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学
食品原料学

一、食品原料的分类按食品財料的来源分为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按生产方式分为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1)农产品包括:谷类、豆类、瞢类、蔬菜类、水果类、食用菌等。
(2)畜产品它包括:畜禽肉类、乳类、蛋类和蜂蜜类产品等。
(3)水产品它包括:鱼、蟹、贝、藻类等。
(4)林产食品林产食品虽然主要指取自林木的产品,但林业有行业和区域的划分,一般把坚果类和林区生产的食用菌、山野菜也箅作林产品,而水果类却归入园艺产品或农产品。
由于食用菌和山野菜在我国已经普遍为农民人工栽培’所以也可箅作农产食品中的蔬菜类。
(5)其他食品原料食品原料还包括:水、调味料、香辛料、油脂、嗜好饮料、食品添加剂等。
有些书也把包装材料箅在其中。
(二)按食品营养特点进行分类1.三群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是把所有食品大体分为三大群,(1)热能源指可提供热能的食品材料,也称为黄色食品。
包括:粮谷类、坚果类、薯类、脂肪和砂糖等。
(2)成长源即提供身体(血、肉、骨)成长所需要营养的食物,亦称红色食品,包括;动物性食品、植物蛋白等。
(3)健康维持源即维持身体健康、增进免疫、防止疾病的食物,亦称绿色食品,包括-水果、蔬菜、海藻类等.六群分类法:P2 表1-1四群分类法::①以粮谷为主的主食②果蔬类I③动物性食品及坚果、豆、花生类④油脂和糖还可再分为:水果群和蔬菜群,乳制品群和肉、鱼、坚果制品群。
因此总共可细分为六小群。
这就是“四大群六小群”三、使用目的分类1.按加工或食用要求分类将食品原料按加工方法或特殊要求可分为加工原料和生鲜食原料加工原料包括粮油原料、糖料、畜产品、水产品等,当然,其中有些也可作生鲜食品用。
粮油原料又可分为原粮、成品粮、油料、油品等。
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食品,如:营养强化食品、速食食品、婴儿食品、疗效食品、备灾食品、功能性食品、方便食品、冷冻食品、军用食品等,它们对原料都有不同要求。
2.按烹饪食用习惯分类在生活中通常把食品原料按烹饪食用习惯分为主食和副食。
原料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 无公害食品2. 鳖类3. 果脯4. 食品添加剂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8分)1. 奶粉具有颗粒小,质量轻,易于携带运输,便于储存,食用便捷等优点。
( )2. 蛋白是一种半透明的胶体溶液,除含有大量水分外,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 )3. 鳖的全身以裙边部分最好,胶质肥美,被列为“八珍之一”。
( )4. 鱼类的脂肪根据分布方式和生理功能可分为皮下脂肪和组织脂肪。
( )5. 刺参因其在捕捞后用草木灰拌过之后晒干而成,故又称石灰参。
( )6. 蚕豆起源于中亚以及埃塞俄比亚等地,我国栽培蚕豆已有 2000 多年历史。
( )7. 豆荚类中的扁豆、刀豆等,因两角处有较多的皂素和秋水仙碱,所以应摘去。
( )8. 桃含铁量在水果中居首位,对严重贫血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 按照原料的来源和自然属性分类,有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和 ( ) 。
A. 复制品原料B. 加工性原料C. 人工合成原料D. 综合性原料2. 根据蛋白质组成和溶解度等特点,可将蛋白质主要分为单纯蛋白质和 ( ) 。
A. 结合蛋白B. 胶原蛋白C. 氨基酸分子D. 凝固蛋白3. 脱水品,即干制品原料,一般经风干、晒干、烘干等加工后,其含水量均低于 ( ) 。
A.10%B.8%C.9%D.10% 左右4. 烹饪原料的新鲜度是指烹饪原料的组织结构、营养物质和 ( ) 等变化程度。
A. 风味成分B. 食用功效C. 风味物质D. 药用功效5. 原料气味的变化是原料中各种化学物质变化的结果,是一些具有 ( ) 的物质形成的。
A. 腥味性B. 异味性C. 散发性D. 挥发性6. 兔肉营养丰富,品质高于其它肉类,可与 ( ) 相媲美。
原料学知识点

原料学知识点
1. 原料的定义和分类
- 原料的定义
- 原料的分类:天然原料、人工合成原料、副产物和废弃物等
2. 原料的来源和获取
- 植物来源:木材、纤维、淀粉、蛋白质等
- 动物来源:皮革、蛋白质、脂肪等
- 矿物来源:金属、非金属矿物等
- 石油和天然气来源:塑料、橡胶、燃料等
3. 原料的基本性质
- 物理性质:密度、熔点、粘度、电导率等
- 化学性质:化学组成、反应活性、稳定性等
- 生物性质:生物降解性、毒性、抗菌性等
