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阅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思想政治_林海雪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思想政治_林海雪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林海雪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2、初步了解东北的气候特点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了解特殊气候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通过收集、调查、分析各种信息及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及成原因,探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情感目标:感受东北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东北平原的具体位置、范围、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基本地理概况。

2.了解东北平原上人们的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

三、教学难点:了解东北平原上人们的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

四、教法学法:1、情景感悟法,让学生通过课件,充分的体会北国带给我们的自然环境、人文知识。

2、学生通过收集调查法、分析法等方法,了解各种信息及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探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3、通过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知识,有创新的探究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准备:1、师生收集展示北国风光风采的各种风景图片及相关知识资料。

2、收集音频、视频资料。

3、多媒体课件准备。

六、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教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特殊礼物,你们想不想要?(展示东北自然风景和人们愉快活动的图片。

)从这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能猜出这是什么地方吗?2、教师:对,就是东北,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东北冬季独特的自然景观,欣赏完这些自然风光,你想到了什么?(预设:想到那里旅游)教师:这个想法不错,我也想去看看那里的美丽风光。

还有谁想去? 教师:想去的还真不少。

这样吧,我们大家一起去林海雪原看一看,欣赏一下那里的美丽风光,了解那里的民俗民风吧。

(教师板书林海雪原 )(二)了解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1、教师:既然我们要去旅游,就要先了解这个地方在哪里,谁知道? 学生1:在东北地区。

学生2:和俄罗斯接壤。

(1)出示中国地图:首先来找一找东北地区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林海雪原》教案

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林海雪原》教案

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林海雪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林海雪原》的故事背景和情节,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品教育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林海雪原》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我国东北林海雪原的美丽风光和民俗风情。

3. 探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思品教育内涵。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林海雪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我国东北林海雪原的美丽风光和民俗风情。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担当的品德素养。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林海雪原的美丽风光和民俗风情。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思品教育的营养。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东北林海雪原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课文《林海雪原》: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3. 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所代表的思品教育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和感悟。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所展现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担当的品德素养。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课文中,“林海”指的是_________。

(2)课文中,“雪原”指的是_________。

(3)课文中的主人公_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林海雪原》精品教案

《林海雪原》精品教案

《林海雪原》教学过程资源宝库一、图片展示,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出示东北虎、人参、鹿茸、貂的图片)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东北地区的几大宝贝,你能随着图片的出示,说出他们的名字并介绍吗?2.学生看图交流:它们是东北虎、人参、鹿茸、貂。

人参、鹿茸、貂被称为东北三宝。

3.教师谈话:同学们了解得真不少,在东北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的宝藏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寻宝小组再次走进东北地区寻找宝藏。

【设计意图:以东北三宝导入,把学生瞬间拉进了东北。

并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快速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资源宝库活动一寻找宝藏1.教师引领:课前同学们分组搜集了东北的宝藏。

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资源宝库资料卡,按照我们以前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小组内交流。

(在学生交流期间,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学生汇报时,适时出示图片)(1)森林小组汇报教师过渡:东北地区有三大著名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森林覆盖率很高,素有“绿色宝库”之美誉。

它的美誉是如何得来的呢?有什么样的宝呢?相信森林小组能给我们解惑。

森林小组学生汇报,其他组的同学补充。

预设:大兴安岭的林地有730万公倾,森林覆盖率达74.1%,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林区。

通过火车,大兴安岭的木材运往祖国的四面八方。

大兴安岭的木材优良,优质林木有落叶松、红松、水曲柳、胡桃楸。

其中红松有“木材之冠”的美称。

(教师随机出示漫山遍野的森林、一节节火车装满木材运往祖国的四面八方的图片)教师补充:同学们,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天然林区,是天然林分布最集中的区域。

东北地区之所以木质好,和东北寒冷的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天气寒冷,树木长得缓慢,所以木质优良。

(2)动植物小组汇报教师过渡:东北地区山多,森林覆盖面大,再加上独特的气候特点,为珍贵的动植物提供了广阔的生长空间,许多名贵动植物更是吸引着众人的眼球。

学生交流:东北的榛子、灵芝、不老草、猴头菇都非常有名。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林海雪原》(北国风光)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林海雪原》(北国风光)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林海雪原》(北国风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林海雪原》是一部以我国北国风光为背景的红色经典小说,讲述了东北联军在小分队的带领下,深入林海雪原,剿灭土匪,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故事。

本课将结合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的教学内容,选取小说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在感受北国风光的同时,了解革命历史,培养高尚的品德。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红色经典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北国风光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

此外,学生对革命的感悟和品德的修养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林海雪原》的故事背景,把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感受北国风光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品德要素,培养高尚的品德修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承革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林海雪原》的故事背景,把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感受北国风光的魅力。

2.难点:分析小说中的品德要素,培养高尚的品德修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北国风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故事情节,提高阅读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小说中的品德要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情感教育法:以故事情节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高尚的品德修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林海雪原》的小说片段及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北国风光的氛围,引导学生关注北国风光的特点。

