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咏喇叭》王 磐

合集下载

《 朝天子·咏喇叭》译文

《 朝天子·咏喇叭》译文

《朝天子·咏喇叭》译文《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代表作品。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朝天子·咏喇叭》译文,欢迎阅读。

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作者简介]王磐,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属江苏)人。

曾作诸生,厌其拘束,弃去,终身不应举求官。

纵情山水诗画间,尤善音律,丝竹觞咏,彻夜忘倦。

散曲有《王西楼乐府》一卷,无论抒情咏物,讽刺俳谐,皆称能手。

[注释]朝天子:曲牌名。

唢呐:和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

这里喇叭与唢呐都隐指宦官。

真共假:真与假。

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译文]喇叭与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非常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去分辨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只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赏析]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

“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

“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

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朝天子·咏喇叭》译文】相关文章:1.《朝天子·咏喇叭》译文及注释2.朝天子咏喇叭原文译文3.朝天子咏喇叭的译文4.《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及译文5.朝天子咏喇叭译文6.朝天子咏喇叭译文及赏析7.朝天子·咏喇叭原文8.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初中语文文言文《朝天子咏喇叭》原文、注释及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朝天子咏喇叭》原文、注释及翻译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注释及翻译《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王磐的一首以辛辣的讽刺手笔所写成的散曲。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头来壮大声势。

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曲儿”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

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声。

表面上吟咏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借物抒怀,活画了宦官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作品原文《朝天子·咏喇叭》①明代王磐喇叭②,锁呐③,曲儿小腔儿大④。

官船来往乱如麻⑤,全仗你抬声价⑥。

军听了军愁⑦,民听了民怕。

哪里⑧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⑨,吹伤了那家⑩,只吹的水尽鹅飞罢⑾![1-2]2注释译文注释1. 朝天子:曲牌名。

2.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 锁呐: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4. 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咏物以讽人才得以成立。

5.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 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 军:指军队。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赏析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赏析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赏析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赏析《朝天子·咏喇叭》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赏析相关内容。

朝天子·咏喇叭明代: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唢呐一作:锁呐; 声价一作: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译文二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注释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4.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军:指军队。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8.哪里:同“那里”。

辨:分辨、分别。

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和。

9.眼见的:眼看着。

初中语文文言文《朝天子咏喇叭》原文、注释及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朝天子咏喇叭》原文、注释及翻译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注释及翻译《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王磐的一首以辛辣的讽刺手笔所写成的散曲。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头来壮大声势。

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曲儿”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

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声。

表面上吟咏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借物抒怀,活画了宦官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作品原文《朝天子·咏喇叭》①明代王磐喇叭②,锁呐③,曲儿小腔儿大④。

官船来往乱如麻⑤,全仗你抬声价⑥。

军听了军愁⑦,民听了民怕。

哪里⑧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⑨,吹伤了那家⑩,只吹的水尽鹅飞罢⑾![1-2]2注释译文注释1. 朝天子:曲牌名。

2.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 锁呐: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4. 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咏物以讽人才得以成立。

5.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 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 军:指军队。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作者简介] 王磐,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属江苏)人。

曾作诸生,厌其拘束,弃去,终身不应举求官。

纵情山水诗画间,尤善音律,丝竹觞咏,彻夜忘倦。

散曲有《王西楼乐府》一卷,无论抒情咏物,讽刺俳谐,皆称能手。

[注释] 朝天子:曲牌名。

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

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真共假:真与假。

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译文] 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去辨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只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赏析] 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
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

“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

“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

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朝天子咏喇叭译文及赏析

朝天子咏喇叭译文及赏析

朝天子咏喇叭译文及赏析朝天子咏喇叭译文及赏析导语:《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代表作品。

明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头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曲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译文及赏析。

欢迎阅读!原文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译文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注释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4.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军:指軍隊。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軍隊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軍隊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8.哪里:同“那里”。

辨:分辨、分别。

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和。

9.眼见的:眼看着。

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10.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11.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

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

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赏析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赏析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赏析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原曲】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注释】喇叭,锁哪:即唢呐,一种木管铜口的吹奏乐器。

这里,喇叭、锁哪都是喻指宦官。

曲儿小:只能吹奏简单的曲调。

腔儿大:声音很大。

官船:指宦官派去搜刮民财的船只。

乱如麻:极言往来船只的频繁杂乱。

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锁哪。

抬身价:指官船往来,锣鼓喧天,喇叭锁哪也跟着齐鸣,以增声威。

身价,一作“声价”。

军:指军队。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哪里:同“那里”。

辨:分辨、分别。

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与,和。

眼见的:眼看着。

吹翻、吹伤:指不管这家还是那家的百姓,都被“吹”得家破人亡、倾家荡产,极言百姓受害之深广。

水尽:水被吹干。

尽,一作“净”。

罢:罢休。

【赏析】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记载:明武宗“正德间阉寺当权,往来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丁夫,民不堪命,西楼乃作《咏喇叭》以嘲之。

”张守中重刻《西楼乐府》序亦说:“喇叭之咏,斥阉宦也。

”作者在这首曲中,抓住喇叭“曲儿小,腔儿大”的特点,以比拟的手法,辛辣地嘲讽了宦官们装腔作势的丑态,揭露了宦官擅权,作威作福,残害人民的罪行,反映了宦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及政治的黑暗腐败。