4. 原料的加工和利用
- 物理加工:粉碎、过滤、蒸馏、提纯等
- 化学加工:聚合、缩合、氧化、还原等
- 生物加工:发酵、酶催化、生物转化等
5. 原料的评价和选择
- 原料的质量评价指标
- 原料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评价
- 原料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6. 原料的储存和运输
- 原料的储存条件和方法
- 原料的运输方式和要求
7. 原料的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
- 原料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 原料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控制
- 原料的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
以上是原料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具体内容还需要根据不同原料的特性和应用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食品原料学

15.冷却缓慢,使直链分子或支链分子的分枝都可转到平行排列,因而有利于回生,反之迅速冷却这可以减少回生程度,淀粉糊经缓慢冷却,直链淀粉分子平行排列成束状结构,生成沉淀,经快速冷却则成凝胶体。
6.将小麦粉加水和成面团放入流动的水中揉洗,面团中的淀粉粒和麸皮微粒都随水渐渐被水冲洗掉,可溶性物质也被水溶解,最后剩下一块柔软的有弹性的软胶物质就是面筋,面筋中的蛋白质是小麦的储藏性蛋白质,由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组成。(强化or弱化):凡能促进蛋白质解胶或溶化的因素都能使面筋弱化,例如稀酸溶液、还原剂和蛋白酶等;凡能促进蛋白质吸水膨胀的因素都能使面筋强化,例如热处理、疏水性不饱和脂肪酸、亲水性比蛋白质更强的中性盐以及某些氧化剂的作用等。
16.回生后的淀粉糊和生淀粉一样都不容易消化,不易被淀粉酶水解,在方便面生产过程中,采用油炸等快速干燥的方法,急剧减少水分,保持α型结构,加乳化剂防止回生。
17.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甘油三酯是中性脂质。一般把常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常温下呈固体的称为脂。
18.千粒重、比重和容重:①千粒重是指1000粒稻谷的重量,其大小直接反映出稻谷的饱满的程度和质量的好坏。与水分、谷粒大小、饱满程度以及胚乳结构等因素有关。②比重:是稻谷重量与其体积的比值,比重的大小与籽粒所含化学成分有关,比重大的稻谷发育正常成熟充分,粒大饱满。③容重:单位体积内的稻谷的重量,用㎏/㎥表示。是粮食的综合指标,与稻谷的品种类型、成熟度、含水量及外界因素有关,籽粒饱满整齐、表面光滑、粒型圆短以及比重较大的稻谷容重也较大。容重和千粒重结合起来更好地反映了粮食的品质。容重和千粒重在一定程度下保证了稻谷的品质。
第一章-食品原料学

三、食品原料的供需利用与开发
(一)食物结构与供给 1.我国居民的食物结构
存在的问题:
1)城乡之间地域之间还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2)蛋白营养源的生产有待提高; 3)营养素生产效率不合理 a畜产品牛乳消费水平低,猪肉消费比重大;
b蔬菜总量过剩,结构不合理。
2.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 3.我国粮食的供给
(二)食品原料的利用与开发
(二)按食品营养特点进行分类
1.三群分类法:主要针对儿童,按食品的颜色印象分类。
也称为三色食品,容易记忆,使儿童注意营养全面。
(1)热能源——提供热能的食品,黄色;粮谷类、坚果 类、 薯类、脂肪、砂糖等; (2)成长源——提供身体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的食物,红 色;动物性食品、植物蛋白等; (3)健康维持源——维持身体健康、增进免疫、防止疾病 的食物,绿色;水果、蔬菜、海藻类。 2.六群分类法:按人的营养需要指导人们对食品的摄取(美国) (1)鱼、肉、卵、大豆; (2)牛奶、乳制品、小鱼虾、海藻;
原料学还是食品加工学的基础,为食品加工工艺提供依
据,提高产品品质。
第二节 食品原料学的发展与研究方法
一、食品原料学发展史
第一阶段:人类文明初期,食物由自然采摘到了五谷养殖; 第二阶段:公元前后1000年,有选择食用及烹饪; 第三阶段:食品原料与身体健康的探索,以食养生; 19世纪化学、生物学的发展使得食品分析成为可能; 20世纪以来,健全的卫生标准出台。主要是FAO和WHO等 制定的各种国际标准
