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玻璃金字塔不论是从高度还是体量,都要成 为广场中心,而不是重心。
玻璃金字塔通体透明(使遮挡降到最低,既是卢浮宫广场 的中心,又有明确的指向性)
玻璃金字塔的功能流线分析
玻璃金字塔是新卢浮宫美术馆的大门,人们可藉电扶梯从广场到 达拿破仑厅,拿破仑厅可视为一个“迷你美术馆”,因为其设计暨管理 方式完全与美术馆的展览空间分离,是一个可以独立营运的空间,人们 不必购票就可以享受这阳光饱满的大空间,拿破仑厅有两层,人们通常 都是先抵达大厅,其中不锈钢的螺旋形楼梯,令人不禁想到贝氏所有美 术馆中具雕塑性格的楼梯,不过这次他没有再用混凝土,而是选用更 “科技性”的建材。看似十分单纯的不锈钢楼梯,其实大不简单,没有 支柱,全以楼梯本身的螺旋形特性来支撑,而且楼梯高度达29英尺,高 度的考验相当惊人。同时为了美观,不锈钢板的厚度即不能过厚,不过 虽然有这些困难限制,贝氏依然很成功地创造了一座优雅的楼梯,达到 贝氏一贯的空间焦点效果,在螺旋梯的中央有一个圆座,许多人不明究 里,甚至误认为是一个没有人的询问服务台,事实上那是服务残障人士 的动力电梯,当使用时,电梯厢才会浮现,上下变动的电梯厢就像一件 “现代化的雕塑”,时隐时现,上上下下,更增添了大厅的空间的趣味。
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思路
1.通体照明的结构符号 2.想象不到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被岁月长河磨损的暗 淡无光的旧皇宫浑然一体 3.只有用一个东西来适应和突出卢浮宫而不是改变和突显本身 4.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完美结合
凯旋门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卢 浮 宫 玻 璃 金 字 塔 的 模 型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包容尽可能大的面积的几何 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绝对不会显得突兀。贝聿铭认为再也没有 其它扩建实体能够优雅地与这座被时光褪去光芒的宫殿融合在一起。 一座透明的金字塔可以照映出卢浮宫蜜褐色的石块,如同向这座建筑 崇高的地位致敬。金字塔是在最小的面积里表现最大的建筑面积的 几何图形,所以不会太抢眼。
贝聿铭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案例分析

这个倒转的玻璃
金字塔具有雕塑 的性质,成为参 观流线中的一个 标志性构筑物。
玻璃金字塔底面与地面相平,同样完全被玻璃
平面覆盖。这个玻璃金字塔大小为13米×13米, 高8米。
卢浮宫的思想
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贝聿铭 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 思想。 —— 贝聿铭 人要塑造建筑,建筑也要塑造人! ——丘吉尔
“以人为本”
在建筑世界里追求了几十年, 贝聿铭始终不离一个“人” 字 “我的思维中,‘以人为本’ 可能是最明显的,这也是中 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 -----贝聿铭
战后住宅
1950年,在众多城市社 区的大型项目的繁荣时 期,他却全神贯注的投 入到一个小得多的项目 上------他的第一座住宅。
“U”型建筑 ------平面上“u”型的金字塔
凯旋门
金字塔入口
通体透明 (遮挡降到最低, 却又是广场中心, 有明确指向性)
不论是从高度还是体量,都要成为广场中心,而不是重心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包容尽可 能大的面积的几何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 绝对不会显得突兀 ------是一种自然的解决方 案
王居 和住 王过 后 位 法 国 国 50
卢浮宫既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也是法国 近千年来历史的见证
贝聿铭的设计思想
------没有一个建筑的存在是没有原因的
通体照明的结构符号 想象不到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 被岁月长河磨损的暗淡无光的旧皇宫浑然一 体 只有用一个东西来适应和突出卢浮宫而不是 改变和突显本身 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完美结合
“U”型建筑
凯旋门
金字塔入口
贝聿铭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案例分析

王居 和住 王过 后 位 法 国 国 50
贝聿铭的设计思想
------没有一个建筑的存在是没有原因的
通体照明的结构符号 想象不到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 被岁月长河磨损的暗淡无光的旧皇宫浑然一 体 只有用一个东西来适应和突出卢浮宫而不是 改变和突显本身 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完美结合
