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渣控制及溅渣护炉技术

合集下载

浅析转炉溅渣护炉技术的应用

浅析转炉溅渣护炉技术的应用

浅析转炉溅渣护炉技术的应用摘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大量的新型科学技术被人们研发出来并且被运用到了诸多领域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转炉溅渣护炉是在出钢之后将转炉中残存的各类物质含量控制在适合的范围之内,借助车间中所设置的氧枪以朝着高氧化镁含量较高以及粘度相对较高的炉渣喷射固定状态的氮气,促使粘渣附着在转炉内衬层上,这样就可以形成一层炉渣保护层,从而切实的避免在冶炼过程中与炉渣进行直接的接触,从而有效的避免耐火材料会出现被侵蚀的情况,有效的延长转炉的使用年限。

溅渣护炉是当下最具实用性的一项操作技术,通过将其大范围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提升转炉使用时长,并且也可以从根本上控制耐火材料的使用量。

关键词:炼钢转炉;溅渣护炉技术;应用0引言转炉溅渣护炉技术长期以来都被运用到对转炉的保护方面,其在提升转炉的使用效果和时长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逐渐的开始对转炉溅渣护炉技术进行研究,从而使得这项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溅渣护炉技术其实质就是借助喷枪将高压氮气喷射出来,促使炉渣能够在转炉内层中附着并且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层,从而为炼炉冶炼给予保护。

转炉终渣不但可以满足冶炼生产的实际需要,并且也可以保证对冶炼生产给予保护。

炉渣在喷溅到护炉内部形成保护层之后,能够与其进行良好的融合,所以需要炉渣具备良好的耐火性和抗高温性。

上述条件不但与炉渣的成分存在密切的关联,并且也与溅渣的动力学因素存在一定的联系。

溅渣所形成溅渣层拥有良好的抗腐蚀性,也可以切实的对转炉内层形成良好的保护,避免发生氧化脱碳的情况,从某种层面上来看也可以降低高温炉渣对转炉内层造成严重的侵蚀,尽可能的控制耐火材料的损耗问题,并且也可以将工作人员从巨大的工作量中摆脱出来,提升转炉的使用效果和施工寿命,提升转炉的运转效率,缩减生产成本。

1溅渣护炉工艺的冶金因素及其优势就溅渣护炉工艺的实际操作流程来说,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将钢水从转炉转移到大包中。

转炉冶炼低碳钢时的溅渣护炉技术

转炉冶炼低碳钢时的溅渣护炉技术

强度 , 提高炉衬 使用 寿命 , 提高 转炉 作业 率 , 降低生
产成本 。
1 炉 衬损坏 分 析
1 . 1 炉衬 的损 坏机 理
转炉炉龄 的寿命 , 很 大程度 上取 决于溅 渣护 炉 的综合质量 。南 钢 1 5 0吨转 炉投 产 以来 , 一 直肩 负
着新 品开发 、 冶炼 高 等级别 管线 钢 的重任 。管线 钢 钢水具有 高温 、 高氧化 性 、 低碳 、 低磷 等特 点 。炉 渣 过氧情况严 重 , 造 成 了炉渣 溅不 起 、 粘 不牢 , 故溅 渣
e r o s i o n a b i l i t y o f s l a g s p l a s h i n g l a y e r ha s be en i mp r o v e d a nd t h e l i n i n g l i f e ca n b e pr o l o n g e d. Ke y wo r ds: e o n v e  ̄e r;s l a g s p l a s hi n g;l o w c a r bo n s t e e l ;f ur n a c e l i f e
及 品种 钢 的 开 发 ,转 炉 冶 炼 低 碳 钢 的 产 量 大 幅 增
加 。如何提高低碳钢 的溅渣 护炉 质量 ,提高炉 衬使 用 寿命 , 成了溅渣护炉的重点 。
炉衬砖 的侵蚀 冲刷 , 从而保护炉衬 砖 , 降低耐 火材料
损耗 速 度 , 减 少 喷 补 材 料 消 耗 。 同 时 减 轻 工 人 劳 动
1 2
南 钢科 技与 管理
2 0 1 4年第 1 期
转 炉 冶炼 低碳 钢 时 的溅 渣 护 炉 技术
李择福 闫 辰