研究特点:覆盖面广,涉及学科门类多。
二、食品原料的分类
(一)按生产方式分类:来源和生产方式
1来源: 植物性:农产品、林产品、园艺产品。 动物性:畜产品、水产品。 2生产方式 农产品(Agricultural Products):在土地上进行栽培、收获 得到的食物原料; 畜产品(Livestock Products) :在陆上饲养各种动物所得到 得食品原料; 水产品(Marine Products) :在江河湖海中捕捞和人工养殖 得到的产品; 林产品(Forest Products) :取自林木的坚果类产品; 其它:水、调味料、食品添加剂等。
食品原料学

第一章绪论•食品原料学涉及范围,特点食物与食品的区别订食品:一般指可以直接食用的,包括新鲜的,加工的。
食物: (即食品原料)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才可食用。
原料学,又称资源利用学:野生植物资源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利用。
原料学涉及的范围(研究对象):(1)植物原料:植物,果蔬(2)动物原料:畜禽,水产,蜂产。
(3)调料:香•辛料。
(4)菌类:蘑菇,香菇等(5)特殊食品原料学~研究范围:|食品原料加工•流通•理化特性.营养特征•加工利用的途径。
原料学特点:~| (1 )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和流通生产:栽培,养殖。
流通:贮藏保鲜,采后处理。
(2)食品原料学的性状,成分和利用价值:根据对成分的了解,制成组合产品(混合食品),更利于人体消化吸收,使营养更全面,均衡。
(3)食品原料的品质•规格与产地存在密切关系:板栗:南方板栗品种群,个大,呼吸强度高,直链淀粉含量高,单宁高,pro含量低;北方板栗品种群,个小,呼吸强度低,支链淀粉含量高,单宁低,pro含量高。
皂甙类化合物(如宣木瓜):齐墩果酸;熊果酸。
(4)原料预处理:满足原料本身的需求(即原料的特征):原花青素(蓝霉,葡萄籽油内含):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癌;果汁果酒:水分高,汁易取,果胶含量低。
•食品原料的分类按来源和生产方式分类:|(1)来源:植物性食品(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糖类):热量,营养价值,偏酸性,农产品•林产品•园艺产品)动物性食品(主要是蛋白质(动物性原料为主,营养价值,偏酸性,水产•畜产•蜂产品;合成原料,萃取有效成分。
(2)生产方式:种植业:农产品,谷物,果蔬(蔬菜分为正常栽培和无土栽培即水生蔬菜);林产品,菌类和香辛类(八角,肉桂);园艺产品。
养殖业:畜产品,水产品。
其他食品原料:调料,水,油脂,嗜好性饮料,(1)碳水化合物(糖类):热量,营养价值,偏酸性(2)蛋白质(动物性原料为主,营养价值,偏酸性(3)果蔬(偏碱性):维生素,矿物质(特别是微量元素),生理活性物质。
原料学考试试卷

原料学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原料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化学原料B. 生物原料C. 矿物原料D. 所有上述选项2. 下列哪个不是原料的物理特性?A. 密度B. 硬度C. 颜色D. 可燃性3. 原料的化学成分分析中,不包括以下哪项?A. 元素分析B. 化合物分析C. 微生物分析D. 同位素分析4. 原料的可加工性通常与以下哪项无关?A. 原料的硬度B. 原料的韧性C. 原料的导电性D. 原料的熔点5. 以下哪种方法不用于原料的纯度检测?A. 光谱分析B. 色谱分析C. 显微镜观察D. 重量分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原料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原料加工过程中的科学。
7. 原料的_________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8. 原料的_________是指其在加工过程中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而不发生破裂。
9. 原料的_________是指其在特定条件下抵抗外界作用的能力。
10. 原料的_________分析可以确定原料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原料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12. 描述原料的化学稳定性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假设某原料的密度为2.5g/cm³,其样品的质量为25g,求该样品的体积。