卢浮宫建筑史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 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 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 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 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整体 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 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 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时, 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U”型建筑 ------平面上“u”型的金字塔
凯旋门
金字塔入口
通体透明 (遮挡降到最低, 却又是广场中心, 有明确指向性)
不论是从高度还是体量,都要成为广场中心,而不是重心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包容尽可 能大的面积的几何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 绝对不会显得突兀 ------是一种自然的解决方 案
“U”型建筑
凯旋门
金字塔入口
四合院西立面图
法国文艺复兴风格
竖向构图
水 平 向 划 分
巴洛克特征
三角形山花
方穹隆
竖向建筑中间宽,两边 窄
卢浮宫东立面图
法国古典主义手法 中轴对称
1 3
2
柱式构图
具明确几何性
近 八 百 年 的 建 造 史
品举 世 闻 名 的 艺 术 珍
浅谈贝聿铭现代建筑设计——以卢浮宫金字塔设计为例

浅谈贝聿铭现代建筑设计——以卢浮宫金字塔设计为例吴思远【摘要】建筑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面镜子,它不仅能够反映出当下社会的审美变迁,同时也放大了美学主义.在建筑史上不乏诸多惊世之作,卢浮宫金字塔就是这样一个标志性建筑.法国是一座艺术气息较为浓厚的国家,卢浮宫曾经是一座监狱,也是一座皇宫,在岁月的变迁中见证了法国的变化.而当下,卢浮宫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博物馆,上世纪八十年代,卢浮宫得到了扩建机会,最终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方案得到了肯定.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采用了新的元素,使得法国卢浮宫既具有历史文化,同时也具有现代艺术气息.因此,本文从阐述贝聿铭简介角度入手,分析了卢浮宫金字塔的背景和价值,并重点研究了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内容.【期刊名称】《居业》【年(卷),期】2016(000)012【总页数】2页(P70-71)【关键词】贝聿铭;现代建筑;卢浮宫金字塔;设计内容;影响力【作者】吴思远【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中学校,四川眉山 620030【正文语种】中文艺术的价值体现在与社会文化和发展相协调,建筑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人们对于审美的联系较大。
从古至今,建筑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而出于对文化的保护,使得人们在建筑设计上,往往过于小心翼翼,不敢去触碰社会审美的边界。
而贝聿铭却认为艺术应当落到实际,应当反映出文化的变迁,以更大的包容力,引领和主导世界审美的发展。
因此,在贝聿铭建筑大师的创作过程中,往往大胆创新,以独特的设计,将外部环境与建筑的功能性进行连接。
运用抽象几何思维,使建筑本身成为当地的闪光点,引领世界建筑的良好发展。
贝聿铭出生于中国苏州,自小就表现出了对建筑的热爱,天分和努力使得贝聿铭先后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深造,系统性的学习建筑相关知识。
由于贝聿铭深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其建筑作品更加注重设计感和实用性,在吸收和运用古典主义美学的同时,也融合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
1983年贝聿铭获得了建筑领域的最高奖——普利兹克奖。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玻璃金字塔通体透明使遮挡降到最低既是卢浮宫广场的中心又有明确的指向性玻璃金字塔的功能流线分析玻璃金字塔是新卢浮宫美术馆的大门人们可藉电扶梯从广场到达拿破仑厅拿破仑厅可视为一个迷你美术馆因为其设计暨管理方式完全与美术馆的展览空间分离是一个可以独立营运的空间人们不必购票就可以享受这阳光饱满的大空间拿破仑厅有两层人们通常都是先抵达大厅其中不锈钢的螺旋形楼梯令人不禁想到贝氏所有美术馆中具雕塑性格的楼梯不过这次他没有再用混凝土而是选用更科技性的建材