转炉车间溅渣操作要点11.19

转炉车间溅渣操作要点11.19

转炉车间溅渣操作管理制度针对目前各班溅渣操作不统一,不能正确的通过溅渣来维护炉子,造成炉子频频告急,给厂部和车间带来极大的工艺事故和安全事故隐患,通过这几个月来对炉前工艺操作和终点控制情况,特对溅渣作出下规定:一、溅渣条件1、钢水必须出尽炉长、必须炉炉关注后大面的情况,不能出现凹坑或不平,必须观察出钢口位置高低,确保出钢口不高于后大面,保证每炉钢钢水都出尽,(如有钢水出不完的现象,跟班技术员、作业长、炉长必须在3炉钢内处理好)保证炉渣的可溅性。

2、在出钢过程中,炉长、操枪工必须从炉后观察炉内炉渣情况,炉长需及时指导操枪工的调渣密度和用量,确保渣子不调死,保证溅渣时间和效果,并指导自己下一炉的化渣枪位和方法。

3、操枪工必须确定有正常的工作氮压和流量,确保溅渣过程效果。

4、值班长必须保证炉后有充份的丢补料,每炉钢保证在出钢过程中向炉内加入10-15包的丢补料(30kg)(遇渣很粘时,可以少丢或不丢)。

5、遇拉后吹严重时,操枪工必须先加入轻烧白云石或改渣剂来稠渣,稠渣后倒掉1/3再进行溅渣。

6、在钢水没出尽或溅渣发现炉口钢花很严重时,但炉况又很差时,溅渣枪位必须比正常高200mm以上,并且通过调渣来把渣子溅干。

二、溅渣操作要点1 、调渣工艺及要求调渣工艺是指在炼钢结束后,通过炉口观察炉渣状况,判定炉渣是否适宜溅渣。

如果炉渣过于稀,应加入少量改渣剂调整炉渣,增强炉渣的黏稠度,如果炉渣过热度高,炉渣稀,流动性良好,应加入少量轻烧白云石降低熔渣温度,提高炉渣黏度,使之更适宜溅渣的操作工艺。

(1)直接溅渣工艺:即以炼钢过程中调整炉渣为主,炼钢后的渣较好适合溅渣基本不进行调渣,而直接进行溅渣操作。

要求铁水及原燃料条件比较稳定,吹炼平稳,终点控制准确,出钢温度低,终渣较好,适合出钢[C]>0.10%,出钢<1660℃的炉次。

(2)出钢后调渣工艺:即在炼钢结束后,根据炉渣状况适当加入少量改渣剂或轻烧白云石用以降低炉渣过热度,提高炉渣黏度,改善炉渣的渣系使溅渣层更耐高温和侵蚀。

转炉溅渣护炉系统优化技术基础理论研究

转炉溅渣护炉系统优化技术基础理论研究

转炉溅渣护炉系统优化技术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钢铁产业的发展,转炉溅渣护炉系统优化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基础理论研究的角度,深入探讨该技术的优化方法和方向。

一、转炉溅渣护炉系统概述1.1 转炉溅渣护炉系统的作用与意义转炉溅渣护炉系统是钢铁冶炼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保护措施。

它可以防止转炉壳体和砖衬的烧蚀,延长转炉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和钢质的质量。

1.2 溅渣护炉系统优化的挑战溅渣护炉系统优化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溅渣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溅渣的形成和稳定性息息相关。

其次,转炉操作条件对溅渣的形成和初始渣膜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此外,溅渣护炉系统的设计和操作要求兼顾转炉冶炼的各种因素。

二、转炉溅渣护炉系统优化技术2.1 溅渣护炉系统结构的优化为了提高溅渣护炉系统的性能,首先需要优化其结构和组成部件。

例如,通过合理设计喷水系统,保证喷水位置合理、喷水强度和角度适宜,以达到均匀覆盖炉壁和稳定渣膜的目的。

2.2 溅渣护炉系统渣剂的优化渣剂是溅渣护炉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组成部分。

通过优化渣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改善渣膜的稳定性和降低溅渣对炉壁的侵蚀。

此外,选择合适的渣剂还可以提高转炉冶炼的效率和钢质的质量。

2.3 溅渣护炉系统操作参数的优化转炉冶炼中,操作参数的优化对溅渣护炉系统的性能影响巨大。

如合理控制氧枪的氧浓度和流速,可以影响转炉中的气体组成和温度分布,从而改善渣膜的稳定性和溅渣的产生。

三、转炉溅渣护炉系统优化的基础理论研究3.1 溅渣生成机制研究溅渣的生成机制是转炉溅渣护炉系统优化的基础。

通过研究渣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与炉壁的相互作用,可以揭示溅渣产生的机理和规律。

