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节能改造案例

合集下载

建筑节能十大案例

建筑节能十大案例

建筑节能十大案例1. 美国纽约的Empire State Building绿色建筑改造项目。

通过更新建筑外墙、加装新的灯光电子设备和太阳能电池板等节能措施,该建筑节能达到了38%。

2. 德国柏林的Passive House Passivhaus Passivhaus技术已经成为建筑界的节能技术之一。

Passivhaus是指能够在室温控制和通风的情况下,减少90%的能源消耗。

这种技术通过保温、领先的隔热边境设计和使用高性能窗户和门来实现。

3.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鲁斯的微软研发中心。

该建筑设计了一个雨水收集和净化系统,用于收集和流通水。

此外,它还使用太阳能源和地热能源来为建筑提供热和电源。

4. 法国里昂的The Conseil Régional Rhône-Alpes大楼。

该建筑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和结构,加入太阳能光伏板、冷却水系统、双层玻璃镜面和热回收系统等节能措施。

其节能效果达到了71%。

5. 英国伦敦的The Crystal建筑。

该建筑通过使用太阳能发电板、高效隔热材料和结构、以及一个灵活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等技术来降低其能源消耗。

其节能效果达到了65%。

6. 中国深圳的深圳国际绿色住宅小区。

该建筑采用了现代节能技术,包括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高效隔热材料和纳尼科唐杜沃传统的建筑技术。

其节能效果达到了近50%。

7. 瑞士日内瓦的United Nations Office建筑。

该建筑采用高效采暖、冷却、通风和空调系统、三层玻璃墙等现代节能技术。

其节能效果达到了45%。

8. 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的One Central Park建筑。

该建筑利用太阳能和活动立面等生态特色,采用了现代生态建筑技术来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系统。

其节能效果达到了40%。

9. 美国洛杉矶的Net Zero Building。

该建筑不仅可以在不使用外界电力和燃料的情况下自行维持,而且还能生产出超过它所需的电力,向外界供电。

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案例

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案例

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案例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是当前全球各国都面临的重要任务,旨在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成功案例,以希望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1.德国的能源转型德国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实践之一。

该计划于2010年启动,旨在逐步减少对核能和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制定法律和政策、提供财政支持、鼓励技术创新等。

通过这些努力,德国已经大幅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包括风能和太阳能的发电量。

此外,德国还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鼓励能源节约和减排。

德国的能源转型经验对其他国家的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中国的清洁能源发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也是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制定可再生能源法、设立政策和财政支持、推广清洁能源技术等。

中国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国家。

此外,中国还鼓励能源效率提升,推广新能源汽车和低碳城市建设。

中国的清洁能源发展经验显示,政府的政策支持、市场机制改革和创新驱动是实现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关键。

3.冰岛的地热能利用冰岛位于火山带上,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冰岛政府利用这一优势,推动了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

目前,冰岛的地热能供应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能源需求,包括供暖和电力生产。

地热能不仅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冰岛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提供财政支持,并与企业合作推动地热能的开发。

冰岛的地热能利用经验表明,充分利用本地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是实现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

4.瑞典的废物能源利用瑞典面临废物处理和能源供应的双重挑战,但通过创新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废物能源的利用。

瑞典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实行强制回收、建设垃圾焚烧厂和生物气体发电厂等。

装配式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案例

装配式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案例

装配式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案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业一直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的挑战,人们开始探索更加节能环保的建筑解决方案。

在这一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技术应运而生。

装配式建筑具有快速、节能、环保等优势,在实际工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将介绍几个国内外的装配式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案例。

一、上海中国电信大厦上海中国电信大厦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层装配式建筑项目。

该项目采用了钢结构模块化设计与组装方式,并且在墙体和楼板上使用了高性能保温材料,有效降低了热量传递和传导造成的能量损失。

同时,通过外窗系统的优化设计,实现了良好的光热利用以及室内空调系统和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

