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关键知识点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它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用人单位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以下是劳动法的重点知识总结。
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书面协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劳动合同的名称、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和住所;2.劳动合同的期限或者工作任务的期限;3.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4.劳动报酬和支付方式;5.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6.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7.劳动纪律和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变更等事项;8.劳动合同的签订日期和生效日期。
二、工资工资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应当获得的报酬。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并及时足额支付工资。
用人单位还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三、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规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劳动的时间。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得强制劳动者加班,超过法定工作时间的部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加班工资支付。
劳动者有权享受带薪年休假、带薪病假、婚假、丧假等休假制度。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不得违反国家规定限制或者剥夺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
四、劳动保护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安全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和变更应当依据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解除、终止和变更劳动合同的程序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六、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产生的纠纷。
劳动争议应当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仲裁或者诉讼裁决,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劳动法的重点知识总结。
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0个劳动法常识

50个劳动法常识1. 根据劳动法,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权利。
2. 雇主应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确保劳动者的生命和身体安全。
3.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双方应遵守合同的约定。
4. 劳动者有权获得合理的工资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和加班工资等。
5. 劳动者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规定的工作时限,通常为40小时。
6. 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包括法定节假日和年假等。
7. 劳动者应获得合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岗位,不得受到歧视或虐待。
8. 雇主不得非法辞退劳动者,必须遵循法定的解雇程序。
9. 劳动者有权参加工会组织,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0. 孕妇、产妇和哺乳期女性享有特殊保护,不得在这些期间进行辞退或降薪等。
11. 未成年人劳动者有特殊的劳动保护规定,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有限制。
12. 劳动者有权获得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13. 劳动者有权获得合理的劳动条件,包括工作设备和工作环境等。
14. 劳动者有权进行工资和工时的查询,以确保自己的权益。
15. 雇主应当为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时得到相应的赔偿。
16. 雇主不得限制劳动者的人身自由,不得进行身体惩罚或虐待。
17. 劳动者有权获得职业培训和提升机会,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18. 劳动者有权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9. 劳动者有权保护个人隐私,雇主不得非法搜查或监视劳动者。
20. 劳动者有权拒绝进行违法或危险的工作任务。
21. 雇主应当提供合理的劳动保护用品和设施,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22. 劳动者有权获得工作证明和劳动关系证明,用于申请其他相关权益。
23. 劳动者有权享受法定的婚育、病假、丧假等特殊假期。
24. 雇主不得违法扣押劳动者的工资,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25. 劳动者有权参与劳动合同的订立和修改,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6. 劳动者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如养老金、医疗补助等。
劳动法知识点

劳动法知识点一、劳动合同的订立1. 合同主体资格- 用人单位应当是依法设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 劳动者应当是年满16周岁的个人,具有劳动能力。
2. 合同内容- 合同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条款: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合同期限、违约责任等。
3. 合同形式-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二、劳动合同的履行1. 工作时间- 标准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天,40小时/周。
- 加班应当支付加班费,且加班时间不得超过法定标准。
2. 工资支付- 工资支付应当按时足额,不得无故拖欠。
- 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 社会保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
三、劳动合同的变更1. 变更条件- 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
- 变更内容应当书面形式,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2. 变更程序- 变更协议应当明确变更的条款、生效时间和双方的权利义务。
四、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1. 解除条件- 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终止条件- 劳动合同期满,双方未续签的,合同自然终止。
- 劳动者退休、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死亡的,合同终止。
3. 解除或终止的通知-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提前通知对方,具体时间根据合同内容和法律规定确定。
五、劳动争议的处理1. 协商解决- 劳动争议发生后,双方应当首先尝试通过协商解决。
2. 调解- 当事人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 仲裁- 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意调解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 诉讼-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特殊保护1.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享有特殊保护。
50个劳动法常识