3.2 渣膜稳定性研究渣膜的稳定性影响整个溅渣护炉系统的工作效果。

通过研究渣膜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性质和行为,可以为渣膜的稳定性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3.3 操作参数对溅渣的影响研究操作参数对溅渣的形成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模拟实验和理论计算,可以探究操作参数对溅渣护炉系统的影响规律,并为优化操作参数提供理论指导。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的应用方法1.溅渣护炉的基本原理,是在转炉出完钢后加入调渣剂,使其中的Mg与炉渣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系列高熔点物质,被通过氧枪系统喷出的高压氮气喷溅到炉衬的大部分区域或指定区域,粘附于炉衬内壁逐渐冷凝成固态的坚固保护渣层,并成为可消耗的耐材层。

转炉冶炼时,保护层可减轻高温气流及炉渣对炉衬的化学侵蚀和机械冲刷,以维护炉衬、提高炉龄并降低耐材包括喷补料等消耗。

氧气顶吹转炉溅渣护炉是在转炉出钢后将炉体保持直立位置,利用顶吹氧枪向炉内喷射高压氮气(1. 0MPa) ,将炉渣喷溅在炉衬上。

渣粒是以很大冲击力粘附到炉衬上,与炉壁结合的相当牢固,可以有效地阻止炉渣对炉衬的侵蚀。

复吹转炉溅渣护炉是将顶吹和底吹均切换成氮气,从上、下不同方向吹向转炉内炉渣,将炉渣溅起粘结在炉衬上以实现保护炉衬的目的。

溅渣护炉充分利用了转炉终渣并采用氮气作为喷吹动力,在转炉技术上是一个大的进步,它比干法喷补、火焰喷补、人工砌砖等方法更合理,其既能抑制炉衬砖表面的氧化脱碳,又能减轻高温渣对炉砖的侵蚀冲刷,从而保护炉衬砖,降低耐火材料蚀损速度,减少喷补材料消耗,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炉衬使用寿命,提高转炉作业率,减少操作费用,而且不需大量投资,较好地解决了炼钢生产中生产率与生产成本的矛盾。

因此,转炉溅渣护炉技术与复吹炼钢技术被并列为转炉炼钢的2项重大新技术。

2 溅渣护炉主要工艺因素2. 1 合理选择炉渣并进行终渣控制炉渣选择着重是选择合理的渣相熔点。

影响炉渣熔点的物质主要有FeO、MgO和炉渣碱度。

渣相熔点高可提高溅渣层在炉衬的停留时间,提高溅渣效果,减少溅渣频率,实现多炉一溅目标。

由于FeO易与CaO和MnO等形成低熔点物质,并由MgO和FeO的二元系相图可以看出,提高MgO的含量可减少FeO相应产生的低熔点物质数量,有利于炉渣熔点的提高。

从溅渣护炉的角度分析,希望碱度高一点,这样转炉终渣C2 S 及C3 S之和可以达到70%~75%。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

