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总结学霸笔记

合集下载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国家概况1. 国家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 首都:北京3.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4. 国旗:红色底上镶5颗黄色5角星5. 国庆节:10月1日6. 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7. 人口数量:约14亿8. 宪法序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公民在宪法赋予的权利和自由中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家园。

9. 政治体系:社会主义制度二、行政区划1. 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2. 省级行政区:共31个省级行政区,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3.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三、中国历史1. 夏、商、周三代: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256年2. 秦朝:统一中国、建都咸阳3. 汉朝:开国君主刘邦,建都长安4. 三国时期:魏、蜀、吴5. 隋朝:统一南北6. 唐朝:开国君主李渊,建都长安7. 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唐、南汉、吴越、南吴、闽、楚、前蜀、后蜀、北汉、荆南8. 宋朝:开国君主赵匡胤,建都开封9. 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10. 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建都南京,后迁北京11. 清朝:建都北京12.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间,辛亥革命成功,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结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标志13.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4. 中国革命战争:1927年至1949年,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及其他反动派的战争四、中国政治1. 直接民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 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机关与地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 政府机构:国务院4. 职能部门:国务院组成部门(外交部、教育部等)五、中国经济1.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 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3. 国际经济合作:世界贸易组织(WTO),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六、中国文化1. 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红楼梦,西游记等2. 经典:四书五经,古代经典3. 书法:中国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4. 绘画:国画5. 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6. 习俗:红包、敬酒、拜年、祭祖等7. 服饰:旗袍、长袍、褂子七、社会保障1.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2. 社会救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救助管理八、法律法规1. 刑法:刑法分为一般性原则、侵权性罪行、危害国家安全罪行、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行等2. 民法:民法是用以协调和规范人民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证人民社会主义实践中依法生活开展的基本法规3. 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和解决行政争端的法律规范4.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上就是行测中常识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内容大致包括国家概况、行政区划、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等内容。

行测知识点总结高照

行测知识点总结高照

行测知识点总结高照一、行测概述行测即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行测主要考察考生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数量关系的运算、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常识判断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等。

行测的题型多样,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多种题型,考生需全面备考,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行测知识点总结1.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信息,正确把握作者的意图,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包括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翻译和改错等,涉及到词语理解、逻辑推理和语法表达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2.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数理逻辑能力和运算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数字和数据进行推理和计算。

数量关系题型包括逻辑计算、数量推理和数量关系比较等,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常见的数学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答题技巧和方法。

3.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能够准确分析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推理。

判断推理题型包括逻辑判断、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行政能力测验等,考生需要熟练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是行测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掌握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常识判断题型包括时事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考生需要关注时事动态,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5.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提出适当的观点和结论。

资料分析题型包括图表分析、情景分析和应用文写作等,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资料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信息处理和综合分析能力。

6. 注意事项在备考行测考试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熟悉考试大纲和题型,了解考试要求和考试内容。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1. 行测概述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部分,是测量公务员工作能力的考试内容。

行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个部分。

在备考行测时,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2.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的重要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理解主旨大意、抓重点细节、掌握文章结构、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义等。

- 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中之重,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百分数、比例、平均数、容积重量等基本运算。

-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数量关系中的逻辑推理是考生需要特别重视的部分,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4.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必考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逻辑判断的基本规律:包括命题、命题的关系、逻辑联结词、逻辑关系等基本规律。

- 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难点,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判断推理能力。

5.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分析技巧:包括统计图表的解读、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比较和推理等基本方法和技巧。

- 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难点,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6. 解题技巧在备考行测时,除了掌握上述知识点之外,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解题技巧:- 题目攻略:在考试中,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常常被称为“公考的第一关”。

合格的行测成绩是顺利进入下一轮面试的基础。

行测的知识点较为广泛,涵盖了数学、逻辑、常识、判断推理等多个方面。

下面对行测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数学类知识点:1. 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整数、分数、百分数等计算。

2. 代数运算:包括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含有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算与解题方法。

3. 几何运算:包括平面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几何变换等。

4. 数据分析与统计: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与描述,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等。

