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第5课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教案《论语》入门篇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教案《论语》入门篇教案名称: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教案《论语》入门篇学段年级:幼儿园小班学科:国学经典教育教学时间:5节课,每节课40分钟左右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论语》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部重要经典;2.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礼仪修养;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合理表达和倾听;4.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协作和沟通能力,增强社交技能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幼儿对《论语》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3. 引导幼儿对《论语》中的经典名言进行思考和探究。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在短时间内了解《论语》的内容和精髓?2. 如何让幼儿对《论语》中的经典名言进行理性思考和探究?教学准备:1. 《论语》入门篇的教材资料;2. 与《论语》相关的图片、图片书籍、立体模型等辅助材料;3. 与《论语》相关的故事、动画、游戏等多种教育资源;4. 绘画、手工、游戏等多种活动材料。
教学步骤:第一课:了解《论语》的来历和特点1. 游戏环节:老师带着幼儿玩一个“谁知道《论语》?”的小游戏,引导幼儿知道:《论语》是一部我们中国古代的书,是由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与经典成语、俗语所编纂而成的。
2. 要点讲解:说出《论语》的主要内容:《论语》共20篇,其中第一篇为“学”的篇目,又称《学而》。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这一篇。
《学而》中大量的经典名言和故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等。
这些话虽然有个别语言难度大,但都很有哲理性和生活智慧性。
3. 续手工环节:为了让幼儿更深刻地了解《论语》的特点,老师引导幼儿做一个简单的《论语》立体模型。
教师分发模板,让幼儿按照指示进行手工制作。
通过手工制作,幼儿除了获得更多的动手能力提高外,还能带着这个立体模型去意会《论语》中的名言、故事、情境等。
第二课:了解《学而》的内容和运用1. 课前媒体环节:播放一下题为“孔子国学》于是思,颐道以寂,自消以自抑,气助以自其”的短片,引导幼儿了解《学而》中孔子的思想和思维方式。
教学设计4:第5课 离骚

离骚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教学重点、难点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⑴读课文。
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⑵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教师巡回指导)。
⑶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四、具体研习课文1、讨论诗人追求的理想:明确:总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贤能,楚国能繁荣富强。
具体表现:⑴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⑵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不同流合污。
⑶加强自身修养,追求美好的品德。
2、研习1~7节:⑴这一层作者自述遭贬的政治原因,请同学们找出自己的话概括遭贬原因。
一年级《国学》第五课《或饮食》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称呼长辈,不可 以直呼姓名,这是 对长辈的一种尊重。 在长辈面前,要谦 虚有礼,不要表现 出自己很有才能, 藐视长辈。
路上遇见长辈, 应快步向前问好。 长辈没有事时,即 恭敬退后站立一旁, 等待长辈离去。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杜环代人养母
杜环是明朝一个名官员,他父亲有一位朋友 去世了,剩下母亲无人照顾,而这位母亲的儿 子也不知下落。她便去找自己的亲戚,结果谁 也不愿照顾她。万般无奈,这位母亲只好到处 寻找自己的儿子。杜环得知此事,决定先赡养 这位老妇人,并代老妇人寻找儿子的下落。后 来,这位母亲的儿子虽然找到了,但他匆匆见 了母亲一面,就找借口离开再也没有露面。杜 环则一直赡养着老妇人,对她很孝敬,就像对 自己的母亲一样。
怎样做才算是真正做到尊敬长辈 呢?
1、爸爸妈妈下班后,我们应该—— 2、节日到来的时候,我们应该—— 3、家里有好吃的的时候,我们应该—— 4、在路上遇到长辈应该—— 5、在公交车上,我们应该——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长辈呼唤人时,如果你听到了,应马 上帮他呼叫;如果要叫的人不在,而你 能做长辈吩咐的事,就应该前去照应。
1爸爸妈妈下班后我们应该2节日到来的时候我们应该3家里有好吃的的时候我们应该4在路上遇到长辈应该5在公交车上我们应该长辈呼唤人时如果你听到了应马上帮他呼叫
第五课 或饮食
huò yǐn shí
huò zuò zǒu zhǎng zhě xiān
yòu zhě hòu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zhǎng hū rén jí dài jiào rén bù zài jǐ jí dào
幼勿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命乃坐
五年级国学第5课《变与不变》教案

第5课:变与不变(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变与不变》课文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通过阅读古文,借助译文,了解古文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课文,借助译文,了解古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讲述第二单元的导语,简介《道与规律》。
补充:细心的我们会发现,每天身边的事物都在发生着变化。
日升日落,花开花谢,四季轮回。
没有什么是不在变化着的。
就连我们最熟悉的自己也是今日与昨日不同。
对于“变化”老子又有怎样的理念呢?让我们走进第二单元,去看看《道与规律》。
2.师:在第二单元的第一篇,他就为我们讲述了他眼中的“变与不变”之间的关系。
板书:变与不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1.师范读全文《变与不变》。
2.生初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文,师相机指正。
4.师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将断句、不通顺的句子带领学生多读。
并且使用“/”划分节奏。
师再次范读,生自由读。
5.生尝试齐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
(三)精讲细品1.师简要介绍古文的大意。
生注视古文内容,师逐句对照解释古文含义。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古文,古今对译。
2.重点指导:(1)“希言自然”:不发号施令,不颁布政令。
主张“无为”。
(2)“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统治者要信任百姓。
做人要讲究诚信,我们的社会需要诚信。
3.再次齐读全文,自由背诵。
4.全班赛背,齐背。
第5课:变与不变(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汉字家族,日积月累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汉字“土”的字形演变,以及偏旁“土”的应用。
2.重点学习汉字“地”,并举出偏旁为“土”的汉字,能说出其含义。
3.了解《占星术》的中关于“占星术”的古代应用和相关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汉字“土”的字形演变教学难点: 了解偏旁“土”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生齐读古文《变与不变》。
一年级国学《弟子规-或饮食》教案