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 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 方案。
1983年7月27日,贝聿铭被法国政府任命为“大罗浮宫计划”的设 计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 字塔。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 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 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自1989年建成以来,玻璃金字塔逐渐成为卢浮宫的标志性建筑,挑剔 的法国人也慢慢接受并称赞这一建筑创举。玻璃金字塔成为卢浮宫中与《 蒙娜·丽莎》画像和断臂维纳斯雕塑相提并论的观赏热点。据说,三分之 二的游客宁肯挤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游客相对较少的另外两 个入口进馆参观。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教程文件

钢索牵引技术
巴黎卢浮宫历史和改建背景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 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 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 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 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 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 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同时,卢浮 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正如贝聿铭自己所说的,在建设卢浮宫金字塔的时间里,有两年的 时间都用在了谈判上,有时在谈判过程中自己的翻译都气的无法翻译。 一个新的东西的诞生,怎么会没有争议呢?但贝聿铭成功了。
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思路
1.通体照明的结构符号 2.想象不到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被岁月长河磨损的暗 淡无光的旧皇宫浑然一体 3.只有用一个东西来适应和突出卢浮宫而不是改变和突显本身 4.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完美结合
凯旋门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卢 浮 宫 玻
璃 金 字 塔
的 模 型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包容尽可能大的面积的几何 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绝对不会显得突兀。贝聿铭认为再也没有 其它扩建实体能够优雅地与这座被时光褪去光芒的宫殿融合在一起 。一座透明的金字塔可以照映出卢浮宫蜜褐色的石块,如同向这座建 筑崇高的地位致敬。金字塔是在最小的面积里表现最大的建筑面积 的几何图形,所以不会太抢眼。
1983年7月27日,贝聿铭被法国政府任命为“大罗浮宫计划”的设 计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 字塔。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 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 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艺术解析

贝聿铭——建筑界中的“钻石”中文名贝聿铭外文名Ieoh Ming Pei国籍美国出生地中国广州出生日期1917年4月26日职业建筑师艺术家毕业院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主要成就获普利兹克奖代表作品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配偶卢爱玲祖籍苏州贝聿铭生于中国广州,1935年加入美国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
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每每新作出世,总是能得众人的瞩目。
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等。
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