5. 概率与统计:包括基本概率计算、频率分布、正态分布等统计概念与方法。

逻辑类知识点:1. 命题逻辑:包括命题与命题联结词的逻辑运算,命题的真值表,命题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等。

2. 调节词逻辑:包括如果……,那么……推理,虽然……但是……推理等常见的逻辑推理形式。

3. 排列组合与概率:包括排列组合的计数原理,概率的计算与应用等。

4. 数列与数列运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计算与性质,数列的前n项和,通项公式等。

5. 空间想象与抽象:包括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空间关系的判断与推理。

常识类知识点:1. 政治常识: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党的理论与指导思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经济常识:包括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基本概念,经济政策与经济管理等知识。

3. 时事政治:包括国内外的重大时事,重要政策,政治事件等。

4. 文化常识: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5. 社会常识:包括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基本概念与常识。

判断推理类知识点:1. 推理判断:包括条件判断、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推理方法。

2. 逻辑关系:包括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论证过程中的逻辑关系,逻辑谬误等。

3. 排序逻辑:包括时间、空间、数字、大小、长度等排列顺序的判断。

4. 综合判断:包括信息综合、图表分析、文章理解等综合判断能力的考察。

2022国考省考行测-图形推理高分学霸笔记-位置规律(含练习题类型和答案解析)

2022国考省考行测-图形推理高分学霸笔记-位置规律(含练习题类型和答案解析)

国考/省考行测——图形推理之位置规律(第一部分)提醒:上方栏目——章节——章节导航——点击左方第一个图标——可看目录一,元素组成相同——位置规律(平移+旋转、翻转)应用情况:框架不变,元素数量不变(一两个数量变化是重叠),元素位置变化(一)平移应用情况:框架一样,元素(如黑白块)位置不同,数量相同1. 移动方向:直线(上下、左右、斜对角线),绕圈(顺时针、逆时针)2. 常见步数∶恒定、递增(等差递增较多),周期3.特殊情况(宫格型)(1)个别黑块重合(破题:第一副图一般是最多的)(2)黑块走到头:要么循环(从头开始),要么折返(直接弹回)(3)多个黑块如何分辨移动?——就近原则(4)16宫格图形多个黑块平移——横行黑块数量相同,左右走;竖行黑块数量相同,上下走(5)绕圈走:中间颜色数量相同,优先考虑内外圈分开看;一般内圈较为简单,常顺时针或逆时针走易错思路:小圆圈逆时针两个格很容易发现,但线有长有短,倾斜方向也没有规律,实在不知道如何选,就选了个长的,因为前三个两长一短,根据规律也应该塞一个长的(自己之前经常这样做图形题,寻求和前方的一致性,却经常错误)解析:遇到十六宫格,且内外圈的图形不一样,一定考虑内外圈外圈小圆圈逆时针旋转两个格,线段端点顺时针旋转一个格(二)旋转、翻转(旋转和翻转常结合考查)——下面的基本框架不变,上面的线条,字母,图形旋转,整体翻转第一部分:旋转1.方向∶ 顺时针、逆时针2.常见角度∶ 45°、60°、90°、120°、180°3.常见形状一:圆,正方形,八角形为外形,以中心为基点,延伸出两天线一般都是旋转答案为B,顺时针旋转180度,增加一条线答案为C解析:突破点1:就近原则;突破点2:一条逆时针旋转45度,一条逆时针旋转90度4.常见形状二:两部分图形叠加第二部分:翻转1.左右翻转:两图沿竖轴对称2.上下翻转∶两图沿横轴对称3.常出现元素:数字,字母,斜线等4.常和旋转结合:先旋转,再翻转(逆时针旋转90度,左右翻转)解析:顺时针旋转180度,左右翻转解析:逆时针旋转90度,左右翻转。