这些节能技术的应用使得该大厦达到了较高水平的节能标准,有效地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二、德国宜家超市宜家超市是世界知名的家居用品零售巨头,在其位于德国哈雷市的一家分店中,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技术实现了节能效果。

该超市利用了太阳能光伏板在白天发电,并将多余的电力储存起来以供晚上使用。

此外,超市的集中供暖系统经过精心设计,有效利用余热回收技术,在保持舒适温度的同时减少能源浪费。

这些措施使得宜家超市在功能与环保性方面兼顾,并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三、中国南京江东城战略新区作为一个大规模城市更新项目,南京江东城战略新区在塑造城市形象的同时也注重了节能环保。

该项目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与组装方式快速搭建建筑结构。

此外,在墙体和屋顶上选择了具有良好隔热性能和保温效果的建筑材料,并配备了高效节能设备和系统,如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江东城战略新区在节能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美国西雅图SLU 517住宅项目SLU 517住宅项目是美国西雅图的一个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

该项目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技术,通过工厂预制和模块化设计,在减少建筑废料和施工噪音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

寻求历史与未来的平衡——诺曼福斯特德国国会大厦节能改建

寻求历史与未来的平衡——诺曼福斯特德国国会大厦节能改建

寻求历史与未来的平衡——德国国会大厦节能改造历史背景:地处国会大厦原名为帝国大厦,1894年12月建成。

1993年2月27日,著名的国会大厦纵火案使国会大厦付之一炬,简陋修复后的帝国大厦成了纳粹帝国宣传部的活动中心。

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占柏林,大厦再度被烧。

这以后的几十年里再次被简陋修复的大厦一度沉寂,直到90年代初德国联邦政府决定迁都柏林后,才成为民众瞩目的中心。

1992年,联邦政府为改建大厦组织了公开性设计竞赛。

两个一等奖方案:英国建筑师福斯特的方案最有特色之处是像华盖一样罩在原帝国大厦上空的半透明玻璃屋顶。

另一个则是西班牙建筑师卡拉特拉瓦的方案,钢结构的玻璃穹窿下方是议会大厅。

最终,福斯特被指定为改建国会大厦的建筑师。

但大多数德国议员不支持他最初的中奖方案,而希望国会大厦重获被炸的半圆形屋顶。

建筑师在此限制条件下多次改变设计,最终作品也吸收了卡拉特拉瓦的一些想法。

尽管如此,整个建筑任由着它不凡的力量,处处流露出福斯特的典型手笔。

1999年,改建工程完工后,面对焕然一新的国会大厦,我们立刻就能做出这样的判断:没错,这就是一座福斯特式的建筑。

生态意识下的改建:1.能量储存与循环德国议会决定,设计并建造出节约能源的供应系统,来使国会大厦起到表率作用。

其中多出的能源将以地热(冷)的形式存在低下土层及300M深的地下水中,以便有更多需求时使用。

简单说就是在夏天将多余的热量储存到地下,到冬天用于供暖。

同样,在冬天把自然冷却的冷水输入地下,夏天再将水取回来用于制冷。

为了实现地下储能,该工程在地下建立了一个储冷站和一个储热站。

储冷站设在地下6 5 m 深处,储热站设在地下330m 深处。

2.自然采光全楼尽可能地采用自然采光。

为此设计师精心设计了大厦的玻璃穹顶,使阳光充满了议会大厅,中央的倒锥体上镶嵌的360片反光玻璃则将投射进穹顶的更多自然光反射向议会大厅。

再加上两侧内院的采光,基本可以确保议会大厅日间照明需要,大大减少对人工照明的需求。

国外老旧小区改造案例

国外老旧小区改造案例

国外老旧小区改造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国外许多老旧小区面临着破败、拥挤和设施陈旧的问题。

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许多国外城市开始进行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

下面列举了10个国外老旧小区改造的案例。

1. 荷兰鹿特丹住宅改造项目荷兰鹿特丹市的一个老旧住宅区通过拆除和重建的方式进行改造。

新建的住宅采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配备先进的设施和绿色的公共空间。

改造后的小区不仅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还增加了社区设施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2. 英国伦敦老旧公寓楼改造伦敦市中心的一栋老旧公寓楼经过改造,成为了现代化的住宅区。