1988年设计的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他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和1983年第五届普里茨克建筑奖,被世人美誉为现代主义的泰斗,为华人在现代设计界争得一席之地。
下面我主要介绍卢浮宫的金字塔的设计理念以及特点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
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
“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
”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钻石般的材质——玻璃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
贝聿铭与巴黎卢浮宫金字塔设计

Vol.28No.5M ay 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5期(下)2012年5月贝聿铭是美国华裔著名建筑设计师,他的设计的建筑独特且赋予灵魂.出生于苏州园林的贝聿铭自小就表现出卓越的建筑才能,风华正茂时就已香山饭店等精美绝伦的设计闻名于世.贝聿铭设计的建筑达到了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无论从形式、造型、色彩、材料、尺度上来看,他的设计都是令人敬佩和羡慕的.他也非常善于运用综合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建筑所用,尤其是几何形态的应用和材料的大胆尝试.使他的建筑具有完全不同的灵感和灵性,不单是个性的展现.使建筑这个没有生命的物体变得和人一样有了灵魂、有了智慧,让它赋予了生命的价值,成为了一个城市标志性的建筑.在设计卢浮宫时解决了基本的功能问题的同时也使建筑富于了不同的个性.这期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设计师都坚强的处理和认真的思考这些问题,尤其是想放弃的时候,那种表现出来的坚持.所以一个赋予价值的建筑与设计师有着同样的让人敬佩的精神.有特点、有灵魂、与众不同永远是建筑师追求并乐此不疲的事.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的形式最为活跃,同时也是最容易出奇制胜的元素.它离不开科学技术,建筑材料,经济条件的支持.玻璃金字塔就是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从古到今,建筑都是为人服务的,提供人们进行各种活动,为人的生活创造了学习、工作、休息等多种多样的环境.一个建筑物包括了很多内部空间,同时又被一个大的外部环境所围绕.任何一个物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建筑也是.必定与周围环境互为一体,相互呼应.建筑像一面镜子,反应着这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人文、科学和一定层面的综合反应与流变.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最大的不同点是:它总会受到建筑的实地材料和形体结构的制约.正好反映了一点,就是建筑所展现的造型美通过建筑的实地材料和一定的科学技术共同建立起来的.建筑有他独特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像体型、比例、尺度、色彩、质感等.同时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色相互照应,传达了这个时代风貌和精神.表现了社会审美需要的一种理想.例如世界著名的建筑悉尼歌剧院,设计者丹麦建筑师伍重,建筑极富诗情画意造型如白矾临海,被人誉为不是极端荒谬,就是非凡杰作.金字塔的设计何尝不是一样呢?任何经典的设计都是边缘的设计,要不发展起来成为实品,要不被扼杀,从此消失.经典的作品过程都是艰难的,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因为有了常人不敢想的,有了常人不敢做的信念和意识.又坚定了这种信念和出乎人的勇气.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成为著名的建筑,它的设计与建造过程,极富有利的表现了建筑艺术的成功与否,在未来的时间的考验中获得了认可与成功.任何脱离了技术与现实的艺术,都是纸上谈兵或是海市蜃楼.巴黎卢浮宫在满足了基本的功能要求后,通过先进的物质技术条件如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筑结构和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的调配,达到了让世人满意的建筑整体形象.1材料设计卢浮宫以丰富的收藏闻名于世,它的前身是一座监狱,后成为皇宫,再后来成为博物馆.历尽沧桑,已经高龄八百多岁,当初的设计功能与变化后的使用用途无法为博物馆使用.法国人把卢浮宫叫做没有后台的剧院,所以卢浮宫没有现代美术馆应具备的设施,它先天的条件并不好,如何使前人留下的城市框架中体验并更适合于我们的生活空间和功能需求,是贝聿铭与玻璃金字塔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实体形象、符号以及形态和材料的设计达到与之呼应的应用.