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
2.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对古诗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古诗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创作和交流,增强语言建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展示,提升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青青园中葵》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背景,体会古诗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举例:通过学习《古诗十九首》,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感受古诗的审美情趣。
2.教学难点
(1)古诗韵律的辨识: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古诗的平仄韵律,对古诗的音韵美感知不足。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如韵律、对仗、意象等。这些元素是构成古诗独特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智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首具体的古诗《静夜思》。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分析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古诗在情感表达和意境创造上的巧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欣赏并解读《古诗十九首》中的五首经典作品:《青青园中葵》、《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静夜思》、《春晓》。
2.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意象等,并能运用到实际鉴赏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的基本知识:掌握古诗的韵律、对仗、意象等核心知识,如五言、七言绝句的特点,平仄韵律的辨识,对仗的运用等。
举例:《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即为五言绝句,平仄韵律明显,意象生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优质教案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1.学会按照要求进行资料的搜集、筛选、整理和编辑。

2.学习用多种形式解读古诗词,提高文化素养。

3.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握古诗的节奏,声情并茂诵读古诗。

1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在源远流长的诗的历史中,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卷帙浩繁。

漫步经典诗苑,轻叩诗歌大门,无论是品味季节变换,还是体验喜怒哀乐,吟诵诗词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诗意生活无处不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苑,在缤纷的艺术奇葩中尽情徜徉。

(板书:古诗苑漫步)二、活动准备1.确定活动内容(1)分门别类辑古诗。

(2)别出心裁品古诗。

(3)声情并茂诵古诗。

2.确定活动形式小组合作,集体活动,教师指导。

小组合作方法:(1)全班同学自愿组合成4—6个小组,推选出各组小组长,议定小组名称。

(2)根据教材内容,拟订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3)各成员商定搜集材料的任务,搜集时间为一周,制订计划表。

三、活动指导1.编辑诗集(分门别类辑古诗)编辑诗集(二选一):编辑《诗经》专题诗集;编辑教材中的古诗词专题诗集。

(1)定专题编诗集。

①利用课外时间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分门别类编辑古诗专题诗集。

②将相关诗词选好以后,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进行注释评点,还可以撰写简要的赏析文字,增强诗集的可读性。

(2)为诗集巧命名。

编辑诗集是一项综合性十分强的语文活动,这项活动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编好诗集以后,可以为诗集命一个诗意的名字,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名字,供参考:雅韵共赏、畅游诗海、诗海扬帆、望秋雅轩、家国情思、羁旅乡愁、节气抒怀、飞花传情……(3)具体要求。

①以6人小组为单位,定一个小专题,编辑专题诗集,15首左右。

②每位同学分工合作,为所选诗歌作注释,写简要的赏析、评点文字。

③为诗集起名,设计版式、插图、封面,写前言后记,记录诗集的编辑过程。

优秀的诗歌配图可以申请在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

各小组定好诗集的内容。

小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每个成员明确任务,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做到有的放矢,做好编辑工作。

综合性实践活动《古诗苑漫步》教案

综合性实践活动《古诗苑漫步》教案

综合性实践活动《古诗苑漫步》教案一、活动目的:1. 通过古诗苑漫步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文中的美景、美德和美好情感,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二、活动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三、活动时间:2课时四、活动地点:学校图书馆、教室五、活动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阅读一些古诗文,了解作者、背景和内容,为活动做好铺垫。

2. 活动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苑漫步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活动一:赏诗文美景(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并说明理由。

(2)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每组认为最美的古诗文,并简要阐述理由。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出大家认为最美的古诗文。

4. 活动二:悟诗文美德(1)教师引导学生从古诗文中感受美德,如忠诚、孝顺、友谊等。

(2)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每组认为最具美德的古诗文,并简要阐述理由。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出大家认为最具美德的古诗文。

5. 活动三:品诗文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从古诗文中感受美好情感,如喜悦、悲伤、思念等。

(2)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每组认为最具美好情感的古诗文,并简要阐述理由。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出大家认为最具美好情感的古诗文。

6. 活动四:绘诗文画面(1)教师引导学生从古诗文中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2)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每组认为最具画面感的古诗文,并简要阐述理由。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出大家认为最具画面感的古诗文。