改造后的公寓楼安装了节能设备和智能家居系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公寓楼的外立面进行了修复和翻新,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3. 美国纽约老旧公寓大楼改造纽约市曼哈顿的一栋老旧公寓大楼进行了综合性的改造工程。

改造包括建筑外立面的修复、电梯和管道设备的更新、室内空间的重新设计等。

改造后的公寓大楼提供了更加现代化和舒适的居住环境,吸引了更多的居民入住。

4. 澳大利亚墨尔本老旧小区改造墨尔本市的一个老旧小区通过改造,打造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住宅区。

改造包括对公共空间的重新规划、绿化植被的增加、交通设施的改善等。

改造后的小区成为了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来访。

5. 德国柏林老旧建筑改造项目柏林市的一处老旧建筑经过改造,成为了一个集文化、创意和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

改造后的建筑群内设有艺术工作室、展览空间、咖啡厅等,吸引了艺术家和创意人士前来工作和居住。

6. 加拿大多伦多老旧公寓改造计划多伦多市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了老旧公寓的改造计划。

改造后的公寓引入了可再生能源系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公寓的室内空间进行了重新设计,增加了公共设施和社交空间,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7. 日本东京老旧住宅区改造东京市的一个老旧住宅区进行了综合性的改造工程。

改造包括建筑外立面的修复、设施设备的更新、交通道路的改善等。

太阳能技术在城市能源供应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太阳能技术在城市能源供应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太阳能技术在城市能源供应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引言:在当今世界,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传统的能源供应方式已经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等。

因此,太阳能技术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的能源形式,正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中得到应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太阳能技术在城市能源供应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其优势和挑战。

一、德国弗赖堡案例德国弗赖堡是世界上第一个推广太阳能技术的城市之一。

该城市以其充足的阳光资源和创新的能源政策而闻名,几乎每幢建筑都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

这些电池板不仅可以为城市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还能将多余的能量存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弗赖堡的太阳能技术应用不仅带来了环境保护的效益,也为城市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然而,该城市也面临着太阳能技术成本高昂、存储和输电技术不成熟等挑战。

二、美国旧金山案例美国旧金山作为一个高度发达和环保意识强烈的城市,通过大规模采用太阳能技术来满足能源需求,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旧金山的政府通过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居民和企业安装太阳能电池板。

截至目前,旧金山已经建设了大量的太阳能发电站,以及上千个太阳能发电系统。

这些太阳能系统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还帮助居民和企业减少了能源成本。

然而,旧金山的太阳能技术应用也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大规模建设成本高等挑战。

三、中国上海案例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在能源供应方面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上海开始大力推广太阳能技术的应用。

通过在建筑物、公共场所和工厂等地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上海已经成功地将太阳能技术融入城市能源供应体系中。

通过这些太阳能系统,上海能够大量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减少了空气污染。

此外,上海还通过政策鼓励居民和企业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以进一步推动太阳能技术的应用。

不过,上海的太阳能技术的推广仍面临着建设成本高昂、技术和设备供应等挑战。

结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太阳能技术在城市能源供应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的案例研究

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的案例研究

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的案例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政府采取了许多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案例为例,探讨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的具体措施和效果,并归纳总结其中的启示和经验。

案例一:德国“能源转型”政策德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其“能源转型”政策成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

在政策层面上,德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制定绿色发展目标、设立可再生能源优先购买机制、推广电动汽车等。

此外,政府还提供了丰厚的补贴和奖励,激励企业和个人采用清洁能源和节能措施。

这些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德国的能源结构转型,使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渐增加,碳排放量显著降低,同时也带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该案例启示我们,政府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时,需要明确具体的目标,制定相关政策,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激励措施。

同时,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让企业和个人在长期规划和投资中有所依托,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案例二: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政府积极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建设,以激励各行业减少碳排放、提升能效。

