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

【课题】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江苏省盱眙县马坝中学高中部周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是相符的;·会用楞次定律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的一致性。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

【教学工具】相关实验器材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课题1.问题情景的创设上课开始,教师演示实验:(1)演示课本本章第一节中图16—5所示的实验(探究性:第一次插入和拔出);(2)重复上述实验(验证性:再次插入和拔出)。

2.课题的提出教师设置以下问题,为下面的随堂实验作准备,并引入课题。

(1)陈述第一次插入时的现象,陈述第一次拔出时的现象。

(2)再次插入时指针的偏转方向?再次拔出时指针的偏转方向?(3)不同动作情况下电流指针的偏转方向不同,相同动作情况下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同,这说明什么呢?使我们想到如何确定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问题。

(4)为了发现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我们怎么办?(5)你准备在实验中观察和记录什么?是记录指针的偏转方向还是记录感应电流方向?(师生共同解决以上问题)二、实验探索,获取信息学生实验前,通过回忆的方式提出:前两节我们用磁通量变化的概念表达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由此可以想到,也应该用磁通量变化的概念来表达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学生正式实验前,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以便下面实验的顺利进行。

(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线圈所对应的闭合回路)(2)如何确定电流的流向和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师可通过演示,板画电流流向和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并让学生观察、连接回路,尽可能与课本中的统一,以便检验。

高中物理_科学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科学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科学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二、实验探究1.体验楞次定律实验探究过程。

三、科学态度与责任1.感受科学家对规律的研究过程,学习他们对工作严肃认真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2.学会欣赏楞次定律的简洁美。

四、科学思维1.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解答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概括、表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以感应电流的磁场作为“中介”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以感应电流的磁场作为“中介”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利用“中介”研究或表述问题的方法、比较总结法、分组学习法。

【教学器材】1.教师实验:亚克力管1根、铝管1根(40cm)、强磁性球、铁球、条形磁铁、电池、灵敏电流计、线圈等。

2.学生实验:灵敏电流计、线圈、条形磁铁、导线。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视频导入:以中央台《加油向未来》第三季第11期节目中钕铁硼磁铁小车分别从木轨、铝轨、铜轨三个不同轨道自由落下砸西瓜的视频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并提出问题:“为什么铜轨道落下的磁体没有砸到西瓜?”引起学生思考。

2、演示实验模拟刚才的节目:让铁球和磁球分别从铝管、和塑料管中下落,现象:磁球在铝管中下落明显比其他三种情况都慢。

二、科学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采用学生分组实验的方式让不同小组学生分别探究N极插入、N 极拔出、S极插入、S极拔出四种情况下感应电流的方向。

实验前确定:1.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的关系:指针右偏——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灵敏电流表;指针左偏——电流从负接线柱流进灵敏电流表。

2.然后“顺藤摸瓜”确定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

实验步骤:1.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与电流的方向的关系。

《4.3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

《4.3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余志权一、教学设计综述1.教学目标阐述(1)分析教材《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很重要的一节课,也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教材先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接着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其中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很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则需要通过实验思考概括。

学习本课,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总结规律;同时,实验的过程也是对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是物理学习的探究过程,所以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分析实验现象时,我们要突出研究对象是线圈(闭合电路),要抓住穿过线圈的磁场方向和磁通量变化。

要让学生注意分清一个是原来磁场的方向和原来磁场的磁通量变化,另一个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和感应电流磁场的磁通量。

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再通过网络表述各自对感应电流方向的认识,并进行讨论,最后回归课本。

本节教材的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本章教材抓住“磁通量的变化方向和感生磁场的方向关系”为核心。

(2)分析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主体服务的。

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一,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不同,在接受“楞次定律”这一新鲜事物时,肯定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

