点,所以在患者患有该疾病时不但身体上会感受到较多的不适,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此,为了改善患者的病情,就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护理,新进展,分析研究一、脑梗死概述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多数是由于患者出现急性脑循环障碍或者是弥散性功能缺损所导致的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中。
由于老年人在年龄逐渐增长的情况下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在患有这些慢性疾病时如果没有积极的治疗就会由于多种并发症的出现而导致脑梗死症状发生。
通过研究可以得知,当患者患有脑梗死疾病时在初期病情较轻时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情况,但由于出现的症状较轻所以极易被忽视。
当脑梗死疾病严重时具有较大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所以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
在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时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但不能减小患者多种并发症的出现。
而对患者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就能提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率,也能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保障治疗效果,所以康复护理在临床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脑梗死康复护理内容(一)心理康复护理脑梗死疾病具有发病快、病情严重的特点,所以患者在患有脑梗死疾病时不但生活质量会严重下降,自身也会失去自理的能力,这些因素都会让患者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
如果患者的这种不良情绪长时间存在那么会从降低患者治疗积极性中影响护理效果。
基于此,护理人员首先应该为患者科普脑梗死疾病的相关知识,为了保障患者能够充分的理解,护理人员应该用简单明了的话语将脑梗死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当患者对脑梗死疾病导致的症状以及治疗有了了解之后,就能从治疗认知性提升中提高其治疗积极性。
脑血栓最新研究报告

脑血栓最新研究报告简介脑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关联。
本文将介绍最近一些关于脑血栓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预防与治疗方面的进展。
1. 脑血栓的病因研究脑血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与脑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
因此,针对凝血因子的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凝血酶可能在脑血栓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小组通过对大量脑血栓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凝血酶的活性与脑血栓发生的风险密切相关。
进一步的实验证实,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可以有效地减少脑血栓的发生。
另外,一些基因突变也被发现与脑血栓的发生相关。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在某些人群中,一种特定基因突变的携带者更容易发生脑血栓。
这一研究结果为预测脑血栓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手段。
2. 脑血栓的预防措施由于脑血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脑血栓的风险至关重要。
近年来,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表明,积极控制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脑血栓的发生风险。
针对高血压患者,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都可以起到预防脑血栓的作用。
此外,控制血脂和血糖水平也是预防脑血栓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外,一些最新的研究发现,适量的运动可以降低患脑血栓的风险。
科学家们发现,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管的生长和修复,从而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3. 脑血栓的治疗进展脑血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被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使用静脉溶栓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溶解脑血栓,从而恢复患者的血液循环。
这一治疗方法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通过使用介入治疗,可以进一步恢复脑血管的通透性,改善患者的症状。
介入治疗包括通过导管将药物直接投放到脑动脉中,或是进行血管成形术等。
总结起来,随着脑血栓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于脑血栓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脑梗死的治疗新进展

结 脑 下, 形成纤维蛋 白, 与血 栓形成。血 栓 纤维蛋白结合 , 合后 的 复合物 对纤 溶 小时 以内, 梗死 的体积出现持 续扩大 , 参 可在 局部 有 救 的 因此应尽量 争 取 , 原则 上越 早 越好 。但 溶解 主要是指溶解血栓 内纤维蛋 白的方 酶元有很 高 的亲 和力 . 侧枝 循环 不 同 法 。纤 维蛋 白 的降解 主要 依靠 纤 溶酶 , 使纤溶酶元转化为纤溶酶 过 多的纤溶 时间可 因个人代 偿能 力 , 适 2 1 纤溶酶能有效 的将 血栓分解 为可溶性 纤 酶则被 血浆 中的 一抗 纤 溶酶等 抑制 。 而异 , 当放宽 6~1 小 时 ,2小 时 内缺 脑 维 蛋白降解产物 。纤溶酶 由纤 维蛋 白溶 它 比 S U K、 K溶 桂作用 强 , 出血危 险小 , 血 脑组 织损 害不十分 严重 , 水肿 仍较 跹Ⅱ ai d 可作为第二治疗时 机。有学者 报道 , 酶元激活 而成 , 而溶 挂药作 为纤 溶 酶元 c b 和 D v 等人 分别在 他们 的 临床 轻 , 激 活荆促进这~ 过程。
12 溶栓 药物 ,