7. 活动五:展诗文才华(1)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古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

(2)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每组认为最具才华的佳作,并简要阐述理由。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出大家认为最具才华的佳作。

8. 活动总结: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强调古诗文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多欣赏古诗文。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是针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古诗鉴赏的一个综合性学习教案。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古诗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文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2. 学习古诗文的韵律和语言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在鉴赏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三个部分。

1. 古诗文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古诗文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3. 古诗文的鉴赏和写作。

三、教学方法1. 阅读和讨论法。

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

2. 群体合作法。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古诗文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3. 观察和感受法。

通过学生朗读和感受,让学生在鉴赏古诗文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古诗文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告诉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文,认真地读几遍,掌握其韵律和语言特点,然后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古诗文朗读和演绎。

3.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朗读各自小组的古诗文。

每个小组分别为全班表演自己小组选定的古诗文,除了朗读诗文之外,还需要演绎诗意和意境。

4.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古诗文比赛。

比赛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行组成小组或者个人进行。

在比赛中,学生需要通过表演朗诵的形式,展现自己的韵律和语言特点,并且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 教师在最后一个环节组织全班学生集体创作一首古诗文。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加深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 学科评价。

通过分组小活动、全班合作比赛和学生的作业评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进行评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欣赏和品味古诗词的美。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他们对古诗词的深层次理解和欣赏还不够,特别是对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提高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教学难点:对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古诗词有一定的研究,能够深入理解和讲解古诗词。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古诗词,对文本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次学习的相关古诗词,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3.操练(15分钟):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深入思考,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目标导航】1.主动学习欣赏、演唱古诗词,在反复吟诵中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2.漫步古诗苑,领略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了解明星璀璨的大家名人,浏览醒世鉴人的名篇佳句,体会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感知美妙绝伦的艺术特色;3.激励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借助诗歌抒发真情实感,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参与者的文学综合素养。

【课时安排】1课时自由组成小组,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多种手段如多媒体,学生绘画,音乐等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新课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是一朵瑰丽的文学奇葩。

今天,让我们就漫步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在鸟语花香中,品味古人的闲情逸致,在诗情画意中,学习他们的旷达胸襟。

【重点解读】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

今天,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得洗礼吧。

下面安排了三次活动,任选一项完成。

1. 声情并茂诵古诗(1)选择喜欢的古诗,认真领会意境,揣摩语言,把握节奏,设计背景音乐,自己录音,然后全班进行诗歌朗诵录音展播;也可举办现场诗歌朗诵会,评委评比。

(2)收集古诗词改编的歌,如《明月几时有》、《烟花三月》等,全班学唱;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用熟悉的曲调,如民谣、校园歌曲、流行音乐等,为自选的古诗配曲演唱,可举办专题演唱会。

2. 别出心裁品古诗(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写一篇赏析文章,简介这首诗的作者、风格、意境、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2)古人常给画题诗,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引导学生自选古诗,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给所选古诗配上插画。

(3)以古诗为内容,进行书法比赛,张贴、观摩、评比。

3. 分门别类辑古诗以“古诗中的”为题,引导大家围绕选定的专题,将所记得的和能查阅到的相关古诗辑录到一起,编成一本专题诗集。

如:古诗中的离情别绪: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古诗中的山水风光:古诗中的名胜古迹:古诗中的豪情壮志:古诗中的怀旧:古诗中的故事:古诗中的哲理:古诗中的典故:古诗中的梦:……可以为自己编辑的诗做简介、加点评;也可以为诗集起名、写序、做装饰。

八年级下册《古诗苑漫步》教案

八年级下册《古诗苑漫步》教案

八年级下册《古诗苑漫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本节课所学的古诗。

(2)理解每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3)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从诗歌的、作者、背景、意象等方面入手,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领略诗人的精神风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每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2)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对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每首古诗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之间的创作差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2)准备相关资料,如古诗的译文、注释、鉴赏文章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课所学古诗,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

(2)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本节课所学的古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分享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4.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进行深入剖析。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体会诗歌的美。

5.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诗人之间的创作风格。

(2)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古诗创作的多样性。

八年级下册《古诗苑漫步》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下册《古诗苑漫步》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下册《古诗苑漫步》公开课教案(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苑漫步》教材的编写背景和特点。