第5课:或饮食(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一册第五课《或饮食》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诵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和难字,能读出语言的韵律感。
2.能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理解长幼有序、尊敬长者的道理和一些典型的做法,如“称尊长,勿呼名”等3.能在生活中做到其中的几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诵读课文,能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长幼有序、尊敬长者的道理和一些典型的做法。
四、教学过程:一、自主质疑利用课后的“说一说”,学生看图自由表达赞成哪种方式。
针对学生的选择,教师因势利导地揭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们一起看看《或饮食》中叫我们怎么样去做”二、自主探究(一)识读生字1.教师根据本班学生识字的情况,将课文中的生字、难字和多音字选出来,用幻灯片显示出来。
例如“趋”等,教师为学生拼读师范。
、2.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自己进行拼读,同桌互助,教师下位巡视帮助。
指名读,齐读。
(二)朗读感悟1.解决了生字难字后,学生自由朗读,放开嗓子朗读。
2.教师下位巡视,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教师为学生范读全文一遍。
范读时,注意押韵和停顿。
要求学生仔细聆听。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4.学生齐读(三)理解《或饮食》1.教师对全文进行简单的讲解。
不必过细解读,只需对内容有一个简单的体会。
2.通过对读、点读、齐读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三、自主应用1.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齐读2.教师提上句,学生接下句3.鼓励当堂背诵第5课:或饮食(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一册第五课《或饮食》第二课时《神奇的汉字》二、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长”形体的演变。
2.知道“长”的各意思。
3.感受汉字的神奇。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长”字演变中形体和意思的变化,感受汉字的神奇。
教学难点: “长”含义的不同。
四、教学过程:一、自主质疑ppt出示甲骨文的“长”,带领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猜猜它是什么意思?二、自主探究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用“从图中我看见什么人在做什么”完整地说出图意。
国学教案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品性沉静淡泊,情绪就安逸自在;内心浮躁好动,精神就疲惫困倦。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保持纯洁的天性,就会感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天性就会转移改变。
四、分组比赛背
五、总结
板
书
设
计
第8课坚守情操
赵康靖纯净心意
教
学
反思
学科
国学
单元
课题
第9课都邑二京
主备人
娄永昌
执教人
娄永昌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1、识记《都邑二京》中生僻的字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分组比赛读
板
书
设
计
第2课
隋侯获珠
教
学
反思
学科
国学
单元
课题
第3课古代帝王
主备人
娄永昌
执教人
娄永昌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1、识记《古代帝王》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古代帝王》并尝试背诵
教学重点
找出韵律,熟读《物中珍品》并尝试背诵
教学难点
识记《物中珍品》中生僻的字
教学准备
所需课时
三、理解字句意思
【译文】资父事君曰严与敬:供养父亲,待奉国君,要做到认真、谨慎、恭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对父母孝,要尽心竭力;对国君忠,要不惜献出生命。
大国学第五册全册教案(1)
⼤国学第五册全册教案(1)第1课孝为根本备课⼈:教学⽬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的语感、韵味。
2、能通过⽼师讲解和课⽂注释,理解各则的⼤意。
3、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
做⼀个孝顺的⼈。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课⽂,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的语感、韵味。
⼆、教学难点: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
做⼀个孝顺的⼈。
四、教学过程:1.谈话导⼊:师:我们经常说,中华名族是礼仪之邦,我们有很多的传统美德!谁能为⼤家列举⼀些你们所知道的美德?⽣⾃由答。
师:⼤家都说的⾮常好,说了很多的美德。
说明同学们平时也都拥有这些美德,是吗?⽼师为你们骄傲!师:(重复学⽣说过的美德)在所有的美德当中,你们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由答。
师:同学们说的⾮常好!既然能说出来,就说明同学们⾝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点!刚刚也有同学说到了“孝”,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百善孝为先”。
(板书: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谁能帮⽼师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答。
师:⾮常好!百善,意思就是所有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就是说在所有的美德当中,孝是最⾸先的,也是最重要的。
换句话说就是---(出⽰课题)“孝为根本”。
2.解读课题:神奇汉字—孝。
(1)观看视频:“孝”字的演变(2)说⼀说:你对“孝”字的理解。
(⽣⾃由答)师⼩结:说的⾮常好,孝这个字就像上⾯是个⽼⼈,下⾯是个孩⼦,我们可以理解为⽼⼈依靠着孩⼦,孩⼦⽀撑着⽼⼈。
是不是呢?⼈的⼀⽣当中,开始都是⽗母照顾⼦⼥,慢慢的,随着我们的长⼤,变成了⼦⼥赡养⽗母。
组起来就是个“孝”字。
你看,多么形象!除此以外,对“孝”这⼀中华传统美德,古⼈⼜有哪些其它看法呢?让我们⼀起听听圣⼈孔⼦以及他的弟⼦们是怎么说的吧!3、学习新课。
(2)⽣⾃由读课⽂。
(⼤声读、⼩声读,个⼈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读。
二年级国学教案
二年级国学教案(上)第1课咏风【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一》。
2、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背诵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一》。
【教学重难点】1、疏通文意,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
【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一》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3、我能背诵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一》三、研探展评(一)1、出示学习指导一(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咏风》,能读正确、读通顺。
(2)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自研共探:自学:自读古诗,扫除文中生字词障碍。
对学: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读古诗。
组学: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学情展示:展示方案: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