14. 如果某原料样品的纯度为95%,其重量为100g,计算出纯原料的重量。
五、论述题(共20分)15. 论述原料的可持续性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并提出提高原料可持续性的策略。
六、案例分析题(10分)16. 某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原料质量下降,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试卷结束语:请同学们认真作答,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祝考试顺利!注:本试卷仅为示例,具体题目和内容应根据实际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进行调整。
原料学的心得(精选5篇)

原料学的心得(精选5篇)原料学的心得篇1原料学的心得在探索原料学的领域中,我深受其影响与启示。
此主题既广又深,涵盖了许多关键元素,如理解化学反应、探索原料的种类与特性、理解原料市场以及如何选择和使用原料等。
首先,我了解到原料对于产品的决定性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原料是基础。
无论是食品、药品还是其他产品,原料都起着核心作用。
一种优质的原料可以显著提升产品的品质,而不良的原料则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其次,我对于原料的种类与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了解各种原料的性质、特性和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选择和使用原料至关重要。
再次,原料市场也是我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了解到,如同市场中的其他商品,原料也有其价格和供应情况。
了解市场动态,对于有效地管理生产成本和把握时机至关重要。
最后,我认识到,虽然原料是产品生产的重要部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使用和管理原料。
我们需要有正确的伦理和商业决策,以确保我们的产品不仅安全,而且对社会和环境负责。
总的来说,我对原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和经验,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类。
原料学的心得篇2作为一名原料学研究者,我发现原料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的领域,它涉及各种生物、化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
从基本的分子和细胞水平,到复杂的生产和应用,原料学对于理解生命活动和工程制造至关重要。
在这个领域,我发现关键是要保持对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的敏锐洞察力。
持续阅读和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是我保持专业性和获取新知的主要途径。
同时,我也了解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是深化理解和推动发展的关键。
我也发现,虽然原料学在科研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应用中,它的作用却常常被低估。
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多的科研投入来宣传和强调原料学的重要性,也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公众来理解和欣赏这个领域。
总的来说,我认为原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保持好奇心,持续学习,并积极实践,我们就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化,而使原料自身的色彩发生改变。
动物性原料中的色素主要是 高等动物性原料中的肌红蛋白、
血红素和某些甲壳类动物原料中 的虾黄素。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
亦会发生颜色的改变。
二.烹饪原料的组织结构
发生萎蔫、疲软、皱缩等变化,使组织的质地劣
变,食用价值降低。
动物性原料的新陈代谢表现为由尸