教师简介《林海雪原》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林海雪原》的小说片段,理解故事情节。

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林海雪原》教案

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林海雪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林海雪原》的故事背景和情节,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品教育意义。

2. 通过学习《林海雪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面对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林海雪原》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思品教育元素。

3. 讨论课文中所展现的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等精神。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林海雪原》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思品教育元素。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等精神。

2. 将课文中的思品教育元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情节和思品教育意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思品教育元素和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等精神。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思品教育意义。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教学准备1. 课文《林海雪原》文本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学生阅读记录本。

4. 讨论问题指南。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林海雪原》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提取思品教育元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中的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等精神的理解。

5. 案例分析:选取课文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其背后的思品教育意义。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思品教育的重要性。

八、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中所展现的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思品教育元素,准备课堂分享。

十、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表现。

五年级下册《林海雪原》精品教案

五年级下册《林海雪原》精品教案

林海雪原一、教材分析《林海雪原》这个教学主题选自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共设计了“北国风光”和“资源宝库”两个主题活动。

“北国风光”,主要引领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利用图片、文字实物的展示,体会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探究人们的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当地人民为了适应环境而采取的种种方法,初步明确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道理。

资源宝库这一课,根据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通过了解北大荒的转变过程,启发学生明确人类对环境开发与建设的巨大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态度与情感。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基础上,了解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迷人景观,并在欣赏北国风光的意境中进一步领会东北平原的冬天的特点及人们是怎样适应那里寒冷的环境的;同时学生在交流汇报中增长了对东北地区人们生活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范围和基本地理概况。

2.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3.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4.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资源,知道东北平原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土地。

5.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明确人类生产要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6.培养学生通过地图查找相关信息的能力和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范围和基本地理概况和气候特点。

2.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

3.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资源,知道东北平原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土地。

教学难点1.探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认清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明白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从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本课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讨论交流和模拟表演等形式,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探究。

1.学生课前自主收集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的生活风俗习惯及丰富的资源。

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林海雪原》教案

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林海雪原》教案

教案: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林海雪原》教案第一章:了解《林海雪原》的背景1.1 让学生了解《林海雪原》是一部描写我国东北林海雪原地区人民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杨靖宇。

1.2 通过图片和地图,让学生对东北林海雪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有所了解,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

1.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状态。

第二章:欣赏《林海雪原》中的自然景观2.1 让学生阅读小说中有关自然景观的描写,如“林海”、“雪原”等。

2.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东北林海雪原地区的美丽风光。

2.3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东北林海雪原地区的特色,如冰雪节、林产品等。

第三章:学习《林海雪原》中的人物精神3.1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主人公杨靖宇的形象,让学生了解他的英勇斗争精神。

3.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小说中找出其他具有正能量的人物形象,并分析他们的精神品质。

3.3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正能量,培养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

第四章:探讨《林海雪原》中的人与自然关系4.1 让学生从小说中找出描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情节,如杨靖宇带领群众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等。

4.2 分析这些情节中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4.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让学生回顾本章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在思想品德方面的收获。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能量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5.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六章:探索《林海雪原》中的民俗文化6.1 让学生阅读小说中关于民俗文化的描述,如民间传说、习俗、美食等。

6.2 引导学生了解东北林海雪原地区的民俗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6.3 学生展示自己了解到的东北民俗文化,如剪纸、冰灯、杀猪菜等。

第七章:分析《林海雪原》中的社会现象7.1 让学生从小说中找出描述社会现象的情节,如阶级斗争、改革变迁等。

《林海雪原》教学设计[最终版]

《林海雪原》教学设计[最终版]

《林海雪原》教学设计[最终版]第一篇:《林海雪原》教学设计[最终版]《林海雪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林海雪原由“北国风光”和“资源宝库”两部分内容组成。

活动重点是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以及这些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明确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从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并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开发、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

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分析信息,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东北地区的民风民俗。

让学生知道要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以及这些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设疑提问,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东北吗?以你的生活经验,你觉得东北是一个什麽样的地方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师: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图片,然后从中找到答案,播放图片请学生欣赏。

看完图片,请同学们用几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师:是啊,冬季漫天的飞雪形成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林海雪原景象。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雪原。

板书:林海雪原(二)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1、出示中国地图:首先来找一找东北地区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出示东北地区图:让学生说说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并在地图上指出其位置。

3、了解气候特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林海雪原景象是由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的,根据你了解的知识说说东北地区的气候是怎样的。

我们这里最冷时零下10度左右,东北地区有零下20-30度,那里为什么这么冷呢?出示地球上的五带图师总结:东北地区是我国离赤道最远,离北寒带最近的地方,所以,冬季温度很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海雪原阅读教学设计
活动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我们国家最北的地方。

师:你能根据手中的地图和过去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东北地区的气候应是怎样的?
学生积极讨论并回答: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冬长夏短,南方已是繁花似锦的时候,这里依然是大雪漫天,人们还身着厚厚的冬衣。

师:介绍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

特别是冬季漫天的风雪形成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林海雪原景象,景色迷人优美。

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许多关于林海雪原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同学们补充的资料。