他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金字塔采用的现代的材料(玻璃和金属结构),新旧对比使卢浮宫的建筑更加清晰明朗.现代的与传统的(石材)从质量、性质、质感与过去大相径庭.从美学法则来看,随着时间、空间的转换,组成了完美的对比.贝聿铭的建筑是以光、影和运动为闪光点.因为玻璃自身最大的特点就是透明与反射.来自自然的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流淌到室内,带给室内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结构不仅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也赋予了玻璃一种力量与特别的艺术美.玻璃透明不遮挡原建筑的立面,从视觉上、空间原理上使原有建筑群的感觉不被削弱,同时设计者的建筑思想还能充分体现,加上人的运动与光线的变化,整个空间充满了活力.事实上,开始时候,许多建筑学人看到金字塔也会觉得它与周围环境不太协调,尤其对环境质感的冲击很大,但是贝聿铭与巴黎卢浮宫金字塔设计闫小琴(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艺术系;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贝聿铭是美国华裔著名建筑设计师,他的设计以独特的个性闻名于世.贝聿铭的建筑是以光、影和运动为闪光点.擅长表达几何抽象的力量,使建筑充满了人性的光辉.玻璃金字塔就是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卢浮宫以丰富的收藏闻名于世,它的前身是一座监狱,后成为皇宫,再后来成为博物馆.关键词:玻璃金字塔;设计;贝聿铭中图分类号:TU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5-0037-0237--贝聿铭很能把握建筑环境,并且创造了一些指示标,塑造出他对环境赋予的独特的景观认识.贝聿铭说过:“金字塔的构思不是形式的表现,而是分析的结果,即仔细研究过建筑计划,拿破伦庭院显然需要一些堂皇耀眼的东西来吸引人.否则,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这座宫殿就要变成‘化石’了.”在新与旧、现代与古老之间,贝聿铭沿用卢浮宫原有的法国本土的石材材料作为金字塔地下大厅的建材,他的创作手法使它们和谐融合在一起并且相辅相成.它们是最现代与最原始的结合,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是无限的,也是它的魅力所在.金字塔的形象象征的古埃及与未来的结合,在人们心目中是高深的,又是伟大的.2造型设计如何减少体量是贝聿铭设计的关键问题.在其他几何体,同等底边的条件下,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或是很大面积的体量,只有椎体的表面体积最小,能覆盖较大的建筑面积.考虑当地的地貌特征,为避免地下水的问题,挖掘深度以九公尺极限,采用金字塔造型,结构支撑减少,对地下影响不大,不必下到很深.贝聿铭在美术馆的入口建造了一个玻璃金字塔,在停车场到拿破仑厅途中,也设计了一个倒置的玻璃金字塔.它原来是没有任何自然光线进入的.这么设计以来,引进了光线还沟通了户外,在进入美术馆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次亲近自然的美感,在空间与造型方面,它与广场处的金字塔大门有了对白,正是贝聿铭设计之巧妙.了解历史和文化,对建筑师来说很重要,然而,择善而从,守善坚持,是作为大师更高的品质,这一品质将追随大师风格,融入到他的作品中.建筑符号———金字塔造型的引用,贝聿铭很大胆并赋予想象,他把最古老的建筑符号,以最现代的材质进行加工,处理.将崭新的玻璃金字塔与陈旧的宫廷建筑融为一体,不仅是法兰西建筑风格和埃及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也是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的有机统一.贝聿铭说:“我尝试对各种不同形式做探索,如今选用金字塔的形状,只因其单纯又富逻辑.”他用三角形构图,就力学结构原理,这种几何构图是一个合理的方法,玲珑剔透的玻璃金字塔利用对比创造出力的表现,它像一颗闪烁的宝石.非常的漂亮同时具有视觉冲击.拿破仑庭院中心有一座高二十公尺,边长三十二公尺的玻璃金字塔,表面呈半透明状,自然阳光的反射玻璃照亮一个大型的地下厅空间,此大厅设在大博物馆中心地带,大概低于地面九公分,各个展厅入口呈散状分散开来,在主要的金字塔周围点缀着三个小型的玻璃金字塔和一个倒置的玻璃金字塔,它们之间由三角形水池与喷水池相接.人们对金字塔的印象是:夜景更漂亮,室内更精彩,进口大厅有足够多的自然光线是它脱离地下室的感觉,将一个大型的三围空间聚合在阳光普照下,显示出其创作的大胆、巧妙与神奇.这里又是他一大成功的手笔就是从大厅可以饱览室外景观、建筑物的水中倒影与流动的人群等.多少个性,多少有灵性的设计,因为妥协与平庸合流;又有多少美轮美奂的设计因为坚持,而被夭折.贝聿铭既认定坚持,又懂得如何去坚持,这是艺术之外的艺术.类似双重艺术,风格才流溢大美,创造方能流芳百世.