实践 中证实使 用 t A是安 全和 有效 的。 局灶 性 脑 梗死 的治疗 时间 窗 并 非 固 定 t P 而是一个个 体 化 的动态 过 程 其 影 在欧洲 , 急性卒 中研究组 ( C S ) E A S 所做 的 的 , 主要包 括侧 枝循 环 、 压、 血 E AS C S :壹期临床试验有来 自 1 欧洲 响因素众 多 , ’ 4个 年龄 和并发 症 等。在 治疗 中 有链 激酶 国家 7 中 心 60位 病 人 入 选 。结 果 卒中类 型、 5个 2 最 使 用 t A对病 人神经功能改善和康复 方 把具 体患者 的治疗时 间 窗个体 化 , t P 期给予 溶桂 治疗 , 的确 可 以改 善 临床症
急性脑梗死治疗新进展-

急性脑梗死治疗新进展-发布时间:2021-08-31T11:15:05.38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8期作者:巫维芳[导读]巫维芳(句容市中医院;江苏句容212400)摘要:我国现阶段老年人口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在此之间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在肉眼可见地得到显著提升。
而对于急性脑梗死而言,其发病率之高、对患者健康之威胁,早已成为了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课题。
本文即针对近些年来脑部界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能够间接促进我国在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医疗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为更多急性脑梗死患者带来福音。
关键词:溶栓治疗研究;药物选择;研究现状分析;急性脑梗死Abstract: At this stage, the proportion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my country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during which the incidence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has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ts high incidence and its threat to the health of patients have long become a key research topic in the medical field. This article i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progres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medical community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indirectly promote the effective improvement of the medical level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ment in my country, and bring the gospel to mor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Keywords: thrombolytic therapy research; drug selection; research status analysi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引言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渐提升,主要原因在于患者脑部供血动脉深受粥样硬化的影响、也有可能因为其中生产血栓,导致出现动脉管腔狭窄、闭塞等现象,很有可能因为缺氧而致使脑组织出现坏死现象[1]。
脑梗死治疗研究现状与进展

胞微核率的影响[J].山西中医,2009,25(5):52—
53.56.
[19] [20]
许爽君,杨水清,王建萍,等.补肾益冲丸的毒理学实 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7,7:852—853. 倪文澎,邱召娟.单味黄芪和含黄芪复方的遗传毒性 检测[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2):161.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卒中的70%~80%, 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 ·237·
万方数据
第16卷第2期 2010年2月
河北 医 学
V01.16,No.2 Feb.,2010
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包括脑血 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j,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 本文就脑梗死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研究现状 及进展作一综述。 1脑梗死的中医治疗 1.1中药治疗 1.1.1中药煎剂的应用: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精华所 在,辩证施治脑梗死患者,中药煎剂疗效显著。刘黎明旧。等 采用祛瘀通络方治疗170例脑梗死中经络型患者;对照组85 例,采用静脉点滴706代血浆,维脑路通为主治疗,结果治疗 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7%,(P<0. 05)。韩玉晶”o等用化痰益气活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16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3例。治疗组口服化痰益 气活血方治疗,对照组静脉输注胞二磷胆碱治疗。结果治疗 组总有效率为95.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9%(P<0. 01)。李广H1等将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实虚两证,自拟瘫复 康1号用于风火相煽,痰瘀互阻的实证;瘫复康2号用于气 阴两虚,瘀阻脑络的虚证。对照组印例静脉滴注神经营养 剂、脱水剂等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8.3% 和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2中成药的应用:为了提高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近年来 研制开发了不少疗效高且使用安全、方便的中成药,其中以 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草药注射剂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不仅 疗效高,且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王世凤"1 等应用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106例,禁用其他血管活性 药,总有效率93.4%。王来群旧1等报道应用疏血通治疗急性 脑梗死68例,1个疗程(14天)后,基本痊愈33例(48. 53%),显著进步16例(23.53%),进步15例(22.06%),总 要效率94.12%。石庆平川等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系 统方法评价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 系统结果表明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与对照组相比,疗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表达链激酶 ,其抗原性弱于天然链激 霉 ,r k进入血 液循 —s
