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梅兰芳

合集下载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简介梅兰芳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梅兰芳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乳名裙姊,字畹华,另称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汉族,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

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10岁登台。

祖母无锡人,四岁丧父,十二岁丧母,伯父典于云和堂私寓。

工青衣,兼演刀马旦。

擅长旦角,扮相端丽,唱腔圆润,台风雍容大方,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

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梅先生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

解放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65岁高龄,排演了最后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

1961年8月8日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病逝。

享年67岁。

祖父梅巧玲,咸丰年醇和堂歌郎,同治年脱籍自营景和堂,甚为名望,名列同光十三绝,乃四喜班班主,巧玲长子梅雨田(大锁),次子梅竹芬(二锁),皆承祖业,为名歌郎。

梅竹芬后为景和堂二主人,二锁体弱,昼歌夜饮,因致肺疾,支离床次,骨瘦如柴,未几病死。

梅兰芳遂孤,恃伯父大锁抚育。

稍长,送云和堂朱小芬(祖父门下,兰芳姐夫)处学艺,同习者小芬弟幼芬、兰芳表兄王惠芳,开蒙吴菱仙。

其始,兰芳不甚入艺,吴师感巧玲恩,特加恩教。

在此期间亦曾有过侑酒生意,赖仕商以巧玲孙特垂青之,京僚文博彦,嬖兰芳甚,出巨金脱籍,遂搭班喜连成,时14岁。

遇冯耿光(字幼薇,大银行家),尤尽其力,为营住宅于北芦草园,挥金如土,不稍吝惜。

梅兰芳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性人物

梅兰芳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性人物

梅兰芳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性人物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出生于1894年,是中国著名的京剧演员、导演和教育家。

梅兰芳用其过人的才华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为中国京剧的繁荣与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早年经历梅兰芳的京剧之路始于他出生在京剧世家的环境中。

他的父亲梅葆玖是清朝末年京剧名家,从小耳濡目染的他自然对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家庭的熏陶下,梅兰芳早早展示了对京剧表演的天赋。

他师从于父亲,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演技。

二、艺术成就梅兰芳在京剧表演上勇于创新,大胆突破传统,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内心的塑造。

他对每个角色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善于把握细节和情感的细腻描绘,给观众带来了极富感染力的演出。

梅兰芳的表演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

他将京剧表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开创了梅派艺术的风气。

三、代表作品梅兰芳的代表作品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残唐》、《沙河精舍》、《王宝钏》等。

这些作品展示了梅兰芳出色的演技和精湛的表演艺术。

他通过对角色的精心塑造和具体表演,成功地将京剧的美妙之处传递给观众,同时也提高了京剧的国际知名度。

四、教育事业梅兰芳不仅是优秀的演员,也是杰出的教育家。

他将自己多年的表演经验传授给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京剧演员。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和艺术修养,传承和发扬了京剧艺术的精髓。

梅兰芳开设了京剧学校,为京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五、影响力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爱,广受好评。

他的表演风格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演员,京剧艺术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梅兰芳跨越时代的艺术魅力和世界性的影响力,使他成为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性人物。

六、总结梅兰芳作为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性人物,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京剧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演出向人们展示了京剧艺术的独特之处,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了世界的舞台上。

梅兰芳以其非凡的才华和对艺术的热爱,成为了中国京剧艺术瑰宝的代表。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课文24 梅兰芳|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课文24 梅兰芳|语文S版

梅兰芳 - 中国戏曲一代宗师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祖籍江苏泰州,清光绪二十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首,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病逝于北京。

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清末以及中华民国成立后文化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不但有精妙的艺术,更有高尚的品德,是中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梅派艺术创始人。

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

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传人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进芳、梅葆玖等。

梅兰芳从艺一生梅兰芳于1894年农历 9月24日出生于梨园世家。

祖父梅巧玲(1842~1882),为京剧名旦,“同光十三绝”之一。

父梅竹芬(1874~1897)也是昆曲、京剧旦角演员。

母杨长玉(1876~1908),是著名武生杨隆寿之女。

伯父梅田(1865~1912),是与谭鑫培长期合作的著名琴师。

梅兰芳父母早亡,由伯父梅雨田抚养成人。

梅兰芳8岁开始学戏, 9岁从名旦吴菱仙学唱青衣。

光绪三十年(1904)农历七月初七,10岁的梅兰芳第一次登台,在七夕应节戏《天河配》中串演昆曲《长生殿·鹊桥密誓》的织女。

1908年,搭喜连成班演出。

这时他一面继续就教于吴菱仙,一面又向名旦秦稚芬和丑角胡二庚学花旦戏,并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和□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及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为日后的艺术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I)卷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I)卷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 (共17题;共70分)1. (4分)引号一般有以下几种作用: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特定的称谓或含有特殊意义的词语;③表示讽刺、否定或反语;④表示强调。

下面的引号起什么作用呢?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横线上。

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子。

________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________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________梅兰芳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噪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也合情合理。