转炉溅渣护技术东北大学冶金技术研究所二OO五年四月目录第一章转炉炉龄技术的发展 ----------------------------------------- 1 第二章转炉溅渣护炉工艺参数 ---------------------------------------- 42.1转炉氧枪枪位、顶吹气体流量及留渣量与溅渣量的关系 ------- 42.1.1转炉氧枪枪位对溅渣护炉的影响 ------------------------- 62.1.2氧枪氮气流量对溅渣护炉的影响 ------------------------- 72.1.3转炉留渣量对溅渣护炉的影响 --------------------------- 82.2溅渣时间 ----------------------------------------------- 92.3溅起的炉渣在转炉炉衬内表面上分布 ----------------------- 112.4氧枪喷头结构对溅渣护炉的影响 --------------------------- 122.5底吹对复吹转炉溅渣护炉的影响 --------------------------- 132.6枪位、炉渣粘度对溅渣护炉的炉渣飞溅高度的影响 ----------- 16第三章转炉溅渣护炉改渣剂的研究与应用 ------------------------------ 17第四章转炉溅渣层与炉衬结合机理 ------------------------------------ 214.1溅渣层与炉衬结合形貌 ----------------------------------- 214.2溅渣层与炉衬结合机理分析 ------------------------------- 27第五章溅渣与喷补的结合 ------------------------------------------- 305.1转炉炉衬的毁损 ----------------------------------------- 305.2喷补 --------------------------------------------------- 30第一章转炉炉龄技术的发展转炉炉衬由工作层、填充层和永久层的耐火材料组成,工作层直接与高温钢水、高氧化性炉渣和炉气接触,不断受到物理的、机械的和化学的侵蚀作用。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讲座)PPT课件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讲座)PPT课件
防止中期喷溅。
实际上,溅渣护炉时残留在炉内的 终渣是一种最安全的留渣操作,它有利 于早化初渣,并可促进前期脱P。
首钢三炼钢在前炉溅渣和未溅渣两 种情况下,对吹炼3未溅渣的1.16%提高到1.95%。
(2)中期渣 转炉吹炼中期,铁水中Si、Mn已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
1、 溅渣护炉简介
图1 溅渣护炉示意图
•1991年美国LTV钢铁公司开始采用溅渣护 炉技术,现已有12个钢厂采用,其中内 陆钢厂1998年炉龄达33000次仍在吹炼。
•国内30吨以上转炉绝大部分采用溅渣护 炉技术,炉龄2万炉以上,莱钢30吨转炉 3万炉以上。
•国内部分15吨转炉采用溅渣护炉技术 (三明,安钢等)。 •武钢80吨复吹转炉底吹元件寿命与炉龄
同步,达1万炉以上。
2、溅渣护炉的炉渣控制
2.1溅渣护炉工艺过程
吹炼过程造好渣
出钢后将转炉摇正
降下氧枪吹氮2-3分钟
将多余炉渣倒出
2.2 造渣工艺
转炉采用溅渣护炉技术后, 造渣工艺可简单概括为“初渣早化, 过程渣化透,终渣做粘,溅渣挂 上”。
(1)初渣
在吹炼前期能否迅速形成高碱度的 炉渣,是减轻初渣对溅渣层及炉衬侵蚀 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碱度从1.0提高到2.0时,MgO饱和值相应 由~12%降到~7%,早化初渣尽快提高碱度,MgO饱 和值会显著降低。因而,影响初渣MgO饱和溶解度 的主要因素是碱度。
温度升高,MgO饱和溶解度也相应增 加,大约是温度每提高50℃,MgO饱和 值增加1.0-1.3%。
当终渣碱度为3时,温度由1600℃ 升高到1700℃,MgO饱和值由6%增加到 8.5%。因此,影响终渣MgO饱和溶解度 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在实施溅渣护炉后的造渣实践中,鞍 钢180t转炉使用活性石灰,并在开吹时 加入轻烧镁球、锰矿和复合球团,吹炼 5分钟时的初渣碱度由普通石灰的1.2提 高到2.0。

转炉炼钢工艺(溅渣护炉)

转炉炼钢工艺(溅渣护炉)
就是利用高MgO含量 的转炉炉渣,用高压氮气喷吹到转炉炉衬上 进而凝固到炉衬上,减缓炉衬砖的侵蚀速度, 从而提高转炉炉龄。 • 溅渣层对炉衬的保护作用是:对镁碳砖表面 脱碳层起到固化作用,减轻了高温炉渣对镁 碳砖表面的直接冲刷浸蚀,抑制了镁碳砖表 面的继续氧化。
溅渣护炉的负面影响
吹炼终点[%C] ·[%O]积随炉龄变化情 吹炼终点 积随炉龄变化情 况
关于经济炉龄的问题
生产率、 生产率、成本与炉龄关系
溅渣护炉的优点
大幅度降低耐材消耗; 大大提高转炉作业率,达到高效增产目的; 投资回报率高; 溅渣护炉综合效益每吨钢约为2~10元。
溅渣护炉的负面影响
底吹透气砖覆盖渣层厚度与吹炼终点[%C] ·[%O]积的关 底吹透气砖覆盖渣层厚度与吹炼终点 积的关 系
溅渣护炉的负面影响
底吹透气砖覆盖渣层厚度与吹炼终点[%C] ·[%O]积的关 底吹透气砖覆盖渣层厚度与吹炼终点 积的关 系
炉渣粘度的控制
过低的炉渣粘度有利溅渣的操作,即易溅起、挂 渣且均匀,但由于渣层过薄,会在摇炉时挂渣流 落; 而粘度过大,溅渣效果差,耳轴!渣线处不易溅到, 且炉底易上涨,炉膛变形,所以粘度需要根据实 际情况合理调整; 炉渣过热度增高,粘度下降。
溅渣操作参数控制
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炉渣均匀喷 敷在整个炉衬表面而形成有足够厚度的 致密溅渣层。必须控制好溅渣操作手段, 即根据炉形尺寸,来控制喷吹N2气压力 和流量、枪位和喷枪结构尺寸等喷溅参 数。
其它参数
喷溅时间:通常为2.5~4min; 喷枪夹角:许多厂家的经验表明采用12 度夹角比较理想。
需要采取的其它措施
炉衬材质不能因实行溅渣护炉技术而降 低,对使用镁碳砖而言,其碳含量应控 制为下限; 控制和降低终渣FeO含量; FeO 合理调整终渣MgO含量; 提高溅渣层熔化性温度,降低炉渣过热 度; 降低出钢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某厂回归(R=0 .8104)出的炉渣熔化性 温度与其成份的关系式:
▪ T(℃)=0.7498(MgO%)+4.5017(R)