环后 与纤 维 蛋 白原 结合 成 复 合 物 ,复合 物 作 用 于纤 维 酶 原 ,促
进其转变为纤溶酶起到溶栓作用 。李飞等” 。观察到 ,r k能 —s 降纤酶为一种蛋 白水 解酶 ,是从蝮蛇毒 中提 取 明显改善脑梗患者血液流变学 ,对患者的眩晕 ,肢体麻木等临
血 并 发症 明 显 减 少 。 由 于 上 述 特 点 ,L MWH 常 用 f急 性 脑 梗 的治 疗 。 赵建 华 等 用 L WH治 疗 急 性 脑梗 3 ,神 经 功 能 缺 M d 损 评 分有 所减 少 ,FB及 血 液 流 变 学 指 标 较 治 疗 前 明 显 减 低 , I
急 性 期 的 炎 症 反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早期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被认 为是能迅速开通闭塞的血管 的有效方法 ,能重建脑血液循环 ,挽救处于可逆状态 的半暗半 带脑细胞 ,缩小脑梗死 面积 ,减轻 神经功能受损 。 11 重组组织型纤维 酶原激 活剂 ( . n—P n—P A) A为 第 2 代选择性纤维 酶原激活剂 ,能激活血栓 中纤维蛋 白溶酶原 ,使 其转变为纤维 蛋 白溶 酶而溶 解血管 内血栓 ,很 少产生 全身抗 凝 ,纤溶状态 。r—P t A被 大多数 国家和 国际卒 中联合会 认为 是脑梗死的一线用药… 。有研 究认为 ,早 期使用 r—P t A静脉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 ,能降低病死加致残率 ,治疗时问越早疗效 越佳 ,6 b内溶栓是 安全有效 的 。对 于部分年老体 弱的人群 , 07 g k 可能更为安全经 济。谭安 雄等 认 为 ,在使用 r — .m /g t P A治疗 急性脑梗过程 中出血并 发症发生率较低 ,主要 是由于 r— A对血栓 部位 具有 高度选 择性 降解 纤 维蛋 白原 的特点 , tP 不产 生 自身纤溶 的作 用。r —P t A溶 栓途径 一般有 主动脉 和静 脉这 两个途径 ,有报道认为 ,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疗效无显著 性差 异 。但严斌 等 发现 ,动脉 溶栓微 血管 直接插入血 栓 ] 中,保护局部药物浓度 ,减少溶栓药物的用量 ,相对放宽 了溶 栓时间窗 ,且能减 低脑 出血 等并 发症 ,动脉溶栓优 于静 脉溶
脑梗死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脑梗死治疗临床研究进展摘要:脑梗死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因脑部血液发生供应障碍,导致脑缺血及缺氧现象发生,从而造成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该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等特征,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所以加强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现状及进展分析,可为临床治疗探寻有价值的有效依据。
本文中简单讲解了关于治疗时机以及溶栓药物等多方面的内容,给脑梗死患者治疗提供一些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溶栓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临床研究;脑梗死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这种疾病发病急促,并且患者的症状表现呈现多样化的特征[1]。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大约会新增1,500万左右的脑梗死患者,其中20%的患者会由于脑梗死死亡,并且其中也有50%的患者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在我国每年的脑梗死患者,发病率大约在120万至150万,患者5年复发率高达41%。
在欧美国家,脑梗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约可占到所有疾病的第3位,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癌症。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对患者的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查,能够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为患者建立合适的治疗方案,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对于患者后续的病情恢复和治疗工作开展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2]。
脑梗死急性期在目前临床上不仅发病率较高并且致残致死率均较高[3-4]。
而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发现,由于进展性脑梗死死亡的患者,大约占我国所有脑脏病死亡患者的10%~20%左右。
对患者进行治疗在目前临床上依旧建议选择药物方式进行保守治疗,而用药选择成为了医务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1.缺血性脑梗死的血清标志物研究脑梗死不仅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加剧社会负担和医疗资源的消耗,医学上将脑梗死与冠心病和癌症并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所以及时有效的确诊,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来说至关重要,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时,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评估,有助于开展后续的治疗工作,而采用单一或多种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能够有助于医生对脑梗死的病情判断和分型,这样能够在最佳的时间内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6]。