________2. (4分)按拼音写汉字gējiǎn白________挑________āi pàn________伤________望3. (5分)把下列词语填入到相应的横线上。

崎岖清澈淅沥无际纯洁①眺望大海,我懂得了________。

②涉过小溪,我了解了________。

③走向山路,我明白了________。

④聆听雨声,我理解了________。

⑤俯视白云,我领悟了________。

4. (2分)读《雪儿》,回答问题①课文的题目“雪儿”指的是________A、小女孩B、一只受伤的信鸽C、天上的雪花②本文是以________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

A、“我”在家里的孤单寂寞B、“我”与信鸽从相伴到别离C、“我”为信鸽疗伤5. (5分)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①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②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迫,但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着抗战胜利。

6. (5分)我会说。

在菜场调查时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顾客用塑料袋装菜。

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的人?(注意简明、连贯、得体)7. (5分)修改病句。

语文S版五年级(上)《第24课 梅兰芳》同步练习卷 (2)

语文S版五年级(上)《第24课 梅兰芳》同步练习卷 (2)

潦倒了,他到处借钱,借不到,想出一招来,我今天去问梅兰芳借,他这么道德高尚,
我跟他借钱大概能借着。但是他做好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准备被他骂一顿。到了梅兰
芳那里,他一五一十,把自己的处境讲一遍,梅兰芳知道这些情况以后,拿出两百块钱
来说:“您走吧。”记者没有想到,一个受过他侮辱的、受他欺负的人,
会这样慷
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他“不屑一顾”的是
奢华的生活,宁愿选择一

的生活,由此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
的中国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虽
然他热爱
,但他把
看得更重。
(3)“一向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衣着变得极其随便,头发很长时
间才理一次,而以前每天都要刮掉的胡须,也开始出现在嘴边了。”梅兰芳衣着随意又留
第3页(共5页)
慨地对待他。他被梅兰芳的气度、胸怀感动,当场“扑通”跪下,说:“

梅兰芳平静地说:“没关系,你也要吃饭,没关系,去吧!”
这就是梅兰芳对待批评、受到批评时候的一种人生态度。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诽谤:
慷慨:
落魄潦倒:
无中生有:
(2)用“然”组两个词,分别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话合成一句话) (3)他一.方.面.坚持蓄须,一.方.面.甚至不惜自伤身体。(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4)一向总是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修改病句)

7.(3 分)品析语段。
(1)“著名画家丰子恺曾慨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这个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优伶”指
道日本人还能强.(qiáng qiǎng)
迫我
演戏吗? (3)面对梅兰芳,日本人着.(zhuó zháo)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4 梅兰芳|语文S版 (共16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4 梅兰芳|语文S版 (共16张PPT)

二、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梅 兰芳哪几件事情?
1.拒绝播音; 2.拒绝登台; 3.避居香港; 4. 蓄须明志; 5.伤身拒演。
三、 仔细阅读5-6自然段,找出描写梅兰芳 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的句子。 用“——” 画出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并带着体会朗读。
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 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 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 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 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 族气节。
“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 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梅兰芳便是其中之一!
1、我会概括。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ຫໍສະໝຸດ ),他视( )为生命,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毫不犹地将(
)。
课文主要写了(

) 和(
现了梅兰芳
)、(
)、(
)、
)五件事。作者通过这五件事,表

2、我会造句。
宁愿……宁愿……也不愿……

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 奢华的生活都唾手可得。然而, 他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不愿也不 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
“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 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梅兰芳便是其中之一!
四、默读7-12自然段,找出体现梅兰芳“蓄 须明志”后,心理活动的句子。用“﹏﹏” 画出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并带着感情大声 朗读。
第24课 梅兰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具体写了梅兰芳那几件事? 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
刻含义和思想感情。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一、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爆发 沦陷 丑恶 拒绝 邀请 普通 骚扰 粉饰 蓄须 幽默 堤坝 老奸巨猾 一劳永逸 威胁 痴心妄想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简介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简介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简介梅兰芳不仅是一位戏曲艺术表演大师,他还是一个十分爱国的人,梅兰芳的故事也让广大群众十分的感动。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简介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祖籍江苏泰州,清光绪二十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

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贡献梅派形成初期京剧形成初期,以梅巧玲为代表的一代老前辈艺术家开启了京剧男旦艺术的篇章。

梅巧玲开创的梅派艺术,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提高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成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

到第二代梅派传人梅巧玲之子梅竹芬承父衣钵,良好地继承了梅巧玲的唱法,他对梅派艺术的传承功不可没。

梅派的创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孙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当时的男旦艺术在京剧史上出现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让整个京剧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这是京剧走向兴盛的重要标志。

梅兰芳旦行立派也是从“梅派”开始的,而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兰芳是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

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

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

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梅兰芳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影响很大。

梅兰芳简介_3000字

梅兰芳简介_3000字

梅兰芳简介_3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一)生平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祖籍江苏泰州。