近年来,中国陆续在多个地区设立了碳交易市场试点,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碳排放权的供求关系,推动企业采取低碳技术和措施。

政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减排指标和配额,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推动碳减排行为。

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有效地降低了碳排放量,还促进了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该案例告诉我们,建立碳交易市场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

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碳市场的有效运行,促进碳交易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案例三:美国个人税收抵扣政策为了激励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和能源消费行为,美国政府实施了个人税收抵扣政策。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CATALOGUE目录•背景介绍•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策略与实践•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成效与影响•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经验与启示•未来展望与建议•参考文献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意义减轻环境污染建筑行业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节能改造可以减少建筑物的碳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减少能源消耗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量,进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德国建筑能耗现状及挑战高能耗老旧建筑技术瓶颈德国政府对建筑节能改造的政策支持提供资金支持德国政府通过提供补贴、贷款等方式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资金支持。

简化审批流程德国政府简化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审批流程,加快了改造项目的实施速度。

推广节能技术德国政府鼓励并支持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010302节能改造的基本原则与目标减少能源消耗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源消耗量。

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促进绿色建筑发展通过节能改造,提升建筑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

实现社会经济效益通过节能改造,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102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提高气密性高效节能窗户安装太阳能系统配备高效空调和采暖设备节能改造的技术措施030405节能改造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政府补贴对进行节能改造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绿色贷款能效证书01020403推行能效证书制度,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透明度。

政府提供补贴,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节能改造。

提供绿色贷款,帮助企业和个人进行节能改造。

德国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在实施后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从而减少了能源进口,降低了能源成本。

此外,改造后的建筑在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效率提高,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建筑节能改造不仅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由于减少了能源消耗,也保护了环境,对居民的健康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节能改造案例
新建筑节能法规对老建筑的节能改造也采取了一些强制措施,例如新建筑节能法规要求对旧的锅炉进行强制性改造,改造完成期限取决于锅炉的类型,但至2008年所有锅炉必须全部改造完成。

根据德国相关部门的统计,德国家庭的平均能源消耗中,供热能耗是最大的,占到49%,远远大于汽车35%的能耗。

因此,德国老建筑的节能改造也主要集中在建筑热绝缘性能的改造上。

Sabine Glaser公寓节能改造
从外观上看,德国路德维希港的公寓楼Sabine Glaser与大街上其他楼房并无二致。

但这座具有70年历史的老楼房并非如呈现在眼前的外观那样简单,它是德国第一座从大能耗住宅改建为节能住宅的旧楼房。

由于最新绝缘技术和建筑技术的应用,Sabine Glaser100平方米公寓的供暖账单从每年700欧元猛减至每年100欧元。

为一座老房子供暖,每年每平方米将消耗掉相当于20升油的能源,并导致每平方米产生60公斤的二氧化碳。

现在,这所房子被授予3升房的称号,屋如其名,改造后的Sabine Glaser每年每平方米消耗的能源相当于3升油,与以前20升的能耗相比,建筑能耗实现了大幅度降低。

德国新的建筑节能法规EnEV规定,新建建筑和改建建筑每平方米耗油量必须低于7升。

不过,化工公司BASF在Sabine Glaser公寓楼的节能改造中制定了更大的节能目标,让一座旧物业的节能效果远远超出最新的德国建筑节能标准。

改造后的公寓装有150多个传感器,用于监控室温、建筑的能量流和空气质量,以便对能源消耗和热损失进行严格的监控。

例如,当住户出去度假时,研究者经过一年的测试,发现能耗实际上小于每平方米3升。

新型节能材料
绝缘材料在大幅度降低房屋燃料消耗方面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建筑外墙被加上了20cm厚的NEOPOR板,这是由BASF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热绝缘材料。

这种基于聚苯乙烯的材料含有可以形成热反射的石墨微片,使热辐射很难穿透建筑物。

NEOPOR的热传导性远低于普通住宅建筑中常用的泡沫聚苯乙烯,这样只需要相当于传统聚苯乙烯绝缘材料一半的数量,NEOPOR绝缘材料便可达到相同的热绝缘效果,这对空心墙间几乎没有空隙的旧楼房而言极为理想。