【教学内容】1. 简介《古诗苑漫步》教材的编写背景和特点。

2. 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教学过程】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苑漫步》教材的编写背景和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3. 提问:同学们对古诗文有什么印象?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古诗苑漫步》达到什么目的?第二章:学习方法指导【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古诗文的方法。

2. 帮助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技巧。

【教学内容】1. 介绍阅读古诗文的方法。

2. 讲解古诗文的基本技巧。

【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阅读古诗文的方法,如注重、了解作者、品味词句等。

2. 教师讲解古诗文的基本技巧,如平仄、押韵、对仗等。

3. 学生练习运用所学方法阅读一首古诗文。

第三章:古诗文欣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

2. 增强学生对古诗文情感的理解。

【教学内容】1. 欣赏一首古诗文。

2. 分析古诗文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1. 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文进行欣赏。

2.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文中的情感表达,如喜悦、悲伤、思乡等。

3.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及感受。

第四章:古诗文拓展【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拓展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古诗文中的素材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1. 介绍与所学古诗文相关的背景知识。

2. 进行古诗文创作练习。

【教学过程】1. 教师介绍与所学古诗文相关的背景知识。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文创作练习。

第五章:课堂小结【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教学内容】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预告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预告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第六章:唐代诗人李白【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1.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

2.积累、品味、吟唱和运用古诗词,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

3.积极主动参与搜集资料,合作探究诗与画的结合。

4.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并能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

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一、导入新课
播放背景音乐:古筝乐曲《一剪梅》。

师: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春天我们会吟诵:春眠不觉晓,
生:处处闻啼鸟;
师:夏天我们会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秋天我们会吟诵:晴空一鹤排云上,
生:便引诗情到碧霄;
师:冬天我们会吟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热热身,其实也是对古诗的又一次巩固与积累。

)
师:这一首首古诗就如同这一曲美妙动听的古筝乐曲,让人沉醉流连,让人乐而忘返。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这美妙的乐曲一起到古诗苑中漫步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门别类辑古诗
1.色彩。

自然界的颜色多种多样,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

现在我们就来填一填古诗词中的颜色名称。

明确: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②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植物。

下面诗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称,我们来填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

明确: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动物。

很多同学家里一定养过小动物吧,小动物多么可爱,在古人的诗句中那些动物更是活灵活现。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诗句中写的是哪些动物?
明确: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地名。

南京、开封、洛阳都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古诗词中也会出现地名。

我们来看一看下面一些含有地名的诗词。

明确: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目标导学二:诗情画意品古诗
为诗配画
1.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画:(宋)马远《梅石溪凫图》
解说词:生于悬崖的梅树倒悬而下,梅花怒放,溪水碧波中,群鸭嬉戏,处处都洋溢着春日活跃的生机。

2.词: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画:(现代)王成喜《铁骨生春》
解说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画家以铁干、春蕾隐喻性地歌颂了红梅傲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3.诗:(清)郑板桥《题竹图》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画:(清)郑板桥《竹图》
解说词:画幅上的竹子,从石缝中挺然而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襟,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目标导学三:声情并茂诵古诗
师:诗词最突出的特点除了追求意境的图画美之外,还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律,具有音乐的美感。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可以看出在早期,诗、歌与乐、舞其实是合为一体的。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
欣赏歌曲《思君》片段
跟唱古诗《但愿人长久》
目标导学四:满腹诗书用古诗
师:前面我们提到,在早期,诗、歌与乐、舞本是合为一体的。

而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到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才独立成体。

下面我们欣赏一首现代流行歌曲,请谈谈你由这首歌的歌词想到了什么。

欣赏歌曲《烟花三月》:
烟花三月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该歌词化用的古诗词句: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小结:流行歌曲歌词化用古诗词,使歌曲更有意境,增添了浓厚的情韵。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学们通过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作品的欣赏和诗歌咏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动手能力,还增强了合作探究意识。

这次活动课按照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设计,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充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本节活动课学生参与度很高,我在课堂纪律方面没有维持好,这个需要注意,既要活跃课堂气氛,也要有秩序地进行教
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