因而,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学就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教学进程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事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比如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等)应采取什么措施,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帮助学生突破障碍,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说重点班级和普通班级、基础好与基础差等,要事先有一定的了解,做到胸中有数。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分析课程标准现代教育目标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物理学知识体系为载体,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形成特长的目的。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目标依据1、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楞次定律2、教材分析:本节是选修3-2第四章第3节内容,是第2节“感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深入与发展,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涉及因素比较多,关系复杂;规律比较隐蔽,抽象性概括性强,为下一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学习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感应电流所产生的条件,但对于感应电流的方向还不会把握,他们有好奇心,对实验感兴趣,容易注意到实验现象,但对于隐藏在感应电流背后的磁场等抽象物理量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二、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出感应电流的方向。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3.通过具体运用楞次定律对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实例分析掌握右手定则,并理解右手定则实际上为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三、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楞次定律难点:1、理解感应电流与原磁通量变化的关系2、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学习内容四、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五、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上一节学习了感应电流所产生的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电流指针偏转方向是不一样的?那么感应电流方向到底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我们这一节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2、任务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1.引导同学们画出四种操作过程中条形磁铁感线方向2.引导同学们找出隐藏在感应电流与条形磁铁之间的媒介物理量:感应磁场,并画出其方向。

3.引导同学们总结感应磁场与原磁场的关系4.引导同学们探究出增反减同表象后的规律:楞次定律1.观察实验现象,画出四种操作过程中条形磁铁感线方向2.分析出感应电流也产生磁场,并在上图所画出其方向3.总结并说出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的关系:增反减同4.总结出楞次定律如有2/3学生能画出电流方向、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方向及其与原磁场方向的关系则目标二达成4.任务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1.引导同学们总结感应电流方向判断思路2.板书出练习题3.引导同学们就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实例中导体棒电流方向的判断——楞次定律4.引导同学们总结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的异同1. 总结感应电流方向判断思路2.在板书所示练习题中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登台讲解3.了解右手定则,并总结与楞次定律的异同如有2/3学生能分析出电流方向,以及总结出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的异同则目标三达成作业布置: A组P13 2、3、4、5 B组P13 2、3、4楞次定律一、楞次定律1.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通量的变化2.具体表现:增反减同二、感应电流的判断三、右手定则学后反思:1.课堂以知识导入,较平淡,可否更新颖一些2.教师设计问题是否达到最简最有效3.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是演示实验,可否设计成分组实验。

2.1楞次定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1楞次定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1楞次定律一、教材分析物理课程标准:理解影响感应电流的因素,楞次定律的应用。

教材内容及体系安排:楞次定律电磁感应基础知识,是后面解决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定律。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概念理解能力,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授课学生对象:高二年级的学生。

知识储备:知道电流的磁效应,通过的电流会导致小磁针发生偏转。

会使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磁场、电流的方向,具备学习楞次定律的条件。

能力基础:学生会使用右手判断电流、磁场的方向,思维方式:学生对于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加深理解。

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但在应用楞次定律解决问题时可能存在困难。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①学会区分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②知道两大定律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影响,以及在生活中的相关运用。

科学思维∶①理解楞次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相关规律应用科学探究:①通过探究影响感应电流因素的实验,增加学生从问题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实验过长的积极性。

科学态度与责任∶①实验数据的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精神。

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楞次定律解释电磁感应现象教学难点:楞次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引用,解决感应电流、磁场方向的判断。

五、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实验法、创设情境法学法:自主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条形磁铁、螺旋管、电流计七、教学过程回顾知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的导线,会在周围产生磁场。

新课教学,探索新知:分析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上下抽动改变磁场强弱的大小、磁极的N、S极交换改变磁场的方向)比较以下四种运动情况中,线圈产生磁场方向、以及电流的方向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可知:线圈产生的感应磁场阻碍原磁场的改变,当原磁场的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磁场要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减小。

产生与原磁场相同的磁场方向,当原磁场的磁通量增大时。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该页是勤劳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楞次定律,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懂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习惯,增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进一步认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楞次定律。

难点: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过程】按照提出问题——探究实验——归纳总结——实验验证——知识反馈。

1、提出问题我把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从螺线管中拔出时,在这两个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方向是否相同?是否有规律?2、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1)首先指导学生:用一节干电池和灵敏电流计,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与电流流向关系2)再用实验要用的,观察螺线管的饶向3)设计探究实验:用螺线管、条形磁铁和灵敏电流计。