行测复习学习笔记

行测复习学习笔记

图像推理总结逻辑判断一、体系必然性推理:前提是真的,结论肯定是真的可能性推理:前提是真的,结论不一定是真的。

差别:必然性强调整体到部分的推理(一般到特殊)可能性强调部分到整体的推理(特殊到一般)必然性推理知识点:1、直言命题、三段论、复言命题、朴素逻辑可能性推理知识点:1、类比推理、归纳推理二、关键词1、有些:(1)含义:包含一个、一部分、全部。

至少有一个就可以称为有些。

(2)推理:例如:我们班有些同学及格了。

不能推出我们班有些同学不及格2、逆否命题:例如:我是人。

A→B 原命题人是我。

B→A 逆命题非我是非人。

非A→非B 否命题非人是非我。

非B→非A 逆否命题逆否命题=原命题三、必然性推理1、直言命题:(1)含义:只判断了一件事,只表达了一个判断。

例如:我考上了公务员、所有人都考上了公务员。

(2)种类(6种):PS、括号了表示的是逻辑关系a、全部:全部的肯定和全部的否定。

例如:所有的同学都及格了(全肯。

所有是)所有的同学都不及格(全否、所有非)b、部分:部分的肯定和部分的否定。

例如:有些同学及格了(部肯、有些是)有些同学不及格(部否、有些非)c、个体:个体的肯定和个体的否定。

例如:张三及格了(个肯、某个是)张三不及格(个否、否个非)(3)否定:a、如何否定:A 不/不是/并非A 例如:我们班同学都及格了我们班同学不/不是/并非都及格了b、双重否定:表达肯定(4)矛盾:a、什么是:没有中间状态的两个概念或两个命题。

例如:生和死男和女(黑和白上和下左和右)都不是矛盾关系b、特点:矛盾的A和B 必定一真一假c、矛盾和否定的关系:是等价的关系A和不A 必定一真一假没有中间状态(5)真和假:a、判断真假符合材料给定的客观事实就是真不符合就是假b、重点要关注假话对假话做一个否定就可以得到真话。

(6)相互关系:a、矛盾关系:全肯与部否之间是矛盾关系(所有是和有些非)全否与部肯之间是矛盾关系(所有非和有些是)个肯与个否之间是矛盾关系(某个是和某个非)b、上反对关系(所有是和所有非):例如:所有的同学都及格了所有的同学都不及格这两句话不能同真但能同假两句话必有一假c、下反对关系(有些是和有些非):例如:有些同学及格了有些同学不及格这两句话不能同假但能同真两句话必有一真d、推出关系:基本的推出关系PS:交叉关系均为矛盾关系基本突出图表所有是上反对关系必有一假所有非所有是可以推出某个是某个是可推出可推出非某个是可以推出有些是所有非可以推出某个非有些是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有些非某个非可以推出有些非推出公式:①所有的A是B→有些B是A 但不能推出所有B是A 例如:1班学生都考A→有些考A的是1班的。

(完整word版)最详细行测笔记总结

(完整word版)最详细行测笔记总结

判断推理一、逻辑判断做题顺序:看提问,结合题干--确定题型:翻译推理、排列组合、逻辑论证、原因解释、日常结论。

(一)翻译推理1、识别方法(1)题干、选项出现逻辑关联词;(2)问题:由此可以推出/不能推出?2、解题思路先翻译再推理.3、知识点(1)逻辑关联词①如果……那么……,翻译:前→后等价关联词:只要……就……;若……则……;所有(凡是、任何)……都……;为了……一定(必须)……;……是……的充分条件;﹡没有关联词一般都属于如果……那么…….②只有……才……,翻译:后→前等价关联词:不……不……(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扑鼻香→必经一番寒彻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人→犯我);除非……否则不……(除非还钱,否则打你:不打你→还钱);﹡[……是……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是……的必要(先决)条件;……是……的必不可少条件;]﹡出现这些关联词时,可不看句子,直接看谁是基础、前提等,谁就放在箭头后。

这和①中的为了……一定(必须)有异曲同工之妙,谁必须谁放箭头后;“除非”相当于“只有”.③或、且且:两个同时成立;等价关联词:和、也、但是或:至少有一个;“或”关系为真,否定一项,可以得到肯定的另一项。

