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 《林海雪原》拓展阅读反思

合集下载

《林海雪原》的感悟(精选10篇)

《林海雪原》的感悟(精选10篇)

《林海雪原》的感悟(精选10篇)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林海雪原》的感悟”,希望本页内容能帮助到您。

感言是一种表达内心深处想法的方式,当我们结束一段旅程或者经历一些事的时候。

就可以下笔写篇感言,记录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感言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林海雪原》的感悟篇1邓小平爷爷曾经说过: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要有理想。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会对自己的前途、对自己要走的路感到茫然,就会在人生道路上徘徊,像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那便是集体。

少剑波、杨子荣等,张口闭口不离集体,可谓已经深入骨髓,同自己的生命融为—体了,风里来,雪里去,是拼搏中积累下的一点一滴。

集体这个词,更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的意境已将不可计数的心融为一体,有着强烈的`集体思维的人,永远把集体利益摆在第—位,这似乎是中国军人的—个很奇怪的特性。

参加过拔河比赛的人都应该体会过,在比赛中,你可以出力,也可以不出力,但怕的是你一起的人也会这么做,可能正是因为由于缺乏集体这一灵魂,你们的比赛会输得一败涂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集体而死,必是重于泰山,小高波正是为着这座泰山而永生。

生与死,有时只是一线之差。

有的人死得气壮山河,那种人,以着另外一种方式存活,可得其所。

有人尽管活了,但却遭千古唾骂,万人践踏。

那种人,为求一丝生机拼命乞怜,却终为土灰。

《林海雪原》,给我们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但更是讲述的一种智慧,一股勇气,一份人性的美。

昨天也是今天的导航,故事启示我们:为了理想信念,为了集体,我们应该有更加明确的选择。

《林海雪原》的感悟篇2“‘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

’这是《林海雪原》全书的第一句话,也是我怀念战友赤诚的一颗心。

”这是曲晓波在作品前给读者的话中的第一句话。

这一句话我觉得在表现曲晓波对战友赤诚的一颗心的同时也体现了我对林海雪原战士们的一颗崇敬的心。

林海雪原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林海雪原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林海雪原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林海雪原是中国作家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20世纪初民国军阀混战时期的东北边塞为背景,主要描写了祁连山区的红军战士和百姓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进行殊死搏斗的故事。

这部小说使我深受触动,感悟颇多。

在读完《林海雪原》后,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首先是对人性的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多样,笔者通过对不同人物心理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比如,书中的六指将军白开水,他原本是个被军阀逼迫的农民,经过红军的培养和指导,成为了一位善战的将军。

然而,当他面临生死考验时,他却为了保全性命而背叛了自己的战友。

这种对人性的深入探讨,让我意识到在极端的环境下,人的本性往往会变得难以预测。

人性的复杂性提醒着我,在面对困境和选择时,要审慎思考,冷静对待,不能轻易做出决策。

其次是对生命的珍惜。

小说中,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奋斗,但他们依然坚持以生命为代价守护自由和尊严。

他们冒着弹雨,冲过强敌的炮火,英勇地与敌人作斗争。

而女主角瑞龙更是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红军的生机。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经历的一些小困难就会叹息一番,但与那些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相比,我真的太渺小了。

读完这本书后,我更加珍惜我的生命,珍惜眼前的一切。

再次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思。

小说中,红军士兵们为了保家卫国、民族解放,不顾生死地与敌人斗争。

他们甘愿舍弃自己舒适的生活,投身军旅,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先辈们流血流汗换来的,我们享受着和平红利,却很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该肩负的责任。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青年人,应该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最后是对勇气和信念的思考。

小说中的红军战士们经历了无数次战斗,但他们依然坚持下去。

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无比的勇气,他们深知自己的事业是伟大的,是历史的必然。

这种勇气和信念让我很受震撼,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在生活中常常迷失的时候。

读完这本书后,我决心要学习这种勇气和信念,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下去,坚信自己的事业和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林海雪原读后感

林海雪原读后感

林海雪原读后感
《林海雪原》是一部充满冒险与刺激的作品,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令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群人在极端恶劣的
自然环境下生存的故事,他们面临着饥饿、寒冷、野兽的袭击以及
人性的考验。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原始美和残酷无情。

雪原上的风雪交加,冰天雪地中的求生挣扎,每一个场景都让人感
到心悸不已。

同时,人性的黑暗面也在极端环境中得到了展现,每
个角色都在生死考验中展现出不同的一面,让人不禁思考人性的本质。

读完《林海雪原》,我深深地被故事所吸引,不仅是因为故事
情节的扣人心弦,更是因为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性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部作品让我重新认识了大自然的伟大和人性的脆弱,也让我
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林海雪原》是一部充满力量和震撼的作品,它让
人不断思考生存的意义和人性的复杂。