方案二:我能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四、研探展评(二)1、出示学习指导二(1)认真读《<百年姓>节选之一》,理解大意。
(2)试着背诵全文自研共探:先自学,对子间交流文意,互读并纠错。
学情展示:展示方案:方案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百家姓>节选之一》,方案二:会背全文五、巩固提升小组间比赛背诵古诗《咏风》及《<百家姓>节选之一》板书设计:1咏风唐虞世南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教后反思:第2课咏风【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二》2、背诵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二》。
【教学重难点】1、疏通文意,了解五言律诗的特点,体会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2、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
3、知道百家姓的来源。
【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风》和《<百家姓>节选之二》2、我能借助课后译文理解文意。
六年级国学第5课《董狐直笔》教案
第5课:董狐直笔(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十一册第五课《董狐直笔》第一课时课文、日积月累二、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能够掌握正确的断句,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3.初步了解春秋战国时代的相关背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能够掌握正确的断句,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正确的断句,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日记月累”的部分,导入新课。
2.介绍春秋战国时代的相关背景,然后导入,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1.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三)再读课文1.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课文,认真听,注意老师的停顿。
2.教师范读课文。
对于一些比较难读的句子,教师可以重点指导。
例如: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桃园/而迎赵盾。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难读的句子。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特别注意句子的停顿。
第5课:董狐直笔(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十一册第五课《董狐直笔》第二课时古今对译理解课文二、教学目标:1.根据注释和译文,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董狐直笔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两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3.理解孔子的话所表达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根据注释和译文,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的话语所表达的惋惜之情,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董狐直笔》,齐读课题2.齐读课文,读通句子,读正确、流利。
(二)古今对译理解课文1.那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请同学看课文的内容,老师读译文内容,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
2.教师读,学生看、听。
3.如果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请同学们再读译文或借助注释深入理解。
4.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相信你现在一定能更好地读好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文。
大国学第五册全册教案(1)
第1课孝为根本备课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
3、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
做一个孝顺的人。
一、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二、教学难点: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
做一个孝顺的人。
四、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师:我们经常说,中华名族是礼仪之邦,我们有很多的传统美德!谁能为大家列举一些你们所知道的美德?生自由答。
师:大家都说的非常好,说了很多的美德。
说明同学们平时也都拥有这些美德,是吗?老师为你们骄傲!师:(重复学生说过的美德)在所有的美德当中,你们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生自由答。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既然能说出来,就说明同学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点!刚刚也有同学说到了“孝”,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百善孝为先”。
(板书: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谁能帮老师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师:非常好!百善,意思就是所有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就是说在所有的美德当中,孝是最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
换句话说就是---(出示课题)“孝为根本”。
2.解读课题:神奇汉字—孝。
(1)观看视频:“孝”字的演变(2)说一说:你对“孝”字的理解。
(生自由答)师小结:说的非常好,孝这个字就像上面是个老人,下面是个孩子,我们可以理解为老人依靠着孩子,孩子支撑着老人。
是不是呢?人的一生当中,开始都是父母照顾子女,慢慢的,随着我们的长大,变成了子女赡养父母。
组起来就是个“孝”字。
你看,多么形象!除此以外,对“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古人又有哪些其它看法呢?让我们一起听听圣人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是怎么说的吧!3、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第5课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2.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读文、背文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老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
(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
3.指名学生读。
评价(正音)。
4.学生齐读。
男女生分读。
(男生读引号外面的,女生读引号里面的)
5.小组合作,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吧。
(2遍)
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6.小组比赛读。
(二)熟读课文理解大意
1.认真看看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看自己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师读译文,生读原文;
(三)练习背诵
(四)布置作业
星期五背诵这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