(否1→1);不是……就是……也是或命题。

(2)定理①逆否命题推理A→B等价于—B→-A。

口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

②摩根定律推理(拆括号定理)ⅰ)—(A且B)=—A或—B;ⅱ)-(A或B)=-A且-B;ⅲ)—(-A且-B)=A或B;ⅳ)—(-A或-B)=A且B。

(3)推理方式问法:以下哪项推理的方式/形式/结构与题干相同?思路:推理方式一致: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否一推一等;范围一致:部分推整体,整体推部分等.凡是谚语,都是部分推整体。

﹡要充分分析题干的推理方式。

4、补充内容(1)提问中出现: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即选择一定错误的选项,一定正确、可能正确的选项都不选。

国家公务员-行测汇总笔记

国家公务员-行测汇总笔记

3. ⽅方程法第⼆二节六⼤大题型1. ⼯工程问题2. ⾏行行程问题3. 经济利利润4. 最值问题5. 容斥原理理6. 排列列组合与概率第⼀一章⾔言语理理解与表达第⼀一节⽚片段填空先读问题--带着问题读⽂文段--选项1. 中⼼心理理解题提问⽅方式:这段⽂文字主要/旨在/想要说明……解题思路路:寻找中⼼心句句(有中⼼心句句--同义替换;⽆无中⼼心句句--全⾯面概括)解题技巧:重点词+⾏行行⽂文脉络(三词两句句)(1)重点词①关联词(转折/因果/必要条件/并列列)转折之前是铺垫,转折之后是重点;因果关系中结论是重点;必要条件关系中对策是重点;并列列需要全⾯面概括,不不偏颇。

对策标志词:应当/必须;通过/采取……⼿手段,才能;呼吁/提倡/建议当⽂文段中只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部分时,“解决问题”通常会作为正确答案出现在选项⾥里里。

反⾯面论证:如果……,不不好的结果。

具体应⽤用: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

⽂文段最后出现:换⾔言之/简⽽而⾔言之等标志词,标志词之后是对前⽂文的总结概括②主题词:⽂文段围绕其展开;⼀一般⾼高频出现;多为名词;有引⼊入或解释说明③程度词:程度词加重的句句⼦子是重点(2)⾏行行⽂文脉络-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分--分-中⼼心句句特征:观点(对策、结论、评价)-分述句句特征:下定义;举例例⼦子;原因解释;调查报告、数据资料料;正反论证;原因解释;并列列分述TIPS:1.从读题的⻆角度:分述句句部分可快速阅读,分述句句⾥里里的任何关联词都不不重要。

2.从选项排除的⻆角度:围绕分述句句的选项是⼲干扰项,要排除。

3.做题⼀一定要有圈画思维。

把重点内容画出来,重点内容重点看,⾮非重点⽤用括号画出来,可以略略读。

错误选项特征:1. 转折前的内容2. 例例⼦子、原因、背景:⽐比如/例例如;因为;近年年来/随着3. ⽆无中⽣生有4. 绝对表述5. 与⽂文意相悖代词巧解⽚片段阅读题位置:尾句句出现代词,总结前⽂文标志词:这、从这个意义上、从这个⻆角度来说、有鉴于此、对此答题要点:代词之后引出重点2. 细节判断题(2-4题,⽐比较费时间,需要细⼼心)错误选项特征:1. ⽆无中⽣生有2. 偷换概念(替换、混搭)3. 偷换时态将来时(将要、⽴立刻、趋势、以后)完成时(已经、了了、完成)进⾏行行时(正在、在……中、着)4. 偷换语⽓气(太过绝对)第⼆二节语句句表达1. 语句句排序题(2-3题)第⼀一步:根据选项提示,对⽐比确定⾸首句句,先看形式再看内容1. 下定义:……就是/是指2. 提出观点:有⼈人说/⼈人们普遍认为3. 背景引⼊入:随着/近年年来4. ⾮非⾸首句句特征a. 关联词后半部分b. 指代词:他/她/它;这/那正确答案:A第⼆二步:同时进⾏行行,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1. 确定捆绑集团----紧紧绑在⼀一起,中间不不允许有其他介⼊入a. 指代词捆绑:代词单独出现,⼀一般不不做⾸首句句;根据指代词寻找捆绑句句这、那、他b. 关联词:配套出现;单独⼀一个(但、同时分析句句⼦子意思)2. 确定顺序----只分先后a. 时间顺序:年年代、朝代、时间提示词(过去、现在、未来)b. 逻辑顺序观点+解释说明A和B:先说A再说B3. 确定尾句句----对⽐比确定结论、对策:因此、这、应该、于是第三步:验证(只验证你基本锁定的答案)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开始资料分析之所以把资料分析放在第一,是因为本人以前最怕资料分析不难但由于位于最后,时间紧加上数字繁琐,得分率一直很低。