清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日(1894年10月22日)出生于北京李铁拐斜街的梨园世家。

1961年8月8日病逝于北京,终年68岁。

他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社会活动家。

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艺术事业,为祖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化名人。

(二)苦读的幼年时代梨园世家: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是十九世纪著名的京剧演员,兼擅青衣花旦,被列为“同光十三绝”之一。

父亲梅竹芬,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京剧演员,可惜英年早逝。

伯父梅雨田是一位出色的京剧器乐家,号称“六场通透”(即所有场面上的乐器都能拿起来伴奏),长期给谭鑫培伴奏。

自幼受到的艺术熏陶,为梅兰芳在京剧艺术方面的开拓发展奠定了基础。

梅兰芳幼年的生活相当艰苦。

他父母早逝,依靠伯父伴奏的收入来维持生活。

8岁开始学艺,11岁登台演出。

这期间他除了学青衣戏外,还学花旦戏、武功、昆曲等。

同时还看戏,用心比较、琢磨前辈艺术家们的艺术精华。

除了演戏练功外,他的业余爱好十分广泛,特别喜欢养鸽子、养花和书法绘画,而这些爱好对他提高表演艺术起了很大作用。

幼年的梅兰芳眼睛微微近视,有时还迎风流泪,眼珠余转也不灵活,因此每当黄昏时分,他让鸽子翱翔空中,让自己的眼睛随着鸽子转动,认真锻炼眼力。

久而久之,双眼灵活自如,透亮传神。

他认为京剧的服装色彩、化装、脸谱、舞台装置都和美术的密切关系,最好自己能画。

1913年至1914年两次赴沪演出,他与老画家吴昌硕结下了忘年之交,于是开始了绘画生活。

先请王梦白教画。

后向陈师曾、姚茫父学习画佛像,向齐白石、汤定之学习画草虫、松梅等。

梅兰芳对电影艺术的贡献也为人称道。

早在1920年,就拍摄了无声舞台纪录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梅兰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lún)陷。

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huǎng)子,找到了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请他到电台去为他们播一次音。

虽然并没有明说播音的内容,但梅兰芳心里明白,他们是想利用自己的影响,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

于是,他便以去香港演出为由拒(jù)绝了。

然而,日本人并未善罢甘休,他们又“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

梅兰芳平时性情温和,但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纠缠,他发怒了。

他明白,虽然这场戏的大多数观众是普通百姓,但一旦应邀登台唱戏,日后如果日本人邀请去唱戏,去“满洲国”或东京演出,那么又有什么理由回绝呢?于是,他又一次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著名画家丰子恺(kǎi)曾慨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líng)’,有几人欤(yú)?”作为当时的中国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便是其中之一!
当然,梅兰芳也意识到,只要他留在上海一天,日本人对他的骚(sāo)扰就一天不会停止。

深思熟虑之后,梅兰芳离开了上海,来到了香港。

因为战乱,梅兰芳被迫滞留在香港达四年之久。

在日军围攻香港期间,日本人仍然别有用心地邀请他。

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tuò)手可得。

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

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

他宁〔nìng〕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香港沦陷后,日本占领军又三番五次地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

生活上的困顿,梅兰芳能够忍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他也能坦然面对;但难以排遣的苦闷是:为抗拒日本人一
次又一次的骚扰,他需要太多拒绝的借口。

怎样才能让日本人断绝请他登台演出的念头呢?冥思良久,梅兰芳终于有了一个办法,那便是“蓄须”。

一向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衣着变得极其随便,头发很长时间才理一次,而以前每天都要刮掉的胡须,也开始出现在嘴边了。

孩子们好奇地问他:“爸爸,你怎么留起卓别林的小胡子来了?”
梅兰方起初笑而不答,只是抚摸着胡须,露出一副得意的样子。

孩子们追问急了,他才装作幽默地答道:“我留了小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演戏吗?”
谁都知道,梅兰芳在京剧舞台上,从来都是扮演旦角的。

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

但是,对他这样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péngpài)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老奸巨猾的日本驻港部队司令酒井猜到了梅兰芳蓄须的目的。

但面对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这样一位同样受日本人民爱戴的艺术家,他着〔zhuó〕实有些无奈。

况且,梅兰芳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嗓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也合情合理。

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yì)的。

当他最终从香港返回上海之后,日本人、汉奸轮番登门,有的说“小胡子是可以剃(tì)掉的嘛”,有的说“年纪大不再登台,也可以,出来说一段话,与年纪大和胡子都是没有关系的嘛”。

面对这些劝诱甚至威胁,梅兰芳一律斩钉截铁地拒绝。

他一方面坚持蓄须,一方面甚至不惜自伤身体。

为了拒绝日伪的邀请,对疫苗过敏的他曾请私人医生为他一连注射三针伤寒疫苗,致使自己连日高烧不退,差点失去性命。

梅兰芳的良苦用心,终于击碎了日伪的痴心妄想。

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jiǒng)迫,但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着抗战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