僵期——成熟期——自溶期——腐败的
改变,其中最佳的烹调时间为成熟期。此
时肌肉柔软多汁、富有弹性,肉的持水性 和粘结性明显提高,肉的食用品质达到最 佳适口度。而当自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 应加以人为的控制,否则就会进一步发生
在烹饪中,玉米的籽粒可加工成粉、糁、 粒等,用于制作窝窝头、发糕、丝糕、粥等; 未成熟的嫩玉米可作蔬菜使用;而小型的玉米 品种——珍珠笋则是味清香、质细嫩的果类蔬 菜,既可作主料单用,又可作辅料配菜,适于 拌、炝、炒、烩、煮等多种烹调方法。
②大麦(Barley)
按照籽粒是否能与稃分离,分为裸大麦 (元麦、青稞)和有稃大麦(皮麦)二类。 整粒的大麦或大麦糁可用来煮粥;大麦粉 可制馒头、饼等。此外,还可供酿酒、制饴 糖等。
矿物质以及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包括粮 食和果蔬两大类。
第一节 粮食类 第二节 果蔬类原料
第一节 畜类原料
第二节 禽类原料
第三节 两栖爬行类 第四节 鱼
类
第五节 低等动物类
第一节 调味原料
第二节 辅助原料
一.烹饪原料的概念
(一)烹饪原料:在烹饪中,用于作各种主食、菜
肴、糕点、小吃的可食性原料。
糖
多糖
淀粉、纤维素等
在烹饪加热过程中,由于糖类 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而对菜
肴、面点等加工工艺产生有利或有 害的影响。
烹饪原料中的蛋白质种类很多,都是由
20余种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人体
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尤其是八种必需氨基酸。
在烹调加热过程中,以及在酸、碱、盐、 酶等的影响下,蛋白质的结构、理化性质会 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从而对加工工艺艺发生 影响。
③燕麦(Oat)
因其籽籽外表及芒皮形如燕雀而得名。
常加工成早餐谷物食品即燕麦片、燕 麦糊。 ④薏苡仁(Job’s tears seed)
种子椭圆形、淡褐色,有光泽。富含淀 粉。烹饪中可煮饭、熬粥、磨面,也可作为 菜肴或药膳原料,制作薏仁鸭、薏米鸡、薏 仁粳米粥、薏仁炖蹄花等。
输导组织
与植物原料的质量密切相关的是薄壁组织所
占比例的大小。
液泡
原 生 质 体
动物细胞
储 藏 物 质
细胞壁
上皮组织
神 经 组 织
动物 细胞
肌肉组织
结 缔 组 织
其中与食用密切相关的是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
结缔组织是动物体中起支持、
保护、连接、营养和防御等作用的
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 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
由于水洗、高温、光照、遇碱等易造成
维生素的流失或破坏。
烹饪原料中的矿物质可分为大量元
素的盐类和微量元素的盐类,不同的烹 饪原料所含的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差异 较大。在烹饪加工过程中,由于溶水而 引起矿物质的损失。但有时也会使某些
矿质的含量升高,如加盐、盐渍、豆浆
点卤等。
植物性原料中的色素可分为两大类:
温度、湿度、渗 透压、空气等
金属盐类、氧化
化学因素
剂的存在或酸碱
度改变
(四)原料保管的方法
对烹饪原料进行保管,即是通过一定的 手段和方法,有效地控制原料保管时的温度、 水分、PH值、渗透压等,造成不利于微生物 生长繁殖的环境,抑制酶的活动,从而控制 原料的腐败变质。 常用的方法有低温保藏法、高温保藏法、 脱水保藏法、腌渍保藏法、烟熏保藏法、酸 渍保藏法、活养保藏法等。
烹饪原料中的脂类化合物较多包括脂肪 及类脂。植物性原料中脂肪多见于种子和果
实中;动物性原料中脂肪多见于皮下、腹腔
内及肌肉组织中。
在油脂的贮存及加热过程中,油脂的理
化性状会发生不利于其风味、加工工艺及人 体健康的变化,如油脂的酸败、热聚合和热 水解。
烹饪原料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维
生素,但原料的种类不同,所含维生素 的种类及含量均不同。在烹调过程中,
有种类较多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二、粮食的品种特点及在烹饪中的烹饪运用 (一)谷类 1.主粮类: ①稻米(Rice) 按照粒形、米质等特点分为籼米、粳米、糯 米三类。以粒形均匀整齐、新鲜度高、腹白少为优 质米的品象。
在制作中,可用来制作粉蒸类菜肴及点心的 制作。
②小麦粉(Flour)
在日常生活中,按小麦的加工精度:将小麦
气味等)以及原料的清洁卫生程度。
(四)方法:
感 官 检 验