而各大论坛上的普遍说法是资料分析分值较高,不可小觑。

有一次去面试,有个行测考90分的牛人说他拿到试卷先做资料分析,我也试过,发觉效果并不好,细想来经验因人而议,私以为资料分析还是应该放在最后,只是需要保证平均5分钟一篇的时间余量,胆大心细。

一、基本概念和公式1、同比增长速度(即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去年同期数)/去年同期数x100%=本期数/去年同期数-1显然后一种快得多环比增长速度(即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本期数/上期数-12、百分数、百分比(略)3、比重(略)4、倍数和翻番翻番是指数量的加倍,翻番的数量以2^n次变化5、平均数(略)6、年均增长率如果第一年的数据为A,第n+1年为B二、下面重点讲一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1、a=b÷(1+x%)≈b×(1-x%)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记住是略小,如果看到有个选项比你用这种方法算出来的结果略大,那么就可以选;比它小的结果不管多接近一律排除;x越小越精确a=b÷(1-x%)≈bX(1+x%)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x越小越精确特别注意:⑴当选项差距比较大时,推荐使用该方法,当差距比较小时,需验证⑵增长率或者负增长率大于10%,不适用此方法2、分子分母比较法⑴分子大分母小的分数大于分子小分母大的分数⑵差分法★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大于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且大一点点时,差分法非常适用。

例:2008年产猪6584头,2009年产猪8613头,2010年产猪10624头,问2009与2010哪一年的增长率高答:2009增长率8613/6584-1 ,2010增长率10624/8613-1,-1不用看,利用差分法(10624-8613)/(8613-6584)=2047/2029显然<8613/6584 所以10624/8613<8613/6584我们把分子、分母都比较小叫做小分数,分子、分母都比较大的叫做大分数,(大分子-小分子)/(大分母-小分母)所得的分数叫做差分数。

差分法的原理:我们假设小分数代表一种某浓度的溶液A,差分数代表另一种浓度的溶液B,大分数代表A和B的混合溶液,若差分数小于小分数,即B的浓度小于A,那么混合后所得的溶液浓度必然小于A,即大分数小于小分数。

反之亦然。

结论差分数实际上是在代替大分数跟小分数比较⑴若差分数大于小分数,则大分数大于小分数⑵若差分数等于小分数,则大分数等于小分数⑶若差分数小于小分数,则大分数小于小分数3.年均增长率的简化算法X≈(b/a-1)/n,a是基数,b表示经过n年注意正确答案略小于(b/a-1)/n4估值计算▲尾数法应用条件:当题目所给的选项尾数不同时,可用于排除干扰项▲首数法应用条件:当题目所给的选项前几个数位不同时,可用于排除干扰项▲取整法当计算中遇到带有多位有效数字的数据时,我们可以将其个位、十位或者百位以下的数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舍位应用条件:取整法主要用于乘除计算,数据取整后计算所产生的误差应远小于选项间的差距。