(鼓励学生发言)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独特的热带风情,也有万里冰封的北国风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北国风光,去领略它的魅力!
二、走进冰雪世界,感受快乐同学们已经对本课知识有了大体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深入认识一下东北地区,了解它们独特的风格。

1 .谁能说一说在我们当地你见到的最美的冬季现象?
2 .在这样的季节里你最喜欢做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
可以让学生和邻近的同学讨论),是啊!这样的季节是美丽的、迷人的。

我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雪景,可以堆雪人、可以滑冰、可以打雪仗??(提醒学生随
时注意安全)
3 .小组交流。

刚才说了我们当地冬季的风景,现在请同学们把课前调查的关于北国风光的资料拿出来(如:关于风景的,雪雕的,在雪中娱乐的??)在小组内一起欣赏交流一下。

4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欣赏各自的资料,讨论感受北国风光特有的韵味,小组内相互交流发表感想。

5 .交流结束,学生谈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北国风光的迷人和带给人们的快乐,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各抒己见,畅谈冬季生活
1 .在这么美丽的冰雪世界中,你知道东北地区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谁能先起来说一说我们当地的人们如何过冬的?(穿衣、交通、室内、饮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 .小组内交流东北人的冬季生活。

补充:在东北,冬天人们出
门时要穿上皮衣,戴上皮帽、手套、耳罩。

为了保暖防寒,房屋的玻璃都是双层的。

一家人围坐在烧得暖烘烘的火炕上吃饭、唠嗑、其乐融融。

出示课件鼓励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从生活习惯、饮食、穿着、娱乐??等方面展开。

3 、学生汇报资料
(1)冬季生活习惯:冬天农村的生活。

室外滴水成冰,室内温暖如春。

因为东北人的屋子里都有暖汽,火炕,火墙等取暖设备,时刻散发着热量。

在外边冻得直打哆嗦的人们,一进到屋子里,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用不了几分钟就全身发热了。

一家人围坐在火锅旁边,都选用重庆的麻辣火锅底
料,涮着羔羊肉,喝几杯当地的老白干,头上冒出热汗珠,述说着明年春天的生产计划。

东北人过冬天大多喜欢到农村去吃地道的土炕火盆, 也就是坐在烧得烫屁股的炕上, 吃着一个铁坑里放着炭上面坐着的大黑铁盆里的菜。

滑冰车,吃冰糖葫芦,吃雪糕,看树挂,看冰雕。

冷了就进屋吃小鸡炖蘑菇,喝烈酒,吃野味。

(2)饮食:每年的十月末十一月初,东北地区的居民就开始准备过冬的蔬菜了,这是东北过冬前的一件大事。

它甚至有着过节一样的气氛,大型厂矿还专门给职工放蔬菜假呢。

现在东北的冬天虽然是什么新鲜的蔬菜都能吃到了,也有好多家庭不再大量购菜了,但是这个习俗仍保留下来。

而且秋菜购买的声势还是很大的,每家买上几百斤蔬菜也是正常的。

酸菜是东北人冬天的主要菜, 所以很多人家都开始购买大白菜, 准备绩酸菜,在绩酸菜之前,白菜需要在阳光下晾晒。

所以楼前楼后到处是大白菜.(还有些人家做辣白菜,酸菜白肉血肠炖宽粉是东北的名吃)
青萝卜, 红萝卜,白萝卜, 胡萝卜也是东北人冬天常见菜,主要是把萝卜切成花或条用盐侵后晾晒,晾干后, 加作料可以蒸吃,或凉拌, 味道好极了!(也可以做酸辣萝卜)(牛肉,羊肉炖萝卜味道也不错, 还可以包萝卜虾皮饺子),倭瓜或南瓜, 也是北方人喜欢储藏的菜。

(3)娱乐二人转(可适当拓展赵本山、黄宏、巩汉林、潘长江??《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植根于东北黑土地的文化积淀和风土人情。

四、课外拓展
1 .出示图片,介绍东北人民利用当地气候严寒的特点,开发冰雪旅游资源, 吸引国内外游客纷纷前往, 并利用这一时机, 举行贸易洽谈,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当地经济。

2 .“我眼中的东北”(小组内交流),每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

小结:东北可以说是人杰地灵,不只有迷人的北国风光,勤劳而又聪慧的人民,更有不可多得的资源宝库,这部分内容我们下一节课来一起探讨。

3 .你还知道东北地区人们的那些生活特点?
板书设计:
北国风光
东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的特点:冬天寒冷漫长,纬度高。

东北平原的文化:雪雕、冰雕、滑雪、猪肉炖粉条、酸菜、秧歌。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地理知识的认知主要定位于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包含省份、地形特点,深度把握上则是让学生能从地图上找到东北地区的大致位置,能在地形图上知道这个地区有大面积的山脉和平原就可以了,因为太抽象的地理知识学生并不明白,因此点到为止,刚刚好。

我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东北地区生活特点作为重点,借助图片与课件让学生对东北的特点有所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