烹饪原料品质鉴定方法
理 化 检 验
理化检验即是利用仪器设备和
化学试剂等对原料的品质好坏进行
判断,又有理化方法和生物学方法 之分,其精确度高,判断准确,但
需一定的设备等条件。
感官检验即是在对原料应有的感观
性状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人们的眼、耳、 鼻、舌、手等各种感官进行感知、比较、 分析,从而判断原料的品质好坏,包括 嗅觉检验、视觉检验、味觉检验、听觉
另外,从总含水量来看,植物性原 料中新鲜的果蔬含量较高,达70—95%, 谷类、豆类种子含量较低约3—16%,新 鲜的动物性原料含水量较高。 当烹饪原料中正常含水量发生变化
时,则会使原料的重量、外观形态、风
味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葡萄糖、果 糖、半乳糖、 蔗糖、乳糖、 麦芽糖等 单糖 双糖
甘露糖等
被外肌 鞘包裹
第二肌束
肌纤维
肌肉块
第一肌束
肌纤维
动物体中的肌肉组织由于组
成的肌细胞形态、功能上的差异 可分为骨骼肌和脏肌两大部分,
脏肌又分为心肌、平滑肌两种。
骨骼肌是具有一定形态的肌肉
块,分布于皮肤下层和躯干的一定 位置,附着于骨骼上,在初加工过
程中,可任意切成片、丁、丝、条、
块等形态。心肌的肌膜薄而不明显,
1.结构
豆类的种子中,胚乳退化,而为发
达的子叶所代替,因此.其结构可分为 种皮、胚(子叶、胚芽、胚轴、胚根)两部 分,其中子叶占体积的96%,是食用的 重要部分。
2.化学成分
豆类种子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其中如大豆、花生等尚含丰富的脂肪、 可溶性糖类,而绿豆、豌豆、蚕豆等则 含大量的淀粉。除此外,豆类种子亦含
碳水化合物
以氢键结合,
少部分与盐
离子形成水
结 合 水
水
自 由 水
动的水、 毛细管水、 自由流动 的水三种
合形式,二
者均不可自
由运动。
对于不同的烹饪原料而言,结合水和自由 水的比例不同。由于结合水不易结冰、不能作 为溶质的溶剂,而自由水易结冰、也可溶解溶 质,因此,含结合水多、自由水少的原料如种 子类原料可在较低温度下贮藏;而含自由水多、 结合水少的原料如蔬菜、水果等则不易冻藏。 由于微生物不能利用结合水,所以减少原料中 自由水含量如干燥保藏,即可达到长期贮存的 目的。
唐宋时期:菠菜、无花果、丝瓜、茄子等。
明
代:甘薯、玉米、花生、南瓜等。
本世纪,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 引进了根用芹菜、红菜头、西芹、朝 鲜蓟、樱桃番茄、抱子甘蓝等。
一.《烹饪原料学》的研究内容
原料的化学组成、形态结构、 分类体系、品质检验、贮存保鲜、
工艺要求。
二.《烹饪原料学》分类:
分类原则:以科学性、实用性为主。
粮食是制作各类主食的主要原
料的统称。包括谷类、薯类和豆类。
粮食的运用范围很广,不但是作为
主食的主要原料,还用于制作面点、
小吃或作菜肴的主料和辅料,亦是
制作复制品和调味品的重要原料。
一、粮食作物种子的结构特点及组成成分
(一)谷物
1.结构 其中胚乳占全粒重量的80%以上,是谷 物主要的食用部位。
分为谷皮、糊粉层、胚乳、胚四部分,
腐败。
2.外界微生物引起的质量变化 当烹饪原料被外界微生物侵染后, 微生物利用原料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
繁殖,而使原料发生腐败、霉变、发酵
等一系列的不良变化,从而降低原料的
食用价值,甚至不能食用。
(三)影响原料品质变化的因素
外 界 条 件 的 改 变
物理因素
均会影响原料中蛋白 酶的活性,影响微生 物的生长繁殖速度
量变化 由于烹饪原料在贮存保管
中会受内在的新陈代谢及外界
微生物的影响,所以其质量会
发生一定的变化。
1.烹饪原料的新陈代谢所引起的质量变化
对于植物性原料来说,其自身的新陈代谢
包括呼吸作用、后熟作用、蒸腾作用、发芽与抽
薹。如若不加以控制,则会使原料贮存环境的温 度升高,水分含量上升,贮存期缩短;或使组织
组织和血液六大类。
疏松和致密结缔组织的组成成分
之一——胶原蛋白在80℃以上的水 中加热可溶解成人体能消化吸收的明 胶而在烹饪上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如 制作冻类菜肴等。脂肪组织中的肌间
脂肪则与肉的质量、风味密切相关。
肌肉组织由纤维状的肌细胞组成,又称肌纤维。 肌纤维
第一肌束
肌纤维
食用和加工最
重要的部位 再聚合
2.成分
小麦、大米所含的成分主要是淀粉、蛋 白质以及少量的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其 中,小麦粉所特有的面筋蛋白质赋予面团弹 性、韧性和延展性;而大米中支链淀粉的含 量,则与口感的柔滑、粘糯密切相关。需要 指出的是:面粉、大米中的蛋白质均非优质 蛋白,因此,应与其他的烹饪原料进行蛋白 质互补。
(二)豆类
检验、触觉检验,这种方法直观、简便,
但准确度受到实践经验的限制。