◆误差估值:当除法分母扩大或者缩小且分子大于1时,我们可以用分子乘以扩大或者缩小的值与原来的数的差距来估计误差◆范围限定法:根据题干所列出的式子,将其进行放缩举例:1439996可以缩放为1440000注意:务必在适当的范围里放缩,切忌放缩范围过大,导致错误5、数字特性法(1)分母小于10的一些基本分数1/2=0.5 1/3≈0.333 2/3≈0.667 1/4=0.25 3/4=0.75 1/5=0.2 2/5=0.4 3/5=0.6 4/5=0.8 1/6≈0.167 1/7≈0.143 1/8=0.125 3/8=0.375 5/8=0.625 7/8=0.875 1/9≈0.111 2/9≈0.222 4/9≈0.444 5/9≈0.556 7/9≈0.778 8/9≈0.889(2)5的奇数数 5=10/2 15=30/2 35=70/2 175=700/4 225=900/4(3) 25的奇倍数 25=100/4 75=300/3 175=700/4 225=900/4(4) 125的奇倍数 125=1000/8 375=3000/8 625=5000/8 875=7000/8具体运用方法,举个列子,225x17=900x17/4=38257、运算拆分法将一个拆分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容易计算的数的和或者差的形式三、个人在做题过程中的一些经验积累●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选项,一般算出前两位答案就可以选了●做题先看题目再看资料,带着题目找资料信息,闷头看资料就是浪费时间●特别注意百分点和百分比的区别,多(少)5个百分点跟多5%不是一个概念●定期做一定数量的资料分析,熟能生巧,熟练和直觉很重要●对于文字过多,要算的数值过多的综合类题目可以适当放弃数字推理一、基本类型1、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主要考查三级等差数列及其变式)2、等比数列及其变式3、和数量及其变式4、积数列及其变式(出现频率相对不高)5、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弱项,特别需要重视)(1)以题干中的多次方数或者多次方数附近的数为突破口,这是解决平方数列变式、立方数列变式、多次方数列的关键(2)当题干数字出现0或者1的时候,数字推理规律与多次方相关的可能性较大6、分式数列(必考题型,难度较大)(1)首先采用作差、作积、作商等方式快速处理题干数字,观察是否存在基本数列或者基本数列变式(2)在考虑分子、分母分别综合变化时,多数情况下需要对某些项进行改下,有意识地构造基本数列,猜证结合。

7、组合数列8、图形形式数字推理★奇数法则(1)如果一个圆圈中有奇数个奇数,那么这道题通常无法仅仅通过“加减”来完成,一般优先考虑乘除(2)如果每个圆圈中有偶数个奇数,一般从简单的加减入手(3)中心数字不易分解,应当优先考虑“先乘除后加减”9、其他数列,如根号数列、阶乘数列、质合数列及其变式等二、做好数字推理必备的基本功1、多次方表(滚瓜烂熟)注意红色的数字,因为不唯一,很容易考到特别注意的一类问题:1^2+2^2=5 3^2+4^2=25 5^2+6^2=61 7^2+8^2=113 9^2+10^2=181其他还有很多形式,比如多次方和质数、合数的组合,和自然数的组合等等红色字体的不容易看出来4、质数和合数质数列:2,3, 5,7, 11, 13, 17, 19, 23, 29, 31…特征(1)相邻两项相乘得到:6,15,35,77,143…(2)相邻两项作差得:1,2,2,4,2,4,2,4,6,2…(3)作差后大小相差在6以内,也就是说拿到一个数列作差在6以内,无其他明显特征,就可以考虑质数列合数列:4,6, 8, 9,10, 12, 14, 15, 16, 18, 20…特征(1)相邻两项相乘得:24,48,72,90,120,168…(2)相邻两项作差得:2,2,1,1,2,2,1,1,2,2,2,2…(3)作差后相差在2以内,比较相近质数和合数组合:相加:6,9,13,16,21,25,31…相乘:8,18,40,63,110,156…5、构造法设a,b,c,d分别代表数列中连续四项,n为常数或者项数(1)加减结构形式c=a+b, c=(a+b)±n,d=a+b+c等(2)除结构形式 c=(a+b)/2, c=a+b/2, c=(a+b)/3等(3)乘结构形式c=axb c=axb±常数,d=axb, c=axb/2,c=axn+b, c=a+bxn,a=2b+c,c=(b-a)xn, c=(a-b)xn a=2b±n等(4)多次方结构形式 c=(a+b)^2, c=a^2+b, b=a^2±n, c=b^2+2a, c=(a-b)^2三、个人对数字推理的一点心得体会●数字推理归纳得再多对实际做题也无太大裨益,关键在于一个练字,多练把不会的题目摘下来,过段时间拿出来做一下,反复多次就可以提高●考场上要沉着冷静,拿到题目,先作常规处理,猜证结合●实在没有思路的题目,可以根据趋势判断,共同性寻找等方法猜出答案数学运算一、数的整除性质1. 整除的性质(1)如果a和b都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能被c整除,如3,6能被3整除,那么他们的和9,差3也能被3整除(2)如果a同时被b与c整除,c是任意整数,那么积ac也能被b整除(3)如果a能被b整除,并且b与互质,那么a一定能被积bc整除,反过来,如果a能被bc整除,则a能同时被b与c整除整除实战注意事项(1)运算中涉及人、物、产品的数量,这个数肯定是整数,因为人、物、产品不可能出现一半或者几分之几(2)任意连续三个自然数之和或者积能被3整除(3)一个数如果不能被3.7.11整除,则商是无穷小数一些常用数字的整除2秒杀实战(1)百分比类题秒杀◆百分比类题秒杀利用的就是题中涉及人、物、产品等的数量都是整个的情况。