分别将磁铁的N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将磁铁的S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观察指针偏转并在设计的表格中记入3、归纳总结1)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分析、讨论,根据记入的结果用较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组的结论。

学生的能力很强总结结论有如下几种: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2)感应电流在回路中产生的磁通量总是反抗(或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3)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或阻碍)引起它的哪个原因。

2)教师对楞次定律内容及理解作解释物理学家楞次(1804—1865)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在1834年得到结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1)准确把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①阻碍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吗?不一定!增反减同②阻碍是阻止吗?(否,只是使磁通量的变化慢些)2)那么,怎样理解楞次定律呢?理解(一)谁起阻碍作用——感应磁场;阻碍的是什么——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怎样阻碍——增反减同;阻碍的结果怎样——减缓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理解(二)当磁铁插入线圈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相对,还是异名相对?当磁铁从线圈中拔出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相对,还是异名相对4、实验验证一般情况下,到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就结束了,我却在这里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验证实验:用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两个线圈、灵敏电流计来验证探究得到的结论。

楞次定律教案(图文版)

楞次定律教案(图文版)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选修3-2第一章第三节“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

由于此定律所牵涉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较多,只有对原磁场方向、原磁通量变化情况、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以及会用安培定则进行正确的判定,才能得到正确的感应电流的方向。

同时,学生还必须能正确运用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安培定则解决问题,所以这部分内容也是电学部分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

已经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

学生已经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表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中的“阻碍”的意义。

(3)会用楞次定律判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论证、验证等科学探究要素。

(2)通过楞次定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楞次对法拉第研究成果的关注到发现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的介绍,让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实验学会与他人主动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五、设计思路:本节作为一堂物理规律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利用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手段,为此本课采用学生分组随堂实验探究的操作模式,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通过自己实验操作来发现、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

楞次定律教案(图文版)

楞次定律教案(图文版)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选修3-2第一章第三节“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

由于此定律所牵涉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较多,只有对原磁场方向、原磁通量变化情况、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以及会用安培定则进行正确的判定,才能得到正确的感应电流的方向。

同时,学生还必须能正确运用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安培定则解决问题,所以这部分内容也是电学部分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及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实验设计及操作。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

已经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

学生已经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四、教学目标:1.知识及技能(1)会表述感应电流的方向及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中的“阻碍”的意义。

(3)会用楞次定律判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及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猜想及假设、制定计划及设计实验、分析论证、验证等科学探究要素。

(2)通过楞次定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通过楞次对法拉第研究成果的关注到发现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的介绍,让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及喜悦。

(2)通过实验学会及他人主动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五、设计思路:本节作为一堂物理规律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利用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手段,为此本课采用学生分组随堂实验探究的操作模式,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通过自己实验操作来发现、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 XXX
一、教材分析
1.人教版选修3-2 第4章第三节楞次定律
教学大纲要求:楞次定律:Ⅱ级,为较高要求层次。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

3.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根据目标,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4.教材处理:由于楞次定律的内容较多,可将该部分内容分两节来上,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楞次定律,并学会利用楞次定律判断简单的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二节课主要讲解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楞次定律理解以及右手定则的推导与运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领悟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

3.能够熟练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4.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对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了一次自然规律发
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

2.已经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

3.学生已经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四、设计思想
本节作为一堂物理规律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利用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手段。

为了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真正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使学生参与科学的抽象过程,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区别本质的东西与非本质的东西,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试作概括,并由他们自己得出结论,再利用实验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

为此
本课采用学生分组随堂实验探究的操作模式,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通过自己实验操作来发现、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知识的产生过程,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思想:本节课是一节公开展示课,设计创新实验和电子幻灯片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思考,对理解教材、熟悉教法的同时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采用探索发现式教学,即“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巩固练习”,教学过程中始终。