脑梗死治疗新进展

脑梗死治疗新进展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和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并列为致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
在所有的脑血管病患者中以脑梗死为最多见,关于其治疗方面的研究较多,新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增多,下面就目前较流行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 恢复脑灌注脑梗死的治疗有效与否关键在于能否迅速的恢复脑灌注。
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学者就开始了脑梗死的溶栓,恢复脑灌注的研究。
近几年随着对脑梗死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及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急性脑梗死后,缺血性神经元损伤有一个可逆和不可逆的转换过程。
脑缺血2~3h内再灌注可有效的保护脑组织,采用溶栓及早恢复缺血半暗带区的供血及神经元功能。
1.1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溶栓治疗的时间是发病后越早越好,最晚不宜超过6h[1],最好在3h内进行[2,3]。
1.2 常用溶栓药物临床使用的溶栓药物主要有5种:链激酶(SK)、尿激酶(U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4]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甲氨苯甲酰化纤维蛋白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PSAC)、重组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scu-Pa)[5]。
t-Pa 及rscu-Pa具有更强的纤溶活性和更短的半衰期,疗效已经得到广泛肯定,且出现再梗死或出血倾向者明显减少。
其他常用药物有蛇毒制剂,巴曲酶[6]等,后者不仅有溶栓作用,而且还有对脑缺血再灌注时降低一氧化氮(NO)的神经毒性作用,减轻脑水肿程度,对缺氧后损伤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7]。
脑缺血再灌注时NO含量明显升高,它具有典型的双重性,少量可扩张脑血管,调节脑血流,改善微循环及抗血小板黏附、聚集,过量则以自由基的形成对神经细胞产生毒性[8]。
1.3 用药途径和方法在溶栓治疗中,给药途径有全身静脉给药和局部动脉给药溶栓两种。
早期局部给药疗效肯定,通过动脉插管把药物直接注射到梗死部位,再通率达52%以上[9,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介入治疗:
动脉内溶栓 支架及球囊扩张
▪ 开颅减压术:
▪ 脑血管再通术: 动脉内膜切除术与
椎-基底动脉减压术
高压氧治疗:提高氧分压,促进血液 所运输的氧向缺血脑组织弥散
亚低温护理:减少脑能量损耗,减轻 细胞内酸中毒,有效延长溶栓治疗 的时间窗
▪ 溶栓药物: 链激酶、尿激酶、 rt-PA等 抗凝治疗: 肝素、华法林、 奥扎格雷钠 降纤治疗: 纤溶酶、毒蛇制剂、巴曲酶等 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神经保护剂
Ca2+拮抗剂—尼莫地平
神经保护作用
谷氨酸受体抑制剂—cerrstat
NO合酶抑制剂—NG位硝基左型精氨酸
自由基清除剂—甘露醇、糖皮质激素
▪ 可塑性理论(Plasticity)是指大脑中枢神经系 统可以对外界刺激信息的反应性质发生变化; 功能重组理论(Reorganization)特指脑的功 能定位域对可塑性变化的反应,分感觉功能 重组和运动功能重组。这是脑梗死治疗与恢 复的理论依据。可塑性的研究是功能重组研 究的基础,二者相互促进。
3、靳瑞创制的颞三针
我院的贾氏三针法
▪ 体针
手足阳经:如足三里、阳陵泉、
委中、曲池、合谷等
手足阴经:石学敏创制的醒脑开
窍法以内关、水沟、三阴交为主穴
电针: 作为传统针灸与现代电刺激技术
结合的产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 床治疗与研究
穴位
如注射纳洛酮、细胞生长肽、
注射: 复方丹参液注射液等
择时 子午流注法+灵龟八法 取穴:
基因治疗 :基因矫正、基因置换、 基因敲除 、基因扩增。 目前基因治疗处于实验阶段
▪ 神经干细胞激活、迁移、分 化、增值
脑梗死
神经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害
缺血脑组织能量耗竭 膜去极化和突触前 兴奋性递质(主要是谷氨酸)大量释放
Ca2+
通过电压门控和NMDA受体门控通 道
进入细胞内
多种酶类激活 细胞骨架破坏
大量自由基生成 细胞不可逆性损伤
此过程有转录因子和炎性介质参与
▪ 从事神经科学和康复医学方面的研究者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脑的可塑性理 论的基础上提出脑功能重组理论,认为 脑组织损伤后,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可 以通过重组来承担已缺失的功能。
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 康复治疗 辅助治疗
中药治疗
针刺治疗 药物治疗 外科治疗 高压氧疗法 亚低温疗法
▪ 静脉用药 :川芎嗪 、葛根素、灯
盏花素、三七总苷制剂、醒脑静等
▪ 口服中药 :中风康胶囊、康脑神颗
粒、天龙息风颗粒、步长系列等
1、按头针国际标准化方案取穴
▪ 头针
2、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头部 腧穴取穴———百会透曲鬓
▪ 康复治疗:对肢体、语言、智能、
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功能恢复
▪ 辅助治疗:维护呼吸功能、防
治脑水肿、调整血压、血糖、预 防并发症以及良好的护理等
▪ 脑梗死的治疗虽采取了卒中单元 模式的多学科联合手段,但严重的 后遗症、继发痴呆、癫痫、帕金 森综合症等仍困惑着我们,因此 其深入研究任重而道远.
神经细胞源于动物进化过程中细胞对内外环 境反复刺激而不断应答后特化的细胞,并 在以后的演变中发展成为复杂完善的神经 系统。针灸作为一种介入型治疗方法,其 作用类似于细胞进化过程中的内外环境刺 激,在细胞信号转导方面可能发挥了重要 的尚未被认识的作用,经过多年努力针灸 的镇痛作用得到初步阐释,我们有理由相 信针灸对神经系统损伤可能具有的修复作 用也将得到更多认识。
2011-05-22
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已成为和心肌梗塞,恶性肿瘤并列为致 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在所有脑血 管病患者中以脑梗死为最多见,占脑血 管病的60%-70%
▪ 发病机理 治疗方法
神经细胞在完全缺血,缺氧后十几秒
电位变化 20-30秒后大脑皮质生物电活动消失
30-90秒后 小脑及延髓的生物电活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