读完这部作品,我对自然和
人生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林海雪原》读后感

《林海雪原》读后感

《林海雪原》读后感《林海雪原》读后感(精选19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林海雪原》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林海雪原》读后感篇1深夜,我合上了刚刚读完的《林海雪原》,不由得心潮澎湃。

望着林海雪原这四个大字,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勇敢而机敏的解放军战士在深山老林里与敌人周旋,在枪林炮火之中英勇地前行……。

在皑皑白雪的衬托之下,他的身材显得格外的高大,就好像她的身躯与灵魂都与这白雪熔成了圣洁的一体。

那情景,久久地在我脑海当中环绕,闪现着。

在与土匪的斗争当中,战士们常常会面临艰苦的环境,有时候甚至是生命的威胁。

但是穿山风的狂卷,密集的炮火,都吓不倒他们,吓不退他们,因为他们的心中有能够融化一切的烈火,那就是他们的信念,一个要将全中国解放的信念。

正是因为他们有着这种坚定信念的鼓励和支持,使得他们有了战胜一切的勇气,不管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和困难,也绝不会退缩,即使经历跌倒,也会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直至最后的胜利。

他们坚信只要他们的信念在,就算他们的肉体被毁灭,他们精神上也不会被敌人打败。

正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人所说的:一个人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进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老人追求自己的理想,尽管他失败了,可在我们的眼中,他就是不败的英雄。

从腐朽的封建王朝,到新中国的建立,再到如今繁荣昌盛,国力强盛的中国,这些巨大的蜕变,都离不开革命先辈的抛头颅散热血。

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才换取了我们今天的良好环境。

而他们之所以能日复一日的坚持自己的信仰,就在于他们具有追求理想,完善人格的上进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追求理想,完善人格为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看作实现自我需求的最高精神。

革命先辈尚有如此精神,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才对。

可现如今,我们的一些学生,祖国的未来的希望,却丝毫没有在自己的心中树立理想,整天浑浑噩噩地过着,每天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便万事大吉了,其他时间便沉迷在电视剧及电脑游戏,丝毫不为自己未来的理想而做准备。

林海雪原读后感(精选21篇)

林海雪原读后感(精选21篇)

林海雪原读后感林海雪原读后感(精选21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海雪原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林海雪原读后感篇1《林海雪原》是作家曲波著作,描写在解放战争初期,杨子荣、少剑波等带领的一支东北民主联军小分队,在茫茫林海雪原中与残匪斗智斗勇,胜任完成剿匪任务的故事,小说既有斗智斗力的“槽头炸马”、“奶头山围歼战”,又有斗智斗计的“调虎离山”、“智取威虎山”等的故事情节;既刻画了杨子荣等不顾自己安危,深入虎穴,与敌人巧妙周旋,最后智擒座山雕的英雄形象,又刻画了解放军不畏严寒,无惧牺牲,在辽阔的雪原纵横驰骋,最终歼敌的群体形象。

书看完了,我觉得书中“集体”、“信念”两个词最最“给力”了。

面对冰冷刺骨的狂风骤雪,面对敌人凶狠密集的枪林弹雨和阴谋诡计,战士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消灭敌人,真正解放人民。

凭借着这种顽强的信念和集体作战精神,他们不怕流血,不畏牺牲,最终完成了任务。

而我在“集体”、“信念”面前,显现得那么苍白……在班上不敢主动承担责任,为老师和同学分忧,遇到困难首先就会想到找人帮忙,而不是尝试自己独立解决。

虽然老师和爸爸都与我谈过,但我都没有意识到,也许,现在是到改变的时候了……林海雪原读后感篇2怀着—股澎湃的激情读完了全书,轻轻合上,望着“林海雪原”四个字,似乎是由火热的血所凝成的,衬着封面上的皑皑白雪,显得更加地艳,更加红了。

在那上方,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亲切和蔼的解放军战士,为着自己的理想,更为着祖国的伟大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在深山老林中奋斗的身影。

此时的学似乎已同他们的笑容与灵魂,融为圣洁的一体。

对这些战士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的乡亲们所流的,它鉴证了一个个赤之心,它的脉搏将永远在这片郁郁葱葱的老林里跳动。

《林海雪原》读后感(精选20篇)

《林海雪原》读后感(精选20篇)

《林海雪原》读后感(精选20篇)《林海雪原》读后感(精选20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林海雪原》读后感(精选20篇),欢迎大家分享。

《林海雪原》读后感篇1重读了多年前阅读过的中国当代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发觉此次重读经典所看所想的和原先所读到的有了很大的不一样。