六、教学流程图: → →
→ → → → → → →
→ → →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给学生展示自制条形磁铁,条形磁铁的
磁感线以及方向均已模拟出来,演示当条形磁铁向
开始 黑箱实验(导入新课)讨论从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及原因 演示电流表指针偏转方
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演示条形磁铁插入和拔出线圈的过程 学生实验探究填写
表格分析实验现象
总结并得出楞次定律 应用一:双管实验 应用二: 发光二极管及实物演示 总结应用楞次定律的方法和步骤
应用三: 楞次定律的小游戏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结束
下插入或向上拔出过程中闭合回路磁通量的变化情况,并复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

既然这个闭合回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又如何判定呢?从而引入本节内容楞次定律。

2、猜猜看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一个趣味小实
验,自制一个平板小车和两个小黑盒,黑盒里面
一个装有铝环,另一个装有磁铁,当用强力磁铁分别靠近黑盒是会有不同的运动情况,让学生猜一猜两个黑盒中装的是什么?给学生展示黑盒中的物体并做一分析,对于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名刺激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而对于铝环是其产生了感应电流,是磁场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感应电流会激发出自己的磁场,即感应电流的磁场,那么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铝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又如何判断呢。

从而引入下一个学生实验。

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制定
教师介绍自制线圈与电流表组成闭合的
回路,用磁铁插入线圈时指针会发生偏转,
说明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流,那么螺线管中
的电流方向是怎样的呢?可以通过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来判断(教师演示说明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向的关系。

用一节旧电
池与电阻串联后与灵敏电流计相连,观察电流分别从左、右端流入电流计时,指针的偏转方向,确定所用电流计的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验证电流表特点是指针向哪边偏电流就从哪边进,这样就可以判
断出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就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进而找到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之间的关系,
4、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所用到的实验器材是两个废旧的纸杯
对接,在上面缠绕线圈而制成,绕线方向非常的清楚,让其与灵敏电流计相连组成闭合的回路,说明实验操作过程,并填写实验现象记录表格。

磁铁运动的情况 N 极向下插入 N 极向上拔出 S 极向下插入 S 极向上拔出
G G G
G
感应电流
的方向
原磁场方向
(向上或向下)
线圈中磁通量
变化情况
(增加或减少)
感应电流的磁
场方向
(向上或向下)
感应电流磁场
方向与原磁场方
向关系
首先让学生完成表格的第一栏,教师开始在教室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完成之后,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之后再分析剩下的表格,引导学生填写,之后再次请学生汇报分析结果。

板书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所得实验结果,B i表示感应电流的磁场,B0表示原磁场。

磁通量增加时 B i与B0相反 B i阻碍磁通量增加
磁通量减少时 B i与B0相同 B i阻碍磁通量减少
学生归纳出楞次定律楞次定律的内容。

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5、楞次定律的应用(一)
为了加深“阻碍”作用,引入下一个阻碍
的小实验,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一个玻璃管和
一个铜管,首先让两个粉笔头在管中下落,学生观察现象,几乎同时落地,再用两个相同的小磁铁分别在两管中下落再次观察现象,会明显发现在铜管中的磁铁下落的要慢,并作相应的解释。

6、介绍应用楞次定律的一般步骤。

7、楞次定律的应用
(二)
例题.如图所示磁铁的N 极或S 极插入或拔出时,那几个发光二极管会发光?学生分析并作答。

8、教师对上述应用做出实物演示,自制
泡沫板上固定发光二极管,与线圈组成
闭合的回路,磁铁的N 极或S 极插入或
拔出时,观察二极管的发光情况。

启发学生如果把更多的二极管并联而组成相应的文字,就会自作出简易的显示牌,并演示。

如同所示。

9、楞次定律的应用(三)
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问题转化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右手螺旋定则原磁场的方向增反减同
楞次定
律应用的一般步骤
师生互动:一个呼啦圈看做一个闭合的金属环,一个小组的学生站在周边,当用磁铁的N极或S极插入或拔出时让学生的走动表示环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加深多楞次定律内容的理解。

10、最后对本节内容归纳小结。

11、我们今天所研究的内容是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感应电流也有大小,那么它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呢?如何计算呢?学生下去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