在幽默诙谐的语言中寄寓了作者沉痛愤激的思想感情。

从写作上看,这首散曲可分为三层。

前六句状物,其中“曲儿小”二句抓住“喇叭”,“唢呐”的特征,通过“曲儿”的“小”和“腔儿”的“大”的对比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曲儿”本来很小,很细,但是声音经过“腔儿”的放大,就能传扬四方。

这里借“曲儿小,腔儿大”来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讽刺宦官,貌合神投。

宦官原属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帝王的宠信大摆威风。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译文及答案赏析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译文及答案赏析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译文及答案赏析《朝天子·咏喇叭》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都包融在咏物之中。

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朝天子·咏喇叭》明代: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唢呐一作:锁呐; 声价一作: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朝天子·咏喇叭》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朝天子·咏喇叭》译文二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朝天子·咏喇叭》注释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4.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军:指军队。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磐(1470—1530),明代, 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江苏 高邮)人。他出身富家,但却不
喜华贵,不热衷仕途,爱好词曲,
精通音律,著有《王西楼乐府》
一书。所作散曲俊秀优美,语言
幽默,其中有些作品反映了明代 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悲惨的现实 生活。《朝天子·咏喇叭》是其 代表作品。
我们都来听一听
《朝天子·咏喇叭》
曲简介
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和唐 诗宋词,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曲其 实是词的替身,无论从音乐的基础或是形式的构造上 ,都是从词演化出来的。词本起于民间,流传于歌女 之口,既便于书写情怀,也适合歌唱,原是一种通俗 文学。后来在旧的歌曲中求变化,在民间的小调中求 资料,接着有乐师来谱乐曲,文人来修辞内容,后来 作者渐多,曲调逐渐丰富,渐渐的形成一种与词不同 的的文学体裁,曲就变成继词而起的便于歌唱的新兴 文学了。 曲是元代文学主体。所谓曲,实包含两个部份: 一是散曲,二是杂剧。散曲可以说是元代的新体诗, 杂剧是元代的歌剧;
元曲小知识
• 元曲四大家: • 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 元曲三要素: • 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 元曲的代表作:窦娥冤。
学法指导:古诗词学习四步走
四精读 三悟读
二译读 一熟读
喇叭
唢呐
朗读要求:
1.读准字 音 2.节奏分 明 3.抑扬顿 挫 4.声音洪
朝 天 子·咏 喇 叭
朝 天 子·咏 喇 叭
喇叭,锁哪,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第四步:精读
学完这首小令,假如你 是河边观望的民众,你会怎 样对可恶的宦官吟诵这首曲 子呢?
随堂检测:
1.曲中运用的手法,刻画狐假虎威的宦 官形象的句子是: 曲儿小,腔儿大。 2.曲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表现 人民疾苦的句子是: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 吹得水尽鹅飞罢!
王磐
喇叭,锁哪,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
重点词语
①锁哪: 管乐器,现写 作“唢呐”。
我仿佛听到军人发愁地说:“———————————” 我仿佛听到百姓害怕地说:“———————————”
3.这首散曲抒发作者________思想情感, 我从____________看出来。
1.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并没有直接描写宦官的作 恶,那我们可以从哪些描写中看出宦官的丑恶嘴脸?请做 简要分析。
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②乱如麻: 烦乱如理麻, 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理也理不清。 [译文]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 ③共:和。 小,腔调却很大。官船来往乱糟糟,
全靠你来抬身价。军人听了军人愁,
百姓听了百姓怕。哪里能辨别出真和
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 那一家,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例如,“曲儿”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 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借“曲儿小 ,腔儿大”来比喻宦官 出行的形态,狐假虎威,装腔作势,嚣张气焰。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军愁”表明了宦 官当道,朝廷黑暗。“民怕”则表明他们欺压百姓,无 恶不作。 “水尽鹅飞”比喻民财全部被搜刮干净,人民为了缴 粮纳税,已经倾家荡产。
小组里同 学们对学翻译, 不懂之处相互 助。
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 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 当权,常到各地监军,在交通 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 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
姓,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号
来壮大声势。诗人王磐家住运 河边的高邮县,亲眼目睹宦官 的种种恶行。
1.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并没有直接描写宦 官的作恶,那我们可以从哪些描写中看出宦官的丑 恶嘴脸?我从文中的_________(句词)可以悟出, 这是一群_________宦官。 2.读着“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 什么真假?”
读着“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我仿佛听到军人发愁地说: ———————————————— 我仿佛听到百姓害怕地说: ————————————————
本诗主旨:
3.这首散曲抒发作者怎样的思 想情感?
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 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 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 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 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 情绪。
名篇欣赏: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王 磐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王磐及曲的文学常识。 2、 理解这首散曲的内容,并能够背诵。
3、了解本曲借物咏怀的手法和诙谐讽刺性
的语言。
作者简介
借物咏怀:
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 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 宦官本是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 却依仗皇帝的宠幸大摆威风,横行霸道。于是 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 借物咏怀 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 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 惹得军民共忿。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 实际上讽刺揭露了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 丑恶嘴脸。所以说这首小令的运用了借物咏怀 的写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