之前的我阅读这部书完全是出于电视剧《林海雪原》播出,很多评论说和原著如何不符,所以当时就想看看原著。

我想也许正是这样的阅读初衷使我在第一次阅读《林海雪原》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书中所描述的传奇曲折的故事情节,而并非是故事思想和内涵本身。

而此次我作为一名即将正式跨入党组织大门的一员去重新拜读这部经典,似乎受益斐然,也决不一样于前。

下头我就对于我此次阅读印象比较深的地方,略谈下个人心得:一、历史的感动永不泯灭“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

这是全书的第一句,也是作者怀念战友赤诚的一颗心。

看到此句,一种莫名的感动立马涌上心头。

一九四六年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的一支精悍小分队,在严寒的冬天深入广大深山密林,在皑皑的东北雪原,凭借自我的大智大勇,与狡猾凶残的敌人搏斗、与恶劣的天气拼争,最终干净彻底地消灭了长期为霸一方、严重干扰我后方的土匪武装,这是这部小说的故事梗概。

合上书卷,细细沉思,脑海中生动地展现的是一群骁勇善战而又不缺乏生动可爱的人物形象——即少剑波、杨子荣、孙达得等革命军人的英雄形象。

他们为了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畏层层险阻,“征服林海,踏透雪原”,应对流血牺牲毫不畏惧,只为了那一个心中执着的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拼搏至极,单纯而简单,却又艰难而伟大——我觉得我的感动源于此。

我想这其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和革命气节是我们不能难以忘怀的,而他们执着于信念、不懈奋斗的精神及勇气我想也同样值得我们反省深思。

在我们缅怀革命先辈的同时,更应当思考如何去向他们学习,如何能更好地实现其中进取的现实意义。

《林海雪原》读后感

《林海雪原》读后感

《林海雪原》读后感
《林海雪原》是一本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小说。

通过这本书,我对北国林海雪原的美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书中的故事叙述了一群探险家前往林海雪原进行探险的故事。

他们在林海雪原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并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英雄高波,他在二道河桥头大拼杀中,与其他战士协同作战,团结一致,运回了军队的物资,并击杀敌人八十六个,最后撤退时,为了掩护群众转移,高波等九位战士壮烈牺牲。

书中对林海雪原的描述,使读者感到了这片土地的美丽和壮丽。

通过阅读,我更加理解了大自然的伟大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此外,书中也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探险家们在林海雪原的经历表明,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成功完成任务。

这给了我启示,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应该积极合作,以共同实现目标。

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好的小说,还是一本有价值的教科书。

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并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我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并从中获得启示。

林海雪原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

林海雪原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

林海雪原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林海雪原的心得体会篇1今天我读完了《林海雪原》,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好词,好句,还学到了一些写作的方法。

至此,我想给大家简略的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一些内容。

这本书是讲:一九四六年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东北境内政治土匪活动猖獗。

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集合了许多战斗经验丰富的战士:胆大心细的杨子荣,心地善良的卫生员白茹,勇敢善战的刘勋等等,组成了一个小分队,用来消灭威虎山上的土匪。

在消灭土匪中,侦察英雄杨子荣提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打进敌人窝藏的威虎山内部,探得敌情,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座山雕匪帮。

正是因为这胆大的设想,在最后的胜利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从中我感受到了杨子荣的智勇,忠诚,少剑波的果断,多谋,孙达德的快捷,利落,李勇奇的豪爽,仗义,座山雕的狡黠,多诈,许大马棒的凶狠,野蛮,并感受到战士们能在那样的环境下坚持不懈,非常不容易。

林海雪原的心得体会篇2我看了这本书之后,我的心中又欢喜又愤怒,欢喜的是我们把那些土匪给杀光光了,愤怒的是那些土匪到处杀人放火,还把粮食抢光,把人命拿来玩,把人当枪靶子一样乱射,实在是太可恶了。

在第一篇血债中,敌人把一个村子中的九个人杀了,还把村子烧了有几个人的心脏都被他们挖出来,扔了。

有的人烧了,有的埋了。

但是死的人的头都没了,后来才看到,是被用铁丝串起来,挂在大树杆是,少剑泼的小队来了,他看了后,十分恼火,想了一会儿,说:“我们要他们血债常还!”其他的人异口同声的说;“对“然后就上路去找土匪算帐了。

在第八篇跨谷飞涧,奇袭虎狼窝中,我们把土匪的匪首杀了,和他的4个儿子,和其他的土匪给杀了,有些被俘虏,其余杀光光,但还有一些土匪,和匪首不在,所以没杀到。

那天战士们都很高兴,吃着水煮猼子肉,然后又出发了。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十分的敬佩他们有勇有谋的精神。

林海雪原的心得体会篇31946年冬天,东北人民解放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整合教学下主题式课外阅读拓展的实践探究——以《林海雪原》课外阅读拓展为例
本学期,在备课组长刘畅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四年级组进行了“借助写景单元进行单元整合教学”的研究。