当金字塔在拿破仑庭院中心傲立之时,世人为之惊叹,古代、现代与未来似乎已经相通,贝聿铭征服了巴黎.3总结新世纪的建筑设计呈现一个多元化的特点,注重文化与艺术的结合,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情况下,更加注重精神的满足.任何一个建筑的建造不单是满足基本的空间需要,还有更加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比如美感和独特的外形.让人能与共鸣,身临其境与之混为一体.达到完美的共识.正真达到由内到外的心灵美,让人过目不忘的境界.建筑师的思考、情绪、感动与理想,应与社会公众的愿望、追求、好恶等密切联系,息息相关,不应是艺术家一己私情的宣泄或浮躁中乖张生僻的发现.建筑师用自己的作品与社会公众直接对话是有益的直接影响.在今后的建筑设计要合理结合当地的人文和地理以及风俗特点,恰到好处的使用建筑材料来表达设计者的想法.在众多设计的因素中,门窗、楼梯、各种附属设施、墙面、楼面还有材料等,其中建筑的形式尤为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建筑材料的应用.如果材料没有新意,没有用到恰到好处.再好的形式也是枉然.玻璃金字塔,应用材料本身的特性———玻璃反射和透明,在能够满足自然光线的情况下,对建筑产生愉悦灵动,给人以美的感受.将建筑艺术与最新科技结合,建筑与艺术完美结合,要多多创造,少些模仿,就会创造出为世人所钦佩与赞扬的建筑.这是我们追求的,也是艺术的最高理想.对贝聿铭建筑风格的解读,对我来说,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我相信,我会在以后的设计道路上走的更好.———————————————————参考文献:〔1〕张君.大罗浮与金字塔[J].装饰,1995(3).〔2〕查一路.贝聿铭和他的金字塔[J].创新科技,2007(8).〔3〕赵品品,邓政,叶经文.论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与其建筑风格[J].美术大观,2009(5).3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索牵引技术
悬索桁架 由室外地 坪开口对角方 向上引出的4条 悬索桁架悬挂 起一个由4根钢 管和8根钢索组 成的六面体。
8根钢锁
六面体
玻璃金字塔上下共有7层的六边形索圈,分别连 接于索桁架和六面体的各定点和钢管的中点
每对爪件是由内外两 只爪件合并共用紧固 件的。玻璃之间不填 缝,预留空隙。这也 是为了使玻璃的重量 不会互相叠加,而影 响每根索的承载力
自1989年建成以来,玻璃金字塔逐渐成为卢浮宫的 标志性建筑,挑剔的法国人也慢慢接受并称赞这一建筑 创举。玻璃金字塔成为卢浮宫中与《蒙娜·丽莎》画像 和断臂维纳斯雕塑相提并论的观赏热点。据说,三分之 二的游客宁肯挤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游客 相对较少的另外两个入口进馆参观。 玻璃金字塔不仅成了二十世纪现代经典建筑之一, 而且成为巴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法国人称赞它是罗浮 宫里飞来的巨大宝石,法国政府为此授予贝聿铭法国最 高荣誉奖章。
玻璃金字塔入口
玻璃金字塔的建成,使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 观众在这里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欢的展厅,而不必像过去那 样去一个展厅而要穿过其他几个展厅,有时甚至要绕行七 八百米。一个现代的博物馆,后勤服务设施一般占总面积 的一半。过去卢浮宫博物馆只有20%的面积用于后勤。有 了这座‚金字塔‛,博物馆便有了足够的服务空间,包括 接待大厅、办公室、贮藏室以及售票处、邮局、小卖部、 更衣室、休息室等,卢浮宫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因此而更加 齐全。
玻璃金字塔图片欣赏
玻璃金字塔现在所面临的危机
随着观光客流量增加,玻璃金字塔的接待区目前人满为患。 如今,这座古典宫殿中的现代作品再度成为关注焦点。 玻璃 金字塔下方接待区原本按照每年游客流量400万人次的标准设 计,但到上世纪90年代末,年游客流量就已达500万人次。每 年数百万的参观者使‚金字塔‛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卢 浮宫方面公布的预测指出:到2010年,到卢浮宫参观的人数将达 每年900万。 由于游客巨增,玻璃金字塔下方游客接待区已饱和,许多展 出的雕塑被拥挤的人群撞花了。博物馆里人声嘈杂,在地下大 厅和展室工作的人们抱怨说,他们必须不断出来透风以避免听 力受损。此外,在近年恐怖袭击阴影下,现有设计也无足够空间 配备旅客保安和检查设施。
玻璃金字塔不论是从高度还是体量,都要成 为广场中心,而不是重心。
玻璃金字塔通体透明(使遮挡降到最低,既是卢浮宫广场 的中心,又有明确的指向性)
玻璃金字塔的功能流线分析