房屋原有的屋顶和天花板中的绝缘材料也由NEOPOR取代。

据计算,生产一块面积为1m2、厚为20cm的NEOPOR热绝缘板大约需要10升原油,但是评估显示,它可以在50年的时间内节约大约1200升的供暖用油。

房屋的内墙涂有一层特殊的石膏,有助于夏天房间不使用空调的情况下就可以保持凉爽。

这种石膏也是由BASF设计,石膏含有充满蜡粒的微囊体,蜡粒中储存潜热,如果外面温度很热,蜡就融化从而吸收热量,而不会让室内温度升高。

试验显示,2cm厚的新石膏涂层与20cm 厚的木砖墙具有相同的热吸收能力。

减少热桥效应
除了重点对建筑热绝缘性能进行改造,设计者也致力于减少热桥效应,像穿过绝缘材料的螺栓和螺钉会传导热量。

例如,为将热损失降至最低,公寓的阳台采用单独的独立结构设计,而不是用螺栓直接固定在建筑物上。

此外,窗户采用三层玻璃,热损失比单层玻璃减少5倍,窗框由塑料制成,内有隔热聚亚安酯。

大窗户还起到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增加进入卧室与客厅的自然光,也可以增加太阳热辐射使得南向房间温度升高。

虽然房屋实际上是密封的,但节能通风系统为居住者提供了新鲜空气。

不新鲜热空气从厨房和卫生间被抽进顶楼的一个热交换器,并将85%的热量转换成新鲜空气。

然后这些新鲜空气在送入居室和卧室之前再被加热。

研究人员还监控部分公寓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以判断通风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太高,则表明需要提高通风率;如果太低,则可减少通风率,以节省费用。

BASF计划明年在地下室安装聚合体电解膜燃料电池用于发电,以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

这种微型发电设备首先将天然气转变为一种富含氢气的气体,然后这种气体被抽进燃料电池并产生电流。

BASF在德国路德维希港3升房的投资是500欧元/平方米,但随着价值4000亿欧元的旧房改造市场正在开始浮现,很明显这家公司的投资是物有所值。

BASF不是惟一开发节能建筑材料的公司。

德国斯图加特市Fraunhofer 建筑物理学研究所的一位建筑物理学家Norbert Konig与其同事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双层玻璃,名为T-OPAL,高温时它不传热,以防楼房在夏
天时过热。

现在的玻璃建筑(如花房、温室和写字楼)普遍装有百叶窗或空调,这样即使在热天时屋内也能保持舒适温度。

而T-OPAL相对来说更便宜,其成本只有相同面积百叶窗价格的1/10。

这种新型双层玻璃的绝缘间隙填充有一种被称为热光聚合体的物质,其光学性能可随温度而改变。

天冷时,聚合体以晶体形式存在并传导光,而天热时,聚合体发生相变,成为融化状态,其反射的光线和红外线辐射比它传导的还要多。

目前这种玻璃已由Fraunhofer研究所申请了专利。

Konig的斯图加特同事还开发了一种由回收玻璃制成的无机热绝缘体,代替聚苯乙烯和矿棉,因为如果使用不当,后两者会引起呼吸问题。

玻璃碎片被研磨后与膨化剂相混合,产生一种可塑形的粒状物质。

在热处理的最后阶段,膨胀的玻璃颗粒粘合在一起,产生一种导热性较低的多孔绝缘体。

这种新型材料被称为REAPOR,可耐高压,因而可与其他设备和装置装配在一起。

Konig认为,对建筑物理学家来说,重要的是研发实用的材料,既符合建筑规范又符合建筑公司的预算。

那么,有没有可能以普通住宅的价钱建造环保住宅呢?建筑师Bill Dunster认为是可能的,但关键是在设计过程,每个决定都要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和节能设计,而不是把它们寄希望于增加昂贵的设备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