50个劳动法常识1. 用人单位必须遵守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保障职工的权益。
2.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如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等。
3. 用人单位应当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不得拖欠或者少发。
4.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费用。
5. 职工在工作期间受到伤害,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并报告有关部门。
6.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安全卫生条件,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
7. 职工在工作期间需要进行特殊劳动保护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工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保护。
8. 用人单位应当为女职工提供适当的生育保护。
9. 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职工的婚姻自由。
10.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休假制度等。
11.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工的法定节假日休息,不得强制加班。
12. 职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有权享受带薪年假。
13.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工的带薪病假和事假等休假权利。
14. 职工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风尚。
15.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为职工缴纳各类税费。
16. 用人单位应当保护职工的个人隐私,不得泄露职工的个人信息。
17.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福利待遇,如住房、交通、通讯、餐饮、医疗保健等。
18. 用人单位不得歧视职工的性别、种族、民族、宗教信仰、年龄、残疾等身份特征。
19. 女职工怀孕或哺乳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根据需要给予安排和调整工作。
20.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培训机会和晋升途径等职业发展情况。
21. 用人单位应当向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办公设施。
22.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应急预案等。
23.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防护设备等。
24. 职工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规模、业务范围等基本信息。
25.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
26. 职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
一、劳动法的概述
1.1 劳动法的定义
1.2 劳动法的目的和意义
1.3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二、劳动合同
2.1 劳动合同的定义和要素
2.2 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变更
2.3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2.4 劳动合同的违约和补偿
三、劳动报酬
3.1 劳动报酬的确定和支付
3.2 加班工资和绩效工资
3.3 工资支付的时间和方式
四、劳动时间和休假
4.1 劳动时间的安排和调整
4.2 法定休假和带薪休假
4.3 法定节假日和加班调休
五、劳动保护
5.1 劳动者的权益保护
5.2 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
5.3 特殊劳动保护和女职工保护
六、劳动争议解决
6.1 劳动争议的种类和解决途径6.2 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
6.3 劳动争议的调解和裁决
七、劳动监督和法律责任
7.1 劳动监督的机构和职责
7.2 劳动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
7.3 劳动违法行为的处罚和赔偿
八、劳动法的最新动态
8.1 劳动法的修订和更新
8.2 劳动法的适用和解释
8.3 劳动法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以上是对劳动法重点知识的总结和概述,从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开始,逐步深入探讨了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和休假、劳动保护、劳动争议解决、劳动监督和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劳动法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关系的变化,劳动法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
了解劳动法的重点知识,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5个劳动法常识大全

45个劳动法常识大全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它对雇主和雇员的行为和权益进行了规范。
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对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和避免违法行为至关重要。
以下是45个劳动法常识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合同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内容应包括双方的基本情况、劳动条件、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试用期情况、工资及其支付方式、社会保险等方面。
2.用人单位招用新员工前必须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员工被录用后,应当参加入职培训,用人单位应将有关劳动法规、安全生产等事项进行讲解和说明。
4.同时在入职协议中规定试用期的工作内容、期限和标准,并与员工签订书面试用合同。
5.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实习生和见习生试用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6.试用期满后,应当与员工重新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新合同内容应明确规定工作职务、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
7.女性员工在怀孕、生育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其合法权益,给予必要的休假和保障措施。
8.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为员工提供带薪休假、婚假、丧假、病假等法定假期。
9.用人单位不得与员工约定少于法定年休假天数的带薪年休假,也不得以工资形式代替年休假。
10.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时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
11.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员工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12.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13.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14.用人单位应按照规定缴纳住房公积金,员工缴纳比例应在个人月工资收入的12%以内。
15.员工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和奖金等,但是最终工资总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6.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该提供工资明细,并与员工签订工资支付凭证。
17.员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工资,并在工资未按时支付或未按照约定支付时向劳动争议处理部门投诉。
劳动法关键知识点