这一研究源于景山教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远洋小学阶段五年制,六年内容五年完成,时间的压缩,就提出了高效的问题。

另外,教材编者意图非常明确,读写训练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

为此,本次教学活动开展之时,我们得到了语文特级教师杨红兵老师的专家指导,我们组内各位老师也对其负责课时进行了多次打磨。

教学整体设计上,我们依托“一主两翼”理论,把整个单元作为一个系统,以写景文共有的特点为“魂”,将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教材的编辑意图融合起来,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单位组织教学,不再是单篇课文孤立施教。

用大语文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各个知识点放在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进行。

整体施教,教师不仅是在“教教材”,更是在“整合课程资源”;学生不仅是在“读教材”,更是在“学文化”。

教学单元选编了《美丽的小兴安岭》《瑞雪图》《五彩池》《桂林山水》四篇写景的文章。

文章语言优美,形象生动,用词丰富准确。

课文中都描绘了祖国山河的美丽、奇特、壮观,歌颂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四篇都是写景文章,于是我们就仿照人教版教材设计了单元导读,来了解单元内容,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写景文章的兴趣;然后自主学习字词,完成学习单,为展评交流做准备。

接着进行朗读练习、检测,了解课文内容和脉络。

然后再运用开篇《美丽的小兴安岭》读中感悟写景文章的写作方法,《瑞雪图》与它对比学习;《五彩池》是学生自主学习汇报,老师点拨;《桂林山水》自主对比学习。

之后,拓展阅读《林海雪原》感悟小说中的环境、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故事情节。

再接着学“综合学习二”,完成习作、分享等;最后看电影《智取威虎山》写观后感,再进一步深入阅读《林海雪原》。

这样的安排,节省了两课时,为学生课内阅读课外读物提供的阅读与交流的时间。

课前、课后的导读,延展了单元教学内容,构成了独特的整体。

在施教的过程中,我们能利用教材,先教方法,然后学生尝试运用学法学习,再自主学习交流汇报,这样的过程就是利用教材教会孩子技能的过程。

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
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其中,我在执教拓展阅读《林海雪原》一课时,有些教学收获与思考总结如下。

《林海雪原》是曲波写的一篇反映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小说。

当今,引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阅读这部名篇,因年代较远,认知与体会并不会很深刻。

为此,在设计拓展阅读《林海雪原》一课时,首先,我考虑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再次,找一个切入点让学生从一个侧面把握文本;最后,结合观看电影《智取威虎山》的感受,把阅读文本的收获与体悟进行反馈交流。

基于以上考虑,本单元教学之初,面对着浩如烟海的名家名篇,我们不知道选取哪本书进行拓展阅读。

经过甄选,我们选取了与本单元课文《瑞雪图》的写作内容有些许联系的同样是描写“雪景”的小说《林海雪原》进行组织阅读。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校内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有限,真正意义上在一定时期内读完一本文学名著的学生并不多。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我制订了这样的阅读策略:先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激发学生了解欲望;《林海雪原》的作者是曲波,课下我让学生自己收集曲波的个人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学生们对这位有亲身经历参与剿匪斗争的战士兼作家十分感兴趣,有效地激起了学生读书的欲望。

同时,在班级里我搭建班级读书平台,组织班级师生共读一本书,共同分享读书感受与心得。

学生与老师相互交流读书感受,这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迫不及待地让他们想发表读书的见解。

但一开始,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遇到了一些困惑。

在设计教学主问题时,最先以景物描写入手,让学生从自主阅读中勾勒景物描写的语句谈感受,学生几乎很难谈到景物描写的目的是什么?几次试讲是都没有突破这一点。

后来,在杨老师的点拨下,顿有醍醐灌顶之感。

我决定调整教学主问题,以“小分队在去威虎山的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切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及知识点,以自主阅读学习单的形式驱使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让学生读书时自主发现并写写自己有体会与感受的地方,学生交流成果真的能让人喜出望外!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到小分队在遇到任何的艰难都无所畏惧,特别是恶劣的自然环境里,更是表现出惊人的勇气与超人的智慧,从而认识到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为烘托人物
性格与渲染故事情节而服务的。

阅读拓展课结束后,我又结合最新上映的电影《智取威虎山》组织学生观看,并让学生写出观后感,以手抄报的形式张贴进行展示交流;另外,阅读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林海雪原》展讲,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眼中的《林海雪原》,通过展讲,很好地展示了学生的阅读成果。

通过这次阅读拓展课,让我对课内外阅读有机融合有了新的认知,也探索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指导方法,下学期我会继续尝试,希望早日把喜欢阅读,自主阅读,有效阅读的习惯植于每位学生的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