玻璃金字塔是新卢浮宫美术馆的大门,人们可藉电扶梯从广场到 达拿破仑厅,拿破仑厅可视为一个‚迷你美术馆‛,因为其设计暨管理 方式完全与美术馆的展览空间分离,是一个可以独立营运的空间,人们 不必购票就可以享受这阳光饱满的大空间,拿破仑厅有两层,人们通常 都是先抵达大厅,其中不锈钢的螺旋形楼梯,令人不禁想到贝氏所有美 术馆中具雕塑性格的楼梯,不过这次他没有再用混凝土,而是选用更 ‚科技性‛的建材。看似十分单纯的不锈钢楼梯,其实大不简单,没有 支柱,全以楼梯本身的螺旋形特性来支撑,而且楼梯高度达29英尺,高 度的考验相当惊人。同时为了美观,不锈钢板的厚度即不能过厚,不过 虽然有这些困难限制,贝氏依然很成功地创造了一座优雅的楼梯,达到 贝氏一贯的空间焦点效果,在螺旋梯的中央有一个圆座,许多人不明究 里,甚至误认为是一个没有人的询问服务台,事实上那是服务残障人士 的动力电梯,当使用时,电梯厢才会浮现,上下变动的电梯厢就像一件 ‚现代化的雕塑‛,时隐时现,上上下下,更增添了大厅的空间的趣味。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目录
人物简介
巴黎卢浮宫历史和改建背景
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思路 金字塔功能流线分析 金字塔的结构、材料与技术 金字塔图片欣赏 金字塔现在所面临的危机
贝聿铭的建筑思想
贝聿铭的代表建筑 总结
贝聿铭,美籍华裔建筑师,英文名字I.M.PEI。被誉为‚现代主 义建筑的最后大师‛ ,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受立体主义的影响,他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喜好的 材料包括石头混凝土、玻璃和钢筋。贝聿铭认为建筑的目的是提升 生活,创造人与自然共存的环境。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其父亲 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的创始人之一。贝聿铭 正是在这样优厚的条件下长大,早年其父亲让他读经融,以后好接 自己的班,但贝聿铭深受中国饭店的建筑影响,不顾家人反对,毅 然而然的选择了攻读建筑系。1935年,18岁的贝聿铭到美国,先后 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
89岁高龄的贝聿铭对卢浮宫进行一番考察后不得不 承认,他这一得意之作目前存在问题:‚我很惊讶地发 现,如今这里看上去像座机场。人们在拉起的绳子间排 队、买票、问询。到处都是拥挤的人群。这不是一个令 人愉快的地方。
贝聿铭的建筑思想
‚以人为本‛的建筑思维 在建筑世界里追求了几十 年,贝聿铭始终不离一个 ‚人‛字:‚我的思维中, ‘以人为本’可能是最明显 的,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差 异所在。‛‚我认为建筑设 计中人的比例很重要,我总 是试图在建筑设计中做好这 一点。‛
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思路
1.通体照明的结构符号 2.想象不到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被岁月长河磨损的暗 淡无光的旧皇宫浑然一体 3.只有用一个东西来适应和突出卢浮宫而不是改变和突显本身 4.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完美结合
凯旋门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卢 浮 宫 玻 璃 金 字 塔 的 模 型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包容尽可能大的面积的几何 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绝对不会显得突兀。贝聿铭认为再也没有 其它扩建实体能够优雅地与这座被时光褪去光芒的宫殿融合在一起。 一座透明的金字塔可以照映出卢浮宫蜜褐色的石块,如同向这座建筑 崇高的地位致敬。金字塔是在最小的面积里表现最大的建筑面积的 几何图形,所以不会太抢眼。
巴黎卢浮宫历史和改建背景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 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 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 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 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 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 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同时,卢浮 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尽管巴黎卢浮宫是如此的著名,但当时的当时 卢浮宫的布局已是非常不合时宜了。偌大的宫殿只 有两个洗手间供游客使用。最糟糕的是走进卢浮宫 让人如坠五里迷雾,人们在狭窄、标志不清的入口处 涌动。卢浮宫每年370万游客大多在224间黑暗的屋 子里找不到方向,他们试图寻找卢浮宫赫赫有名的三 件作品:米罗的"维纳斯"、萨莫得拉斯的"胜利女神" 和透过防弹玻璃对着观众微笑的"蒙娜丽莎"。参观 者在里头来回奔波,结果大多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为了使用当时最细的钢索, 贝聿铭找到了专门制造美洲 杯帆船赛,比赛用艇的工厂,所有钢索全部手工精制.