劳动法关键知识点1. 第一部劳动法:第一部劳动法:18021802年英国通过《学徒健康和道德法》法》2. 第一次规定8小时工作制:小时工作制:19181918年德国颁布《工作时间法》首次规定8小时工作制小时工作制3. 中国的第一部劳动法:北洋政府颁布的,代表资产阶级剥削工人的《暂行工厂规则》阶级剥削工人的《暂行工厂规则》4. 中共第一部劳动法: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2年提出的《劳动法大纲》出的《劳动法大纲》1919条,没有被政府采纳。
条,没有被政府采纳。
5. 中共颁布的第一部劳动法:1931男11月7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6.6.新中国劳动法进程:新中国劳动法进程:新中国劳动法进程:19561956年曾起草《劳动法》,中途夭折,夭折,19791979年第二次起草,年第二次起草,19831983年,由于思想不统一,没有交人大审议,有交人大审议,9090年代初,第三次起草,年代初,第三次起草,1994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正式通过第八届人大审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正式通过第八届人大审议。
1995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日起施行。
7.7.《劳动法》立法思想:宪法原则;促进劳动生产力发《劳动法》立法思想:宪法原则;促进劳动生产力发展;统一标准;从国情出发,和国际接轨。
展;统一标准;从国情出发,和国际接轨。
8. 劳动合同内容应包括:劳动期限;工作内容;劳动宝物和劳动条件;劳动报仇;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和其他内容。
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和其他内容。
9. 陕西省XX 年最低工资标准为:一类工资区,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为1150元/月,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元/小时;二类工资区,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为1050元/月,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元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元//小时;三类工资区,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为950元/月,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元为元//小时;四类工资区,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为870元/月,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元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元//小时。
劳动法重点整理

劳动法重点整理劳动法一、劳动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劳动者为获取劳动报酬而从事的、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社会劳动。
2特点:(1)主体为劳动法中的主体;(2)目的为获取劳动报酬;(3)性质为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行为;(4)形式为社会劳动。
二、劳动关系的概念与特征(重点)1概念: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的若干称谓:雇佣关系;劳资关系;劳工关系;劳使关系;产业关系2特征:(1)主体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2)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从属性(3)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4)兼有平等和不平等性质,但不平等性是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5)内容以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人身属性和财产属性相结合;(6)兼有对抗性与非对抗性。
3类型:(1)所有制类型的劳动关系(2)劳动者身份类型的劳动干系(3)产业类型的劳动干系(4)工作时间类型的劳动干系(5)劳动合同方式的劳动干系三、劳动法的概念、地位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重点)1、劳动法的概念(广义和狭义之分):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特征(1)公法与私法的结合;(2)保护法与管理法的结合;(3)协调法与标准法的结合;(4)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结合。
3、性质劳动法是兼有公法与私法两重性质的法律,属社会法范畴。
社会法(广义和狭义)4、劳动法的体系(重点)(1)劳动法总则(2)劳动干系协调法:劳动合同法、个人合同法、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法、职工民主管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3)劳动基准法:工时法、人为法、劳动保护法、劳动安全卫生法(4)劳动保障法:促进就业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法、劳动福利法、劳动监督法5、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重点)(1)倾斜保护劳动者原则保护弱者;倾斜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法关键知识点
1. 第一部劳动法:1802年英国通过《学徒健康和道德法》
2. 第一次规定8小时工作制:1918年德国颁布《工作时间法》首次规定8小时工作制
3. 中国的第一部劳动法:北洋政府颁布的,代表资产阶级剥削工人的《暂行工厂规则》
4. 中共第一部劳动法: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2年提出的《劳动法大纲》19条,没有被政府采纳。
5. 中共颁布的第一部劳动法:1931男11月7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6.新中国劳动法进程:1956年曾起草《劳动法》,中途夭折,1979年第二次起草,1983年,由于思想不统一,没有交人大审议,90年代初,第三次起草,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正式通过第八届人大审议。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7.《劳动法》立法思想:宪法原则;促进劳动生产力发展;统一标准;从国情出发,和国际接轨。
8. 劳动合同内容应包括:劳动期限;工作内容;劳动宝物和劳动条件;劳动报仇;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和其他内容。
9. 陕西省XX年最低工资标准为:一类工资区,全日制
最低工资标准为1150元/月,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元/小时;二类工资区,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为1050元/月,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元/小时;三类工资区,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为950元/月,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元/小时;四类工资区,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为870元/月,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元/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