通过已知题目信息,能够得出所求的答案应该被某个数整除,列如,该产品比上年减少40%,求今年该产品有多少?设去年为x,那么今年应该有(1-40%)x=60%x=3/5x,即答案肯定是能被3整除,若题目求去年x, 那么x一定能被5整除例题1:某高校2009年度毕业生7650名,比上年增长了2%,其中本科毕业生比上年度减少2%,而研究生比上年度增加了10%,这所高校今年毕业的本科生有()人A3920 B4410 C4900 D5490秒杀实战:设去年研究生为A,本科生为B,那么今年的研究生为1.1A, 本科生为0.98B1.1A 里含有11的因子,0.98B里面含有98的因子,所以研究生应该是11的整数倍,本科生应该是98的整数倍,所以答案是C,可以进一步验证研究生人数为7650-4900=2750,是11的倍数。

(2)分数类题秒杀实战方法◆分数类题当中会带有分数,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答案与分数的关系,如产品a占产品总数的1/3,求产品的总数一定能被3整除A是b的1/2,说明b能被2整除,a+b的和是3的倍数A是b的1/3,说明b能被3整除,a+b的和是4的倍数A是b的1/4,说明b能被4整除,a+b的和是5的倍数(a,b,c均为人、物、产品等的数量,由于此类物质具有不可分割性,故数量一定是整数)例题2甲乙两人的月收入都是四位数,大于等于1000元,小于10000元,已知甲月收入的2/5和乙月收入的1/4正好相等,甲、乙两人的月收入最大相差是多少元?()A3216 B3665 C3720 D3747 秒杀实战:2/5、1/4通分后为8/20,5/20.两者相减:8/20-5/20=3/20,所以两者相差的收入含有3因子,即答案能被3整除,题中求的是最大相差,只需从最大的数开始验证是否被3整除,3747=3+7+4+7=21,21能被3整除,答案D(3)倍数相关类题秒杀◆如果通过已知信息得到答案应是某个数的倍数,选项ABCD中仅有某一选项含有该数因子,则该选项就是答案,如果有两个选项都含有该数的因子,则要通过代入进行排除例题3在自然数1至50中,将所有不能被3除尽的数相加,所得的和是()A865 B866 C867 D868秒杀实战方法根据整除性质:如果a与b都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自然数1至50的和为Sn=n(a1+a2)/2=50x(1+50)=50x51/2,51能被3整除,说明Sn是能被3整除的,所以当1至50的和减去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的和,其结果能被3整除,只有C符合(4)余数类题秒杀◆对于同一个除数m,两个数和的余数和余数的和同余,两个数差的余数和余数的差同余,两个数积得余数与余数的积同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