-10.5335(TFe%)+1582
FeO对S分配比的影响
石灰对硫分配比的影响
R对Ls的影响
三、炉渣的分融现象
▪ 随着温度的升高,溅渣层中的低熔点相先行 熔化,并缓慢从溅渣层中分离流出,使溅渣 层变薄,残留的岩相中高熔点物质(MgO、 C2S、C3S等)比例增高,当熔池温度达到 1600--1650℃时,残留物仍呈固体。这种现 象叫溅渣层的分熔现象。
▪ T FeO 10—12% (MgO) ~7.5—8% ▪ T FeO 12—16% (MgO) ~8—9% ▪ T FeO 16—20% (MgO) ~9—10%
溅渣时机的选择
▪ 为了使熔渣溅到炉壁上能迅速凝固,应在炉 衬表面温度较低时(1500℃)进行溅渣。温度 过低,不但影响转炉作业时间而且会降低渣 在炉衬上的了附着效果。
▪ 但是炉渣与钢液不同,钢液的熔化温度为 一个定值。而炉渣的熔化温度是一个温度区 间,从下面的凝固曲线上可以看出。
凝固曲线图
熔化温度的概念
3、氧化铁对炉渣熔点的影响
▪ 渣中FeO越高,其炉渣熔化性温度越低
MgO对炉渣熔点的影响
▪ 当渣中FeO为30%时,加入10%MgO可使熔 渣熔点下降100℃。
转炉渣控制及溅渣护炉技术
马春生
研究有关溅渣及护炉的基础理论
▪ 一、炉渣的基本组成: ▪ 1、三种理论:离子论、分子论、离子分子论。 ▪ 2、基本组成:因冶炼工艺、钢种、原材料不
同均有区别,但目前我国转炉钢的基本渣系 为CaO、SiO2、FeO、MgO渣系。当然还有 MnO、P2O5、 Al2O3、 S2O5等物质。
层薄,不均匀,甚至上部溅不上。 ▪ 3、溅渣时间长短。留渣量多,溅渣时间增长,
溅渣量增大。 ▪ 4、溅渣成本。留渣量太多,调渣剂成本增加。
溅渣层组成
▪ 1。高氧化铁炉渣:

氧化镁
▪ 2。低氧化铁渣:

硅酸二钙、硅酸三钙
渣子成分
▪ 为了保证良好的溅渣效果,并使溅渣层有耐 下一炉炉渣高温侵蚀的性能,可在出钢后根 据渣中FeO含量来调节渣中的MgO含量及炉 渣的粘度。
饱和溶解度受碱度和FeO含量影 响图
▪ 当初期渣R=1—2,渣中FeO含量10—40%时, MgO饱和溶解度较高。而且这个时候MgO含量的增 大可将炉渣的熔点急剧下降。因此:
▪ 1、初期渣要一次将MgO将入,可以促进化渣。
▪ 2、初期渣中碱度低,FeO含量高,MgO饱和溶解 度高,极容易使炉衬中MgO进入渣中。因此多加 MgO有两个重大意义:尽快化渣、提高碱度,和减 缓炉渣对镁碳砖侵蚀的重要措施。而这两个作用是 相互促进或相互恶化的
▪ 冶炼过程中,特别是考虑到钢—渣之间的化 学反应,MgO的含量一定要控制在接近饱和 溶解度值。绝不能超过其饱和溶解度,否则, 将会有固相MgO析出,使渣变稠,影响化学 反应进行。
溅渣护炉的发展
▪ 60—80年代,日本发明用白云石造渣工艺护 炉。
▪ 80年代,在加白云石基础上摇炉挂渣,护炉。 ▪ 1991年,美国LTV公司发明溅渣护炉技术。 ▪ 1994年,中国开始推广溅渣护炉技术。 ▪ 1998年,全面普及。
四、炉渣的粘度与流动性
▪ 炉渣粘度反映熔渣内部发生相对运动时各层 间的内磨擦力,它是炉渣影响钢、渣之间化 学反应动力学条件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溅 渣护炉来说,熔渣粘度大,溅不上,粘度低, 溅上之后流淌。一般0.02—0.1PaS,相当于 机油。
▪粘度定义有,但在实际 生产中无法测定,可用 初始流动温度来表示。
▪ 影响溅渣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 1、搅动气体—氮氧的流量 ▪ 2、枪位 ▪ 3、留渣量 ▪ 4、溅渣时机 ▪ 5、炉渣的成份
枪位对溅渣量的影响
▪ 当枪位较低时,各部位溅渣量都较低,当提 高炉位时,溅渣量有所增加。当枪位增加到 一定数值时,溅渣量最大。继续提高枪位, 溅渣量反而下降。这是因为:枪位低时冲击 面积小,供给的能量大部分消耗在穿透和搅 拌渣池。枪位过高时,冲击面积大,射流冲 击强度低,每个渣滴得到能量少。理想的枪 位为0.6—0.7D。
各种成份变化范围
▪ CaO 45—55% ▪ MgO 2—11% ▪ MnO 2—8%
SiO2 10—20% FeOx 12—30% P2O5 0.5—2%
二、炉渣的熔化特性
▪ 1、溅渣层的抗高温侵蚀性能与炉渣的熔化温 度有关。越高越能抵抗下一炉冶炼后期高温 炉渣的侵蚀,因此必须了解其熔化特性。
理论依据
▪ 加白云石造渣:使渣中含MgO量达到6—8%, 使其进入饱和状态,减少炉衬中MgO向渣中 扩散。减轻炉渣在冶炼中对炉衬的侵蚀。提 高炉衬寿命。
▪ 溅渣护炉:使含有MgO、C2S、C3S量较高的 渣被溅挂在炉衬表面,凝固使形成耐火度较 高的溅渣层,保护炉衬少被侵蚀。
五、溅渣工艺参数的选择
氮气滞止压力或流量时对溅渣量的影 响
▪ 气体压力较小时,渣子获得的能量小,溅渣 量少,但气体压力超过设计值时不利于溅渣。
留渣量对溅渣的影响
▪ 当渣量增加,各部位获得溅渣量也增加。
根据水模试验得知:
▪ 合理的留渣量主要影响以下因素: ▪ 1、熔渣的可溅性。留渣量少,渣层薄。 ▪ 2、溅渣层的厚度与均匀性。留渣量少,溅渣
调渣
▪ 如果出钢后发现炉渣FeO含量过高,炉渣的粘度过 小,或渣中MgO含量过小,都应该调渣。因为MgO 的饱和熔解度与FeO含量R有关。故调渣可选择以 下三种途径:
▪ 1、降低渣中FeO。加脱氧剂如碳粉。 ▪ 2、增加炉渣碱度R。加CaO。 ▪ 3、增加渣中MgO含量。提高炉渣粘度,熔化性温
度。 ▪ 但都应该通过对炉渣的分析,经过计算来确定加入
石灰对粘度的影响
CaO+MgO对粘度的影响
MgO对初始温度的影响
氧化镁在炼钢渣中的饱和溶解度
▪ MgO在渣中的溶解度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 1、渣中FeO含量越高,MgO在渣中的熔解度
越大。 ▪ 2、炉渣碱度越小,MgO在渣中的溶解度越大。 ▪ 3、炉渣的温度越高,MgO在渣在溶解度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