倒玻璃金字塔构造
为了给地下商店和多媒体展示厅以自然采光,又能与卢 浮宫其他扩建部分的现代化建筑语汇相吻合而又不重复,华 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了一个玻璃的倒金字塔。同卢浮 宫主入口正立的金字塔不同,玻璃在结构中发挥了更重要的 支承作用,与钢构件共同组成点式玻璃体系--而不是象主入 口的结构,只是在钢网格支撑的金字塔上加上点式构件而组 成次承重结构的点式玻璃屋顶。
贝聿铭的代表建筑
1. 2. 3. 4. 5. 6.
肯尼迪图书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香山饭店 美秀美术馆 苏州博物馆 中银大厦
肯尼迪图书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香山饭店
美秀美术馆
苏州博物馆
中银大厦
总结
人们称贝聿铭为建筑设计界的‚奇才‛、‚现代派设 计大师‛,这绝非溢美之词。贝聿铭完成了法国巴黎拿破 仑广场的卢浮宫的扩建设计。使这个拥有埃菲尔铁塔等世 界建筑奇迹的国度也为之倾倒。这项工程完工后,卢浮宫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人们在赞扬这位东方民族的设 计师,说他的独到设计‚征服了巴黎‛。 贝聿铭先生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 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运用贝聿铭先生的一句话‚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 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 。‛ 通过贝聿铭先生的种种作品,他不愧为‚美国历史上 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这个倒转的玻璃金字 塔具有雕塑的性质,成为 参观流线中的一个标志性 构筑物。
卢浮宫是法国八百年历史的见证 , 这座建筑充斥着文化和历史,不是一般靠 建筑外貌见长的建筑所能取代的,它是一 个城市,一个国家的象征。 贝聿铭‚以人为本‛的建筑思想和卢 浮宫人文气息、历史沧桑感相契合,才是 金字塔成功的关键。
里塞留馆
叙利馆
德农馆
黎赛留馆
叙利馆 玻璃金字塔入口
德农馆
玻璃金字塔
玻 璃 金 字 塔 交 通 流 线 分 析 图
东剖面图
德 农 馆 黎 塞 留 馆
拿破仑大厅
玻璃金字塔
现代电梯 倒金字塔
入口
螺旋楼梯
玻璃金字塔的结构、材料和技术
金字塔的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 总平面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 玻璃净重一百零五吨,金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换言之, 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 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 尝试。
卢 浮 宫 地 图
卢浮宫风采
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竖向构图
水 平 向 划 分
卢浮宫东立面图对称样式 柱式结构源自黎卢浮宫大至呈U型图凯旋门
为了缓解这一现状,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 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为此,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应征者都是 法国及其它国家著名建筑师。 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 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 方案。 1983年7月27日,贝聿铭被法国政府任命为‚大罗浮宫计划‛的设 计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 字塔。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 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 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正如贝聿铭自己所说的,在建设卢浮宫金字塔的时间里,有两年的 时间都用在了谈判上,有时在谈判过程中自己的翻译都气的无法翻译。 一个新的东西的诞生,怎么会没有争议呢?但贝聿铭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